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学课程设计分解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理解其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加工方法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金属材料检测与评定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尊重工匠精神,认识到金属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工艺学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 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2. 金属加工方法: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加工工艺,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 铸造工艺及其特点- 锻造工艺及其特点- 焊接工艺及其特点- 热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 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检测方法,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金相组织观察技术4. 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项目,涉及教材第四章内容。

特种陶瓷工艺学课程设计

特种陶瓷工艺学课程设计

特种陶瓷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特种陶瓷工艺学是大学陶瓷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掌握特种陶瓷的基本材料、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

本课程设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召开研讨会、参观企业、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特种陶瓷的生产和应用,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特种陶瓷的基本材料、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特种陶瓷基本材料课程包括红陶、黑陶、瓷艺、陶瓷制品等基本陶瓷材料,重点介绍各种材料的性质、制备和加工技术。

2. 特种陶瓷的生产工艺学习特种陶瓷的生产工艺,包括烧结、黏结、陶瓷涂料制备、工艺及配方选用等相关内容。

3. 特种陶瓷的应用技术学习特种陶瓷的应用技术,包括高温陶瓷、微波炉陶瓷、医疗陶瓷等应用技术,同时也将涉及特种陶瓷在科技、文化、艺术、建筑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设计1. 实践操作本课程将注重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粘土造型、陶艺创作、烧炼陶瓷、使用陶瓷涂料等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特种陶瓷的制备和加工工艺,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研讨会课程设计包括学生自主召开研讨会,探讨陶瓷制品加工细节和实际用途,以及关于现代陶瓷工业的研究成果和市场前途等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地参观本课程将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深入了解特种陶瓷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4. 课程论文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布置课程设计论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特种陶瓷的基本材料、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

学生可以根据所交论文内容进行展示并进行课内专业讲座。

五、考核方式课程设计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论文为主要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实践操作、参与研讨会、参观企业等活动。

期末论文需创新,实用性强,表现出潜力。

六、结语这门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观企业、研讨会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特种陶瓷的生产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陶瓷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助力。

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纺织品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纺织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原料、织造和染整等工艺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纺织品的特点、质量评价和应用领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纺织工艺在人类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纺织品的基本概念:介绍纺织品的定义、分类和性能。

2.纺织原料:讲解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来源、特点和应用。

3.织造工艺:阐述纬纱、经纱、织机等基本概念,解析织造过程和技术要点。

4.染整工艺:介绍染整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探讨染整对纺织品的影响。

5.纺织品质量评价与应用:分析纺织品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纺织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纺织品的特点、质量评价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纺织实验,掌握织造和染整等工艺的操作技巧。

4.参观实践:学生参观纺织企业,了解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和行业现状。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纺织工艺学》等国内外优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纺织工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纺织品设计与工艺》等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和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纺织工艺的过程和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织机、染色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5.纺织样品:收集各种纺织品样品,供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完整版)工艺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工艺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第一章产品及工艺路线的介绍1.1 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1.1.1 产品名称中文名:2-氨基-5-氯二苯甲酮俗名:氨基酮化学名:2-氨基-5-氯二苯甲酮英文名:2-amino-5-chlorobenzophenone1.1.2 化学结构、分子式及分子量1.1.3 理化性质本品为黄色或壳黄色针状结晶,MP95—99℃,无臭,味苦,微溶于水,可溶于二氮甲烷,氯仿,乙醚等。

1.2还原岗位的工艺流程框图1.2.1流程图盐酸还原回收甲苯反应废水层分水弃去(三废)废铁渣压滤甲苯回收弃去(三废)残废液水洗结晶水洗废水弃去(三废)离心甩料离心母液弃去(三废)氨基酮粗品1.2.2 工艺过程将甲苯、水、异噁唑成品、盐酸依次加入到还原反应釜,开搅拌,通蒸汽加热。

再将铁粉加入,升温至95℃。

回流反应3h后停止搅拌,并迅速将废水层分去,将甲苯层通入压滤罐,将废铁渣滤除,将滤液压入水洗结晶罐,将水洗用水加入进行水洗,通蒸汽升温至60℃,保温30min后分去水层。

重复3次后,通入常温水冷却降温析晶,降至35℃时,改用冰盐水冷却,使结晶充分,降至20℃时,出料于离心机重复甩干,离心甩得的粗品经水分检测水分含量﹤8%时,送至临时存放区,待精制用。

将离心母液吸入甲苯蒸馏釜,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甲苯回收,回收的甲苯进行下一次反应套用。

第二章物料衡算2.1 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年产 80 吨利眠宁中间体氨基车间还原工段的车间工艺设计工作日:270 天年收率:还原工段收率为 88%—90%产品规格:氨基酮:净含量≥98.5%水分≤1%根据设计任务,分别设定该工段各岗位的收率如下:还原工段:反应岗位为91.8%反应工序为93.7%压滤工序为100%水洗结晶工序为100%离心甩料工序为98%物料衡算以天计算,物料单位为千克,产品规格见下表所示,年产量×产品净含量×1000 年工作日氨基酮的日产量=2.2 设计所涉及物料的工业规格表2-1 物料衡算的物料规格表氨基酮的日产量=年产量×产品净含量×1000工作日 =294.81 kg天所以氨基酮精品的日产量为:294.81 kg天离心阶段甩出的氨基酮的量为:294.8198%=308.83 kg75%氨基酮的粗品量为: 308.8375%=411.77 kg因为精制岗位的总收率为98%,所以氨基酮的量为:308.8398%=315.13 kg 因为还原岗位的收率为93.7%,所以可由氨基酮的量求得异噁唑纯品的量为: 315.13×229.6793.7%231,68=333.401、还原反应工序(收率:93.7%)(1)、已知设计的原料投料比表2-2 还原反应的原料投料比表(2)化学反应方程式N NH2OOCl2H2O Fe phCH3CFe(OH)2Cl分子量:229.671855.85231.6891.55 Fe(OH)2+HCl→ FeCl2+ 2H2O分子量:91.55 36.46 126.76 18(3)进料量计算过程说明:在确定异噁唑的量为计算基准的基础上,根据投料比及物料规格算出各物料的投料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工艺技术。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完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如车削、铣削、钳工等;3.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设备和工具;4.能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解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工程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讲解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的关系;•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和选择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车削技术:介绍车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铣削技术:讲解铣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钳工技术:探讨钳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与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如机床、刀具等;•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

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实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实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第六章: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探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验任务;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4.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项目设计。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项目设计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成果;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综合理解。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80000吨年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设计讲解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80000吨年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设计讲解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80000吨/年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设计系别化学与材料工程系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XXX学号姓名XXX指导老师XXX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某些专业技能的综合利用与实践,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进行化工开发和过程研究的必要准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从工艺角度出发对其生产过程和主要设备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塔设备简捷法计算、换热器设计等工艺计算;对乙烯氧化固定床列管反应器进行计算;对吸收塔中各组分的吸收情况进行计算;并绘制乙烯直接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书写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80000吨/年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设计(1)空气氧化法包括:制气(吸收塔)、合成(固定床列管反应器)、精制(精馏塔)(2)氧气直接氧化法包括:合成(固定床列管反应器)、精制(精馏塔)要求:至少画一张工艺流程图,一张主设备图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环氧乙烷概述 (6)1.2 环氧乙烷生产方法概述 (7)1.3 环氧乙烷生产原理 (8)1.3 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10)第二章塔设备的概述2.1 概述 (13)2.2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 (13)2.3 塔板选择 (13)第三章设计方案简介3.1 装置流程的确定 (15)3.2 操作压力的选择 (15)3.3 浮阀标准 (15)3.4 设计草图 (16)第四章物性计算4.1 塔的物料衡算 (17)4.2 塔板数的确定 (17)4.3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数据的计算 (19)第五章塔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5.1 塔径的计算 (24)5.2 精馏段地有效高度计算 (25)第六章塔板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6.1 溢流装置计算 (26)6.2 塔板布置 (27)6.3 开孔区面积计算 (27)6.4 阀孔计算及排列 (28)第七章塔板的流体力学验证7.1 塔板压降 (32)7.2 液面落差 (32)7.3 液末夹带及泛点率 (32)7.4 漏液点 (33)7.5 液泛(淹塔)情况 (33)第八章塔板负荷性能图8.1 漏液线 (36)8.2 液相负荷下限线 (36)8.3 液相负荷上限线 (36)8.4 液末夹带线 (36)8.5 液泛线 (37)第九章塔的结构与附属设备9.1 塔体结构 (42)9 附属设备计算及选型 (42)附录:1 浮阀塔设计计算结果 (44)2 主要符号说明 (47)3 设计小结 (48)4 参考文献 (49)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环氧乙烷--水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生产能力(进料量) 80000 吨/年操作周期 XXXX 小时/年进料组成 40% (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99%塔底产品组成≤1%2、操作条件操作压力 4kPa (表压)进料热状态自选单板压降≤0.7 kPa全塔效率 E T=56%回流比自选3、设备型式筛板塔板4、厂址安徽地区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塔的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塔径、塔高及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5、设计结果汇总6、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7、设计评述第一章前言1.1环氧乙烷概述[3]低级烯烃的气相氧化都属非均相催化氧化范畴。

工艺学课程设计

工艺学课程设计

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工艺学基础知识,理解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及其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至少三种常见的工艺方法,并解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工艺流程中涉及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艺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工艺流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工艺制作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工艺学原理评价工艺制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工艺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对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工艺学,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工艺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艺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实践性、探究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工艺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技能目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工艺制作技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工艺学基础知识、工艺制作技巧和工艺流程分析三方面展开。

1. 工艺学基础知识:- 介绍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分析不同工艺类型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指导学生认识工艺流程中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2. 工艺制作技巧:- 教授至少三种常见的工艺制作方法,如:铸造、焊接、木工等。

-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工艺制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 分析工艺制品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制作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序言 (2)1、零件的分析 (2)1.1零件的作用 (2)1.2零件的分析 (2)2工艺规程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2.2基面的选择 (3)2.3制定工艺路线 (4)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3夹具设计 (19)3.1问题的提出 (19)3.2夹具设计 (19)3.3铣削力的计算 (19)3.4铣削夹紧力的计算 (20)4总结 (21)5参考文献 (21)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用途CA1340自动车床上的杠杆,它位于自动车床的自动机构中,与灵活器(离合器)配合使用,起制动的作用。

零件图如下:1.2零件的工艺分析1.2.1、以Φ6H7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Φ6H7mm的孔,粗糙度为Ra1.6;尺寸为20mm且与两个孔Φ6H7mm相垂直的四个平面,粗糙度为Ra6.3。

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两个Φ6H7mm的孔。

1.2.2、以Φ20H7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一个Φ20H7mm的孔及其倒角,粗糙度为Ra1.6;两个与Φ20H7mm孔垂直的平面,粗糙度为Ra3.2;一个中心轴线与Φ20H7mm孔中心轴线平行且相距8mm的圆弧油槽;还有一个与Φ20H7mm孔垂直的油孔Φ4mm,并锪沉头孔。

其中,Φ20H7mm孔及两端面为主要加工面。

二、工艺规程的确定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1.1.毛坯选择工作时要承受反复的、很大的转矩及变形的弯曲硬力,容易产生扭转、震动、折断及轴颈磨损,要求材料应有较高的强度、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所以选用QT45-5 ,其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450,条件屈服强度σs(MPa)≥310 ,冲击韧性值αkv (J/cm2):≥18 ,布氏硬度:160~210HBS,伸长率≥10%热处理:将毛坯进行退火以改善切削性能,消除铸造应力,正火以细化基体组织,提高强度和耐磨性。

课程设计--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课程设计--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课程设计--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序言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研究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1.1轴的作用轴的主要作用是支承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根据轴的承受载荷不同,可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

转轴承受弯矩和扭矩,心轴只承受弯矩,传动轴只承受扭矩。

1.2轴的工艺分析该轴采用40Cr钢制作,能承受一定的载荷和冲击。

该轴为阶梯轴类零件,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均较高。

主要配合面为Φ21,φ22.5,φ24和Φ22.55,精度要求较高,需通过磨削得到。

轴线直线度为φ0.01,两键槽有同轴度要求,在加工过程中须严格控制。

1)该轴采用合金结构钢40Cr,中等精度,转速较高。

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2)该轴为阶梯轴,其结构复杂程度中等,有多个过渡台阶。

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和生产类型,表面加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加工时应分开进行,逐渐减少零件的变形误差。

3)零件毛坯采用模锻,锻造后进行正火处理。

4)该轴的加工以车削为主,应保证外圆的同轴度。

精基准的选择是为了保证加工精度,一般选取与工件功能有关的重要表面或者加工后的表面作为精基准。

在本工艺中,选择轴的中心线作为精基准,因为轴的各个孔和表面都要依靠中心线进行定位,所以中心线的精度对整个工件的加工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加工工艺流程设计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本工艺中,加工工艺流程如下:锻造-粗车-热处理-半精车-热处理-精车-钻孔-铣键槽-打磨-清洗-检验-包装。

其中,锻造过程采用模锻工艺,粗车和半精车过程中都进行热处理,以提高轴的疲劳强度和保证零件的内应力减少,稳定尺寸、减少零件变形。

生物工艺学课程设计

生物工艺学课程设计

生物工艺学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生物工艺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集生物学、化学、物理、工程学于一身的一门交叉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理代谢规律、生物化学反应机制、生物制品制备、生物能源开发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工艺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生物制药、食品发酵、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主要内容,探讨它在生物工艺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生产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2. 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了解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主要反应途径。

3.熟悉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3.1 授课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将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为理论课和实验课。

具体内容如下:3.1.1 理论课1.微生物发酵原理及代谢途径2.发酵反应器种类及应用3.基本发酵工艺和实验操作技术4.发酵介质的设计与优化3.1.2 实验课1.微生物产酶发酵实验2.微生物生长曲线及代谢产物分析实验3.发酵过程控制实验3.2 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自主组队进行课程学习和实验操作,并在课程结束后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内容应包括理论课的学习笔记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

3.学生需参加课程设计的小组讨论和课程总结汇报。

4. 课程设计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习成果和报告质量:此项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综合报告的质量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此项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性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和课程总结汇报:此项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在总结汇报中表现的能力和自信程度。

5. 总结本次生物工艺学课程设计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金属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了解各种加工技术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金属工艺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金属工艺进行简单创作。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金属工艺制作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认识到金属工艺的价值和意义。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金属工艺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金属基础知识:- 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分类- 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应用2. 金属加工工艺:- 铸造、锻造、焊接等基本加工方法- 各类加工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实际操作技巧-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3. 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 创意设计方法与步骤- 金属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及技巧- 团队合作完成金属工艺作品的实践体验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金属基础知识学习,了解金属的特性和应用第二周:金属加工工艺学习,掌握基本加工方法及其优缺点第三周: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进行创意设计及实际操作第四周:总结与评价,展示作品,交流经验,提高技能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金属基础知识第二章:金属加工工艺第三章:金属工艺创作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产品工艺课程设计

产品工艺课程设计

产品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产品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产品工艺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产品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理解产品工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熟悉产品工艺流程的编制和优化。

4.了解产品工艺改进的途径和评价方法。

5.能够运用产品工艺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产品工艺设计。

6.能够根据产品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操作和质量控制。

7.能够分析产品工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产品工艺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耐心的职业态度。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持续改进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的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产品工艺特点和应用。

2.产品工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讲解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介绍常用的工艺设计方法,如流程图法、作业分析法等。

3.产品工艺流程的编制和优化:学习如何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条件,编制合理的工艺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了解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和技巧。

4.产品工艺改进的途径和评价方法:探讨产品工艺改进的途径,如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学习工艺改进的评价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质量改进效果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产品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产品工艺案例,使学生了解产品工艺的设计和优化过程。

3.实验法:通过进行产品工艺实验,使学生掌握产品工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产品工艺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机座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铣有端面的夹具设计目录1 零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零件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艺规程设计 (2)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2.2基面的选择传 (3)2.3制定工艺路线. (4)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3 夹具设计 (8)3.1问题的提出. (8)3.2夹具设计 (8)3.3切削力及紧力计算 (8)3.4定位误差分析 (9)3.5夹具设计及其操作简要说明 (9)参考文献 (10)序言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

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

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底座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右端面的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进行课程设计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并设计出专用夹具,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

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

工艺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艺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掌握工艺规划中涉及的材料、设备、工艺参数等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工艺规划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简单工艺流程的能力,能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工艺仿真。

2. 学生能运用工艺规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工艺规划项目,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艺规划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认识到工艺规划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工艺规划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工艺流程设计,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工艺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工艺、工艺规划的定义,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工艺参数的选取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艺规划概述2. 工艺流程设计方法:介绍常见的工艺流程设计方法,如流程图法、网络图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 工艺流程设计方法3. 工艺规划中的材料与设备:讲解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及适用设备,设备选型与布局原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艺规划中的材料与设备4.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分析影响工艺参数的因素,介绍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参数提高生产效率。

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艺参数的确定与优化5. 工艺仿真与优化: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工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优化工艺流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工艺仿真与优化6. 工艺规划在行业中的应用:介绍我国工艺规划在制造业、化工、电子等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工艺流程。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

•熟悉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学习化工过程中的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和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化工流程、计算反应器参数等。

•具备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艺模拟。

•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化工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化工工艺学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工艺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2.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包括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特点,反应器操作条件的优化方法。

3.物质传递:包括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物质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4.热量传递:包括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热量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5.压力传递:包括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压力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6.化工实验:进行化工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中专化学工艺课程设计

中专化学工艺课程设计

中专化学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化学工艺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2. 学习化学工艺流程,了解不同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特点;3. 熟悉化学工艺中涉及的设备、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工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2. 学会查阅化学工艺相关资料,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3. 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工艺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关注化学工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化学工艺观念;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中专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从事化学工艺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结合实际工业生产案例进行分析。

2. 化工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传热、传质、过滤、蒸发、结晶等单元操作,学习各个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特点。

3. 化学工艺流程:学习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如合成氨、硫酸、纯碱等,分析其工艺原理和流程优化。

4. 化工设备与仪器:熟悉各类化学反应釜、塔器、换热器等设备,以及温度、压力、流量等仪表的选用和操作。

5. 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化学工艺相关实验操作,如物料的制备、反应条件的控制、产品的分离提纯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周:化工单元操作第三周:化学工艺流程第四周:化工设备与仪器第五周:化学实验技能教材章节关联:《化学工艺》第一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工单元操作第三章:化学工艺流程第四章:化工设备与仪器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金属工艺课程设计

小学金属工艺课程设计

小学金属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金属工艺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加工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3.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4.能够使用基本的金属加工工具和设备;5.能够进行简单的金属加工操作,如切割、打磨、焊接等;6.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加工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的基本性质、加工方法和应用领域。

具体安排如下:1.金属的基本性质:介绍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特征;2.金属的加工方法:讲解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金属加工方法,以及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3.金属材料的应用:介绍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如建筑、汽车、电子等,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加工方法和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金属材料的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选用和加工方法;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金属加工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金属工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金属加工设备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用机床夹具设计(4天) 其中: 明确夹具的功用,选择夹具类型(0.5天) 定位方案的选择、分析、比较和确定(1天) 夹紧方案的选择、分析、比较和确定(0.5天) 夹具各部分元件的选择(0.5天) 夹具的精度分析(1天) 夹具使用说明、特点及有待改进之处(0.5天) 整理和完善设计计算说明书(2天)
① ② ③ ④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生产类型的确定 毛坯的选择于毛坯简图的绘制 工艺路线的拟定(如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 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和工序的 合理组合、加工顺序的安排、通用机床和通 用工艺装备的选择等) ⑤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计算和确定 ⑥ 切削用量的计算和选择 ⑦ 时间定额的计算和确定
40
600 R6 600
4 7+1
3.2
0.1 10 0.2
3.2
4
二、题目及原始资料
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题目均定为: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工序的专用 机床夹具的设计
2. 设计的原始资料及依据为:
① 产品的装配图 ② 零件图 ③ 零件的生产纲领 ④ 假定具有正常的生产条件 ⑤ 必要的工艺资料、手册、国家标准等。
设计说明书的撰写与设计同步进行,不 要完全集中在设计后期完成,以便能及 时发现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高设计效率。
设计说明书包括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封面 目录 设计任务书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详细过程 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详细过程 设计心得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详细过程:
最终应完成的几项具体的任务: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毛坯简图1张、工序 图1张、零件图1张和若干张工序卡(A3) 。 2. 专用机床夹具装配图1号图纸1张。
3. 专用机床夹具主要零件图(不限)。
4.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A4纸手写)4000-5000 字。
撰写说明书时的注意方面:
设计计算说明书应概括介绍课程设计的 全貌,全面叙述设计意图、设计成果及 理论依据,重点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 的分析和论证,充分表达设计者进行决 策的依据。同时,还应包括必要的工艺 计算和说明。 设计过程中所引用的数据和公式应注明 来源、出处,正文之后列出必要的参考 文献。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力求文字通顺、 语言简明、字迹工整、图表清晰,封面 应采用统一印发的格式。
三、内容及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零件,制订出该零件 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以及设计其中某一道具体工序所使用 的专用机床夹具,并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① 确定生产类型,分析零件工艺性。 ②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 ③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选择各工序加工设 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等);确定工序 尺寸及公差;计算各工序切削用量;计算时间定额;绘制 工序简图等。 ④ 填写工艺文件。 ⑤ 设计某一道工序所使用的专用机床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 ⑥ 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分配课程设计任务,准备绘图工具,分组(0.5天)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天)
其中: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生产类型的确定(0.5天) 毛坯的选择与毛坯简图的绘制(0.5天) 工艺路线的拟定(如定位基准的选择(0.25天)、表面加工方 法的选择(0.25天)、加工阶段的划分和工序的合理组合 (1天)、加工顺序的安排(0.5天)、通用机床和通用工 艺装备的选择(0.5天)等)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计算和确定(0.5天) 切削用量的计算和选择(0.5天) 时间定额的计算和确定(0.5天)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指导
一、目的
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 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 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针对一 个具体的工程实际零件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规 程制订及专用集成夹具设计,使学生初步具 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设计专用集成夹 具的能力,为随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 训练和准备。
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 导教师下达给每个学生, 同时,指定设计的具体零 件(零件图)。
Φ22H7 60 1.6 101+0.1 6.3 Φ40 6.3 18 M8
参考资料:1.机械制造工艺学
2.机床夹具设计图册 3.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进度计划:
1.课程设计准备 1天 3天 6天 1天 3天 1天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 结构设计装配图设计 4. 零件图设计 5.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答辩
• 熟练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
• 进一步提高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题目及原始资料 设计题目: ×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
及××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
设计内容:
1. 零件图绘制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 结构设计装配图设计 4. 结构设计非标零件图设计 5.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张 1套 1张 指定教室进行课程 设计(1-4班在大绘图室,5-6班在小绘图 室) 每天定时点名进行考勤。 杜绝单纯抄袭、“友情客串”等不良现象 图样、设计计算说明书一律采用手工绘制、 A4纸手写。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① 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解
决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安排、 工序尺寸的确定等问题,制订出保证该零件质量的机械 加工工艺规程。
• 针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某一道工序,选择合适的定位、 夹紧、导向等元件,组成合理的定位、夹紧、导向方案, 设计出适合该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进一步提高结构和 机构的设计能力。
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详细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明确夹具的功用,选择夹具类型 定位方案的选择、分析、比较和确定 夹紧方案的选择、分析、比较和确定 夹具各部分元件的选择 夹具的精度分析 夹具使用说明、特点及有待改进之处
五、时间安排
本次课程设计日期: 2014 年9月9 日 ~ 2014 年 9月 20 日,历时2周,共12天。 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以下 是具体时间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