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间取样观察法表格
大班捣乱行为观察记录表

主题:大班捣乱行为的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观察者:09学前教育林帆观察日期:2010年12月下旬观察时间:12月22号地点:福清实验幼儿园大班操作性定义:1、捣乱行为:指孩子发生粗鲁行为、跪、侵犯他人、扰乱别人、说话、叫嚷、噪声、转方向或者其他不良行为。
2、粗鲁行为:离开位子、站起来、走动、跑动、跳绳、摇动椅子。
3、跪的行为:跪在椅子上、坐在脚上、横躺在课桌上4、侵犯别人:投掷、推、撞、拧、拍、戳及用东西打其他同学5、扰乱别人:抢夺他人东西、破坏其他同伴所有物6、说话:和其他同伴讲话、喊叫老师、唱歌7、叫嚷:哭闹、尖叫、咳嗽、吹口哨表一行为有无注:1、有用Y表示,无用N表示2、 1号和 3号为男生, 2号和4号为女生3、单位时间为1分钟,每位儿童观察1分钟表二频数与持续时间注:1、1号、2号儿童观察3分钟,用数字多少来表示频数2、3号、4号儿童观察3分钟,记录持续时间3、1号和 3号为男生, 2 号和4号为女生表三1号儿童的观察记录表注:1、单位时间1.5分钟里用数字的多少来表示频数2、1.5分钟观察,0.5分钟休息3、选取1号为观察对象情景描述:林老师:“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呢,是大灰狼写给小白兔的,让我们来看看大灰狼都写了一些什么,好不好?”林老师开始念信的内容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别看我长的很可怕,其实我很可爱。
”“小朋友,你们说小白兔要不要答应和大灰狼做好朋友呢?”林老师请举手的小朋友回答她的提问,小朋友们都很积极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而且观点还不一样。
林老师说:“那让我们来看一看小白兔是怎么回答的吧。
”“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还是个大坏蛋,我要想一想,要看一看,做朋友的问题还真难办。
”“小朋友,小白兔有没有答应和大灰狼做好朋友啊?”“没有。
”“那我们把这封信唱到歌里去,好不好?”接下来,小朋友就跟着老师唱歌。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时间取样法

操作方方便便灵活
对仅生力观要适频察求者用率较测的于较高的能观高行察且为那易些于发观
间实况记录法
取 样
内 性 性省高容 、 和时效具 永 一省客有 久 定翔 保 广力观实 存 度
采 观无用 察察法设 会费备增了用整辅加解个助观行过为程发生的
法
观切察实限人可制数不行受
难耗以时耗确间力定的多关种系行为之
无所事事 旁观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9:00-9:01
目标行为 出现1次, 持续50秒
备注:先呈现这个表格,然后将“目标行为出现一次”换成“1”(动画 方式),接着将“持续50秒”换成“50s”
9:00-9:01
无所事事
旁观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备注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目标行为出 现1次,持 续50秒
备注:“行为”移动到A类时,成功融合,移 动到B类时,也成功融合,这时A类和B类同时 出现错号的错误提示,再加“滴滴”声
备注:“依依行为”移动到无所事事类时,成 功融合,移动到旁观类时,也成功融合,这时 无所事事和旁观同时出现错号的错误提示,再 加“滴滴”声
无所 事事
旁观
独自 游戏
平行 游戏
联合 游戏
容易被观测到的行为
选择目标幼儿作为 观察对象
记录客观事实
分析行为表现
评价幼儿 行为并提 出建议
Step1:选择目标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某一特定幼儿 & 幼儿团体 观察目标
观察对象数量
有代表性
Step2:记录客观事实
游戏中行为的社会参与性
相互排斥原则
详尽性原则
A
B
行为
相
互
排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小学教育张颖案例一: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时间取样法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表1),设计了时间取样表(表2)和观察记录表(表3)表1表2 时间取样记录表表3 儿童社会性活动观察记录表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取样法的运用,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得到儿童在一段的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行为发生的变化。
优缺点:较之描述法,时间取样法由于赋予了操作定义,可以克服观察者一定的主观看法,也比较省时省力;但是在观察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也可能只得到表面现场无法知道深层原因。
这个观察实验中如果给操作定义用符号来代替的话,可能记录时更加方便及时。
对教师来说,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状态,从而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案例二:达维(Helen C.Dawe)关于“儿童争持事件的研究”——事件取样法达维(Helen C.Dawe)对学前儿童的200例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是在自然情景中运用事件取样技术的经典研究。
这项研究是在幼儿园的自由时间里,对儿童的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做了观察描述。
观察者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观察对象(女19人,男21人)进行了58小时的观察,记录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
主要观察内容①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②争执持续的时间;③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④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等);⑤争执者把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等);⑥争执时的特殊言语或动作;⑦结局如何(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等);⑧后果与影响(高兴、忿恨、不满等)。
经过三个多月58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争执事件200例。
观察结果①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②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③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④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⑤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⑥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
时间取样观察法实验设计(一)

设计者:李佳优06 级 20061801010063一、课题:察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与组织教课对其影响二、被试: 40 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三、察看时间:40 分钟四、察看目的:研究小孩在有无组织教课这两种状况下,上课注意力的分别行为五、察看行为的操作化定义:注意分别行为操作定义Ⅰ 走神小孩上课不盯着老师而盯向别处Ⅱ 发言除讲堂议论与发言外,与其余同学上课发言Ⅲ 摆弄其余东西摆弄与讲堂教课内容没关的物件Ⅳ 睡觉不听课,趴在桌子上睡觉Ⅴ 打闹不听课,与其余小朋友打闹玩耍Ⅵ 发呆眼光呆板,盯着一个地方看,脑子不转六、取样编码纪录表(法一)表一:无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行ⅠⅡⅢⅣⅤⅥ备注为记录姓名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孙钱表一:有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行ⅠⅡⅢⅣⅤⅥ备注为记录姓名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孙钱建议:设计一应说明取样时间间隔,以及记录方式一.课题:察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与组织教课对其影响二.被试: 40 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三.察看时间: 5 分钟四.察看目的:研究小孩在有无组织教课这两种状况下,上课注意力的分别行为五.察看行为的编码1、走神发呆小孩上课不盯着老师而盯向别处2、发言除讲堂议论与发言外,与其余同学上课发言3、摆弄其余东西摆弄与讲堂教课内容没关的物件4、睡觉不听课,趴在桌子上睡觉5、打闹不听课,与其余小朋友打闹玩耍6、发呆眼光呆板,盯着一个地方看,脑子不转表一:无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注:画圈表示该行为出现10 秒20 秒30 秒40 秒 5 分钟张三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李四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王五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赵六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表二:有组织教课的状况下小孩注意力分别行为的记录表10 秒20 秒30 秒40 秒 5 分钟张三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李四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王五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赵六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时间取样法幼儿挑食观察记录

时间取样法幼儿挑食观察记录
观察目标:让幼儿了解常吃的食物的营养价值,鼓励幼儿不挑食、偏食,不浪费粮食。
观察对象:宫XX
年龄段:4-5岁
行为记录:在他们吃早饭时,饭菜很香,其他小朋友吃的都很香,见宫铭望着自己的饭碗发呆,不时还拿花卷玩耍,看见我一直在看他,就嘟着嘴念叨着:这是什么呀?为什么要吃这个啊?有什么营养啊?
而且经他这么一说,迎来了好几个孩子的模仿,进餐出现了状况,我赶紧抓住一个教育的契机,我们几个老师稳定住了他们。
原因分析:宫铭是一个四岁半的小男孩,聪明活泼,又处于一个混龄的班级,经常带领其他幼儿玩,在班级中很受关注,但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方面比较懒惰,吃饭、穿衣等少不了找老师或妈妈来帮忙。
采取措施
首先进食时,我尽可能的满足了宫铭对食物的求知欲,告诉他这是他的早餐,花卷里含有淀粉可以提供能量,这样我们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才有力气等等,但可能不是很全面,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现象,设计相关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上可列出幼儿不喜欢的食物,耐心解释每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帮助他们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饮食习惯;在进食时我还对宫铭多加以关注,监督他把菜吃完,以免他浪费粮食,及时是少吃或吃的慢也鼓励他坚持吃完,看他坚持吃完了一碗,我赶紧给予他鼓励,他
也十分的满足和骄傲。
我们还跟食堂的阿姨建议多变换菜式、口味,以便引起幼儿的食欲;为帮助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离园时与宫铭家长沟通了这件事情,建议注意在家时也不要挑食。
获取成效
通过4天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教育以及具体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日常的食物营养,宫铭也没有再说不愿意吃等现象,而且再别的幼儿不想吃或吃的慢时还能做榜样,鼓励他人要坚持吃完不浪费粮食。
关于大班儿童的日常行为观察表

关于大班儿童的日常行为观察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大班儿童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社交能力等,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下面是一份关于大班儿童日常行为的观察表,旨在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孩子们的行为表现。
一、观察对象观察对象为幼儿园大班的全体儿童,共_____名。
二、观察时间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的 8:00 11:00,下午的 2:30 4:30,持续观察一个月。
三、观察地点观察地点包括教室、操场、活动室等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
四、观察内容1、学习行为注意力集中程度:观察儿童在课堂上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是否容易被外界干扰。
参与积极性:记录儿童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主动发言、提出问题。
学习能力:观察儿童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交行为合作能力:观察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与同伴合作的情况,是否能够分工协作、互相帮助。
沟通能力:记录儿童与同伴、教师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习惯以及非语言沟通方式(如表情、手势)。
冲突解决能力:观察儿童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的应对方式,是否能够冷静处理、协商解决。
3、情绪行为情绪稳定性:观察儿童在日常活动中的情绪表现,是否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如哭闹、发脾气等。
情绪表达能力:记录儿童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高兴、生气、难过等。
自我调节能力:观察儿童在情绪激动时能否自我调节,恢复平静。
4、生活行为自理能力:观察儿童能否独立完成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生活自理任务。
饮食习惯:记录儿童在进餐时的表现,如是否挑食、能否安静用餐。
睡眠情况:观察儿童在午睡时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
5、运动行为动作协调性:观察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大动作(如跑、跳、投掷)和精细动作(如画画、手工)的协调性。
运动耐力:记录儿童在长时间运动中的体力和耐力表现。
运动兴趣:观察儿童对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缺点
只适用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不能保留 行为的具体内容,行为过程及性质。 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难以揭示行为 的因果关系。 将贯穿行为分解为若干成分,破坏了行为 的完整性,难以识别行为的相互关系。 行为类型的建构,容易带有主观偏见。
第二节 事件取样观察法
备注
事件 事件发 生后
于是伊珊转了个身,看到坐在一旁的于欣手上的绘本, 变伸出手将它拿了过来。 于欣立刻站了起来,将伊珊手上的书抢了回来,不 一会儿,伊珊又抢了回去。于欣跑到老师处告状,说: “老师,伊珊抢我的书”。 老师回答说:“伊珊为什么会抢你的书呢?”于欣: “我也不知道,我在语文角看书,伊珊走过来就把我 看的书抢走了。”老师…… 从观察记录资料中,可以得知,于欣的告状行为是 因为受到他人的欺侮,以至于产生了因为“物品争夺” 的告状行为,但就此告状行为而言,于欣并不是为了 要取得老师更多的注意,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解决 问题。同时于欣更是因为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必 须请出有权威的老师出面来帮助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必须先了解伊珊抢书的动机,是因 为书籍提供不够多元所造成的,还是因为伊珊个人因 素所造成的。
√ √ √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 间隔由两种: 规律性间隔, 随机性间隔。 时间间隔:事先确定观察时间,选定具体时段, 用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观察。 例如: 每周一、三、五下午3~4点,对大班10名幼儿 每名观察6分钟,持续6周。
使用条件
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外显行为,不宜于观察内在行为; 必须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 和时间等; 必须对观察的行为与事件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时间取样法

8:18-8:19 DZ2(22s,34s)
8:19-8:20
DZ1(40s)
说明:编号即每位婴幼儿的学号或代号。每次观察1分钟,在第60s时记录。WS=无所事事,PG=旁观,DZ=独自游戏,PX=平行 游戏,LH=联合游戏,HZ=一般内部合作游戏。“1(41s)”中的数字“1”代表联合游戏行为出现1次,括号内的41s代表联合 游戏行为持续41s。
8:02-8:03
DZ1(46s)
8:03-8:04
LH2(27s,28s)
说明:编号即每位婴幼儿的学号或代号。每次观察1分钟,在第60s时记录。WS=无所事事,PG=旁观,DZ=独自游戏,PX=平行 游戏,LH=联合游戏,HZ=一般内部合作游戏。“1(41s)”中的数字“1”代表联合游戏行为出现1次,括号内的41s代表联合 游戏行为持续41s。
2(22s,34)
8:19-8:20
1(40s)
说明:每次观察1分钟,在第60s时记录。“1(41s)”中的数字“1”代表联合游戏行为出现1次,括号内的41s代表联合游戏行为 持续41s。
问题思考:
表2-3-1是婴幼儿行为观察常用的工具时间取样, 与检核表进行对比,看看它具有哪些不同之处
一、时间取样概述
表2-3-3 社会性游戏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李蕊
开始时间:8点00分
观察对象:全体托班幼儿
编号时距
1
8:00-8:01
LH 1(41s)
观察日期:2021年3月29日
观察活动:区域游戏
结束时间:8点20分
观察目标:社会性游戏行为
年龄:2岁1个月-3岁3个月
2
3
4
…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