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耳口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强化学生口语表达和听力及思维能力2.能通过教材中的活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和合作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理解、朗读、表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提升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听辨音、辨别字的能力,巩固基本的语文积累。
三、教学内容1.学习口耳目这篇课文2.引导学生阅读图片,回答问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听老师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图片、听、说、做等多种感官参与,锻炼多种语言技能。
4.学习生字和生词: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听、看、说、闻、医生、声音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
2.交际教学法:强调孩子们要参与交流、合作和互动,让学生口语表达和听力提高。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询问学生:“你们有哪些器官呢?”然后让学生观察口、耳、目、鼻的合影以及医生的照片。
第二步:预习老师根据故事中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预测故事的发展。
第三步:讲授1.听老师讲故事:每位学生听完故事后,观察图片,看是否有自己想说的话。
2.读课文: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故事,注意语调和语音的正确。
3.导读生字生词:“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听、看、说、闻、医生、声音”,并且为学生讲解它们的意思。
4.互动讨论:老师和学生一起回答故事中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第四步:巩固训练1.角色扮演:老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分角色进行表演。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故事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或者物品。
第五步:结合实际老师让学生用口、耳、目、鼻子去尝试察觉身边的世界,比如说,互相聆听,嗅闻香味,看看五彩斑斓的世界和品尝美食。
六、评价1.老师主要采用评论方式给学生打分。
2.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来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可以展开自己姿态谈论自己观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精选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口耳目》。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口、耳、目”,学会写汉字“口、目”,理解字义,能正确运用这些字;学习词语“嘴巴、耳朵、眼睛”,了解其基本功能;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口、耳、目”,学会写汉字“口、目”,理解字义,能正确运用。
2. 学习词语“嘴巴、耳朵、眼睛”,了解其基本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汉字“口、目”,理解并运用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口、耳、目”,学习词语“嘴巴、耳朵、眼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用了哪些器官。
从而引出口、耳、目三个生字。
2. 新课内容展示:(1)学习生字“口、耳、目”,让学生跟读,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书写。
(2)学习词语“嘴巴、耳朵、眼睛”,了解其基本功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
3. 实践情景引入:(1)请学生用“口、耳、目”三个字造句,展示在黑板上。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用手指着自己的嘴巴、耳朵、眼睛,说出对应的词语。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我用嘴巴吃饭,用耳朵听音乐,用眼睛看风景。
”(2)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例题,编写自己的句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口、耳、目嘴巴:吃饭耳朵:听音乐眼睛:看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口、耳、目”三个字造句,至少三个。
答案示例:(1)我用嘴巴说话。
(2)他用耳朵听故事。
(3)我们用眼睛看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朗读故事,能够表述自己的听后感;2.能够正确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在发言中遵循基本礼仪。
教学内容课文介绍本课为《口耳目》,通过讲述小学生小虎因贪玩而放学迷路,遇到好心的司机大哥帮助,最终得以顺利回家。
在这个过程中,小虎通过打听、询问和观察等方式学会了询问路线和认路,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课文的主题:积极向上,勇敢探索。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述故事老师向学生简单地讲述故事,再请学生简单复述一下所听到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课文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读一段,分析一段,理解句子的含义,强化语文听说能力。
同时,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第三步:情感体验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提问或者情境还原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第四步:分组活动老师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为小虎,一组为司机大哥,让他们自由发挥,模拟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对话,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讨论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根据故事中涉及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六步:语文艺术活动老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相关的语文艺术活动,如画画、编剧本、写寓言等等,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2.阅读分析法;3.情感体验法;4.分组讨论法;5.语文艺术法。
教学工具1.教材;2.课件;3.课件配图。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语文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提高听说、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学会基本的语文学习技巧,增强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结《口耳目》的教学,既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文学习活动,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强对语文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口耳目”是人体五官之一,认识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2.学习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衣着的表达方式,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口耳目事物的搜集整理和展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衣着的表达方式,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难点: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口耳目事物的搜集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眼、耳、口的位置和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环节a.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b.人物外貌特征描述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外貌特征的人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图片或实物,并将不同的特征贴在不同的人物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描述。
c.衣着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衣着形式,包括颜色、款式、组合等,再通过板书或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衣着形式和搭配,帮助学生提高衣着描述能力。
d.练习环节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察描述,以最快的速度给出对方的衣着外貌特征表述。
2.创作环节: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描述一个房间,并让其他同学根据描述画出这个房间的样子。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3.展示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房间图和其他小组的衣着外貌特征表述展示给全班同学,以此评选出最好的一组,提高学生的创作和展示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熟记口、耳、目的位置和功能,描述生活中具体的口耳目。
2.学生是否能够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自信分析和描述人物外貌特征与衣着,以及房间的布置和陈设,能否给出充分的证明。
3.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创造能力,个人创作和表达能力,展示相信度,新颖度和引人入胜度。
五、学习拓展1.国家文化遗产——各地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学习。
2.人物形象的艺术创作和欣赏。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当前科目的教学内容输入方法,详情请参阅第三章。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2.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3.培养观察能力,理解植物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2.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3.通过教育小白兔熟悉植物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正确朗读方法,并提高准确性;2.通过小白兔的教育,理解并熟悉植物的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教导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理解文意•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3. 植物的认知(1) 观察植物•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观察植物,并发现植物的各个特点。
(2) 解答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特点,并解答学生对植物的疑问。
4. 听、说、读、写(1) 听与说•学生根据老师朗读的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小组内进行语音交流,并指导每位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
(2) 读与写•分组进行课文朗读的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翻阅教材,自主完成作业并让学生进行互相抄袭,提高作业完成率。
5. 课堂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并总结学习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提出肯定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作业,并在两天内交给老师;2.对植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并整理出关于植物的知识点并做成小册子。
六、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听力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进行评估;•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完成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口耳目》(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识记并正确理解《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口耳目》一课的故事内容。
3.能通过问答、分析、讨论等方式提升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一)教材内容《口耳目》(二)生字词夏念眉、耳朵、摸、肚子、叉子(三)词语夏天、听见、看见、觉得、吃饭、一声三、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记忆。
2.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四、教学方法(一)听讲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听懂故事的情节,并能理解生字词和词语的意思。
(二)分组讲述法按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分角色完成故事的讲述,并检查生字词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问答法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升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1.课件软件。
2.黑板、白板及其他展示工具。
3.角色扮演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图画和生动的语言引出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解生字词和词语通过PPT等课件工具,讲解故事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并展示相应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全班讲述让每一位学生轮流讲述故事情节,检查生字词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分组讲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组员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完成故事的讲述,检查生字词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问答互动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并在交流中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六)小结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点评,并进行学生评价。
七、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讲、讲述、问答等多种情境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在实际操作时,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见解和疑问,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在掌握生字词和词语方面,有些学生还需要多加练习和复习。
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个别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教育服务,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口、耳、目的功能和作用。
2.通过讲述和观察图画,学会运用口、耳、目。
3.感受合作学习的愉悦,培养合作意识。
4.注重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口、耳、目的功能和作用。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探究意识。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请学生读《口耳目》一课,并提问:“口、耳、目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b. 贴上“口、耳、目”的海报图,鼓励学生观察图画,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画来发现口、耳、目的作用。
2. 学习口、耳、目的作用(10分钟)a. 分别让学生讲述口、耳、目的作用,并简单概括一下每个器官的作用。
b. 引导学生注意使用他们的口、耳、目,并让他们讲述最喜欢的一件事或一件事情。
c. 学生分角色对话,实践口、耳、目的功能作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实践运用口、耳、目(20分钟)a. 制作三张卡片:一张写“口”,另一张写“耳”,最后一张写“目”。
b. 宣布小组的人数,并告诉学生,将组成的小组分别分配一张卡片。
c. 引导学生通过沟通和协作,让小组里的每个人使用他们的卡片上的器官来完成一件事情。
例如,口的人说一句话,耳的人要听并回答话题,目的人要观察一个物体并描述它。
d. 让学生在交流之后反思自己的表现,分享他们的经验。
4. 拓展(10分钟)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关于如何探索世界,如何启动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故事。
b. 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过程中,你最欣赏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五、教学总结1.本课学习了口、耳、目的功能和作用。
2.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了口、耳、目的功能与作用,并体验了合作学习的愉悦。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生活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六、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如何使用你的口、耳、目来探索生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 了解《口耳目》这篇课文的内容; - 掌握《口耳目》这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 能够正确朗读《口耳目》这篇课文; - 通过观察、听力练习和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耳目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口耳目》这篇课文的内容;•掌握《口耳目》这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能够正确朗读《口耳目》这篇课文。
3. 教学准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文《口耳目》的复印件;•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单词卡片。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妈妈爱我》的内容。
步骤二:学习课文《口耳目》•将课文《口耳目》的复印件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浏览一遍。
•展示课文的标题,并让学生猜测课文中可能会出现的文字、图片、声音等。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文字、图片、声音,并与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核对。
步骤三:学习重点词汇•将《口耳目》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列在黑板上,同时向学生解释每个词的意思。
•使用单词卡片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进行词语记忆和巩固练习。
步骤四: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口耳目》课文,并引导学生跟读。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出声朗读课文。
步骤五:听力练习•设计听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听力练习来巩固对《口耳目》中文字、图片、声音的理解。
•分别播放文中涉及文字、图片、声音的部分,并出题目。
•学生听完后,在答题卡上填写答案。
步骤六:读写训练•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信息,自己动手写一段小短文,描述自己的口耳目感受。
•学生可以参考课文给出的提示内容,如:我喜欢听……,我喜欢看……,我喜欢说……5. 教学拓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里或学校遇到的有趣的语言、视觉或听觉体验。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口头表达和图画来展示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
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
“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读——开火车带读)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6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一)教案:教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学目标:1.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认读生字词造句。
2. 听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4. 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插图造句。
教学准备:1.《口耳目》课文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谈论生活中的观察经验,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
3.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Step 2:听说读写1.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3. 练习生字词,造句,并与同伴分享。
Step 3:分析课文1. 学生观察插图,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找出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Step 4: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Step 5:拓展延伸1. 学生上台依据已学内容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
2.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反思:1. 教学准备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2.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师生互动频繁,增强了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造句和讨论,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二)教案:教学内容:《天地人》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2. 通过观察插图,初步了解天地人的概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
2.能够听、说、读句子“我的耳朵听得见声音,我的眼睛看得见白云,我的嘴巴说得出话”。
3.能够理解并朗读字词:耳朵、声音、眼睛、白云、嘴巴、话。
4.能够进行合作活动,培养他人间的口耳目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
2.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1.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的理解。
2.字词的朗读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于口耳目器官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口耳目。
2. 新知识的掌握(25分钟)1.学生自由表达对口、耳、目器官的认识。
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表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教师呈现课文中的句子“我的耳朵听得见声音,我的眼睛看得见白云,我的嘴巴说得出话”。
帮助学生了解口耳目协调的功能。
4.学生模仿朗读句子,理解其中的字词。
3. 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耳目协调能力。
2.小组内相互合作,以讲故事的方式,利用口耳目器官的特点,表述动物或人物的特征和故事情节。
4. 练习和巩固(10分钟)请学生回到座位,练习朗读课文中的句子,并搜集数据,找出每个小组最有特点的表达和语言。
五、教学反思1.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什么是听力呢”“什么是话术呢”“什么是声音呢”等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2.在掌握新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操纵实物、图片等来展示器官的形态和特征,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口、耳、目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采用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人教部编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口、耳、目”三个生字。
1.1.2 学生能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1.1.3 学生能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组成词语或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1.2.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1.2.2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学生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3.2 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互助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口、耳、目”三个生字。
2.1.2 学生能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1.3 学生能够运用“口耳目”三个字组成词语或句子。
2.2 教学难点2.2.1 学生对“口、耳、目”三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掌握。
2.2.2 学生对“口耳目”三个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3.1.1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1.2 PPT课件或黑板。
3.1.3 生字卡片。
3.1.4 练习本和笔。
3.2 教学环境3.2.1 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3.2.2 座位安排合理,便于学生交流和互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教师通过PPT课件或黑板,展示“口、耳、目”三个字。
4.1.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发现“口耳目”三个字的特点。
4.2 学习生字4.2.1 教师讲解“口、耳、目”三个字的笔画和结构。
4.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口、耳、目”三个字,体会笔画的顺序和书写的规范。
4.3 组词造句4.3.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用“口耳目”三个字组成词语或句子。
4.3.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4 课堂练习4.4.1 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口”、“耳”、“目”的基本概念。
2.学习能够正确辨认和朗读汉字。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心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口”、“耳”、“目”三个部位的基本概念。
2.学习正确辨认和朗读汉字。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
三、教学过程1. 环节一:导入通过PPT等方式呈现全班同学的照片,让学生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认识彼此。
2. 环节二:学习【课前准备】PPT、小黑板、橡皮擦、白板笔、教案及学生教材。
【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教材,引导学生跟着教师读课文《口耳目》。
2.介绍全班同学的“口”、“耳”、“目”,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部位和功能。
3.结合教材教学,“口”、“耳”、“目”三个部位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
4.教师现场选择一些汉字进行朗读,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读出来。
5.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口”、“耳”、“目”,看看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如何,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改进。
3. 环节三:练习1.让学生围绕“口耳目”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2.要求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口头表达。
3.老师回顾学生的表达内容,指导学生用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总结。
4. 环节四:作业1.让学生记录日常中自己对“口”、“耳”、“目”表现出的优良习惯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2.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10个字进行默写。
四、板书设计物品口耳目功能发音、交流听声辨音观察、辨别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基础性的语文课,通过介绍“口”、“耳”、“目”三个部位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器官,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
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PPT、课堂讨论、口头表达等),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核心,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口耳目》(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耳、目、手、足”等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游戏、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字词含义,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耳、目、手、足”等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3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三、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含义,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观察课题,发现生字“口、耳、目”。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全班齐读课文,读出节奏。
3. 认识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讲解生字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4. 写字指导(1)教师示范书写“口、耳、目”,学生观察笔画、结构。
(2)学生按照书写要求,独立书写“口、耳、目”。
(3)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错误。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耳目》这篇课文,认识了“耳、目、手、足”等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3个字。
通过朗读、游戏、联系生活等方式,我们理解了字词含义,培养了识字、写字能力。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热爱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六、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生字。
2. 家长协助,用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 预习下一课。
七、板书设计《口耳目》口耳目手足舌牙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游戏、联系生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教学过程”环节中,对生字的认识和写字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识字 口耳目(版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口耳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朗读生字词。
2.能准确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能听说认识离生字词语义相近或相近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识并朗读生字词。
2.能准确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能听说认识离生字词语义相近或相近的词语。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识字”这个词汇。
2.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回答问题:“你听到了什么?”
3.老师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挂在板上,让学生边看边读,纠正发音。
2. 学习新知
1.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强化生字词的发音。
2.通过图片或场景,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老师出示生字词的其他相关词语,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意思,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词。
3. 温故知新
1.老师随机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让同学们复述。
2.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同学们朗读及解释含义。
4. 练习巩固
1.按照教材中生字词的顺序,让学生进行组词、组句、朗读等练习。
2.按照教材中生字词的意义,老师快速说出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学生快速回答、模仿。
5. 作业布置
用纸质或电子版学生手册,完成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生字词的认知和学习上仍然有待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单词及其含义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字词。
同时,我将更注重单词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运用到已学过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案+反思
识字3口耳目[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等7个生字,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2.结合课文插图,学习一些身体部位的名称。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4.结合身体部位,认识生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课时]1课时一、直观导入,形象教学1.出示人体挂图,指导认识“口、耳、目、手、足”五个身体部位。
2.出示这五个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小篆体—简化字)让学生感知这些生字的演变。
3.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生字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的名称,那么这些“身体部位”到底能做哪些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初识生字,了解作用1.(教师指着自己的嘴巴)提问:(1)同学们,我们的嘴巴(口)能做哪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如:能讲话、吃饭、喝水……)(2)老师正在用嘴巴做什么?(向同学们提问)(3)原来嘴巴(口)的用途这么大呀,真是太奇妙了。
同学们,快快用你们的嘴巴(口)把这个生字读一读吧。
(出示:口)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耳、目、手、足”。
师:小象的耳朵大又大,呼扇呼扇……同学们,那我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听话)3.我们的眼睛(目)、小手、脚(足)又有哪些用途呢?(眼睛:观察事物;小手:拿笔写字;足:走路、站立。
)4.师小结:我们的身体部位的作用还真大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哦!三、师生交流,学习生字词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大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的。
2.全班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小窍门。
3.游戏巩固,加强记忆。
(1)“找朋友”游戏。
(2)黑板贴出“口、耳、目、手、足”的图片,指名学生将手中对应的生字卡贴在图片下面。
(学生贴对之后,再带领大家读一遍)4.课件出示: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1)同学们,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平时可以用怎样的方式站、坐、走、躺?(学生自由举手说)(2)(出示生活中同学们不正确的“坐、立、行”图片),谁能告诉老师,当你看到这几幅图时,有什么样的感受?5.师小结: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站立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直立,不要东倒西歪,要像一棵松树一样。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导语】《⼝⽿⽬》⼀课属于看图识字,课⽂分两部分:第⼀部分是⼀幅含有⽣字的图画,画⾯展⽰了学⽣熟悉的⽣活场景,对应的五个⽣字都是他们熟悉的⾝体部位的名称。
第⼆部分提供了与⾝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字“站”和“坐”,并以两位京剧⼈物形象让学⽣感知“坐”“⽴”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活习惯。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幅是⽣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体部位名称的词“⼝、⽿、⽬、⼿、⾜”;第⼆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如风,卧如⼸。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卧的⽣活习惯。
⼆、学情分析 这⼀课的识字与⼉童的⽇常⽣活联系得⾮常紧密。
课⽂的学习遵循这⼀阶段的⼉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熟悉的⽣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认识⾃⼰⾝上的⾝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形象地感受到各⾝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的意义。
学⽣在⽇常⽣活中说⾝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般都是⽤双⾳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朵”,⽽教材中是⽤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标 1.看图对照,认识“⼝、⽿”等7个⽣字。
2.会写“⼝、⽬”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
联系⽣活了解坐、⽴、⾏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容易与⾳近字“⽊”混淆,教师要重视“⽬”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理解。
“坐”是⼀个动词,在⽣活中学⽣容易与“座”混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部编版学校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学校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欢迎阅读,期望大家能够喜爱。
教学目标∶1、看图对比,熟悉"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撒、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奇妙的珍宝—"时间机"。
只要坐上时间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
今日,我们一起坐上时间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
引言∶咦?这个人似乎缺少了一些器官。
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嬉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二、学习生字,把握音、形、义1、熟悉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同学观看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觉。
(2)老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比,指导识记"目""足"。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
小组合作,协商识字方法,老师巡察,点拨指导。
(2)汇报沟通。
三、朗读小文,熟悉"站"坐"1、同学观看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老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嬉戏的形式进行竞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耳口目》
教材分析
本课借助插图,介绍了“口、耳、目、手、足”这五种人体器官,并训练学生正确的“站、坐、行、卧”的姿势。
编排本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认识三种基本笔画;引导学生了解“口、耳、目、手、足”这五种人体器官的功能,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会写“口、耳”等4个生字,认识笔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口、耳、目、手、足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熟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行走坐卧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正确的站姿、坐姿,走路、睡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认识器官
1.“指一指”游戏:当教师读出“口、耳、目、手、足”中的一个生字,学生用手指出相应的器官。
2.揭题导入:其实,这些人体器官在古代有不同的说法。
嘴巴就是“口”,耳朵就是“耳”,眼睛就是“目”,手还是“手”,脚就是“足”。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并学写这些汉字。
3.齐读课题。
二、借助课件,认识生字
1.学习“口”。
(1)出示课文插图中有关“口”的人物图片,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2)指名说说“口”。
(“口”就像人张开的嘴巴。
)(3)认识“┐”。
教师用演示笔画“┐”,“┐”是一笔写成。
指导:写“┐”:先写长横,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笔向左下方折出。
(4)学生学习“口”的读音及笔画笔顺,并书空练写。
(5)引导:我们的口能做哪些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口的功能)
(6)要求学生用“口”组词并造句。
教师小结:同学们,凡是有“口”的汉字都和人的嘴巴有关系。
2.学习“耳”(迁移学法)
(1)出示课文插图中有关“耳”的人物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指名说说你“耳”像什么。
(3)学生学习“耳”的读音及笔画笔顺,并书空练写。
(4)引导:我们的耳朵能做哪些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口的功能)
(5)要求学生用“耳”口头组词、说话。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出示课文插图中有关“目、手、足”的人物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指名说说“目、手、足”分别像什么。
3.学生学习“目”和“手”这两个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并书空练写“目”和“手”这两个生字。
(在教学“手”时,相机认识“横”和“弯钩“这两个基本笔画)4.引导:我们的眼睛、手和足能做哪些事?
5.学生开火车给”目、手、足“3个生字组词。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客人来班里做客。
他们是谁呢?(教师边说边放课件,展示梅兰芳和包拯的图片,并伴有《男儿当自强》的背景音乐)
2.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理由。
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睡姿。
二、学习生字、练习姿势
1.出示课文,教师范读,生跟读。
你知道这组谚语的意思吗?
2.学习”站如松,坐如钟“。
(1)指名学生做一做”站“的动作。
(2)认识”站“。
教师强调:“站如松”的意思就是站着要像松树那样挺拔。
(3)全体起立,练习正确的站姿。
教师强调要点:站如松,挺胸膛;抬起头,看前方。
教师强调:坐如钟的意思就是坐着要像座钟那样端正。
(4)全体学生练习正确的坐姿。
教师强调要点:坐如钟,身子正,腿并拢,脚放平。
3.学习“行如风,卧如弓”。
(迁移学法)
(1)引导:那么正确的走姿和睡姿又是怎样的呢?
(2)教师强调:正确的走姿和睡姿应该是“行如风,卧如弓”,行走要像风那样快而有力,卧床睡觉要像弯弓一样弯曲。
(3)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正确的走姿和睡姿。
教师强调走姿的要点:行如风,脚步轻;头不摇,身不晃。
(4)学生练习站姿、坐姿、走姿、睡姿。
评选特别有精神的同学为“礼仪星”。
三、讨论交流,认识提高
1.出示图片,学生辨别哪种姿势正确,哪种姿势错误,说说为什么。
2.交流:同学们,正确站姿、坐姿、走姿、睡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3.教师领读: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睡有睡相,走路要有正确的姿势,也就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学生跟读)
4.讨论交流: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总结:同学们,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睡姿,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挺拔,有精神,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要养成这种习惯还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时刻注意提醒自己。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给爸爸妈妈听。
2.在田字格里认真、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3.牢记正确的站坐姿势,保持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