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提问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表现,能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真诚地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欲望。
2. 提供安全的环境学生提问是一种表达自己困惑的行为,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不要害怕犯错。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提问。
2. 施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思维导图、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任务,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
三、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反馈1. 引导问题的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信息和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回答问题的方式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以启发式的方式回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找到答案,并在问题解答过程中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 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挑战性和深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不足和局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2. 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组织适当的讨论和互动1.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体中学习和提问,互相交流观点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2. 问题交流教师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1. 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提出更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问题。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 指 导 质 疑 方 法— — 使 学 生会 质 疑
课 堂 中 教 师 为 学 生 营 造 了一 个 民 主 和谐 的 氛 围, 为学 生 “ 疑 ” 设 了 一个 良好 的 心 理 环 境 , 质 创 学
生对 已有 结 论产 生 怀 疑 , 与 旧知识 发 生矛盾 时 , 或 便
产生 质 疑 的欲望 . 下来 , 师 的任务 是让 学 生体 悟 接 教
激 励 、 等对话 的小组合 作 学 习 网络. 大 限度地 实 平 最 现师 生 间 、 生 间 的交流 与 沟通 . 意识 地把 学 生引 生 有
人一 种最 佳 心理 状态 , 过 心理 上 的接 受 , 到 问题 通 达
情境 的共 鸣 和合 , 使 学生 积极 主动地 、 促 自由地 去
和 自由 , 能使 学 生大 胆 质疑 . 果 学生 的质 疑得 不 才 如
到教 师 的肯定 认 可 , 而 经 常遭 到批 评 、 刺 、 苦 , 反 讽 挖 那么 学 生 的质 疑 欲 望 和 行 为 就 会 受 到 压 制 , 而 久 久 之就 没有 学 生 再 敢 质 疑 了. 此 , 师 在 数 学 教 学 因 教 中 , 建 立起 相互 尊 重 、 相 学 习 、 同促 进 的新 型 要 互 共 师生关 系 , 建充 分交 流 、 构 自由交 往 、 民主讨论 、 此 彼
想象 、 考 和探索 . 思 当然 , 需 要 注 意 的是 对 学 生 提 还
提问没有提在点子上 , 我们及时指导 , 不一概否定或 简单 肯 定 ; 时学 生 由于 语 言 组 织 能 力 的 限制 而 词 有
不 达意 , 们 耐心倾 听并 帮助 提炼 , 时收集 学生 语 我 及 言 中 的有效 信 息 ; 时学 生 的提 问偏 离 了课题 , 们 有 我 及 时调 控 , 从不 放任 自流 ; 时对学 生 的提 问教 师一 有
初中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摘要】质疑是每一名学生都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这种本领,教师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讲解方法对知识进行教授,学生也不会对此产生任何想法,仅单纯记录、背诵。
本文以当前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简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为未来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疑能力;分析与思考【中图分类号】g6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陈宪章先生曾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爱因斯坦也曾提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点。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增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呢?一、创建优良的质疑环境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领导者,同时,教科书也被看做最具权威性、最科学的书籍。
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存在着盲目的信任。
但是,数学教师应清楚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想要学生同学生之间,学生同教师之间得以良好的沟通,就要位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通过质疑环境的创建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讲解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法为学生分析概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游戏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先准备三张带颜色的卡片,两张红色的半圆形卡片和一张绿色的长方形卡片,放入一个纸箱内,将学生分成a、b两组,随机抽选两张卡片,如果抽出的卡片可以拼凑成圆形(即两个半圆),则a组获胜,如果抽出的卡片拼凑出一个蘑菇(即一个半圆,一个长方形),则b组获胜。
试问,这个游戏公平吗?这个游戏的设计不但可以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同时达到高潮。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提出问题能力问题意识提问方法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
我认为,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的心脏,没有心脏,也就没有数学的生命。
因此,不但要给学生以提问题的权利、机会和场所,更要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一、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1.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
如果运用恰当,则对旧知的复习,新课的引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提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问,二是学生问,而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看到好多优秀的教案都是以提问题作为线索设计的。
当学生习惯于这种问题式教学的时候,他们就有了提问题的意识,也就习惯于提问题了。
老师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去教,学生也就会逐渐学会用提问题的方式去学。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得以形成,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题,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
要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渗透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不给学生创造质疑问疑的机会,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会促使学生靠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来学习数学。
事实上任何概念、定理、公理、法则都可能有一个不完全的归纳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概念的内涵、外延作必要的探索,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交给学生,它可以使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诸如“这是规定”之类的解释将扼杀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初中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爱 因斯坦 曾说过 :“ 提 出一 个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 为重 要。 ” 在初 中数 学的教 学中培养 学生质疑 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 最好开端 ,是培养创 新型人 才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初 中生数学 的质疑能力呢 ?
一
始 。反 思是对整个解 决问题 活动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 问题过程的 深层思考 ,是一种再发现和 再创造 的过程 。学习一个 概念、定义时 可 问:定义是 怎样 引入的? 能否换一种 方式? 若把其 中的关键 词进行
流气 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 自己对学 习内容 的各 种感觉、怀疑在
上质疑 ,即在新l e i t h 识的内在联系、 比较上发现 问题,提 出质疑 ; 五是在 “ 认 知冲突 ”中找疑点,即新 知识同 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 冲突 的地方发现 问题 ,提 出质疑 ;六是大胆猜想 、联想、多角度 、
疑能力难 以形成 。
3 、发挥主导作用 ,做好质 “ 疑”
要使学生做 到非 “ 疑 ”不质 ,是 “ 难 ”才问,置学生于 “ 愤” “ 悱 ”状态 ,使学生不得不疑 ,要注意如下控制:
1 ) 、时间控制 。首先 ,要把握质疑 的时机 ,特 别在 新授课 时和
新课结束后 ,让学生质疑 。其次 ,质疑 时要 留给 学生充 分的思考 时
到新 知的迁 移过程 中发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四是在知识 的 “ 结合 点”
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来看 ,初 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 思 维能力要求有 了明显提高 ,虽然在新课标 中对此有 了新的不 同于原 有 老教材的相对宽松的要求 ,但相 比小学数 学而 言逻辑性、系统性 还 是很强 ,其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 的衔接上 ,前 面所学的知识往往 是后 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 知识 的技能技巧上,新 的技 能技 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 已有的技能技 巧。因此 ,如果学生对 前面所学 的内容 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 时掌握知识 ,没有形 成 较好 的数学认知 结构、形成技能,就造成 了连续学 习过程 中的薄 弱 环节 ,跟不 上集 体学习的进程 ,导致学习困难 ,进一步 导致初 中数 学学生个体 的质疑 能力缺 失的现象 。 二、培养初 中生数学 的质疑能力的策略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于质疑 罗杰斯认为 ,一个人 的创造 力只有在他感觉到 “ 心理安全 ”和 “ 心理 自由”的前提下 ,才能获得最优 表现 和发展 因此 ,在和谐 的师生关系 、宽松 的心理环境 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 。因此 教师应放下架子 ,以朋友 的身份 融入课 堂,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力, 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
质 疑是探索知识 、 发现问题 的开始 , 是获得 真知 的必要 步
骤 。纵观数学科学的发展史 , 如费马大定理 、 四色 问题 、 哥德巴 赫猜想的诞生 , 无一例外都经历 了以质疑为开端 , 从释疑 人手 到创新 的过程 。由此可见 , 在数学教学中 , 教师应常常采用 “ 质 疑” 开展课 堂教学 , 让学生在质疑过程 中激发 出求知欲 , 主动地
新校 吲列 沧
XniY Ⅲlll i a ¨ t .l Xo t ii
素 质教 育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蒋 蓉 蓉
( 阳市大源镇育才学校 , 富 浙江
1 质 疑 的重 要 性
杭州
311 ) 14 3
生 2( :理直气壮地说 ) 这不公平 , 小李家 的田给了小王家 .
请你设计一个公平 的方案 。
2 .课 中 自我质疑 。在教学过程 中 , .1 2 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 那样 的错误 , 当学生在学 习中出现错误时 , 教师不妨把这些 “ 错 误” 为课 堂教学的资源 , 变 适时给学生创设一 个 自主探究 的问 题情 景 , 让学生 自主地质疑和释疑。
初 中生 已经具备能够根据现象提 出问题 的能力 ,但是 , 从 心理学角度分析 ,很 多学 生在 学习过程 中往 往存在焦 虑的现 象, 比如担 心 自己提 出问题 的水平 不高 , 怕被 老师看轻 或被同 学取笑 , 因此他们宁可把 问题放在头脑里, 也不愿将它提 出来 。 久而久之 , 使他们形成在学习或课堂中不敢质 疑的习惯 。 对此 ,
田的 面 积 变小 了 。
《 数学课程标 准》 强调数学学 习要 “ 导探 究性学 习 , 图 倡 力 促进学 生学习方式 的变革 , 引导学生 主动参 与探究过程 、 于 勤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才 会 去 积 极 思 维 、 索 、 求 答案 。 学 课 探 寻 数
他问 题 多 , 怕他 质疑 能 力 强 。 是 担 心他 让 学 生 自 己 发 现 问题 、 讨 问 题 、 决 问 形 的 旋 转 要 注 意 的 三 个 因素 , 到 了很 好 不 而 探 解 收 题 , 发 学 生 的 质疑 热情 。 于提 出 问题 恰 的效 果 。2 带 着 问 题 走 。 就 是说 , 们的 激 对 () 也 我 当。 中肯 的 学 生 , 鼓 励 他 们 进 一 步 探 索 , 应
“ 难 ” 要 想 方 设 法 去 解 决 。 何 解 决 学 的 过 程 中能 真 正 掌 握 知 识 , 而 使 学 生 的 疑 就 如 从 问题 , 却一 下子 激 发 了他 们 的学 习兴 趣 , 有 生 提 出 的一 些 “ 难 ” 疑 问题 呢 ? 1带 着 问题 问 题意 识 和 创 新 意 识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培 养 , () 不 少 学 生 提 出 了 比 较 好 的 问题 。 : 时 针 来 。 如 “ 要让 学 生 发现 , 出的 问题 是 必 须 解决 使 学生 真 正 成 为 课 堂 教 学 中 学 习 的主 体 。 提 的旋 转 , 个 是旋 转 中 心? 五 角 星旋 转 多 的 , 他 们一 个 满 意 的答 复 。 果 对 学 生 质 哪 ~ 给 如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 ) 什 么 是 不 相 交 的两 条 直 线 , 么 线 段 、 线 之 问 就 2为 那 射 不 可 以平 行 吗 ?可 以的 话 . 何 定 义 ? 如 而“ 一平面” “ 线 ” 是 这个概念 中的两个 关键词 , 同 、直 正
理解 了这 两个 问题 ,平 行 的 概 念 就 理 解 了 . 是 我 对 上 述 两 于
教 学 法
嚣 躲
' E
疆
一 一 m m “ 一 一 ~一 … 一
辔 鲰转 蠹
锄 舻 糊 舻 撼 蚴蚴 麟
◎ 李春 霞 ( 东大 学 附属 中 学 2 0学起 于 思 , 源 于 疑 ”任 何 思都 是 从 疑 开 始 的 , 摘 “ 思 ,
一
以帮 助 我 们 更 好 的理 解 结 论 . 这 名 同 学 的身 上 我们 学 到 了 从 种 质 疑 的方 法 . 这样 一举 两得 . 提 出 问题 的 同学 是 一 种 ” 对
肯定 , 同时对 其 他 同学 来 说是 一 种 借鉴 . 从此 , 生 在 学 习数 学 学 结论 时 , 会 了从反 面考虑 问题 . 学 加深 了对 问题本 身 的理 解. 3 计 算 课 上 , 学 生 自 己根 据 自 己的 错 误 质 疑 。 到 计 . 让 做 算 不 失 误
【 键 词 】 疑 ; 问 ; 问; 问 ; 问 关 质 敢 受 会 善
古 人 云 :学 贵 有 疑 , 疑 则 小 进 , 疑 则 大 进 . 所 谓 “ “ 小 大 ” 质 疑 ” 是要 学 生 自己 学 会 发 现 问 题 、 出 问 题 . 学 生 的 学 习 就 提 在
过 程 中 ,提 出一 个 问题 往 往 比解 决一 个 问 题更 重 要 . 有 疑 常 点, 常有 问题 , 能 常 有 思 考 , 有 创 新 . 教 学 中 , 生 充 分 才 常 在 学
巧引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巧 引 学 生 质 疑 ,培 养 问 题 意 识
吴莉 莉
( 苏 省南 通 中学 数 学 学 科 , 苏 南 通 江 江
一
260 ) 20 1
、
前言
科 学 领 域最 不 可或 缺 的是 问 题 意 识 和 质 疑 能力 , 它们 是 攀 登 科 学 顶 峰 的必 备 素 养 。 国科 学 院院 长路 甬祥 院士 指 出 , 中 问题 的 解 决 对科 学 发 的展 中起 重 要 作 用 ,而 提 出重 要 的科 学 问题 则 更 为关 键 。 近年 来 初 中数 学 “ 新课 程 改 革 ” , 一 步 凸 中 进 显 对 学 生 问题 意 识 和 质 疑 能 力 的 培 养 ,这对 开展 学 生 的素 质 教 育 和 创新 教育 有 重 大作 用 和 现 实 意 义 。 二 、 中 数学 教 学 现 状 与 特点 初 目前我 国初 中生 学 习 主要 是靠 被 动 的接 受 。教 师 向学 生 讲 授 和 回答 学 生 的 仅 仅 “ 什 么 ” 问题 , 很少 回答 “ 什 么 是 的 而 为 是 这样 、 应该 是这 样 ” 问题 。 生 课 余 时 间作 业 负 担 过重 , 的 学 一 些 问 题 反 反 复 复 出现 , 反 复 复 做 , 生 能 力 既 得 不 到 提 高 , 反 学 又 易 产生 厌 学 心 理 , 浪 费 课 外 时 间 。 正 是 这种 应 试 教 育 , 还 使 得 学生 养 成 了一 些 不 良的 学 习 习惯 , 比如 缺 乏 主 动思 考 的 习 惯 , 少 质 疑 能 力 , 少 问题 意 识 , 样 对 学 生 未 来 长 远 发 展 缺 缺 这 极 其 不 利 。数 学课 程 与其 他 学 科 课 程 相 比较 。有 着 自身 的特 色, 有较 强 的逻 辑 性 、 维 性 、 思 综合 性 、 用 性 和创 造性 。近 些 应 年也 不 断 出 现 了各 种 课 程 改 革 举 措 .以 纠 正 以往 数 学 教 和 学 的 弊端 。但 无论 如 何 改 革 。 我认 为 培养 学 生 的问 题 意 识 、 疑 质 能力 和 创 新 思维 能力 永 远 是 第 一 要 务 .脱 离 这个 目标 的 “ 改 革 ” 远 不 是 成 功 的 改革 。 同 时 , 师 角 色转 变 的好 坏 也 关 系 永 教 到 这 个 目标 能否 实 现 和 实 现 的 有 效 程度 .如 何 将 获 取 知 识 的 主 动 权 交 给学 生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问题 ,启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培养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些艰 巨 的任 务 摆 在 了我 们 每 这 个 教 育工 作 者 的身 上 。 三、 问题 意 识 的 内涵 与 作 用 问题 意 识 , 人 们 在 认 识 活 动 中 . 常 意 识 到 一 些难 以解 指 经 决 或 疑 惑 的 实 际 问题 及 理 论 问题 , 产 生 一 种 怀 疑 、 惑 、 并 困 焦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
方说 在 进行 圆锥侧 面 积 的教 学 时 , 老 师 表 自 己 的 主 见 , 敢于说 “ 不 ”, 从 而 使 学 生
最 短 的 时 间 内 利 用 手 中 的 长 方 形 纸 片 质疑意识 。 总之 , 为 了适 应 新 课程 改革 的要 求 , 让 每 位 学 生 走进 自己 成 功 的 人 生 , 教 师应 从
路 上 遇 到 一 个 酒 馆 时 就 会 在 酒 壶 中 增 加 做 出 一 个 圆 锥 体 , 然 后 让 学 生 将 做 出 的
输 的方 式来 进 行教 学 , 所 有 教 学 内 容 按 过 程 中老 师 可 以利 用 以 下的 方 式 来 积 极创 胆 的 进 行 猜 想 。 比方说 , 老 师 可 以 让 同 学 照原 有 的方 式 和步 骤 来进 行 讲授 , 这 种 设 相 应 的 质 疑 情 境 。
方式 对 于 一般 的学 生具 有 一 定的 作 用 , 但是 这 种 方式 下 , 教 学 过 程 显 得 枯 燥 乏
进行尝试, 更 多 的 利 用 一 些 教 学 技 巧 来
而 激 发 起 自身 的 学 习 兴 趣 。 比方说 , 老 师 在进 行 一 元一 次 方程 的 教学 时 , 可 以 利
正解 决 了哪 些 问题 , 但 是 利 用 实 践 操 作
一
种表 现。 通 过批判思 维的 培养 。 帮 助 学
学 习兴趣是学 生最好 的老 师, 不 管 是 掌 握 了 这 一 学 习 内 容 。
就 是 要 使 学 生 充 满 对 这 一 学 科 的 学 习兴 2积极 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意 新 发 明 的 基 础 和 前 提 , 猜 想并 不 单 纯 的 是
趣 , 因此 , 要想 引导 学生在 初中数学 学 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消失的原因与对策
课 堂 上教 师 争 分夺 秒 地 讲 重 点 、讲 难 点 ,学 生在 课 堂 只能 静 听 、接 受 ,疲 于 完成 各 种课 堂 练 习 ,根 本没有思 考和 提问 的时间 。
这 样 的 教 学 环 境 形 成 了 学 生 消 极 的 、被 动 的 学 习 心 理 。在 这 样 的教 学方 式下 .学生质 疑能力 的消失 , 则成为必然 。 3 学生 的 学 习方 式存 在 问题 .
精神 的匮乏 ,创新能力 的低下 。学
生 质 疑 能力 消失 的原 因是 什 么 ? 又
怎样 唤起 学生质疑 意识 ?
一
、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消 失
的原 因分析
1 学 生 对 教 材 和 教 师 的 过 份 .
迷 信
依赖心理 。课堂 中教师给 出问
题 后 学 生 才 去 思 考 ,没 有 问题 则 就 无 所 事 事 , 自己不 能 根 据 课 本 和所
习题的设 计非常重要 ,当堂检 测的习题要少而精 ,必须紧扣当堂 检测的知识 点 ,这样 既使学生 明确 本节课的重难点 , 又能训练学生的思 维, 检测学生是否对概念定理理解 。 对简单的题 ,学生普遍 掌握得
较 好 的题 。教 师 进 行 点 拨 的 过 程 .
要求课前编拟学案 。这种经过程序 化设计 的学案 内容 ,可以很方便地
经 验 、知识 、情 感 的 “ 话 ” 与交 对 流 .从 而形 成 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 。其 次 ,教 师在 教 学 中预 留适 时 、适 度
师 为 主 导 , 训 练 为 主 线 . 目标 导 控 ,问题 教 学 ,先 练 后 讲 ,反 馈 矫
初中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鼓励 学生质疑 问难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 的思想 , 也是培养创新 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那么 ,如何培 养初 中生数学 的质疑能力呢? 培养 学生 的质疑能 力的积极意义 1 、培养质疑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 的发挥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 向互动 的过程 ,而教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则 能 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探 究知识的灵感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 的学 习。其次,当学生在探究过程 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情感时又有助 于强化求知欲 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 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 习 积极性中最活跃、最现 实的心理成分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 ,就会在 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进 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 学 生 的高度注意 ,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 的心理准备 ,从而使学生更积 极更 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2 、培养质疑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理学大师朱 熹的 “ 朱子读书法”六条,其二为 “ 熟读精思 ” 。如何 “ 精 思”呢?他提出了 “ 无疑 一一有疑 一一解疑”的过程,他 说 “ 读书始读 ,未知有疑。其次才渐 渐有疑 。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 ,疑渐渐解 ,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 。 ”学生 的学 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数 学是- -I ' ] 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 学生已有 的认知结构,创设问题 情 境,以引起学生 内部 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学生质疑 的欲望 。经过学生积 极主动 的思考和分析 ,提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就 能达到发展智力和培 养 能力 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无疑 到有疑 ,再到无疑,以致再产 生新疑 ,是不 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的最直接、最有效 的方法 。 3 、培养质疑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 学生对 所学知识产生 的质疑, 就会产生解决 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 力。 在试图精确 的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 的各种 设想 时, 学生必须调动观察力 、 注意力、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这样 ,在 “ 做 中学 ” 的过程 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 以得到培养 。从人才成长 的规律与教 育实践来看,那些富有创造才能的学生,也就是那些具有 强烈质疑意识 的学 生,他们大都有好问、多问、深 问、怪 问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 可以改变学生总是围绕教师 、教材 、书本转,以及迷 信权威和 安于现状 的学 习态度和习惯, 从而突破 思维惰性与定势的局限 , 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 4 、培养质疑能力 ,有利于个体思维能力 的发挥 问题的存在是思维 的起 点, 没有 问题 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被动的思维。 当学生的学习活动与 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时,会主动的去问 “ 为什 么” , 此 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具有强烈的质 疑意识的思维 , 才 能体现 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 刻性 。显而易见 的问题无需发现,难以发现 的是蕴涵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求证和推理的科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用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是对解题方法的疑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在课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问题。
教师要随时做好解答学生问题的准备,给予正面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数学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精神。
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或者使用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研讨会。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在研讨会上,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辩论,从而培养他们对不同观点的质疑能力。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
除了课本和讲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网站和期刊,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问题。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计算工具和软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质疑数学知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通过积极参与和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乐于"寻根"善于"问底"--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问题 是需 要研 究讨 论并加以解决矛盾 、 疑 难 ;是教 学的起 点 和贯 穿教 学过程 的主
线 ;是 生 长 新 思 想 、 方 法 、新 知 识 的 种 子 。 新
充 分 交流 、自 由交 往 、民 主讨 论 ,彼 此 激 励 ,
知 欲 ,促 使 学 生为 问题 的 解 决形 成 一个 合 适 的思 维 意 向 ,从 而 收到 最 佳 的教 学 效 益 。
一
极 思考的过程 , 通过 引导学 生的观 察、 联想 、
类比猜想 ,进而鼓励学生提 出合理的疑 问并 积极探究。 三、指 导质 疑方法 。使学 生善于 “ 寻根
问底”
到 了很好 的效 果 。因为 大多数 学 生乘过 火
车 ,很少人乘过船 ,试想 ,若没有师生的这 种平等关 系,能收到这样 的效 果吗?
的数学知识 。 再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 ,可 引用生活 中的实例 :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后面修建 一个 面积为 5 0平 方米 的长方形 自行 车棚。一边 利用教学楼的一后墙 , 并利用 已有总长为 2 5 米的铁围栏 ,请你设计 ,如何搭 建较合适? 学生列 出方程 后跟学一 元一次 方程 比较 ,很 自然提 出疑 问,这是个什么方程?这种方程 如何 求解?再现 “ 过程 ” ,让学生 有一个积
、
营造氛 围 。 使学生敢于 “ 寻根问底”
要 创设 充满 理解 与 宽容 的心理 环境 就 必须保障学 生心理 的安全 和 自由 ,这样才能
使 学 生 大 胆 质 疑 。如 果 学 生 的 质 疑 得 不 到 教
二 、创设 问题情境 。使学生乐于 “ 寻根
问底” 问题情 境是 指课 堂上 教 师通过 巧妙 的 问题设计 ,引起学 生积极探索 和思考 ,以求
初中数学课堂,呼唤质疑能力
应该有一个恰 当的解决办法吧. 师: 同学 们 说 得 都 很 好 , 这 就 是 今 天我 们 要讲 的 : 一元 一 次 方程 解 决
问 题 … …
的不 同, 在表 述上与我们的理解有一定
的差异 ,我们要善于发现这类 问题 , 并 解决 这 种 问题. 我们 已经学 习 了相 反 数, 同学们对相反 数的概念还有哪些 困 惑?请 提出你 的质疑. 生1 : 相反数的定义 中怎么有 “ 互为
积极创设情境 , 使 学生“ 想质 疑”
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 , 如果能够根据
课堂教学文本 ,及 时地捕捉学 生信息 ,
创造有效 的问题情境 , 能够让学生产生 诸多好奇与疑 问, 从而让学生在好奇 中 提高其学 习兴趣. 同时 ,教师应该在学
生 提 出质 疑 后 。 引 导 学 生 去 主 动 探 究 问
学充满生机与活跃.
多少或赔 了多少 ? 由于问题取 自生活 , 学生的学习兴 趣 自然就被 激发 了. 有 的学生说赔 了 . 有 的学 生说赚 了 ,有 的学生 说不赔 不 赚, 有的学生却不表态 . 只认真地计算. 师: 同学们都谈谈 自己的困惑和想
法吧.
◇营 造 和 谐 氛 围 , 使 学 生 敢 质 疑
答案.
相反数 ” 这一个概念呢? 师: 这位 同学问得很 好 . 针 对 的就 是我们 所学的知识 ,值得表扬. 哪位 同 学来 帮他解决这个 问题 ?
生2 : “ 互” 的意思是 “ 相互 的 、 相 对
学生生 活的问题 : 某 个 品牌店 , 卖 出两 件上衣 , 每件 以2 0 0 元 的价格售 出. 通过 计算 成本 , 一件上 衣赚 了3 0 %, 另一 件
相 反数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一)利用"同学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同学的革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必须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同学"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凹凸适度,问题是同学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同学,可以激发同学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激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同学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革新。
(二)合理满足同学好胜的心理,培养革新的兴趣。
同学都有激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同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革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同学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同学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制定〕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革新,维持长期的革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同学的革新兴趣。
同学一般喜爱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革新精神。
2参加数学课堂教学1、大力提倡"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是让同学在轻松愉快地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提升各种能力,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依据小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可用各种自编的小游戏将他们引向一个妙趣横生世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去体验,去施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强自信心,达到教与学的最正确效果。
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质疑能力
≈# ≈
≈
≈≈
≈ g ■■r
数学教师如何培 养初 中生的质疑能力
江苏省 大丰 市大桥初级 中学 何德怀
学生首先要学会思考 , 才会产生疑惑 , 进而找到解决 问题 的 应试 教育 的影响 , 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 轻视学生质疑 能力的培养 。 三、 培养初 中生数学质疑能力的方法 ( 一)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 围, 让学生敢问
的 主 观 能 动性 。数 学 是 一 门 应 用 性 很 强 的实 用 学 科 , 知 识 与 知
识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联 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 知识 , 触
初 中生数学质疑能力低与教师教育观念及方式的不当有重 要且直接 的联系。在我国当前数学教学 中很多教师仍坚持灌输 式 的教育方式 , 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思 维惰性 ,不愿意主动思考 和提 出质疑。很多数学老师不鼓励也 不支持学生质疑 , 因为其本身数学知识可能就不丰富 , 怕被学生 问住 , 丢不起面子 , 有的教师甚至对喜欢提 问 、 质疑 的学 生进 行 批评 , 认为这样 的行为是对教师权威的挑 战和不尊重 , 从而限制
有很多种 , 面对同一个问题 , 质疑的方法并不是单一 的 , 很多 时 候 同一个 问题有多种解答方法 , 需要学生在具体 的情境下使用。
教师将质疑方法教授给学生 ,学生才会提 出问题 。质疑的 目的
是解决 问题 ,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后独立解决 问题 , 这对
批评 , 这种 自我否定的心理使其 失去 了质疑的欲望 。学生迷信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非常有帮助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质疑水
( 二) 创 设 质 疑 的具 体 情 境 , 让 学 生 想 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不 仅是 要让 学 生 敢 于 和 乐 于 提 出 问 题 , 还 要 他 们 学 会 提 出 问题 , 掌握 了 质 疑 的 方 法 , 学 生 才 可 能 具 备 自学 能 力 . 作为初 中数学教 师 , 应 当 能 够 依 据 本 学 科 的特 点 ,
三、 对 学 生 的 提 问 进 行 有 效 评 价
人 的行 为 却 比 较 容 易 发 现 毛 病 . 因此 , 在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过 程
、
创设质疑氛 围。 鼓 励 学 生 提 问
长 期 以来 , 学 生 的问 题 意 识 都 比较 淡 薄 , 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与 传 统 的教 学 方式 有关 联 , 以往 的初 中数 学 课 堂 中 , 师 生 间 的
一
中, 获得 更 多的 数 学 知 识 . 关键词 : 初 中数 学 ; 质疑 能 力 ; 培养 ; 策 略
提 出一 个 问题 比解 决 一 个 问 题 更 重 要 , 这 是 因 为 有 了 问
题我们就会有思考 , 才 会 探 寻 解 决 问题 的途 径 , 才 能 够 掌 握 这 种方法 , 学会触类旁 通. 新课 标倡 导将 学 生作 为课 堂 的主人 ,
要 在 教 学 活动 中 充 分 体 现 他 们 的 主 体 地 位 , 使 他 们 在 教 师 的
引导下主动思考和探究 知识 , 在 不断 的发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 解决 问 题 的 过 程 中掌 握 学 习方 法 , 提高 学习 能力. 具 体 到 初 中 数学课堂上 , 教师 不仅 要 善于 向学 生 提 问, 还 要 引 导 学 生 提 问, 使 他 们 学 会 质 疑 问难 , 进而 培养 他们 的质 疑 能力. 下 面 笔 者 以 自己 的教 学 研 究 和 教 学 经 验 为 依 据 , 谈 一 谈 如 何 在 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 质 疑 能 力 .
交 流 基 本 上是 教 师 提 出 问 题 , 学 生 回答 问题 , 虽 然 教 师 会 提 出
受到知识水平 、 思维能力的影响和制 约 , 在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中, 有 的学生虽然很积极 、 很 勇敢 地提 出 了问题 , 但 这 些 问题 缺乏研究价值 , 或者 毫无逻 辑. 遇 到这 种情 况 , 教 师要 及时对 学 生 的 提 问进 行 评 价 , 对他们敢于质疑 的勇气提 出表扬 , 并 引
2 0 1 4年 第 6期
中学生效理亿 . 掌饼版
. : _ :::::: ::::::: ::::: ::::::: ::::::::::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摘要 : 古语云“ 学起 于 思 而 源 于疑 . ” 这 说 明 疑 问 能 够 调 动 学生思考、 学 习的 积 极 性 , 质疑 是探 求知识 的 源泉. 以往 的 初 中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 , 教 师 基 本 上 采 用 的是 “ 一 言堂” , 只 有 教 师 提 问, 学生回答 , 这 就使 得 学 生 不 愿 质 疑 、 不敢质疑 , 缺 乏 问题 意 识. 在新课 改下 , 教 师要 改 变以往 的教 学方 式 , 注 重培 养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很 多 问题 , 但 是 却 是 用 这 些 问题 牵 着 学 生 走 , 这 种 固 定 的 问 答 模 式 导致 学 生 缺 乏 主 动 思 考 的 积 极 性 , 他 们 的 思 维 一 直 处 于
一
个很重要 的特点是 : 对 自己行 为 的评 价 能 力 比较 差 , 但 对 别 中, 教 师 应 当鼓 励 学 生 质 疑 . 相 信经 过一 段 时间 的训 练后 , 学 生 就会 逐 渐 提 出 一 些 高 质 量 的 问 题 , 他 们 的 质 疑 能 力 也 会 越 来越高.
● ● . . ● ● . .
瑟 . .
. .
初中 _ C 1 - 1 J - I - . I - _ - T 数 学教 学 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质 疑 能 力
一
. .
● ●
● ● ● ● ● ● ● ●
● ●
■ 曾 森 标
引 起 学 生 的想 象 和 联 想 , 引导 学生从 多个 角度 来观察 、 思考 、
分 析 问题 , 进而鼓励 他们 提 出问题. 更 重 要 的是 , 教 师 要 为 学 生做 好 质 疑 的 示 范 , 因为 学 生 的所 有 活 动 都 是 从 模 仿 开 始 的 , 质疑也不例外 , 因此 教 师 要 当好 学 生 的 模 仿 对 象 , 在 上 课 时 多 问一些“ 问什 么 ” , 而且 要 注 意 提 问 的 质 量 和 策 略 , 使 学 生 逐 渐 明 白应 该 在 哪 些 知 识 点 、 关 键处 质疑. 比如 , 教 师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在 新 旧知 识 的 衔 接 处 , 教学的重难点 , 学 生 易 混 淆 和 产 生 困 惑的知识 , 以及 总 结 规 律 和 法 则 时 进 行 质 疑 . 再 比如 , 学 生 在 合作交流 、 探讨 展 示 的 过 程 中 , 常常会 因为 思考 的角度 不 同 、 思维能力不 同而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分歧 , 甚至争 吵 , 而 中 学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