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文言虚词题”综合练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温习模拟测试卷(二)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时刻:12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
四山绝了飞鸟。
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
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
隐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
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
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
马四蹄打战,迷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
问了同行者( )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
1.以下填入文中□处的文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颠B.滇C.巅D.端答案:C2.以下对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zhuóniè B.zháo nǜeC.zháo niè D.zhuónǜe答案:A3.以下填入文中“( )”处标点利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B.;C.,D.:答案:C4.依次填入以下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自古以来,老是有人因为两三句话红了脸、动了手,________之争,最后损害的往往是两边,乃至于更多的人。
②22日黄昏,江苏南京城再度迎来绚丽晚霞,放眼望去,透彻的天空呈现的五彩________,令人舒心。
③天津河西区居民朱秀芳坚决着勇往直前的信念,用28年的顽强,________患有脑瘫的儿子,照顾年老多病的母亲。
A.意气斑斓养育B.义气斑驳抚育C.意气斑驳抚育D.义气斑斓养育解析:意气: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用在①处适合。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捐躯自己利益的气概。
斑斓: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搭配适合。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养育:抚育和教育。
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照管动植物,使专门好地生长。
③处说的是朱秀芳照顾患脑瘫的儿子,用“养育”更适合。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49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
特色训练49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 17.者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1)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2)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2)代词,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物,可译为“……种”“……样”(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3)代词,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表示“……的时候”(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4)用于否定词之后,表示“……的话”(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 (5)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助词,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7)助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8)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Ⅱ)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者:(2)(2017·全国卷Ⅱ)赵憙真长者也..者也:(3)(2017·天津高考)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者:(4)(2017·浙江高考)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者:(5)(2017·浙江高考)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者:18.之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1)指示代词,译为“这”“此”(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译为“我”)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代词,作宾语,代人、物、事;代人时一般译为“他”或“她”,有时也译为“我”(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 (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有时可不译(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古文化常识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古文化常识题题组一古文化常识题对点练(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人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贵族等。
解析:选A“《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等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开垦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多沿用此方式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或卿大夫的侍从官员,负责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
解析:选A“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主要指大臣代幼年皇帝处理政务。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指郡守的官署。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连称。
解析:选A“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员,指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一古代诗文阅读课时检测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课时检测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题组一文言文分析综合题对点练比对下列选项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如不符合请指出设误类型。
(24分,每小题3分) 1.选项内容董晋做事胆大心细。
邓惟恭原是李万荣的副手,李万荣去世后皇上任命董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邓惟恭存有谋反之心,但董晋不带兵卒直接到军队中去,最后制服了邓惟恭。
对应原文会宣武李万荣病且死,诏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
董晋不召兵,惟幕府驺傔从之,即日上道。
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及郊,惟恭始出迎谒。
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
汴士素骄怙乱,尝介勇士伏幕下,早暮番休,晋一罢之。
惟恭乃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
比对分析从时间和关键词语的角度设误。
皇帝任命董晋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的时间是李万荣没有去世的时候;同时,邓惟恭有谋反之心是在董晋到汴州军队后。
适值宣武李万荣患病将要去世,皇帝下诏董晋任宣武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使的事情。
李万荣去世,邓惟恭统领军队。
董晋没有招兵马,只有幕府、随从跟随,当天上路。
到达郑州,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观察后因利乘便,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达汴州。
等到了郊外时,邓惟恭才出来迎接拜见。
进城后,立刻把军政大权交给邓惟恭,没有任何更改,大家都很佩服董晋办事得体,但又不能明晓他进一步的打算。
汴州的士卒向来骄横,常乘乱取利,过去经常安排勇士埋伏在幕府中,早晚轮休,董晋全部撤去。
邓惟恭后来勾结大将相里重晏等人图谋作乱,董晋发觉,杀了他们的党羽,押解邓惟恭到京城。
2.选项内容姚文然通晓军务。
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对应原文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
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
迁左都御史。
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文言实词题”综合练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 “文言实词题”综合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初,广东大埔民蓝松山、余大眷倡乱..,流劫..漳、延、兴、泉间。
官军击败之,奔.永春。
与香寮盗苏阿普、范继祖连.兵犯德化,为都指挥耿宗元所败,伪.请抚。
吴百朋亦阳罢兵,而诱贼党为内应,先后悉擒之,惟三巢未下。
三巢者,和平李文彪据岑冈,龙南谢允樟据高沙,赖清规据下历。
朝廷以倭患棘.,不讨且十年。
文彪死,子珍及江月照继之,益猖獗。
四十四年秋,百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上疏曰:“三巢僭号..称王,旋抚旋叛。
广东和平、龙川、兴宁,江西龙南、信丰、安远,蚕食过半。
不亟讨,祸不可言。
三巢中惟清规跨江、广六县,最逆命,用兵必自下历始。
”帝采部义,从之。
百朋乃命守备蔡汝兰讨擒清规于苦竹嶂,群贼震慑..。
(选自《明史·吴百朋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9分)(1)余大眷倡乱..倡乱: (2)流劫..漳、延、兴、泉间 流劫: (3)官军击败之,奔.永春 奔: (4)香寮盗苏阿普、范继祖连.兵犯德化 连: (5)为都指挥耿宗元所败,伪.请抚 伪: (6)朝廷以倭患棘.棘: (7)百朋进.右副都御史 进: (8)三巢僭号..称王 僭号: (9)群贼震慑..震慑: 参考答案:(1)发动叛乱 (2)流窜、抢劫 (3)逃跑 (4)联合 (5)假意、假装 (6)通“亟”,急切,急迫 (7)晋升 (8)冒用帝王尊号 (9)使动用法,使……震惊恐惧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吴百朋亦阳罢兵,而诱贼党为内应,先后悉擒之,惟三巢未下。
(5分)译文:(2)不亟讨,祸不可言。
三巢中惟清规跨江、广六县,最逆命,用兵必自下历始。
(5分) 译文:参考答案:(1)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乱贼的党羽作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贼寇的巢穴没有攻下。
(2)不赶紧讨伐,祸害不可言说。
三个巢穴中只有赖清规的势力跨江西、广东六县,最违逆圣命,讨伐必须从下历开始。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46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也、以)
特色训练46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也、以)11.也(1)(2017·全国卷Ⅰ)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也:(2)(2017·全国卷Ⅰ)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也:(3)(2017·浙江高考)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也:(4)(2016·天津高考)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也:12.以[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Ⅰ)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以: (2)(2017·全国卷Ⅰ)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以:(3)(2017·全国卷Ⅰ)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以:(4)(2017·全国卷Ⅱ)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以:(5)(2017·全国卷Ⅲ)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何以:(6)(2017·浙江高考)(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以: (7)(2015·福建高考)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以:答案:11.(1)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2)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不译(3)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4)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12.(1)介词,表处置,译为“把”(2)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3)介词,表使用,译为“拿"或“用”(4)动词,认为(5)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译为“用什么”(6)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7)介词,表时间或地点,译为“在”“于"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耔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夫淫雨霏霏C.莫能与.之争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③失其所与,不知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其孰能讥之乎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⑩其可怪也欤A.①②/③⑥/④⑦/⑤⑨/⑧⑩B.①②/③④/⑥⑦/⑤⑨/⑧⑩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⑩D.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B.王好战,请以.战喻以.弱天下之民C.木受绳则.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⑩句读之不知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不拘于.时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鸷鸟之.不群兮②舞幽壑之.潜蚊C.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振长策而.御宇内D.①欲人之免惑也.难矣②固一世之雄也.7.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②弃甲曳兵而走③蟹六跪而二螯④水为之,而寒于水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⑥皆明智而忠信⑦吾尝跂而望矣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⑥/②⑦/④⑤/⑧B.①③⑦/②⑥/④⑤/⑧C.①③/②⑥⑧/④⑤/⑦D.①⑥/②④⑦/⑤/③⑧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开国何.茫然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9.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10.下列各句加粗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1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②趋而辟之B.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C.①子之武城②不得与之言D.①而谁以易之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12.对下列语句中加粗“为”字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③乃为装遣荆轲④乃令秦武阳为副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⑥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⑧愿举国为内臣⑨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⑩卒惶急不知所为A.②③④⑥⑧⑩都是动词B.②与⑩、④与⑧用法一致C.①表被动,⑦与⑨用法一致D.⑤⑦⑨都是介词,翻译为“替”13.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使工以药淬之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1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王乃大惊日A.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汉军乃觉之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其”字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④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⑤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⑥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7.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褒之庐冢也D.人之愈深,其进愈难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9.下列句中加粗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位卑则足羞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余嘉其能行古道D.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其可怪也欤D.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答案与解析1.C【解析】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文言虚词检测题组(每题3分,共75分)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的“则”相同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不足为.外人道也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4.下列句中加点的“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B.示赵弱且.怯也。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D. 且.适南冥也5.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 知不可乎.骤得wzx8om)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关山度若.飞”相同的一项是()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 天若.有情天亦老C. 若.入前为寿D. 天涯若.比邻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是谁之.过与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模拟测试卷(三)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题。
用一颗禅心看世界,是人生的大智慧,禅机蕴藏于万象之中, 善是禅之根本,学会用淡 泊宁静的心境,去应对一切悲喜磨难, 从容自若。
宠辱不惊,淡看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笑望云卷云舒。
痛苦使我们学会成长,泪水教会我们如何去遗忘。
行亦禅,坐亦禅,在心灵 的一片净土上,用云水禅心来涤.荡,浩□的江湖里,心中始终有一盏明媚的灯火, 你就不会 迷失了人生方向,幸福就会源源不断,隽永绵长。
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缈 B .渺邈 D.缪 1.A. C.答案:B 2. A.C.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sh an d i B . sh an ch an d D. ch an ti ti 答案:C3. 下列填入文中“( A.逗号 C.分号答案:C )”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句号 D.顿号 ) ao ao 4. 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这样的心理障碍和十三四岁特有的 _____________ 与不驯,“成就”路历程。
② 这些青春之歌中的 ___________ ,却是我们身体中无法磨灭的年轮。
③ 世事尘嚣,尤须心灵 ___________ ,置身于人才济济的理科实验班, 争,但求能宁静地面对上苍。
A.固执旋律恬静 C.固执韵律平静 了我初中三年灰色的心 面对着更加残酷的竞 B .偏执韵律平静D.偏执旋律恬静 解析: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偏执:偏激而固执。
旋律: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 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恬静”比“平静”词义更丰富。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她洗过脸,对着镜子重新在脸上敷粉,镜子里的女人依然唇红齿白,但眼角眉梢已 经给人以明日•黄花.之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言虚词一、语段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乃:(2)帝方隆意于.殿舍于:(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之:(4)非王者之事也.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以.臻为征蜀将军②不然,籍何以.至此B.①臻奏案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①殿舍不成,吾所.留心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①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虚词。
(1)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译文:(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6题。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第一组:识、致、诚、非、及、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3分)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
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
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
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素惶恐,虑将获谴。
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
”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
”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
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
”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
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相逢何必曾相识.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解析:选B文中的“识”意为“见识”,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识别,觉察。
C 项,动词,认识。
D项,动词,记住。
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书问致.简,益用增劳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解析:选A文中的“致”意为“达到”,A项与之相同。
B项,副词,最,极。
C项,动词,招致,招来。
D项,动词,表达。
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解析:选C文中的“诚”为形容词,有“真诚、忠诚”之意,C项与之相同。
A项,名词,诚心。
B项,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D项,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解析:选C文中的“非”意为“不是”,C项与之相同。
(通用)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文言虚词题综合练不分版本
(通用)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一古代诗文阅读课时检测文言虚词题综合练不分版本课时检测“文言虚词题〞综合练第一组:于、焉、以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至济南,李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
此亭在府宅之后,自周齐以来有之。
旁近有亭。
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其大占城府三之一,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见洲渚之想。
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
及北渚亭,所见西北孤峰,曰匡山,齐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曰药山,以阳起石得名;曰鹊山,山之民有云:每岁七、八月乌鹊群集其上,亦有一山皆曰鹊时,此山之所以得名欤!曰华不注。
大明湖由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际,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
华峰正东百五十里邹平之南有长白山,范文正公学舍在焉.,故又谓之黉堂。
西南之西有函山,太山之北麓也。
太山去城百里而近,特为函山所碍,天晴登北渚,那么隐隐见之。
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
〞今但兀然一丘耳。
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泺水源也。
山水汩于渴马崖,洑而不流,为此泉。
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信然。
(摘编自元好问《济南行记》)1.与“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故燕王欲结于.君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D.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选D 文中的“于〞为介词,可译为“在〞,D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跟,同。
B项,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C项,介词,可译为“比〞。
2.与“范文正公学舍在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或师焉.,或不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焉.用亡郑以陪邻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兼词“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A项和D项均为语气助词。
C项,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3.与“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作《师说》以.贻之B.斧斤以.时入山林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以.勇气闻于诸侯解析:选C 文中的“以〞为介词,可译为“用、拿〞,C项与之相同。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47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因、于)
特色训练47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因、于) 13.因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1)副词,表顺承关系,译为“就”“于是”(2)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2)副词,趁机(3)不哀丧而求国,难;因.乱以入,殆。
(3)介词,趁着,趁(《国语》)(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4)介词,依照,根据(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5)介词,凭借,依靠师》)(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介词,经由,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7)因.噎废食 (成(7)介词,因为,由于语)(8)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8)动词,沿袭(9)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庖丁解(9)动词,依顺,顺着牛》)(10)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0)连词,接着,继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Ⅱ)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因:(2)(2017·全国卷Ⅱ)而谗者因.言憙(人名)与奉(人名)合谋,帝以为疑因:(3)(2016·全国卷Ⅱ)因.条数事以献因:(4)(2015·福建高考)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因:14.于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乃设九宾礼于.廷。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2)介词,自、从(3)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介词,到,到达(4)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4)介词,对,对于(5)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5)介词,向(6)业精于.勤,荒于.嬉。
(《进学解》) (6)介词,由,由于(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 (7)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9文言虚词与文言句式20180425183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9文言虚词与文言句式20180425183专项对点练(十九) 文言虚词与文言句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导学号:35900049】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九岁通《春秋》,能属文。
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
尝以.鲁不合用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于.时,由是授咸阳尉。
李怀光节制邠宁,奏为从事,累转副元帅判官、检校礼部郎中。
怀光背叛,将归河中,郢言:“西迎大驾,岂非忠乎!”怀光忿而.不听。
及归镇,又欲悉众而西。
时浑瑊军孤,群帅未集,郢与李鄘誓死驻之。
属怀光长子琟候郢,郢乃谕以逆顺曰:“人臣所宜效顺。
且自天宝以来阻兵者,今复谁在?况国家自有天命,非独人力。
今若.恃众西向,自绝于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者乎.?”李琟震惧,流泪气索。
德宗还京,命谏议大夫孔巢父、中人啖守盈赴河中宣慰怀光,授以太保;而怀光怒,激其亲兵诟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巢父之被刃也,委于地,郢就而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臣应该效忠,况且从天宝以来阻止朝廷军队的,现在还有谁在?(关键点:“宜”“且”“阻”“复”)(2)孔巢父被杀的时候,倒在了地上,高郢就俯下身子抚慰他。
(关键点:“之”“刃”“就”“抚”)【参考译文】高郢,字公楚,他的祖先是渤海郡蓚县人。
高郢九岁就通晓《春秋》,能写文章。
后来考中进士,应试制举,考上茂才异行科,被授任华阴县尉。
曾认为鲁国不应该用天子的礼乐,于是引用《公羊传》中的说法,著《鲁议》,被当时人称赞,因此被任命为咸阳尉。
李怀光统治邠宁,上奏让高郢担任从事,多次调动担任副元帅判官、检校礼部郎中。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7--文言虚词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第2节 文言虚词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①齐人伐燕,胜之.②句读之.不知 B.⎩⎪⎨⎪⎧ 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以.弱天下之民 C.⎩⎪⎨⎪⎧ ①取之而.燕民不悦②吾从而.师之 D.⎩⎪⎨⎪⎧①人力不至于.此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 A 项代词,它(燕国);宾语前置的标志。
B 项连词“来”,表目的。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D 项介词,引出后面的“此”;介词,从。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2.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B .括母问奢其.故 C .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D .分断其.军为二 解析 B 项“其”是代词“其中”。
其余三项均为代词“他的”。
参考译文——第2题赵括从年少时就学习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的人都赶不上他。
有一次同他父亲赵奢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认为好。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九第二节 文言虚词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 文言虚词虚词的一词多义(一)1.之⎩⎪⎪⎨⎪⎪⎧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静言思之(《氓》) ( )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节选)》] ()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并序)》]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节选)》]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 答案: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末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助词,可译为“的”/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这/动词,到……去/音节助词,无意义2.于⎩⎨⎧俟我于城隅(《静女》) ( )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介词,表被动,译为“被”/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其⎩⎪⎪⎨⎪⎪⎧静女其姝(《静女》)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 )春与秋其代序[《离骚(节选)》] (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史记·项羽本纪》) (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孔雀东南飞(并序)》]( )答案:形容词词头/代词,“它的”/句中语气词,不译/指示代词,那(些)/第三人称代词,“她的”4.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 ( )以尔车来(《氓》) ( )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节选)》] ( )路幽昧以险隘[《离骚(节选)》] (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答案: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把,拿/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动词,认为/介词,因为(二)1.夫⎩⎨⎧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 答案:句首发语词,无实义/指示代词,那/成年男子2.焉⎩⎪⎪⎨⎪⎪⎧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节选)》]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 )答案: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语气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怎么/兼词,于之/代词,相当于“之”3.而⎩⎪⎨⎪⎧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 )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 )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 )答案: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而且4.如⎩⎪⎪⎨⎪⎪⎧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 )如泣如诉(《赤壁赋》) (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 ( )甚如饥寒(《吕氏春秋》) ( )海内晏如(《汉书·诸侯王表》)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往,去/像/连词,如果/介词,相当于“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比得上(三)则⎩⎪⎪⎪⎨⎪⎪⎪⎧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 (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经》)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黔之驴》) ( )答案:连词,表承接,那么/副词,就是/副词,只/动词,效法/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却(四)1.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河水清且涟漪(《诗经》)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穷且益坚(《滕王阁序》) ( )存者且偷生(《捕蛇者说》) ( )答案:连词,表让步,尚且/副词,将要/连词,又/连词,况且/副词,将近/表转折,相当于“而”/副词,暂且2.为⎩⎪⎪⎨⎪⎪⎧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郑伯克段于鄢》) (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郑伯克段于鄢》) ( )遂为母子如初(《郑伯克段于鄢》) (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 )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并序)》]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 )何辞为(《鸿门宴》)( ) 答案:介词,替/当作/担任/作为,引申为“恢复”/连词,因为/做/介词,被/语气助词,表反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文言虚词题”综合练第一组:于、焉、以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至济南,李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
此亭在府宅之后,自周齐以来有之。
旁近有亭。
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其大占城府三之一,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见洲渚之想。
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
及北渚亭,所见西北孤峰,曰匡山,齐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曰药山,以阳起石得名;曰鹊山,山之民有云:每岁七、八月乌鹊群集其上,亦有一山皆曰鹊时,此山之所以得名欤!曰华不注。
大明湖由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际,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
华峰正东百五十里邹平之南有长白山,范文正公学舍在焉.,故又谓之黉堂。
西南之西有函山,太山之北麓也。
太山去城百里而近,特为函山所碍,天晴登北渚,则隐隐见之。
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
”今但兀然一丘耳。
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泺水源也。
山水汩于渴马崖,洑而不流,为此泉。
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信然。
(摘编自元好问《济南行记》)1.与“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故燕王欲结于.君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D.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选D文中的“于”为介词,可译为“在”,D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跟,同。
B项,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C项,介词,可译为“比”。
2.与“范文正公学舍在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或师焉.,或不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焉.用亡郑以陪邻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兼词“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A项和D 项均为语气助词。
C项,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3.与“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作《师说》以.贻之B.斧斤以.时入山林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以.勇气闻于诸侯解析:选C文中的“以”为介词,可译为“用、拿”,C项与之相同。
A项,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用来、来”。
B项,介词,可译为“按照”。
D项,介词,可译为“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
(5分)译文:(2)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
”今但兀然一丘耳。
(5分)译文:参考答案:(1)大概在太平时期,济南楼的景观天下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现在,丧乱已经有二十年,此地只有荆棘瓦砾而已。
(2)历山离城四五里左右,山上有碑记载:“这座山高达、宽阔,出产的东西不匮乏。
”但如今只是突兀的一个山丘罢了。
参考译文:到济南后,李辅之同和他一起为官的权国器一起在历下亭原来的地方宴请我们。
历下亭在济南官衙的后面,从周齐以来就有。
历下亭旁边也有亭子。
水西亭的下面,是大明湖,大明湖的源头是舜泉,大明湖的面积占府衙的三分之一,此时是秋天,荷花开得正盛,红绿相间,如同刺绣一样美丽,让人猛然间有在吴地看到洲渚的感觉。
大概在太平时期,济南楼的景观天下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现在,丧乱已经有二十年,此地只有荆棘瓦砾而已。
到达北渚亭,看到西北的山峰,有叫匡山的,齐河从它旁边流过,世传李白曾经在这儿读书;有叫药山的,因为出产阳起石得名;有叫鹊山的,当地山民说:每年七八月份,乌鸦、喜鹊成群聚集山上,也有说一座山上都是喜鹊的,这是这座山得名的原因!有叫华不注山的。
大明湖由北水门流出城外,与济水汇合,水域开阔、一望无际,遥望华不注山峰,就像在济水中一样,这是历下城景色最美的地方啊。
华不注峰正东方一百五十里的邹平的南面有长白山,范文正公的学舍在那儿,所以长白山又叫黉堂。
西南方向的西面有函山,是泰山的北麓。
泰山离济南城有一百里,很近,但因为函山的阻隔,天晴时登山北渚亭,能够隐隐看见泰山。
历山离城四五里左右,山上有碑记载:“这座山高达、宽阔,出产的东西不匮乏。
”但如今只是突兀的一个山丘罢了。
爆流泉在济南城的西南,是泺水的源头。
山水在渴马崖涌出,打着旋涡而不流淌,成为爆流泉。
有好事的人用谷糠检验,认为爆流泉确实是泺水源头。
第二组:之、以、者、而、则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
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
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
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域有限,孰能逾此!必辨其利害,可得而言之。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
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
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
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程居首峡,先辈而抑归末章,此其所以为短也。
(摘编自刘知几《二体》)5.与“载笔之.体”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作《师说》以贻之.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解析:选D题干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与之相同。
A项,代词,代“李蟠”。
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项,代词,这。
6.与“列时岁以.相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王好战,请以.战喻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解析:选C文中的“以”表目的,来,C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用。
B项,介词,把。
D项,介词,因为。
7.与“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的“者”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解析:选D文中的“者”为代词,……的人,D项与之相同。
A项,代词,……的事情。
B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助词,表判断。
8.与“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系日月而.为次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泉涓涓而.始流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选C文中的“而”为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与之相同。
A项,连词,表目的,来。
B项,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
D项,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9.与“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解析:选B题干中的“则”与B项中的“则”均为连词,表承接,那么,就。
A项,连词,表转折,却。
C项,副词,就是。
D项,连词,表转折,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域有限,孰能逾此!(5分)译文:(2)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程居首峡,先辈而抑归末章,此其所以为短也。
(5分)译文:参考答案:(1)后来继之而起的著作,相互因循,即使有所改变,也只是变换名称,范围有限,谁能逾越他们!(2)又把同类的人物编排在一起,不求时代先后,后生反而提在卷首,前辈反而降到篇末,这是它的短处。
参考译文:三皇五帝之时,文献有三坟五典,已经很久远了,不能知道它们的详细内容。
从唐尧、虞舜以下,直到周代的文献,就是《古文尚书》。
然后左丘明为《春秋》作《传》,司马子长著《史记》,历史著作的各种体例,此时就完备了。
后来继之而起的著作,相互因循,即使有所改变,也只是变换名称,范围有限,谁能逾越他们!如果一定要分辨它们的利弊,是能够作些论述的。
像《春秋》这样的史书,缀连日期和月份形成编排次序,标列季节和年份来互相接续,中原国家与边疆各部族,在同一年同一时期,没有不完整地记载那些事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道理全都包括在一桩记载中,语句没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贤能的士人,贞烈的女子,才华出众的人,品德美好的人,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必定予以高度注意观察而完整地加以记载;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关系不大,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的才详细地加以述说。
所以论起编年体史书细小内容的处理,就连最细微的事情都不遗漏;说起编年体史书重要内容的处理,就连十分重大的事情都给抛弃掉。
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史记》一派,用《本纪》来统括重大的事件,用《列传》详叙细微的事情,用《表》来排列世系勋爵,用《志》来总括《纪》《传》《表》的遗漏。
以至于天文、地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宫廷的礼仪规矩,明显的、隐晦的全都详尽完备,大事情、小事情没有遗漏缺失,这是它的长处。
至于同一件事情,分散在数篇中,断续而不集中,前后屡次出现。
又把同类的人物编排在一起,不求时代先后,后生反而提在卷首,前辈反而降到篇末,这是它的短处。
第三组:乃、所、若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龚胜字君宾,楚人也。
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
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
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日暮议者罢。
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
胜曰:“当如礼。
”常复谓胜:“礼有变。
”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
”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选自《汉书》)11.与“乃.复还胜光禄大夫”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君乃.亡赵走燕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解析:选D文中的“乃”为副词,于是,D项与之相同。
A项,副词,竟然、却。
B 项,副词,才。
C项,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12.与“所.举多贪残吏”的“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此其所.以为我擒也B.及卫律所.将降者C.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解析:选B文中的“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人”,B项与之相同。
A项,与后面的“以”连用,表示原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