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疽
21 骨伤科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主要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住院患者。
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编码:BWC1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编码:M86.69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四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和《感染性骨与关节外科治疗》(侯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毒蕴结证正虚邪滞证肾虚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的患者。
2.无需行开放手术或有手术指征,但因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患肢X线片;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患部CT、MR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厌氧菌培养;降钙素原;病理检查。
06第六章 疮疡(发颐、丹毒、无头疽)
概述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 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 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
本病西医学也称丹毒。其临床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 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燃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 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少阳司夭,客胜则丹診外发,及为丹燻疮疡……”《诸病源候 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域赤,如丹涂之状,故谓 之丹。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 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预防与调护】
1.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床边隔离。 2.流火患者应抬高患肢30。〜40。。 3.有肌肤破损者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毒邪而发病。因脚湿气 导致下肢复发性丹毒患者应彻底治愈脚湿气,可减少复发。
第九节 无头疽
病例
郭某,男,41岁。10天前左侧大腿部出现疼痛,以髄部为重, 局部皮色不变,活动受限。近3日出现发热,疼甚不能行走,经 口服长效磺胺等多日症状不减。
概述
无头疽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因 其初起无头故名。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其临床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发病急骤,初起无头,发无定处,病 位较深,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发于 四肢长管骨者多损骨,生于关节者易造成畸形。
《外科证治全书》云:“阴疽之形,皆阔大一,根盘坚硬,皮 色不变,或痛或不痛,为外科最险之症。”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黏膜的细微破损 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辨病】
中医治疗骨髓炎
中医治疗骨髓炎骨髓炎是由细菌通过血液扩散到骨或者外周血管、神经疾病,或糖尿病,开放性骨折以及通过注射或者服用药物激素所导致的骨的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患者其症状差异很大,在儿童,发病快。
骨痛,行走困难,发热或发冷,局部红肿等。
在成人,发病相对缓慢,发热、寒战、局部肿痛等。
急性骨髓炎发病快,伴有疼痛、发热、关节僵硬。
通常继发于外伤性皮肤破损、手术或外伤后溃疡等。
慢性骨髓炎缓慢发作或呈潜伏状。
可能是以前骨髓炎复发,其症状包括发热、疼痛、红肿或局部流脓。
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
骨髓炎中医名字为附骨疽,民间俗称“铁骨瘤”,治疗骨髓炎首先要排毒,用具有排脓、腐蚀作用的中药,自内而外破坏窦道和死骨,促进脓液、死骨和无活力组织排出,使肉芽鲜红形成新鲜创面,是中医对骨髓炎的治疗基础。
二要生肌,这方面骨髓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具有祛腐生肌、长肉敛疮作用的中药,自内向外促进骨髓、骨质、肌肉及皮肤组织再生和修复,最后使窦口愈合。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验方:1.血虚寒凝: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g,细辛3g,桂枝10g,桑寄生15g,牛膝g,茯苓12g,防已10g,当归12g,川芎12g,白术12g,生甘草6g。
体虚者加党参12g,杜仲12g;病在上肢加羌洽9g,姜黄10g。
2.气血两虚:补益气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白芍15g,熟地9g,黄芪15g,肉桂1g(冲服),炙甘草6g。
3.肝肾不足:阴虚者,养阴清热;阳虚者,温阳散寒。
方药:阴虚者:秦艽鳖甲汤加减。
地骨皮、柴胡各30g,秦艽、知母各15g,鳖甲30g,当归15g,玄参9g。
阳虚者:阳和汤加减。
熟地30g,白芥子6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肉桂3g,鹿角胶9g(烊化冲服),补骨脂10g,白术10g,茯苓12g。
4.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托里透脓散加减。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治疗方案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严重损伤病史或因感染失治、误治所致;有些患者无急性骨髓炎症状,一开始就是慢性过程。
(2)慢性骨髓炎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期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局部窦道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性流脓,有时流出小死骨;或死腔存在,或皮肤缺损、持续骨质外露;或形成贴骨瘢痕,色素沉着;患肢增粗或畸形;窦道引流不畅或劳累后局部红肿或胀痛不适。
(4)并发骨折或骨不愈合者存在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功能障碍;癌变者可见窦道或创面菜花样改变、恶臭、易出血等。
(5)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多见于抵抗力较强的青壮年患者可见四肢长管状骨,患肢逐渐增粗,间歇性胀痛,夜间和活动过度时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四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和《感染性骨与关节外科治疗》(侯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开放性骨折或外伤史。
(2)症状与体征局部红肿、疼痛、流脓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窦道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疤痕窦道口有肉芽组织增生。
(3)影像检查:X线、CT检查见病变骨质失去原有外形,骨干增粗、皮质增厚、密度普遍增高硬化,骨髓腔不规则、变窄甚至消失,有大小不等的死骨。
(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多增高(部分炎症静止期病人可正常);病原微生物培养见致病菌生长可以明确诊断。
(5)病理诊断:病理检查应作为确诊的依据病理检查在排除癌变的同时,可以与骨结核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1.热毒蕴结证:患部疼痛,皮肤红肿,触痛明显,肢体局部可触及波动感,或窦道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可闻及异常气味,受累肢体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或伴寒战、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1959年中医资料11 治愈附骨疽及流注的经过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治愈附骨疽及流注的经过黄道桓我是个多年被附骨疽及流注两病折磨成残废的人,因为在漫长的病程中,自己为困难而学习医学,后来终于在曲折的治疗过程中治好了自己。
现在还可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近几年来虽然在医疗工作中,遇见此类病类病例不多,但所遇到的也都治好了。
现将我治验情况述之于后,作为同志们的参考,并可借此坚定病友们向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我病的情况:我十三岁那年,正在初中上学,忽发生附骨疽(右大腿外侧),三个月来并未穿溃,皮色不变,漫肿无头;后经一民间草药医生,用火针(即以粗铁针用纸摺叠,加硫磺末,醮油烧针至红)穿刺,流脓很多,从此针眼如豆,流脓不休,年复一年,腿部肌肉已和骨膜离开,探针插入四、五寸深,其上下左右毫无所阻,每日流脓水约两小杯,计十年之久如一日。
在发病后一年,又继发“流注”症,周身上下,先后共发十四处。
都是先起一核,大如酒杯,皮色不变而坚硬,数月后顶端透红一点,逐渐溃穿,溃后即累月经年,脓水不休,不能愈合,腿部筋缩曲,不能伸,因之亦不能行走,计十年之久,辗转床第之上,将青少年时代,即此呻吟度过了。
治疗经过:初起之时,即请了许多医生医治,因为发烧、体痛,大多数以外顑治疗。
两月后见腿漫肿、皮色不变,而又与苦寒解毒之剂,致症状日重,甚至昏迷,最后有人与十全大补等剂,及外敷紫金、阳和等膏,卒无大效,终至穿溃缠绵。
前后共服药四百五十余剂。
因为先曾祖好医术,遗书很富,我于心情愉快时遂请教医生(常有医住家),学习检阅诸书,凡与本病有关之药方,咸以尝试,内服外敷,无日或间。
附骨疽
附骨疽附骨疽是骨与周围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为局部长期隐痛、酸痛。
有一个或多个窦道反复排除脓液或死骨,窦口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变为瘢痕组织,患肢增大变形或有肢体不等长畸形。
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2、病室环境清洁、舒爽、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以利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劝病人戒烟。
4、密切观察伤口变化。
如伤口的大小、形状、边缘批复颜色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和脓液的性质、量、色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渗血情况,因术后渗血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用石膏托固定者,维持功能位置观察末梢血运、感觉、皮温。
5、高热患者及时监测体温,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或物理降温。
二、临证(症)护理1、肝肾亏虚、热毒内盛证: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注意局部卫生。
可行针灸补虚泻热(穴位如:足三里、肾俞、阿是穴等)。
2、正虚脓毒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患肢制动。
防发生病理性骨折。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保持引流畅通。
3、气虚毒滞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保持引流畅通,加强营养。
可艾灸穴位如:足三里、神阙。
三、饮食指导慢行骨髓炎注意调理饮食,多食滋补肝肾及补气养血类食物,如:动物肝肾、瘦肉、牛奶等,提高肌体素质,增加抵抗能力。
肝肾亏虚、热毒内盛证病人饮食宜清热解毒为主补益肝肾,如枸杞金银花茶、熟地炖猪脚、黑大豆、木耳、海带、桃仁、苦瓜、丝瓜等。
气虚毒滞证病人饮食宜补其正气,如黄芪炖鸡、金银花、穿山甲、鸭蛋等。
正虚脓毒证病人饮食宜补其正气、清热解毒,如绿豆粥、苦瓜、丝瓜、黄芪炖鸡等。
四、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宜在餐后1h服用。
2、予以九华膏伤口换药,每日更换1次,观察疗效。
五、并发症护理1、肺部感染: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深呼吸,行有效咳嗽,必要时遵医嘱予清热化痰中药超声雾化吸入。
2、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会阴抹洗两次。
中医外科化脓性骨髓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是骨髓、皮质骨和骨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附骨疽”,分急、慢性两种。
急性者多由疮、疳等化脓性疾病,脓毒扩散,侵入营血,流注于骨,如不及时治疗,骨质坏死,创口经久流脓成瘦,转为慢性。
【诊断】1急性者多见于10岁以下的体弱儿童。
好发于长骨的干箭端,以胫骨、股骨为多见。
2 .发病急骤,见寒战、高热等败血症症状,甚至昏迷、休克。
3 .发病部位的干箭端剧痛,并有明显的压痛点,肢体活动受限。
早期皮肤无红肿或稍有肿胀,如一旦脓肿穿破骨组织,则疼痛减轻,皮肤红肿明显,并可出现波动。
4 .慢性者有急性发作史,或开放性骨折史。
局部见有水肿肉芽组织包围的髅口,流脓,长期不能愈合。
如掇口闭合,则原处发生红肿热痛,并可出现全身症状。
如脓液又从原疹口或附近穿出时,则症状消退。
如此反复发作,病程缓慢,数年或数十年不愈。
用探针探查,可触及死骨。
5 .作X线摄片,以了解骨病变情况。
6 .急性发作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
7.并发败血症者,血培养阳性。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辨证当分虚实,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多属实热证。
反复的急性发作,可导致气血损伤,故慢性期多属虚证。
1急性骨髓炎一一火毒炽盛高热、头痛、口渴、烦躁,甚至神昏澹语,局部剧痛,脉数洪大,舌红苔黄。
治法:清火凉营解毒。
方药举例:清凉解毒饮加减。
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各20g,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玄参、天花粉、桅子、黄苓、黄柏各10g,黄连5g,水牛角15g0神昏澹语加服紫雪丹。
每日2齐∣J。
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儿童服中药有困难者,应配合抗生素治疗。
2.慢性骨髓炎(1)余毒不化:瘦口脓液多,伴有不同程度红肿热痛及全身发热。
治法:清化湿毒。
方药举例:化骨至神汤加减。
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g,龙胆草、茵陈、黄柏、当归、赤芍、骨碎补各IOgo(2)气血虚弱:急性期后,或疹管迁延不愈,神疲无力,面色少华,饮食减少,消瘦,脓水清稀,舌质淡红,脉数无力。
2021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附骨疽的临床效果分析范文3
2021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附骨疽的临床效果分析范文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被称为附骨疽, 该病多因急性感染症状逐渐消退后的遗留窦道及慢性病灶所引起 , 临床表现包括局部压痛、肿胀、表面增粗及骨质增厚等 , 若为窦道 , 则可致伤口迁延不愈[1].本文分析了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附骨疽的临床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 2013 年 6 月 ~2014 年 10 月收治的 112 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 男 71 例 , 女41 例 , 年龄 14~89 岁 , 平均年龄(46.9±11.0)岁。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附骨疽 , 病程 7 个月 ~6 年 , 平均病程(3.1±0.8)年;发病部位为胫骨32例,股骨58例,肱骨14例,其他8例。
将 112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 每组 56 例。
两组患者病位、病程、年龄及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的方法 , 基础方剂为炙山甲 5 g、蒲公英25 g、紫背天葵 20 g、紫花地丁 10 g、野菊花 20 g、金银花 25 g、鱼腥草 10 g、连翘 20 g.随症加减方如下 :如久病气血亏、脉虚弱、血虚寒凝 , 则加生姜 5g、桂枝 8 g、黄芪 20 g;如毒热炽盛、红肿疼痛、热盛肉腐 ,则加丹皮 10 g、生地 8 g、桔梗 12 g;如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则加没药 5 g、乳香 8 g.上述方剂为水煎服 , 1 剂 /d, 分早晚2 次服用 , 以 7 d 为 1 个疗程 , 连续治疗 8 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滴注青霉素 , 同时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及补液治疗 , 治疗时间与观察组相同。
1.3疗效判定标准如肢体外形、功能恢复正常 , 窦道闭合 ,无疼痛感 , X 线检查显示骨质病灶消失 , 随访半年无复发 , 则为治愈。
中医治疗骨髓炎(附骨疽)
中医治疗骨髓炎(附骨疽)根治骨髓炎特效偏方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可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
骨髓炎好发于长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
治疗方面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骨髓炎特效偏方: 活血通络解毒汤(余鹤龄) 【组成】①金银花60g,玄参30g,当归15g,甘草10g,黄芪15g,黄柏10g,防己10g,丹参10g,川牛膝10g,泽泻10g,赤小豆10g,生薏仁10g,乳香6g,没药6g。
②黄连、生苦草各等份。
【功效】活血通络,解毒祛瘀。
【主治】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髓炎,属气血瘀滞,热毒内盛者。
症见患肢疼痛难忍,脚背动脉及胫后动脉不能触及,局部皮肤苍白,足趾黯红、发凉,或见足趾破溃、脱落,舌苔黄腻,脉弦细数。
【用法】方①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方②制成5%煎液淋洗患足创面。
【方解】方①中重用金银花,旨在解血中之热毒;配玄参泻火;当归、丹参散瘀;黄柏、防己、薏苡仁清热利湿;赤小豆解下肢血中之热毒;牛膝引药下行通络活血;黄芪内托排毒;泽泻通利小便,祛湿泄热;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甘草调药。
方②用黄连、生苦草清热凉血解毒。
【点评】肝肾不足,寒湿外受,以致经络闭塞不通,肢末失气血所养,日久部化热毒,深窜筋骨,为本病病机。
连续硬膜外麻醉能止痛和防止血管痉挛改善血运,且利于多次蚕食清创,清除失去活力的坏死组织,特别是清除坏死筋腱,实为一重要环节。
日常生活中对患者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为了限制患肢活动,减少疼痛和减轻炎症,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肤牵引固定患肢。
饮食方面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
因骨与软组织的修复离不开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具有保护作用的植物激素、纤维素等,它们都主要来自新鲜的谷类、蔬菜与水果。
中医治疗骨髓炎(附骨疽)【摘要】:正附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一般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髓炎。
附骨疽
(5)应用抗生素前要注意有无过敏史,并应 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6)脓肿切开或切开引流者,应保持引流通 畅,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气味、 有无腐烂物排出等,渗出多者要及时更换 敷料。 (7)因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苦闷、 悲观等情绪,所以应注意心理护理,精神 上多加安慰,使之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8)炎症控制后,应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 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废用性萎 缩,恢复运动功能。 (9)出院后注意不要剧烈运动,坚持治 疗,防止复发
再
见
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 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 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 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
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发病情况有:①多 发于营养不良,发烧初愈的儿童;②常有 病灶如疖、痈、扁桃腺炎等;③骨髓炎常 起于长骨干骺端;④男孩发病较多。
教材以血源性骨髓炎为主
2.局部症状: 初期:患肢彻骨疼痛,不愿意活动,微肿, 发热,不红,局部深压痛或扣击痛。 中期:3~4周,疼痛略减,红肿热明显, 后期:脓液先黄稠后稀薄,淋漓不断不易收 口形成窦道,转为慢性骨髓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109。中性粒细胞高。 X片:2周后云雾中阴影。1月后死骨 C
治疗
内治 1.湿热瘀阻证---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 2热毒炽盛—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3脓毒蚀骨证—八珍汤合十全大补汤
外治疗
初期 中期 后期
西医治疗
病例1
患者,男,58岁,北京市人,33年前患者因患上 呼吸道感染,持续高热达40度,经用青霉素治疗 效果不佳,左大腿出现红、肿、热、痛,在北京 某医院诊断为左股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给予中 西药物并用,炎症消退,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 现左大腿剧烈疼痛,皮温高,色红,拒动,穿刺 抽出黄白色脓液约180ml,白细胞19000;血沉 108mm/h;于2003年7月8日入我院求治。门诊以 右股骨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右大腿软组织脓肿 收住院,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
附骨疽—中医外科学
• 中成药:小金丹,每次0.6 g,每日2次;牛黄解毒 片,每次2片,每日2次。 • 抗生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 发作时,必须及早联合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或根 据血培养或病变部位穿刺液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选择抗生素,持续用药至体温正常后2~3周。 • 手术疗法:可根据病情选用切开引流及骨开窗术,病 灶清除术、病变骨切除术、病灶清除后带蒂肌瓣填充 骨腔术、截肢术等。 • 支持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补充 维生素,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 西医认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系骨、骨膜 和骨髓整个骨组织的炎症。病原菌多为金 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次之。多由 疖肿、皮肤伤口通过血源性播散而致,也 可因局部伤口直接感染或邻近软组织感染 直接蔓延到骨骼而成;慢性骨髓炎多因急 性化脓性骨髓炎处理不及时、不充分或不 恰当所导致。
(图)
• 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 发于四肢骨干,尤以下肢多见,以胫骨最多,股骨、 肱骨、桡骨次之。 • 初起、成脓、溃后临床表现 。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为大法。内治与外治 并重,必要时配合西医治疗。
湿热瘀阻证
内治
风寒湿邪证 热毒炽盛证
1.辨证论治
外治
脓毒蚀骨证
2.其他疗法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急性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用夹板制 动,防止骨折和毒邪扩散。 (3)慢性期:避免负重及跌跤,防止骨折。 (4)加强锻炼,增加饮食营养,患病后禁食 鱼腥发物及辛辣之品。
溃后 溃后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 形成窦道。患处可触及骨髂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 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朽骨.此时即转为慢性。以后常反复发作。
• 证候: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继则局部 胖肿,皮色不变,按之灼热,有明显的骨压 痛和患肢叩击痛;伴寒战高热;苔黄,脉数。 • 治法: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有损伤史 加桃仁、红花;热毒重加黄连、黄柏、山栀; 神志不清者加犀角地黄汤,或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病案——7-附骨疽(湿毒蕴结)
患者,男,19岁。5天前不慎划破右脚,自行包扎,2天后创 口化脓,并出现寒战、发热(T:39.5℃),即去当地医院局部换 药、抗感染治疗,于今日上午突然出现右侧小腿上部剧烈疼痛,伴 发热、寒战、口干、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体检:右小腿上端压痛显著, 皮色不 红、叩击足后跟,小腿 上部疼痛显著。 化验WBC:16x l09/L, N:0.90,L:0.10。 请回答: 1、中、西医双重诊断(证型、分期) 2、中医治法、方药 3、西医治疗原则 4、预防及护理
答案: 1、中医诊断:附骨疽,湿毒凝聚; 西医诊断:右胫骨化脓性骨髓炎 2、中医治疗: 内治法: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选方: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 黄连4g、 黄 芩10g、 黄柏10g 、 山桅10g 茯苓10g 、 川牛膝10g 、 地丁30g、 银花20g 车前子(包)10g 蒲公英30g 赤白芍各10g、 川芎10g 生甘草10g 泽兰泻各10g、白毛夏枯草30g 外治法:箍围束毒 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患肢用夹板 固定 3、西医治疗:抗感染 5%GNS500ml+青霉素800万u/vigtt qd×7d 甲硝唑100ml u/vigtt bid×7d (青霉素皮试(—)) 4、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患肢制
第六节 无头疽--附骨疽PPT讲解课件
▪ 3、按病情可分为急性、慢性。
临床表现
▪ 本病主要指病后余毒,血行感染所致病 变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 1、诱发因素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
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如疖、痈、 扁桃体炎、咽喉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 染等。 ▪ 细菌 血流:是造成急性血源性骨髓 炎的先决条件。
▪ 正常人血液中有时可能有少量的细菌侵入,免 疫系统可以消灭。在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 受寒、着凉等情况下,机体抵抗力 ,未能立即 将侵入的细菌全部消灭。小儿长管骨生长活跃, 干骺端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因该处是终未动脉, 血流缓慢,血中细菌容易在此沉积,这时如果关 节,特别是膝关节因跌倒、扭挫等损伤,以致干 骺端毛细血管网破裂出血,机体局部抵抗力降低 后,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感染。若侵入的细 菌数量多、毒力大则发病重,细菌少、毒力小, 则发病轻;也与抵抗力有关
▪ 伤口的处理:
▪ 1、闭式灌洗引流:在骨髓腔内放置两根 引流管作连续冲洗与吸引,关闭切口。置 于高处的引流管以1500ml-2000ml抗生素 溶液作连续24h滴注;置于低位的引流管接 负压吸引瓶。引流管留置3周,或体温下降, 引流液连续三次培养阴性即可拔除。
▪ 2、单纯闭式引流:单根 接负压 注液
为溶血性链球菌(10%),其他如大肠杆 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 2、感染途径 ▪ A、细菌从身体其它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 血流传播至骨骼 血源性骨髓炎 ▪ B、由创口感染引起,如开放性骨折。
▪ C、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
▪ 细菌侵入的途径不同,引起骨骼反应的 程度各异。由创口感染或邻近软组织感染 引的骨髓炎病变较局限,临床症状一般不 很严重,血源性骨髓炎有典型的病理变化 和临床症状。
附骨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附骨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附骨疽是因毒邪深袭,阻于筋骨,经络壅塞,气血凝滞所成。
相当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 诊断依据1.1 起病急骤,始有寒战高热,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动则剧痛,局部胖肿,皮肤掀红灼热。
骨膜穿刺可抽出脓液,脓肿穿破骨膜后疼痛缓解。
溃后因骨破坏,脓水淋漓,不能愈合,可由急性转入慢性,形成窦道,骨骼高低不平,反复发作。
1.2 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风寒湿邪等诱发因素。
1.3 儿童及青少年最易罹患,成年人次之。
好发于四肢骨干,尤以下肢为多见。
1.4 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血培养可为阳性。
1.5 X线摄片,一般2~3周后能显示骨影模糊区、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等影像。
约4周后才能发现死骨。
2 证候分类2.1 湿热瘀阻:除寒战高热等症状外,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
继则局部胖肿,皮色不变,灼热,有明显的骨压痛和患肢叩击痛。
苔黄,脉数(2.2 热毒炽盛:起病约1~2周后,高热持续不退。
患肢胖肿,疼痛剧烈,皮肤掀红,灼热,内已酿脓。
苔黄腻,脉洪数。
2.3 脓毒蚀骨:溃后急性症状逐渐缓解,脓水淋漓,久则形成窦道。
患肢肌肉萎缩,可摸到粗大之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到粗糙死骨。
可伴乏力,神疲,头昏,心悸,低热等症状。
3 疗效评定3.1 治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消失,溃后疮口愈合。
X线摄片无死骨存在。
3.2 好转:全身症状改善,肿痛减轻,但疮口未愈合。
X线摄片有死腔、死骨存在。
3.3 未愈: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不能控制。
X线摄片见病灶继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邪凝结,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 致病。
【诊断】
发病前常有疖、疔、痈、外伤及其他创伤感染 史。
好发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的男孩多见。 多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下肢的 胫骨为多见,其次为股骨、肱骨和桡骨。
起病多急骤,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可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口干, 溲赤,苔黄腻,脉滑数等。
CT检查较X线摄片明显提早发现病灶,精确显示病变 范围。
99m锝-MDP【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MDP) 全身骨显像】 、67镓骨显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帮
助。
【鉴别诊断】
流注患处皮色不变,漫肿疼痛,为多发 性,位于肌肉深部,常此处未愈,他处 又起,溃后不损伤筋骨。
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 症状均不明显,化脓约在得病后半年至1 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且夹有败絮状 物质,愈后往往形成残废。
有死骨形成,小的且已松动者可用镊子钳出,大的须 手术取出。必待死骨全部脱出,溃口方可渐愈。
【宜忌】
病之初、中期为阳热之证,饮食宜清淡,避 免过食肥腻厚味而伤及脾胃及助火生热。病 之后期慢性阶段,适当增加营养之品。
宜卧床休息,患肢宜抬高或用小夹板固定, 避免活动,以减轻疼痛;慢性期应适当的运 动,并注意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若成人已 婚者,宜节制房室以保养肾精。
【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般可选用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治疗,
是早期治愈本病的重要环节。 病之早: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桑枝、丝瓜络 热毒炽盛证(成脓期)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脓托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证(溃后期)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或参苓白术散或六味地
黄汤
(二)外治
初期 一般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也可就地采集清 热解毒止痛的鲜草药如紫花地丁、马齿苋等外敷。患 肢夹板固定,减少疼痛,预防骨折。
成脓期 脓未成熟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围敷,脓熟宜尽 早切开排脓。
溃后期 初溃可选用七三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 红油膏。久溃成瘘者,用五五丹药线蚀管提脓,脓净 新生时改用九一丹或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外敷。
局部表现
全身症状
初 局部色白漫肿,患肢疼痛彻骨, 伴有恶寒、发
期 1~2天即因疼痛而患肢不能活 动,继则局部微红微热,病变 的骨端可有深压痛和叩击痛。
热、头痛、周 身关节疼痛、 食欲不振等症
成 患病约1个月左右,局部色红、 伴发热、口渴、
脓 灼热、胖肿、骨胀痛明显
便干溲赤等火 毒炽盛症
期
溃 局部经手术切开流出脓液初稠 后 后薄,淋漓不尽,死骨形成, 期 创口日久不敛而形成窦道。溃
口凹陷,周围色素沉着,多迁 延数年才愈
伴气血不足 等虚证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一般可在 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大于90%以上。
X线检查 X线检查早期无诊断意义,在发病2周左右可 出现病变的骨端呈支雾状混浊的阴影,局限性脱钙, 斑点性透明区,骨膜阴影增加和不对称。约1个月骨质 破坏可见死骨阴影。
附骨疽
【概述】
概念:附骨疽是一种毒邪深凝、 附骨而生的化脓性疾病
现代医学的认识: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
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
【病因病机】
疔疖等外疡,治疗、护理不当毒邪深侵入 里,或其他部位毒邪经局部而深袭滞留 于骨。
跌打损伤、开放性骨折、劳累过度、外感 风寒及患某些全身性疾病(伤寒、麻疹、 猩红热等)时, 毒邪乘机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