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一中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呼吸教案改

织金一中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呼吸教案改
织金一中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呼吸教案改

织金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示范课)课题:细胞呼吸

授课人:生物组许峰

细胞呼吸及

原理的应用B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阐明呼吸作用的本质,了解细胞呼吸与细胞供能的关系。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意义,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在复习过程中,深刻理解细胞复习的方式、基本过程、影响因素是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再次,本内容常与光合作用综合考查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考什么

1.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见下图)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见下表)

2.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体内的糖类、脂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富含能量,但这些能量不能直接供各种生命活动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转化到“能量货币”——ATP中,由ATP直接推动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如细胞的分裂、矿质元素的吸收、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

(2)呼吸过程是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

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合成另外一些新物质的原料。呼吸作用能把生物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等连成一个整体,成为体内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

(二)考点例析

[例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

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

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人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

进行以下实验: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糖

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_中的________试管。

供选答案:

A.H

2O+CO

2

B.乙醇+ CO

2

C.丙酮酸 D.无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也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三支试管中所含细胞的部分不同,其功能也有不同。甲只含细胞质基质,其中的酶

可催化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乙只含细胞器,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丙含有酵母菌细胞的各部分,存在催化两种呼吸形式的酶。

(1)实验一:葡萄糖在甲中产生丙酮酸,因有氧存在,发酵作用受抑,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按无氧呼吸的过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中由于没有使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因而不能进入线粒体完成反应;丙中含有催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种酶且氧气充足,因而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2)实验二:因有氧存在,加入的丙酮酸发酵作用受抑;乙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丙中的过程同实验一。(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经发酵作用产生乙醇、CO

2

;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丙进行无氧呼吸。(4)萤光素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需消耗ATP。有机物分解放出的能量越多发光越强,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答案](1)C、D、A (2)D、A、A (3)B、D、B (4)一、丙

[解题警示]答题时应注意所给的条件(反应物、有氧或无氧),再在该条件下判断所能发生的反应。

[同类变式]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

谢过程图解如下:

据右图解回答: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

进行的是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

(2003全国高考理综题)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厌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区别和联系。葡萄糖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原料。有氧呼吸、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完全相同,此后的反应视不同

的生物(具不同的厌氧呼吸酶)、不同的反应条件(有氧或无氧)而定:人体细胞主要

发生氧呼吸,即将丙酮酸转入线粒体,最终彻底分解为CO

2、H

2

O,并释放大量能量;若

在缺氧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的肌细胞可生成乳酸。多数高等植物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厌氧呼吸生成酒精。某些高等植物如马铃薯块茎的细胞可进行厌氧呼吸生成酒精。

[答案](1)①②③;(2)呼吸作用产生水;(3)②

[例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L) 实际摄氧量(L) 血液中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600 589 略有增加

400m跑16 2 显著增加

100m跑8 0 未见增加

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

[解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供能的方式有哪几种,且每种供能方式的条件和产物怎样。同时要善于从所给的数据中分析差别,从中获得突破口。根据所给资料分析,马拉松跑中需氧量很大,且乳酸的含量增加不多,可见主要进行有氧呼吸;400m跑中,氧气的消耗量较少,且有大量乳酸产生,可见主要进行无氧呼吸;100m跑中氧气的消耗几乎没有,乳酸的产生也很少,可见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不是此时的主要供能方式,此时由磷酸肌酸分解提供能量。

[答案]A

[特别提示]生物体总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调整呼吸作用的方式,以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分析这类问题一定要运用“适应”

的观点。

[同类变式]下图表示随着剧烈运动时间的延长

与肌肉供能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供能系统Ⅱ是系统;供能

系统Ⅱ是系统;供能系统Ⅲ是系

(2)800m跑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主要是,3000m跑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主要是

[解析]

供能系统I ⅡⅢ

与O

2

的关系无氧参加无氧参加有氧参加

能量来源磷酸肌酸肌糖元酵解葡萄糖

ATP生成量ATP生成不多ATP生成有限ATP生成很多

有无乳酸无乳酸产生有乳酸产生无乳酸产生

[答案](1) 磷酸肌酸;肌糖元酵解;有氧呼吸(2)以磷酸肌酸与肌糖元酵解为主;以肌糖元酵解与有氧呼吸为主

二、能力提升技巧

(一)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氧浓度、温度和水,他们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如何影响?请通过分析“酶的作用条件”得出结论)。人们通过控制氧浓度、温度和水量(湿度)等条件,可以是使作物增产,延长种子和蔬菜的贮存时间,提高发酵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二)近几年高考命题集中在: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概念、实质和意义,有氧、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未来高考题目多以图表、曲线等新情景、新视觉呈现,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在学科内的综合是命题热点,侧重于利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设计实验。

[例3]若白天光照充足,哪种条件对作物增产有利

A.昼夜恒温25℃ B.白天温度25℃,夜间温度15℃

C.昼夜恒温15℃ D.白天温度30℃,夜间温度25℃

[解析]作物增产取决于有机物的积累。白天光照充足,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更多有机物;晚上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照常进行,但可通过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弱呼吸强度,尽量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 D

[特别提示]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直接测量得到的光合速率,为实际光合速率与其光合速率的差值,此即表观光合速率。

[同类变式]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

A.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B.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C.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D.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解析]阴雨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较弱,在保障充分利用光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弱呼吸强度;在不产生冻伤等的前提下,晚上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保持适当的昼夜温差,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相关变式一]右图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

2

产生的

影响,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

哪—点所对应的浓度?

[解析]这是通过控制氧的浓度而抑制呼吸的应用实例。空气中

氧含量过低,植物细胞则进行无氧呼吸获得能量;氧的浓度增加,能

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CO

2

释放量增加。保存蔬菜、水果,可采用降

低空气中氧含量的办法,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D

三、基础能力测试

1.据研究,以极量强度蹬自行车6S,骨骼肌中ATP由原来的24.4mol·kg-下降至

22.8mol·kg-,此时肌肉中ATP主要来源是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磷酸肌酸 D.以上都有

2.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

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A.O

2、C0

2

、乳酸 B.乳酸、C0

2

、O

2

C.C0

2、O

2

、乳酸 D.C0

2

、乳酸、O

2

3.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两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4.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葡萄糖在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

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6.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

18O

2气体的容器内,18O

2

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四、潜能挑战测试

7.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给光照,CO

2

的含量每

小时增加8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

2

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30mg。请回答:

⑴上述条件下,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否相等?

⑵在光照时该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 mg

⑶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小时,接着处置在黑暗的情况下20小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附、答案与点拨

1.C(点拨:在极短时间内高强度运动需大量能量ATP,有氧呼吸供能不足,而无氧呼吸供能更少)

2.B(点拔:长跑能量消耗大,肌细胞以有氧呼吸呼吸为主,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3.A(点拨:丙酮酸在细胞质中产生,而后在线粒体内彻底分解,可推知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两层膜)

4.C(点拨:风干的种子失去自由水,呼吸减弱;煮熟种子无呼吸现象;种子萌发后残留物能被微生物分解释放能量)

5.A(点拔:氧在第三阶段与[H]结合成水)

6.A(点拔: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中完成)

7.(1)设有光照情况下,光合作用每小时消耗CO

2量为X,由方程式6CO

2

+12H

2

O =

C

6H

12

O

6

+6H

2

O+6O

2

计算得:X=44mg。而实际上,容器内CO

2

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即

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CO

2

量为8mg,与黑暗条件下相同,即光照时的呼吸强度与黑暗时的呼吸强度是相等的。(2)设每小时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量为Y,由方程式

C

6H

12

O

6

+6O

2

+6H

2

O = 6CO

2

+12H

2

O计算得:Y=5.45mg。所以,光照时植物每小时葡萄糖净

生产量为:30mg -5.45mg = 24.55 mg。(3) 4小时产生的葡萄糖量为30mg×4=120mg,24小时消耗的葡萄糖量为5.45mg × 24 = 130.8mg,植物体内葡萄糖将减少10.8mg

细胞呼吸教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内容与作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为探究实验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的实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就是与能量的供应与利用分不开的。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使学生探究得出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与"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②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与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参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严谨的思维、实践操作能力。 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建立科学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这次实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由此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与“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就是围绕实验来展开,学生本身的实验能力薄弱,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 ????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

3.概念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 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三、无氧呼吸 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1.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但是产生的量不同。( )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释放了少量的能量。( ) 3.细胞呼吸的产物都是CO2和水。( )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所需要的酶都是相同的。( ) 5.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 2.×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CO2和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酶也不同。 5.×若隔绝O2,细胞无氧呼吸会加强,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而应低氧储存。 1.教材P91的装置图中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中有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两瓶产生CO2的速度和量基本相等,所以需将开始产生的CO2排掉;一段时间后,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

(完整word版)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 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呼吸作用的概念是通过演示实验,并围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导才总结出来的。因而,演示实验效果的明显性尤显重要。教师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作适当改进或增加其他一些实验。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导、总结最好由学生来完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也最好由学生自行列表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比较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㈡技能目标 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事物间是既对立又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大小试管、吸管、澄清的石灰水、将要萌发的水稻(或小麦)种子、被烫死的水稻种子、广口瓶、火柴、橡皮塞、黑布或黑纸,幼嫩植物、凡士林、玻片。 四、教学过程 ㈠人和动物都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㈡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1.演示,明确二氧化碳的特点: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增多?

2.明确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助燃,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 3.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发言,教师慢慢引导,最后确定实验方案,方案有多种,只要原理正确,方法科学,效果明显,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4.[方案一]取两个同样的广口瓶,把将要萌发的水稻种子和已被烫死的水稻种子装入瓶中,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吊进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时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要萌发的活的水稻种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把幼嫩的植物的叶、茎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个广口瓶罩住,过24小时后,把燃烧的火柴棒伸入瓶内,观察现象。 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了瓶中氧气含量已减少。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根据方案一,死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的细胞。针对方案二,教师必须补充说明,植物无论在暗处还是在光亮处都要进行呼吸,只不过在光照下同时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现象不像在暗处那么容易观察到。 ㈢呼吸作用的实质

初中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lant respir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节,此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养成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习惯。通过组内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设计、实施“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能通过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根据实验内容,通过有效的探究活

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小组内合作实验、讨论,培养和提高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实验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疑问驱使下尝试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实验认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探究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1、根据教科书中的知识,写出预习提纲。 2、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课件。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学生:1、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2、派各组代表按要求准备实验。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课堂设计:

呼吸作用的教案

第九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阐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述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农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情感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一)5分钟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回顾总结、查阅教材等, 填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3分钟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三)结论: 1)呼吸作用的公式:线粒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2)呼吸作用的定义: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释放的能量的去向:①转变成热量散失 ②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 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 5)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内的线粒体 6)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所有的活细胞时刻都进行呼吸作用 (四)检验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实验一:将萌发的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装入甲 保温杯中,乙煮熟后装入保温杯中,并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密封。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甲内的温度计的度数大,乙小,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特征,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

5-3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②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能力目标: ①探究植物发生呼吸作用的部位。 ②运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原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和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②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 ①植物呼吸的现象。 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①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活动安排: ①观看呼吸作用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②体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的过程,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 理,得出植物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密闭的卧室中放生长旺盛的植物是否科学”和“进 入地窖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④从概念中总结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从而写出呼吸作用的 反应式。 五.课的类型: 教学常态课 六.教学模式: 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5-3 呼吸作用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热量。 二、呼吸作用在细胞中进行澄 清 石 灰 水三、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遇二氧化碳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变浑浊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一部分以热量散失 2.呼吸作用的意义 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九.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及目标达成。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所需教学工 具所用教学 技能 设计意图 导入(两分钟)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日 常的生活经验解释以 下问题吗? (1)萝卜放久了为什么 会糠心呢? (2)粮食为什么要晾干 后贮藏呢? (3)冷藏的蔬菜为什么 能较长时间地保持 新鲜呢? (4)花盆的底部为什么 要有洞呢? (5)植物要进行呼吸作 用吗?…… 学生表现出极大 的好奇心并引起 其学习本节内容 的兴趣。 多媒体 提问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便于 整个课堂的开 展与进行

呼吸作用教案

《呼吸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2)通过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逐步了解生命及生命现象的本质,建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成功,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2)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教学难点: (1)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2)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三、课时:一教时

五、板书设计 一、植物的呼吸现象 1、萌发种子吸收氧气 2、萌发种子释放二氧化碳 3、萌发种子释放能量 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三、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概念 公式 实质 意义

《呼吸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讲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生活方式,作用及意义及绿色植物的生活史。而第5章正是通过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本节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是在学过《光合作用》之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呼吸作用的物质前提,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又是其它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能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本质产生更多的顿悟,有助于他们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呼吸作用也是高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研究呼吸作用有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入初中,对各个学科都有一个调节、适应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调节,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作为生物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感性的“他主”学习向理性的“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的感性“他主”学习表现为学生对生物学一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教材中的图片感兴趣,但却表现出思维表浅,不愿耐心仔细地进行文本的阅读,表达能力也显得较弱。尤其是层次较差的学生,表现出浅尝辄止的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持久的学习品质和生物学素质是摆在我们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教学设计拟从借助多媒体设计问题情景引导,促使学生阅读文本和思考问题;同时借助多媒体大容量,快反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逻辑演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对策

区级公开课《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南航附中张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本课内容包括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 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具体过程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酵母菌酿酒,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和方法:

细胞呼吸教案

第四节细胞呼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细胞呼吸和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两个内容。在学生对呼吸、木柴燃烧的认识基础上,与细胞呼吸相比较,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再者,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这些内容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物质、能量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的认识更加全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如厌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认为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我将以此为切入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根据(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对于需氧呼吸具体过程的学习,我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而且由于细胞呼吸涉及到生物微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差较大,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的异同点,并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 2、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书本,提取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奇妙,认同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体; 2、确立活细胞中物质、能量、信息变化具有统一性的观念; 3、参与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 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 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 利用》中一个重点。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以 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细胞呼吸教案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备课人:陈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思考、归纳总结反应式来突出,并用课堂练习巩固、反馈。 2、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可通过引导、思考,写相关反应式来突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并可通过列表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点。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是本节书的另一个难点。

三、教学资源 1、文字资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细胞呼吸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图片等,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的方式这一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呼吸的 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教师讲授细胞呼吸的概念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 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学生分析细,老师总结应用的例子 小结学生:练习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五、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FLASH:(1)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实验;(2)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3)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2.准备“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器材。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实质 1、呼吸作用 2、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的是______________,较深的是______________,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______________,分解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2.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3.高等植物除淀粉外,蛋白质、脂肪也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分解释放能量。() 四、简答题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优质课教案:《细胞呼吸》教案 普宜中学:毛万波 一.教材分析:除了光合作用不利用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 TP外,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几乎是由细胞呼吸供给的。所以学习细胞呼吸对于理解物质过膜的主动运输、线粒体的作用、细胞分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和进化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师的教法: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案

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事物可以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 ②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模型的四思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首先得有个好的导入,所以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而教学重点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所以在这一环节也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以加强重点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组织了一个学生分组活动,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难点突破。 3重点难点 人教学重点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上课后所有学生先别坐下,大家进行一个小游戏,比一比谁能憋气更长的时间,憋不住气的可以坐下,剩最后3位同学分别几位冠、亚、季军,让他们来谈谈自己能憋这么久的方法,并提问你还能憋多长时间,能不能无限制的憋下去? 活动2【讲授】1.呼吸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活动1:读P100图3-65完成以下内容:a.呼吸系统是有哪些结构组成? b.这些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游戏:1.让6位同学分别扮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按顺序排好队,简要介绍自己的结构特点或功能。 2.让另外一队同学分别扮演清洁的空气、灰尘、细菌混在一起进去呼吸系统。 小结:刚刚这么多同学给大家形象的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活动3【讲授】2.呼吸运动 过渡:但有一个问题,刚刚扮演空气、灰尘、细菌等同学长脚了自己会跑,而我们真正的空气会跑吗?那人体又是怎样完成呼吸运动的呢? 呼吸运动 活动2:展示气球的吹起和放气。这活动说明要让气体动起来需要什么? 活动3:分组体验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 问题:a.锥形罩内气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b.这结构和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各结构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难点) ②学会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重点) ③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 及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 能力 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赏识、肯定、鼓励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 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 中的应用。 学生回顾总结、查 阅教材等,填出准 确、规范的答案。 复习旧知,强化知 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 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 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 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农田被 水淹以后,必须及时排涝等,目的就是为了保 证根的正常呼吸,可见绿色植物也要呼吸。 那么绿色植物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呼出 的气体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绿色 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生憋住气,大喊 难受。思考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现 象?绿色植物要 不要呼吸呢? 从学生自身参与, 感受入手,从而调 动学生的学习热 情,造成学生迫切 想解除疑惑的学 习目的,也从中引 入下一阶段的教 学。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 我们先来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 现象”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展示四个保温 瓶)介绍四个保温杯中黄豆种子的处理情况。 点拨黄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做对照) 实验步骤一:课前在甲、丙两只保温杯中 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课上找一名学生观察记录 各温度计的读数,比较各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计示数_____,乙瓶温度 计示数_____。 思考:对比甲、乙杯和丙、丁杯实验现象说明 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学生得出:呼 吸作用释放热量。 同时回顾植物光 合作用能储存能 量。想一想它们的 关系。 通过演示实验,让 学生能形象直观 地认识萌发的种 子在呼吸过程所 产生的放出热量、 吸收氧气、产生二 氧化碳气体的现 象,让学生了解绿 色植物的呼吸作 用的原料产物。

细胞呼吸教学案

班级姓名等第 第四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涟水县第一中学许志龙 〖学习目标〗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与物质燃烧的异同2、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反应式〖学习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反应式的理解运用 【探究讨论1】 人需要氧气,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终如何被利用的呢?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细胞呼吸的类型? 3、细胞呼吸的本质? 4、细胞呼吸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异同? 【探究讨论2】 人体吸入氧气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吸入的氧气进入细胞中的某个部位被利用? 1、画出线粒体的模式图? 2、简单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探究讨论3】 默写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及反应场所;并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各个阶段? 有氧呼吸过程: 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场所:b.物质变化:c.能量变化: d.反应式: f.概括总结: 【探究讨论4】1、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2、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4、C6H12O6能否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5、C6H1218O6中18O在有氧呼吸中的去向?参与呼吸的18O2的去向? 6、氧气在哪一步参与的?

【提高巩固】 1.在整个有氧呼吸过程中,O2是第___阶段参与反应的;CO2是第______阶段生成;O2中的O最后进入____ 2.有氧呼吸中需O2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__阶段,场所是______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三个阶段均有的产物是:______ 3、人体内代谢终产物CO2形成的主要场所()。 A、血浆内 B、线粒体基质 C、肺泡 D、细胞质基质 4、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合成大量ATP的阶段,并伴随生成的物质是()。 A、H2O B、丙酮酸 C、CO2 D、其他有机物 5、右下图表示需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程都需要酶 6、【变式题1】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 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物质依次是水和氧气 B.图中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通过图示过程后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条件下完成 7、【探究讨论5】 总结讲解有氧呼吸流程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 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 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过程 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 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