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材料: 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棉线实验过程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1、1个垫圈的拉力用 ( ) 秒。
2、2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3、5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材料: 斜面、木块、棉线、铅笔盒、书毛巾实验目的: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过程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斜面上~观察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1、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实验结论: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就越大。
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被拉物体重~摩擦力大。
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
实验名称: 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实验材料: 杠杆尺及支架、钩码、实验目的: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方法实验过程1、组装杠杆尺~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吗,2、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3、在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四个格可以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实验现象:1、在右边第二格挂两个。
2、在右边第二格挂四个。
3、在右边第四格挂一个。
实验结论: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到支点处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名称: 探究弹簧的弹力实验材料: 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实验目的: 能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弹簧的弹性与弹力实验过程 :1、两手握住弹簧用力向两边拉~慢慢减小拉力~观察看到的现象。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实验 )

评定等级
学校
班级
—年级—班
实验小组成员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P28-29)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找到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实验器材
土壤、放大镜、培养皿、筛子、实验盘、水、烧杯、玻璃棒、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初步观察土壤的组成。
2.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沉降物的分层情况。
4.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论
我发现:初步观察土壤的主要组成泥土颗粒;取干燥的土壤,倒入筛子中筛,筛子上面有大块石子和大颗粒的沙,筛子下面漏下细颗粒的黏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到沙子沉到水底,黏土漂浮水中,其他细小轻质杂物漂浮水面;将湿润的土壤置于密封的塑料袋中,放在阳光下过一会观察到塑料袋壁上有小水珠;将干燥的土壤置于水中,观察到从土壤里冒出小气泡。
班级
—年级—班
实验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
比较不同土壤类型的渗水性(P32)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土壤类型其渗水性是不同的,渗水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器材
矿泉水瓶、湿巾纸、橡皮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实验步骤
L用矿泉水瓶做3个相同的漏斗。
2.往漏斗中装入等量的三种不同土壤,并做好标记。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实验器材
天平、皮球、打气筒
实验步骤
L给皮球打足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下册《如何提高溶解速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下册《如何提高溶解速度》实
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探究如何提高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实验过程:
我们先取了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向其中分别加入一小勺葡萄糖。
其中,一杯水我们加入的葡萄糖粉末,另一杯我们加入的是葡萄糖
溶液。
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加入葡萄糖粉末的水,其溶解速度比较慢,需要一
段时间才能完全溶解;而加入葡萄糖溶液的水,其溶解速度较快,
只需稍等片刻即可完全溶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在相同条件下,悬浮在水中的固
体物质(如葡萄糖粉末)的溶解速度比较慢;而溶解在水中的固体
物质(如葡萄糖溶液)的溶解速度较快。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加入溶液的方法,提高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让我们了解并且实践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也了解到了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实验体验到了怎样通过控制变量、采集数据等科学方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目的:1.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知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准备的材料: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试管1支、植物油、水、记号笔1支实验过程:1、让学生观察水浇在什么地方;2、从盆中取出带根的植株,让学生看到不容易;3、把取出的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4、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5、观察试管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果: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实验名称: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茎是植物体内输送水和营养的交通枢纽,知道茎可以输送水和营养。
2.茎还起到支撑植物的作用。
准备的材料:新鲜植物1棵、清水一杯、红墨水1瓶、烧杯1只、滴管1只、解剖刀1个、搅拌棒1只、白纸1张、剪刀1把。
镊子1个。
实验过程:1、先观察新鲜植株,说明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
2、在烧杯中用滴管加入红墨水,用搅拌棒搅拌;3、把植物枝条放入装有红水的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4、从烧杯中取出植物枝条,用剪刀修剪去多余的叶;5、把枝条放在白纸上,用镊子捏住,利用解剖刀分别横切、纵切枝条;6、观察叶脉有什么现象发生.7、观察切面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通过对茎的横切面观察,发现横切面有许多小红点,纵切面靠近树皮部分的茎被染成了红色。
实验结果:植物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注意事项:利用解剖刀进行横切和纵切时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指。
实验原理:植物的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木质部的导管,是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所以可以看到木质部部分被染上了颜色。
3.实验名称:温度计的观察和使用实验目的:让学生使用真正的温度计,观察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作出反应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并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我看见了光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纸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实验过程
1.在3块木板的中央制作几个相同的小孔
2.将3块木板放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射
3.挪动3块木板的位置,用手电筒照射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第一次光能找到墙上,第二次不能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彩虹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三棱镜、白色纸、手电筒、纸、彩笔
实验过程
用手电筒把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看看会发生什么?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出现了七色彩带
实验结论: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磁铁能吸引那些物体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巧取曲别针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玻璃杯、磁铁、曲别针、水
实验过程
用磁铁沿着杯壁,慢慢的向上吸出曲别针
实验现象:取出了曲别针
实验结论:磁性可以穿透物体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磁极的相互作用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条形、蹄形、环形磁铁,玩具小车
实验名称
光有透过那些物体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玻璃杯、手电筒、矿泉水、书本、黑色布料、报纸、卡纸
实验过程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全]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befd1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f.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全]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两篇篇一: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1、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2、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名称光的组成实验目的研究光的组成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三棱镜一面,纸屏一面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直到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
观察到的现象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实验结论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光的反射实验目的研究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器材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铝片陶瓷片实验步骤将下列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观察到的现象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容易使电通过,,不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不容易使电。
实验结论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 1 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观察到的现象光的传播路线不一样,被改变了。
实验结论光可以被反射实验名称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器材笔直的塑料软管蜡烛火柴实验步骤用笔直的塑料软管看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发出的光观察到的现象软管是直的时候能看到烛光;软管折弯后就看不见烛光了。
实验结论光是否沿直线传播实验名称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目的验证磁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1观察植物的种子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实验器材: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解剖种子观察内部结构。
观察到的现象:蚕豆外面有解剖后有瓣叫、内部有和。
玉米的结构分实验结论:种子由、、、构成。
2实验名称: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目的:懂得播种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实验器材: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实验步骤:、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
3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实验目的: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教师准备)芹菜的茎、烧杯、红墨水、水、小刀、解剖盘、放大镜实验步骤:将烧杯中装入稀释的红墨水。
剪下几支芹菜枝及时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然后将烧杯放在阳光下晒两小时左右拿到实验室实验。
将芹菜茎用清水冲洗后用小刀横切观察切面然后纵切观察切面。
观察叶面。
观察到的现象:叶脉显示纵切的切面有纵切的切面有。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有和的作用。
4实验名称:叶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植物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实验器材: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火湿布等。
实验步骤:、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遮光部分叶片颜色是没有遮光部分叶片颜色是。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需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种子、水、阳光、温度计、尺子、相机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填充到小花盆中,每个小花盆填充相同的土壤量。
2. 播种:在每个小花盆中均匀撒上相同数量的种子。
3. 给予水分:每天给每个小花盆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提供阳光:将小花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植物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
5. 记录观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信息。
实验结果:在给予水分和阳光的条件下,植物开始发芽,并逐渐生长。
在第一周内,植物的高度增长较为缓慢,但叶片数量逐渐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高度迅速增长,叶片也变得更加茂密。
然而,当植物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时,植物的生长情况明显受到影响。
植物的叶片会变黄并逐渐枯萎,高度增长缓慢甚至停止。
这说明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缺水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
另外,阳光也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缺乏阳光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叶片颜色变得暗淡。
这是因为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来源,缺乏阳光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的供应。
缺乏水分和阳光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给予适当的水分和阳光的情况下,植物会逐渐发芽、生长并茂盛。
3. 观察和记录是了解植物生长需求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实验启示: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求,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的供应,这对我们种植和照料植物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分和阳光,以保证它们健康的生长。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1) 三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种子实验目的: 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实验器材: 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放大镜。
实验步骤: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内部结构。
2、解剖种子,观察内部结构。
观察到的现象: 蚕豆外面有,解剖后有瓣,叫、内部有和。
玉米的结构分实验结论: 种子由、、、构成。
会昌希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 三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目的: 懂得播种的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实验器材: 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实验步骤: 1、播种方法: 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2、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法; 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会昌希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 三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 植物茎的作用实验目的: 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 芹菜的茎、烧杯、红墨水、水、小刀、解剖盘、放大镜实验步骤: ①将烧杯中装入稀释的红墨水。
②剪下几支芹菜枝,及时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③然后将烧杯放在阳光下晒两小时左右,拿到实验室实验。
④将芹菜茎用清水冲洗后,用小刀横切,观察切面; 然后纵切,观察切面。
⑤观察叶面。
观察到的现象: 叶脉显示,纵切的切面有,纵切的切面有。
实验结论: 植物的茎有和的作用。
会昌希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三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 叶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 植物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实验器材: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火湿布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全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全册)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二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三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1、认识固体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四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五实验内容:认识液体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3、认识液体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论: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六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结论: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其他动物的卵,认识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实验材料:鸟蛋、鱼卵、蝴蝶蛹
实验步骤:1、观察鸟蛋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2、观察鱼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3、观察蝴蝶蛹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
4、比较不同动物的卵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
实验结论:不同动物的卵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
陨石和彗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这些环形山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有些环形山的直径甚至可以达到几百公里。
这些环形山的形成年代也不同,有的环形山可能只有几百万年,而有些则可能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
研究显示,这些环形山的形成是由于天体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
这些天体可能是流星体、陨石或彗星。
撞击时,天体与月球表面的碰撞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形成了环形山。
环形山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撞击物体的大小和速度。
当撞击物体的速度越高,撞击力就越大,形成的环形山也就越大。
此外,撞击物体的角度和位置也会影响环形山的形状。
环形山的形成年代可以通过对月球表面的岩石样本进行放射性元素测定来确定。
这些元素的衰变速率是已知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它们的衰变程度来确定岩石样本的年龄。
总的来说,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的结果。
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撞击物体的大小和速度,而形成年代则可以通过放射性元素测定来确定。
这些环形山是研究月球历史和天体撞击过程的重要标志。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
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实验步骤:
1.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2.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二、实验器材。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木块、小球、圆柱体铅笔等。
2. 一块木板,可以搭建斜面。
3. 书本若干,用于调整斜面的高度。
三、实验步骤。
1. 用书本将木板的一端垫高,搭建一个斜面。
2. 将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顶端,观察它的运动方式,记录木块是滑动还是滚动,以及运动的速度快慢(可以简单描述为快、中、慢)。
3. 重复步骤2,分别对小球和圆柱体铅笔进行实验,同样观察并记录它们的运动方式和速度情况。
4. 改变斜面的高度(增加或减少书本的数量),再次分别对三种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它们在不同斜面高度下的运动变化情况。
四、实验记录。
物体形状斜面较低时的运动方式斜面较低时的速度斜面较高时的运动方式斜面较高时的速度。
立方体木块滑动慢滑动快。
小球滚动快滚动更快。
圆柱体铅笔滚动中滚动快。
五、实验结论。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同,小球和圆柱体铅笔主要是滚动,立方体木块是滑动。
2. 斜面高度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一、实验目的。
比较纸、塑料、布这三种常见材料的吸水性强弱。
二、实验器材。
1. 同样大小的纸片、塑料片、布片各一片。
2. 三个相同大小的透明杯子。
3. 水、滴管。
三、实验步骤。
1. 在三个透明杯子中倒入等量的水。
2. 用滴管分别在纸片、塑料片和布片的中心滴上相同数量的水滴(例如10滴)。
3. 观察水滴在三种材料上的变化情况,记录水滴被吸收的时间(从滴上水滴到完全被吸收或者不再有明显变化的时间)。
四、实验记录。
材料水滴被吸收的时间。
纸约30秒。
塑料长时间不被吸收(10分钟后仍无明显变化)布约20秒。
五、实验结论。
在纸、塑料和布这三种材料中,布的吸水性最强,纸次之,塑料几乎不吸水。
实验名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模板(5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模板〔通用 5 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严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规律的合理性。
我敢确定,大局部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报告篇 1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一)、地球构造模型的制作【试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构造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试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试验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就制好了。
【留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2、便于观看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呈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试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试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试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外形,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看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试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局部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试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局部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试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试验过程】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依据楼房倒塌的状况,推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试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试验【试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缘由。
【试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试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渐渐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看发生的现象。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doc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 1 个分组实验8 个实验 1:小车的运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小车、电子停表、尺子、垫圈、线实验步骤:1、用 4 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 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 6 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 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 8 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 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1、 4 个垫圈的拉力用 ( ) 秒。
2 、 6 个垫圈的拉力用()秒。
3、 8 个垫圈的拉力用()秒。
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 2: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木板(正面光滑背面粗糙)、木块、棉线、铅笔盒、书实验目的: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步骤:1、用铅笔盒、书本、木板搭建一个斜面,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木板上,观察木板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1 、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 、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实验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就越大。
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被拉物体重,摩擦力大。
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
实验 3:杠杆的平衡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支架(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目的: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方法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在左边第二格挂 2 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吗?2、在左边第二格挂 2 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3、在左边第二个格挂 2 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四个格可以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实验现象:1、在右边第二格挂两个。
2、在右边第二格挂四个。
教科版_三年级实验报告下册DOC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观察到的现象: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材料制成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不是铁材料制成的
实验结论:我认为磁铁吸引铁质的物体,而且只能吸引铁质的物体,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原理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实验过程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注意事项
选用圆形长柄汤勺,水量不要太多,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年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
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实验器材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等
实验目的
认识磁铁
实验过程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实验名称: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④将芹菜茎用清水冲洗后,用小刀横切,观察切面;然后纵切,观察切面。
⑤观察叶面。
观察到的现象:芹菜横切面变红。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功能。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目的:根有固定植物于土壤、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探索规律。
本次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三年级下册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植物生长实验、物体浮沉实验以及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一:植物生长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对光线、水分和温度的需求。
材料:1. 三个相同大小的花盆2. 相同种类的植物幼苗3. 日光灯4. 水壶5. 温度计步骤:1. 将三个花盆放置在同样的位置,确保它们接受到相同的光照。
2. 给第一个花盆适量的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3. 将第二个花盆放置在没有光线的地方,只给予适量的水。
4. 将第三个花盆放置在有光线的地方,但不给予水。
结果:经过一周观察,第一个花盆的植物长势良好,叶片翠绿;第二个花盆的植物长势较差,叶片颜色苍白;第三个花盆的植物已经枯萎。
结论:植物需要光线和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取能量和养分。
缺乏光线或水分将导致植物生长受限或死亡。
实验二:物体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材料:1.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如石头、木块、纸片等)2. 水盆3. 水步骤:1. 将水盆装满水。
2. 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
结果:较大的物体如石头和木块沉入水中,而较小的物体如纸片则漂浮在水面上。
结论: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其密度与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入水中,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三: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腾情况,了解水的沸点与温度的关系。
材料:1. 水壶2. 温度计3. 火源(如炉子或燃气灶)步骤:1. 将水倒入水壶中。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将水壶放在火源上,逐渐加热。
结果: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
结论: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温度达到或超过沸点时,水分子会迅速蒸发,形成水蒸气。
结语: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我对植物生长、物体浮沉以及水的沸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
完全花可分为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实验评价:一般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11
实验名称: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实验器材、药品:
石块、螺帽、玻璃、橡皮、放大镜、小锤、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用肉、观察这些固体的体积。
3、给它们浇同样多适量的水。
4、分别观察、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具有向光性。
实验评价:
日期: 2011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10
实验名称: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实验器材、药品:
菜花、小刀、捏子、放大镜、盘子、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选择几朵完整的完全菜花。
2、把菜花用小刀一一分开(解剖)。
4、每周观察袋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
我们生活中的植物类垃圾是可以制成肥料的。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 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5
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部结构
实验器材、药品:
蚕豆种子、水、烧杯、放大镜、捏子、小刀、盘子、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蚕豆种子放到烧杯中用水泡发。
2、用刀把泡发的蚕豆种皮去掉。
3、把种子剖开观察。
学生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
实验器材、药品:
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小花盆、水、放大镜、小水盆、种子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沙土、黏土和壤土样本放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2、把沙土、黏土和壤土分别装入3个小花盆是,浇上同样多的水,观察它们的渗水性。
3、在3盆土中种上同一种种子,同样的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
实验结论:
种子分为种皮、胚根、胚芽、子叶。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6
实验名称:探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药品:
4个有盖瓶子、绿豆种子、水、纸巾同、冰箱。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瓶子标上号1、2、3、4号。
2、分别在4个瓶中放两纸巾,撒上些绿豆种子。
3、1号瓶不装水、2、3号瓶洒些水、4号瓶的种子浸泡在水中。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实验器材、药品:
几种土壤样本、照相机、电脑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观察不同的土壤。
2. 观察土壤的形态。
3. 观察土壤的颜色
4. 查阅资料,了解土壤的知识。
实验结论:
不同的土壤有粗细和颜色区分。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铅笔、木块、玻璃球、勺子、小石子、橡皮坭、树叶、苹果、小皮球、塑料瓶、放入有水的水槽中观察。
2、把一个苹果切成两份放入水中观察。
3、把一个苹果切成4份放入水中观察
实验结论:
固体在水中有的会上浮,有的会下沉,同一个物体改变大不后也会有沉浮的变化。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14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溶解和分离
实验器材、药品:
烧杯、水、食盐、面粉、白糖、滤纸、蒸发皿、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两克食盐倒入50克的水中观察。
2、把两克白糖倒入50克的水中观察。
3、把两克面粉倒入50克的水中观察。
4、用滤纸分别过滤食盐溶液、白糖溶液、面粉溶液。
5、用蒸发皿分别蒸食盐溶液、白糖溶液、面粉溶液。
实验器材、药品:
几种土壤样本,烧杯,水,玻璃棒,纸,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土包在纸里用力握一握,进行观察。
2、把土泡到水里观察。
3、把土泡到水里搅拌后观察。
4,把土放到火上烤观察发生的象。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是由黏土、沙子,腐殖质、水、空气等组成。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4、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
5、把植物放到下,几小时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植物的叶具有蒸腾水份的作用。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9
实验名称:植物向光性的实验
实验器材、药品:
两小盆同样的花、、阳台、水、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选择两盆同品种、同样大小的植物。
2、一盆放到下,另一盆放到阳台背光的地方。
实验结论:
有的固体能在水溶解而有的不能;溶解的固体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分离,只能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来。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
实验器材、药品:
油、水、蜂蜜、牛奶、木板、小烧杯、天平、
实
4、把1、3、4号瓶子放到柜子里,2号放到冰箱里,六天后观察4个瓶子。
实验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空气、适量的水和温度。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7
实验名称: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实验器材、药品:
水竹、烧瓶、水、红墨水、刀。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在烧瓶里注入水,再滴几滴红墨水让水变红。
2、取一根带叶的水竹播到烧瓶的红水中。
实验结论:
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沙砾、粉粒和黏粒的含量不同、颜色、渗水性肥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评价:
日期:2012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做肥料袋
实验器材、药品:
塑料袋、水、土、废菜叶、泡过的茶叶、线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水、土、菜叶、茶叶等装进塑料袋扎紧。
2、抖动塑料袋让里面的材料拌匀。
3、把袋子放到黑暗的地方。
3、把细沙和小石子混合,过一段时间再观察。
4、用筛子分离豆子和沙子。
5、用筛子分离细沙和小石子。
实验结论:
两种或两种以固体混合后有的不能分离,有的用工具可以分离。
实验评价:
日期: 2011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13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沉和浮
实验器材、药品:
铅笔、木块、玻璃球、勺子、小石子、橡皮坭、树叶、苹果、小皮球、塑料瓶、水槽、水、
3、把它放到下。
4、30分钟后取出水竹,切开茎观察。
实验结论:
植物的茎有运输水份和养份的作用。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8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实验器材、药品:
一盆小植物、水、塑料袋、、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找一小盆带叶的植物。
2、选取两根差不多大的枝条。
3、将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全部摘除。
4、用小锤试一下这些固体的软硬。
实验结论:
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体积、颜色和硬度。
实验评价:
日期: 2012年 月 日
学生实验报告12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混合和分离
实验器材、药品:
细沙、石子、水、豆子、水泥、筛子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在水泥中混入沙和水过一天后观察。
2、把豆子和沙子混合,过一段时间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