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与软件可移植性》标准中可移植性定义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系统与软件可移植性》标准中可移植性定义的研究
作者:张倩, 袁玉宇, 张旸旸
作者单位:张倩,袁玉宇(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张旸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刊名: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2009,(10)
引用次数:0次
1.周明德,冯惠,王有志,等.GB/T 11457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乔丽萍,田军.软件可移植性的度量[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3(增刊):51-54.
3.Prof.Motoei AZUMA.ISO/IEC 9126 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 Quality-Partl:Quality
Model[S].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002.
4.Prof.Motoei AZUMA.ISO/IEC FCD 25010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Software product Quality Reauirements and Evaluation(SQuaRE)-Quality models for software product quality and system quality in use[S].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009.
5.李娜娜,吴鹏.软件可移植性工程与度量[J].情报科学,2005,23(2):269-270.
1.学位论文肖永刚基于软件的三维实时渲染算法测试平台的研究与开发2005
随着实时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三维实时渲染算法的选择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交互式图形系统的性能,将相关算法组合起来
,就构成了一条渲染管线。不同的应用环境有不同的管线设计,同样的管线功能阶段可以用不同的算法实现。现阶段还不存在一个通用的管线方案。因此,需要有一种方法来衡量一个算法是否适用于具体的应用环境。这正是本文中所介绍的算法测试平台的用途。 图形硬件以高于摩尔定律的速度不断发展。同样的应用程序在不同的图形硬件上运行,将会获得不同的效果。考虑到硬件上的差异性,本文中的算法都是以软件形式实现的。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可以消除了用于测试算法的硬件环境与最终用户硬件环境的差异性。让测试平台处于一个不依赖于硬件的环境中,保证了所得到结论的正确性。其次,它消除了不同用户之间硬件的差异性。当用户的图形硬件不支持某种算法时,它能够以软件的方式实现,保证渲染系统在不同的硬件上都能运行。 为了将一个具体的三维场景转变为二维图像,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软件的三维实时渲染管线。考虑到实时渲染系统之间的相似性,设计了一套软件图形接口。为了找到合适的管线实现方案,实现了一个基于上述渲染管线和图形接口的算法测试平台。通过对不同的渲染算法进行选择或对比,最终确定了渲染这个三维场景的合适算法。 本文的主要特色在于四个方面。首先,提出了基于软件的三维实时渲染算法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硬件差异性。其次,针对一个具体的三维场景,设计了一条基于软件的三维实时渲染管线。再次,设计了一个软件图形接口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渲染系统的开发周期以及提高渲染系统的可移植性。最后,实现了一个基于上述渲染管线和图形接口的算法测试平台。
2.学位论文付凯多功能可移植性以太网MAC层IP软核的研究设计2007
以太网以其成本低、网管简单、易于升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自身依然存在着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不足就是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受着严格的限制。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用网桥等互连设备将以太网与广域网连接起来,使以太网不再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随着工艺的提高和集成电路规模的扩大,出现了片上系统SoC(System onChip)和可复用IP核设计方法。片上系统在集成度、功耗和成本上的优势使其得以迅猛的发展。然而由高集成度带来的高复杂性使设计变得更加困难。使用可复用的IP核设计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IP核将一些在数字电路中常用但比较复杂的功能块设计成可修改参数的模块,让其他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模块,从而避免了重复劳动,缩短了开发周期。 本文的多功能可移植性以太网MAC层IP软核在功能的设计上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在实现基本的以太网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新的十分有用的功能。 首先,为满足以太网的基本传输要求,该IP软核实现了IEEE802.3协议规定的基于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的以太网数据通信机制,能够正确接收和发送以太网数据帧,并及时有效的应对各种异常情况。通过配置和自动协商,该MAC层IP核可以适用于多种以太网环境。 在此基础上,将MAC层的功能进行了扩展,增加了一些可以提高网络传输和数据处理性能的机制。使该IP核可应用于多种复杂的场合,特别是担负着繁重的数据包转发任务,对网络流量十分敏感的网络互连设备上。这款IP软核主要增加了以下功能:全双工模式下显示流量控制、半双工模式下后退压力流量控制、以太帧地址的学习和过滤、广播风暴抑制和组播地址检测。 将以太网MAC层模块设计成IP软核,可以充分发挥软核在灵活性和实现工艺无关性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该IP核的可复用性。可将其直接移植到片上系统SoC中,作为一个功能单元使用,从而提高系统的开发速度。 文中还对这款IP软核进行了基于FPGA平台的仿真测试和综合分析,从而验证了它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
3.期刊论文陈南京如何增强C++程序的可移植性-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5)
C++程序良好的可移植性使得C++语言成为程序设计人员的首选工具语言,然而现实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程序员写出来的代码的可移植性较差.本文从C++标准、程序开发人员的习惯和专业书籍的规范化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4.学位论文刘翠梅CNC系统寄生的可移植PLC代码模块的研究2005
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开放式数控系统是目前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开放式数控系统中,PLC模块的开发在高性能CNC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代码可重用的与数控系统配套的寄生式PLC模块,探讨其在通用系统中的结构实现以及在不同CNC产品中的移植问题。 寄生式PLC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PLC方式,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与CNC的插补系统相对独立。所谓寄生式PLC是指PLC的功能寄生于软件模块中,该软件模块的运行依赖CNC系统的主CPU及其它硬件资源,可称CNC主系统是寄生式PLC的宿主机。无论何种宿主机,寄生式PLC的构成具有同样的组成部分与结构形式。 寄生式PLC系统的实现一般分为编辑环境和运行环境两部分。编辑环境主要包括编辑器和编译器等模块,编辑器用来输入用户程序,主要有语句表和梯形图两种编程语言;编译器把用户程序编译成中间代码。运行环境主要有逻辑虚拟机和系统服务两大模块,逻辑虚拟机是寄生式PLC的核心,它主要是执行由编辑环境编译得到的中间代码指令;而系统服务模块主要是为逻辑虚拟机的执行提供一些系统服务,例如定时器服务以及上位机通讯服务等。 在本课题中,笔者采用C语言编写PLC逻辑虚拟机的源代码。为了得到简洁、高效并且具有可移植性的源代码,笔者在其代码编写过程中考虑了如下几点:①把各种依赖于具体宿主平台的函数尽可能的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源文件中。充分利用定义文件方式表达系统参变量。②在I/O刷新函数模块中,通过一个端口配置文件来得到外部端口地址,以及与之对应的内存单元地址。③设计合理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