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优化调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电力系统的结构、运行特点和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电力系统的分析工具和技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用户构成的复杂电力网络,其结构复杂、规模庞大。

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了解了电力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随后我们学习了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负荷等。

通过学习了解了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参数,为后续的电力系统分析打下了基础。

在课程的后半部分,我们学习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和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包括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和功率平衡等,这些特点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扰动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故障分析和稳定分析,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我们学习了电力系统的短路分析、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等方法,掌握了故障诊断和电力系统调度的基本技术。

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电力系统的分析工具和软件,如潮流计算软件、短路分析软件和暂态分析软件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同时,通过实验课的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电力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应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未来的电力工程实践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也使我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总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电力工程基础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掌握电力系统的结构、运行特点和分析方法,提高我们的电力系统分析能力。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电力系统三相对称短路计算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电力系统分析........................................................................................................................... - 0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 ......................................................................................................... - 2 -1.1设计目的.................................................................................................................... - 2 -1.2设计任务.................................................................................................................... - 2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原理 ......................................................................................................... - 2 -2.1 对称短路计算的基本方法 ....................................................................................... - 2 -2.2 用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 ................................................................................... - 4 -2.3 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 ................................................................................... - 6 -2.4 用三角分解法求解节点阻抗矩阵 ........................................................................... - 7 -2.5 短路发生在线路上任意处的计算方法 ................................................................... - 8 -第三章程序设计..................................................................................................................... - 9 -3.1 变量说明................................................................................................................... - 9 -3.2 程序流程图............................................................................................................. - 10 -3.2.1主程序流程图 .............................................................................................. - 11 -3.2.2导纳矩阵流程图 .......................................................................................... - 12 -3.2.3三角分解法流程图 ...................................................................................... - 13 -3.3 程序源代码见附录1 ............................................................................................ - 14 -第四章结果分析................................................................................................................... - 14 -第五章收获与建议............................................................................................................... - 15 -参考文献................................................................................................................................. - 17 -附录......................................................................................................................................... - 17 -附录1: 程序源代码..................................................................................................... - 18 - 附录2: 测试系统数据与系统图 ................................................................................... - 23 - 附录3: 测试系统的运行结果- 25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1.1设计目的1、加深理解并巩固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的基本知识。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总结模板电力系统分析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总结模板电力系统分析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总结模板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掌握了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巧。

以下是我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总结与思考。

一、课程概述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其具备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的能力。

该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力系统元件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等内容。

二、课程收获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学习了电力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基本运行原理,掌握了电力系统中各类元件的特点和作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

2. 电力系统元件分析:学习了电力系统中各类元件的特性与参数计算方法,了解了电力系统中不同元件的配电方式和控制策略,如发电机励磁控制、变压器的调压与调容等。

3.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掌握了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方法,包括负载流计算、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等内容。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与计算实践,加深了对电力系统稳态稳定性的认识。

4.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学习了电力系统中暂态过程的分析方法,包括短路故障分析、过电压分析等。

通过对实际故障案例的分析实践,了解了电力系统暂态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三、课程实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测量、负荷流计算、潮流计算以及短路电流计算等实践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案例分析中,老师以真实的电力系统故障案例为基础,引导我们进行定位和问题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我深刻认识到电力系统分析在电力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反思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心得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心得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及特性。

2. 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气设备及其功能,了解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方法,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

2.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能进行基本的电力系统计算和分析。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技发展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力系统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既关注知识传授,又注重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及运行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气设备及其功能:讲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气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介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方法,以及提高这些性能的措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及应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基本计算和分析,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力系统分析1~6章课程总结 曹娜

电力系统分析1~6章课程总结 曹娜

3:有两级电压网络的计算
U1
1
2
3
S '3
S ''1
S ''2
3 简单闭式网络的计算
1:两端供电网络
(1)假设全网为额定电压,计算运算负荷,网络简化
(2)直接代力矩公式初步计算功率分布 (3)在(电压较低的)功率分点打开网络,成为两个开式网络, 分别 按开式网络(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情况)计算
传播系数 波阻抗(特性阻抗)
y1 z1 L1C1
ZC z1 / y1 L1 / C1
4 综合负荷
综合用电负荷 供电负荷 发电负荷
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
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
负荷模型
U 2 U P PN aP ( ) bP ( ) cP 其中:aP bP cP 1 UN UN U 2 U Q QN aq ( ) bq ( ) cq 其中:aq bq cq 1 UN UN
U 20 U 2 U 20
P '1 R Q '1 X P ' X Q '1 R j 1 U1 j U1 U1 U1
横分量
I0 % SN 100 P '2 2 Q '2 2 S Z ( R jX ) 2 U2 1 2 SY 1 Y U1 2 SYT P0 j
表3-1 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max
Pmax
功率的自然分布
功率的经济分布
均一电网
W Pmax
2 简单开式网络的计算
1:两端供电网络 2: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
(1):假定未知节点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算出电纳的功率 (2):合并为运算负荷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专业教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专业教学)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报告学院(部):电气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6 月28 日目录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 (1)1.1电力系统概述 (1)1.2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3)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3)2.1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4)2.2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4)2.3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5)2.4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5)3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6)3.1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6)3.2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 (7)3.3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 (7)4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7)4.1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8)4.2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 (8)4.3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 (8)4.4功率方程和变量及节点分类 (9)4.5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9)4.6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9)4.7P-Q分解法潮流计算 (9)5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10)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0)5.2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11)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11)6.1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12)6.2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 (12)6.3电力系统的几种调压方式 (13)6.4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13)7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14)7.1对称分量法 (14)7.2同步发电机的负序电抗和零序电抗 (14)7.3异步电动机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15)7.4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15)7.5电力系统的序网络 (15)8电力系统故障的分析与实用计算 (15)8.1由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16)8.2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 (16)8.3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16)8.4电力系统非全相运行的分析 (17)9机组的机电特性 (17)9.1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7)9.2同步发电机组的运动方程式 (17)9.3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方程式 (18)9.4异步电动机的机电特性 (18)9.5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功-角特性的影响 (18)10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19)10.1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9)10.2小扰动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在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中的应用 (19)10.3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及负荷的稳定性 (20)10.4调节励磁对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20)10.5保证和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 (20)11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21)11.1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述 (21)11.2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22)11.3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定量分析 (22)11.4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22)11.5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额措施 (23)致谢 (23)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概念和各种接线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章主要学习了:电力系统是由实现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各种设备组成的统一整体。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简介及电力系统分析课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简介及电力系统分析课

附件1:《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简介及《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组成员名单《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简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电力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了解掌握电力专业的学科前沿的动态以及对电力相关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1949年建校以来,“电力系统分析”就是本学科专业的重点课程。

当时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由两部分组成:电力网和短路计算,主要由马桂信教授等主讲。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1976年将这两部分合起来构成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主要由电力系统稳态部分和暂态部分组成,由魏家鼎教授和张维国教授等主讲,选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由东南大学陈珩老师编写的《电力系统分析》教材,随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受到了电力行业的广泛关注,电力系统的网损、优化等内容逐渐加入到电力系统分析的授课范围内,为此,电力系统课程组骆济寿教授编写了辅助教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

为了适应专业的调整和我校重点学科的发展,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组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完成“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1996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997年获电力工业部教学成果一等奖,编写的《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教材获普通高校电力工程优秀教材二等奖,在老一辈的努力下,1996年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被评为电力工业部优秀课程(原来东北电力学院是电力工业部直属院校)。

近年随着高等教学的飞速发展以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学院狠抓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创新,电力系统课程组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穆钢教授领导的电力系统分析教学队伍继承并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教学上取得的显著的成绩,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完成了世界银行贷款教学改革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2年《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4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05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同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电力系统调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

电力系统调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

电力系统调度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电力系统调度实训课程是我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通过对电力系统调度的了解和应用,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和调度策略,并且掌握了相关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分享我在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电力系统调度实训课程中,我学习了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发电机组、输电线路、变电站和用户等组成。

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对于理解调度过程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我学习了电力系统中的功率流模型、稳态和暂态分析等基本理论,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潮流计算方法和负荷预测技术。

这些知识为我后续的学习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学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基本任务和策略。

电力系统的调度是指根据负荷需求和发电机组的可用状态,通过合理调度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在安全、稳定和经济的条件下运行。

我了解了电力系统调度中的负荷预测、机组调度和功率平衡等关键任务,并且学习了电力市场交易、电力市场调度等相关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调度中的调度计划编制、运行监测和异常处理等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使我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并且为我未来从事电力系统调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调度实训课程中,我通过使用专业的电力系统调度软件,例如PSASP、PSS/E等,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能够模拟和分析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根据不同的调度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和优化。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我对电力系统的理解,还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系统状态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并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不断改进和优化调度策略。

此外,在电力系统调度实训中,我还学习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调度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的工作,而团队合作和沟通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报告学院(部):电气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6 月28 日目录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 (1)1.1电力系统概述 (1)1.2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3)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3)2.1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4)2.2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4)2.3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5)2.4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5)3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6)3.1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6)3.2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 (7)3.3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 (7)4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7)4.1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8)4.2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 (8)4.3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 (8)4.4功率方程和变量及节点分类 (9)4.5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9)4.6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9)4.7P-Q分解法潮流计算 (9)5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10)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0)5.2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11)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11)6.1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12)6.2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 (12)6.3电力系统的几种调压方式 (13)6.4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13)7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14)7.1对称分量法 (14)7.2同步发电机的负序电抗和零序电抗 (14)7.3异步电动机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15)7.4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15)7.5电力系统的序网络 (15)8电力系统故障的分析与实用计算 (15)8.1由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电的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16)8.2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 (16)8.3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的分析与计算 (16)8.4电力系统非全相运行的分析 (17)9机组的机电特性 (17)9.1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7)9.2同步发电机组的运动方程式 (17)9.3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方程式 (18)9.4异步电动机的机电特性 (18)9.5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功-角特性的影响 (18)10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19)10.1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9)10.2小扰动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在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中的应用 (19)10.3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及负荷的稳定性 (20)10.4调节励磁对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20)10.5保证和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 (20)11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21)11.1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述 (21)11.2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22)11.3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定量分析 (22)11.4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22)11.5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额措施 (23)致谢 (23)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概念和各种接线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章主要学习了:电力系统是由实现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各种设备组成的统一整体。

电能生产过程的最主要特点是,电能的生产、输送和消费在同一时刻实现。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优质、经济地向用户供电。

电能生产还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必须同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相适应。

要了解电源设备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同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的关系。

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都有其合理的供电容量和供电范围。

电力网的接线方式反映了电源和电源之间,电源盒负荷之间的联接关系。

不同功能的电力网对其接线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发电厂把别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电气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别种能量。

这些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火电厂的汽轮机、锅炉、供热管道和热用户,水电厂的水轮机和水库等则属于与电能生产相关的动力部分。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

在交流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设备都是三相的,这些设备之间的连接状况,可以用电力系统接线图来表示。

为简单起见,电力系统接线图一般画成单线的。

主要知识点如下总结所示。

1.1电力系统概述一、电力系统概述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电力系统:是指由生产、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使用电能的设备以及测量、继电保护、控制装置乃至能量管理系统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2)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又加上动力设备,统称为动力系统。

(3)电力网络: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等级的输配电力线路及升降压变压器所成为的部分称为电力网络。

2、电力系统的发展概况(1)1882年,英国建成第一座发电厂,原始线路输送的是低压直流电。

(2)同年,法国人德普列茨提高了直流输电电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力系统。

(3)1891年,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在德国运行,三相交流输电使输送功率、输电电压、输电距离日益增大。

(4)目前,大电力系统不断涌现,甚至出现全国性和国际性电力系统。

(5)我国已建成华东、东北、华中、华北、西北、华南六个跨省电力系统,独立的省属电力系统还有山东、福建、海南、四川和台湾系统。

3、电力接线图(1)地理接线图:按比例显示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和变电所相对地理位置,它反映电力线路的路径和相互间的联接,但不能完全显示各电力元件间的连接情况。

(2)电气接线图:显示系统中各电力元件之间的电气联系,但不能反映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相对地理位置。

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殊性,对电力系统运行有如下三点要求。

1、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根据用户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负荷第二级负荷第三级负荷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就是要保证一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停电,二级负荷尽量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停电。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良好的电能质量有三个指标: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

(1)电压偏移:一般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

(2)频率偏移:一般不超过±0.2~ 0.5Hz。

(3)波形畸变率:指各次谐波有效值平方和的方根与基波有效值的百分比。

3、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力系统的经济指标一般是指火电厂的煤耗以及电厂的厂用电率和电力网的网损率等。

1.2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1、大接地电流方式的电力系统优点:快速切除故障,安全性好;经济性好缺点:供电可靠性差2、小接地电流方式的电力系统优点:供电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缺点:经济性差;易出现谐振电压 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本章主要讲述了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三相交流电力系统常用星形等值电路来模拟,对称运行时,可用一相等值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本章讲的是一相等值电路的参数。

架空线路的一相等值参数的计算公式是在三相对称运行状态下导出的。

在一相等值电感中考虑了相间互感的影响。

架空线路的换位可使各相的等值参数接近相等。

采用分裂导线相当于扩大了导线的等效半径,因而能减小电感,增大电容。

双绕组变压器等值电路中的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可根据变压器铭牌中给出的短路损耗、短路电压、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这四个数据分别算出。

对于三绕组变压器,③中性点经低电抗、中\低电阻接地方式 ①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 ②中性点全接地方式 ⎧⎧⎪⎪⎪⎪⎨⎪⎪⎪⎪⎪⎩⎨⎧⎪⎪⎪⎪⎪⎨⎪⎪⎪⎪⎩⎩大电流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方式①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需要断路器遮断单 相接地故障电流的) (单相接地电弧能够瞬间熄灭的)要了解三个绕组的容量比,对于绕组容量不等的变压器,如果给出的短路损耗和短路电压尚未折算为变压器额定容量下的值,先要进行折算,并将折算值分配给各个绕组,然后再按有关公式计算各绕组的电阻和电抗。

电力系统中习惯采用标幺制,一个物理量的标幺值是指该物理量的实际值与所选基准值的比值。

采用标幺制,首先必须选择基准值。

基准值的选择,原则上不应有什么限制。

实际上基准值的选择总是希望有利于简化计算和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评价。

在多级电压的电力网中,基准功率是全网统一的,基准电压则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选定,一般选为各级的平均额定电压。

2.1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一、电力线路结构简述1、架空线路(1)导线(2)避雷线(3)杆塔(4)绝缘子(5)金具2、电缆线路二、电力线路的参数三、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由于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三相是对称的,三相参数完全相同,三相电压、电流的有效值相同,所以可用单相等值电路代表三相。

因此,对电力线路只作单相等值电路即可。

严格地说,电力线路的参数是均匀分布的,但对于中等长度以下的电力线路可按集中参数来考虑。

这样,使其等值电路可大为简化,但对于长线路则要考虑分布参数的特性。

2.2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一、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1、阻抗(1)电阻。

变压器的短路损耗Pk可近似地等于额定电流通过变压器时,高低压绕组总电阻中的三相有功功率损耗Pr,即Pk=Pr。

而三相电阻中的有功功率损耗为所以RUSRUSRIP TNNTTNrNN2222)3(33===SUPSUPRNNkNNrT2222≈=(2)电抗。

在电力系统计算中,对于大容量的变压器其电抗数值近似等于其阻抗的模的数值,它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变压器短路电压的百分数为所以二、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由书中介绍的方法求得电阻、电抗、导纳,可得三绕组变压器的等值电路。

三、自耦变压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自耦变压器和普通变压器的端点条件相同,二者的短路试验、参数的求法和等值电路的确定也完全相同。

2.3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此节讲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发电机的电抗和电动势,讲解了发电机电抗和电动势的求法,并可得出发电机的等值电路;第二部分讲了负荷的功率、阻抗和导纳,详细讲述了负荷的功率、阻抗和导纳的求法。

2.4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为了调压的需要,双绕组变压器的高压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的高、中压绕组,除主分接头外,还有若干分接头可供使用。

例如,对于无载调压变压器容量一般为6300kVA 以下者,有三个分接头,分别对应电压为1.05UN 、UN 、0.95UN ,调压范围为±5%UN ; 容量为8000kVA 以上的变压器有五个分接头,分别从1.05UN 、1.025UN 、UN 、0.975UN 、0.95UN 处引出,调压范围为±2×2.5%UN 。

而变压器低压绕组没有分接头。

变压器的额定变比就是主分接头电压与低压绕组额定电压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