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试论生态主义下的城市规划
![试论生态主义下的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c300cbdc77da26925c5b0ff.png)
浅谈融入生态理念的城市规划08旅管5班文灿凤学号:3080520831 一·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危机”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城市发展必须选择的是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走出“城市病”困境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全球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变革势在必行。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如何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的生态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容回顾的问题。
二·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热门词汇,随之而来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
生态城市是指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 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 四者保持高度统一,和谐发展, 是一个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应具有和谐、高效、持续、整体的特点, 强调城市各区域结构合理, 关系协调。
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 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通过花草树木的栽种来营造, 它应该是一个用绿色来点缀, 形成独特城市文化, 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系统。
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 不仅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更重视对人类质量的提高, 在不同的时期、空间中合理配置资源, 公平地满足现代人及后代人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破坏自然的系统, 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具体来说,生态城市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即把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把生态学原理和规律运用到具体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在原有的城市规划中更加侧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68925f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6.png)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摘要】: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在了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为我所用,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国在引介西方理论的同时,应该看到理论产生背景与中国自身情况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空间环境;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引言城市规划的历史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甚至更早。
在西方的文献中,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记述了以米利都的城市布局为典型的希伯达姆模式,并阐述了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这是在西方保存下来的文献中有关城市规划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也已经详细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并对此后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和规划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些都可以说明作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城市建设活动的规划行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显然是在19世纪中后期才初步形成的。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此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左右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在学术和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地位。
20世纪 20、30 年代,在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下,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推进,到二次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并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建立了各自的城市规划制度。
到 20 世纪的 60、70 年代,在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城市研究的推进下,对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无论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完善,架构了当今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及其产生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浅谈中国小城镇建设
![浅谈中国小城镇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8ed044014a7302768e993931.png)
浅谈中国小城镇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
城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有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走出农村,进入城市。
寻找到与其相适应的职业,稳定地在城市居住并生活的过程。
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
农业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71.20%的背景决定了中国将走一条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城镇化已被列入“十一五”的规划,并成为新时期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工作,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国已经形成了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农村城镇化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城镇化。
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生活质量。
但是目前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小城镇发展水平仍然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城镇发展缺少经济依托。
发达的二、三产业应该是城镇赖以生存的基础。
由于城镇城市功能不健全,企业进城的成本较高,往往是非农企业不愿进城,城镇因缺乏支撑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外来劳动力和人口难以进城立足,使城镇发展受到限制。
第二、小城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城市发展心得体会
![城市发展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20a2ea3a8956bec0875e3d0.png)
城市发展心得体会城市发展心得体会篇1 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该区域一个时期规划力、经济力和竞争的集中体现。
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发挥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城镇水平、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形象是加快建成中心县,促进经济社会跨越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在江苏昆山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就如何加快** 城市建设,浅谈个人思考和几点意见: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调控一体化。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蓝图,是实施经营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城市规划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设计,体现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严肃性。
1、加快编制县域及四个办事处一体化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始终坚持要建设先规划,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以规划为先导,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制度,实行城市建设的重大规划听证制度,对城区建设所有项目都严格按总体规划进行审批,认真抓好县城重点地段的详规修编工作,完善和提升规划效果,实现大规划与小规划,总规与详规有机结合,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进一步维护规划权威,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连续性,防止人为的随意变更。
2、加快县域及四个办事处一体化路网规划编制,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科学规划一城五区城市框架和城市路网,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集群,合理调整城市规划,推进中心城区与城郊云阳、下东、思聪、洣江四个办事处的无缝对接,加快东环线、新城区主干线建设,继续实施小街小巷综合整治建设,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与有关管网等部门统一协调,制定其专项规划,避免各种电缆、电线、管道的乱埋、滥布和重复建设。
3、加快县域与四个办事处一体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总规编制要注重城市定位、县城体系布局、山区特色和城市旅游等配套服务功能,突出山城风情、城市个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8fdd8205f12d2af90242e62a.png)
未来城市发展-一种生态观的阐释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强烈蜕变时期,社会、经济领域正在进行无情的结构调整。
这种转化将对城市产生何种影响,城市规划师将如何应对,将是城市规划界前沿的课题。
1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科学模型城市规划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对策,因此有远见的规划师必然对未来城市发生兴趣,作出研究,以便不断调整规划理念,采取合适的规划措施。
历史上,有不少的人都对城市的未来提出过设想,推动了城市理论的发展。
如:大家熟知的,1898年霍华德构想的“田园城市”就是一个经典实例。
也可以说他提出的城乡磁体(Town Country Magnet)是一种先驱性城市模式,奠定了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基石。
L.芒福德称赞为“二十世纪初,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两项最伟大的发明,一项是飞机,它给人类装上翅膀,另一项就是田园城市,它为飞回地面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住所”[1]。
到今年,整整100年过去了,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早在1957年,正值美国工业鼎盛时期,约翰.奈斯比特却声称,美国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也有人称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
其根据是,在1956年这一年,美国的白领职业人数首次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
因而“在这个新社会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约翰·奈斯比特1984)。
这标志着自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械化大生产为主,以蒸汽机、电的发明为动力,以钢铁、玻璃、超高层建筑为象征的工业时代正被一种新时代渐渐取代,这个新时代就是后工业时代。
其特征是“传统工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不再占有主导作用,并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代之而起的是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统治地位……。
”(徐巨洲1996)。
社会性质的转变需要人们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
在工业社会的鼎盛时期,人们以为技术可以主导城市的发展。
因此,60年代产生了阿基格拉姆小组(Archigram)的“步行城市”(Walking City)(见图l),70年代的可动建筑研究组( GEAM)又设想出“空间城市”,由于这些构想依赖工业技术,脱胎于建筑师,将城市简单视作放大的建筑单体,脱离社会、经济、环境,缺乏对城市复杂系统的综合考虑,从而也只能是少数人的畅想。
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
![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b2b32d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6.png)
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建筑设计、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多个
方面。
在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也有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不仅仅考虑建筑
的美观和功能性,还应考虑人口增长、交通拥堵、资源利用等问题。
只有在全面综合
考虑下,才能制定出适合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
城市规划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任务,更需
要与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面进行广泛沟通和协商。
只有通过多方参与和意见交流,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另外,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更需要注重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能源、减
少污染等问题,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长期坚持和跟进。
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
能发挥作用。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有长期的目标和规划,并且要及时跟进实施情况,
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通过参与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
重要性和难度。
只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广泛参与各界沟通、注重可持续发展,并且
坚持实施,才能实现一个更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基本理论城市规划管理范文2篇
![基本理论城市规划管理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e4d73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8.png)
根本理论城市规划管理范文根本理论城市规划管理范文精选2篇〔一〕城市规划管理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根底性工作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基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根本理论,从概念、原那么、方法等方面进展阐述。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在城市的规划阶段或城市规划施行阶段,进展对城市规划的监视、管理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包括规划的制定、审定、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方面。
1.以人为本原那么城市规划管理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妙城市的向往和追求,不断进步城市的品质、素质和档次,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和文化需求。
2.科学性原那么城市规划管理要以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方式进展,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和施行符合城市实际开展的规划。
3.规划主导原那么城市规划管理要把规划作为主导,从整体上协调城市的各项建立工作,实现城市开展的可持续性。
4.可行性原那么城市规划管理要遵循可行性的原那么,不能脱离城市现有的根底和开展程度,也不能违犯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1.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的制定和施行需要通过系统分析,从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进展分析,找出城市的优势和优势,制定出符合城市实际的规划。
2.经济评价城市规划的制定和施行需要进展经济评价,分析城市建立所需的投资和收益,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益。
3.环境评价城市规划的制定和施行必需要进展环境评价,分析城市建立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城市建立的可持续性。
4.社会评价城市规划的制定和施行还需要进展社会评价,要分析城市建立对社会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城市建立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化开展进程中的根底性工作,需要在概念、原那么、方法等方面进展标准和管理,以保证城市建立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公共利益性。
在将来的城市规划管理中,我们还需不断创新,制定更加符合城市开展实际的规划,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妙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乡规划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44个)
![城乡规划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44个)](https://img.taocdn.com/s3/m/7e434a3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3.png)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城乡规划毕业论文选题(1044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的问题浅谈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的问题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城乡规划的思考浅谈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试论统筹城乡规划发展中村镇规划的建设问题浅析城乡规划建设中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灾害事件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中经汇成的城乡规划路试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要点城乡规划工作中测绘的重要作用探讨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图学教学方法研究刍议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研究一级学科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的探讨关于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探究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关于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的有效措施解析广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及实践课程建设初探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的问题及与资源环境的发展城乡规划中行政许可管理工作探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探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探析城乡规划编制内容探究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成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分析松江区人大召开《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执法检查启动暨培训工作会议浅议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途径探讨浅谈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遥感在地理科学、城乡规划专业中教学方法中的探讨CDIO模式下的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探索温室气体清单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WorldView—2数字卫星影像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优化策略探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规划管理试论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有关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分析关于城乡规划管理的思考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低碳城乡规划方法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反规划”理念探析城乡规划与影像地图集的编制与设计研究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城乡规划视域下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论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关于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探索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调研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与特色课程体系研究湖北民族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城乡规划中GIS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试谈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浅谈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基于GIS技术下的城乡规划城乡规划信息化“一张图”系统探索与实践解析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有关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问题探索研究浅析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关于电网规划建设与城乡规划协调性的探讨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城乡规划建设的优化思路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探讨刍议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研究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探析浅析建筑设计中城乡规划设计浅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浅谈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本科教育关于城乡规划中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的建议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探讨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分析新时期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问题研究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的几点思考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城乡规划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方法探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浅议测绘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应用地理学视角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从“传承”到“创新”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低碳生态与城乡规划新时期我国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建立“美丽杭州实验区”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中的生态优化分析探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中型城市城乡规划思路与建设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若干思考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优化研究刍议城乡规划工作的相关问题目前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应对措施“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的理念突破与实践创新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浅谈城乡规划及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财经类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城乡统筹视野下城乡规划的改革研究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关于城乡规划中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分析创新观念提升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究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大数据时代RS技术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问答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文理大变身城乡规划是一门模糊的科学分析统筹城乡规划发展中村镇规划的建设问题新时期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探讨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实现的路径应对气候变化的城乡规划策略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的实践与探索城乡规划半途而废谁之过?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探析城乡规划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论普通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中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增长失衡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策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的思考论城乡规划中的环保意识与策略探析城乡规划过程中空间发展问题处理策略浅谈城乡规划中环境评估和优化方法城乡规划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新形势下城乡规划档案管理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探讨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浅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改革内容对城乡规划的影响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浅议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价值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律制度研究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研究浅析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刍议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遥感类课程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地位及其教学方法探讨浅谈城乡规划及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创新体制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探析城乡规划视域下昌黎县商业网点发展规模研究试析城乡规划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基于五项工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探究论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规划的发展基层乡镇政府在城乡规划中角色的主动与被动研究中型城市城乡规划思路与建设研究刍议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场景式”教学法在城乡规划专业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浅谈现代城乡规划决策优化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与管理浅谈城乡规划管理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城乡规划的相关研究综述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城乡规划与管理的探讨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分析镇江市城乡规划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研究与建立当前城乡规划设计体制改革的思考专业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浅谈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城乡规划建设督察中遥感技术应用的探讨探讨关于城乡规划管理的思考浅析城乡规划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探索城乡规划问题切实解决城乡规划中的民生问题城乡规划布局的现代适应性研究城乡规划中的环保意识与策略解析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研究以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引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浅谈城乡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基于CBI教学理念的城乡规划专业双语教学研究城乡规划成为一级学科建设后的学术思考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深析在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实现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转型时期中国城乡规划新趋势浅谈西方城乡规划公共参与模式贵州省城乡规划“多规融合”编制方法思考城乡规划建设中集约利用土地的几点建议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方向研析论城乡规划的现存问题与完善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探索城乡建设中城乡规划的重要意义浅谈物权法对城乡规划行使管理的影响城乡规划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探讨探讨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城乡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探讨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城乡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与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析新时期城乡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实施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探析试析城乡规划现存的问题及对策浅论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意义论城乡规划中的环保意识与实施策略当前城乡规划中大数据的应用城乡规划中村镇住宅规划的发展进程城乡规划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乡规划策略浅析生态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试论城乡规划发展决策优化新时期“3S”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治理雾霾的城乡规划途径研究刍议生态文明视野看城乡规划浅谈城乡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城乡规划专业社会调查及就业形势研究浅谈如何创新城乡规划监督机制城乡规划专业《模型制作基础》教学改革探析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相关性分析研究基于多元利益主体的城乡规划管理创新关于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有效措施的探讨浅谈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格局下的廊坊城乡规划研究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黑龙江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的实践及思考浅析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与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城乡规划方案程序化生成浅谈城乡规划建设档案馆数字化建设阐述城乡规划决策优化途径思考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若干思考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模式探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的管理机制研究浅析城乡规划决策研究论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科学民主的城乡规划体系构建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城乡规划决策行为对策浅探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若干思考生态型城乡规划探讨浅析我国城乡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论城乡规划实施中的环保意识与策略刍议当前城乡规划的管理和监督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选址与城乡规划协调实行创新规划理念,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浅谈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反规划”理念探讨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问题城乡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之我见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新时期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探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优化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管理技术创新研究乡镇建设城乡规划探讨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高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低碳经济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浅论创新城乡规划编制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思考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3A能力”培养研究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管理的分析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的问题浅谈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在城乡规划中的问题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城乡规划的思考浅谈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试论统筹城乡规划发展中村镇规划的建设问题浅析城乡规划建设中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灾害事件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中经汇成的城乡规划路试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要点城乡规划工作中测绘的重要作用探讨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图学教学方法研究刍议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研究一级学科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的探讨关于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探究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关于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的有效措施解析广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及实践课程建设初探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的问题及与资源环境的发展城乡规划中行政许可管理工作探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探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探析城乡规划编制内容探究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成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分析松江区人大召开《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执法检查启动暨培训工作会议浅议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途径探讨浅谈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遥感在地理科学、城乡规划专业中教学方法中的探讨CDIO模式下的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探索温室气体清单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WorldView—2数字卫星影像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探讨浅谈城乡规划及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教学改革实践探究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对城乡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基于三创教育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优化城乡规划法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探索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挑战及其对策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探析浅论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意义对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管理的一些探讨浅议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措施浅淡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思考新时期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研究城乡规划及改造基于“卓越计划”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对策基于城乡规划视角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及设计规范化研究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及论文教改研究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的整合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协调性研究浅析城乡规划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加快城乡规划建设打造现代生态示范村城乡规划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城乡规划决策优化途径研究探讨城乡规划中存在问题及策略城乡规划在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新媒体时代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研究浅谈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规划在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环境保护为视角浅析我国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对城乡规划建设现状及改善的探究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关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思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关于城乡规划管理措施的分析论城乡规划实施中的环保意识与策略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规划建设中与土地管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浅析我国城乡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特色化走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困境的对策浅析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加强城乡规划法的施行,谈解决中国小产权房问题的途径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探讨遥感影像在城乡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思考浅析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立体化模式的思考城乡规划管理的探索之我见关于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研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构建生态文明与城乡规划工作者的“美丽中国”梦浅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刍议当前城乡规划的管理和监督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之我见城乡规划与管理的探讨对城乡规划“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新时期下对城乡规划实践的反思生态型城乡规划探讨改进城乡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基于生态社区理念的城乡规划建设的新风貌构架研究城乡规划批后管理的对策研究浅析县域产业结构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浅议城乡规划中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城乡规划如何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谈不同地区间城乡规划借鉴土地管理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影响分析基于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的探究浅析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浅析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规划在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型工作室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转型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课程教学研究城乡规划中的环保意识与策略解析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论述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规划的土地管理制度ArcGIS软件在城乡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浅议土地资源在城乡规划中的合理利用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研究浅析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方法新时期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探讨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实现的路径城乡规划领域公众参与有效性探究城乡规划视角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城乡规划中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与策略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建设监测中的应用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研究四年制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城乡规划工作中行政许可管理与文化发展孟州市城乡规划中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探析分析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存在问题及合理化建议简论当前的城乡规划工作浅析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与管理浅淡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协调性从国内部分城市的城乡规划特点看厦门如何实施跨岛发展战略。
(完整word版)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里约热内卢会议》《北京宪章》说起
![(完整word版)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里约热内卢会议》《北京宪章》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b4b7dd33f12d2af90242e682.png)
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里约热内卢会议》-《北京宪章》浅谈城市与设计焦点问题变迁的原因【提要】《稚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及《北京宪章》等是现代城市规划建筑史上几个纲领性文件。
它们的规划及涉及的建筑设计理念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建筑认知水平和关注焦点问题的演进,具体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理解日趋复杂和成熟,引导城市建筑景观学走向深入并带给我们解决当今城市设计问题和焦点的启示。
【关键词】宪章认知与关注人与自然、人的关系当今城市设计矛盾及焦点引言: 20世纪纲领性文件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历经了一个很漫长的岁月。
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也取得了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进步与成就。
在整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城市设计及规划相关的纲领性文件,如《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北京宪章》等,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城市问题的共识和所关注的焦点,而且对于当时的城市建设和活动和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了时代的缩影。
以过去百年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为线索,对现代建筑城市史的历史进程可作如1、《雅典宪章》——黑暗中的火炬1.1《雅典宪章》产生的原因:178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1)新阶级的迅速成长,促成当时社会秩序的变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2)新技术的问世造成的城市变革,其中单轨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最为有力。
工业革命导致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城市的发展在给城市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
城市中多种矛盾日益尖锐,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
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们看到了问题的存在,进行了一系列城市设计理想模式的探索,包括:田园城市,广亩城市,光明城市,工业城市,带型城市等。
浅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国土空间规划
![浅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国土空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3ca62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4.png)
浅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受到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不仅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信息技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方法。
本文主要就大数据环境下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标签: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不仅能进一步开发我国土地空间,完善我国土地空间格局,还能促进交通、生态、农业等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经济、城市等建设的总体性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国土空间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提升规划质量和空间利用效率,要改变传统思维,改革传统的规划管理体制,完善规划体系,实现功能互补、协调、统一的规划目标。
创新利用方式,不仅要增加土地空间利用效率,还要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1、大数据环境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与特征1.1含义在大数据环境下,要将大数据技术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结合,创新发展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概念。
其以原有规划方法理念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国土空间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强化数据的挖掘使用,进而充分了解我国空间土地分布情况,对规划方式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及动态仿真,进而更加直观的了解规划效果,利用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实现国土空间统一规划的目标。
大数据环境下,国土空间规划更加多元化,其将各种技术手段向结合,加强了公众的参与性,进而提升了规划方式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创新思想,改善我国空间布局,加强空间开发的战略统筹,进而使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1.2特征在大数据环境下,国土空间规划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数据繁多,种类齐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国土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十分繁多,结构也相对复杂。
其中可能包括视频、文本、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内容,进而需要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各个数据的转化和应用。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3b7a7527284b73f242501f.png)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化工122 吉刚 1262101206摘要: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自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徐州市苏北最大的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人流、物流、资金流传达着徐州的开放与繁荣。
本文便是通过对徐州近年来的发展,浅谈徐州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关键字:徐州规划发展为了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徐州,体会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我们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意识,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市东南方向的徐州市新区城市规划馆。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徐州市城市规划、主要建筑模型、交通枢纽等。
我们跟随讲解员倾听着徐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的声音,认真的去了解、感受徐州城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相互讨论,不时的向讲解员提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切身体会到了徐州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迎着建党九十周年的曙光。
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徐州市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一、徐州区位徐州东临黄海,西襟中原,北扼齐鲁,南屏江淮。
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优势;从周边国际大区域看,地理位置处于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带和黄渤海经济圈的切点上,是两大国际经济区域的结合部。
在国家沿海、沿江、沿线的开发和开放格局中,徐州位于东部沿海开放和沿陇海兰新开发的交汇处,是依托交通主干线连接沿江、沟通沿边的经济枢纽城市,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双向开放和南北对接、梯度推移的战略区位特征。
徐州市是我国陇海兰新铁路干线上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合协作过程中,是独特而便捷的中介区和转化带。
徐州市江苏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工程机械、建材、重化工基地,是面向淮海经济区和“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进“三北”的全方位辐射的区位优势和大开放、大发展的优越条件,既可以接受东部地区的辐射,参与国际分工,又可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传递,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
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和资源环境
![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和资源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113219c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e.png)
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和资源环境昭通市昭阳区规划编制服务中心昭通市昭阳区自然资源局2云南昭通657000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发展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在中国如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规划的大部分内都与城市规划政策有着紧密的关联。
而城市发展规划与资源管理的协同调整,使土地资源管理显示出了越来越关键的功能。
要更积极的对城乡建设理论和经济管理方法加以优化,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层面上加以考虑。
本文重点是针对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究,并推动各种措施的有效贯彻。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资源环境由于国内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脚步越来越快。
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导致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间的冲突越来越强烈。
不但对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产生了影响,还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管理机关要重视城市发展的必要性,通过逐步的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对已有的土地和部分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实施很好的管理,使之发挥最大价值。
制订出比较科学的土地管理方法,以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
一、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上面的,而用地管理政策有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结合具体情况,可以制订出比较具体的城市用地目标。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推动城市规划发展进程。
在当前的城市土地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过程中,既要提高土地管理政策的可持续性,还要更好的充分发挥出城市城乡建设与土地利用共同发展的优越性。
新形势下,既要针对当前的城市土地管理和资源浪费局面加以改变,也就要在最短时间内制订出出比较合理的管理改革方案。
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保有关的工作现状(一)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由于社会转型,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都大大超出了原计划预期,甚至出现城市规划方案已无法适应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6e1980e700abb68a882fbd3.png)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及其对中国城市的启示硕-城规10 闫晨 3106495摘要:本文从西方广亩城市和紧缩城市的城市规划理论出发,以一名城市规划研究生的角度浅谈了作者对于这两个经典理论自己的认识,阐述了现代城市关于集中和分散的看法,并且从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角度收集了中国城市规划中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的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研究,反映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矛盾。
关键词:广亩城市、紧缩城市、分散论、集中论、可持续发展ABSTRACT/By referring broadacre city and compact city, the urban planning theory, explain the modern city on the views of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as a graduate students. And have some collections of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ome related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classical theory. Reflecting some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contradictions in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Broadacre city ,Compact city ,Centralized ,Decentraliz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周礼•考工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思路
![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81e2d93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f.png)
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思路摘要: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居住区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建设对于城市形象的展现至关重要。
因此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实际需求,兼顾城市的长远发展。
近几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从而不断激发城市开发和发展建设的动能,面对当今快速变化发展的城市,需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严谨论证的方式加以规划,构建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更好地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期望,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城市设计理念;居住区规划设计引言居住区规划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者互相关联却又大为不同,居住区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文化的传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保障两者规划和设计理念的统一,让居住区规划设计能充分体现居住区的社会性功能,使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能够完全展现。
1城市设计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述1.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总体而言就是指对一个城市的整体空间进行综合的设计布局和调整完善。
城市规划设计通常主要是指对城市中人们生活、活动所需的空间进行动态的协调,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的功能,充分体现人文性、地域性、科学性、前瞻性,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人居环境。
1.2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设计对规划理念的体现尤为重要。
将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具体的城市地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将城市的典型特色展现出来。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代表着城市空间里的一个近人的、可参与的单体空间,对城市中的建筑物立面形式、尺寸、空间组合、材料等进行详细设计,然后落实实施的具体过程。
为了使得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有机的融合,必须要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具体理念及内涵,同时还需要通过理论层面进行思考。
在创作之前,设计师要能够结合建设任务,思考建设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形成设计构想。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设计理念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90ebef96dd88d0d233d46a07.png)
Technological技术交流EXCHANGE刘润有 李曦淳 张大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摘 要】生态城市是人们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晶,生态城市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和单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范畴,从生态城市理念和建设情况的分析中,说明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共生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的产物,真正目标是创造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和谐。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理念;生态城市设计【Abstract 】 Ecological city is the result of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The concept has beyond the meaning of traditional city and the simple categor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From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the ecological city and construction situation, we know that ecological city is the product of overall and lasting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symbiosis system of society-economy-nature, whose real aim is creating the overall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ystem.【Key words 】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design of ecological cityOn the design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taking the zhongxintianjin ecological city as example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浅谈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1 生态城市概述随着城市化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交通拥挤、土地紧张等城市问题接踵而来。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62347d576eeaeaad1f330e1.png)
浅谈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
统观全球经济态势,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
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
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
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
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浅谈现代建筑中的包豪斯影响
![浅谈现代建筑中的包豪斯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ccf82efcc1755270622081f.png)
浅谈现代建筑中的包豪斯影响在城市发展中,绿化是人们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手段之一,不应被视作目的或结果。
现代主义运动中的某些发展模式可为我们提供警示,新近一些成功案例则很好地体现了生态城市理念,包括建筑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混合、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交融、公共绿地与私家庭院的和谐并存、绿地系统建设的大众参与和渐进式生长、低层发展模式、资源循环利用、不同年龄人群的共生等。
在多种生活模式下这是包豪斯的延伸,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开端其影响是深远的,从包豪斯的书籍中我们能找到和发掘,一些至今时今日依旧适用并值得发展和延续下去的思想。
从小范围城市建筑的范围扩大以及建造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光污染、粉尘、建筑垃圾....),到大的全球环境破坏等等,越变越糟使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将视角转向生态文明,意识到建筑与生态的结合,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建造与周围环境协调与融合,进而做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相互融合的生态建筑。
一、现代建筑状况分析建筑有别于自然空间是人类通过一些材料将其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生活空间,最早的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窝棚,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只要能防止野兽攻击、遮风避雨便足够了,功能及样式比较单一。
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到来,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多。
然而置身于高楼林立的一二线城市中,仍然面临着"买房贵、住房难"的问题。
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也迫使城市建筑建设的加速。
不断扩大的建筑面积,以及越盖越高的建筑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产生。
当步入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逐年缩小的绿地上盖上了一栋栋楼宇。
硬铺盖的道路方便生活的但破坏地下水循环系统。
而在建筑施工中伴随着产生的一些噪声、大气、土壤污染和一些废弃物的产生、资源浪费等应该引起我们的在建筑中足够的重视。
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承载在越来越多的人,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居住空间越来越紧凑、与自然隔离的越来越远。
浅谈如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划设计
![浅谈如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3a45f6941ea76e58fa04d4.png)
浅谈如何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划设计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将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许多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逐渐被中国民众接纳和传播。
牛仔裤、T恤衫、苹果手机等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全球设计逐渐显现出共享的现象,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划设计刻不容缓。
关键词:民族性本土化规划设计目前,中国设计在一些方面缺乏创新,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信息的迅速传播和便捷的搜索方式,中国的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在内的许多领域逐渐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包豪斯式方盒子的建筑比比皆是,模仿欧式建筑风格的建筑矗立在城市的街头。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规划设计趋于类似,而本土化、民族性的、体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却不多见。
西方成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模式被中国设计师借鉴,功能至上的简洁的建筑设计理念成为开发商和建筑师热衷的设计模式,但一味地模仿使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
可见,以有限性设计原则为理论指导,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按需设计,有利于构建物以致用的节约型社会。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奉行有限性设计中的适当设计原则,保护环境与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设计师可以儒道两家的思想理念处理艺术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注重适度,开源节流,如汉代王符在《潜夫论笺》中指出“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在我国构建起“物以致用”的节约型社会。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国内设计师的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有些设计师为了追求都市的奢华气派,将产品设计得过于繁琐,造成了产品各个生产环节的浪费,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奉行有限性设计中的适当设计原则,做到按“需”设计,构建“物以致用”的节约型社会,才能促进当前中国现代产品设计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和谐是设计追求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城市规划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居才能乐业,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全面的设计才能最终形成和谐的城市,这也是规划设计追求的最理想的状态。
浅谈柯布西耶思想
![浅谈柯布西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7e14be87f1922791788e829.png)
读书笔记—浅谈柯布西耶思想班级:城市规划0501姓名:高莉导师:任云英黄嘉颖学号:050120128浅谈柯布西耶的规划思想[ 摘要]柯布西耶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他所提倡的反对纯装饰,强调建筑本身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建立新的机械与技术的美感,提倡预制和装配等观念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大量的建成大规模住宅的重要方法。
本文试图从他的规划思想产生的背景,基础入手,谈了他的功能理性主义和形式理性主义思想,然后与莱特,霍华德的思想进行比较[关键词] 功能理性形式理性光明城背景概述在整个欧洲大陆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已经被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上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欧洲大陆一片破败,百废待兴,新的建筑思潮有了发挥作用的大背景。
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建筑观在这个时代有了他最适合发挥的场所。
他所提倡的反对纯装饰,强调建筑本身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建立新的机械与技术的美感,提倡预制和装配等观念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大量的建成大规模住宅的重要方法。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也是新兴的工业战胜传统工业的重要标志。
战争对传统城市的破坏以及新旧城市的交替和对人文的关怀是柯布西耶提出明日之城的最大前提。
思想基础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与城市规划的激进分子与主将,是现代城市运动的狂飙式人物,毫无疑问,它也是影响现代建筑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巨人,对于西方建筑与城市规划中“机械美学”思想体系和“功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的一个平民家庭,后来长期生活、工作在法国,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建筑、规划大师,从小就在瑞士从事指标的生涯对他后来机械主义建筑、规划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柯布西耶设计思想的逐步成熟,1923年他出版了论文集走向新建筑,明确地提出了机械美学的观点和相应的理论体系。
与霍华德、赖特等人的思想截然不同,柯布西耶主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要向前看,他否定传统的装饰和含情脉脉的空间美,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未来世界基本应该是按照机械原则组织起来的机器的时代,房屋只是“居住的机器”,“只有驴子才会走出区县的线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面前一项紧迫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和优雅的生活态度。
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展。
17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质量日趋下降。
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地租成为支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
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
人认识到这样无序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城市模型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状况。
可以说自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之初,对人的关怀就成为其紧扣的核心与主题。
到了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逆城市化浪潮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使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
从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英国的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他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城市和农村各有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工人和就业岗位来实现把城市集聚的有利条件整个地移到新的居民点上;翁温在1922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卫星城规划理论”。
其思想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卫星城的职能是接纳大城市过于拥挤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少在中心城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
之后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均为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物。
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有着巨大的贡献,早期的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城市结构模型,开创了技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居住区街坊的规划也得到了进化,同时带动了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设计运动。
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处在一个战后的转性时期,不免流露出不少的时代局限性,如他们大多数只偏于绘制蓝图,陈述结果,但私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建设,从而产生很多矛盾;他们大多进行的是物质环境实体方面的规划,缺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1、城市规划的管理不完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规划不能展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风土人情,不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导致城市规划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阻碍。
有些决策者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只是一种政绩的体现,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格外重视眼前的利益。
很多房地产以及土地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滞后而施工超前的情况,资源配置问题没有进行重视,同时用地结构也出现了比较松散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开发商,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争夺。
城市规划规程中更多的是对多元素、多因子、多利益群体的需求体现,规划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参与,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在实际中,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人们的权利没有得到重视,利益集团的参与导致城市规划实施的结果和内容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城市街道、广场、景观绿化等建设都是城市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然后,在城市建设中,规划经常被改动,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
一方面,人们是考虑到了随意实际,根据需求会有相应的改变,这些变动是积极的,是为了贴实际需要。
而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受到利益的驱使,如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的出让;有些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取私利。
这些都使许多城市规划出现了随意性的特征。
2、缺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只有进行更好的规划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需求。
城市人口和城建规模的快速膨胀,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土地资源的利用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规划中对土地的生态安全问题没有进行重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超强度开发等问题的出现。
目前交通拥挤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这除了与中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分不开,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
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数量和宽度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行路难的现象突出显现出来。
在许多旧城区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缺乏、户外活动空间有限,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生活质量。
这一切都与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有关,没有在近期或是较长一段时期内给建设留有一定发展空间,导致了大量的拆迁现象。
因此在规划中为了保证城市将来的发展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3、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薄弱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新区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在土地的经济效益被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因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城市的自然要素被挤占或被破坏的情况。
同时城市的向外蔓延扩展也破坏了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产。
城市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它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而恰恰相反,许多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为了迎合现代的潮流,为了建成现代化的时尚城市,破坏了许多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生态型的城市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和发展生态经济、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等。
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按照上述指标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活动,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同时,必须考虑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并且要体现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物质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城市居住区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合理布局;然后是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最后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所谓充分利用就是保护和提升。
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
从实践经验看,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可行之路。
2、人性化的城市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
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
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改造环境,享受自然。
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总体布局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位于何地,都要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均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发,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对周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为人类服务时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产物,在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首先应该体现对他们的关怀。
在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特别体现城市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与帮助是现代城市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地域特色是指相当规模地理区域内所拥有与其它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是高度复合文化地图的表征。
其中,自然环境的特色包括与众不同的日照、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雨量、地形、地貌、土质及生物等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与众不同的社会体系、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
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特征也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
城市会因为创造者的差别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
如何利用城市现有的自身条件优势来发展个性,是对规划与设计者在对城市进行总体布局时提出的要求。
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规模、经济、地理等条件,区分优劣,取长补短。
因此,博采众长,重点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参与竞争的出路,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出路。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四、总结城市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而诞生的学科和专业。
但实践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旧的社会问题解决总是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学科学者的兴趣所在。
学者们从人居环境、文化、人文思想、城市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城市生活质量等视角对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进行过论述,试图解决相关城市社会问题,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城市,从其产生、发展历程来看,无时不体现着人的需求和行为,透过城市特有的物化形态,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城市结构形态的变化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的意识和理念,城市问题与人的需求和行为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认识城市本质,进而构建符合城市本质要求的城市规划模式,或许可以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的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