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铭文鉴定的方法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ace7c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c.png)
鉴别青铜器的真伪,主要看哪几点?我来回答你,一、从模具上判断。
二、从残留物上判断。
三、从器形上辨别。
四、从铬文上辨别。
五、从纹饰上辨认。
六、从锈蚀上辨别。
等方面去鉴定。
下面我就减单介绍一下这六种方法。
一、模具。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绝大部分用陶范法铸成的。
后代未知此法,作伪都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
因此,判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二、残留物。
商周青铜器由于块拼合,事实上不能保持精确的平衡。
当时的工匠普遍采用来厚薄相似的小块铜片垫在内补范之间,提高铸造质量。
这在早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可以见到的。
只不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
如果传世青铜上没有任何垫片痕迹,这将是作伪的一个重要信号。
三、器形。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其形制也不一样。
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到汉代,流行时间颇长。
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
伪作青铜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
四、铭文。
宋代以来,收藏家对青铜器的收集,偏重在铭文方面。
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
有的铭文范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
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
而从事在陶范上到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伪刻铭文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1、整器皆伪。
2、真器伪铬。
3、伪器真铭。
4、增刻、镶嵌伪铭。
5、腐蚀法。
等。
五、纹饰。
每一件青铜器的形制、铭文、花纹都要有统一的风格,都应该具备一个时代的特点。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决不可能出现商代殷墟时期的花绞:商代的兽面纹不能出现在西周中晚期兽蹄足鼎上,而窃曲纹、蟠龙纹一类的纹饰,也不可能出现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
青铜器纹饰作伪的手法比较复杂,大体有下面几种:1、整器皆伪。
2、素面器上凿刻纹饰。
3丶增刻纹饰。
4、改到纹饰。
5、后加镶嵌物。
等。
六、锈蚀。
各个地区的铜器表层和铜锈很不相同。
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一般说来,陕西出土的青铜器,表层保存得比较好,铜质分解不严重,铜锈变化不太复杂。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d33d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4.png)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材质分析:青铜器通常是由铜和锡组成的合金,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或者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来确定铜和锡的含量,从而判断其是不是真正的青铜器。
2.造型和纹饰分析: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往往与时代、地区和制作工艺有关。
通过研究青铜器的形状、图案、铭文等特征,可以判断其风格和年代,从而初步鉴定出其真伪和价值。
3.工艺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受制作技术、铸造方法、铸痕、磨光、抛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观察青铜器的处理工艺,如铸痕、抛光的方式和程度,可以对其制作工艺进行初步的鉴别。
4.保存状况分析:青铜器的保存状况也可以提供一些鉴定的线索。
真正的古代青铜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因此在保存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磨损、氧化、锈斑等痕迹。
同时,青铜器的保存状况也和后期修复、清洁等因素有关。
通过观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可以对其历史和真实性进行初步判断。
鉴定青铜器需要综合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对,同时需要借助专业的考古文献和专家的意见,以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青铜器:如何鉴定真伪
![青铜器:如何鉴定真伪](https://img.taocdn.com/s3/m/f1f07d3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e.png)
青铜器:如何鉴定真伪民间收藏应按铜、玉、瓷的顺序排列。
其中,青铜字首先要指青铜器。
只有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才能称得上国宝!面对市场上的各种仿制品,很多收藏家不知如何应对。
针对以上总结出的常见造假方法,通过长期的实验,总结出一些实用的“伎俩”,供收藏者参考。
一。
锈迹鉴定。
古代青铜器长期埋在地下。
由于地下环境的影响,它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由于不同青铜器所处的环境和经验条件不同,其腐蚀情况和程度也不同。
第一层是绿锈,可能是绿漆和黑漆。
(真正的黑漆颜色活泼,容易擦掉)。
一些绿锈之后是蓝锈,俗称孔雀蓝。
第二层是红锈病(俗称“枣皮红”,即氧化层);第三层是金和银(通常有铅),其中一些是不可用的;第四层是真正的青铜。
也许只有三层楼。
所有真品的外观都是由层次感形成的,属于非常古老的外壳,表面具有缩水和橘皮的特点。
即使是高仿品也达不到这个水平,这应该是鉴定中的主要确认指标,但鉴定结论不能单一。
2。
模式识别。
这是铜器鉴定的一个关键点。
夏代青铜器纹样朴素;商代纹样华丽繁复,多以鲜花覆盖,二次纹样突出,风格细致、朴实、厚重;周代纹样多样,特别是主花型明显高于次花型和底面,部分次花型略低于底面,不需要在次花型边缘再加一条勾线,但主花型仍明显高于次花型和底面。
因此,这一时期的器物纹饰边缘普遍高于底平面,所以不必用勾线将器物纹饰与底平面分开,但后期则趋于简单;后期战国汉代的青铜器纹样有清新活泼,强调装饰块的组合,但主辅装饰与底面一样平。
因此,会有一个记号线来区分它与二次装修和底层平面。
后期青铜器是需要区分主辅图案和底层图案的。
如果主辅图案不形成明显的高、中、低三层,包括使用简单的框线来划分图案。
至于风格,主要可以从字体上区别出来。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铭文。
这种文字叫大川,又叫金文,俗称中鼎文。
阳文又可分为凹形阳文和凸形阳文,这是英功和阳功的通俗区别。
作为碑文的形式:一种是暂时刻在器物上的碑文,都是用一把刀(英工)凹进去的。
青铜器铭文一字千金怎么鉴别真伪
![青铜器铭文一字千金怎么鉴别真伪](https://img.taocdn.com/s3/m/97490df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1.png)
青铜器铭文一字千金怎么鉴别真伪青铜器铭文——一字千金铭文其实是一件青铜器最重要的部分,而在本文中我们将其放在最后一部分,因为对于初入门的朋友来说,金文较难理解,学界对铭文的解读也各不相同。
另外,一些博物馆落后的陈列方式使得参观者很难看到内底或盖子内部的铭文。
青铜器何尊底部的铭文:宅兹中国青铜器中的铭文可谓一字千金。
往往我们在青铜器上发现铭文会使它身价倍增,因为先秦时期留下来的文字资料非常有限,又常有后人篡改的成分,难以辨别真伪。
而青铜器是铁证,若有伪造的痕迹很容易辨别。
通过对铭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商周时期的历法、家族、制度、风俗、文化等,从而更好的还原上古中华民族的生活场景。
青铜器出现在世界各地,是世界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6000 年前的古巴比伦山谷中。
在苏美尔文明时期,雕刻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青铜剑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2000多年前,青铜逐渐被铁取代。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很多,如扇形铸造、分体铸造、失蜡法等,但扇形铸造是应用最广泛的铸造方法。
由于时代的特点,大部分假青铜器不采用扇形铸造法。
青铜器是青铜合金(紫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器皿,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出现在世界各地,是世界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6000 年前的古巴比伦河流域。
在苏美尔文明时期,雕刻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青铜剑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2000多年前,青铜逐渐被铁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精湛技术和文化。
中国青铜器的故乡是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大禹鼎、毛公鼎、三石盘等青铜器5万多件。
青铜器在实际制作的时候颜色非常漂亮,呈金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了,一点点变绿。
由于青铜器完全是手工制作的,没有两件是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2001年,纽约佳士得推出西周青铜酒器“盘天泉”方舟,幸存者极少。
西周青铜酒器在上拍时,受到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热烈追捧,最终以924.6万美元的价格被一位法国私人收藏家捡到,但这一纪录16年来一直没有被超越.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5000至4000年前,相当于尧、舜、禹时期。
如何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
![如何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1a1a1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4e.png)
如何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一锈色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
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
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
二手感和声响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
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三花纹和款识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
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清新活泼;秦汉重实用。
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
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四铜质与器式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
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
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战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
青铜器鉴定方法铸造辨伪法:从铸造技术进行辨伪的前提是十分了解青铜器各时代的冶铸工艺。
商周时期,极大部分青铜器是用陶范法铸成。
也就是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都有数块陶范拼合浇铸后留下的范痕,即范线。
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有所变化,范痕会随着变化,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工匠也难免做到。
有的铸器表层纹饰不多,合铸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忽饰,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留痕迹的。
后代伪者不知道占人铸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讲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
表面较精细,无需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却往往与原器物的时代特征相去甚远。
另外,陶范所铸铜器为控制器壁的厚度,往往会在内外范之间垫一垫片,因材质跟铜液有异,锈迹也就不同,而失腊法铸器却无需垫片,锈迹自然一致。
古董鉴定之青铜器铭文辨真假
![古董鉴定之青铜器铭文辨真假](https://img.taocdn.com/s3/m/4e82941c4431b90d6c85c7a3.png)
古董鉴定之青铜器铭文辨真假通过调查,艺粹网发现在收藏青铜器的过程中,不时有藏家因买到赝品而大呼上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古代青铜器的了解太少。
也有人买到了古时仿制的青铜器而误以为是赝品。
古时的仿造品尚有收藏价值,但现代做的赝品则“一文不值”。
那么,如何辨别伪造青铜器?下面艺粹网就主要从青铜器本身和铭文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青铜器的伪造早在宋代以前就存在,但伪器的大量出现始于宋代,由于当时公私收藏之风的兴盛,使得青铜器买卖成为古董商人逐利的手段,伪造之器应运而生。
艺粹网也为大家列出了以下4种伪造青铜器的类型,分述它们的造伪手法与辨别要点。
●真器改造鉴别:看各部件间连接度与整一性即将真器加工、改造为不合定规的奇特形制。
一种手法是将真器主体添加部件;另一种手法是将分属几件真器的残件拼凑成一件,多数不遵器制,或在部分真器残件上任意新铸接上不符合器制的部件。
对这些青铜器的鉴别,关键要看各部件间的连接度与整一性。
●整器伪作鉴别:主要从铸造技术角度辨伪整器伪作大约有两种方式:一是自行设计形制、纹饰。
在设计时可能参考一些古书所著录的图像及铭文,这些书摹绘本多已失真,再加上作伪者又常对器形与纹饰做局部改造,铭文亦多加以杜撰,于是使此种伪器常出现形制、纹饰不合规范,形制与纹饰不吻合及铭文字体、文句不合古法的漏洞;二是以真器为模,用翻砂的方法或失蜡法(贴蜡法)铸成。
以此种方式所做伪器,由于形制合于规范,且往往又在其上造假锈,故较难识破。
但艺粹网经过数年探讨已积累了一定的辨伪经验,我们主要是从青铜器铸作技术角度进行辨伪,其要点可以概括为:1.新铸伪器一般比等大的原器沉重。
2.用失蜡法(贴蜡法)所铸伪器表面无突起的范线。
3.伪作器多无垫片。
4古代以块范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较严密、光洁,而用翻砂或失蜡法所制伪器表面有时会出现砂眼、缩孔等现象。
5.新铸伪品所做锈与真锈有区别。
●真器伪铭鉴别:字体呆板,文词多有不通由于中外收藏家历来偏爱有铭文的青铜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价格购买,所以自晚清以来,即出现铭文作伪的青铜器。
青铜器辨伪方法(毛洪东、杨、魏菲)
![青铜器辨伪方法(毛洪东、杨、魏菲)](https://img.taocdn.com/s3/m/cd3098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7.png)
青铜器辨伪方法(毛洪东、杨、魏菲)图1-山东省博物馆馆藏“亚丑钺”中国青铜器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界的宠儿。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青铜器的造假也日益猖獗,笔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就青铜器辨伪的一般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形制辨伪中国古代青铜器虽然形制多种多样,但随着出土器物的增多以及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已基本被捋顺了青铜器的形制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有关青铜器形制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考古图》、《宣和博古图》、《西清古鉴》等古代典籍以及当代学者朱凤瀚先生的《中国青铜器综论》来获得。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青铜器的辨伪工作。
拿到一件青铜器首先需要判定该器物的形制,如果该器物与图录中所见的某一件真器相似,即可按图索骥,与该时代的该类器物的特点进行比对,然后进行判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仿古青铜器是根据原器或者图录进行摹仿的,伪造出来的器物与我们所见的某一件真器相似,因此鉴别时要特别小心。
可以通过称重或掂分量的方式进行辨别。
一般来说由于真器经过了几千年的埋藏与氧化,铜质受到了改变,而仿器却没有这方面的改变,导致仿器比真器重,有压手感。
如果该形制的器物从未见过,那么我们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因为青铜器研究发展到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形制都已经被有关资料著述过了,作为普通收藏者,我们很少有机会发现一种新的形制,如果遇到了,就很有可能是作伪者臆造的伪器。
二、铭文辨伪青铜器铭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金文或者钟鼎文。
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字体、铸刻方式、内容和书体风格也各不相同,所以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是我们进行青铜器断代和辨伪的一个重要途径。
1、不同时期的金文字体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金文中常见的“王”字为例。
《甲骨文字典》中:“王,象刃部向下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
”意思是说,甲骨文中的“王”是象形字,是从兵器中斧钺的形状演变而来。
青铜器的鉴定方法
![青铜器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1403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e.png)
如何鉴定青铜器
青铜器是一种古老的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因此,如何鉴定青铜器一直是收藏家和爱好者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青铜器鉴定方法,供大家参考。
1. 观察外观
观察外观是鉴定青铜器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特征,来判断其年代和真伪。
一般来说,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都比较精美,而现代仿制品则比较粗糙。
2. 分析成分
分析成分是另一种常用的青铜器鉴定方法。
青铜器的成分主要包括铜、锡、铅等元素。
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来检测青铜器中这些元素的比例和含量,以判断其真伪。
3. 查找铭文
铭文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和符号,也是鉴定青铜器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通常比较清晰、规整,而现代仿制品上的铭文则比较模糊、随意。
因此,通过观察铭文的形态和内容,可以判断青铜器的真伪和年代。
4. 参考文献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来了解青铜器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比如,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方法、中国古代青铜器图录等书籍,都是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
总结起来,鉴定青铜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出
比较准确的结论。
古代青铜器鉴定方法
![古代青铜器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b487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5.png)
古代青铜器鉴定方法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美、铭刻繁多,对于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伪造和仿制古代青铜器的行为也日益猖獗。
因此,对于古代青铜器鉴定方法的研究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古代青铜器鉴定方法。
第一,外观鉴定法。
这是最直观、最简单的鉴定方法之一、首先,需要通过观察古代青铜器的整体形状、制作工艺和表面纹饰等特点来判断其时代和地区。
例如,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多呈多角形状,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为圆形或方形;另外,观察铜面的纹饰和装饰图案是否相互协调、平衡,是否体现了古代青铜器的独特艺术风格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青铜器的铸造痕迹,如冷却线、气孔、压痕等,这些细节都可以提供关于古代青铜器真伪的线索。
第二,材质鉴定法。
古代青铜器主要由铜、锡等金属合金组成,所以通过材质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古代青铜器的真假。
一种常用的材质鉴定方法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古代青铜器进行非破坏性的分析,采用X射线照射铜器,测量样品出射的特征能量,从而得出铜器的化学成分。
例如,古代青铜器中的铜含量应该高达90%以上,锡含量应在5-13%左右,如果含锡量过高或过低,就很可能是伪造品。
第三,铭文鉴定法。
古代青铜器中常常铭刻有文字和图案,这些铭文可提供关于青铜器的信息和价值线索。
首先,需要仔细解读铭文中的文字和图案,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其次,可以通过对比已知的古代铭文文献来鉴定铭文的真伪。
例如,青铜器上如果使用了明代字体和造字方式,那么就很可能是后人伪造的。
第四,器型鉴定法。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青铜器的器型和规格也存在差异。
因此,通过对比其他同类青铜器的器型和规格,可以判断其真伪。
例如,商代青铜器常常具有粗糙的造型和繁复的纹饰,而周代青铜器则常常具有简洁而又大气的造型。
第五,年代鉴定法。
通过青铜器的文化时代和风格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年代。
鉴定青铜器的秘诀,你掌握了几招呢?
![鉴定青铜器的秘诀,你掌握了几招呢?](https://img.taocdn.com/s3/m/fb7f282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6.png)
鉴定青铜器的秘诀,你掌握了几招呢?鉴定青铜器的秘诀,你掌握了几招呢?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
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仿品,很多藏友都不知道如何应对。
一些专业人士通过长期的实验,也总结出一些实用“招”,藏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1.锈蚀辨伪古代青铜器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地下埋藏,由于受地下环境的影响,它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
由于各个青铜器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条件不同,所以腐蚀情况和程度也各有不同。
古代青铜器出土的表相,第一层是绿锈,也可能是绿漆古、黑漆古,(真正的黑漆古的黑,其色质是带有活性的,此黑很容易擦落),有的绿锈下面还有蓝锈,俗称叫孔雀蓝;第二层是红锈(俗称“枣皮红”,即氧化层);第三层是金、银(上面往往还含有铅的成分),有的这层是没有的;第四层才是真正的青铜材质。
也可能只有三层的。
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层次感而形成的,属于很老结的皮壳,还有表层有萎缩感、桔皮纹的特征等,即使高仿品也难以达到这种程度,这就应该作为鉴定中的主要确认指标,但鉴定的结论不能单一而言。
2.花纹款识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
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副纹饰凸显,以细致、简朴与厚实为风格;周代才形成风格多样化,尤其是主纹饰明显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也有的副纹饰略微低于底平面,而这样的副纹饰,其边沿没有必要另加勾线,但主纹饰仍然明显地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的。
所以这个时期副纹饰的边沿,一般都会高于底平面,不必再用勾线来分割副纹饰与底平面的,但后期趋向素朴;晚期战、汉时代的青铜器的花纹清新活泼,会强调纹饰块面分割的组合,但主、副纹饰与底平面是一样平的。
因此会出现勾线,以区别于副纹饰与底平面。
凡是要用勾线来区分主、副纹饰与底平面的,倘若主、副纹饰与底平面,不明显形成高、中、低三层的,包括使用简单框线来分割图案纹饰的,即为晚期的青铜器。
青铜器鉴别
![青铜器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de5b02db49649b6648d747ec.png)
一、青铜器作伪法1.仿古法。
铜器作伪法。
作伪者一般均有所本,或依真器,或依图录。
仿器形制与真器基本相似,尽寸大小也与真器相近。
仿器一般仿得比较准确,若不细心观察,难以判断真伪。
但不论仿得如何准确、逼真,其铜质、花纹、色均与真器有别,风格也迥然有异。
同时,仿器比真器重,有压手感,这是普遍规律。
2.拼凑法。
又称“插帮车”。
铜器作伪法。
或同几个旧器中的残块拼成新器;或真器中缺失了一啊分或几部分,另取其他器的残块修格局完整;或真器中本无某部分,却节外生枝,添枝加叶拼杨新器。
3.改造法。
铜器作伪法。
即以某件旧器修改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器形。
作伪者将一些不易卖出的或价格便宜的器物加以改造,成为新器形。
如原器本无梁无盖,改成有盖的新器;或原器残存一部分,将其改成另一种新器。
4.加花法。
铜器作伪法,即真器上原有简单纹饰,作伪者选择合适的光素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纹,一般来说加刻的花纹与原器花纹是一致的。
5.掏花法。
铜器作伪法。
即在原本无花纹的器物上先錾刻花纹,再沿着花纹将无花部位掏透,或掏空,使原器变成一件镂空之器。
这种伪掏花的作法,不仅刀痕明显,而且不符合器物的特征。
6.添铭法。
铜器作伪法。
即真器本无铭,后在其上錾刻伪铭,后錾的铭文文笔均匀,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痕,作伪有时用铜丝刷刷去錾良,却又留下刷痕,也影响了字的笔锋。
铭文字体,内容虽皆能仿刻,但笔法的韵味却是难以模仿的。
另外,真器伪铭者皆伤皮色,器表有锈而字口无锈,即使字口处作上假地子、假锈,也与器表的地子、锈色不符。
7.增铭法。
铜器作伪法,就是真器上原有铭,但铭文简单,作伪者在真铭前后增刻伪铭;或真器上本应对铭,因器缺失某部分使铭文也残缺,修配时边铭文也一起刻出,在器物上增刻伪后,伪铭的锈色、地子与真铭不同,字口也明显不同。
再者一器之上的铭文既然不是一时所出、不是一人所作,基笔体、韵味自然不符,特别是铸铭与刻铭载然不同。
8.补铭法。
鉴定青铜器真假的方法与技巧
![鉴定青铜器真假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a5412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4.png)
④铜器放久了,表面就会变黑,如用氨水擦拭,可使表面光亮如新。
⑤ 铜锈上涂一点醋,干后用水洗刷。
⑥铜绿可用布蘸煤油擦一遍,然后用牙粉擦亮。接触食
⑦银器角包香烟的锡纸蘸精盐来擦拭,即能明亮如新。
3、真器的表面锈色是经长期腐蚀而自然形成的,致密而有金属光泽,与器体是连为一体的。尤其是铜锈已渗入器物内部,渗入花纹或铭文字口之内。而伪器的表面锈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蚀法作成,其特点是很薄且浮在表面。而厚的伪锈一般是用漆调颜色作成,灰暗,呆滞,既没有金属光泽,又没有层次,浮于器表,疏松,易脱落,而露出新铜地子。
2、再综合该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真器的器形、纹饰与铭文等各方面是一致的,而伪器的各方面之间往往有矛盾。由于夏商周时期与后代的铸造工艺不同,留在器物上的铸造痕迹也不同,通过铸痕的观察可以判断真伪。夏商周主要采用范铸法,器体上留有范线,有时夹有垫片,细部花纹棱角细腻圆滑。而现代或用翻砂法,则粒粗胎厚;或用失蜡法,则没有范线。从铜质上来分析,夏商周时期为青铜质,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又由于夏商周之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经过长期腐蚀,已发生化学变化,铜质已糟朽,因此,真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的伪器重量要轻,有经验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伪。
青铜器的化学去锈方法
1:15%六偏磷酸钠水溶液可以去除铜器上的石灰石、坚硬的泥沙。
铜器工艺品简单的保养方法
①用热肥皂水洗净,然后再用软皮擦干,充分吹干。清洁很脏的铜器,可将其放在加入盐和白醋的水中煮沸几小时。
②铜器上有污垢和烟尘结成的块,或者被空气腐蚀,可将其浸在冷的淡氨水中,用金属丝轻轻擦洗,然后很快擦干,再用木灰和甲醉混合成的糊状物揩擦。
青铜器鉴定方式
![青铜器鉴定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dbb7c076edb6f1aff001f9b.png)
青铜器鉴定方式青铜器的鉴定,主要是断代和真伪鉴别。
除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之外.传统的鉴定法,主要是从器物的铸造技术、造型、纹饰和铭文以及铜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专家们把这种方法归纳为几句话,即“抓其造型,视其花纹,识其铭文,査其地锈,找其范痕”。
一,从铸造技术方面辨真伪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采用的是陶范法。
这种方法无论是铸小件或大件铜器,都有良好的效果,对一些器形和雕镂复杂的器物,可先分铸、再合铸。
春秋战国时,发明了失蜡铸造法,使青铜器铸造工艺上了一个台阶。
后人作假的青铜器,多不采用陶范法。
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特征,这是鉴定青铜器的主要依据。
1.陶范法陶范法是陶质块范铸造法的简称,其铸造过程主要包括作模、翻范、作内范、合范、浇注和打磨修整等工序。
(1)作模:铸器物之前,先用陶泥做个样子作为初胎,它是制范的基色、这种陶然又称为母型。
如要在器物上饰花纹,先在模上画好花纹,花纹的部分用刀雕刻出来,凸起部分用泥琢好后再加贴上去。
(2)翻范:将经过细筛过的泥土调制和匀,拍打成片,按捺在陶模外部、用力压紧,使陶模上的纹饰反映在泥片上。
等泥片半干后,再按照要铸造的器物特点,将其划成若干块。
划下的每一泥片阴干或用微火烘干、再合成一个从腔、即成为所要铸造器物的外范。
(3)合范:一般铸造简单的铜器(如工具和兵器),是用两个单合范合成的、铸造空体器(如鼎、爵之类),需有内范和外范。
内范又称范蕊、小于外范、做内范的方法一般是将原来的泥模外表刮去一层,即可成为内范。
外范与内范中间的空隙,为熔注液处,两者的距离(空间)也就是所要制作器物的器壁厚度。
在浇注之前,先要将外范拼好合起来。
(4)浇注:为防止在灌注铜液时产生的涨力将拼好的范冲开、便尾泥土围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并留有灌浇孔和通气孔。
铜液向范内浇注后,待其冷却凝固,便将因填外范的泥土和内范打碎,将造好的器物取出。
(5)打磨修整:器物脱范后,表面往往是粗糙的,花纹也不够清晰,经过打磨修整加工,才成为一件表面光滑花纹清晰,色彩铮亮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真伪鉴别
![青铜器的真伪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f405ba7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7.png)
青铜器的真伪鉴别一、青铜器作伪的几种表现<作品>青铜器</作品>作伪由来已很久了,伪作的青铜器作伪方法,历来情况很复杂,是多种多样的,这给今天辨别铜器真伪带来了很多困难。
作假铜器的人许多都有各自的高超技能,作伪方法十分保密而不外传。
他们不惜采用种种的恶劣手法,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为了牟取暴利。
这些古董商人的作法,给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和困难,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代文化。
但从追求古代铸造技术,尽善尽美地保持古代青铜器的风格特点上看,对于古老的技术不失传而有所继承上看,它又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我们今天了解青铜器作伪的种种情况,无疑对辨伪有着很大的意义,对提高辨伪能力和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将伪作青铜器的伪作方法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种,青铜器物整体是伪铸的,包括器体、其上的花纹和<作品>铭文</作品>,等等。
伪作者常利用真铜器翻模来铸造新铜器,如清末山东潍县贾人作伪铜器时,常仿收藏家陈簋斋所收藏的铜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春秋时代的伪陈侯鼎,推测即潍县造的。
有的伪作者以某件器物的图形为蓝本来作伪器,旧时常仿《博古图》一书内的鸟兽尊,以投国外人所好,故以往流传至国外的一些青铜鸟兽尊,其中有的是假器。
笔者近日在给北京市文物商店鉴定铜器时,曾见到一件明代仿商周时的一件铜<作品>簋</作品>,器内底还有“齐侯作”字样,也是伪铭。
假的青铜器造好后,外表的铜地与锈色很重要,这方面处理得好更易骗人。
作假锈斑主要方法有:一是将做好的假器埋于地下,待二三年后取出,以使其生锈。
二是用化学方法伪作铜色与锈斑。
“例如有用石膏粉、血玉髓十五分加适量的酒精调为糊状,以涂于新器上,约二十四小时后,刷去其已干的粉末,再取氯化铵四分、重酒石酸钾一分、醋二十分,制成溶液,于其热时涂于器物上,干后其外观实如出土器物。
”第二种,铜器是拼凑改造的,即过去古董商人称作的“捣撤货”。
土办法辨别真假青铜器
![土办法辨别真假青铜器](https://img.taocdn.com/s3/m/cabc6d0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5.png)
土办法辨别真假青铜器
旧时很多老古玩商的文化水平不高,没喝过多少墨水,但凭他们多年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和耳听,也能大体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眼看,即看器物造型、纹饰和铭文有无破绽,锈色是否晶莹自然。
手摸,凡是浮锈用手一摸便知,赝品器体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
鼻闻,出土的新坑青铜器,有一种略有潮气的土香味,赝品则经常有刺鼻的腥味,舌舐时有一种咸味。
耳听,用手弹击,有细微清脆声,凡是声音混浊者,多是赝品或残器。
此外,研究青铜器的学者还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比如他们发现用失蜡法(贴蜡法)所铸伪器表面无突起的范线;伪作器多无垫片;古代以块范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较严密、光洁,而用翻砂或失蜡法所制伪器表面有时会出现砂眼、缩孔等现象。
青铜器鉴定方法范文
![青铜器鉴定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deff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c.png)
青铜器鉴定方法范文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鉴定青铜器的真伪和价值,需要综合考虑器物本身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历史考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青铜器鉴定方法。
一、外观考察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青铜器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比对,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1.材质:真正的青铜器一般是由铜和少量其他金属合金构成的,可以通过外观的表面颜色和光泽来初步判断材质的真假。
真正的青铜器会有自然的铜绿、铜黄或铜红色,表面光滑均匀。
假冒的青铜器可能使用其他材质进行覆盖,或者通过染色等手段来冒充真品。
2.造型:观察青铜器的造型是否符合古代青铜器的风格和特点。
对于真品而言,其造型一般端庄、典雅、线条流畅。
假冒产品由于缺乏历史的积淀和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可能会在造型上存在瑕疵或不合古代风格。
3.工艺:观察青铜器的工艺是否精细,如纹饰的刻画是否清晰,铸造工艺是否精湛等。
真品的纹饰清晰、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并且铸造工艺也较为精湛。
而假冒产品由于技术限制,可能会在工艺上存在明显的瑕疵。
二、文字和纹饰考察青铜器上的文字和纹饰是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文字和纹饰的考察,可以判断其真伪和时代背景。
1.文字:观察青铜器上的铭文和文字,如果啮文端庄、刻画精细、字体规整,且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相符,则有可能是真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假冒产品可能也会刻有文字,所以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2.纹饰:纹饰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通过对纹饰的考察,可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真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多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并且与其历史时期相符。
在考察纹饰时,可以参考相关的考古资料和文献,或者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鉴定。
三、科学分析在鉴定青铜器的过程中,科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青铜器的材质、元素成分、工艺等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可以判断其真伪和时代背景。
1.材质分析:通过科学分析青铜器的材质成分,可以确定其是否为真正的青铜器。
“精稀”青铜器辨别真伪试试这五大招
![“精稀”青铜器辨别真伪试试这五大招](https://img.taocdn.com/s3/m/c47fd2e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f.png)
“精稀”青铜器辨别真伪试试这五大招青铜器很美,我觉得,至少有三重美:其一,青绿色美!其二,纹饰独美!其三,形式繁美!青铜器作为更加“精稀”门类,再加上国内政策限制,本身可流通在市场的数量更加少,因此高品质的青铜器现身必将引发一波市场热潮,极具收藏价值!但也涌现出许多赝品很多藏友辨别难。
辨别青铜器真伪可试试这5招:先看外观再闻味道听声音一是看铜质、掂重量。
朝代不同铜质就不一样。
一般“夏粗、商细、周腻”。
见到器物底子闪白发红黄色的可要留心了,有可能是“苏州造”仿铸的。
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
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
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
宋代以后仿、伪器大增,比真器重。
二是看皮壳、辨锈色。
真锈是经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深沉致密,有金属光泽。
铜锈一般可分几层,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层是红锈,再之上是蓝或绿锈。
有三类铜锈是可疑的,如“疙瘩锈”,锈色深浅不一,呈较均匀的小块状,施于器物之某一部位,多为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树脂所做的假锈,多呈此状;“粉绿色锈”,此锈多为浮锈,是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单一锈色”,真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坚硬而有光泽。
凡锈色单一,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赝品。
三是看器型、观工艺。
器型上辨伪,以鼎为例,夏末商中期有圆的、方的形体。
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为直耳,足多为锥形或扁形。
而假货往往造型及工艺细节刻画上呆板与生硬。
工艺上,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用泥范法制作而成,一器一范,一般会留下范痕,铸疣等。
春秋中期逐步采用失蜡法铸造技术,其特点整体制模、整体铸造,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
四是看纹饰、辨铭文。
从纹饰上辨伪,范铸法一般纹饰槽口小里面大,出现对称纹饰有高低错位痕迹;失蜡法铸造花纹对称一致。
从铭文上辨伪,夏与商前期青铜器无铭文,商中期开始出现铭文,大多4-5个字以象形文字居多,字体粗壮,商晚期铭文逐渐增多,一般在10个字左右,西周时期铭文增多。
干货收藏:如何利用制造痕迹辨别青铜器真伪?
![干货收藏:如何利用制造痕迹辨别青铜器真伪?](https://img.taocdn.com/s3/m/1589351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4.png)
干货收藏:如何利用制造痕迹辨别青铜器真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由于特殊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铭文,是历代好古者的最爱。
但其造伪从春秋到现代从未中断,特别是清末民国后,造伪风更甚。
改革开放后,青铜器较高的经济价值逐渐吸引了很多眼球,于是出现众多以牟利为目的的仿造品,令人难辨真假。
因此,面对一件古色古香的青器,如何区别真假,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辨别商周青铜器的制造痕迹来区分真伪,应属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所谓“制造痕迹”,专指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者在制作青铜器时,留下的工艺痕迹。
这种痕迹的出现是由于当时采用了泥范铸造工艺,而有些工艺特征是泥范工艺独有。
古人竭尽全力避免留痕,但依旧受限于当时工艺水平,留下了许多特征。
制造痕迹有很多种,主要分为铸造痕迹和铸造结束后的加工痕迹两类。
首先,想要发现商周青铜器铸造痕迹,就要知道商周青铜器采用的铸造工艺。
目前研究表明,当时绝大多数青铜器(对曾侯乙墓出土部分器物铸造工艺有不同意见)采用泥范铸造工艺。
1、范线春秋·鼎鼎身黑色箭头所指即为范线,虽经过打磨,但依旧明显局部范线的产生是由于商周时期用范浇铸造法,范的分型面(即范与范之间的缝隙)不可避免会有青铜液渗入,最终留下痕迹。
在泥范浇铸时代,理论上每个器物都有范线。
范线的位置以及数量与外范的分切形式、块数息息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器物不但有垂直面分范,水平面也分范。
常见的圆鼎也不一定是三分法,从殷墟出土青铜器来看,还有六分法,并且个别从水平面分范。
这样同种器物产生范线数量的位置是多种的。
随着时代发展,范铸技术在进步,分范的方式也在变化。
西周·鼎底部黑色箭头所指为经过打磨的范线;红色箭头所指非范线,而是加强筋譬如,从侯马遗址的陶范看,青铜器到了春秋时期采用了块模制范法、分范浑铸的工艺,还普遍采用了分模、分铸、焊接等工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器物上没有范线是由于商周时期,范线被认为是种缺陷,影响美观和使用,要尽力去除掉,这就涉及到另一种工艺——打磨。
鉴定青铜器五要素
![鉴定青铜器五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ebde51d4ce2f0066f53322ed.png)
一、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锈层复杂,锈色关系互错而有层次,最基层有原氧化层“地子”,用 40%的碱水泡之锈色不脱。
二、古器多有土腥味,仿品则以汗腥、铜腥、酸味偏多,重量较沉。
商周古铜敲声沉朴、铜质枯朽易损,断面灰白泛黄,胎体厚度、纹饰镶嵌及造型都必符合时代特征。
真品鼻闻舌舔无辛酸咸涩及漆蜡味,用丙酮棉签和香蕉水拭之无反应,锈体结实。
三、真铭文只见琢磨而无刀痕,字内底大、字口小,笔力转折自然流畅,字口内外锈色一致。
四、现代仿品见打磨粗糙锉痕及石膏粘附内胎,锈色是色泥喷漆或酸蚀长理法制成,既无层次变化又显得松糠平薄。
五、三代古器铸造工艺常有三类。
模范法见垫片和模块接缝范线,失蜡法器表光洁而精美细致无痕,焚失法制作的铜器表面有细巧纹饰及金银错花图案,很少锈蚀。
转载自:张雄艺术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铭文鉴定的方法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编者按:除了知道它各种作伪的方法外,鉴定青铜器铭文还要懂得各个时
代铭文的风格,从而可以判断书法结体、语汇文法等是否符合。
另外,还得掌
握大量的标准字形,掌握得愈多,判断也就愈正确。
宋代以来,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被当作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往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那时收藏家们对
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因而晚清是铭文作伪的主要时期。
商周
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
有的铭文范嵌
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
也有嵌得较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郜婴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
商周时代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
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镶嵌伪铭。
这种铭文作伪方法,是将铭文刻在铜片上,在器的内壁挖一相
应凹框,把铭文铜片镶上。
有一件西周中期龙纹方鼎,腹内侧的铭文,就是用
这一方法做成的。
腐蚀法。
在近代,青铜器鉴定水平有所提高,后刻铭文为了避免露出刀痕,也有的用腐蚀的方法来造。
方法是在青铜表面涂上一层蜡,留出文字部分,将
文字用化学物质如三氯化铁、硝酸之类腐蚀后,再去掉蜡,铭文部分就会出现
凹陷的字口。
如西周晚期窃曲纹鼎,腹内侧有一篇伪师趁鼎铭文,在铭文笔道中没有任何凿刻痕迹,就是用腐蚀方法做的伪铭。
商和西周时代的青铜器,绝大部分的铭文是用范铸的,但也有极个别是刻的,自春秋晚期起,青铜器上出现了整篇刻出的文字。
原刻和后刻的铭文应该
是能够分辨的。
原刻是当时青铜器脱范后不久刻的,因为那时没有钢刀,刻铭
文是用做玉器的小轮子琢磨出来的,字口比较光洁,只有琢磨痕,而不会有刀痕,但是也没有笔意。
而后刻的铭文是用刀刻的,长的一笔竞要刻上三、四刀,那就一定会留下刀刃的痕迹。
另外,青铜器经过若干年的埋藏,表面已经生成
一层氧化层,原刻和范铸的铭文,字口里也应有同样的氧化层,在氧化层上刻字,字口上会出现爆裂的现象,有的在字口内还会露出青铜的本色。
为了掩盖
这一缺点,作伪者就要做假锈填进字口,假锈的颜色一般是用漆调成,颜色呈
自然状态。
但细看,质地与其锈有区别,若日子一久就易于发现。
这一现象,细心者是容易分辨的。
由于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因此铭文范上阳文在刻完后,乘湿嵌入主体范中,字口厚度要避免与外范接触就需修正,可能要微作按捺,与主体范修正,这样阳文字的上口就大,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
这必须进行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
另外,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划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
当然,这只是在一部分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是如此。
后刻的铭文,有的是有所本,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
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划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伪刻铭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整器皆伪。
一般都是仿西周时代的名器。
如伪作晋侯盘,将器形设计为高圈足,盘两侧兽头环耳,兽头超出器口沿,腹部饰兽面纹,腹内底刻铭文五百五十字,系窜改《尚书》、《左传》内容而成,字体仿散氏盘,又参以石鼓文,书法拙劣,这是晚清文人所造的一件伪器。
近年发现的曶鼎伪器原件,其铭文行款字体伪造得颇有技巧。
(二)真器伪铭。
即原器本没有铭文,为了售得高价而在器上伪刻铭文。
这类情况在兵器剑、戈类中发现较多,因平面器物容易刻凿铭文。
除平面器外,大口的器形如鼎、簋之类后刻铭文也比较容易,如商晚期蛇纹簋,器物本身并元疑问,但器形、纹饰与铭文,不可能产生于同一时代,其腹内底五行铭文,乃是早期伪刻的实例。
一些小口的器,要刻凿长篇铭文比较困难,早期的做法是在原器上锯片刻凿。
如有一对春秋早期鳞纹壶,器内壁自口沿至颈腹处有铭文三行二十四字,为仿刻易簋,铭文的最下面几个字,目察已经困难,经拓片后与著录校对,行款字数完全相同,但文字精神却不大一样,易簋属西周时代,而此壶的器形和纹饰已是春秋时代,再仔细察看,发现壶的颈部有很多泥土和假锈,而腹部却很少,经将泥土去除后,在壶口至颈腹间显示两道焊接痕迹,原来当时作伪者是将该器自口至颈、腹问截下一块,刻凿文字后再焊接上去的。
(三)伪器真铭。
原器已残缺,有的只剩下了器的铭文部分,而古董商借此
配了一个伪器,对于这种伪器,如稍粗心就会上当,因为有些铭文还曾见于著录。
(四)真铭增刻伪铭。
有的器原来就有铭文,但古董商人不择手段追求利润,因此在真铭的前后增刻了伪铭。
如镇江市金山公园内有一件西周晚期的大鼎,
腹内壁铭文十二行一三三字,从铭文拓本来看,无论书体还是文义均不合常规,内容与虢季子白盘略有相似处。
查此器系道光末年秦中出土,原有铭文二行九字:“遂启谟乍-叔宝尊彝”,为苏兆年所得,后属张二铭。
张当时请人在原铭文的上下加刻了一二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