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与简史
剪纸的来历传说
![剪纸的来历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5e8e0a8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1.png)
剪纸的来历传说剪纸的来历传说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剪纸的来历传说,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剪纸的来历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将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
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剪纸是一种很难的工艺,想学会它要很有耐心的人才能做到。
剪纸的传说从前,扬州城里住着一个没爹没妈的小泵娘,谁也不晓得她姓什么,叫什么,因她靠剪名堂子卖钱过日子,大家都叫她"花丫头"。
一天,花丫头大早晨就出去卖名堂子,奔忙了一天,只赚了几文钱。
回家路上,望见前头围了一堆人正看热闹,就走了过去。
她挤上前一看,只见一个老奶奶坐在路边上正替人家剪名堂子呢。
花丫头心里话:"我剪的花老是没得人家的好,老是卖不出去,今儿个正勤学学秘诀,看人家怎么剪的。
"只见老奶奶的剪子在手上就像活的一样,纸在她手上三转两转,一张名堂子就剪出来了。
乖乖!这个名堂子剪得真神,那些枝儿、瓣儿、叶儿、朵儿,比真花还要悦目呢!把她都看呆了。
直到老奶奶收摊子的时候,她跪着求老奶奶收她做徒弟。
要跟老奶奶学剪名堂子。
老奶奶说:“孩子,学手艺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吃好多苦,你受得了吗?”“嗯。
” 花丫头点点头,老奶奶见花丫头一片真心,当晚就把她带到自己家里。
第二天,老奶奶交给花丫头一条扁担,两个小桶说:"你先替我浇花吧。
剪纸起源和发展
![剪纸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bf1d2414791711cc7917da.png)
10
综合ppt
晋唐时期,流行“彩鸡贴门”的风俗
魏晋南朝时期流行剪镂彩鸡贴在门上的 风俗。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 丽的图案花纹。
11
综合ppt
最早的剪纸 新疆吐鲁番出土
北朝(公元6世纪中叶)剪纸的出土,真正的 剪纸作品才得以印证。距今1500年。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 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 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出土五幅剪纸作品, 分别是“对马团花”、“对猴团花” “八角 形团花”、“忍冬纹团花”和“菊花形团花”。
14 唐代剪纸画
双鹿与塔 五代 印度博物馆 综合ppt
唐朝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
唐代Hale Waihona Puke 面人15菩萨立像剪纸
唐代剪纸镂版印花板
综合ppt
唐朝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
唐代寿州窑黑釉贴花枕
16
唐代银扣平脫漆瓷碗
综合ppt
唐朝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
器形及花纹的丰富 显示出 当时文化和经济 的繁盛
唐代黄釉剪纸贴花执壶
3
综合ppt
太阳神鸟金饰 商代晚期作品
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整器
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表现古蜀国统治者崇拜太阳鸟。
4 现藏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
综合ppt
汉代画像砖
5
综合ppt
金乌负日 牙雕残件
6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综合ppt
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 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 运用薄片材料,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 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陶器、树叶上剪 刻纹样。
剪纸的资料
![剪纸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dae9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4.png)
剪纸的资料导言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以手工剪刀在纸上进行雕剪而成,形成独特的图案和艺术效果。
自古以来,剪纸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庆礼俗、居室装饰等场合,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剪纸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技术要点和艺术特点,以及现代剪纸的创新与应用等内容。
一、历史背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最早的剪纸只是简单的剪贴,用以祭祀和驱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发展成一门艺术。
在明清时期,剪纸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创作风格和技法,涌现出众多的剪纸艺术家。
二、发展演变1. 地区差异剪纸在中国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例如,山东地区的剪纸以飘逸灵动的造型和细腻的线条而著称,而江南地区的剪纸则偏重于繁复的图案和细致的刻画。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剪纸传统和艺术风格,丰富了剪纸艺术的形态和内涵。
2. 应用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节日庆典和婚庆礼俗,剪纸还被应用于舞台艺术、室内装饰、书法绘画等领域。
例如,剪纸可以与舞蹈、戏曲等表演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舞台效果;同时,剪纸也可以与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创作出融合了剪纸元素的艺术作品。
三、技术要点剪纸的制作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
首先是选材,剪纸所用的纸张应该具备柔软、薄而坚韧的特点;其次是构思设计,剪纸作品的设计需要注重整体的结构和比例;最后是剪刀的技法,麻利的手法和准确的切割是制作高质量剪纸作品的重要保证。
四、艺术特点剪纸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其一是线条的简洁和韵律感,剪纸作品常常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形态,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其二是主题的多样和寓意的丰富,剪纸可以表达各种寓意和祝福,如驱邪祈福、喜庆吉祥等;其三是形式的丰富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的形式和题材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五、现代剪纸的创新与应用在现代社会,剪纸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剪纸艺术历史与发展
![剪纸艺术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b4c3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2.png)
剪纸艺术历史与发展1. 简介剪纸艺术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剪刀或雕刻刀在纸上进行创作,表现出丰富的图案和寓意。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形式,剪纸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历史渊源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代,据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发现的汉代陶俑上的剪纸图案推测,剪纸艺术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剪纸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民间习俗,如春节、婚庆、祭祀等场合,用以驱邪避凶、祈福迎祥。
唐代时期,剪纸艺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剪纸作品和剪纸艺术家。
同时,剪纸开始用于装饰宫廷和民间建筑,以及制作书签、扇子等日常用品。
宋代以后,剪纸艺术逐渐传入民间,成为民间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的重要装饰品。
此时,剪纸艺术在寓意上更加丰富,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
明清两代,剪纸艺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南方细腻秀丽、北方粗犷豪放的两种不同风格。
此外,剪纸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3. 艺术特点剪纸艺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寓意丰富:剪纸作品通常富有深厚的寓意,如鱼跃龙门、龙凤呈祥、福寿安康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2. 形式多样:剪纸艺术形式多样,有单幅、组画、墙花、窗花等,既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合成篇。
3. 线条流畅:剪纸作品的线条流畅优美,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 构图讲究:剪纸作品在构图上注重对称、平衡和对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5. 地域特色: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在风格、题材和技法上各有千秋。
4. 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独特魅力,使之不被时代淘汰;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保持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剪纸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纷纷采取措施,如开展剪纸艺术培训、举办剪纸展览、出版剪纸作品集等,弘扬剪纸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667e4f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e.png)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古研究发现,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以前。
据说剪纸艺术的前身是在战国时期,但那时候纸还并没有出现,所以那时候的剪纸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剪纸。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呢?下面通过小编的介绍你就能够了解了。
剪纸的由来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
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3、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
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5、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
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
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
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关于剪纸的由来和历史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剪纸有着极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超强,即便经过千年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足以看出剪纸在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剪纸历史10篇
![剪纸历史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2362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a.png)
剪纸历史10篇1. 中国剪纸的起源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东汉时期。
最早的剪纸作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装饰神像或纪念祖先。
剪纸技艺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2. 流行于唐代的剪纸艺术在唐代,剪纸艺术开始流行起来。
剪纸艺人通过剪纸创作出各种精美的花卉、动物和人物形象,被广泛用于装饰宫殿和府邸。
唐代的剪纸作品以细致、精巧著称。
3. 民间剪纸在宋代的兴盛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走进民间,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宋代的民间剪纸作品多样且丰富,包括各种吉祥图案、故事场景和传统人物形象等。
4. 明代的剪纸艺术再创辉煌明代是中国剪纸艺术的又一重要时期。
明代的剪纸作品以线条流畅、色彩丰富为特点,常用于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
剪纸艺术家们在技巧和创意上取得了突破。
5. 清代的剪纸发展与传承在清代,剪纸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清代的剪纸作品形式多样,代表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清代的剪纸艺人们注重细节和纹样的精细制作。
6. 剪纸在现代的传统与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剪纸艺术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然而,许多剪纸艺人仍然坚守传统技艺,同时创新出更多的形式和样式,使剪纸艺术得以继续传承并融入现代生活。
7. 剪纸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中国剪纸艺术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喜爱。
剪纸作品展览和剪纸艺术交流活动在世界各地举办,为剪纸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8. 剪纸与民俗文化的联系剪纸与中国的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形式,常用于庆祝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
剪纸作品中的图案和符号寓意深厚,传达着祝福和愿望。
9. 剪纸艺术的教育价值剪纸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也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10. 保护剪纸艺术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剪纸艺术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加强保护措施,鼓励年轻一代研究和传承剪纸技艺,以保护和发展剪纸艺术遗产。
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
![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https://img.taocdn.com/s3/m/c35c1f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6.png)
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剪纸作为一种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雕、折等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民间文化的贡献等方面的探讨,带领读者进入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的魅力世界。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剪纸最早的形式是将纸张折叠多层后再进行剪刻,古代人们将剪纸作为一种仪式、迷信或庆典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宋代,剪纸艺术开始进入民间,成为了人们娱乐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特点与技法中国剪纸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技法。
首先,剪纸作品注重对形象的简洁和纹饰的丰富,以几何图形和抽象花纹为主要表现方式,给人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感受。
其次,中国剪纸艺术以剪画、剪窗花、剪福字等形式多样,涉及到人物、花卉、动物等各个方面。
不同地区的剪纸还有各自的特色,如山东的泰山剪纸、河北的唐山剪纸等。
最后,剪纸艺术的创作技法多样,包括剪、刻、雕、金、贴等多种工艺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立体感。
三、中国剪纸与民间文化中国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承载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纹饰和寓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
比如,在过年期间,人们会用剪纸装饰家居,希望能够祈福、驱邪、辟邪等。
同时,剪纸艺术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情感的渠道,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和直接的民间表达方式。
四、传承与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之中国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中国剪纸艺术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突出。
因此,发扬剪纸艺术、保护剪纸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共同责任。
剪纸的历史简介
![剪纸的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29ef1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b.png)
剪纸的历史简介剪纸的历史简介第一章:剪纸的起源1.1 起源地区剪纸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
其起源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1.2 起源时间剪纸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约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利用剪刀将纸张剪成美丽的图案。
1.3 起源原因剪纸的发展源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装饰的需求。
古代人们通过剪纸创作各种各样的图案,以装点居室、庆祝节日和祭祀神灵。
第二章:剪纸的演变2.1 民间剪纸的发展剪纸最初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它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梅花剪纸等。
2.2 宫廷剪纸的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也逐渐进入了宫廷,成为了皇室贵族的装饰品。
宫廷剪纸在设计、制作较民间剪纸更加精细,图案更加复杂,注重表现皇权的气势。
2.3 剪纸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剪纸艺术逐渐注入现代元素,结合了绘画、雕刻和其他艺术形式。
现代剪纸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表现了更加丰富的主题和意境。
第三章:剪纸的艺术特点3.1简约而精致剪纸以其简约而精致的特点而闻名,它通过剪刀创造出独特的线条和纹理,使平面的纸张呈现立体的效果。
3.2寓意深远剪纸作品往往寓意深远,每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如福字代表好运,蝴蝶代表美好的爱情等。
3.3注重对比剪纸注重对比的使用,通过对比的强烈对比,使图案更加鲜明和生动。
对比的元素可以是形状、颜色、纹理等。
第四章:剪纸的应用4.1 装饰品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经过精心制作后可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居室中,增添居室的艺术氛围。
4.2 节日庆祝剪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春节期间常用剪纸装饰门窗,以驱邪迎福。
而在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会使用剪纸进行装饰和庆祝。
4.3文化交流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常常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用于展示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剪纸图案的详细说明、剪纸艺术家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剪纸展览和活动信息。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7fe7e7e27d3240c8447efa2.png)
·
织 布
收 获
回 娘 家
的 历史演变
一、萌芽阶段(新石器时代——汉代)
汉代
●剪彩为幡
●纸的出现
——剪纸的雏形
(汉代——南北朝)
二、产生阶段
汉代
●招魂李氏——传说中最早的剪纸
南北朝 ●南北朝剪纸 ——有证可考的最早剪纸
三、发展阶段(唐代至今)
唐代 ●最早出现“剪纸”一词 宋代 ●余敬之——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剪纸艺人 元明清 ●福禄寿喜财神剪纸流行,以表达人们希望改变贫穷
厌 胜 纸 虎 头 唐 代
人们把《厌胜纸虎头 》剪好贴于门楣上,认为可驱邪镇宅, 使百鬼远离,贴虎头在山西、陕西一带品,有剪纸、 刺绣、印染、铜镜、漆器等,内容以“松鹤长青”居 多,
祝 寿 礼 镂 版 印 染 寿 图
宋代剪纸
马上做官
元明清剪纸
喜上眉梢
马 上 财 到
一风 般俗 正,明 门唐清 张后广 贴期大 秦改地 琼为区 后张流 门贴行 张剪张 贴纸贴 钟秦门 馗琼神 。和剪 尉纸 迟驱 公鬼 。
门 神 ·
明 清 传 纹 湖 南 ·
秦 琼
老 鼠 娶 亲
明 清 传 纹 湖 南
明清时期,流行年节祀鼠活动,日期因地而异。剪纸“老鼠 娶妻”表示:一是鼠为“子神”,很会生子;二是娶亲送走老鼠, 消灭鼠害;三是腐败如同鼠害,民间深恶痛绝,赶快送走之意。
生活,求取功名利禄和富贵的愿望
金乌负日
太阳神鸟
现藏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
对 马 团 花 剪 纸
南 北 朝
对 猴 团 花 剪 纸
南 北 朝
鞭 牛 迎 春
间剪纸甚为普遍,人们对新年、立春极为重视,“一 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会把春牛贴在门楣上,并相互赠贺。
剪纸文化的起源及其历史变迁
![剪纸文化的起源及其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00e8647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2.png)
剪纸文化的起源及其历史变迁剪纸是中国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剪刀为工具,在纸张上切割形成表现主题的图案。
剪纸文化已有良久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剪纸文化的起源及其历史变迁。
一、剪纸文化的起源剪纸文化起源于汉朝时期,那时的剪纸称为“窗花”。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民间往往以宫殿里的南荣殿为图案,剪制成各种形态的窗花,黏贴在窗户上,以增加房间的美观和气氛。
这些剪纸艺术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民俗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追捧。
这时,剪纸开始在民间广泛传播。
人们不仅在家里挂窗花,还通过它表达着对各种困难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家庭祝福的诉求。
二、剪纸文化的发展随着中国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剪纸文化也越来越有追求。
特别是在近年来,剪纸艺术由于其独特的魅力,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发展中,剪纸文化逐渐升华和多元化。
在技艺上,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新型的艺术表现方式。
有的人采用雕刻和拼贴技术进行创作,有的人则将剪纸与其他艺术形态结合起来。
在主题上,人们将剪纸由最初的祭祀、追求祥瑞,发展为历史人物、名胜景区、传统节日、商业图案、盆景园林的碎花、动植物等多元主题。
在各种文化传播的时代中, 剪纸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推广。
人们在寿市中、宣传默认会上、博物馆展览中都能看到影子。
同时,在经济和外交方面,剪纸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政府还曾派剪纸艺术队出使一些国家,在外交交往中展示彩色剪纸文化,这些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三、剪纸文化的意义剪纸文化不仅是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表现民间文化的同时,还开拓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新局面。
剪纸文化传承了古老而深厚的民间文化和智慧,拓展了视野,体现了艺术的独特魅力,丰富了生活。
同时,剪纸文化也是一种能够传递精神意义的文化,歌颂美好、表达心意。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f9b8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c.png)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剪纸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同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追溯其由来,我们不禁为这千年的文化传承而感慨万千。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盛行于唐宋,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相传,剪纸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用以驱邪避灾、祈福安康。
那时的剪纸,多以几何图案为主,寓意吉祥如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间喜庆、婚丧嫁娶等场合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剪纸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刀工和丰富的题材。
剪纸艺人以剪刀为笔,以红纸为纸,通过精湛的技艺,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一张张剪纸之上。
剪纸图案多样,有寓意吉祥的动物、植物,有富有故事性的民间传说,还有展现风土人情的山水风光。
每一幅剪纸,都承载着剪纸艺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剪纸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剪纸艺人。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剪纸这门古老的技艺。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明朝剪纸大师——剪纸皇后张小泉。
她的剪纸作品,以细腻的刀工、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剪纸之冠”。
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现代社会,剪纸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许多剪纸艺人致力于创新,将传统剪纸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的目光。
在我国,剪纸艺术更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回首剪纸艺术的历史,我们不禁为这千年的文化传承而自豪。
愿剪纸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剪纸的故事 聆听非遗剪纸的传说
![剪纸的故事 聆听非遗剪纸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d43526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e.png)
剪纸的故事聆听非遗剪纸的传说剪纸,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步的工艺技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每一张剪纸背后都有着一个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们聆听非遗剪纸的传说,了解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第一章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相传汉武帝时期,宫廷刺绣工匠曹芳发明了剪纸艺术,用来装点供奉神祇的殿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从皇宫传到民间,并与各地的民俗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
在漫长的岁月中,剪纸的工艺技巧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最初的单层剪纸到如今的多层立体剪纸,从简单的几何图案到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剪纸艺人们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将剪纸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剪纸已经不再只是用来装饰窗户和墙壁,更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走进了博物馆和艺术展览。
第二章剪纸的意义与象征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每一个剪纸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比如,剪纸中常见的龙凤图案,寓意着吉祥和权位;蝴蝶和花卉图案则代表着美好的爱情和生活;而鱼和莲花则象征着富贵和吉祥。
剪纸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婚庆仪式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农历新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窗户上贴上红色的剪纸,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在婚礼上,剪纸常被用来装点喜庆场景,象征新人的美好祝福和美满婚姻。
第三章剪纸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虽然剪纸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但在当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剪纸艺人们并没有停止他们的创作步伐,反而不断将传统剪纸与当代艺术相融合,创造出了更多新颖的作品。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剪纸被运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比如书籍插图、服装设计、建筑装饰等。
同时,剪纸也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更多的创意和表现方式。
这使得剪纸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2d6a5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05.png)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剪纸。
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情感。
追溯其由来,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千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了剪纸的雏形。
那时的剪纸主要用于祭祀和驱邪,是人们信仰和生活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走出,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丰富的寓意。
每一幅剪纸,都是创作者心灵手巧的结晶,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剪纸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传递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的祈愿。
岁月如歌,剪纸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在唐宋时期,剪纸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技艺也更加精湛。
那时的剪纸,不仅用于民间装饰,还出现在宫廷、寺庙等场所,成为了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的交融。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更是达到了鼎盛。
这一时期的剪纸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同时,剪纸的题材也更加广泛,涵盖了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多个方面,成为了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剪纸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无数精美的作品。
他们以剪纸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说:“剪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走出了国门,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的挑战。
为了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延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传承的责任,让剪纸这朵艺术之花,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总之,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民族的记忆。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1594b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8.png)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顾名思义,是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图案的技艺。
这种看似简单的艺术形式,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剪纸的世界,探寻其由来与历史。
剪纸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据《风俗通义》记载:“剪纸之术,始于汉。
”由此可见,剪纸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剪纸起源于民间,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祭祀、驱邪、装饰等。
在古代,人们相信剪纸可以驱邪避灾,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剪纸的历史悠久,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阶段:一、萌芽阶段: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剪纸技艺逐渐萌芽。
这一时期,剪纸主要用于祭祀、驱邪等目的,图案以吉祥、祈福为主。
二、发展阶段:隋唐时期,剪纸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剪纸不再局限于祭祀、驱邪,开始用于装饰、寓意等。
剪纸图案更加丰富多样,如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
三、繁荣阶段:宋元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达到了鼎盛。
这一时期,剪纸技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剪纸作品广泛应用于民间生活。
剪纸题材更加广泛,如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
四、传承与创新阶段:近现代以来,剪纸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逐渐走出民间,走进了艺术殿堂。
许多剪纸艺术家以剪纸为载体,表现现代生活,赋予了剪纸新的生命力。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还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剪纸的世界里,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剪纸作品中的图案寓意丰富,如鱼寓意年年有余、蝙蝠寓意福寿双全、牡丹寓意富贵吉祥等。
这些寓意深刻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剪纸技艺精湛,其表现形式多样。
从剪纸技法上可分为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等。
单色剪纸以线条为主,线条流畅、简洁大方;套色剪纸则色彩斑斓,层次分明;染色剪纸则更具立体感,色彩丰富。
民间剪纸的历史与发展
![民间剪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d661f9c5da50e2534d7f62.png)
民间剪纸的历史与发展民间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
它在民间艺术中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地位,保存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人民大众普遍的审美喜好。
它被劳动群众所创造,又为劳动群众所享用,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是中国最普及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一、民间剪纸起源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工艺,在《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讲述的就是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给弟弟叔虞,封其为诸侯的故事。
至汉唐时代,民间形成以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女子鬃角为饰的风尚。
至唐代,剪纸艺术取得更大发展,杜甫诗写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剪纸招魂的风俗广传于民间。
唐宋时期,民间还出现了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其制作过程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再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刮浆印花时使用的花版纹样采用的就是剪纸的技法(见图1)。
这种方法被广为流传,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民间剪纸艺术达到鼎盛,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常采用寓意象征和变形夸张手法,体现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我国民间剪纸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均有其独到的地方特色。
北方剪纸简洁大方、粗犷奔放,南方剪纸精致、细腻、排列对称有序。
具体而言,河北剪纸善于点色,山东山西剪纸淳朴稳重,广东剪纸善用金纸衬托,江苏剪纸剪工精细,福建剪纸形态自然,陕西、浙江的剪纸则是擅长边饰图案。
地域性的特征体现在人物造型、刀法处理以及感情表达上,但是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就是质朴、纯真、内涵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二、民间剪纸的题材民间剪纸反映了人们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夙愿,表现了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内容,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通常在题材上分为以下三类:(1)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人追求美好的愿望和趋吉避凶的民俗观念,常常被寄托在了剪纸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上,多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来表现,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五福临门”等。
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
![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95069e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2.png)
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剪纸是民间很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这门艺术非常感兴趣并传承者。
那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剪纸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剪纸的由来剪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关于剪纸艺术,剪纸的由来,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1500以前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出土的图案花剪纸《对马》、《对鹿》作品中很有特色。
其精美的构图和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剪纸已用于屏风,头饰等方面,起到节日仪饰作用。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
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
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剪纸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剪纸的由来及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6bb8d2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d.png)
剪纸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剪纸的由来及传说故事剪纸的由来及传说故事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它反映了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手工艺术代表之一。
剪纸的由来故事及历史
![剪纸的由来故事及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e58b72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b.png)
剪纸的由来故事及历史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剪纸的由来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民间剪纸的由来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
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
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
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
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
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
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非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
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
群众性创作活动也可以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继而在民间流传,但其创作目的往往已脱离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达辅导者的意图。
剪纸的发展历史
![剪纸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b0f091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c.png)
剪纸的发展历史剪纸的发展历史:1、先唐时期: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
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唐代时期: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
3、宋代时期: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
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
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
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5、近现代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
1942年, *** 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
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
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
作品运用了民间传统的样式,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的新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与简史剪纸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顶礼膜拜。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把种种神秘现象都看作是天命鬼神的行为,予以祭祀、膜拜、占卜,祈求神灵的护佑和赐福,于是产生了原始的巫教仪式和原始的巫教文化。
从周代起,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宗教由巫教的天命鬼神观念逐渐转向礼教的宗法伦理观念。
人们开始尊重礼制,凡事都要进行典礼仪式。
这种礼仪活动进一步发展了巫仪活动,我国的民间剪纸就是伴随着种种礼仪活动应运而生。
剪纸是我国先贤运用智慧,广集才艺的产物。
它是一种用纸剪出各种形象的民间艺术,形式小巧,体现淳厚朴实的民族风格和寓意深厚的内涵。
剪纸艺术是存在于人民之中的古老艺术,是一种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强烈的夸张性和丰富的装饰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来历、习俗: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三、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皮影戏皮影戏一般指皮影戏(民间传统艺术),更多含义请参阅皮影戏(多义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华县皮影终日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
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
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
可以说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望奎皮影戏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