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34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讲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一、农业地域的形成1.自然条件:农业地域的形成首先要依赖于自然条件,包括土壤质量、气候特点、水资源等。
例如,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水资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人文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还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分布、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农业发展较为发达,技术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农业生产效率更高。
二、农业地域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阶段:农业地域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以手工耕种、粗放经营为特点,生产效率较低;而现代农业则以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化为特点,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农业专业化:农业地域的发展还表现为农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业生产逐渐从综合经营向专业化分工发展。
不同地区专门从事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如粮食种植区、蔬菜产区、果树种植区等。
3.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地域的发展还伴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壮大。
农业产业链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对农业地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推动。
三、农业地域的区域差异1.物质基础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如土地质量、气候特点、水资源等,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农业地域的发展。
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南方地区的农业以稻米、油菜等作物为主。
2.经济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也影响了农业地域的发展。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生产效率更高;落后地区则相对滞后。
3.政策差异:不同地区的农业政策也会对农业地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政府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会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益。
总结起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到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农业发展阶段、农业专业化、农业产业链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
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政策差异也会造成农业地域的区域差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类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探讨。
一、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是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种植业发展类型。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独特,降水稀少,土地干燥,因此农作物主要依靠人工灌溉来满足水分需求。
在北方旱作农业地区,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是主要的种植品种,这些作物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可以在有限的水资源下生长。
另外,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还以果树种植为主要特色,包括苹果、葡萄、杏子等。
这些果树种植一方面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南方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南方水田农业地域类型是以湿润、多雨地区为主的种植业发展类型。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湿润,降水充沛,土地适合水稻等水生作物的栽种。
水稻是南方水田农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占据了种植业的重要地位。
在南方水田农业地区,还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如茶叶、桑葚等。
这些经济作物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域类型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域类型是以滨海地区的盐碱地为主的种植业发展类型。
盐碱地土壤盐分过高,对多数农作物生长不利,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改良土壤。
在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区,主要种植盐碱地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如海水稻、芦苇等。
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区还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海带养殖、海蜇养殖等。
这些特色农业不仅适应了当地的土壤条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结语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种植业在不同地域中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特色。
北方旱作农业地域类型以干旱地区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果树;南方水田农业地域类型以湿润地区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滨海盐碱地农业地域类型以盐碱地为主,种植海水稻等特色作物。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北方省份,主要包括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处副热带至温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同时也有丘陵和山地。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北方地区具备了广袤的土地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北方地区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由于北方地区的地处高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较大,这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方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的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夏季高温多雨水,冬季严寒干燥。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更加困难。
在农业生产中,北方地区往往面临着缺水、干旱、少雨和冻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方地区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利用水库、灌溉系统等手段来保证农田的灌溉用水,同时也通过科技手段研发抗旱耐寒的作物品种,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再次,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北方地区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尤其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等。
这些作物适应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能力。
此外,北方地区的农业还包括牧业和林业等,这些产业与地方的自然环境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北方地区的牧业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特别是养殖牛羊和种养多样化的农残牲畜。
这些牲畜对于北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畜牧产品,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最后,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自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方地区加大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高中地理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高中地理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农业地域类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对于我们理解农业的发展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基础。
气候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等作物,从而形成了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而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由于降水相对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小麦、玉米等旱作农业,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
地形条件也不容忽视。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和农田的规划布局,如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就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典型代表。
而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往往发展立体农业,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种植不同的作物。
土壤条件对于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也有影响。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高产。
例如,我国东北的黑土区,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水源同样是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
充足的水源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灌溉发展的绿洲农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除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也在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例如,城市周边往往发展蔬菜、花卉、乳畜业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快捷地运输到市场,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也会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如水稻种植业;而在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更倾向于发展机械化程度高的农业。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优良的品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改变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政策因素也会对农业地域类型产生影响。
政府的农业支持政策、补贴措施等,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定的农业类型。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业土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中国的农业地理包括了辽阔的农田、多样的农作物和独特的农业气候条件。
本文将从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农业发展形势和农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角度探讨中国的农业地理。
一、北方农业特点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些地区拥有较为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
然而,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不足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被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占用,使得农业用地减少,对农业地理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南方农业特点南方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上游、珠江三角洲和西南山区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充沛的水资源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茶叶、蔬菜等作物。
南方地区的农业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作物产量较高且品质优良。
然而,南方地区也面临着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西部农业特点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等地。
这些地区地势高峻,气候条件严酷,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但是拥有广阔的草原和适宜放牧的条件。
西部地区的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牛羊养殖是当地的特色经济产业。
同时,西部地区还积极发展短期作物种植和农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效益。
四、东部沿海农业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优势农产品以水果、蔬菜、水产等为主。
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农民收入较高,农产品供应链较为完善,对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地理的发展形势中国正面临着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转型升级的挑战。
随着农民人口的减少和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剖析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剖析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北部地区,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这些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密切相关,决定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
下面将从气候、土壤、水资源及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剖析。
首先,气候是北方地区农业的重要自然特征之一、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春季和秋季温差较大;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这样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这些作物能够适应北方地区的高温、寒冷和干旱等气候条件。
其次,北方地区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但普遍存在着干旱、贫瘠和盐碱化的问题。
这对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北方地区的土壤主要分为黄土、草原土和沙质土等。
黄土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具备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作物。
而草原土适合放牧业的发展,但其肥力相对较低。
沙质土则适合荒漠植被的生长,但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来说较为不利。
针对北方地区土壤的特点,应进行合理的土壤调理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第三,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不足,自然灌溉条件较差。
加之干旱天气多且水分蒸发快,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北方地区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是人工灌溉和引黄灌溉。
由于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需求。
最后,北方地区的地形地势相对平坦,利于农业生产和机械化作业的开展。
北方地区的耕地资源较为丰富,耕地面积较大,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广。
同时,北方地区相对平坦的地形地势,也为农机作业和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生产力。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及地形地势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是指我国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等省份。
这些地区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特征,还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以下将分别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气候: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大。
例如内蒙古地区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干旱;黑龙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湿润。
2.地貌:北方地区地势复杂多样,主要有山脉、平原、盆地、高原和河流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等山脉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地貌特征。
3.植被:北方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草原和沙漠等。
例如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黑龙江林区,著名的防护林带“三北”其一在这里形成。
二、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1.作物种植:北方地区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经济作物。
例如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
2.养殖业:北方地区养殖业发达,主要养殖畜牧业。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养殖有牛、羊、马等。
3.果树种植:北方地区的果树种植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例如河北省是我国的“果产大省”,主要种植苹果、梨、桃、葡萄等水果。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问题与对策1.气候干旱: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水资源调配和改善灌排设施等措施来解决。
2.土地退化:北方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产量下降。
可以通过良好的耕作管理、合理施肥和有效控制土地污染等来改善土壤质量。
3.农村人口流失:北方地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
可以采取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益等措施来留住农民。
4.自然灾害:北方地区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洪水和冰雪灾害等。
可以加强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
总之,北方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貌和植被等。
在农业发展方面,北方地区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
中国地理复习精讲-北方地区
中国地理复习精讲-北方地区中国地理高考复习之北方地区【考纲透析】1.东北平原的范围和组成。
2.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及补给类型(季节性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的区别)。
3.三个大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评价。
4.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及限制性因素。
5.如何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6.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学习目标】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北方地区的资源、交通和工业状况。
3.北方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条件、问题和发展趋势。
4.北方地区农业低产田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
【能力要求】1.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2.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或填写该地区的主要矿产地和城市的名称,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方向。
4.能够运用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分析该地区国土整治工作的重点,提出整治措施,能对该地区国土整治工作进行恰当的评价。
总结提高(一)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①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夏季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②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
地区为例
农业生产与地域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统一的空间,下面是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气候、土壤、水资源和植被等方面,详细探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首先,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和水分资源较为匮乏。
北方地区主要位于内陆,与太阳辐射强度高、大气压力梯度大、水汽含量低、热传递快等因素有关,形成了干旱的气候特点。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年降水量较少,昼夜温差大。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其次,北方地区土壤质地较差,土壤肥力低。
北方地区大部分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长期以来受到少雨和高温的影响,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层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较为普遍。
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北方地区不仅降水少,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西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缺水,北方地区的农田灌溉困难,农作物生产受到限制。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建设高效的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最后,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北方地区以草原和草原农田为主,少有森林和湿地。
草原植被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牧草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然而,由于大量草原被转化为农田,导致草原退化和植被覆盖度下降。
这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要采取保护草原和植被的措施,加强草原恢复和植被保护,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特征,这些特征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时间2018-07-29 教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
2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属自给农业)③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④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⑤科技水平低。
(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区位条)①自然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灌溉水,肥沃的水稻土。
②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3商品谷物农业(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3)基本特征(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商品率高。
(4)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区位条)①自然条优越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②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阔④交通便利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及路、铁路。
⑤科技水平高。
⑥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
4、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以阿根廷为例)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3)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中国主要农业区域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业区域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农业产业在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域及其特点。
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煤炭基地,以农业为主要产业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特点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尤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为主导。
由于寒冷的气候和肥沃的黑土地,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此外,该地区也适宜畜牧业发展。
东北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供应中国北方市场,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产区之一,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导,其中以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要作物。
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和气候条件的不稳定性,华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然而,该地区以其丰富的劳动力和技术支持,依然能够稳定地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油料生产区之一。
该地区以水稻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
由于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适宜于水稻的种植。
同时,该地区还以养殖业为主导,尤以猪肉和禽类的养殖为主。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产品以其丰富的产量和高质量而闻名,对中国的粮食和肉类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的热带农业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蔬菜和水果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农业特点是气候适宜、雨水充足,适合种植各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华南地区以果蔬种植业为主导,尤以柑橘、荔枝、芒果等水果和蔬菜的种植为主要产业。
华南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全国各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出口地区之一。
五、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和烟草产区,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该地区的农业特点是地形复杂,山地较多,因此主要农作物种植有限。
然而,西南地区适宜于茶叶的种植与养殖业的发展。
西南地区的农产品以茶叶、烟草和畜禽肉类为主要特色,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江苏省大丰市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专项突破课程 第18讲
第18讲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东北地区主要商品谷物农业地域发展条件和特点: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特点:不利条件:复习中还要关注东北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题一: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从1980年到2000年水稻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指出黑龙江玉米生产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2006年黑龙江省、江苏省和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如下表:(3)结合上表,比较黑龙江省、江苏省的谷物单产特点,说明其自然原因。
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黑龙江省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主要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4)说出提高黑龙江省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题二:阅读资料,完成: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题三:阅读资料和图回答问题:(1)请分析图示地区建设成为大型商品粮基地有利的自然条件。
(2)我国政府已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保护好这里上百万公顷的湿地。
请分析采取这一举措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资料: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垦耕地2000多万公顷,建起了中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目前我国政府已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保护好这里上百万公顷的湿地,还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3)材料中所说的地区是东北的_______平原,请分析其成为我国商品率最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条件。
(4)停止开垦荒地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5)简要分析东北地区所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并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知识梳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梳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黄土地
1.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3.气候
4.气候地区差异
4.土壤:
黑土地: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黄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二、旱作农业
1.发展农业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降水少,耕地为旱地。
2.主要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华北缺水原因?
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降水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较大,蒸发量较大;河流流量不大。
解决华北地区春旱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特别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调水,国家已经修建完成了南北北调的中线和东线。
同时,修水库、节约用水、科学用水、防治水污染,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技术
农业种植技术优 势明显
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 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
村经济发展格局
社会 经济 条件
交通 环境
交通发达,对外 联系方便
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较晚,人口 密度较低
东北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多,农业经营 规模较大;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
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山地森林资源丰 富,是我国三 大林区中面积最大的
条
件 水源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规模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 单产量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
基地的条件之一
地理条件 工业基础
特征
影响
重要的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 件
地理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 冷,夏季温暖,年降水 量300-1000mm,降水 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上满足一年一熟作 物的生长需求,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4-10月;
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自 然
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三类 地形单元相对完整
中国的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
中国的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农业资源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
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农业地理特点以及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一、农业地理特点1. 地理分区中国农业地理可以分为北方农业地带、南方农业地带和西北农业地带三个主要区域。
北方农业地带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以农业机械化为特点。
南方农业地带则以种植稻米、棉花、油菜等作物为主,水稻种植是其显著特点。
西北农业地带则以种植马铃薯、苹果、葡萄等特色作物为主,生态环境恶劣是其特点。
2. 土壤特征中国农业地理上土壤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土壤类型有黄土、红壤、赤壤、黑土和沼泽土等。
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作物。
红壤则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地带,适宜种植水稻和油菜等作物。
黑土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适宜种植大豆和小麦等作物。
3. 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分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几个不同气候区域。
北方农业地带的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南方农业地带以湿润气候为主,而西北农业地带则以干旱少雨为主。
这些气候条件对不同作物的种植和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农业发展趋势与挑战1. 现代农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农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包括遥感、无人机、精准农业等,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率。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绿色农业”,倡导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农业正面临着结构调整的挑战。
农民纷纷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农业劳动力不足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
中国政府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中国农业发展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河流
主讲教师:田佩淮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
欧洲的地形
欧洲为什么地质灾害较少?
题一: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
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P岛的岩石主要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石灰岩
D. 岩浆岩
2.P岛多火山是由于其处于()
A.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B.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D.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欧洲的河流
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的解读:
三大河流简介: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的解读:
题二: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图示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题三: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1)试述下图所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
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
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
北美洲的地形
西部山脉的形成原因?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部火山地震较少原因:
题四:结合下图,说明海岸山脉的内力作用成因,简述该地应对地质灾害的共同措施。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题五: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②水土流失③河岸决堤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
(2)图中③处河流为什么易发生涝灾?
(3)图中①、②、③三条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和航运条件最便利的分别是哪一条?为什么?
南美洲的地形
西部安第斯山脉和海沟的形成原因?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题七:北京时间2012年6月7日12时05分,智利发生6.0级地震,丙处为震中位置。
此次地震()A. 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 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 甲乙两地烈度相同、震级不同
D. 引发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南美洲的河流
亚马孙河的水系特征
题八:读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在巴拉那河 a、b河段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开发方向。
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
亚马孙河为什么流量最大?
澳大利亚的地形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什么火山地震很少见?
澳大利亚的河流
特征:
墨累河
欧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河流
讲义参考答案
题一:1.D 2.B
题二: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均温0℃以上),夏季凉爽,年温差小;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常年盛行西风。
图示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水位和水量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
题三:(1)沿河分布;沿海分布。
(2)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春末夏季,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冬春季节,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波河(发源亚平宁山脉的支流)得到雨水补给,径流丰富。
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是因为气温降低,冰雪融水减少,西风带没有到来。
题四: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岩层褶皱、断裂而形成;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题五:C
题六:(1)A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B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A山脉地势高峻,B山脉地势低缓。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夏季;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③附近入海;③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3)①水能资源最丰富。
因为西部山地落差大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③航运最便利。
因为③支流众多,水系发达;流经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径流量大;且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题七:B 题八:a段:发电;旅游。
或b段:航运;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