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201405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口的野蛮人》读后
这是两名《华尔街日报》财经记者的一本纪实性著作,详细描写了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这一场交易对价高达250亿美元的杠杆并购的整个历程。

但如果仅仅复述这场并购,这本书远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说实话,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十几年前刘心武的《钟鼓楼》,后者虽然仅仅讲了一个时间跨度不超过24小时的故事,却展现了错综复杂的背景;和《钟鼓楼》一样,《门口的野蛮人》虽然标题中只涉及这场历时6周的收购大战,却全方位展现了美国整个80年代的多家如雷贯耳的大公司、大投行、大基金和大银行以及这些
机构的掌门人的整体风貌。

财经记者做到这个份儿上,算是可以改行了吧。

一、杠杆并购和收购各方
1、什么是杠杆并购
百度百科说,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收购方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进行融资,用融来的钱收购目标公司。

交易过程中,收购方的自有现金开支降低到最小程度,其他的钱来自商业银行的过桥贷款、投行发售垃圾债券的资金,当然也包括一些有价证券。

这样做的本质就是借债买股权,或者说空手套白狼。

事实上,这场价值250亿美元的并购,KKR的自有资金只有不到20亿美元,其他的资金都来自融资。

一般来说,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60%来自银行贷款,30%来自垃圾债券,10%才是自有资金。

并购完成后,要用目标公司产生的利润和现金流,甚至将目标公司分拆出售来偿还债务。

2、此次并购的背景
在金融学教科书中,都说金融市场的一大作用就是发现价格。

但是,在1987年,位列世界500强、拥有骆驼香烟、奥利奥饼干、ESPN、肯德基等众多知名品牌和企业股权的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由于被视作一家烟草企业,每股价格只有45美元,2.3亿股的总市值只有100亿美元出头,而这家企业每年仅烟草板块就能带来12亿美元的利润,就这还是在以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团队大肆挥霍的前提下做到的。

很明显,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价值被低估了,这就有被并购的潜在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逊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升股价,但无济于事。

最终,在律师、投行等的撩拨下,他的欲望被彻底点燃,准备实施管理层收购。

3、并购的各利益方
在这场并购中,存在诸多利益方:
⑴、股东。

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股权非常分散,在2.3亿总股本中,一个持有100万股的雷诺兹家族成员都可成为核心继承人,很多家族成员从不过问公司事情。

他们对公司决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董事会的决策。

⑵、董事会。

这帮人都是职业经理人,醉心于个人享受。

也关心股价,因为股价太低,一旦被人并购,他们就会下课。

⑶、管理层收购小组。

只有7个人,不一定是董事会成员。

⑷、特别委员会。

董事会为此次并购特别雇佣的,用于监督并购过程的合法性,维护股东利益,评估各收购方的方案。

他们自己不一定懂,就再聘请两家银行作为顾问,价格是每家1400万美元的顾问费。

⑸、各收购方。

每个收购方都是一个团队,其中包括一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若干家投行、若干家商业银行、若干家律师所等。

4、各收购方的阵容组成和并购方案
⑴、协利:
组成:协利、运通、所罗门
第一版方案:75美元/股,七个董事会成员,协利2人,约翰逊3个,独立董事2个,约翰逊还有一票否决权。

7人高管团队占股8.5%,而且不出钱,协利贷款给高管,用奖金还贷款,还要替他们支付税金。

达到所有条件后,可提高至18.5%。

如果股价超过75美元/股,上述条件重新商议。

所罗门主要任务是发行债券,争夺华尔街的第一地位,与德崇抗衡。

最终方案:112美元/股,收购85%股权。

不对用于支付对价的证券价格负责。

这个团队经验不够丰富,但最大优势是拥有约翰逊的支持,在尽职调查阶段,可以充分享受足够的信息支撑决策。

⑵、KKR:
组成:KKR、德崇、美林、摩根斯坦利、沃瑟斯坦、汉华银行
最终方案:109美元/股,收购75%股权。

保证对用于支付对价的证券价格托底。

这个团队最大劣势是没有约翰逊的支持,在尽职调查阶段弄得一团乱麻,连一些最关键的财务数据都拿不到真实版本。

成功的关键是收购者能否识别这家公司能承受多少债务,计算哪些预算可以削减,哪些业务可以出售以偿还贷款。

这些都需要管理层的配合,否则,尽调将非常不完善。

不过,在一波三折之后,经验丰富,心狠手辣的这个最终获胜。

好孩子童车
也是他们并购的。

⑶、弗斯特曼公司:
组成:高盛
这家公司坚持只使用现金,不使用垃圾债券,说实话,这样做对目标公司的生产经营最有利。

因为垃圾债券利率非常高,羊毛出在羊身上,债券利息终归是要让公司偿还的。

但商场毕竟是战场,太过于理想化的人往往难以取胜,他们中途就退出了竞标。

⑷、第一波士顿:
组成:大通曼哈顿、普利茨克等
这家公司就是来搞笑和打酱油的。

各方:股东、董事会、特别委员会、管理层
特别委员会,帮助各投标方了解目标企业;聘请拉扎德和狄龙里德,各1400
万美元,评估各竞标方的出价是否合理。

二、杠杆并购的反思
1、为什么会有杠杆并购?
多数人的观点是正确的吗?往往不是,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尤其如此。

公众长期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市值不能给出公正的评判,肯定会引来能够给出合理估值的并购人。

在这个意义上说,杠杆并购是好事。

并购保证了股东利益,保证了资源永远配臵在能发生最大效益的地方,为风险定价。

2、伤害是否难以避免?
然而,这场并购之后,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伤害是巨大的。

这场并购的赢家有股东,他们把股票变现了足够高的价格;有中介,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比如德崇提供35亿美元搭桥贷款,获得2.27亿美元收益,出售垃圾证券收益更多;美林提供搭桥贷款,获得1.09亿美元收益;200家银行的银团提供145亿美元委托贷款,获得3.25亿美元收益;KKR从投资者手中获得7500万美元手续费;摩根斯坦利和沃瑟斯坦各得2500万美元顾问费;高盛获得德尔蒙特食品公司的拍卖权;拉扎德:获得ESPN的拍卖权。

有资料说,这场250亿美元的并购,事实上的交易总成本是320亿美元,银子花起来像汤水一样。

可以说,并购是华尔街的法宝,因为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华尔街都能赚到手续费,包括咨询费、业务剥离费和借贷费用。

但赢家之中唯独没有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

它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仅仅1989年就支付了33.4亿美元的债务,净亏11.5亿美元。

市场费用和研发费用被削弱,竞争对手趁虚而入,大量员工被裁。

事实上,包括此次并购的很多当事人,就非常反对这种并购方方式。

一位董事就说,他不想看到大企业良好的权益结构被银行贷款替代,他认为美国大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它们的资本基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权益机构被破坏会导致竞争力下降。

企业的作用就是创造就业和生产新产品,如果企业把精力放到偿还公司债务上去的话,就不能很好地两者兼顾。

三、遍布的花絮
这本书讲了很多故事,这些细节中,闪烁着很多了解美国公司的花絮:
1、公司治理结构,股东不一定派人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来自五湖四海。

大公司之间互相任董事。

2、只要公司足够大,经理层的个人享受没有制度和法律约束,全靠个人道德。

3、将军赶路,不撵小兔。

一家每年能带来12亿美元的公司,多花点钱少花点钱又算什么?这就是高管和普通员工的区别。

4、回购不是挽救公司股价的灵丹妙药,公众看的是预期。

公众对公司价值永远都有看错的时候,这就是机会所在,需要耐心、信心和足够的信息渠道。

5、人生很漫长,不要急着做这做那,要积攒足够的知识和阅历。

6、平台很重要,很多人不成功,并非因为没有才能、没有胆量、没有性格、没有手腕,而是因为没有平台。

7、投行惟恐天下不乱,不要迷信并购。

8、媒体和大公司之间处于劣势还是处于强势,要看公司的状态,媒体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9、做并购,要在钱多的地方开公司,是金融圈里一帮熟人下不完的棋,他们大多来自第一波士顿、雷曼或者世达、凯威等两大律所。

10、华尔街大佬之间的来往信函中,充斥着“承诺”、“信守”、“操守”、“道德”等词,却干着最无耻、最无语、最残酷的事情。

11、约翰逊语录:
公司股票就是公司状况的晴雨表。

你要告诉别人说公司亏损只是因为你经营不善造成的,那样他们才会有想买
的念头。

会计,就是脑袋还在过去,屁股却在未来的人。

最终的成功来自大胆的行动和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12、KKR太牛了
KKR的启动资金是1976年8个投资人的40万美金,每人5万。

KKR从每笔交易中提取20%的利润和1%的手续费。

至于他们现在多大,请百度。

与之媲美的是黑石。

四、本书的遗憾
本书的最大遗憾是,自始至终没有交代清楚详细的交易结构,也许永远也交代不清楚,毕竟很多东西不是你采访别人就要告诉你的。

文学财经书莫不如此,看着很热闹,最关键的东西却语焉不详。

前几年火爆的《借贷》系列,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