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关键技术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下降,内短路产生,电芯内部产生不可逆损伤 ➢ SOC对电池单体机械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电池模组静态挤压试验
11
50
a
40
60
20
60
b
50
10
50
载荷 (kN)
低速-X-载荷
30
低速-X-侵入位移
低速-X-总电压
低速-X 1# 电压
20
低速-X 2# 电压
低速-X 3# 电压
低速-X 4# 电压
40
低速-Y-内短路 10
高速-Y-内短路
0
-10
模组总电压 (V)
模组总电压 (V) 载荷 (kN)
载荷 (kN)
40
-20
40
-20
0 0
200
Zc向 160
-30
10
20
30
40
50
60
侵入位移 (mm)
低速-Z-载荷 高速-Z-载荷
低速-Z-总电压 高速-Z-总电压
20
低速-Z-内短路 高速-Z-内短路
10
120
0
载荷 (kN)
➢ 模组外部结构变形破损严重 ➢ X向堆叠挤压,Y和Z向单体分离
80
-10
40
-20
0
-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侵入位移 (mm)
模组总电压 (V)
0
-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侵入位移 (mm)
➢ 冲击速度越高,模组承受载荷越 大,模组内短路的侵入位移越小
➢ X向电压相对稳定,Y和Z向随加 载速度增大模组总电压呈现不稳 定的跳跃异常状态,且试验后总 电压降接近零,这可能是该方向 加载下电极电路板更容易受影响
12
电池包模组静动态挤压试验研究
试验类型 低速
X向 高速
内短路时刻 6.13 s 2.95 ms
侵入位移(mm) (相对变形) 27.777(8%)
低速-Z-内短路
低速-X-总电压
低速-Y-总电压 低速-Z-总电压
0
载荷 (kN)
池模组起火
始阶梯式下降→内短路
燃烧剧烈程
➢ Z向:3s时刻,挤压15mm,电压开始
20
-10
度高于Y/Z
下降→内短路
10
-20
➢ 相比X和Y,Z向耐撞性最差,内短路风
险更高,可能与电路板受破坏所致
0百度文库
-30
0
20
40
60
80
100
120
侵入位移 (mm)
电池包模组高速碰撞冲击试验研究
200
Xa向 160
120
80
20
10
低速-X-载荷 高速-X-载荷
低速-X-总电压 0
高速-X-总电压 低速-X-内短路 高速-X-内短路
-10
200
Yb向 160
120
80
20
低速-Y-载荷 高速-Y-载荷 低速-Y-总电压 高速-Y-总电压
0
40
30
-10
30
20
-20
20
10
10
-30
10
内短路
0
0
-40
0
0
1
2
3
4
5
6
7
0
时间 (s)
侵入位移 (mm) 电压 (V) 载荷 (kN)
侵入位移 (mm) 电压 (V) 载荷 (kN)
内短路
5
10
15
时间 (s)
160 20
10 120
0
80
-10
低速-X-载荷
低速-X-侵入位移
-20
低速-X-总电压 低速-X 1# 电压
◼ 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补贴下限从90Wh/kg提高到105Wh/kg ,105120Wh/kg的车型按0.6倍补贴,120-140Wh/kg的车型按1倍补贴,140160Wh/kg的车型按1.1倍补贴,160Wh/kg及以上的车型按1.2倍补贴 。
◼ 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已经能实现105wh/kg,达到120kw/kg有一定挑战三元 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已经突破105wh/kg,若需达到或超过140kw/kg,需要对电 芯及PACK进行更深入的研发、更高效的成组和更精益的结构设计性
40
-20
内短路
2
4
6
8
时间 (s)
20
-30
0
-40
10
12
模组总电压 (V)
➢X挤压后电
➢ ➢
10%电压降即认为模组内短路失效 X向:6s时刻,载荷最大,电池组
d
50
40
电压开始下降→内短路
➢ Y向:5s时刻,挤压27mm,电压开 30
20
低速-X-载荷
低速-Y-载荷
低速-Z-载荷
低速-X-内短路 10 低速-Y-内短路
组分材料建模表征 单体仿真模型 模组其他部件 仿真模型 模组仿真模型
仿真
电池包组份试验研究
电压下降时刻 内短路发生
电芯刚度突变 内损伤发生
隔膜拉伸
电极拉伸
10
➢ 电芯压缩阶段1:载荷位移曲线呈指数增长趋势 ➢ 电芯压缩阶段2:载荷位移曲线增长缓慢刚度下降 ➢ 拐点- 侵入量3.2/16%,电芯刚度发生突变,电压
5
6
7
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动力电池PACK包的结构轻量化设计 搅拌摩擦焊应用基础研究与电池包应用 清华苏州研究院汽车轻量化中心简介
8
电池失效表征技术路线
组分材料力学试验 单体力学加载试验 模组其他组件材料
试验 模组碰撞加载试验
试 验
9
单体内短路触发机 制
单体失效判据
分析
模组损伤容限
40
低速-X 2# 电压
-30
低速-X 3# 电压
低速-X 4# 电压
0
-40
20
25
50
c
40
30
20
10
0 0
120 20
低速-Z-载荷
低速-Z-侵入位移 低速-Z-总电压 100 10
低速-Z 1# 电压
低速-Z 2# 电压 80 低速-Z 3# 电压
0
低速-Z 4# 电压
60
-10
侵入位移 (mm)
9
8
7
6
5
4
3
2
1
0 0
100
200
300 Time (s)
400
500
Force
Indentation distance
Voltage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600
90
6
80 5
70
4 60
50
3
40 2
30
1 20
10
0
Temperature
Force (kN) Cell Voltage (V) Temperature (oC) Indentation distance (mm)
19.810(6%)
失效载荷 (kN) 29.320 115.800
低速
5.40 s
Y向
高速
1.25 ms
Z向
低速 高速
3.05 s 1.45 ms
27.442(18%)
8.230(5%) 15.386(14%)
9.920(9%)
21.300
43.680 7.771 5.020
➢ 相同方向试验中,随着加载速度的提高,电池模组的承载能力增强(Z 向除外),失效位移明显降低,动态工况下电池失效提前发生!
汽车动力电池包关键技术解析
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动力电池PACK包的结构轻量化设计 搅拌摩擦焊应用基础研究与电池包应用 清华苏州研究院汽车轻量化中心简介
2
3
4
2016年12月,国家首次提出以电池能量密度为一项参考指标,2018年新 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调整了补贴额度、拨付方式以及补贴门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