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
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
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清平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全诗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如果你想了解这组诗作,那么你更加不能错过这篇文章了!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译文【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经典诗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全诗翻译赏
【经典诗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全诗翻译赏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译文] 娇艳的名花与倾国的美人配在一起,是多么美好,多么的讨人喜欢;因此,时常能博得君王的赞赏。
[出自] 李白《清平调》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注释:倾国:喻美色惊人。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解释:消散。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韵译】: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译文:名花艳,美人艳,人映花,花衬人,是多么地美丽和谐,常常赢得风流的君王,含笑顾盼,举步流连。
沉香亭北,倚着栏杆,欣赏,消遣,人影花影两相辉,纵有无限的春恨,也会自然地烟消云散。
赏析:这首诗是这组诗的最后一首,自然要下一番布局安排乃至点题的功夫,于是从仙境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在这里不再借用比喻、传说、神话等手法,而是直接放笔直书,牡丹乃国色天香花,玉环是倾城倾国貌,诗歌直到这里才下笔点题,引出杨玉环,但仍用“两相欢”将其与盛开的牡丹相提并论,因为没有牡丹的盛开,也就没有今日的欢聚。
而“带笑看”三字又将唐玄宗融入其中,使得名花美女与君王三者合一,浑然无间,缺一不可。
谁都明白,如果没有君王的关爱与恩泽,花草也罢,花容也罢,哪来如此的风光和体面?“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春风一词历来可以用作君王的代名词,所以这里又是一个双关语。
沉香亭在兴庆宫的龙池东面。
这一句是说君王哪怕心中再有多大的烦恼,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中,也会被化解得无影无踪了。
人倚阑干,花在阑外,春风拂来,丝竹入耳,何其风流蕴藉,令人艳羡呀。
古人对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好评如潮,称其为“语语浓艳,字字葩流”(周?《唐诗选脉会通》),清人沈德潜也说:(《清平调》)“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作品原文: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词句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调》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平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李白的《清平调》原诗及译文
李白的《清平调》原诗及译文
原诗:
清平调
唐代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其一
你如此的美丽,连白云和牡丹也要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
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其二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依仗新妆也比不过她。
其三
名花和绝色美人交相辉映,总是让君王满面带笑看个不停。
君王的无限春愁也随之一扫而光,在沉香亭北优雅的倚靠着栏杆。
李白诗词《清平调》诗意赏析
有关李白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李白诗词《清平调》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赏析:
赏花亦在赏人,花容玉面,相互映衬,因此才得君王带笑看。
诗人写花又在写人,物我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白《清平调》翻译赏析
李白《清平调》翻译赏析《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
华:通花。
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槛:栏杆。
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翻译: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译文2: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花朵更为浓艳。
这样的美女如果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的话,也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曾经见过的。
译文3:杨贵妃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竟连白云也想来做她的舞衣,牡丹也想做它的粉脸。
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牡丹花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越发显得红艳润泽,而这娇美无比的牡丹花仿佛就是杨贵妃的化身,也只是在西王母的居处瑶台才能见到你。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比贵妃,歌咏她的美艳。
“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将贵妃的衣服比作云霞,将容貌比作花朵,将杨贵妃的美丽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其中“云想衣裳”既可以理解为看见云而想到衣裳,又可以理解为把衣裳想象为云;“花想容”既可以理解为看见花而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容貌,又可以理解为把杨贵妃的容貌想象为花。
寥寥七个字,却将人美、花美、景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用“露华浓”来形容花容,充实上句,同时将君王的恩泽比作雨露,表现人与花皆受宠幸。
下面,诗人开始调动丰富的想象力,飞升至西王母住的群玉山瑶台。
诗人故意用“若非”和“会向”两个词来表示一种选择的意味,但表达的却是非常肯定的意思:美丽的花色、美丽的容貌都如此超凡脱俗,看来也只能在仙境中才能见到吧!这两句中,诗人多处用了比喻。
虽然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等字眼比较朴素,却不露痕迹地赞颂了杨贵妃如牡丹一样美丽的容貌。
李白《清平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清平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李白《清平调》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释】:1:飞燕:赵飞燕【翻译】:杨贵妃似一枝红花沾着露水凝发着馨香,楚襄王云雨山中的梦中仙女根本比不上这花的美丽。
问一下汉宫中谁和那只红花最相似?可怜赵飞燕即使扮上新妆也无法和她相比。
【赏析】: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
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运用典故,以牡丹带露比贵妃得宠。
“一枝红艳露凝香”一句,从字面上看来似乎是在写牡丹的颜色和牡丹的香味,但仔细品味后,不难体会,李白仍是想借花写人,写贵妃自身之美,以及她承恩露之美。
这比起第一首中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一句,借用楚襄王的故事,将第一句的花比作人,写使楚王断肠的梦中仙女,根本就比不上面前的美人。
三、四句写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即使扮上新妆,也无法和不施粉黛的杨贵妃相比。
所以,杨贵妃是真正的国色天香。
这一首诗正是通过贬抑巫山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贵妃,褒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阅读训练】:(1)据说这首诗是写杨贵妃的,那它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非心气度和备受恩宠。
一、三、四句写出了杨贵妃的娇鲜艳丽,二句写出了杨贵妃备受皇上恩宠,与君王鱼水相倾,不是虚诞的梦境。
(2)反衬(衬托)。
二句“枉断肠”感叹楚王神女两两相惜,但毕竟只是梦中相会,根本不能和杨贵妃相比。
因此,连神女也要自惭形秽,即神不如人。
三、四句“倚新装”说明赵飞燕美则美矣,但若无新装相助,则怕比不上杨贵妃。
因此赵不如扬,即古人不如今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李白《清平调词》全诗译文及赏析
清平调词唐·李白【清平调词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解释:了解,体会,一作“解识”。
春风:指唐玄宗。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译文【清平调词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清平调词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明白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赏析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出guo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文|译文|鉴赏《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为《清平调》三首其一。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及注释译文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鉴赏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清平调的意思和解释
清平调的意思和解释
1. 词牌名
- 就像许多词牌一样,它规定了诗词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格律要素。
2. 字面意义
- “清平”有太平、清平世界的意思,“调”表示曲调。
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一种用于表现太平盛世景象或者美好情感的曲调所对应的歌词形式。
1. 创作背景
-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当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便奉诏而作。
2. 诗歌内容及解释
- 其一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 诗句大意: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美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只能在瑶台的月光之下才能相逢。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联想的手法,以云、花来比杨贵妃的衣裳和容貌,将杨贵妃比作天上的仙女,“群玉山”“瑶台”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强调了杨贵妃的美貌如同仙女下凡。
- 其二
-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 其三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 诗句大意:名花(牡丹)与美人(杨贵妃)相互映衬,君王常常带着笑容观赏。
在沉香亭北,贵妃倚靠着栏杆,她的美丽如同春风能消解君王无限的烦恼。
此诗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和牡丹三者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表现出贵妃的受宠和她的美貌带给君王的愉悦。
李白的清平调全文及译文
李白的清平调全文及译文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好好聊聊李白的。
这可是一组超美的诗呢。
先来说说这的全文吧。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啊,就像是三把闪闪发光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绝美境界的大门。
那咱来一句句地看看这诗是什么意思吧。
先看第一首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哎呀,这可太妙了。
你想啊,云儿都羡慕她的衣裳,花儿都羡慕她的容貌。
这就好比啊,在一个超级大的选美舞台上,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都自愧不如呢。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轻轻吹过栏杆,那花朵上的露水啊,就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让花儿更加娇艳欲滴。
这就像是一个化妆师,轻轻一抹,就让美丽加倍了。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说啊,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她,那就只能在瑶台的月光下才能相逢了。
这就好像在说这个女子啊,不是人间凡品,那是仙女一样的存在呢。
再看第二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枝红得像火一样的花朵带着露水,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这就像一个刚出浴的美人,散发着天然的芬芳。
“云雨巫山枉断肠”,这巫山神女啊,虽然传说中很美丽,可是跟眼前这位比起来,那也是白让楚王断肠了。
这就好像在说,那些传说中的美女,在真正的大美女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问问汉朝的皇宫里谁能跟她相比呢?恐怕只有那靠着新妆打扮的赵飞燕了。
这就像是在做一场古今美女大比拼,结果呢,还是眼前这位胜出啊。
最后看第三首。
“名花倾国两相欢”,名贵的花朵和倾国倾城的美人相互映衬,相互欣赏。
这就像两个绝世的珍宝放在一起,那光芒简直要闪瞎人的眼。
“长得君王带笑看”,君王总是带着笑容看着她们。
这就好像我们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眼睛就离不开一样。
“解释春风无限恨”,这美人啊,就像春风一样,能把心中无限的烦恼都给消除掉。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注释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注释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字词注释1.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 想:像。
这里是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以云来比喻杨贵妃的衣裳,以花来比喻她的容貌。
3. 槛(jiàn):栏杆。
4. 露华浓: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华,通“花”。
5. 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所住之处。
6. 会:应当。
7.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二)诗句翻译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只能在瑶台的月光之下才能相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一)字词注释1. 红艳:指代牡丹花,形容其艳丽的色彩。
2. 凝香:凝聚着香气,形容花朵香气浓郁。
3. 云雨巫山:用巫山神女的典故。
传说楚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神女临去时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这里诗人以楚王与神女的欢会衬托杨贵妃的美,意思是即使巫山神女也比不上杨贵妃。
4. 枉断肠:白白地相思断肠。
枉,徒然、白白地。
5. 借问:请问。
6. 汉宫:汉朝的皇宫,这里泛指皇宫。
7. 可怜:可爱。
8. 飞燕: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的皇后,以美貌著称。
9. 倚新妆:依靠着新妆扮。
(二)诗句翻译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一)字词注释1. 名花:指牡丹花。
2.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这里指杨贵妃。
3. 长(zhǎng)得:经常能够。
4. 解释:消释、消除。
5. 春风:这里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可理解为君王的恩泽。
6. 沉香亭: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游玩赏花的地方。
李白清平调原文解析
李白清平调原文解析
《清平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其解析: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解析:
1.云想衣裳花想容:诗人通过“云”和“花”两个自
然意象来形容女子的衣裳和容貌,既形象生动,又
富有浪漫色彩。
“云想衣裳”是说女子的衣裳像云一
样柔软轻盈,“花想容”则是说女子的容貌像花一样
美丽动人。
2.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人描写了一个春夜的场景,春
风轻拂着门槛,露水晶莹剔透。
“露华浓”形容露水
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增添了夜晚的美丽和诗意。
3.若非群玉山头见:诗人表达了一种遗憾,如果不是
在群玉山的山头相见,那么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
无法得见。
“群玉山”可能是虚构的地名,象征着一
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4.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寄寓了一种期盼,希望在月
光下的瑶台与那位美丽的女子相逢。
“瑶台”通常指
的是仙女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一个幽静而美
丽的地方,也增添了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清平调》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丽、梦幻般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平调》诗文及简析
《清平调》诗文及简析
清平调(李白)
云想衣装花想容,春风排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宮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简析】
第一首写贵妃的容貌如花似仙。
第二首形容传说中襄王见到的巫山神女也未必如现实中的美人,汉官中也仅只赵飞燕能和她相比。
第三首点明妃子、名花都常得君王宠爱,所有的愁绪一见就能消除。
当时,玄宗和贵妃对诗人的才华都很赞赏。
据说后来高力士以诗中用了飞燕、襄王的典故进谗,说是有讥讽贵妃与玄宗之意,使他们顿生疑忌,终至把李白放出京城。
唐诗《清平调词》鉴赏及译文注释
唐诗《清平调词》鉴赏及译文注释《清平调词》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清平调词》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清平调词》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清平调词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古诗简介《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翻译/译文【清平调词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清平调词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词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明白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清平调词》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李白诗词《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号“谪仙⼈”,是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诗词《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限恨,沉⾹亭北倚栏杆。
【译⽂】 绝代佳⼈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笑容不停观看。
在沉⾹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姿⾊似春风能消⽆限春愁春恨。
【注释】 清平调:⼀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惊⼈,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歌》:“⼀顾倾⼈城,再顾倾⼈国。
” 得:使。
解释:了解,体会。
释,⼀作“识”。
春风:指唐⽞宗。
春风:代指君王。
沉⾹:亭名,沉⾹⽊所筑。
【赏析】 这⾸诗总承⼀、⼆两⾸,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浑融在⼀起写,描绘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了诗⼈⾼超的艺术功⼒。
起⾸⼆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点出,并⽤“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提,“带笑看”三字再来⼀统,使牡丹、杨妃、⽞宗三位⼀体,融合在⼀起了。
由于第⼆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句,把牡丹美⼈动⼈的姿⾊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
末句点明⽞宗杨妃赏花地点──“沉⾹亭北”。
花在阑外,⼈倚阑⼲,⼗分优雅风流。
扩展阅读:李⽩轶事之李⽩起名 李⽩的名字,得来有趣,名字的诞⽣就充满了诗情画意呢!那是李⽩七岁时,⽗亲要给⼉⼦起个正式的名字,⽆论是眼下读书,将来任职,有个好名字是必要的。
李⽩的⽗母亲就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做个⾼雅脱俗的⼈,有⾼层次的思考,做有益于⼈民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 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 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 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 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 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 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 与倾国相融; 二句写君王的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 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 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 忧恨全然消释。 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 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_______,_______”。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运 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就是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 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 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 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 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 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 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
唐 李白
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 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 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 (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 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 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 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 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 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 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 应。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 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 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扪参„„,以手„„ ____,___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 ____________ ” 砯崖转石万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