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生成调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血管破损 胶原纤维上VWF受体暴露 血小板粘附 ADP
RBC
内、外源凝血 系统激活
血小板第一聚集相(可逆)
凝血酶
肾上腺素 5—TH
释放
PF3
血小板第二聚集相(不可逆)
血管收缩
白色血栓
纤维蛋白 其它细胞
止血
红色血栓
(三)凝血系统
凝血因子
A、凝血因子均以罗马数字命名,凝血因子I-XIII共12个, 无VI。现已证实因子VI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因子, 是因子V的激活状态; B、被激活的因子在罗马数字右下方注以“a”字; C、除Ca2+(IV)外,均为蛋白质; D、 I、II、V、VII、IX、X在肝内产生,其中II、VII、IX、 X的生成依赖VitK。
临床意义
严重肝脏损害、阻塞性黄疸
(二)血块退缩试验( 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参考值】血块退缩时间:于凝固后1/2~1h开始退缩,于24h内退缩完全。 【临床意义】 血块退缩不良见于: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 ●凝血因子异常
(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platelet asscoiated mmunoglobulin ,PAIg)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APT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 【参考值】30~45s。正常对照组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反应内源性凝血过程有无异常。 延长见于: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2)多种凝血子缺乏(后天性)。 (3)循环抗凝血素增加。
【参考值】 正常人< 10个出血点(阴性), >10个出血点(阳性)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功能异常;
3.血管病变; 4.其他:如VWD、抗血小板药物等。
(二)出血时间测定(bleeding time,BT) 【参考值】 Duke法:1~3min,>4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ITP); 2.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3.VWD、DIC时;
IV
V VII
钙离子
易变因子 labile factor 稳定因子 stable factor
XI
XII XIII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
接触因子 Hageman factor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Fibrin stablizing factor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包括: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正常止血机制
机体的正常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 作用而完成的。
(一)血管壁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包括: 内膜层 内皮细胞、基底膜 中 层 平滑肌、弹力纤维、胶原 外膜层 结缔组织 内皮细胞层表面光滑、带有负电荷(血小板表面带有负电 荷),可防止血小板在其表面粘附、聚集。内皮细胞之间 有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起到使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完 全覆盖在带正电荷的基底膜上。
三条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共同途径 三个阶段: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为二期止血
凝血活酶形成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原形成
与止血凝血功能相关的实验室 检验项目
一、毛细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检验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PT)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参考值】 正常人为16~18s,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意义。 【临床意义】PT是外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检查。 延长见于: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Ⅰ、Ⅱ、Ⅴ、Ⅶ、Ⅹ) (2)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肝病、VitK缺乏、DIC等)
【参考值】 PAIgG
0~78.8ng/107血小板
【临床意义】 特异性不高,诊断参考和病情观察的指标
增高:见于ITP,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些紫癜、 免疫系统疾病、Evan综合症等
三、凝血功能检验
(一)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 CT) 【参 考 值】 4~12min(试管法) 【临床意义】C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期有无异常。 延长见于: 1.甲、乙、丙型血友病。 2.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3.应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
凝血因子
国际名称 I II III 常用名称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凝血酶原 prothrombin 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 国际名称 VIII IX X 常用名称 抗血友病球蛋白 Antihemophilic globulin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Chrustmas factor Stuart-Prower因子 Stuart-prower factor
血管在正常止血过程中的作用
血管破损 反射性血管收缩 基底膜暴露
(短,仅15~30秒)
血流变慢、破裂口缩小
内、外源凝血系统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聚集、释放 5-TH
止血
血管收缩
血
栓
TXA2
(二)血小板
血小板呈圆盘状,直径约2-4um,在电镜下可分为三区: 1)外周区; 2)溶胶 — 凝胶区; 3)细胞器区;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功能。在血管壁受损时, 通过上述功能,在局部形成白色血栓,机械性地填塞血 管破损处,达到初步止血(一期止血)。
4.血管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5.药物影响。
BT(1)
BT(2)
二、与血小板的有关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减少 1、造血功能障碍:AA、leukemia、放射线损伤、PV
2、血小板破坏过多:ITP、脾功能亢进 3、血小板消耗亢进:DIC 增多 1、骨髓增生性疾病:CML、ET 2、 反应性增多:急慢性炎症、急性失血或溶血、脾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