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医学治病原理—新
耳穴
享!耳穴疗法概况耳穴疗法的定义耳穴疗法(耳针):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生物全息根据生物全息规律,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如耳、面、舌、鼻、足、第二掌骨等局部,都是各个独立的“全息胚”,而且,具有全息胚的特性,是整体的缩小,并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疗法的发展简史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记载。
♣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
♣清朝末叶,耳穴针灸随正统的针灸学的没落而几近湮没。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的医学博士P.Nogier在耳廓里发现了不少新穴位,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耳朵穴位分布恰巧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学者萧月麟首次翻译成中文。
从此之後,耳针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学者在P.Nogier耳穴图的型础上将之丰富、发展。
有些甚至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
♣中国学者在耳针的机理、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耳针学的机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
使耳针学内容更丰富和日益完备。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是非常值得在这里介绍一下的:——陈巩荪等在耳穴探查,发现了穴位「电阻低、电位高」的特性,由此发明了一系到的耳穴探测机和治疗机器。
——管遵信发明耳穴染色法,使耳穴的探查从用电流表作模拟式的显示成为直观式的显示。
使耳穴的客观存在更具说服力。
——尉迟静和王惠伦发现「耳经络客观存在」,证实了古代经典所载:"十二经脉上络於耳" 的说法。
他们更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创立了耳廓经络图和耳背穴位贴压耳针已发展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87年中国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制订并通过了耳穴标准化方案,耳穴开始走入规♣化的阶段。
耳诊完整课件(2024)
耳穴肾区呈点状或片状白色或暗灰色,边缘不清;睾丸区呈点状或片 状充血。
2024/1/28
23
06
耳诊实践应用与注意事项
2024/1/28
24
耳诊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作用
2024/1/28
辅助四诊
耳诊作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补充,通过观察耳部形 态、色泽、血管等变化,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耳部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询问患者症状
详细询问患者耳部及全身症状, 如疼痛、瘙痒、麻木、听力下降 等,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及严重
程度。
了解患者生活习惯
询问患者饮食、睡眠、运动等生 活习惯,有助于分析生活习惯对 耳部健康的影响及指导患者改善
生活方式。
2024/1/28
18
05
常见病症耳诊分析
2024/1/28
01
耳穴胃区呈片状白色或暗灰色,边缘不清,有光泽;十二指肠
区呈点状白色或片状充血。
胃溃疡
02
耳穴胃区呈点状或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有光泽;十二指肠区
呈点状充血或暗灰色。
肝炎
03
耳穴肝区呈点状或片状白色或暗灰色,边缘不清;胆区呈点状
白色或暗灰色。
21Biblioteka 泌尿系统病症分析2024/1/28
肾炎
耳穴肾区呈点状或片状白色或暗灰色,边缘不清;膀胱区呈点状 或片状充血。
咽鼓管
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维持鼓室与外 界的气压平衡。
9
内耳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前庭窗和蜗窗
分别连接鼓室与前庭和蜗管, 传递声音至内耳。
前庭器官
包括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负责平衡感觉。
耳穴 新闻稿
标题:探索耳朵的秘密——耳穴保健法成为健康新趋势
正文:
近年来,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耳穴保健法逐渐成为健康养生领域的新趋势。
耳穴,即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被认为是人体各器官和经络的反映区,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耳朵与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密切相关,耳朵的健康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耳穴保健法包括耳针、耳压、耳按摩等多种方法,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内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于多种疾病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耳穴保健法的普及,得益于其简单易学、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耳穴保健法,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耳穴按摩,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耳穴保健法作为一种自然、绿色的保健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耳穴保健法将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耳穴诊疗|望而知之谓之神!观耳朵、即可知五脏六腑疾病
耳穴诊疗|望而知之谓之神!观耳朵、即可知五脏六腑疾病道觉心能缘医身、医心、医命,天医之道也!医心为要,是为根本,一切惟心造!医身为次,是为标,心变则身变。
身者,身体力行也。
身心俱变,则命运变矣!14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中医治疗疾病有很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就诊断来说,传统的望闻问切就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因此这四种方法也被统一称为“四诊”。
四诊之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望诊——通过观察病人外表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耳穴望诊是通过观察耳郭形态、色泽变化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就有“视耳好恶已知其性”的记载,实践证明:耳穴望诊不仅对人体各部位疾病作出定位诊断,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能作出定性和鉴别诊断,对某些疾病还能早期诊断,对预后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通过耳廓,其实也就是外耳部分来诊断疾病,在我国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了。
而且很多医学书籍上,也有很多关于“察耳”、“望耳”、“观耳”、“诊耳”的记录。
《灵枢·本脏篇》云:“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
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
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故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
观耳知健康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健康的耳朵应该光泽、柔润。
正常的耳朵从大小来说,应该是上平眉毛,下平鼻子下端。
耳朵长是长寿的特征之一。
一般来说,耳朵越长寿命越长。
据说耳朵长度大于7公分,正常情况下可以活到80岁。
健康的耳朵应该厚而柔软,耳朵越软说明身体越健康。
薄的、硬的、干的、暗的耳朵预示着一个人不健康,或者有潜在的疾病危险。
如果先天发育不好,则耳朵上端到不了眉毛。
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耳朵反映出来,疾病越严重,耳朵会越来越薄,越来越硬。
耳朵如同一个倒置的胎儿,其分布规律为头部朝下,臀部朝上,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及耳垂附近。
耳穴疗法
前上2/5为对耳轮8区 后上2/5为对耳轮9区 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 后中2/5为对耳轮11区 前下1/5为对耳轮12区 后下l/5为对耳轮13区
(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
交感Sympathetic Nerve
[主治] 痛经、月经不调、 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 症、咽干。
(八)耳垂穴位
眼 [部位]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主治] 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 肿、近视。
(九)耳背穴位
1.耳背心 [部位] 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主治] 心悸、失眠、多梦。
2.耳背肺 [部位] 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主治] 哮喘、皮肤瘙痒症。
--对耳轮体 耳舟 三角窝 耳甲--耳甲艇
--耳甲腔 耳屏、对耳屏 耳垂
三、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胎儿形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耳垂 与鼻咽部对应的穴位----耳屏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 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 下脚 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 与胸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腔 与腹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艇 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排 列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 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 区前端。
[主治] 1、对内脏有解痉镇痛 作用:心绞痛、胆绞痛、胃痛 等;2、对血管有舒张作用: 无脉症、冠心病、雷诺病;3、 调节迷走神经和汗腺分泌:心 律失常、盗汗、自汗。抑制腺 体分泌,适用于胃酸过多,对 于萎缩性胃炎、口咽干燥者慎 用。
1.角窝上
[部位] 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陈艺敏
一、概念
耳穴疗法是刺激耳 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耳穴是机体各部 通过经络在耳郭上的 反应点或区(典型的 全息现象)。
因能反应机体的 生理、病理现肩腰腿痛。 2、急性炎症:咽喉炎、肠胃炎。 3、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 4、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 5、精神、神经性疾病:神经官能症。 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7、其他:美容、减肥。
内耳
眼
扁桃体
目2 牙 垂前
目1
颌 面面颊颊 眼
目2 垂前
耳垂相当于人体的头面部。 耳垂分成9个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 缘划三条等距离 的水平线,再将 第一条水平线分 成三等份,向下 作两条垂直线, 由内向外,由上 向下分成9个区。 作为定位依据。
五、耳郭的微细解剖
㈠、淋巴及血液循环丰富
㈠ 按解剖名称 ㈡ 按五脏六腑 ㈢ 按神经系统 ㈣ 按内分泌系统 ㈤ 按特定功能 ㈥ 按耳背及其
他
㈠ 按解剖名称 命名。数量最 大。 如:颈椎、胸 椎、腰椎、膝 关节; 眼、气管、食 管、十二指 肠、宫颈等。
第二㈡类按—五五脏脏六六腑腑命 穴位名,,属属中中医医内内容容。。
数数量量虽虽少少,,但应应用用范范围围 最最广广,,有根一据穴脏腑多理病论、有一 穴一 穴多穴的治治特的多 点特病 。点、一,病如选心多可 诊心治—心心脏脏病病和和精精神神病病;; 肺肝、—肝肝、胆脾病诊、治高血皮压肤;瘙 痒皮症肤;瘙肾痒、—膀肺、胱肝诊、治脾腰 痛腰。痛—肾、膀胱。
4、耳尖 8、耳尖
9、肛门
肝阳:耳轮结节 耳中:耳轮脚中点
耳尖 直肠:屏上切迹处
指 肘 肩关节
锁骨
将耳舟分六份: 相当于人体上肢
耳穴PPT医学课件【40页】
明代著名医生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从八 脉角度阐明了耳和经脉的关系,为后来耳诊的发 展奠定了理论根据与研究基础
4
我国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应用耳穴健身治疗疾病的 记载。用于健身的主要就是按摩,如“以手按摩 耳轮,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 防聋聩也”, “提耳尖,益精,壮气血” ,“拉 耳垂明目”。
图》,107穴位
1982年,中国制定《耳穴标准化方案》(草案), 新的方案正在制定 1999年及2002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世界耳 医学大会上,将耳诊疗法改称为“耳医学”。
8
耳穴疗法治疗的疾病达100多种,具有疗效神奇、 快速、安全、无副作用之特点。因此,耳医学是 一门具有发展活力的学科,在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
12.减肥:调内分泌,增加排泄,抑制食欲为 基本纲领。胃、肾、三焦、大肠、丘脑、内分 泌、肾上腺、饥点等 。
13.痤疮:肺、神门、内分泌、垂体、三焦。 14.近视:肝、肾、目1、目2、眼。
39
40
用于治疗的针法如 “耳聋无所闻取耳中”, “针 耳尖治眼生翳膜”,“刺耳中,使出血,救卒中 恶死”, “赤眼,挑耳后红筋” ,“针耳门治龋 齿”等等。
5
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ຫໍສະໝຸດ 统医学取得了迅速发 展。耳穴治疗法已发展成为耳穴诊治学体系, 并成为针灸学中别具特色的学科:(耳医学)。
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运用全息理论, 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学说。在此基 础理论指导下,世界各国耳穴工作者进行了多 学科,多方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
神奇的耳穴疗法
1
耳针作用原理
耳针作用原理(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
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
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
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
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
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
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
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
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
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
”《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后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
最全耳诊及耳穴详解(收藏版)
寻找穴位
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耳廓上寻找 相应的反应点或敏感点。可通过观察、触摸 、按压等方法进行寻找。
刺激穴位
找到穴位后,可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法进行治 疗。如耳穴压豆法,可将王不留行籽等贴附 在相应穴位上,通过按压刺激穴位;如耳针 法,可将毫针针刺入相应穴位,通过留针或 捻转等手法刺激穴位。在操作过程中,需注 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发展历程
耳诊起源于古代中医的望诊,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诊断体系。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耳诊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进 一步推广和完善。
耳部结构与功能特点
结构特点
耳廓由软骨、皮肤、韧带及肌肉等组织构成,形态各异,结 构复杂。耳穴则分布在耳廓上,与人体各部位和器官存在特 定的联系。
位于三角窝后1/3的 上部,即三角窝4区 。
肺耳穴
位于耳甲腔中央周 围,即心耳穴上下 外三面。
肝耳穴
位于耳甲艇的后下 部,即耳甲12区。
耳穴分类及其功能主治
耳穴分类
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 ,可将耳穴分为脏腑穴位、经络穴位、 经验穴位和特定穴位四类。脏腑穴位主 要对应人体各脏腑器官;经络穴位则与 人体经络系统相关联;经验穴位是根据 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穴位;特定穴 位是针对某些特定疾病或症状而设立的 穴位。
因病制宜
根据疾病的性质、病程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选穴方案。如急性病可选
耳尖放血等具有泻热解毒作用的穴位;慢性病可选脾、肾等具有扶正固
本作用的穴位。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案例一:失眠患者如何进行耳诊和治疗
耳诊观察
失眠患者的耳廓可能出现充血、皮肤 粗糙、脱屑等现象,同时可观察到敏 感点或压痛反应。
激光治疗耳疾其工作原理解析
激光治疗耳疾其工作原理解析成都电子高级工程师:郑国全(原创)一、概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球,患耳疾病者有1亿2千万人以上,仅重庆市登记在册的就有50多万人患上了各种耳疾病。
其表现形式就是耳鸣、耳聋、耳堵、眩晕等。
得了这种疾病以后,无法和人正常交流,随时随地都象有一支鸟或蝉在耳边不停的鸣叫,休息不好,头晕目眩,稍不注意就可能摔跤出大事。
所以病人都十分痛苦,都迫切希望能得到治疗,减轻病状,渴望痊愈。
病因比较多,一般来说大致为:1、噪声所致。
例如强烈的爆炸声、持久的强声响等等,导致听力受损。
2、药物的毒性作用,例如庆大酶素、链酶素等注射液,特别对小孩子的听力细胞损害相当大,很多小孩成聋哑就是这些药物害的。
3、人到老年后,各种机体功能衰退,听力下降。
4、外力所致,造成耳部机械损伤。
目前对耳疾病,传统医学,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是无治愈希望的,是不可逆转的。
中医治疗方法无非就是活血、补肾、开窍,基本上没有效果。
西医有一些药物但疗效甚微。
高压氧舱初期觉得效果显著,但一停止又一切如初,治标不治本。
二、激光治疗在30年前就有人发表了采用激光照射来治疗人体疾病的论文。
至今,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已不少见。
德国人威尔顿博士从事此项研究有十多年,他把低强度激光用在治疗耳疾病上的实践已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三年来,他已治愈耳疾患者3800余人,其中多数是老年人,病历长的有20多年,有疗效者占总求医人数百分之八十以上。
一般的说,噪声损伤要恢复听力功能较为困难。
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和令人信服的疗效事实,瑞士、瑞典等西欧国家也在这些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据报道,现西欧国家已有近2万人摆脱了耳疾病的困扰,有更多的人正在接受这种新颖的治疗方法。
在美国,采用激光治疗耳疾患者的方法已获得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署的许可证。
由于一些美国专家的大力推荐,在美国用激光治疗耳疾患也正越来越风行,其疗效也得到一致好评和肯定。
这种治疗方法也正在印度、捷克等国兴起。
耳穴诊断原理
全网发布:2011-06-23 20:42发表者:xx(访问人次:1428)自从法国罗杰Nogire.P的耳穴分布图问世以来,全球医学界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不断地实践、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近几年来,新的电子技术、电脑技术在耳穴诊、疗上的运用,促使临床医疗和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日新月异的进展。
因此,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新学科——耳穴医学脱颖而出,事实证明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当人体某脏器患病时,在相应的耳穴处,出现“电阻抗”的变化。
目前认为它的产生与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有关。
一、耳廓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细胞膜为一种半透膜,对不同浓度和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膜外钠离子(Na+)的浓度高于膜内的36倍;而膜内钾离子(K+)的浓度高于膜外的38倍,浓度高者向低处流动。
当组织细胞受到刺激或激惹时,则产生了以下程序:(1)钠通道首先开放,致使Na+内流,造成细胞内带正电荷的Na+离子增多,因此,电位突然升高,由-90毫伏上升到+20毫伏,这种膜内、外离子的运转所产的电位,叫作“动作电位”。
(2)继之,钾通道亦开放,则出现了K+外流,使膜内的电位下降至-60毫伏左右,以上为细胞内外离子因浓度不同而“主动转移”。
(3)钠—钾泵的工作,使钠、钾离子各回原位,恢复原来状态,即“静息电位”,大约为-70毫伏~90毫伏。
钠原的工作须消耗能量ATP及产生生化代谢,此为离子的“被动转移”。
以上电位的变化,时间很短暂,且各处细胞不同,心肌细胞约为300~400毫秒,耳廓细胞生物电的电位变化,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细胞膜内、外离子的运转产生了电位的变化,即产生了“动作电位”,而它的出现即为细胞兴奋的指征!我们用现代电子仪器即可捕捉到这些生物电的微妙变化。
二、耳穴敏感点电学变化的形成机体的体表与内脏有密切的相互关系。
巴甫洛夫早在50年代即提出“体表——内脏功能相关”学说,这种相互关联,可以存在着一定的“定位”上的特异性,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心胶痛发作时的左上肢牵涉痛;胆囊炎发作时的右肩牵涉痛等,它们之间联系的桥梁是神经、体液以及经络——现称为第三平衡系统,而联系的动力是通过细胞的电学改变来实现的。
中医学习笔记耳部耳诊
患者王女士,患有慢性中耳炎多年,反复发作。经过针灸治疗两个疗程(20次)后, 患者耳痛、流脓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过程中采用了翳风、耳门等穴位进行刺激, 并配合局部用药治疗。经过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05
中药在耳部疾病中应用
中药治则治法探讨和选方用药建议
治则治法
根据中医理论,耳部疾病多与肝、肾、胆 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治疗耳部疾 病应遵循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祛风 除湿等原则。同时,根据具体病情,可采 用内治、外治等方法。
实例分享:中药汤剂治疗成功案例剖析
01
案例一
患者因肝肾阴虚型耳鸣就诊,采用熟地黄、山药等中药组成的汤剂进行
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听力也有所恢复。
02
案例二
患者因肝胆湿热型耳聋就诊,采用龙胆草、黄芩等中药组成的汤剂进行
治疗。经过治疗,患者耳聋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耳穴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耳穴在耳廓的分布规律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
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 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 耳甲。
耳穴可反映所属脏腑经络的病变,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02
常见耳部疾病诊断方法
听力损失检测与评估
03
案例三
患者因突发性耳聋就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在针灸治疗的
同时,给予患者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患者听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06
预防保健与日常护理建议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使用耳机等损伤因素
1 2 3
控制音量和时间 在使用耳机或音响时,注意控制音量大小和使用 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中。
声音的奇迹:聋人重获听觉的医疗技术
在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下,我们见证了一项令人惊叹的医疗技术的诞生,它使得聋人可以重获听觉。
这项技术被称为声音的奇迹,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了无数聋人的生活。
很多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听觉带来的恩赐,而对于那些由于先天缺陷、意外事故或自然老化导致听力丧失的人们来说,失去听觉是一种极其沉重的负担。
长期以来,治疗聋哑的方法主要依赖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辅助工具。
然而,这些方法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并不能真正重建聋人的听觉。
声音的奇迹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在这项技术中,医学工作者将电子设备植入聋人的耳朵中,通过刺激听觉神经,使其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这种技术基于对人类听觉系统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电子工程和神经学的巧妙结合。
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入的电子设备模拟正常听觉系统中的耳蜗。
它由多个电极组成,这些电极直接与听觉神经相连。
当声音进入聋人的耳朵时,电子设备会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脉冲,并通过电极传输到听觉神经中。
听觉神经再将电脉冲传递至大脑皮层,这样聋人就能感受到声音,并解析其含义。
声音的奇迹技术的治疗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经过医生的精确操作和聋人的耐心配合。
首先,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这种治疗。
如果患者符合条件,手术将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通过小切口将电子设备植入耳朵中。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以逐渐适应新的听觉感受。
声音的奇迹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许多曾经完全失去听力的聋人通过这项技术重获了听觉,并能够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交流中。
他们终于能够听到亲人的声音、音乐的美妙旋律和自然界的声音,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幸福。
除了改善聋人的生活质量,声音的奇迹技术还对医学研究和未来的治疗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聋人听觉系统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听觉神经的工作原理,为治疗其他听力相关疾病提供宝贵的启示。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声音的奇迹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耳穴治疗概述
●
耳上属心。“凡出痘时,宜色红而热。若色黑与白而冷,其筋纹如梅花品字样,
或串字样,从耳皮上出者,皆逆也。”
●
耳下属肾。“凡出痘时,其色宜红紫带冷,不宜淡黄壮热。如筋纹梅花品字样为
顺,若如蚤咬芝麻之形者,为险逆难治之候。”
●
耳后耳里属肺。“凡出痘时,其色宜淡白带温,不宜红紫壮热。如见茱萸形,或
灯火烧烙之样为逆。”
● 国际标准是国际行业专家的共同语言。耳穴国际标准是耳针工作者对耳穴认 识、教学科研、临床治疗、以及学术交流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目前耳穴疗 法已在多个国家中得到应用,但由于人们对耳穴作用的认识各异,耳穴的作 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故各国对耳穴的定位和命名还不统一。美国Oleson 在1983年提出了一套“耳区命名法”,即用字母与数标注耳穴区域与耳穴, 但没有穴位名称的研究。德国学者也有将耳廓的不同区域用纵横坐标分成更 小的区域,但实际操作性差,难以推广。法国学者以耳轮、耳屏、耳垂与面 部的交界处为基本标志线,以穿过拼体的横切面、冠状面与耳廓的交点为中 心,形成1个分为20等分的半圆,平均为9度,这样布满整个耳廓的表面, 其主要思路与德国耳穴方案相似,临床应用性差,不便于推广。
●
耳后耳外属肝。“凡出痘时,其色宜青带温,不宜淡白冰冷。稀疏者吉,稠密者
凶。”耳后中间属脾。“凡出痘时,宜苍黄温和,不宜青色壮热,稀疏如黄蜡色者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稠密如蚁色带青者凶。”
●
还有,清代林之翰编著的《四诊抉微》中就有“察耳部”的专题。而清代汪宏著
《望诊遵经》中,关于耳诊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在“诊耳望法提纲”一章中就记有
什么是耳穴疗法?
● 耳穴疗法,是采用针刺、放血、按摩、艾灸、皮内埋 针、压丸、药物贴压与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通过刺 激耳郭穴位达到防治疾病和强身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古术新知——从耳迷走神经刺激术谈中医发展的新思路
古术新知——从耳迷走神经刺激术谈中医发展的新思路针灸医学的发展与针灸医疗器具的演变进程息息相关。
伴随当今现代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针具还必将面临新的变革。
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研发可以看出,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改良现有针灸医疗器具,达到理论上做新做准、技术上做精做细、疗效上做实做广,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针灸疗效,更好地发挥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优势,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医学的变革与整合健康是人类对生命的永恒追求,而疾病和生命一样古老,人类的进化史即是与疾病的抗争史,也是人类认识生命、保卫健康的演变发展史,在此过程中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各种医学体系的诞生。
由于生命、疾病和健康在根源上包含多种不同理解和理念原则的支配,不同时空状态下的医学体系也具有不同的观察方法、干预手段和评价尺度,而这种特征在中国尤为明显。
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近3000 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进入一崭新的时代。
一方面,中医学的根基是基于农耕文明,要在信息革命时代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出既往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中医药学的发展要保持特色,保持生命力就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好推动创新。
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其是在“结构-功能”层面对人体从“现象-状态”生命信息到“健康-疾病”生命活动规律的把握。
目前,无论中、西医学均不能全方位地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
人类医学需要从不同研究视角和不同认识观察水平对所获得的人体生命信息进行跨尺度整合以综合评价。
可喜的是,当今医学研究的总体走向已然如此,其不仅趋向对生命活动信息和机体生物信号的整体把握,而且从微观层面到复杂巨系统也正在开始重视生命活动各要素间的耦合效应和互动关系,这无疑是医学发展的一大进步,其与中医历来强调的整体观亦不谋而合。
当今医学发展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引领医学朝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未来跨越“中西医结合医学”,创建“中国医学”体系也不无可能。
针灸的机遇与挑战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类经·卷七》:“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脉之根本”,既概括了十二经脉总的特点,又说明了十二经脉的重要功能是沟通脏腑与体表肢节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早定义
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
• • • • 经络学说 神经学说 德尔他反射学说 全息学说
经络学说
• 循行于耳廓中央的有三焦 胆 小肠等经脉 • 循行于耳廓周围的有三焦 胃 膀胱等经脉 • 加上阴经和奇经八脉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明星耳穴治疗
影视明星李冰冰小姐用耳穴调理身体病症
国大兵入训前接受耳穴止痛课程培训
国大兵入训前接受耳穴止痛课程培训。
韩国将耳穴运用于美容面部管理。
韩国将耳穴运用于美容面部管理。
中国海军医疗船用耳医学治疗不适。
中国海军医疗船用耳医学治疗不适。
15个部位常见穴位
木 肝 青 风 春 酸 筋 怒 目 泪 胆
• 黄丽春教授曾带领中国军医 代表团到古巴向古巴的医生 传授中医针灸耳医学技能, 并因其卓越贡献被古巴总统 卡斯特罗授予国家战斗友谊 勋章。
• 在全世界,黄丽春教授已经治疗超过250.000名患者。 • 其中包括中国高级政府领导官员和将领以及其它国家的政府大使官员, 例如意大利,古巴及朝鲜的总统。
• 黄丽春教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耳医学专家,而且是中国最顶级 的耳医学医师之一。 • 到美国前,黄教授曾在北京最好的一所医院301医院工作了38年,她曾 是外科医生,手骨骨折后,转学中医耳诊,担任301总医院针灸科的主 任。
• 2002年在波多黎各召开的世界国际耳穴疗法和耳医学专题研讨会上,她被授予终生研究成就奖。 • 在意大利总统安德里奥蒂访问中国期间曾接受她的诊断和治疗,黄教授只用耳穴探测仪在耳穴上检查,只用5分钟便诊 断出颈椎病, 3,4 颈椎增生引起右侧后头痛。在耳穴上用王不留行子贴4个耳穴,经过治疗并施加指功发热,通经活络, 气至病所的手法,颈椎病引起的后头痛即刻消失。为了答谢她奇迹般的诊断和治疗,意大利总统给他颁发了一枚金制 奖章。
耳穴发展
• 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指出:”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 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此句话从耳朵的颜色可 以判断出人的健康状况,耳朵上如果出现黑色,褐色或者蝇屎状的颜 色,而且洗不掉,这些都是不吉之兆,一定要体检。
• 耳穴顾名思义就是耳朵上的穴位。
• 用耳朵上的穴位治疗疾病或者调理身体 的阴阳平衡(亚健康就是阴阳失衡)的 方法就叫“耳穴疗法”,较早的叫法是 “耳针疗法”,简称“耳针”。
• 祖国现存最早中医著 作《黄帝内经》包含 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 • 其中在《灵枢-邪气脏 腑病形篇》提到:十 二经脉,三百六十五 络,其血气结走上于 面,而走空窍.......其别 气走于耳而为听。 • 《灵枢-口问篇》则提 纲挈领地指出:”耳 者,宗脉之所聚也! 意思就是耳朵是许多 经脉聚集的地方。
全息学说
• 20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发现了生物体从细胞到整体之间普遍存 在的中间结构层次及其内在联系,提出了生物体结构的全息胚胎学说,创立 了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学说揭示了生物体不同层次之间、部位和整体之间的 统一性 • 所谓全息就是全部信息的意思,人体全息指身体的某一个局部都是全身的缩 影,某一个阳性反应点(也叫疼痛点、敏感点)都对应着相应器官疾病信息。
• 黄丽春教授现在是耳医学国际研究培训中心(AMIRTC)的主 任,AMIRTC创立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和认证耳医学的水平级别,并且在这 些领域继续进行研究。 • 现在黄丽春教授与威廉-黄博士一起正在教授全美,全加拿大,及东南 亚和南美州国家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包括台湾地区,中国)各大中医 院校学生及临床西医和中医针灸师这门神奇的医学技术。
神经学说
• 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 • 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的分支 • 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
耳穴神经彩图
德尔他反射学说
• “德尔他反射学说”是美籍朝鲜人赵敏行(M.H.Cho)提出的。 • 是用胶布将电子测温计探头固定在耳廓的手、足、膝、腹等区点上,每次固 定一个探头,待测温计指针稳定后,双手或足膝等部位用冷、热或扎针进行 刺激 • 10-15秒内,耳廓上与受刺激部位的相应的区域皮温上升1—5.5℃,维持时间 不等,最长可达2小时以上,并有个体差异,耳廓上不相应的区域未见温度 升高 • 同样刺激耳郭某区点亦可在相应的躯体上出现皮温升高。
黄丽春老师对现代耳医学的推动
• 黄丽春教授,其名取自春风送暖, 百花争丽,是一位闻名世界的医师。 • 现在,她是国际耳医学会主席并和 William S. 黄博士一起研究和实践 创立了这个独特的耳医学医术。 • 耳诊在走向国际的同时,在中国更 应该普及,是老祖宗的遗产,最好 成为家喻户晓,不需多少医药费, 就能真正惠及老百姓,那才是千秋 功德 。
单击此注:长夏-农历六月(7月7日-8月6日)另一说 黃帝内经素问每个季节后18天。
火 心 赤 暑 夏 苦 脉 喜 舌 汗 小肠
土 金 脾 肺 黃 白 湿 燥 长夏 秋 甘 辛 肉 皮毛 思 悲 口 鼻 涎 涕 胃 大肠
水 肾 黑 寒 冬 咸 骨 恐 耳 唾 膀胱、三焦
藏像学说—耳医学—心
心主血脉,藏神主神明(大家还记的范进中 举人故事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 与小肠相表里。
耳 者 , 宗 脉 之 所 聚 也 。
印
四 味 学 堂
——王岩医师
目 录
壹 耳医学发展 贰 耳穴治病原理 叁 黄立春老师 肆 案例
王岩医师
中医临床医师 小儿中医调理师 现代中西结合观 察员 营养师 自然医学疗法会员
首先耳穴是起源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必须 牢牢谨记(我骄傲!) 因为法国人认为,耳穴是由法国Paul.Nogier 保罗.诺记尔在1956年发现的,其实耳穴不 是他们最早发现的,今天就为大家详解! 清代医学家张振鋆与其族弟张地山 他们著有《厘正按摩要术》一书,提出了 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并且绘制了世界上 第一张耳穴图!
民间流传
• 民间当猪、牛、羊发生瘟疫时,常用碎碗片或刀具划破耳廓放血治疗,或剪 耳尖治疗。可见耳尖消炎的厉害。 • 民间流传很多耳穴治病的方法:如针刺耳轮,治腮腺炎;手捏耳垂治感冒, 针刺耳道口出血治胃病,耳背静脉放血治湿疹。嘉兴民间,在1935年用移星 法(即以油灯芯灼灸耳尖)治疗角膜炎和结膜炎。浙江民间还有人用烧酒滴 耳治疗牙痛。等等。
耳穴来龙去脉之萌芽时期
• 从公元前到公元20世纪50年代,可以称之为耳穴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耳穴 发展缓慢,耳穴的数量仅10余个,应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记载不系统, 零散记载于各医书中,但是这些文献记载证明了耳穴起源于中国,具有重大 的历史意义。 1973年长沙马王堆四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有 关于“耳脉”的记载。
德尔他反射学说
• 由于这一反射呈三角 • 颇似尼罗河下游的德尔他三角洲 • 故称为德尔他反应
钥匙与锁孔
• 德尔他反射实验中得出,躯体某部与其相应的耳穴间有犹如钥匙和锁孔一样 的关系。 • 根据这种关系:提出耳穴工作者不论做耳穴诊断及对穴位的定位一定要准确, 特别是在治疗上准确的刺激与疾病相关的耳穴才能产生效应 • 相应部位是耳穴治疗中的首选穴位
胚胎倒置学说
• 1958年12月中国人叶肖麟在《上海中医 药杂志》上发表了Nogier博士的重大发 现:“外耳并非单纯为一弯曲软骨,它是与 内脏器官存在密切相关,内脏疾患大致 能在耳郭上有相应的反应点出现“。这 一理论传入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从此 激起医学界对耳针领域的研究热潮。
• 1960年,北京《科技小报》发表了北 京平安医院许作霖大夫总结临床应用耳 针疗法治疗255例患者的科学论文。更 重要的是在耳朵上发现了15个穴位, 特别是精、气、神三穴,展现了中医的 精华。
综上《灵柩—口问》篇说: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经络学说
• 经络是“内属脏腑,外联肢节”的网络组织,众多经络通聚于耳构成
脏腑
经络
耳穴
三者直接相通的关系 脏腑产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络传注运行于耳廓,使他发挥良性的 自动的 双向 性的调节功能 当邪气侵犯时,又通过经络作用反应在相关耳穴上,便出现了颜色 形态 皮屑 皮疹 血管 电阻 痛阀等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对耳穴进行刺激时,还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恢复功能, 达到防治疾病,美容保健的目的。
各时期百花争放
• 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方》提到,”取耳中孔上横梁, 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这一记载说明耳中穴的部位相当于现 在的耳轮脚,并且对耳中穴位的功能和主治做了详细的描述。 • 另一个著作《千金翼方》中还记载了另一个穴位---阳维穴,书上说:艾耳后 筋上阳维穴可治耳风聋雷鸣,灸耳阳维五十壮,在耳后引耳令前弦弦筋上 是.“这就是阳维穴的位置、主治和施治方法。 • 驰名世界的针灸名著《针灸大成》(杨继洲撰,1601年)中也有耳穴记载。 在《针灸大成-经外奇穴》中记载:”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 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壮。详细记述了耳尖穴的部位、取穴法和主治, 这个耳穴的穴名和取穴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 在她所从事的领域,黄教授被中国政府授予高级医学专家的称号,享 受政府津贴并被评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能手。 • 在美国是3所中医学院的教授和许多世界医疗组织的学术顾问。她为耳 诊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 黄教授是耳医学领域的高级研究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对研究成果 做了详细记录。 • 黄教授至今已出版了20本书,除8本耳医学教材外,有4本关于耳医学 的专著。其中有三本被译成英文;一本被译成西班牙语;一本被译为 葡萄牙语。 • 在台湾有4本繁体字版著作,在中国出版过4本简体字版著作。 • 并着有两本耳穴彩色图谱,以及便于携带的耳穴治疗手册。 • 近670页的英文版的《耳医学》,在美国各大中医院校成为耳医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