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重点词语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诗歌《秋天的颜色》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诗歌《秋天的颜色》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秋天的颜色》。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秋天的色彩美;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秋天的颜色,感受秋天的美丽。
2. 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秋天的颜色。
难点:诗歌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画纸、彩笔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秋天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幼儿认真聆听。
(2)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并说出每句诗歌的意思。
(3)学习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金黄”、“落叶”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秋天的颜色,用画笔和水彩颜料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2)创作完成后,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4. 诗歌朗读与表演(10分钟)(1)幼儿集体朗读诗歌。
(2)分组进行诗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颜色》2. 内容:秋天的颜色:金黄、红色、橙色、棕色等。
诗歌重点词语:金黄、落叶、丰收、硕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秋天。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理解,创作一幅关于秋天的画。
2. 诗歌仿写:以“春天的颜色”为主题,仿写一首小诗。
答案:教师提供示例,幼儿进行仿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对秋天的颜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个别指导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的颜色,并结合课堂所学,进行诗歌创作和绘画。
诗歌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
诗歌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1诗眼:最生动传神,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①诗眼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a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b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
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
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
夜来风雨骤起,烦闷愁人,于是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但一觉醒来,酒意并为消尽。
三四两句,写在酒意朦胧中,记起了昨夜的风雨,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居然说“海棠依旧”。
这时,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知否知否”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应是绿肥红瘦”。
这几个寻常字眼,经李清照这门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
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
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
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
可见,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
②诗眼在诗句中的作用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a用以翻出新意。
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b借以增添情趣。
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c靠它增强形象性。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1.理解性默写。 (1)夏完淳《别云间》中运用典故,写出被俘处境的诗句是:__ _三__年_羁__旅__客,__今_日__又_南__冠__。 (2)夏完淳《别云间》中表达了对山河沦陷的极度悲愤的诗句 是:_无_限__山_河__泪___,_谁_言__天_地__宽___。 (3)诗中有报国之志。夏完淳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慷慨赴死, 以少年英魂祭祷“毅__魄__归_来__日___,灵_旗__空__际_看____。”(《别云间》)
尾联:
原文: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重点字词:(毅魄)坚强、果敢的魂魄。语出《楚辞 ·九歌 ·国殇 》: “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灵旗) 汉武帝为伐南 越,告祷泰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帜,表示死后仍将抗清。 (空际) 无边远处。
翻译:坚毅的魂魄再来故乡的时候,(化作抗战) 的灵旗在天际(来让人)观看。
颈联:
原文: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重点字词:(泉路) 指地下,旧时迷信者所谓的 阴间。这里表示作者必死的决心。
翻译:自知慷慨赴死期将近,将要告别故乡情 太难。
句解:表明诗人对死的态度与心态.作者在此已抱定了 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 了作者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句解:表示出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心 与殷切期望。这里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四:精读细研,小组合作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 的悲愤。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逢入京使》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今天要学习的是岑参。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二、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岑参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积累诗歌,细细揣摩并体会诗的妙处。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积累课文,细细揣摩并体会诗的妙处。
三、原文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注释《逢入京使》:选自《岑参集校注》。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五、诗意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烦劳你捎个口信,给我家里报个平安。
六、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写思乡的情状。
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字点出了题目。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整体赏析: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然而,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
读懂诗歌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
读懂诗歌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1.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如:晴烟漠漠柳毵毵(读sns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离情酒半酣。
(韦庄《古离别》)2.处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
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等闲(1)平常。
如: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张谓《湖上对酒行》)(2)随便。
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3)无端,平白地。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再如: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4.风流(1)英俊,有才华。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遗风。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风度。
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5.会应当。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6.浑简直,几乎。
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7.将(1)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如: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白居易《长恨歌》)(2)读qin,意思是请。
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将进酒》)8.可、可堪可,有时不作可以讲,而作岂哪讲,表反问。
如: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可堪:岂堪,哪堪。
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可怜(1)值得怜悯,哀怜。
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2)可惜。
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3)可叹。
如: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4)可爱。
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5)可羡。
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特殊词语30个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特殊词语30个1.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如:晴烟漠漠柳毵毵(读sān 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离情酒半酣。
(韦庄《古离别》)2.处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
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等闲(1)平常。
如: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张谓《湖上对酒行》)(2)随便。
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3)无端,平白地。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再如: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4.风流(1)英俊,有才华。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遗风。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风度。
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5.会应当。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6.浑简直,几乎。
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7.将(1)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如: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白居易《长恨歌》)(2)读qiānɡ,意思是“请”。
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将进酒》)8.可堪哪堪,怎堪。
如: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李商隐《春日寄怀》)再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可怜(1)值得怜悯,哀怜。
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2)可惜。
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3)可叹。
如: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4)可爱。
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5)可羡。
浅谈如何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浅谈如何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摘要】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一环,关键一步就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固为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都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的,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及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这类题目虽形式多样,但大部分题目侧重于对诗句中词语准确使用的考查。
因此,如何理解古代诗歌的关键词语尤为重要。
我个人认为,理解古代诗歌的关键词语应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找出诗句中的动词;②抓住诗句中的形容词;③注意诗句中的名词、数词和副词。
【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名词;鉴赏诗歌;关键词语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课本加大了古代诗文的阅读量,这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有利于学生从这些古代诗文中汲取营养。
另外,高考试卷也加大了古代诗文考题的分值。
鉴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古代诗文的重视,我们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对古代诗文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今天就对古代诗文中的古代诗歌教学其中的一点感悟浅谈一下。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及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类题目虽然形式多样,但大部分题目侧重于对诗句中词语准确使用的考查,如找出诗中的诗眼、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的使用、比较分析不同词语的差异等等。
由此可见,理解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知古代诗歌中哪些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我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上述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找二抓三注意。
1.找出诗句的动词句中的一个动词,特别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可以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
如: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风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含”字和“卧”字这两个动词作者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态,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欢,让人怜爱。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此中“看”字这个动词看的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态。
小学语文常见古诗词详解及重要考点分析总结
小学语文常见古诗词详解及重要知识点总结《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第13课《使至塞上》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氛围,使得学生们在思维碰撞中产生了不少创意。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强化语言素养:加强诗歌朗读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5.增进人文底蕴:了解唐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增进对古代战争、民族关系和地域文化的认识,拓宽人文视野。
本教案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分析诗句、讨论诗歌手法时,积极投入,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情景代入、对比分析等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合适的教学策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的诗篇。王维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孤寂。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1.《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5.《夜雨寄北》1.《观沧海》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诗歌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内容皆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专题06《江南逢李龟年》知识梳理(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江南逢李龟年》知识梳理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作者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或“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今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二、写作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三、重点字词:岐王(qí)宅(zhái)逢(féng)四、词语解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五、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六、作品鉴赏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风格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
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 平。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 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
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 圆润洒脱、意韵无尽的境界。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 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
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
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
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2009·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
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 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
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
《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需要指出的是,风格
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
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附:部分诗人的语言风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 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 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
课外古诗词阅读考点
考点六 表达技巧类
出题形式
答题技巧
1.明手法。明确说明所用的手法是什么。
1.诗歌某两句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诗人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关键句,进行 运用了什么修 描述性说明)
辞手法?有何作 3.析效果。分析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用?
情,或者主旨)
2.诗歌运用了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理?
词的表现情趣。
考点五 想象描述类
出题形式
答题技巧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 诗歌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 的想象。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 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特征,用生动、流畅的 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 情感。
的景物?营造 不再的感伤。
了怎样的氛围 (意境)?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爱国思乡、友情、
3.塑造了怎样 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的形象,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感?
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怀古诗记忆口诀: 建功立业明志向,昔盛今衰感沧桑,物是人非含不满,借古讽今来批判,忧国伤时揭 昏庸,同情百姓忧(国家)前途,壮志难酬叹年华。 咏物诗记忆口诀: 高洁志向展思考,人情世态评世间。 田园诗记忆口诀: 归隐田园寄山水,山川美景来热爱(赞美、喜爱),闲适情调不世俗,厌弃官场不合污 。 边塞诗记忆口诀: 建功立业有豪情,保家卫国大决心,山河沦陷说怨恨,思亲乡愁赞风景。 送别诗记忆口诀: 依依不舍表留恋(伤感惆怅),安慰祝福坦心志(乐观旷达)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总结古诗词阅读以课内为主,适当拓展。
强调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重点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评价,对重点字、词的记诵、揣摩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赏析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古诗词鉴赏备考知识点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诗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
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
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
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
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
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描写景物的词语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澄无人,纷纷上开且落下。
喧闹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骗人外物,不第一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缔造的意境,出生象外,就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备很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够获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道就是母石氏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律仪安禅三十余年。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遣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就是禅宗,而且主要就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就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更多了最新的最为完善的做人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学识力,也可以整体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须要灵敏的内心体验,都轻救赎和象喻,都崇尚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认知融汇至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成诗思,缔造出来一种“空”、“澄”、“闲”的诗的意境。
诗词注解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要点: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背景材料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500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二、整体把握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焦虑心情,反映了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兴”,是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含蓄委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形式,使诗歌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三、重点词、句1.“关关雎鸠”:全诗用关雎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2.“窈窕、淑”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也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悠哉悠哉”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把这种炽烈的渴望之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
4.“左右流之”“左右采之”既刻画了她的美丽,又赞美了其勤劳。
“流”“采”,极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之美,使全诗充满动感和生机。
(杭海)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赏析要点: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一、背景材料(选自《诗经·秦风》,其他同上)二、整体把握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诗歌中描写意境的常用词语
诗歌中描写意境的常用词语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那
同“不奈”,即无奈。
如:晴烟漠漠柳毵毵(读sān 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离情酒半酣。
(韦庄《古离别》)
2.处
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
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等闲
(1)平常。
如: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张谓《湖上对酒行》)
(2)随便。
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
(3)无端,平白地。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再如: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4.风流
(1)英俊,有才华。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遗风。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风度。
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
二)》]
5.会
应当。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6.浑
简直,几乎。
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7.将
(1)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如: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白居易《长恨歌》)
(2)读qiānɡ,意思是“请”。
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将进酒》)
8.可、可堪
可,有时不作“可以”讲,而作“岂”“哪”讲,表反问。
如: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可堪:岂堪,哪堪。
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可怜
(1)值得怜悯,哀怜。
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可惜。
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可叹。
如: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4)可爱。
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羡。
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10.肯
(1)愿,愿意。
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
(2)表示反问,岂肯。
如: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杨万里《野菊》)
11.阑干
(1)纵横或横斜的样子。
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栏杆。
如: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
三)》]
12.来
语气词,表祈使、劝勉,略等于“吧”“啦”。
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漫
莫,不要。
如: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罗隐《始皇陵》) 14.那堪
哪能忍受。
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5.弄
(1)用手把玩,戏耍。
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2)玩赏。
如: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李白《别山僧》) 16.傍
旁边。
如: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孔雀东南飞》)
17.凭
(1)请,请求。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再如: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杜牧《赠猎骑》)
(2)面对,面临。
如: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18.其
(1)句中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助词,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或象声词前,起加强形容、状态的作用。
如: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诗经·邶风·北风》)
19.却
(1)退,退回。
如: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白居易《琵琶行》)
(2)副词,还,再。
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0.忍
岂忍,怎忍,不忍心。
如: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宋祁《落花》)
21.杀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如: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孙元晏《晋·卫玠》)
22.煞
副词,极,很。
如:为别后、相思煞。
(柳永《迎春乐》)
23.生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如: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24.无端
无因,无缘无故。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25.无赖
(1)调皮可爱。
同“亡赖”。
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再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2)无才,无能。
如: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3)撒泼放刁,蛮不讲理。
如: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
(黄宗羲《柳敬亭传》)
(4)无奈。
如: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杜甫《绝句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