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产区产地

合集下载

国内中药材产地分布

国内中药材产地分布
阳春砂仁,量大质优;石牌藿香主茎矮,叶大柔软,气清香;
西药
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
西牛黄、甘肃当归、大黄、党参、宁夏枸杞子、甘草、黄花、青海盛产麝香、马鹿茸、川贝母、冬虫夏草、肉苁蓉、新疆甘草、紫草、阿魏、麻黄、伊贝母、大黄、肉苁蓉、马鹿茸、陕西当归、党参、内蒙黄芪、多伦赤芍
黄芪身干、条粗长,表面皱纹少,质坚而绵,粉足味甜;多伦赤芍条粗长,糟皮粉渣;
分类
产地
种类
特征
关药
东北地区
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
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
北药
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中、东部
山楂、党参、北沙参、知母、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
川附子加工成的附片,张大均匀,油润光泽;川郁金个大、皮细、体重、色鲜黄;川芎饱满坚实、油性足、香气浓烈;白芍肥壮、质坚、粉性足、内心色内、称“银心白芍”;麦冬皮细、色白、油润;红花色泽鲜艳,味香油润;枳壳青皮白口;白芷富粉质,断面有菊花心。
云贵药
云南、贵州
滇南诃子、槟榔、儿茶;滇北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三七;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雅连、云连;野生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红豆蔻、广防已、木鳖子、鸡血藤、广豆根、巴豆、骨碎补;贵药天麻、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
-
川药
四川、重庆
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川麦冬、川泽泻、川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川郁金、川黄柏、川芎、附子、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和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

4-1__我国的道地药材

4-1__我国的道地药材

五、江南药 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 产优质药材。如安徽的亳菊、滁州的滁菊、歙(she) 县的贡菊、铜陵的凤丹皮、霍山石斛,宣城木瓜;江 苏的苏薄荷、茅苍术、太子参、蟾蜍等;福建的建泽 泻、闽西建乌梅、乌梢蛇 、建神曲等。此外还有半夏 、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沙参、明党 参、白芍、灵芝、紫苏。 六、川药 川药指四川所产的优质药材。四川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 ,所产 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川产珍稀名贵药 材有川虫草、川黄连、川贝母等;川产大宗商品药材 有绵阳麦冬、川泽泻、中江白芍、遂宁白芷,还有川 牛膝、 黄丝郁金、川黄柏、川芎、川乌和附子、石菖 蒲、白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使君子、巴 豆、川花椒。
九、广药 广药又称“南药”,系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出产 的优质药材。著名的“四大南药”:槟榔、阳春砂、巴戟天、 益智。桂南一带出产的药材有鸡血藤、广豆根、广防己、 肉 桂、桂圆、广金钱草、桂莪术、三七、穿山甲等;珠江流域出 产的药材有广藿香、高良姜等。广东砂仁年产量占全国80%, 其中阳春砂仁量大质优;广藿香年产量占全国92%, 其中石 牌藿香主茎矮、叶大柔软、气清香;化州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 品,加工品分为正毛橘红片(未成熟果皮)、橘红花(花)、橘 红胎(幼果); 广东新会的广陈皮,德庆的何首乌,广西防城 的肉桂、三七和蛤蚧都是著名道地药材。台湾的樟脑曾垄断世 界市场。
三、怀药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优质药材。河南地处中 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 300余种。著名的“四大怀药”为怀地黄、怀山 药、怀牛膝、怀菊花。此外,尚有密(南)银花 、怀红花、南全蝎、茜草、栝楼、天南星、白 附子、辛夷等。 四、浙药 浙药亦称杭药、温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所 出产的优质药 材,有常用药材400余种。著名 的“浙八味”:白术(放术)、杭白芷、浙玄参 、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浙贝母 。此外,还有山茱萸、温厚朴、天台乌药、杭 白芍等。

河北道地药材

河北道地药材

黄芩(热河黄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草部中品。

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

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 8~25cm,直径 1~3cm。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质硬而脆,异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

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

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黄芩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主产于燕山背部的黄芩历来以条粗长,质坚实,加工后外皮金黄、杂质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热河黄芩”。

《药物出产辨》云:“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

明确指出黄芩道地产地在河北承德地区。

通过对黄芩生长的地形因子与气候条件分析,河北北部最适宜黄芩生长,其产量和质量均优于其他省份。

黄芩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汉黄芩素已被开发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一类新药,而其主要代谢产物汉黄芩苷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了抗细胞增殖的特性,而且这种成分能通过诱导 G1 期阻滞和促进分化,有效抑制U937 和 HL-60 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能够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肿瘤天然产物。

知母(西陵知母)知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趁鲜除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

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知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知母性寒,味苦,主热中消渴,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生川谷”,汉末《名医别录》中的记载:“生河内川谷。

山西道地药材

山西道地药材

产地:产中国河南、山西、河北、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甘肃东部、陕西南部、宁夏、青海 东部、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区。
古代就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 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 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 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黄芪之乡——浑源黄芪
药用部位:根茎
功效: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 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 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 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 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 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 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山西的瑰宝——道地药材
“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 道等10余道(起源于汉代,民国时是道尹)。《辞海》对“道 地”的解释为“真正;真实”的意思,后演变为“货真价实、 质优可靠”的代名词。因而道地药材可以理解为由某个或某几 个行政区划所出产的,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质优良、产量 丰富、加工考究、疗效稳定可靠,并得到公众认可的药材,是 优质药材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 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
山西的地貌地形和气候: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 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 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 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 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 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 的19.9%。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 中条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内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 长治、晋城、阳泉、寿阳、襄垣、黎城等盆地。山西地处大陆东岸 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 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 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 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 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 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 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就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 所谓道地药材就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品质优 道地药材就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 药效独特,历史悠久的药材品种 的药材品种, 良,药效独特,历史悠久的药材品种,是传统中医 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如四川的川贝母、黄连、川芎、附子, 如四川的川贝母、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 广藿香、陈皮、砂仁,江苏的薄荷、苍术, 广藿香、陈皮、砂仁,江苏的薄荷、苍术,东北的 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 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 宁夏的枸杞,山东的阿胶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宁夏的枸杞,山东的阿胶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我国现有的一万多种中药材中,道地药材有200 我国现有的一万多种中药材中,道地药材有200 余种,比例不高,却占药材总产量、 余种,比例不高,却占药材总产量、总产值非常高的 比例。说明了道地药材在中药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 比例。说明了道地药材在中药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
现代有研究表明, 现代有研பைடு நூலகம்表明,长白山的野山参及东 北三省和朝鲜、日本的园参,因产地不同, 北三省和朝鲜、日本的园参,因产地不同, 不同皂苷间体的含量不一样; 不同皂苷间体的含量不一样;南方生长的 黄花蒿, 黄花蒿,其青蒿素含量明显高于北方生长 不同地区所产薄荷, 者;不同地区所产薄荷,其挥发油含量多 寡不一,有的相差竟达十余倍。又如广西 寡不一,有的相差竟达十余倍。 所产广地龙,条形较小, 所产广地龙,条形较小,质量不及广东南 海等县所产者。再如视为正品的湖北应城 海等县所产者。再如视为正品的湖北应城 产石膏中的混入物,尤其是Pb等有害物 所产石膏中的混入物,尤其是 等有害物 含量少;而沈阳市售的纤维石膏中的Pb、 含量少;而沈阳市售的纤维石膏中的 、 Sn、Si、Al含量均高于应城石膏。 含量均高于应城石膏。 、 、 含量均高于应城石膏

甘肃道地药材羌活的资源研究

甘肃道地药材羌活的资源研究

甘肃道地药材羌活的资源研究羌活为常用中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

羌活性温辛苦。

具发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四肢酸痛等。

现代研究表明,羌活的有效成份为挥发油类、烯、柠檬烯等成分。

羌活是甘肃省道地药材之一,本文就市售羌活的品种,来源、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药用羌活的品种及分布品种及分布概况:①羌活:伞形科别名蚕羌、裂叶羌活。

生于海拔2000~4200的高山林荫潮湿肥沃处,山坡林下、有栽培。

分布于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等省山区。

②宽叶羌活:伞形科别名大头羌,福氏羌活。

③川羌活:伞形科生于海拔1700~4500m的高山向阳的山坡草丛中、林下。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

我省羌活的地理分布及生态环境:羌活喜凉阴湿,多生长于高海拔地带,由于我省的地形、气候形成了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和其它高山地带两大羌活自然分布区。

羌活主要产区自本省岷县、康乐、天祝、渭源、夏河、永登、积石山、临夏县及酒泉等地;宽叶羌活及川羌活在本省各地均产,陇南地区分布较多。

①甘南高原羌活分布区:甘南高原位于我省西南,海拔多在3000m以上,气候温凉湿润,冬寒夏凉,年均气温2℃~4℃,降水550~750mm,土质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②西羌:以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为主产区。

甘肃地区分布见上。

青海以海北、黄南、海南等地为主。

产自甘肃的又称“牛尾羌”,一般和川羌类似,但有的带膻气。

西羌中多为大头羌和竹节羌。

我省早在20世纪70年代曾在甘肃武山、陇西发现同科(伞形科)植物牛尾独活其根混作羌活,80年代又有发现。

由于羌活的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生长周期长,随着药材用量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渐趋可、枯竭;加之畜牧业的发展,很多适宜羌活生长的高山草地成为牧场,对羌活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还有采挖周期的不断缩短,也会影响羌活的质量。

因此建议,加强羌活的资源保护,使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林药牧三者兼顾,协调发展;另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研究羌活丰产保质栽培技术的力度,扩大栽培面积,以保证羌活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道地药材简析

道地药材简析

道地药材简析目录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1)二、道地药材的区域划分 (2)三、道地药材的现代研究 (2)四、道地药材的营销价值 (3)五、附录:道地品种解析 (4)一、道地药材的概念道地药材:是指具有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医药理论体系、来源于生产和用药实践、世所公认的特定产区的名优正品药材的代名词。

它不仅是药材生产的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质量概念和文化概念,是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标志和金字招牌,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思想、中国形象和中国制造。

特点:1)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是优质的药用遗传资源,主要包括栽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选育的良种。

如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有野生人参(野山参),半野生人参(林下参)和栽培人参(园参)。

它的栽培品种按根形分为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圆膀圆芦。

其中大马牙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地下根产量高,常作为主要栽培品种。

2)适宜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

中药材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能够适应,又因其适应性特点而产生获得性遗传的种内变异。

如:川贝母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自然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4500m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地带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地带,经人工驯化后,可生长于海拔在2700米左右的山坡草丛或阴湿的小灌丛中山坡草地进行规模化的人工栽培。

川贝母喜湿润,忌干旱和积水,日均温5℃左右出苗,10~15℃开花,14~16℃果实成熟,15~20℃是生长最适宜温度,超过30℃则抑制器生长。

川贝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和西南高原气候区域,四川阿坝州、甘孜州是其道地产区。

3)规范的生产加工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技术保障。

道地药材的生产加工主要包括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等。

就采收方面来讲,要根据道地药材的种类、药物的性质、道地产区的采药经验,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采收加工。

如:金银花的开花时间很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

一般每年早春小曼后采摘头茬花,以后每月集中采摘,每年采4~5茬,采摘时应掌握在花蕾上部膨大成米白色时最适宜,过早花蕾青绿、嫩小,影响产量;过晚则花蕾开放,效价降低。

道地药材资源(附插图)

道地药材资源(附插图)

2、 特定的生态环境是地道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因植物发生的历史因素,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种类。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 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地道药材,如中医药上通常按产地方位分 的川药类、广药类、云药类、贵药类、怀药类、淅药类、关药类、北药类、西药类、 南药类等。药材分布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生化成分都 不相同,不少药材的产地不同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第二节 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
一、四川地道中药材资源
四川地道药材也称川药。四川气候复杂多样,秦岭大巴 山阻挡了寒流,夏季南方气流越过大娄山下沉,冬暖夏热, 霜日极少,几乎全年皆为生长期。年平均气温16~17℃, 无霜期300天左右,风力弱,雾多日照少,雨季漫长,年 降水量约1200mm,早涝极少。药材资源极为丰富,著名 的地道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如高山虫草、 川贝母、麝,岷江流域的姜和郁金,以及江油附子,绵阳 麦冬,灌县川芎,石柱黄连,遂宁白芷,小江白芍,合川 使君子,汉源花椒(贡椒)、川牛膝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但 是四川的药材资源随着自然条件的恶化而出现匮乏现象, 例如森林过度砍伐,导致雪线上升,虫草明显退化变小, 川贝母和麝香的产量急剧下降,面临濒危或消失危机,资 源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保护。
昌”。陶弘景:
“今出邰陵者,
轻薄色深为胜。
山东产者,厚而
色浅。”《蜀本
草》:“今所在
有,本出房、商、
合等山谷中。皮
紧、厚二三分、
鲜黄者上。现在
黄柏主产西南,
关黄柏主产东北。
开发利用现状与
前景:黄柏为三
大保护树种之一,
年 消 费 量 1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地药材产区产地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

该产地称道地产区。

“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

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

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

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

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

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

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

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一)关药产区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着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着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着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六)川药产区川药指四川、重庆所产道地药材。

四川、重庆是我国着名药材产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纯熟,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

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

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川麦冬、川泽泻、川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川郁金、川黄柏、川芎、附子、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

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如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和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等,都是国内外着名的中药材。

川附子加工成的附片,张大均匀,油润光泽;川郁金个大、皮细、体重、色鲜黄;川芎饱满坚实、油性足、香气浓烈;白芍肥壮、质坚、粉性足、内心色内、称“银心白芍”;麦冬皮细、色白、油润;红花色泽鲜艳,味香油润;枳壳青皮白口;白芷富粉质,断面有菊花心。

(七)云、贵药产区包括云南、贵州所产的药材。

云药包括滇南和滇北所产的道地药材。

滇南为我国少有的静风区,出产诃子、槟榔、儿茶等;滇北出产云茯苓、云木香、冬虫夏草等;处于滇南、滇北之间的文山、思茅地区以盛产三七并闻名于世,此外尚有云黄连、云当归、云龙胆、天麻等。

云南的雅连、云连占全国产量的绝大部分;云苓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天麻体重、质坚、色黄色、半透明;半夏个圆、色白似珠,称“地珠半夏”。

本地区特产野生药材有穿山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红豆蔻、广防已、木鳖子、鸡血藤、广豆根、巴豆、骨碎补等。

贵药是以贵州为主产地的道地药材。

贵药多生长在地形崎岖的高原、山岭、河谷、丘陵和盆地,尤以苗岭、梵净山、大娄山区为多,本地出产的着名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天冬、吴茱萸、雄黄、朱砂等。

(八)广药产区广药又称“南药”,系指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出产的道地药材。

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南药”。

桂南一带出产的道地药材有鸡血藤、山豆根、肉桂、石斛、广金钱草、桂莪术、三七、穿山甲等;珠江流域出产着名的广藿香、高良姜、广防已、化橘红等;海南主产槟榔等。

广东砂仁年产量占全国80%,阳春砂仁,量大质优;广藿香年产量占全国92%,石牌藿香主茎矮,叶大柔软,气清香;化州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加工品分为正毛橘红片(成熟果皮),橘红花(花),橘红胎(幼果);广东新会的广陈皮,德庆的何首乌,广西防城的肉桂、三七和蛤蚧都是着名道地药材。

台湾的樟脑曾垄断世界市场。

(九)西药产区西药是指“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所产的道地药材。

着名的“秦药”(秦皮、秦归、秦艽等),名贵的西牛黄等产于这里。

甘肃主产当归、大黄、党参;宁夏主产枸杞子、甘草、黄花;青海盛产麝香、马鹿茸、川贝母、冬虫夏草、肉苁蓉;新疆盛产甘草、紫草、阿魏、麻黄、大黄、肉苁蓉、马鹿茸等。

陕西也是当归、党参的重要产地。

内蒙古南部是黄芪的商品基地,黄芪身干、条粗长,表面皱纹少,质坚而绵,粉足味甜,年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多伦赤芍”条粗长,糟皮粉渣;呼伦贝尔草原了防风密集,为草原优势种,称“关防风”和“小蒿子防风”。

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新疆紫草、伊贝母等为本地区大宗道地药材,资源蕴藏量高达1512kg。

其中甘草年收购量占全国90%。

麻黄年收购量占全国第二位。

(十)藏药产区藏药指青藏高原所产道地药材。

本区野生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有川贝母、冬虫夏草、麝香、鹿茸、熊胆、牛黄、胡黄连、大黄、天麻、秦艽、羌活、雪上一枝蒿、甘松等。

其中甘松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6%,大黄、冬虫夏草野生蕴藏量占全国80%,麝香、鹿茸资源占全国60%。

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习称“四大藏药”。

冬虫夏草产于四川阿坝、松潘、青海玉树、果洛、西藏那曲、昌都等地,尤以生长在海拔4 500m以上西藏那曲地区的为虫草中的佳品。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 500~5 000m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品质优良、功效卓着。

炉贝母产于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西藏那曲等地。

西红花原产于西班牙、法国等国(过去西班牙产品由西藏入境),又称“西藏红花”、“藏红花”。

除此之外,本地有很多高原特有的藏药品种如雪灵芝、西藏狼牙刺、洪连、小叶连、绵参、藏茵陈等。

黄连:四川、湖北省利川市川芎:四川省灌县木香:四川省大金县、云南省鲁旬县川贝母:四川省松潘县浙贝母:浙江省鄞县(象贝母)红花:西藏(藏红花)、新疆续断:四川(川断)党参:山西省平顺县、路县人参:吉林省抚松县三七:广西靖西县(广三七)云南省文山县(田三七、滇三七)天麻:河南省新县、云南省昭通市金银花:山东省平邑县、河南省密县全蝎:山东省平邑县白菊花:浙江省桐乡市(杭菊)黄菊花:安徽省滁州市(滁菊)薄荷:江苏省太仓市银耳:四川省通江市山药:河南省怀庆市心阳县(怀山药)山西省平遥县枳壳:江西省靖皮县知母:河北省蠡县木瓜:安徽省宣城市黄芪:内蒙武川县甘草:内蒙伊盟杭锦旗、宁夏省盐池县阿胶:山东省东阿县蜈蚣:浙江省岱山县茯苓:湖北省罗田县云南(云苓)麻黄:山西省大同市泽泻:福建省建瓯市银杏:河南省新县当归:甘肃省岷县枸杞子:宁夏中宁县(西枸杞)苍术:江苏省地黄:河南省怀庆市心阳县温县牛膝:河南省怀庆市武陟县(怀牛膝)秦艽:陕西省汉中市黄芩:河北省永德市杜仲:四川省通江县、贵州省附子:四川省江油县蕲蛇、艾叶:湖北省蕲春县白芍、玄参、延胡索:浙江省东阳县麦冬、白芷:浙江省余姚市车前子:江西省新干县丹皮:安徽省铜陵县辛夷:河南省南召县山楂:河南省林州市何首乌:河南省嵩县砂仁:广东省阳春县(阳春砂)陈皮:广东省新会市北沙参:山东省蓬莱县香薷:江西省德兴市天南星:河南省禹州市天花粉:河南省安阳市香薷、巴戟天、佛手:广东省高要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