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能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和汇报学校实施课题研究以来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我真的觉得很荣幸,也非常高兴。我汇报的题目是《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切入点的充满活力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说句心里话,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很困惑,也很犹豫。我是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二十多年的语文骨干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在讲读课文时,有一处讲不到,我都不放心。这样改革能行吗?课堂上怎么操作?学生的成绩能不能下降?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后来,领导们不断地指导和深入,我就是再困惑也得接受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渐渐的,我尝到了教学改革给我带来的甜头。

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课堂氛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得热情、愉快,我教得轻松、省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学校的课题研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有这么五个大环节:○1单元导入,目标导学○2自学指导,主动探究○3互动交流,教师点拨○4拓展提高,目标检测○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让我和学生们受益最深的是“自学指导,主动探究和互动交流,教师点拨”这两大环节。每一节课,学生们都带着自己的疑问,组内合作探究,课堂中呈现出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的景象,学习氛围异常浓厚。为了调动一些不爱表达、比较自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把他们编在一些优秀生的小组内,而且规定只要这部分同学主动发言,会给小组双倍加

分。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汇报交流时,很多优秀学生在教会了稍差一点的学生后,把发言的机会也让给他,给这部分提供充分锻炼的机会,也让我了解了他们小组的意见,同时也给小组双倍加了分,一举三得。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的很多问题在小组内就能够得到解决,实在研究不明白的地方,我再适时点拨,帮助他们解开疑团。经过半年多的课堂实践,我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悄悄地发生着改变,用这样一句话来说——“小脸通红,眼睛发亮,小手高举”,一点也不为过。我真正的体会到学生们学得愉快热情,我教的轻松省力。虽然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还不太明显,但我相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状态的改变,一定能够取得喜人的成绩。

二、我的第二个体会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切入点,那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学会阅读,至关重要,因为教是为了不教。

我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时,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深受启发:“能够热爱读书,并能够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最大的财富。”孩子怎样读书才能读有收获呢?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我让学生在每读一篇文章时,都用笔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随时去请教周围的人;对于某些语句,语段产生的感受和体会及时记录在书上;另外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实在不能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时,就配上一段适合的音乐,在聆听和阅读音乐的同时,一定能促进自己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融。课内的教是为了课外的不教,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了。每次向我请教的时候,我都能看到学生书中密密麻麻的圈画和或深或浅的体会,在学校的读书“小硕士”和“小博士”的评比过程中,前期工作都是由我们语文老师把关的,对于孩子的读的课外书,我是没有时间逐一阅读的,我便采取检查

学生的书是否有圈画痕迹,倾听学生的读书收获和感悟这种方法。每次学生们汇报自己的读书感悟时,都会给我带来一阵阵的欣喜。现在,学生课外阅读时,我基本上不用指导了,而是在跟他们分享书中的乐趣。(读褚威日记)

三、我的第三方面体会:培养阅读能力,课内阅读要加大密度,教一带二,教一带三,丰富阅读。

我班的学生已是五年了,应该大量的诵读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段学生的阅读要求是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为了落实这个要求,我加大课堂阅读密度,在讲解每篇教材中课文的同时,向学生推荐两篇或三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刚开始尝试的时候,我也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有时教材中的文章处理的不得当,时间就不够用了。随着孩子们探索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增强,课堂中的时间逐渐充足起来,这些辅助性的文章,也就自然地成了座上客。阅读这些文章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几遍后,组内或集体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就可以了,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理解;也可以是遣词造句、写作方法的收获;还可以是学生的心灵感悟……这样的课内阅读坚持了半年多,学生们的收获真的很大,在完成课内学习的同时,学生每月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字左右。另外,我还把学校推荐的经典书目《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中华成语千字文》等引入课堂,这些书的共同特点是:好读易记。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这样一来,落实课标要求,真的是轻而易举。

有一句话说的好,“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开始喜欢上了写作,而且把写作看成一种乐事,很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作品。文章虽然谈不上华丽,但是却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我还鼓励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打印出来,粘贴在班

级的“生活之蕴”栏目里,供大家欣赏。其余的装订成册,积累起来,孩子们更是兴趣高涨。为了推进学生们整体通过“写作关”,我班实行一项作业“循环日记”,就是四个人轮流用一个本子,每人写一天,四人轮流写一遍之后交一次本子,我批阅打分,成绩作为小组共同的分数。这样一来,一方面促进了孩子们相互学习,同时也借助了“群众”的力量来促使一些“懒蛋”们勤奋一些。现在应该说,我们班的学生整体的写作兴趣大幅度提高,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原来没有信心、没兴趣参加的学生,现在也跃跃欲试了。另外,在班级定期举行的“佳作赏评”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从语言表达到思维条理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这点滴的进步只是孩子起步阶段的一点点变化,还很小,但是却足以让我暗自窃喜了。

(读一篇日记:牛佳欣作文)

四、第四方面的体会是:学生的进步令我深感危机,我与学生一同阅读,一同成长。

在课题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汲取着丰富的营养,给我带来一种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般的感动。同时,也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面临的危机,如果我再停留在原地,何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补充。于是我迫不及待边教边学,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读书,我读学生们的书,背诵学生们背诵的经典作品和诗文。课下,我通读《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是对本学段的各方面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开学初,我通读了整册语文教材,对于本册教材中的九个单元主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编写这九个单元?为什么每篇文章前面的导读提示没有了,而是增设了课后的思考题?等等的问题,我在通读教参时都找到了答案。这9个单元中既有从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方面着眼赞美祖国,赞美首都的“城乡美景”和“介绍北京”等单元主题,也有歌颂“学无止境”的人性美的单元主题,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