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附骨疽中医临床路径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附骨疽中医临床路

附骨疽中医临床路径

一、附骨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编码为:BWC131附骨疽;ICD10编码为:M86.993骨髓炎);

选择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附骨疽诊疗方案。

1、疾病诊断

(1)病史:创伤后感染或急性骨髓炎病史;

(2)主要症状及体征:患肢窦道长期流脓不愈合或时愈时溃;或有游离死骨片流出;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或CT)检查:游离死骨存在,死骨周围骨包壳已形成。

2、证候诊断:正虚邪滞型。证见:患部时有疼痛,活动、劳累后加重;皮肤轻肿不红;窦道时愈时溃,脓液或稠或稀伴轻度异常气味,间或可见死骨排出;舌质淡红,苔薄腻或薄黄,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附骨疽诊疗方案。

1、年龄在16周岁以上;

2、全身状况允许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TCD编码为:BWC131附骨疽,ICD10编码为:M86.993骨髓炎;

2、除外死骨较大或部位较深者;

3、除外死骨游离不充分者;

4、除外全身高热,局部红肿热痛剧烈者;

5、患者同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六)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镜检;

3、凝血功能检查;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

6、心电图;

7、病变部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

8、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第一阶段治疗方案(第1-7天)

1、内补黄芪汤(加减)口服;

2、骨炎托毒丸口服;

3、骨髓炎外洗方经窦道冲洗创腔;

(八)第二阶段治疗方案(第8-12天)

1、内补黄芪汤(加减)口服;

2、骨炎托毒丸口服;

3、摘除游离死骨。

(九)第三阶段治疗方案(第13-28天)

1、内补黄芪汤(加减)口服;

2、骨炎补髓丸口服;

3、生肌玉红膏外用。

(十)出院标准

局部无明显疼痛及肿胀,窦道基本愈合,X线片复查无游离死骨。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如伴有严重的局部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癌变等,则不纳入本路径。

2、合并症:部分病人如合并糖尿病、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通常需进行基础治疗,而致疗程延长。

3、少数病例应用外用药物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需延长疗程或退出路径。

4、部分病例死骨较深在或窦道较深、死腔较大,可能需延期治疗,或配合行组织瓣移植术。

二、附骨疽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 BWC131附骨疽病;ICD10 M86.993 骨髓炎)

选择中医治疗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附骨疽(正虚邪滞型)诊疗方案

一、诊断

本病种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依据):

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严重损伤病史或因感染失治、误治所致;有些患者无急性骨髓炎症状,一开始就是慢性过程;

2、有反复发作的局部红、肿、热、痛,流脓病史;脓肿溃破后窦道形成,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性流脓,有时流出小死骨;或窦道口有肉芽组织增生;

3、患肢增粗、畸形,形成贴骨瘢痕,色素沉着;

4、急性发作期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骨髓炎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

5、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多见于抵抗力较强的青壮年患者,多见四肢长管状骨,患肢逐渐增粗,间歇性胀痛,夜间和活动过度时加重;

6、X线片:病变范围较广,可见骨膜增生、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骨密度增高或有包壳形成,有残留骨吸收区或空洞,其内有死骨或死腔、死骨致密,周围可见一透亮带;髓腔变窄或闭塞,有

时看不到骨髓腔;慢性硬化性骨髓炎X线片见骨干均匀变粗,皮质增厚,程梭形或纺锤形,髓腔变窄或闭塞";

7、CT片:大致同X线结果,对诊断死骨、死腔更有意义;可进一步明确骨髓腔的变化。

二、中医治疗

正虚邪滞证

【症状】患部时有疼痛,活动、劳累或逢阴雨天气后加重,皮肤轻肿不红,触痛轻微,窦道时愈时溃,脓液或稠或稀伴轻度异常气味,间或可见死骨排出,受累肢体关节僵硬时轻时重,偶见低热,舌质淡红,苔薄腻或薄黄,脉滑。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基本正常,血沉正常或略快。多见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治疗后继发死骨形成,开放性骨折或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局限或局部存在死腔。

【治则】扶正托毒

【内治法】

1、辨证用药:以内补黄芪汤为主方加减应用。其主要药物组成为:黄芪20g,麦冬15g,熟地15g,人参12g,当归12g,甘草(炙)6g,茯苓12g,白芍6g,远志6g,川芎9g,肉桂3g,生姜三片,大枣两枚。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局部皮肤肿硬者,酌加皂角刺。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2、内服成药:骨炎托毒丸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川芎、桔梗、金银花、土茯苓、蒲公英。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l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规格:每袋6克,每盒lO袋,复合膜袋装。

【外治法】

1、外用洗药

(1)骨髓炎外洗方

药物组成:透骨草30g,生大黄30g,黄芩30g,黄柏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川牛膝30g,苍术30g,苦参30g,土茯苓40g,红花20g。

用法:水煎,外洗溃疡创面,以纱条填塞窦道,或将创面或窦道浸泡药液中,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洗三方

药物组成:生大黄30g,黄芩30g,黄柏30g,白芍10,九里明30,甘草30,灵仙15,五倍子10。

用法:水煎,外洗溃疡创面,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3)桑根煎剂

药物组成:桑树根500g,丹参30g,土茯苓100g,六角仙100g。

用法:水煎,将创面或窦道浸泡药液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