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1 教案
部编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目标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
信息和评价。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数学概念:教材对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数学概念
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释,包括数字认识、加减法、时间等。
2. 练题和例题:教材提供了大量练题和例题,帮助学生巩固和
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 拓展应用:教材通过一些拓展应用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
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评价
根据对部编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我对其进行以下评价:
1. 内容丰富:教材对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概念进行了详
细介绍,包含大量练题和例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 整体组织良好:教材的章节划分合理,知识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系统研究数学知识。
3. 举一反三:教材通过拓展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改进之处:教材的题目难度稍有不够均衡,有些题目过于简单,有些题目过于难,建议在后续版本中进行调整。
总结
部编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整体组织良好,并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题目难度方面需要进行调整。
希望未来版本的教材能继续提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数学教材,内容丰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册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知识点的介绍和丰富的练习题,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如数字大小、加减法等。
2.能够熟练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授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运用数字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如比较身高、年龄等。
2. 授课-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观察、比较理解。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纠正错误。
3. 操练-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运算方法。
- 辅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4. 总结- 结合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学习效果。
- 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做总结,巩固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数字大小关系和加减法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的基本框架,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
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 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 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 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 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 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 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
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 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 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 ( 数 一 数 ) 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未来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部编人教版】
未来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这就要求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2)教材特点:1、体现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境,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
2、综合构建主题,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
3、教材突现西部教育特色,强调校本开发。
4、力求加强《道德与法治》和《品德与社会》两套教材的有机联系。
5、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生活的快乐。
2、了解社区和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
3、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4、了解水资源的状况,树立学生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5、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学习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能力: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一起的快乐;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打印版.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019年秋季学期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1. 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 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 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
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关注身边最常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浓浓的亲情,而且还通过延伸、拓展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节日,关注祖国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2.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 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 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1 假期有收获(第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
2.通过看图、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身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生活,克服不良情绪。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名师教案
第一单元·课文单元统整备课
单元内容概说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
课文侧重于体现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小蝌蚪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描绘了其成长过程;《我是什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植物妈妈有办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梯度分布)
核心素养要点。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较长度”的学习,我对长度和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将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授一些测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cm和1m的长度概念,初步理解线段。
主要特点是: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体验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了解长度单位cm和m,并初步确定1cm和1cm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4、5、学生最初学习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确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对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绘制线段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类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P1,2,示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正方形、三角形、回形针、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书有多宽。
你能帮老师想想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4 田家四季歌门平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4田家四季歌》教案设计凤城市凤山大隈小学教师:门平4田家四季歌【教材分析】与其说本课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
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季、蝴、蝶”等17个生字的字音。
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17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些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季、吹、肥”等10个生字。
5.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6.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季、蝴、蝶”等17个生字,并重点学习2个多音字“场、了”。
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方法】朗读法,演示法,比赛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1.播放歌曲《四季歌》。
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叫《田家四季歌》,谁来拼一拼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字词,诵读儿歌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出示:“春、夏、秋、冬”四个。
师:在这四个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春:日子底;夏:从上到下写;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秋:拼一拼,记字形:禾加火;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2.叫号游戏。
(巩固生字)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
最新部编本《一分钟》优质课教案 (1)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一分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分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有“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
《一分钟》讲的是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结果迟到20分钟的事。
文中元元两次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可以让学生加上语气词“唉!”反复读,体会出元元后悔、懊恼、着急、无奈的心理。
学习《一分钟》,可以适当拓展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警句,让“分秒必争”的想法初步植入学生的心灵。
对于新学年开始的低段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文章,不仅习得语言,也能悟得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事理、精神。
二、教学目标1、凭借拼音读准“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这九个字音,注意“零”和“欠”在词语中的变调。
借助熟字换偏旁、加偏旁或编儿歌、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生字。
正确、规范书写“欠、元、包、钟、哈、叹、迟、闹”八个生字,了解汉字书写规律。
2、学习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法了解“丁零零、叹气、后悔、哈欠”等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表情动作等方法有感情地读好元元说的话,并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
4、抓住文中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这一语言描写和“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一细节描写,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部分同学在学文后的续编故事中尝试学以致用。
5、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词语或名言、诗句,并在“对元元说什么”环节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零、钟、欠、背的读音,书写“哈、叹”,注意口在左边当偏旁的变化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表情、动作等方法读好元元说的话。
难点:抓住文中元元的语言描写和表情、动作描写体会元元的心情变化。
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全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1 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1.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折纸、制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运用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部编小学二年级上册3 植物妈妈有办法李颖前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3、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采用韵文的形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老师要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情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能讲得过多,面面俱到,应该抓住重点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去观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让学生分别去理解,去体会。
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策略:注重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以指导朗读为主线,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并且把多元评价贯穿于读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课件|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生:一粒瓜子。
师:那瓜子是谁的种子呢?生:向日葵的种子。
师:如果想得到更多的向日葵,可以怎样做?|生:把瓜子种在泥土里。
师:可是在大自然的田野、山洼,那里没有人去种植,却长满了高大的树木,碧绿的青草和鲜艳的野花。
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植物的奥秘吧!(师板书课题,生书空,然后指生读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之后心中有哪些疑问?(有哪些植物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做什么?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短短七个字的课题,同学们能提出如此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左上图)
②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
(右上图)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4)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一是学生的
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二是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
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
做一做
三个题目都是让学生估计或测量每种物品大约有多少个长度单位,由直观逐步抽象。
第1题,方格是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观地估计出来。
第2题,学生不再使用多个测量标准与被量物体进行比较,而是使用一个测量标准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量完一次后,从前一次量的终点开始测量。
第3题,逐渐过渡到用1厘米的单位长度进行度量,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做准备。
估计时,比第1题难度加深,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
认识厘米
(1)例1中已经引出了将正方体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体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使学生理解直尺是人们为了方便测量而发明的,尺上的刻度都是统一的。
并用一条线段引出1厘米的长度。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①把正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②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设计了估计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例2(用厘米量)
教材中给出了量纸条长度的正确方法,但只是其中一种方法,教学时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方法,要给以鼓励。
认识米
(1)米尺的引入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用学生尺量黑板,感觉到很麻烦,很自然地引出。
(2)与“1厘米”的认识一样,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①实际观察米尺
②量身高
③量臂展
例3(米和厘米的关系)
(1)通过用不同的工具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2)教材上开始出现卷尺、皮尺(做一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并理解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线段
认识线段
教材的单元有所变化,原通用教材:先讲直线,再引出线段:“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
实验教材:用三个直观图直接形象描述出线段的两个特征:直、有两个端点。
接下来,教材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并让学生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纸条长度的能力,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迎刃而解了。
画线段
与量长度一样,教材只是给出了最基本的画线段的方法,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改编。
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