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合集下载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 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 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 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2、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强 调城市个性,建设特色城市,塑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合理
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 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 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D)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 忍受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 上万名工人开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 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 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一天烧掉一架飞 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病、神 经系统疾病。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 D)
A.在原市区扩大规模和经济再生产
B.向高层建筑方向发展
C.向黄浦江西岸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发展
D.建设新城区
8、上海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
是 (C)
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B.将市中心区的污染企业外迁 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
大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 地理环境:比如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 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 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强 质烈,改使变城了市下产垫生面“的热原岛有效性应” 形 气 郊成 污 区城 染 大市带气风到污,郊染将区带城,到市也城大将区
1、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用地逐步演 化为建设用地,如居住、商业、工业、交通和仓储用地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 城市化的进程:初期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
3.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经济因素:工业化和商业化
-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婚姻家庭观念
- 政治因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4. 城市化的影响
- 正面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交流促进
-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资源紧张
5.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和阶段
知识点梳理
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活动繁荣、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结构。
- 城市的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复杂的经济结构、丰富的文化活动、明确的功能分区、高度的组织和管理等特征。
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
-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
2. 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进行城市问题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城市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城市化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观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简短介绍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城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城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城市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城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性和重要性。

高考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规范答题8城市类综合题教案(含解析)湘教版

高考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规范答题8城市类综合题教案(含解析)湘教版

规范答题8 城市类综合题(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分)(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

(3分)失分原因:对问题要求理解错误;答题要点不全;未能很好利用题中的信息。

Ⅰ 城市布局的有利条件Ⅲ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改善城市环境;重视城市绿化,保护城市水域;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卫星城镇和城市新区建设,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因地制宜发展城市产业等。

1.(2018·山东东平明湖中学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进一步发挥兰州对西部发展的带动作用,2012年8月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

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该盆地是兰州周边地区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盆地内整体地势平坦,引大(大通河)入秦工程初步解决了新区的用水问题。

下图为兰州行政区图及兰州城区图。

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课件(人教版选修六)

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课件(人教版选修六)

• 1.大气污染的内涵
• 大气污染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有 毒有害物质增加,大气质量恶化;二是影响了原有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 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 2.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其影响 • (1)可吸入颗粒物 •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
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主要有食品垃圾、废旧塑料、建筑垃圾、
破旧衣物等。城市垃圾应采用回收、分拣、处理加工、焚烧和综合利用等
方法,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垃圾尽可能被再生利用,
创造财富。
类 水体富营 重金属污
型 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生物所需 的氮、 磷等营 养元素
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有: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
的排放;静水环境。
• 1.城市垃圾的特点:
数量
品种
大、
多、变化大。
• 1.大气污染现象: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工态平农衡业,严重威胁着人
体健康建和筑正物常的
生产,并对
• 材料四 无锡地区(如图乙)去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 ℃,比往年高2.5 ℃; 今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 ℃,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 一个月;今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 个月。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蓝藻的发生和水污染有关。引起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原因造成湖水中________、__________等物 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的________化。

“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内容解读

“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内容解读

位选择 , 交通运输方式 和布局 的变化也会影响城市 的空 间结构 ; 再次 , 由于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很大 , 地球 上环境污染最严重 的区域便 发生在城市 , 以城市 与可 所 持续发展的关系也密不可分 。 研读 课程标 准 , 确定教 学 目标 《 普通高 中地理课 程标 准 ( 实验 )( 》 简称课程 标准 , 下 同) 对城市 地理 的内容标准 大致分 为 四项 , 提 出了 并 两项活动建议 , 如表 1 所示 。
构 看 , 程标 准 主要选择 了城市 地 理 中核心 的 与学 生 课 感 兴趣 的 内容 , 括 城市 的空 间结 构 、 包 地域 结 构 及 服 务 功能 、 城市 化 、 域 文化 等 ; 地 从学 习方 法 看 , 励学 鼓 生 进行 数据搜 集 与地理 调查 , 以培 养学 生研 究人 文地 理 的基 本 技 能 ; 地 理观 念 看 , 市 作 为人 类 改 造最 从 城 深 刻的非 自然 环境 ,分 析城 市化 过 程 出现 的 问题 , 探 索 解决 问题 的措施 , 则有 利 于树 立人 地 协调 发展 的理 念 。通过 以上 剖析 , 整合 知识 与技 能 、 程与 方法 、 过 情
重 要 领 域 。城 市 是 可 以 多 角 度 研 究 的 对 象 , 知 识 结 从
图 1 4 四版本 教材的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 ~为 结合各
教材 的具体 内容 , 可简要归纳 出以下特点 。 从 内容 结构 的编 写思路 看 鲁教 版教 材遵 循 从宏 观 到微 观 的认 识 思路 , 首先 分 析世 界城 市 的发 展历程
例 , 明地域文 化对城 市 的影 响 。 说 关 于本单元教学 目标的确定 ,还需要说 明两点 : 一
市地理是人文地理 的重要 知识板块 ,在新教材必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 放;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化肥、农药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污水等。针对这些污染源,可以采取 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减少污染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
生态破坏及其防治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二ppt课件
目 录
•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 第四章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 第五章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01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的数量变化
01
02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解决现实中的
问题。
03
GIS组成及功能
一个完整的GIS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和
输出等组成。它具有空间分析、属性分析、地图制作等功能。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定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收集地面或其他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传输 、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远距离感知的技术。
01
02
03
04
交通运输
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航 空交通等,是连接不同地区人
类活动的重要方式。
邮政通信
通过邮局、邮政编码和邮递方 式等手段,实现信息传递和交
流。
电信通信
包括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手 段,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的
信息传递服务。
商业贸易
通过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促 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02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与地理环境”教材解析

“城市与地理环境”教材解析

生 活更 美好 ” 2 1 是 00年上 海 世 博会 的 主题 , 市也 是 一 个 城
重要 的地理 研究 问题 。无 论是 教学 大纲 还是 课程 标 准都对 这一 问题 提 出 了具 体 要求 , 各 版本 教 材 的处 理方 式却 很 但
内容 有 所 改 变 ① 有 些 内容 被删 减 。通 过对 照 不难 发 现, 教学 大 纲要 求 的 “ 市起 源 及 最早 出 现城 市 的地 区 、 城 城 市 区位 、 市化 的标 志 、 市规 划 、 市 地域 形 态 ”在课 程 城 城 城 , 标 准 中被 去掉 了 。其 中 , 关城 市 区位 的 内容 , 然课标 没 有 虽 有 提及 , 教师 在 授课 过 程 中需 要进 行 补充 。因为 “ 但 区位 ” 是 人 文 地 理 中一 个 很 重 要 的 概念 ,城 市 是脱 离 不 开 区 位
项 活 动前 , 充分 考虑 其对 环 境 的影 响 , 并采 取预 防措施 。
2我 国 应 怎 样 加 快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公 众 对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参 与不 仅 包 括 积极 参 加 有 关 的 行动 , 更重 要 的是 改变 自己 的态 度和 习惯 。实 现可 持续 发
换 为 “ 用 实例 , 运 分析 城 市 的空 间结 构 , 释 其形 成 原 因” 解 ;
运用实例 , 分析城 I 了解城 市起 源的历 史条件 , 以及世 界最早
市的空 间 结构 . l 解 出现 城 市 的 地 区 ;
释其形成原因; I 结合 实例 ,了解 不同城 市的区位特点 , 理
t 、
、 -_

撕 ‘ 市 与地 理环境" 材 解 酥 域 ‘ 城 教 髓 过释环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小老头树”。
降水量<400mm,效果差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黄土高原
北斗P75
树长势不良:"小老树","衰弱树","旺长树","烂脚树"
水资源紧张
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 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 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 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
植树造 林--树
加剧水资源紧张 干旱加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降水量>400mm,效果好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 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 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 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与城镇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镇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镇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镇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2.城镇主要的功能分区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难点: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及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小麦进城》主题曲。

新课导入:城镇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更是人们生活向往的地方,《小麦进城》讲述了农村女人小麦在北京近三十年的奋斗史,最终通过诚实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们大家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之中,请大家先谈谈自己对城镇的了解和认识。

承转: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镇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集聚,人地关系和用地也趋于紧张,在乡村和城镇内部的土地都是如何利用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看个究竟吧。

(板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投影的图片(图2.3浙江兰溪诸葛村的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分析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乡村的土地利用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形成与变化的?总结归纳: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

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必修2第二章的第一节,承 接着第一章人口的学习,转而对人类活动空 间的学习。对整章内容来说,本节又起着开 篇引导的作用,同时又为之后工业区位的选 择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承上启 下,地位重要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0级罗超帅
一、课程标准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一、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 求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以及 它的形成原因。 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 用了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力求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 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对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切不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一 方面可以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的实际,通过访谈、实地调查等 方式,使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印证相关的原理, 使自己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地 图进行学习,即收集不同规模城市较详细的地图,在分析地图 资料的基础上,勾画出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然后进行小组讨 论和对比分析,理解这些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形成的原因
(1)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般规律。 (2)能说出图中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 原因。

高考地理《城市与环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市与环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市与环境》练习题含答案[2023·湖北卷]“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如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据此完成1~3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A.人口规模B.基础设施C.生产水平D.资源禀赋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A.乡村旅游开发B.生态环境建设C.农副产品加工D.电子商务推广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2023·黑龙江哈三中一调]开普敦是南非的主要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建于1652年,曾经是欧洲殖民者向亚洲扩张时期重要的供应站,并迅速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城市。

现有多条铁路、公路通往内陆地区及其他国家。

下图示意开普敦城区及交通分布。

读图,完成4~6题。

4.开普敦早期城市兴起的有利区位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B.气候温和湿润C.地理位置优越D.商业贸易发达5.从城市功能区的角度分析,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A.城市高级住宅区B.城市航空港功能区C.城市核心功能区D.城市生态功能区6.图中所示铁路线对开普敦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B.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C.扩大了港口的服务范围D.提高了城市的服务等级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 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8.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2022·广东卷]如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特别是在古代。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 求人地和谐。才会促进区域的发展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 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不合理改造)
5.下列关于黄河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B.上游和中游水能资源丰富
C.中游航运便利被称为“黄金水道”
D.下游支流稀少的原因是气候干燥
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右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分别是( )
A.土质疏松、过度放牧 B.气候干旱、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D.修路采矿、垦荒造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题型突破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 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 家经济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等,主要由对某 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 动加剧的背景下,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 ,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据此回答3-4题。 3.推断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题型突破
【答案】3.B 4.A 【解析】3.“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 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 动力不足, B对。资源过度开采会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不能体现过度依赖, A错 。投资于人力资源的资金不足,资金都去投入到与资源有关的产业, C错。资源开发成 本不能体现过度依赖资源, D错。故选B。 4.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A 合理。扩大资源生 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会加重相关问题, B不合理。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本国 资源,从国外进口,不能改变对资源的依赖特点, C 、 D 不合理。故选A。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自然地理区位(相对稳定):(1)地形:温带——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或开阔低地(2)气候:降水适中(沿海地区)和气温适中(中地位地区)(3)河流:沿河设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水运的起点或重点社会经济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1)资源:矿产(2)交通运输:武汉,徐州(3)政治:首都:雅典,罗马城,西安,洛阳,杭州新首都: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伊斯兰堡(4)旅游(5)科技(经济)(6)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7)军事:嘉峪关市3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资源匮乏多进口、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口易于贸易4城市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5城市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6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P307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频繁、内部分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8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32\339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10一个地区城镇的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商业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响。

11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大,低级中心地反之(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低级中心地3倍)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体系(相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2城市化的意义P36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特征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 现了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_低__级__住宅区
呈__点_状或_条__状分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_聚__集__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分__布__和__组__合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
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布局区位
环境质量 配套公 共设施
中高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面积大,质量高, 有些是独立庭院
城市的外缘,文化区、 风景区附近
优美
齐全(如学校、医院、 商店和绿地等)
低级住宅区 低收入阶层 面积狭小,质量低, 拥挤、密集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较差
不齐全
【典例示范】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 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2)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1
必修2(2)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图中所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_商__业__用__地__、政府机关用地、_工__业__用__地__、住宅用 地、交通用地。 除以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外,还有_休__憩__及__绿__化__用__地__、农业用地等。
阴影部分的交通及其地租 状况

等间距是500;距市中心越近,交通通 交通通达度较好,地价较
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愿进驻,造成区域经济活力
不足
可能诱发 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原有的地形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
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 严重的负面影响
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应对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 产业方面
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
科技方面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1)问题
问题
原因
影响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 产业结构
源,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 单一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 慢,失业人员增多
问题
原因
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他新兴产
环境污染、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少对环 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不
生态破坏 境的关注
知识点
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概况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__黄__河____。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 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2.焦作市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__化__学____工业、机械 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3.焦作市发展出现的问题 (1)原煤年产量__骤__减____,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下岗职工 占全市职工的1/6。 (2)城市基础设施___落__后___、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 (3) 多 年 地 下 采 煤 , 形 成 地 下 采 空 区 , 导 致 ___地__面__塌__陷___ 等 地 质 灾 害。 (4)煤矸石堆和废水排放导致__环__境__污__染____。

河北省邯郸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2

河北省邯郸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2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自主预习】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城乡生活影响: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 和 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

的现代化、 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3.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农村转变为 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人口农业人口中,分散经济开放程度 低 信息 交通 欠发达文化 观念 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低二、城市环境问题1、原因: 密集,长期高强度的 ,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2、问题表现:交通 ,环境质量 ,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 ,就业 ,社会自然环境 城市化的影响 评价地形 改变原先的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 改变 原有性质, 产生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市水文 破坏了原有的每逢暴雨,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变臭 生态干扰和破坏原了所在地区 的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系统不太安定。

3、影响: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或迁移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的一个新阶段,这一迁移过程称为。

又将其称为阶段。

【练习】1.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2.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3.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减少就业压力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1997年年会发布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的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材料二:2001年7月13日,对亿万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课时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一、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01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02大气污染、□03水污染、□04垃圾污染和□05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城市□06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07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08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09交通拥堵、□10住房紧张等现象。

3.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11环境污染问题,经过□12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13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14较多。

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15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1.判断正误。

(1)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的。

(√)(2)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 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 .交通拥挤 B .居住条件差 C .固体垃圾污染 D .失业人数多答案 C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

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应用范围:城市规划、□01市政建设、□02公共服务等。

2.用途 (1)城市日常生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判断正误。

(1)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对城镇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城市区位分析【课标要求】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学习目标】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明确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学习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学习难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课时计划】1课时【基础知识】一、城市与乡村差别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城市与乡村差别:城市具有密集、生产效益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与城市区位(1)区位是指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以为主的地区。

②气候与城市区位: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适中的地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A、城市用水——是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B、水运运输——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C、——河流作为防御的屏障对早期城市的选址所起的作用非凡。

(2)经济地理区位丰富的资源,便利的和上的优惠往往是形成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

4、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

(2)沿河、、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交汇处,或大河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地、大规模的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问题探究】图中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基础训练】1、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B.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城市密集C.河流对于深圳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D.矿产资源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经济地理因素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能源D.水资源【能力提升】读下图回答:(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城市,原因为(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地形②气候因素③资源丰富④交通发达(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C.城市位于地貌上,该城市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可能有、、等方面领域。

D城市适于发展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 标注在图上。

第二课时: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明确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2、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城市功能分区。

【学习难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课时计划】1课时【基础知识】一、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和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和加以、和的全过程。

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和的地域差异。

2、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商业用地:,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用地:商业用地的外围工业用地:市区外缘,沿主要分布3、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商业用地和用地三种类型。

其中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而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用地类型,如行政用地、文化用地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分散布局。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包括商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各城市功能区在城市空间位置分布上往往交错分布,各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域界线。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文化因素、、交通运输状况等。

3、中心商务区:(1)中心商务区又称,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商业、、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为主,交通运输,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2)中心商务区(CBD)特征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内部分区明显;数量昼夜差别很大;通达度很高。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同心圆理论模式、、【问题探究】1、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有何不同?2、ABC三区域分别代表什么功能区,理由是什么?【基础训练】1、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B.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C.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趋势D.各种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2.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的是()A.文化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3.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原因有()A.购物的方便程度 B.距市中心的远近 C.通达度 D.收入高低4.下列因素中,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A.城市经济的发达程度 B.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C.人口密度的大小 D.地形和土壤条件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6.下列哪种功能分区的变动,将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有显著影响的是()A.工业区 B.居住区 C.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 D.中心商务区【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地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其中主要的是(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故租金最(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区,因这里靠近(4)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区。

(5)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 (填字母)。

第三课时:中心地理论【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学习重点】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学习难点】中心地理论【课时计划】1课时【基础知识】中心地理论1、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率先提出的,是研究城市和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关系,并采用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2、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圆周体转换为体系。

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为核心的形。

3、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相距,但六边形数目;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相距,但六边形数目。

【问题探究】1、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共有多少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2)、在各级中心地形成的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中,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间是什么关系?3)、中心地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呈什么关系?4)、你能分析出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六边形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吗?2. 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R1、R2、R3分别代表三个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半径。

其中,最高等级的城市是,最低等级的城市。

2)下列城市职能,只有C城市才拥有的。

(大学、派出所、电影院、公安局、中学、音乐厅、小学、公安分局)【基础训练】1、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A.正方形 B.圆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2、下列关于中心地与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固定不变B.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界限明确C.中心地顾客只可能来自服务范围之内D.两个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实际上有可能发生交叉重叠3、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门槛人口最小,R3门槛人口最大B.R3服务范围最小,R1门槛人口最小C.R2的中心地级别比R1低D.R2比R1所需的门槛人口大4、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依据主要是()A.中心地的空间范围 B.中心地的服务范围C.中心地提供职能服务种类的多少 D.中心地的服务人口的多少【能力提升】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中心对工业的吸引力最大,厂家也愿对此付高额的地租B.城市中心可接近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巨大的吸引力C.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到远逐渐增加的D.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2、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嵌套理论主要用来指导()A.工业生产和产品类型B.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C.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D.交通运输和道路的修建3、读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R1、R2、R3分别代表A、B、C三个国家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半径,其中最高级别的城市是,最低级别的城市是。

依据是(2)下面各职能中应与R1、R2、R3中的哪个服务范围相对应。

高中——,初中——,大学——。

个体招待所——,宾馆——,星级宾馆——。

(3)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总是居于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作用。

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城市是区域的中心、中心和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