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
新加坡
• 新加坡乊所以能够成为丐界瞩目的“花园城市”,不人们对自然的关 爱和人不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丌开的。“园林 城市”和“花园城市”的本质应是 “天人合一”,而非人为第一位, 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迚 化协调迚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不自然相和谐的城市。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与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 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迚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 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 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 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 幵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
成功乊处
弗莱堡的成功之处,就在 于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 改造的理念先进及其决策意识 的超前,“绿色之都”则代表 了可持续性城市发展。就城市 的资本而言,一是大自然,二 是市民居民的参与,三是环境 保护的政策。
老城改造
• 弗莱堡老城改造更新还有以下特点: • (1)针对小地块阶段性改造,改造项目都会进行公开投标,在 改造中有居民的积极协作与参与。 • (2)社区性的改造更新时,居民、房主与企业等都会共同参与 改造,同时规划部门和社区委员也会提供信息和咨询指导。 • (3)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以中期改造项目计划为主。 • (4)法律规定的改造过程时间一般为8 年(不超过10 年),准备 性调查和实施通过公开投标,委托给合格的设计事务所或公司。
面的参与和合作 •在所以的学校内开展的生态扫盲教育计划 •“爱护环境免费大学”
生态启示
一、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①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
②混合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 ③走廊式开发 二、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三、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四会市大沙新区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总体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
四会市大沙新区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总体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四会市大沙新区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发展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城市布局、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项目的总体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背景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是珠三角通往粤西地区的交通要道。
大沙新区产业新城位于四会市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为推动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品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此设立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三、总体概念规划总体概念规划以“绿色、智慧、宜居”为核心理念,注重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
规划目标是将大沙新区产业新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创新示范城市、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魅力之城。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形成“一核两带三片区”的城市结构。
“一核”指大沙新区的核心区,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设施;“两带”指生态景观带和产业创新带,分别依托南北向的生态廊道和东西向的产业廊道,打造绿色生态和创新发展的城市脉络;“三片区”分别为北部的科教创新区、中部的产城融合区和南部的生态宜居区。
四、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为核心,注重人文关怀和公共空间的设计。
具体设计理念如下:1、尊重自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如水系、山体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空间。
2、延续文脉: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塑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
3、宜居宜业: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同时,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4、绿色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倡公共交通出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步行等),降低交通压力。
5、智慧城市: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便利性。
关于城市新区公共服务性建筑设计策略思考——以延安新区社区邻里中心设计为例
间受地形所限导致城市未来空间不足问题而确定的城市新区,城市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城市发展潜力奠定了基础。
本次项目所在的新区北区处在贯穿延安的南北轴线北部,位于清凉山以北,是以市级行政中心为规划定位的全新生态新城,其新区功能的现代化和复合化为新区的发展和人们未来在这里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位于新区北区东北区域的居住片区,在新区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需要建设一个综合性的社区邻里中心,对该区域的居民生活功能进行补充完善,来丰富新区居住者的生活方式。
在整体规划的城市新区和具有明显地域特点的延安设计一个服务性公共建筑,建筑的现代性与地域性均需要适当地体现,本次项目设计研究在对建筑属性和地域性研究分析后,围绕城市空间关系、公共场所营建、功能空间组织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策略思考。
2关于社区邻里中心的思考2.1社区邻里中心概念“邻里中心”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新加坡,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个社区邻里综合服务的概念,用于服务城市居住者的功能集成化的综合性服务建筑,其功能包含商业、医疗、娱乐等。
自2000年前在苏州建成的我国第一个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
如今社区邻里中心已经成为城市功能系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社区或是居住区配套功能的建设内容,更是一个城市新区区域建设之中重要的城市功能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部分区域的城市名片[1]。
2.2社区邻里中心特点及重要性社区邻里中心是城市在发展进程中高度复合化的产摘要 社区邻里中心是对城市公共配套功能的补充完善,加强人与人之间对话互动关系的空间场所。
不仅在功能特性上需要满足城市居住者的功能需求,在建筑布局和形式上也需要顺应城市空间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研究以延安市延安新区北区社区邻里中心为例,通过对该类建筑的特性和使用需求进行分析,并从城市空间关系、公共场所营建、功能空间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提供一个实验性建筑探讨案例,为城市新区服务性建筑设计实践策略提供借鉴。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
大冶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城建设规划研究2014年05月21日一、发展基础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主要是大冶湖周边区域,跨越黄石、大冶、阳新,东到长江岸边,西抵武九铁路,南临父子山,北至黄荆山,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黄石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转型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困境。
经济总量不高、城市腹地偏小、中心城区较弱等均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百舸争流的中部崛起时期,黄石期待跨越转型。
为此,黄石也在努力探寻转型发展之路。
2013年,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提出,为黄石城市发展指出了一条生态转型之路。
大冶湖地区具备了优良的发展基础条件。
一是城镇基础,大冶湖地区地处黄石、大冶、阳新交汇之地,是黄石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同城化政策平台的焦点地区,也是拓展黄石城市腹地的重要地区;二是生态资源,大冶湖是鄂、赣、皖交界地区的重要湿地,自然环境优美;三是产业基础,该区域是长江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棋盘洲港区的建设将该区域与长江黄金水道紧密联系;四是交通条件,该区域地处鄂东交通枢纽位置,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向西与武汉均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承载黄石未来之梦的重要地区,将充分展示黄石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是一条将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融为一体的路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为转型城市提供一条可资借鉴榜样的路径。
大冶湖生态新区将立足于现有条件一一自然湖泊的优质景观,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毗邻长江黄金水道等,在未来的30年内,塑造一个绿色、睿智、繁荣的地区。
规划理念1、国际视野,全球样本为进一步明确环大冶湖地区的功能定位,谋划功能布局,部署建设实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2013年5月初专门成立了大冶湖生态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工作办公室。
为凸显本次规划的高标准与国际视野,黄石市面向全球优秀设计单位发出邀请,本次竞赛应标的五家单位,来自加拿大、英国、美国、荷兰等地,项目实践经验覆盖全球各地。
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成为当今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生态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将城市化进程纳入自然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第二章: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指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低碳减排为目标,通过整合城市规划、环保、交通、建筑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更要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使城市建设和自然保护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
第三章: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系统破坏等。
在这些问题的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逐渐成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比如深圳湾超级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填海造地的方式,计划在深圳湾沿岸打造一个集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超高密度城市。
该项目将采用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并在园区内建立废物分类循环利用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等,以此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另外,南京江北新区生态城、北京通州生态城等生态城市项目也在不断推进中。
第四章:生态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生态城市规划注重建筑环保、低耗能、绿色施工等方面的运用,而这些技术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城市创新技术的不断引入。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环保等新技术的实现将越来越高效和可行。
3、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得到更多的呼吁和倡导。
未来,生态城市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主导方向,大力推广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环保技术等绿色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和自然的平衡点。
浅谈城市新区发展的规划理念及策略——以合肥北城新区规划为例
合肥 北城新 区是北 部组 团的核
心 区,北 部组 团也将是 未来合肥 市 长丰县 域经济 中重要 的增长极核 ,
其 核 心 区 发 展 应 当肩 负 起 带 动 县 域
Ke w or y ds:Ne ur an dit it w b s r ,Pl ni g c an n
组 团 发 展 规 划 经 批 准 面 积 为 1 0平 0 方 公 里 。其 核 心 区 7 0平 方 公 里 的规
■ ●
划区域基本属于未开发 区域 ( 1) 图 。
合 肥 北 城 新 区 空 间 区位 扼 守 合 肥 市 北 大 门 ,淮 南 铁 路 、 合 蚌 城 际 铁 路 纵 贯 本 区 。 新 区 已 建 有 标 准 高 尔 夫
以双凤 湖 、张 桥水 库 、三 十头 水库 、
梅冲水库 、大官塘水库为代表 的 “ 五 湖 连珠” ,具 有优 美 田园风光 ,生 态旅游资源丰富。
ec o ,c t e,t rs ,tans orat olgy ul ur ou im r p t i on
and i pl en ,i or m em t n der t o gui he de t
t k h as a e t e c e。fH
.
n t em r a 。r h ub n
【 关键 词】 新 区 规 划 理 念 规 划 策 略
.
A bst act The es y xpounds t r : sa e he
n e s t nd i a o e u ba d s r t ec s i a de f n w r n i ti y c deveI oPm ent and ovi 。 P r des som e pann n ta eg e ou n us r ,s ac , l i g s r t i s ab ti d t y p e
基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浅析新城新区建设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思考摘要:今年来,国家相继批准设立了重庆两江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兰州兰白新区等一批国家级新区。
而地方省、市、县等各级政府规划建设的各级各类新城新区更是琳琅满目。
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新区新城现象的原因,并以西安为例,简要的分析了新区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形成新区必要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发展壮大更是日新月异,曾经的砖瓦平房被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取代,曾经的街巷里坊被四通八达的高架立交取代,曾经无人问津的郊区被规划成高楼林立的居住小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镇化重要阵地之一的城市,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交通压力节节攀升,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城市以旧城为中心不断向四周辐射,”摊大饼”和对于旧城的大拆大建一度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
然而,以单核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手段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交通出行距离的增加,拆建造成的社会矛盾,热岛效应的影响面的扩大,古城风貌面目全非以及旧城记忆的丢失等等。
在这样的局面下,依托于旧城形成新城和新区的发展模式,将城市核心由单核变为多核的发展理念就成了新的选择。
在建设新城新区的探索中,自浦东区在我国大都市上海崛起并成为我国新区在各种理念上成功的案例后,我国的新区建设迅速争夺,各新区功能齐全,完全具备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现代化、高科技、生态文明、以人为本、多功能等成为了各新区发展的关键词。
1.城市新区与新城现象的必要性探索城市新区与新城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城市结构,成为城市的一个个副中心,使城市由原来的单核体系变为多核体系,这样的现象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
1.1经济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日趋成熟,生产力被大大解放了,新的生产力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走势,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低技术含量转向高技术含量,从旧的产业中脱胎产生新的产业,尤其是信息化使得原有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生态型海湾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城市建设因此,从总体上说,无论是城市性质定位变化还是城区规划范围的扩张,都体现了湛江从滨海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变,这是湛江交通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
交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空间得以实现跨海发展,而这归根结底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才能促进城市向环海湾发展。
(二)湛江生态城市建设目前湛江整体生态宜居程度较高,从2018年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来看,湛江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当中排名第2,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体现了湛江在发展大工业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但是,湛江发展生态型海湾城市,需要保持营造城市生态宜居环境,才更能体现湛江的生态环境特色。
从海湾生态环境来看,湛江目前的海湾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一方面,海岸线的退缩使得海湾生态环境恶化。
据历史资料记载,湛江港湾的海岸线原先在赤坎区是到现在的南华广场、鸭姆港一带,在霞山则是到海头镇一带,海湾非常广阔。
但自20世纪开始,湛江便开始了持续的围海造田,岸线不断退缩。
各式各样的围海项目使岸线不断地向湾外推移,使得海域面积不断缩小。
海域面积的缩小对海湾内水环境质量以及海域生态环境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海湾的纳潮量减少,使得海湾内海水对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海湾生态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众多大工业项目落户湾内,对海湾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湛江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大工业、大项目,包括东海岛钢铁基地、中科炼化以及德国巴斯夫集团项目等,这对于湛江经济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大工业项目多数落户于湛江湾南岸的东海岛,虽然这些大工业项目大多注重环保评价,但诸多大项目的落户,对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造成很大压力,需要注重海湾生态环境的保护。
从城市绿色生态环境来看,湛江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积极推进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近年来,湛江加快建设公园绿地,为湛江市民提供了更多绿色公共服务,绿地面积由2013年的1112.48公顷增加到2018年的1557.05公顷,公园数目从2013年的31个增加到2018年的39个,2018年绿化覆盖率为43.73,比2013年增加了2.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6平方米,比2013年增加了4.03平方米,城市整体绿化程度提升。
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发表时间:2020-08-24T17:12:44.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作者:陈静[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城市环境问题给许多城市都带来了严峻考验。
新疆交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城市环境问题给许多城市都带来了严峻考验。
在面对许多城市发展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牺牲生态效益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现象,给生态城市规划带来挑战,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也在时刻受到威胁,这些都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对此人们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策略1生态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基本理念1.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基础,将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之间能够良好的融合,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城市内的生态关系进行协调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能够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结合各个地区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生态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1.2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对于城市的结构变化而言,生态城市规划是其重要的发展前提,在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城市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差异,规划工作要能够建立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所以现阶段的生态城市规划工作,要能够满足以下几个工作原则:①在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确保城市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不能因为生态规划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②要注意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③着力打造生态城市。
除此之外,在城市生态规划工作开展中,还要能够考虑到人口问题以及城市内的资源消耗问题。
1.3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基础来开展一系列的规划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政策的落实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生态城市规划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规划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为例杨保军 董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摘要: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生态示范意义,总结“指标体系建立→定位与产业选择→规模确定→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确立→配套政策制订”的生态型规划步骤,从“自然生态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绿色交通理念、生态社区模式、文化保护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和能源利用理念”7个方面总结生态型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生态城;生态型规划1 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综合体现。
“建设生态文明”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在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国内出现了若干“生态城”的规划建设尝试,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
2007年11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与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签署了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定,中新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
以下就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探讨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
2 中新生态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从选址来看,中新生态城以非耕地为主,体现了保护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位于水资源缺乏地区,在规划中将重点研究和推广节约、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先进适用技术,体现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靠近中心城市,能够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体图1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位置现了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目标。
同时,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这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中,具有“先行先试”的作用。
它的顺利建成,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生态城运作与管理模式的推广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意义。
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_开发机制和资源配置
第9卷 第9期2009年 9月 科 技 和 产 业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Vol 19,No 19Sep., 2009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开发机制和资源配置俞晓晶(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摘要:在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园区)案例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即战略规划—开发机制—资源配置“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
其中,战略规划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了城市建设的生态目标、实施步骤、实施内容以及具体的项目安排,开发机制决定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方式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生态城市;战略规划;开发机制;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807(2009)09-0011-04收稿日期:2009-07-13作者简介:俞晓晶(1981—),女,浙江瑞安人,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产业组织。
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和效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加州伯克利、日本北九州、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怀阿拉、新西兰的怀塔克尔、丹麦的哥本哈根、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英国的曼彻斯特等。
在我国,虽然提出“生态城市”概念比较晚,建设“生态城市”起步比较慢,但是已经许多城市开始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区等作为战略规划,力图付诸实践。
国内的上海东滩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曹妃甸生态新城、廊坊万庄生态城已经初具成效,此外还有杭州、扬州、深圳等地都在筹划开展生态城市建设。
纵观这些城市的前期准备、战略规划以及实现路径等,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1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以及国内各城市、区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区域的规划、措施的案例等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和细节虽然各有差异,但是主要涉及三个重要版块的设计和组织,即:生态城市战略规划、开发机制、资源配置。
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
摘
城市规划是建设的基础
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虽然生态城市理念的优势较大
生态城市规划有五大特点合理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个整体的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上有社会生态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策略上需要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学习的地方
(下转第129页)
本工程商业地下室因平时功能复杂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念下就需要建设生态信息平台建设
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城市规划的开展需要进行建设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总而言之
于以下原则
人防主要出入口实在空袭前后
因此
参考文献(上接第126页)
(上接第127页)。
020、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
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毛克庭张彦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方法提出了改革和创新要求。
本文基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相关研究,加强与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的合作与交流,在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以城市“蓝绿”系统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内容,确保城市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安全,并以此对江北新区城市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水资源保护1引言2013年4月,国家批准并公布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其中提出规划建设南京市江北新区的目标要求。
同时,江北地区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城市重要的产业基地,正面临城镇空间优化整合、城市品质完善提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
因此,为加快推进城市“跨江发展”战略,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5月启动了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规划设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了当今先进规划理念和规划技术方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南京江北新区的生态特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专家明确提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强城市生态保护规划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撑城市空间布局方案的制定。
2“蓝绿”系统的概念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的专家在城市生态保护规划中提出了“蓝绿”系统的概念。
与传统的生态系统或者绿地系统规划不同,“蓝绿”系统在研究分析各类“绿色”生态要素的基础上,补充以水资源保护及水安全为目标的“蓝色”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主要河流与水库、湿地及圩区、水资源涵养区、水系廊道等相关要素。
现代城市新城区规划建设与发展
探索现代城市新城区规划的建设与发展摘要:当今社会,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当然土地资源也绝大部分用来扩建城市用地,如何才能把握住城市发展的趋势呢?利用好有效的土地资源,规划和发展好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当然,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流,生态环境的建设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一种社会主流的风尚,它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建设城市化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进而使现代化城市建立成生态系统为主的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发展;规划一、城市新城区发展的优势(一)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自然资源有无际的平原、清澈的河流以及各类地理地貌,奇珍异石构成特殊而美丽的观影现象,如同瑰宝的土地资源加之人文资源的融合,那便更显得独一无二了。
稀稀落落的房屋屹立在稻田中,麦穗随风飘荡,田地了种满了人类所需的水果蔬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城市中的新城区在此发展,相信不会像市中心那般喧闹嘈杂,施工方不顾质量要求和审美的感受,只图利益和效率,在这样的心态下建立起来的城市,虽然规模很大,科技很发达,但是人们在享用的同时,却不得不遭受到自然的灾害,如酸雨、泥石流、暴雨等出乎人意料的自然风险,由于起初没有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因而土地的随意破坏也就比较的随处可见了。
如今,当可持续发展的口号提出,绿色生态,生态系统的建设便在人们的意识当中越显重要了。
趁着生态化的城市发展,自然要为城市的地理优势,风景优势创造出宜人居住的生态屋,因此新城区的发展优势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建设绿色生态区域发展的模式想必探索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趋势,那就必然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对于生态城市而言,新城区的建设必定是生态环境发展的趋势和标杆。
它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生态模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形式。
生态环境会使得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是改变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发展思路,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也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为重要和必然的趋势。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新区设计探讨——以合肥市长丰新区为例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新区设计探讨——以合肥市长丰新区为例发布时间:2022-12-09T09:25:16.66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5期第8月作者:付文静胡毅[导读] 本文介绍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新区建设的策略。
付文静,胡毅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省昆明市 652501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100摘要:本文介绍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新区建设的策略。
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将其原理应用于新区建设进行进一步探讨,并以合肥市长丰世纪城为例,提出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城市新区长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向外扩张,新区如雨后春笋般进行无序建设,新区特色模糊、与老城及周边联系性差、土地性质单一等现象显著,如何进行科学规划成为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景观都市主义自1990年代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 Waldheim)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建筑、规划、景观学界的关注,相关学者不断挖掘其内涵,并应用其在萎缩的中心区复兴、棕地修复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城市新区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1.我国新区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新区是城市空间扩张的一种形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和空间表现[[[] 周春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演变历程、特征及机制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2,09:80-85. ]]。
新区建设较老城实施难度小,开发成本低,但在新区建设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无序外延扩张,新区建设占用土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新区与老城之间、新区与新区之间联动性和联系性不足;新区建设特色模糊,对周边的绿化用地,生态用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缺乏软环境建设,缺少生活的趣味性和舒适感。
2.景观都市主义内涵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于1990年代,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 Waldheim)在“参考宣言”中提出:“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景观取代建筑取代城市建设最主要的因素”[[[] Waldheim C.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e Press,2006]]。
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规划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理念下城市规划发展策略研究——以《南宁市相思湖片区分区规划》为例龚本海沈大炜林志强李毅艺【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本分。
本文认识相思湖片区在南宁市战略发展中所承担的功能和所处地位,在关注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要素的前提下,从生态文明视角梳理相思湖片区滨水绿地资源,在绿色生态本底上谋划功能与产业的链条关系,实现特色产业落位特色空间,在空间上为相思湖片区功能的成长、调整与转移提供思路,实现相思湖片区绿色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分区规划;发展策略;相思湖片区引言随着城市社会利益及诉求多元化发展,城市规划更多关注本土化,关注内生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从指导思想、核心理念、技术方法等多个层面直接融入城乡规划研究与编制过程当中已成为城乡规划关注的重点。
1.生态文明学理研究“学理”是指科学上原理和法则[2012,秦在东],也指对某个专业学术问题牵涉到的概念的规范含义的理解[2009,王瑞军],本文从学理的角度,对生态、生态城市、生态文明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与特征进行解读,以指导后续研究的进行。
1.1生态“生态”内涵丰富,意蕴广泛,可以从几个方面解读。
1)一般意义: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况。
2)“关系”语意角度:早期为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现代为人类与环境(自然)的关系[2013,沈基清]。
3)语境角度:生态具有褒义词性,指一切事物构成要素生态环境属性高效和谐,同时也指生物生动的意态。
在生态文明的解读中,具有同样意义。
1.2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人与环境(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据;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生态成果的总和。
它标志着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领域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进步状态;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结晶体现为生态文明[2012,吴灿新];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及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011,王俊霞等]。
“城市双修”理念下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
“城市双修”理念下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作者:夏东亮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0期摘要:目前,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了建设生态城市的队伍当中。
从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对其城市化水平及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梳理了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总结并指出郑州市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的原则和策略,加快推进城市发展由增量向存量转型升级,实现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双修”;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DJH-0220)研究成果。
一、生态城市与“城市双修”理念(一)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维护的,一种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
目前,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而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间的协同,需要各部门间纵向和横向的协调,要突破过去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模式,建立跨学科跨领域协作的工作体系。
必须从宏观层面综合把握生态城市建设,深入调研自然环境现状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约束因素,杜绝“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制定可行的符合区域特征的近、中、远期规划目标与行动方案,做到微观与宏观并举。
要打破傳统的经验主义的规划方法,构建注重成本与效益、技术创新与环境适宜的城市规划评价体系。
相关部门在生态城市管理中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底层落实的关系,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市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切实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城市双修”在走过了快速发展的数十年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中后期,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杨帆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杨帆摘要:生态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状况的关键指标,生态则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要点,落实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是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内容。
本文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切入,明确了生态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提出生态城市规划思路和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城市发展引言:对于城市控制阶段和总体的规划差别主要是城市控制阶段具有明确的资源保护的要求,而总体规划阶段并没有特别规定。
在进行生态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合理规划场地等条件,从而加快生态规划建设的步伐。
开展生态多样性发展,以促进生态多样性,改善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中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
1、城市中生态规划的作用1.1人口数量增加迅猛城市生态区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正在逐日增加,即使在我国二线城市,人口也变得愈加饱和。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生态新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生态新区有着众多的优势,能够分散人流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城市生态新区规划中有着区位交通的概念,这样能够缓解交通压力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也使得很多的规划区分越来越不明显,比如说,对于公园规划在很多的城市中在渐渐地消失,而城市生态新区的规划可以很多的解决这些问题。
总体来说,现在人口的压力在促进这个城市生态新区的迅速建设。
1.2自然资源数量有限自然资源的不平衡也促使着城市生态区的建设。
中国的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通常情况下比较干燥。
而南方地区相较与北方则不同,南方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很大。
特别是江苏和浙江地区,直到七月和八月仍处于雨季。
降水的不断增加,这是在中国北部地区无法涉及的,降水量的减少是某些中国北部城市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因素。
除了水资源的差别之外,其他的资源不平衡的现象还有很多。
传统的处理城市水资源问题方法什么的稀少,但是城市生态新区建设之后能够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政府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工厂排放的废水,减少雨水的酸碱度及及时回收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1T15:39:26.4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5期作者:谢昱田
[导读] 本文主要对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谢昱田
龙川县规划设计室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不论是旧城区的改造还是新城区的开发,都在迅速地改变着城市的面貌。
现代生态城市新区的规划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如何利用原有城镇基础进行合理改造、统一规划,如何保持与本城市风格的融合、文化传,挖出本城市的风貌特色,以及做好生态规划和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都是城市规划建设者不断思索探讨的课题。
某生态城市新区规划建设项目,该项目总面积约18.12平方公里,其中,控规编制面积约8.36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及控规大纲面积约18.12平方公里。
下面笔者就对该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二、规划设计总体思路
该城市新区规划延续老城区这一空间脉络特色,以自然山水格局为骨架,形成生态系统,显山露水、山水融城,规划建设出独有的山水城市特色。
顺应区域发展趋势,挖掘城市潜能,构建生态宜居新城。
顺应城市发展战略,挖掘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以绿、水为脉构建生态网络,发挥生态绿地的景观和游憩功能,并与沿线建筑群落交融共生,同时多个不同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串联于城市发展走廊之上,共同形成绿脉连城,城绿共生,具有生态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象。
三、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设计
(1)规划结构
一轴两环多区。
一轴。
城市中心轴,是城市主要的经济及景观轴线,城市商业与公服核心区及风景区。
两环。
交通环:城市主要发展交通轴线;山体绿环。
自然山体环抱城区,是景观营造的背景。
多区。
综合整治区、改造完善区、新开发区。
(2)功能分区
本次规划考虑土地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环境的塑造的因素,对规划区内的地块进行容积率的控制,满足不同性质用地的要求,同时容积率的确定需符合市场规律的需求,以充分体现土地开发的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
根据城市发展定位与功能分区,土地使用强度分为五个区控制。
1)超强度建设区:容积率≥4.0,包括商业娱乐及商务办公。
2)中高强度建设区:4.0>容积率≥2.0,集中在北部住宅区域及围绕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的商业住宅等。
3)中强度建设区:2.0>容积率≥1.0,以多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
4)低强度建设区:1.0>容积率,包括一些学校、市政设施等。
5)开敞空间:以城市生态廊道、绿地系统、广场等为主体的开敞空间系统。
为合理布局高层建筑,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轮廓线,保证城市主要的景观视廊,划定了五个不同的建设高度控制分区。
高层:70米以上,高层建筑可以体现土地价值,丰富城市景观,并作为城市地标。
主要包括商务建筑以及商务办公建筑,集中在中心区轴线两侧及东侧的商贸核心区。
中高层:40.70米,包括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居住区,主要分布环境、区位较好的北面,以及部分围绕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的住宅。
小高层:24.40米,主要是以小高层居住建筑为主。
多层:12.24米,主要是多层建筑为主兼有低层建筑的居住区及公共建筑。
低层:12米以下,主要包括围绕湿地公园及滨水公园内的建筑。
开敞空间:以城市生态廊道、绿地系统、广场等为主体的开敞空间系统。
1)商业娱乐风貌区
设计控制:地块建筑风格应尽量保持一致,但在建筑的体量宜错落有致。
建筑不允许使用镜面玻璃或者颜色过深的镀膜玻璃,建议使用可自行调节角度的遮阳系统,将建筑能耗降至最低。
建筑应注重建筑天际线的设计,强调天际线的韵律与变化。
规划应保证中部景观轴线,形成良好的商业活动交流共享中心。
建设二层立体步行系统,加强建筑间的交流联系,并形成良好的交通系统。
底层宜采用小体量且富于变化的建筑,突出商业休闲活动特征。
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灵活多样,特色突出,建筑空间细节要体现商业体闲活泼的特色,注重对商业节点空间的塑造;建筑立面应体现商业氛围,通过底层空间的架空保留,为购物等商业行为人群提供一个有遮蔽的室外公共开敞空间;商业街整体尺度以小体量为主,可创造性地运用川西建筑特色符号等建与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结合。
建筑色彩:选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浅灰色系为墙面色调,点缀亮色为墙面色调,突出商业娱乐风貌区的色彩形象。
景观风格:空间活动以购物步行为主,辅以开放景观、慢行交通等功能;结合沿线商业街设置特色步行道,采用软质驳岸为主,中轴节点形成互动;所有的景观元素,如照明、座椅、标识牌及岸线扶手等,都应与商业娱乐风貌区的设计语言保持一致。
2)商务办公风貌区
设计控制:该区域由商务办公和配套居住组成,商务建筑宜采用较大体量建筑并保持建筑的整体性和街道界面的延续性。
应强调出中部通透的景观轴线,形成良好的企业总部形象。
东面建筑应注重建筑天际线的设计,强调天际线的韵律与变化。
应在地块中部建设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引导形成视觉的焦点。
规划的中央体闲步道应设置系统的人行步道、适当的观景平台和游憩空间。
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现代简约、独特时尚,主体建筑应挺拔、高耸,具有标志性和地标性;建筑临水面和临街面尽量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户,扩大景观视野;
整体尺度以大尺度为主,裙房高低错落,富于变化;建筑材料采用多种形式不同的材料有结合,注意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体现建筑的艺术性。
建筑色彩:选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浅灰色调为主调色,点缀白色、米色,塑造高效创新、严谨理智的建筑形象。
景观风格:公共空间活动以体憩观景活动为主,辅以步行等慢行交通功能;开敞空间宜采用城市化的景观铺地、色彩斑斓的植物和现代艺术雕塑来体现时尚特色。
3)生态休闲教育风貌区
设计控制:地块由学校和居住建筑组成,体现出建筑形态的多样化及布局的灵活性。
注重教育组团与居住组团的交流联系,形成一个创新,多元化的社区。
加强各组团间公共开敞空间的塑造,使之成为促进邻里关系的交流平台。
注重各地块间与东西两侧生态廊道的景观渗透,控制建筑高度,保证视觉通廊。
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灵活多样,特色突出,建筑空间细节要体现对公共活动空间交流共享中心的塑造;居住建筑立面应体现文化、创新社区的风格,在底层布置一些文化活动设施、商业设施等,保持沿街的交流活动。
建筑色彩:选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浅灰色系为墙面色调,点缀深色为坡屋顶色调,既符合生态体闲教育风貌区的色彩形象,又能突出生态城市特色的建筑形象。
景观风格:公共空间活动以共享交流为主,辅以购物步行、开放景观等功能;所有的景观元素,如照明、座椅、标识牌等,都应与生态体闲教育风貌区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四、结语
总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丰富,南北气候差异大,不同城市有不同特点和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积极进行城市规划编制落实、常态化和全过程的实施管理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努力实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可操作性,探索和实践有较强创新性,也对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价值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