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化鉴赏论文: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赏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赏

文物鉴赏——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赏我国是世界上很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之一。

从禹铸九鼎开始,到现在也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请同时社会上的主要金属用具,从农业所用的农具、到生活所用的器皿、到军事所用的刀剑,无一例外的都有着青铜器的影子。

知道春秋战国铁器的广泛应用才取代了青铜器,算起来,青铜器前后称霸了两千年。

所以我国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有必要学会对青铜器进行鉴赏,不仅是为了学习青铜文化,更是为了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剑,到那一件件酒具、小器皿。

无不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芒,所以古代青铜器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艺术欣赏价值是指青铜器的外形、造型十分独特,每个字、每幅图画,都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而青铜器的艺术魅力也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精致绝妙的外形、多姿多态的图画。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丰富、品相繁多,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铜器,因此拓宽了艺术欣赏的视野。

尤其是其中精品迭出,看了使人叹为观止。

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殷墟妇好墓出土一件三联甗,其构造前所未见。

以前发现的这种器具都是单体的,而三联甗则是由并列的三个甑和一个长方形案状的鬲组成的,犹如长条桌上放着三只带耳的蒸锅。

案上有三个圈形灶孔,用来承置甑体。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铜器在不断出土,而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也越来越多,所以要对青铜亲进行鉴定。

而针对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也要学会鉴赏,才能保持青铜文化的连续性。

伪造青铜器主要是为了牟利,而仿造青铜器则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或是出于复古以宣扬传统礼教之目的,所以仿古与伪造二者制作的目的与性质均不同,由此在器物上也表现出某些不同的特点,有必要加以区别。

不能一味的打击。

“熟坑”是传世青铜器的表面特征制作的。

所以首要的是学会辨别“熟吭”青铜器的真伪,由于青铜器的外表上要打蜡,把表面的锈层、地子全覆盖在蜡层的下面。

鉴别熟坑铜器的真伪,首先要看足、口沿处露铜的部位,有红地子层的是真器,再将熟坑青铜器外面的蜡层擦掉,用氨水反复擦拭,再将硝酸滴上几滴,如果能看到露铜色的是仿器,如不露铜地子是真器。

青铜器论文

青铜器论文

青铜器论文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之一,其纤细精巧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设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造型设计和历史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首先,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多道工序。

首先,艺人需要选择优质的铜矿石进行提炼和熔炼,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延展性和韧性的铜块。

然后,通过锻打、拉伸和弯曲等手法将铜块变成所需的零件。

接下来,艺人需要进行铸造,将熔化的铜液倒入已经制作好的模具中,等待其凝固后取出,最后进行打磨和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呈现出亮丽的表面。

其次,青铜器的造型设计非常独特,充满了艺术创造力。

青铜器常常以人物、动物或神话故事为主题,通过精细的雕刻和铸造技术,将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青铜器的造型设计非常注重比例和平衡感,同时通过曲线的运用,使作品显示出流畅和动感。

这些造型设计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最后,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礼器、祭器、军事器械等,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经济的状况,也反映出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此外,青铜器的铭文和纹饰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历史价值重大。

通过对其制作工艺的考察,可以了解到古代艺人的巧妙技艺;通过对其造型设计的研究,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通过对其历史价值的探讨,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青铜器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遗产。

青铜器的鉴定

青铜器的鉴定

青铜器的鉴定第一篇:青铜器的鉴定青铜器的鉴定目录青铜器鉴定青铜器鉴定的涵义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青铜器仿制青铜器作伪历史辨伪基本方法1.铸造辨伪2.器形辨伪3.铭文辨伪4.纹饰辨伪5.材质辨伪6.声味辨伪青铜器鉴定青铜器鉴定的涵义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青铜器仿制青铜器作伪历史辨伪基本方法1.铸造辨伪2.器形辨伪3.铭文辨伪4.纹饰辨伪5.材质辨伪6.声味辨伪展开百分网青铜器鉴定bronze ware,identification of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青铜器的鉴定。

青铜器鉴定的涵义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为了确定每件青铜器的价值,首先要确定其年代及文化性质。

有的青铜器能依据其铭文确定其绝对年代,一般应确定其时代或分期(相对年代)。

文化性质一般指的是中原青铜器或是巴蜀青铜器、滇文化青铜器。

然后从其形制、纹饰、铭文及铸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身发展历史上、古文字学上、美术史上和铸造史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意义,从而确定其价值。

青铜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比较法。

无论是辨伪,还是研究某件青铜器的价值,都是运用与已知的古代青铜器及其研究成果和价值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进行的。

熟知各个时期、各种文化的各类青铜器的特征及价值,不断了解古代青铜器的新发现及新的研究成果,亲手抚摸观察各种伪品,才有可能做好鉴定工作。

另外,还应逐步引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X光检测、荧光光谱分析及范土的热释光测定等。

百分网青铜器仿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制礼作乐均依周制,政府或私人为了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需要,不断仿照《三礼图》或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而铸作新的青铜礼器,这就是仿制品。

它是对于古代文化的尊重与仿效。

其特点是在器物上大多标明仿制的时间、用途及仿制者等。

[论文]青铜器鉴赏

[论文]青铜器鉴赏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别的几点问题摘要:青铜器古称“吉金”,是我国夏商周三代文明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着永恒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青铜时代及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保存下来的器物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是研究这一青铜制造为特征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艺术的珍贵资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古代青铜器。

因而青铜器的鉴别也日益成为收藏界与文物界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青铜器分类仿造伪造。

一、中国青铜器的发展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因而将青铜铸成的器物称为青铜器。

中国青铜时代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从公元21世纪开始到公元5世纪止。

经历1500年,大体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相始终。

中国青铜器早期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山东岳石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辽宁下家店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早期青铜制品。

其中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饰品,人们已掌握冶炼,翻模制法,雕刻铸造青铜器的一整套工艺技术中期青铜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

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西周则以陕西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

此时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达到高峰。

商代中期已具备大多数器种,并开始出现铭文。

商晚期的铜器种类丰富,盛行装饰繁缛的花纹,铭文字数见多,西周晚期仍继承晚商传统。

西周后期到春秋时期为青铜文化晚期,这时开始铸造大量青铜币。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出土大量铸铸青铜货币的铜范。

春秋晚期至战国,铜器装饰普遍采用错金银、鎏金、镶嵌、针刻等新工艺,纹饰也日益简单化。

战国晚期日用器增多,转向规格化和朴素的作风。

二、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皿的造型特征和各类器的发展演变情况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青铜器鉴别的重要方面。

论述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论述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论述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鉴定青铜器的方法是通过对青铜器的形制、纹饰、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其时代、地域和真伪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鉴定青铜器的方法:
1. 形制鉴定:通过对青铜器的整体形状、尺寸、比例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以确定其所属的青铜器类型和时代。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在形制上有着明显的特征,例如商代的方鼎、周代的圆鼎等。

2. 纹饰鉴定:青铜器上的纹饰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纹饰的图案、纹理、风格等进行研究和比较,可以判断青铜器的时代和地区。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纹饰具有独特的样式和主题,例如商代的雷纹、周代的兽面纹等。

3. 材质鉴定:青铜器的材质主要由铜、锡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

通过对材质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确定青铜器的真伪和制作工艺。

真正的青铜器一般含有一定比例的锡,而仿造品或赝品往往使用其他材料替代。

4. 工艺鉴定: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也是鉴定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表面处理、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青铜器的真伪和制作工艺水平。

真正的青铜器往往具有精细的铸造工艺和精美的装饰,而仿造品或赝品往往粗糙或过于精美。

除了以上鉴定方法,还可以通过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和专家意见等进行比对和求证,以获取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此外,鉴定青铜器还需要对相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以避免盲目和片面的鉴定结论。

总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鉴定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鉴定青铜器的时代、地域和真伪程度,为研究和保护青铜器提供重要的依据。

青铜器的鉴别

青铜器的鉴别
铅合金,以手敲击,则发声清脆,由于在 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 烈。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又未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 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混浊,也无土香味,却有汗腥味,这是 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 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有的用石膏制作或修补的 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这些只是一 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 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青铜器铜质辨伪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 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 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 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 铜色皆发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 底部露铜的质色。
青铜器的鉴别
.铸造辨伪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的,后 代未知此法,作伪者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由于 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手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 的原理的方法,因此,特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 于确定青铜器的真 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里有一个 必要的条件,就是对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的全过程,要有 确切的了解。
器形辨伪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都有它发展和变化的 规律。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到汉代,流行的时 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全面掌握 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伪器 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 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铸造的伪器,它的器形和铭文均 有所本,尽管模仿得并不准确,但也有一定水平。第二种 则是毫无根据的杂拼,意在作奇,稀见为贵。直接铸造的 伪器,有的器形或铭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故意改了样。 如器形有所本,但是却铸上了杜撰的铭文,或者铭文有所 本,却铸在毫不相干的器上。拼凑改造的作伪,是水平很 低的作伪,如果不仔细观察,也有上当的可能。这类作伪 大多是在睦的器物上作部分改造,使人产生新奇感,从而 可以获得厚利。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青铜艺术拾隅——关于青铜器的纹饰铭文的欣赏与研究学校:上海财经大学院系/专业:金融学院/10金融实验班姓名:尹笑谈学号:2010113318【摘要】本文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青铜器的纹饰的类别及各类别的特点,简要介绍了青铜器铭文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色与分类,并总结了隐藏在这些特色背后的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背景,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整理;第二部分应用第一部分的知识描述和鉴赏了大克鼎的纹饰、铭文和构造;第三部分发表了笔者个人对古物鉴赏应用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铭文大克鼎应用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青铜器大多不是光滑朴素的,它们大多都镌刻着复杂而精美的纹饰与铭文。

其上的纹饰铭文之精美独特,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古人想象力之丰富,雕刻技巧之高超,锻造技术之精巧成熟。

其中的一些工艺,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难于复制的。

之前我就对青铜器的这些精美构造有些许肤浅的认识并常常感慨祖先之智慧,通过这学期对青铜器的更深层次、更系统的学习以及我针对自身知识要求而进行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我更发现青铜器原来还有这么繁杂的学问。

在此,我将针对青铜器的纹饰与铭文,从审美与艺术角度,对我这学期的学习做个小结。

青铜器上的纹饰也不是这些器物生而就有的,它们始于夏代晚期,而且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虽然动物纹在器物上的表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黑陶片中也有刻划,但在青铜器上出现却要更晚一些。

早期青铜器的纹饰虽然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及其重要的表现,但它不是崛然而起的,而是吸收了远古时代各种新石器文化,经过长期融合、选择而产生的。

同样,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青铜器的锻造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青铜器表面的纹饰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人物画像纹、火纹等类型。

动物纹中也有许多小类别。

兽面纹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有的还有眉或两耳或爪子。

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与鉴赏

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与鉴赏

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与鉴赏铜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代铜器以其雄浑、粗犷、朴实和精细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与鉴赏,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

一、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是古代铜器文化的代表,它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三种元素:铜、锡、铅。

这三种元素的比例、工艺以及加热温度等方面都需要严格的控制,才能得到合适的铜质,因此铜器制作是一门非常考验工匠技艺的工艺。

随着时代的变迁,铜器也在不断地发展,从原始的单脚鼎、双耳杯,到商周时期的方鼎、方尊、方壶、卣等各式各样的器具,在体型、纹饰、艺术性等方面也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提高。

二、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1. 周鼎周鼎是中国青铜器文物中的上品,也是中国古代器物中的代表之一。

由于周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因此这种鼎被命名为“周鼎”。

周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巨大规模和精美的铸造工艺。

周鼎的上部为开口盖,下部为方形支脚。

其造型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作为古代铜器文化中的珍品,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

如今,周鼎已成为国宝级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商玺商玺是商代时期的印章,它通常由方形或菱形的铜块制成。

商玺在抗击非常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商玺的印章图案十分高雅,展现了商时期贵族的生活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

3. 鸟纹簋鸟纹簋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餐具,也是古代铜器文化中的代表珍品之一。

鸟纹簋的最特别之处在于簋盘的外面有一个纤细的尾巴,象征翎毛,簋身上雕刻着飞翔的小鸟图案,十分优美流畅,为古代铜器文物的精品。

鸟纹簋目前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是最受欢迎的的铜器文物之一。

三、古代铜器文化的鉴赏要点1. 铸造工艺鉴别古代铜器文物的铸造工艺非常重要,因为铸造工艺是决定古代铜器品质和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论青铜范铸学鉴定古代青铜器

论青铜范铸学鉴定古代青铜器

论青铜范铸学鉴定古代青铜器摘要:传统的眼学鉴定青铜器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其断定真伪的依据和表达的语言具有主观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现在的伪作技术的高超,常使得传统的经验和眼力难以分辨。

但无论什么时期的青铜器,其制作的工艺技术特征是确定的,这种特征客观存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运用青铜范铸学的知识和理论我们可以对青铜器的真伪和年代做出判别,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青铜器科学鉴定青铜范铸学序言全国各地的文博部门,都有征集流散文物、接受社会捐赠的职责,同时还担负有对外进行文物鉴定的义务,其中不乏青铜文物。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有真器被鉴定成假器,而赝品当成真器的事情发生;在一些博物馆的青铜器藏品中,也确实存有一些有争议的器物。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尚缺乏青铜文物鉴定的科学理论体系与方法。

目前,青铜器的鉴定大多基于传统眼学。

传统眼学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而经验则来自对青铜器型制、外观和表面锈蚀状况知识的积累。

应当承认,这种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青铜器的鉴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近年来仿造、复制技术的提高,客观地讲,单靠传统眼学来判断青铜器的真伪,难度越来越大。

另外,传统眼学由于主要凭经验来判断,给出的鉴定报告往往会有一些难以正确理解或不确定的语言,如对一件铜器判伪,常常会以器物型制不对、纹饰力度不够、花纹、铭文不清爽、锈浮没入骨、皮色、锈色不对路、铭文字形不对、纹笔死板、纹饰呆滞等等的表述;而对同一件器物,又会因各人对文物的了解,以及各人的见解不同而各异,个人主观因素占有较大比例。

有些说辞无法量化亦无法准确表达含义,以致鉴定专家众说纷纭,难以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常常会出现资历老、影响大的人就说了算的现象。

因此,建立科学、客观的鉴定青铜器的理论与方法势在必行。

一、青铜器鉴定的几个误区青铜器的传统鉴定方法,主要依赖器物的型制、表面锈蚀状况、铭文以及铜质等,若遇到从未见过的器形,经常会被定为“臆造品”,其依据是墓葬或遗址未出过这种器形。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论青铜器鉴赏内容摘要: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三大艺术要素形制纹饰铭文关键字: 形制纹饰铭文艺术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现,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著名。

说商周铜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纹饰。

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青铜镜上出现铭文,其年代大约在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在考古学术界,倾向于西汉早期的占多数。

这是因为西汉早期有铭文的青铜镜虽罕有,偶尔尚可一见,战国时期有铭文的青铜镜,就非常难得一见了。

该镜直径9 厘米,缘高0.3厘米,三弦钮,素宽凹弦缘。

钮外有一周凹宽素弦纹将镜背分为二区。

外区以三个菱形纹、三个博山炉形纹做六分度分布。

镜钮区三弦钮旁铸有阳文“千金”二字,字体为小篆,三个博山炉心部各铸有铭文一,合起来应为“宜子孙”三字。

三个菱形纹饰中心部也有三个字,字体虽清晰,但不易辨识。

这样,该镜虽小却有铭文八个,能辨识的有五个,这在同时期的战国镜中是非常罕见的。

战国时期,青铜镜虽小,但和其他青铜器一样,还不能作为商品在社会上流通,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不是人人都能用之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相对丰富,使青铜镜这种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生活器具,在整个社会的使用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在这面青铜镜的铭文中可略见一斑。

这面镜子的铭文“千金”二字,“千”是量词,“金”为名词。

在中国古代,“金”有几种释读。

“可以释为黄金,也可以释为赤铜,同时也是几种金属的总称。

“千金”二字,我认为是表明铜镜的价值,蔡先生更肯定为“千金富贵”吉祥语,如果把博山炉中“宜子孙”三字连起来释读,即为“千金富贵宜子孙”,看来其祥瑞吉利的寓意更接近这几个铭文的本意。

从以上铭文的释读可以知道,从商周青铜器铭文多属纪铸器物的因由,到战国晚期青铜镜最早出现铭文即为表现吉利祥瑞或价值之语,可以看出,当时的青铜镜已具有商品化的倾向。

说明了使用青铜镜的社会阶层开始有了变化。

不管怎么说,铭文开始在战国晚期青铜镜上出现,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极大的丰富了青铜镜的文化内涵,为书法艺术在青铜镜上展现自己的魅力提供了表现空间,并且成为中国古代青铜镜的一大艺术特色。

尤其那些纪年铭文、铭文和铜镜纹饰能相得益彰、互为明证的青铜镜,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研究青铜镜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提供了绝好的、具有标准器功能的第一手资料。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别论文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许多器物上还有铭文,是古代文物中的一大门类,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自宋代金石学产生以来,成为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科学考古发掘的出土品,另一部分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世品。

对中国古代青铜是的鉴定,主要是之对青铜器进行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价值进行判断和辨别。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识别一件古铜器的真假,应该掌握古青铜器鉴别的要点。

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同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技手段当然不能落下,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能谱分析,即是将大量通过科学发掘和部分传世青铜器物作为标准器,将其元素含量按年代排序收集到数据库中,再将待鉴器物的元素含量数据与之对比,得出待鉴器物是否与标准器相符合的结论X光电子能谱法即是一种表面分析方法,提供的是样品表面的元素含量与形态,而不是样品整体的成分。

其信息深度约为3-5nm。

如果利用离子作为剥离手段,利用XPS作为分析方法,则可以实现对样品的深度分析。

固体样品中除氢、氦之外的所有元素都可以进行XPS分析。

X射线激发出来的光电子,根据光电子能量。

可以标识出是从哪个元素的哪个轨道激发出来的电子,如Al的2s、2p 等。

由谱图可知,该薄膜表面主要有Ti, N, C, O和Al元素存在。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表面元素的定性分析。

定性的标记工作可以由计算机来进行。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的存在,如荷电效应导致的结合能偏移,X射线激发的俄歇电子峰等,因此,分析结果时需要注意,XPS谱图中峰的高低表示这种能量的电子数目的多少,也即相应元素含量的多少。

同时,我们应更好的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冶炼制作及发展过程,就会更好的做出判定。

秦以前(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是指在纯铜中加入锡、铅等金属,冶炼而成的合金。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论青铜器鉴赏容摘要: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三大艺术要素形制纹饰铭文关键字: 形制纹饰铭文艺术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现,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著名。

说商周铜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纹饰。

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题目:青铜器的文物鉴赏摘要: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篇论文将重点研究青铜器的文物鉴赏,探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样式特点以及文化背景,并对青铜器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解读。

通过对青铜器的鉴赏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关键词:青铜器、文物、鉴赏、制作工艺、样式特点、文化背景、价值评估一、引言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因此,青铜器的文物鉴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了解其价值和真伪的关键。

本部分将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鎏金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对青铜器品质的影响。

三、青铜器的样式特点青铜器的样式特点包括器形、纹饰和铭文等方面。

本部分将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进行分类和比较,总结出青铜器的样式演变规律,并解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青铜器的文化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密切相关。

本部分将以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为例,探讨其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揭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青铜器的价值评估青铜器的鉴赏不仅仅是对其外部和内部特点的认识,还需要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本部分将通过对青铜器的历史地位、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等方面的分析,评估青铜器的价值,并探讨其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六、结论通过对青铜器的文物鉴赏,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特点,探索青铜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同时,对青铜器的价值评估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随着人们对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的重视,青铜器的研究和鉴赏将继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试论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

试论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

试论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定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因为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且许多的青铜器上刻有铭文,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而青铜器的研究自宋代金石学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今天,中国古代青铜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许多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的出土使得青铜器的收藏也炙手可热,因此对青铜器的鉴定也就有了一个比较高级的定制,本文就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定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古代青铜器鉴定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科学考古发掘的出土品,另一个是历史部分流传下来的传世器物,数量巨大,其中不乏有众多的精品,如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大盂鼎等等。

对中国古代青铜是的鉴定,主要是之对青铜器进行断代、分期、质地、用途、真伪和价值进行判断和辨别。

对青铜器的鉴定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说林下》中就曾谈及齐人与鲁人对青铜器的辨识。

宋代以后,因文物大量造伪,致使鉴定问题更为突出,并出现了许多有关的专著,如北宋吕大临编辑的《考古图》和随后出现的《宣和博古图》,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高濂作《遵生八笺》,直至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西清古鉴》和嘉庆初年阮元编录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

综合历代的经验,古代铜器鉴定的手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凭借眼力和经验,进行观察、鉴定的传统方法;一种是根据仪器化验、探测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近年来由于我国青铜器的收藏呈现一种狂热的态势。

因此青铜器的鉴定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同事,对青铜器的做伪随着科技的发展,从完全依靠手工和借助简单的工具制作假锈、假底子的方式,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器型、材质、花纹,甚至材质的内部结构和表现手法都能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仿造,这无疑成为青铜器辨伪的新课题,也是对广大青铜器的收藏者、鉴定者、爱好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鉴定者抓住制作伪器的几个基本要素,多观察、对思考、多分析、多对比、多总结,就一定能在众多的青铜器中抓住珍品,免受不必要的损失。

鉴定商周青铜器的方法探讨

鉴定商周青铜器的方法探讨

鉴定商周青铜器的方法探讨晚清民国时期,古玩业已成为一项重要职行业,当时古玩大家们总结归纳了青铜器鉴定格言:“先看形、后看花、拿在手里看底下;紧瞪眼、慢开口、工艺地子是关口”。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来讲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一件青铜器放到我们面前,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着手分析、判断呢?只有从青铜器的材料、铸造工艺、造型、花纹、铭文和材料工艺造型花纹铭文组合的匹配原则(只有极少的不符合规则)、表皮重量声音气味等辅助条件七个方面去分析,才能对青铜器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才能对青铜器的年代、价值、辨伪做作出精准的判断,大大降低鉴定的误判率。

一、材料青铜就是指铜、铅、锡为主的合金,生锈后呈青色。

青铜器就是指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用青铜原料铸造的器物。

汉、唐时期也用青铜铸造的各式铜镜,但不划归青铜器类。

青铜器所铸器物的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其成份铅锡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别。

酒器、食器、兵器的合金成份都有所不同。

现代仿造的材料中多含金属锌,是古代青铜中所不含的。

古青铜合金呈色偏红,为暖金色,现代含锌的铜合金发色则略显偏白,呈冷金色。

透过胎体看本质,才是鉴定青铜器材料的关键所在,不要被其表皮的锈色彩所迷惑。

二、铸造工艺现代铸造常用的是砂型铸造(翻砂制范),其次是特种铸造方法,如:金属型铸造(金属范)、熔模铸造(失蜡法)、石膏型铸造等。

而砂型铸造又可以分为粘土砂型、有机粘结剂砂型、树脂自硬砂型等等。

中国青铜器以泥模块范铸造法为主流,只有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地域,使用过失蜡法工艺。

中国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的方法十分先进,用粘土作块范和芯掌,浇注青铜后,范毁器成,所以,世上根本不存在两件完全相同的青铜器。

由于当时奴隶主贵族对器物的造型和花纹雕刻考究,模范制作工艺精细复杂,是现代仿制工艺无法比拟的。

现代考古学上已经确认,在夏晚期青铜容器已经开始使用,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已出土有中国最早的青铜酒器——青铜爵。

夏晚期到商盘庚时期以前,青铜器多采用包底裹足的浑铸法铸造。

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浅谈青铜器的鉴定作者:王彦捷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

对古代青铜器中的传世品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工作。

鉴定工作的第一步是辨伪。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研究确定某件真品的价值,给予恰当的评价。

本文主要从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和款识、铜质与器式等四个方面对青铜器的鉴定做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对青铜器鉴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青铜器;鉴定;锈色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031-01以前的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来加以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完全凭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

而现在的专家则拥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可用激光测定。

可是作为一般的古铜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应该掌握古铜器鉴别的要点。

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式。

一、锈色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

行家们说:“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锈等。

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程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

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轻浮,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的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二、手感和声响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

学习青铜器鉴定的意义及你是如何鉴定一件青铜器的

学习青铜器鉴定的意义及你是如何鉴定一件青铜器的

学习青铜器鉴定的意义及鉴定青铜器的方法学习青铜器鉴定的意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的国粹,中国的艺术品当中只有青铜器是被全世界所公认的。

从夏代起源,经过商周、秦汉至宋代金石学诞生,从单一的收藏,变为一种学问,一种研究对象。

青铜器的价值被世界公认主要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外国人进入中国,发现中国的青铜器造型独特,做工精美。

在西方国家里,18世纪才出现抽象派和印象派的青铜器造型,在中国3000年以前就有了,所以外国人非常喜欢我国的青铜器。

如今像牛尊、羊尊、马尊等大部分流散在国外,中国青铜器的艺术地位在世界上可与西方的油画、雕塑相提并论,在世界的各大博物馆里都有一个专门的中国青铜器馆。

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

如今盛世兴收藏,青铜器更是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宝贝。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历史的不同时期,它的风格从庄严的艺术风格转向了朴实、简洁、明快,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成实用器具。

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新的蟠螭纹、宴乐、攻战纹等,其间动物纹饰狰狞的超自然魔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这种纹饰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制造工艺或者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同时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的变革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青铜器纹饰的产生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聪颖、智慧的结晶,是体现人们美好心愿的依托物,是人们与大自然抗争、共存、达到“天人合一”朴素心愿的具体表现,他们用高超的铸造技艺,为我们留下象征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青铜器鉴定方法范文

青铜器鉴定方法范文

青铜器鉴定方法范文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鉴定青铜器的真伪和价值,需要综合考虑器物本身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历史考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青铜器鉴定方法。

一、外观考察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青铜器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比对,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1.材质:真正的青铜器一般是由铜和少量其他金属合金构成的,可以通过外观的表面颜色和光泽来初步判断材质的真假。

真正的青铜器会有自然的铜绿、铜黄或铜红色,表面光滑均匀。

假冒的青铜器可能使用其他材质进行覆盖,或者通过染色等手段来冒充真品。

2.造型:观察青铜器的造型是否符合古代青铜器的风格和特点。

对于真品而言,其造型一般端庄、典雅、线条流畅。

假冒产品由于缺乏历史的积淀和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可能会在造型上存在瑕疵或不合古代风格。

3.工艺:观察青铜器的工艺是否精细,如纹饰的刻画是否清晰,铸造工艺是否精湛等。

真品的纹饰清晰、雕刻精细、线条流畅,并且铸造工艺也较为精湛。

而假冒产品由于技术限制,可能会在工艺上存在明显的瑕疵。

二、文字和纹饰考察青铜器上的文字和纹饰是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文字和纹饰的考察,可以判断其真伪和时代背景。

1.文字:观察青铜器上的铭文和文字,如果啮文端庄、刻画精细、字体规整,且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相符,则有可能是真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假冒产品可能也会刻有文字,所以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2.纹饰:纹饰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通过对纹饰的考察,可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真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多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并且与其历史时期相符。

在考察纹饰时,可以参考相关的考古资料和文献,或者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鉴定。

三、科学分析在鉴定青铜器的过程中,科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青铜器的材质、元素成分、工艺等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可以判断其真伪和时代背景。

1.材质分析:通过科学分析青铜器的材质成分,可以确定其是否为真正的青铜器。

青铜器鉴定方法浅论

青铜器鉴定方法浅论

青铜器鉴定方法浅论作者:滕敏汲中敏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青铜器大家并不陌生,它代表着我国祖先文明的象征,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性。

对于现代而言,青铜器是物质文明遗产,更是现代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青铜器,收藏青铜器,所以,目前在市面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青铜器,这也体现出了青铜器鉴定的重要性。

本文针对青铜器鉴定中多种方法综合应用进行了论述,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青铜器鉴定;方法;综合应用前言青铜器是一个时代阶段的重要表现,更代表着世界性文明。

据相关文献记载,尧舜禹传说时代青铜器开始盛行,人们通过自身的勤劳冶铸出样式精美的青铜器,其的材质主要是铜锡合制而成,食器、酒器是当时的主要产出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器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青铜器开始介入到兵器行列当中,青铜在早期被象征为一种阶级等级及权利。

进入秦汉时期,青铜器才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

一、青铜器鉴定的重要性时代的发展,青铜器的悠久历史,它见证了人类的历史文化,更是人类历史的一大发明。

对于我国早期而言,青铜器的形式各异,而且其作用非常的广泛,中国将青铜器称为是一种国粹。

主要收藏青铜器的为外国人,因为中国在早期出现的青铜器,有了抽象派和印象派之分,外国人非常喜欢青铜器的造型。

因为各种技术的发展,造假工艺在现代进步迅速,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赝品。

因此,青铜器鉴定技术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青铜器造假现象严重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收藏青铜器,从而使得我国青铜器收藏价格也在不断的上升。

对于青铜器的仿造,不管是生产工艺,还是制造条件并不是很复杂,而且没有技术高要求,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会进行青铜器的仿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移植等仿造工艺衍生而来,使得收藏家根本防不胜防。

再加上如今仿青铜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小地摊等地方都能够看到造假的青铜器[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摘要: 青铜器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科技相互结合,便能更加准确的鉴定青铜器。

Bronze ware of the traditional appraisal metho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be 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bronze ware.
关键字:青铜器鉴赏Bronze-wares of appreciation
青铜器仿造Bronze-wares of copy
传统鉴定方法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科技鉴定方法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以青铜器为特征的漫长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及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保存下来的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结构复杂、铭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的青铜器,是研究这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文化内涵的变迁。

因此,学习青铜器鉴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青铜器的鉴赏对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现在就浅谈青铜器的鉴赏。

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

青铜器的辨伪首先要从铜质和锈色、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诸方面与已知真器逐一进行对比。

之后再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这个是不是当时代的产物,从而可以简单的辨伪真假。

从青铜器的整体形状进行简单的辨伪,主要的方法有:
1、掂重量、看铜质。

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

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

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

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

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青铜器,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

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
色泽越浅淡。

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

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

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

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2、看皮壳、辨锈色。

真锈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有金属光泽。

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层是红锈,再之上是蓝或绿锈。

但凡锈色单一,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赝品。

3、看器型。

以鼎为例,夏末商中期有圆的、方的形体。

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为直耳,足多为锥形或扁形。

4、看纹饰、辨铭文。

(1)从纹饰上辨伪: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自然而生动,风格古朴而有神韵。

伪纹有的是由真器上翻制,但模糊、肥胖而没精神;有的系錾刻,不仅破坏了器表,而且遗留有刀痕。

伪纹不仅呆板、软散,而且布局往往不合理,尤其到了边角之处交待不清。

总之,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以及每种纹饰的结构和布局是有一定之规的,凡不符合规律者,则可能是伪作。

鉴别这些改刻或增刻的纹饰,可首先比较其本身或周围的表层和地子是否与该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因为若是后刻的,一定是破坏了原有表层的色泽。

其次找一下每组花纹的接合处是否有范痕,因为花纹是刻在范块上拼合浇铸的,没有范线就有作伪的可能性。

再有就是作伪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规律把握不准,比如纹饰一般虽有地纹和主纹之分,但二者其实关系密切。

如兽面纹卷角或勾尾的收头处往往是像同心圆一样与地纹的小圈连接起来的,但作伪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细微的特征。

(2)从铭文上辨伪:每一时期的铭文都有所不同,要了解各时期的铭文内容、字体风格、铸刻技术、行列分布,才能确定一件器物的年代,鉴别真假。

夏与商前期青铜器无铭文。

商代青铜器的铭文,一般为一两个字,多则四五个字,一般多为族徽或奴隶主的名称。

商代的铭文雄劲有力,常伴首尾尖、中间粗的“波磔体”。

西周初期沿袭商代。

中期开始,长篇铭文增多,字数多者近五百字,铭文内容丰富,有颂祖先、扬功名、命官、传世子孙永宝等。

铭文字体规整端庄、
严谨、结构自然,出现了竖笔上下等粗的柱状,称为“玉柱体”。

晚期字体布局自由。

春秋前期,继承前者字体布局松散自由风格。

后期字体出现瘦长体,纵横行整齐;同时,出现鸟篆等艺术字体。

战国时期铭文,刻字纤细如发。

物勒工名
秦汉时期,铭文笔道细浅。

汉代铭文多为隶书,呈长方形,笔画较战国时期粗壮。

5、闻味道、听声音。

真器无论传世品或出土品,均没有刺鼻的酸、臭、呛异味。

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到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伪器则有酸、呛之气。

另外,从声音上辨识,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而真器的声音较低沉短促。

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青铜器鉴定也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了较为精准的鉴定。

为传统的目鉴比较法提供了新的参照信息。

诸如热释光、 C14 能谱分析等等科技方法。

通过科技与传统的鉴定方法相互结合就能够更加准确的鉴定青铜器。

参考文献:安徽大学“青铜文化鉴赏——第七章中国古代青铜器辩伪”(作者:魏国锋)
中国青铜器的鉴定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