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发展史

通常我们了解的词的定义是这样的:

词,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文体。其特点可以用明代徐师的话来概括:“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1. 词是可以用来演唱的;2. 词的字数是有限定的,这种限定规范到了句;

3. 词是讲究平仄押韵的。

但是从词的别称中,众人往往有所误解。

比如:长短句。大部分人理所当然的从这个别称中推断词皆是杂言的。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根,因为现存词中齐言词本不罕见。

例如竹枝词:

竹枝

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得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再如:诗余。

对别称“诗余”的理解有两点需要指出的。

第一点同长短句。

第二点和第一点有联系,即认为与近体诗的每句五言或七言这种齐言形式不用的是,词的句子言数可多可少(宏观上看),类似于近体诗句的断截和充盈,故词是由诗(尤指近体诗)发展而来,存在一个正与变的关系。

这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若是以近体诗为正,词为变,那么就存在一个附属关系和先后关系,可这两点在词本身来看都不甚明显。第二,从文艺形式发展的角度看,独成一体的文艺形式的发展都有一个一般规律:渐变而成,而非附属于谁就可迅速发展的。

所以现在的诗词研究领域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这种观点了,可这种观点为何长期流行于诗词界至今呢?在之后的讲解中我会一一对此作出解答。

刚才的种种是我们从词的定义中能读出的信息。下面我对词本身做一些常识性的介绍。

词的分类:

1. 若以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五十八言以内)、中调(五十九言~九十言)和长调(九十一言以上,最长达二百四十言)。

2. 若以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等九种。

3. 若以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名的来源很多。一般来说可能本身就是曲子的名字,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也可能摘自某首词的几个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亦可能是词本身的题目,即词牌即词题,如《踏歌词》、《浪淘沙》、《渔歌子》等。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词牌往往对应诸多变体(词谱),不同词牌可能也对应同一种词谱。

词题:在词牌后用以点明词作主旨的题目。一般取全词中心主旨或取首句某个词或词组。

词谱:又名调,即词的格式。包括词牌名,词牌对应词的每句字数,各句押韵及换韵情况,各字平仄规定。以下是《虞美人》的词谱。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换平韵)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换仄韵)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换平韵)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其中:○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押平声韵,▲表示押仄韵。

有关平仄押韵的基本概念在此不多提。只需知道平仄是指古字字音分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四大类即可。

以上的基本内容介绍是必要的,是讲词学发展的基础,故只在此一一罗列,相关细节大家可以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完词的本身,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到她的发展历程上。

现在,请大家结合那些枯燥而基本的概念,由我引领大家顺着词的发展长河做一次短暂的漂流吧。

勾萌于隋?——词的源头

关于词的源头,可谓是众说风云。

有旧有的说“词从近体诗演化脱胎而来”的,那么这个源头就要定在中唐之后。亦有说源于南朝梁代开国皇帝萧衍的乐府诗。还有如“勾萌于隋,发育于唐”(刘毓盘《词史》)的论断。更有上溯至诗经的。

说源于唐代的,除了之前我提到的“诗余”的说法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存的能确定的真正意义上的词,确实是中唐之后的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词是在盛唐之后陡然成风的文学形式,这并不符合文学艺术形式的一般发展规律。一种文学形式的确立,必然受到相关形式的影响和滋润,从一个胚胎逐渐发育,直至成形。

类比于相对年轻的艺术形式——电影也一样,现代电影的诞生是公认的卢米埃尔兄弟用摄影机拍摄了具有一定情节的电影(如:《火车进站》等)并公映为为标志的。但这是因为有翔实的资料存在,并且电影艺术从一开始就和科学技术挂上了钩。所以,很多人又提出,用光影作为现实生活的映射,用来作为一种表达手段的时期才是影像艺术的真正源头,现在公认的有在追溯到了中国古老的皮影戏的,更有学者大胆的提出,原始人类用手影等影像表达生活和对神灵的敬畏才是影像艺术的起源所在。

可见,即使是像电影这样大家认为清晰的艺术发展史,在源头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那更何况是诗词这样的文字艺术呢?

在俞平伯老先生的著作《唐宋词选释》的前言中,老先生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首先应当说:词的可能的,应有的发展和历史上已然存在的情况,本是两回事。一般的文学史自然只能就已有的成绩来做结论,不能多牵扯到它可能怎样,应当怎样……”。

我想,对我们去思考词的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不管最初的源头何在,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词确实是在中唐时期才算发育成一个大致的模样来的。

发育于唐——词初期的发展

在可歌的词形成雏形的时候,词与诗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碧鸡漫志》卷一中就有云:

“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绣球杨柳枝,乃是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调词三章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