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附反思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与反思-11. 让我自己来整理|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物品分类的整理方法,并通过游戏,能初步运用物品分类法整理自己的房间和自己使用的物品。
2.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本课,能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爱家人的表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凌乱无序的摆放物品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除了会节约时间,还能带给人好的情绪。
3.行为与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物归原位和定时整理两种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能养成整理的习惯二、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及物归原位、定时整理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行为与习惯:加强学生自我整理习惯的培养,学会自主、自律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在家里整理自己物品的情况,观察学生书包整理情况。
2.制作PPT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比一比我最棒:一比上课常规,二比自己使用的物品整理——课本、笔袋、课桌、坐椅。
(教师具体说明比赛规则)2.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本和笔袋放在你的课桌的右上角,准备上课。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有同学们的两位“小伙伴”想来和大家一起上课学习,大家猜猜他们是谁?(PPT)出示袜子和鞋的谜面。
学生:猜谜语,(教师板书:袜子、鞋)教师:大家检查一下,看看这两位“小伙伴”都和大家来我们教室学习了吧!(二)了解自己的“小伙伴”教师: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像这样的“小伙伴”还有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伙伴”吧!学生:举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教师边听学生介绍,边引导学生对自己使用的物品分类板书:玩具学习用品衣服洗漱用品)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小伙伴,它们陪我们玩,帮我们学习,让我们变得整洁漂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对待我们的“小伙伴”,好好和他们相处呢?(三)找不到“小伙伴”了教师:(出示PPT——小明乱糟糟的房间)图中的这个小男孩叫小明,我们看看小明是怎样和自己的“小伙伴”相处的。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11《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11《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第一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11《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说教材:这节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三课“让我自己来整理”。
本课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整理习惯的缺失而编写,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培养自己整理物品的意识与习惯。
本课重点是加强学生自我整理习惯的培养,学会自主、自律的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义。
教师则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
二:说设计:刚刚进入小学不久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而且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于孩子们照顾的比较周到,所以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上课流程: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课前先设置猜谜语环节,通过趣味猜谜语的形式,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在猜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感受与生活中常用物品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着,环节1,选用绘本故事《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教学,让学生置身于趣味情境中,容易引起共鸣:如果不学会整理房间,那么房间、生活都会乱作一团。
再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有没有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样曾经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找不到时你是怎么做的?进而出示学生生活中整理情况的照片,让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和思考:整理物品时,哪些需要扔掉,哪些需要分类收纳,这一环节为下面有序整理方法的学习奠定了情感体验的基础。
环节2,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模拟操作”。
借助小游戏“帮朵拉整理房间”,呈现儿童生活场景,并呈现对应各类生活物品,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师总结等引出“虚拟空间整理魔法”的要领,采用玩的方式但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活动方式引出本课重点:学习物归原位、有序整理、定时整理,从而提升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收到良好教育成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让我自己来整理》部编版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自我管理:通过学习整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整理个人物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2.分类思维:教授学生分类、排序等整理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团队协作: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解决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整理的积极性;同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整理行为,形成家校共育。
(3)整理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解决方法:教师进行分组指导,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整理任务。
(4)整理与环保意识的结合: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解决方法:通过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整理与环保相结合,如减少浪费、重复利用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整理的奥秘。
最后,我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积极练习整理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的物品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整理和管理自己的物品。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物品的能力,增强自主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养成整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物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生动的例子、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整理物品的工具,如收纳盒、抽屉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孩子乱丢玩具,引出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整理的意义,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整理项目,如整理书桌、整理书包等,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整理能力的掌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一次整理活动,如整理卧室、整理玩具等,并和家长一起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在教材中,这一课承上启下,既是对之前学习过的生活习惯和规则的延续,也为后续学习更多社会行为规范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整理个人物品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整理方法;难点则在于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说学情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他们在知识基础上可能还未形成系统的整理概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基本的动手能力。
学习兴趣上,对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未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将整理的理念转化为持续的行为习惯,或者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
解决策略包括设置具体可行的整理任务,以及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坚持力。
3. 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理个人物品的重要性,认识整理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整理书包、课桌等个人空间。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整洁环境的喜爱,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意识。
目标达成:通过故事讲述、示范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整理的乐趣,从而在情感上认同,行动上实践,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提升。
4.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整理个人物品的基本方法。
-难点:将整理习惯内化为学生日常行为的一部分。
解决方法:通过分步示范、角色扮演、定期检查反馈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并巩固整理习惯。
5. 说教法与学法-教法选择: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和小组合作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6. 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小动物整理房间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要整理房间?整理后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与反思-11.让我自己来整理|人教部编版
让我自己来整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物品分类的整理方法,并通过游戏,能初步运用物品分类法整理自己的房间和自己使用的物品。
2.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本课,能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爱家人的表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凌乱无序的摆放物品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除了会节约时间,还能带给人好的情绪。
3.行为与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物归原位和定时整理两种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能养成整理的习惯二、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及物归原位、定时整理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行为与习惯:加强学生自我整理习惯的培养,学会自主、自律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在家里整理自己物品的情况,观察学生书包整理情况。
2.制作PPT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比一比我最棒:一比上课常规,二比自己使用的物品整理——课本、笔袋、课桌、坐椅。
(教师具体说明比赛规则)2.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本和笔袋放在你的课桌的右上角,准备上课。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有同学们的两位“小伙伴”想来和大家一起上课学习,大家猜猜他们是谁?(PPT)出示袜子和鞋的谜面。
学生:猜谜语,(教师板书:袜子、鞋)教师:大家检查一下,看看这两位“小伙伴”都和大家来我们教室学习了吧!(二)了解自己的“小伙伴”教师: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像这样的“小伙伴”还有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伙伴”吧!学生:举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教师边听学生介绍,边引导学生对自己使用的物品分类板书:玩具学习用品衣服洗漱用品)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小伙伴,它们陪我们玩,帮我们学习,让我们变得整洁漂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对待我们的“小伙伴”,好好和他们相处呢?(三)找不到“小伙伴”了—小明乱糟糟的房间)图中的这个小教师:(出示P P T—男孩叫小明,我们看看小明是怎样和自己的“小伙伴”相处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 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 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自己动手来进行整理。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整理物品的步骤和技巧。
同时,教材还通过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整理物品的好处,以及不整理物品的坏处。
整节课的设计既有趣又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整理物品的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正在逐步发展中。
对于整理物品,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图片和故事也特别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以及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自己动手来进行整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学生能够学会整理物品的步骤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掌握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来进行整理,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步骤和技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图片、简洁文字和小故事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附反思)课件PPT
4、布置任务:回家整理好自己的小房间。 5、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愉快地下课。
【设计意图】 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播放本班同学整理的视频和图片无 疑会激发出孩子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播放“爸爸妈妈寄语”让学生领 悟出自已整理自己的物品,也是一种爱父母的行为。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让我自己来整理
学习用品 爱家人 生活用品
物归原位
分类整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 学习的理念和习惯,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思考,紧抓学生思维过程,步步紧跟,使 他们能想,愿做,乐中学,学中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中经常遇到“找不到学习用品”的情况, 从而引发共鸣“整理是很有必要的”,激发学生整理的欲望。
第三环节:送“小伙伴”回家 1、玩游戏“朵拉收拾屋子”,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整理的乐趣,学会 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多种方法。
2、学生模拟整理房间,取出抽屉中事先准备好的信封,同桌合作将 信封中的物品分类粘贴在“小房间”里合适的地方,将成果进行展示 。 3、举行“整理书包比赛”,先请学生交流自己平常是怎样整理的?教 师进行示范,再请两个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整理书包比赛。
三、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能初步感受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以及生活用品的好处。 乐于自己整理书包及其他用品。懂得这也是减轻长辈负担,关爱长 辈的一种方式。 2、行为与习惯:经常整理生活用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知识与技能:体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生活用品的多种方法。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整理物品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这一阶段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主独立的情感态度,培养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表演,引出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理的好处。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整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整理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小组内讨论整理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环境的整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对整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够自觉地实践。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并学会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维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整理物品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环境:干净、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东西乱糟糟的情况?你们觉得这样的环境怎么样?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整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讲解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整理。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一课时 (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前言本次说课为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1课,课题为《让我自己来整理》,是本册书的第三个单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整理与收纳能力,并在生活中应用,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整理和收纳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整理收纳的常见场景•掌握生活中的几个简单的整理收纳方法2.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整理和收纳的确切含义;•能够标准地梳理日常收纳整理场景;•练习和掌握生活中基本的整理和收纳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整理和收纳的重要性和场景的认知•设计生活中常见的收纳整理场景,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生活中基本的整理和收纳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1.热身•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家务时,会发现什么问题需要整理和收纳2.新课讲解(1)整理收纳的意义及场景•整理和收纳的重要性:它可以使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可以提高生活效率,方便生活;可以让心情变得更加愉悦和平静。
•常见场景:–教室、寝室等学习空间–家居、家电、衣物、玩具等物品的收纳–食品、文具等物品的分类和存放(2)基本的整理收纳方法•分类整理法•按规格、颜色整理法•标签法3.示范与练习•教师进行现场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分类整理、按规格颜色整理、使用标签法等整理收纳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每个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
4.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整理收纳的心得与体会,并总结出几个班级中比较实用、值得借鉴的方法,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体现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在引导学生认识整理收纳的重要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生活中需要整理收纳的情景,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本次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并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1《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篇讲义所涉及的《让我自己来整理》是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在本册教材中,本篇课文是围绕“整洁”这一主题展开的。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整洁,为什么要整洁,以及如何进行整洁。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整洁与公共环境的整洁密不可分,通过个人的力量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可以掌握以下知识:•理解什么是整洁,整洁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如何进行整洁,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意识到个人对公共环境整洁和卫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以下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整洁卫生意识,学生能够爱护自己的环境,主动参与维护公共卫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不整洁现象,并能够自觉改善。
3.情感目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关注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和态度:•培养爱洁净、爱整洁、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成为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本篇课文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整洁以及整洁的意义和重要性;•教授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整洁习惯;•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自己的好习惯,形成文明、有素质的个性。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
因为这不只是一堆知识所能解决的问题,更需要通过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氛围和实践来实现。
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尝试,通过反复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什么是整洁,为什么要整洁;•整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个人与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培养良好的整洁习惯和个性。
南京某校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南京某校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南京某校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整理物品有一定的认识,但主动性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需要加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提高整理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学会自己整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的习惯,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培养自主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学习整理方法:教师示范整理方法,学生跟随练习,掌握整理技巧。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实践,培养合作意识。
4.分享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分享合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方法,强调主动整理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让我自己来整理》2.整理方法:分类、排序、收纳3.合作意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整理效果三个方面进行。
《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XXX小学XXX《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以“整理”为抓手,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所显现的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是本单元的编写基调。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平时离不开各类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玩具,但物品使用过后,进行有序归类、整理的习惯仍在养成中。
帮助学生动手动脑,尝试自主整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学会物归原位和定时整理,有助于学生美好德行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依据本课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本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并学会两种整理方法,即物品归类和定时整理。
2、将来: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加强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自律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实践获得自主整理意识的启蒙,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家庭生活的责任,就是照顾身边人的表现。
五、教学方法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创设游戏环节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六、教学思路1、绘本引入——明白整理的好处2、模拟操作——学习整理的方法七、教学准备调查了解、活动资料、拍摄照片八、教学过程1、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1)让学生猜谜语,从而知道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朋友”。
(2)引入绘本《乱作一团》做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橡皮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真的会乱作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
(3)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4)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物品的照片,请学生说出感受。
2020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附反思
2020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附反思《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让我自己来整理》。
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来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一、我将引导学生学到什么?──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难点的突破。
本课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自己整理的好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在这里,课程标准为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根据学情分析以及课标提出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我认为这是本课应突破的难点。
二、我将怎样引导我的学生学习?──教学活动与流程根据生活德育观,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活动链,深入浅出地构建逻辑结构: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学会基本的整理方法。
教材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实践中培养整理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培养的关键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整理物品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方法。
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往往依赖家长和老师来完成整理工作,缺乏自主整理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整理方法,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学生能够学会整理物品的技巧,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主独立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中自主整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等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交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杂乱无章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教材中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整理方法。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自己动手整理物品,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分享整理的体会和心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主独立的情感态度。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反思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后反思效果分析本次课堂教学活动是原生态的呈现。
活动效果的呈现符合“课程标准”的设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题活动设计很有特点,思路清晰,颇有想法。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学习状态积极主动,有积极愉说的情感体验,有效地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表现如下:1.重学情分析,有效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开放性强,展示形式多样,目标达成度高。
2.有效选取、整合、制作教学资源,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走入生活,激活学生情感体验3.学生在虚拟空间与实景操作整理场景中,在积极主动地状态下学会整理基本方法:在情境创设中感受到定时整理对自己的重要性。
4.重学生小组探究, (两人小组讨论/四人小组活动)依托学校学导课堂,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树立主人翁意识5.关注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生活能力,构建充满活力生动的生成课堂。
6.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及时有效的评价,通过学生活动引领教学,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的核心理念7,孩子们的参与度高,有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且表达力、表现力、实践力、创新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与提高。
8,注重落实课标理念,点面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在活动中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实践活动整理自查表课下给孩子们每人发放一张,进行跟踪调查,真正予以落实,有效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
存在问题:由于一年级孩子较小,录播室座位较高,因此呈现学生在课堂中坐姿稍有不齐,活动中因取不到活动材料而出现站立在座位情况。
教师课上关注较多的是孩子的精神面貌,视线所见的基本是上半身孩子们的呈现,忽视了脚下动作,虽不是在扰乱课堂,而是真心活动、交流,是最自然平实的纯真表现,但今后注意在行为上继续给孩子以引导。
同时注意录课角度等问题,提高录课水平。
课后反思——课堂追求:简约而不简单,构建生成课堂本次课堂教学活动是原生态的呈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我自己来整理》(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格,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健康、安全的生活”中的第四条提出:“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强调:“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本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就是为此而设定,旨在通过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
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让我自己来整理》,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以“整理”为抓手,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显现出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缺乏自觉整理物品的意识,不懂得如何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扔乱放物品现象严重,给自己和他人取用物品带来不便。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乱丢物品的危害性,如何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并由课堂辐射到生活,感受整理的好处,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动手整理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关爱父母、主动为家长分担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整理的四种方法,即分类、排序、物有定位、物归原位。
2、情感目标;形成家庭和学校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这就是我的教学重点。
3、行为目标:通过生活实践获得自主整理意识的启蒙,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就是照顾身边人的表现。
这就是我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整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自己来整理》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让我自己来整理》。
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来设计教案,组织教学:
一、我将引导学生学到什么?──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难点的突破。
本课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自己整理的好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在这里,课程标准为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根据学情分析以及课标提出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我认为这是本课应突破的难点。
二、我将怎样引导我的学生学习?──教学活动与流程
根据生活德育观,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活动链,深入浅出地构建逻辑结构: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师出示课件。
(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课件。
3.师:看完课件,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小男孩。
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
活动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送“小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戏安排: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
“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5.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
活动四: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2.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3.师: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
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
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9.师: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归原处,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
】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找不到“小伙伴”了
送“小伙伴”回家
养成整理好习惯
三、效果预设与反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对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和改进。
通过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最大的感受:品德课要追求生动、深度,触动心灵。
教育活动只有入耳入心,只有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引起学生积极地反思、体悟,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将看似很空洞的道理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学生会乐于接受。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法,从学生需要来精选教学内容,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
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接到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讲述学生在家里的变化:不光是自己主动整理物品了,还时常提醒家里人用过东西要物归原位。
家长都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在家长的感谢声中,我感受到了品德课带给学生的生活的改变和引领,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位品德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尽管教学设计很缜密,但是课堂上的变化因素是不期而至的,很多事情是不可预设的,因此,如何抓住动态生成做文章,是十分重要的调控策略。
以上说课不知当否,请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