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口的野蛮人》读书报告
《门口的野蛮人》作为一部金融纪实小说著作,以RJR纳贝斯克公司总裁约翰逊命运轨迹为主线,详细描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成型、壮大、最终走向刚刚收购,以及由此在华尔街掀起一阵阵竞标狂潮和混乱的过程。它既是一部公司史,又是华尔街并购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而引人入胜,特别是在几家投行拉开架势从对峙到商谈合作再到合作破裂全面开展最后尘埃落定谜底揭开。这其中,作者对杠杆收购的各个细节及参与竞标各方斗智斗勇进行了详实的描写。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对杠杆收购的机制、原理和过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对华尔街投资银行及投资银行家的处事方式和原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为杠杆收购,是指由几家或几家公司用较小规模的现金,其余部分依靠金融信贷比如发行垃圾债券或搭桥贷款来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收购完成之后,新公司可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缩减开始等方式来偿还巨额债务。这里有一个前提,目标公司应该是未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公司。否则缺乏盈利能力会使收购方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入不敷出。在书中的并购案中,收购方不是同RJR纳贝斯克处在同一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实业公司,而是华尔街著名的商人银行和投资银行及运作垃圾债券的高手——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希尔森-莱曼公司,所罗门兄弟,高盛,美林,德雷克赛尔,福斯特曼-利特尔,摩根斯坦利。作为这种非实业类型的公司,它们收购RJR当然不是为了扩张自己的业务,而是为了天价的并购费或咨询费,以及诸如销售垃圾债券的筹资过程中利息带来的负税效应或者对公司的控制。另一方面,RJR作为全美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规模之大,市场占有率之高,发展前景毋庸置疑,这样重量级的作品引得参与并购各方趋之若鹜,谁都想分一杯羹。
事实上,约翰逊中意的是管理层收购(MBO),他和希尔森公司成为合作伙伴也是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一开始管理层给希尔森公司的报价是75美元一股,这个价明显低估了股票价值——这正是作为总裁的约翰逊想要的。每股股价越低,管理层也就是约翰逊自己控制的那个集团要收购某一比例的公司所有权出的资金越少。这种公司所有权的变更不符合公司股东原有股东利益,因为他们以低价出售了股票并永远失去了对这家工业巨人的控制,实质上约翰逊是在掠夺公司。当然,对于管理层及其合作的希尔森公司,这无疑是个天大的馅饼。而后来主要的竞标对手KKR一开始就出价90美元一股,并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这属于普通的杠杆收购,作为管理层的约翰逊便无法从中获取巨额收益。
读完本书,我的总体感觉是只有“事”,没有“情”。“事”自然不必说,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事情的纠结、解决,矛盾的冲突、化解。而“情”只有寥寥几笔,但读者却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书中写到克拉维斯和他的时装设计师夫人勒姆,“力图使自己成为晚会迷人的舞伴”,“总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写到美国运通吉姆.鲁宾逊的妻子琳达.鲁宾逊,“以欺骗的的手段当上了秘书”。在作者的笔下,华尔街金融大佬的婚姻没有爱情,只有互相利用和令人眩晕的社交、奢侈生活和装腔作势。在友情方面,作者少有的直接评价过这些巨头的交往态度:“他们的前辈和公司客户多年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已经荡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血淋淋的冷酷无情的竞争。这些无情的银行家们……不在乎谁兼并谁,只要有兼并就会有利润。如果说华尔街的兼并咨询师不停改变自己的信仰是不正确的话,那么正确的说法是他们根本没有信仰,除了忠实他们的公司就是他们自己。……他们总是把竞争对手方放在第一位,而把朋
友放在第二位。像希尔、沃瑟斯坦、格利切尔都说是好朋友,但是一旦有人失败,传消息最快的也是他们。”
诚然,在商场上立足,防人放己是必须的,但书中呈现的对立和合作都是没有原则的,利益是唯一的风向标。约翰逊为了享受个人的奢侈生活,可以无视员工和股东的利益用超低价抢劫公司;为了不恶性螺旋式抬高收购价格,彼得.科恩可以和讨厌的克拉维斯合作,对他笑也不是难事;为了找到更好的投标方案,在没有通知福斯特曼就接触他的死敌克拉维斯也不用在乎背信弃义的罪名。至于泄密、算计和诽谤,这些都很正常;而信任、道义和真诚,在华尔街是幼稚的表现。正如痛恨垃圾债券和克拉维斯的保守老人福斯特曼偶尔表现的那样,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出局自认倒霉。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些大公司、大事务所和大投资银行的交易动辄上百亿美元,而且很多不是现金交易,它们的一举一动可谓影响颇深。但是在兼并和收购过程中,没有人考虑在杠杆收购后作为不良资产剥离牺牲品的工人的失业,没有人考虑过分使用垃圾债券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潜在的崩盘危机和现有的威胁。作者在书的最后感叹道:他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拆散一家公司而不是建设它?所有的这些与商业精神究竟又有什么联系?
或许很多局外人都只是被笼罩在投资银行闪耀的光环下,高酬劳、大手笔、金融精英。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事实上,一项具体的并购案例和承销上市,要考虑的东西从微观的个人发展、公司之间利益之争运筹帷幄、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到对行业的影响、宏观经济的效应一并俱全。在这种高度人力脑力战争下,友情爱情被无暇顾及也并不一定要接受千夫所指。《门口的野蛮人》为门外汉揭开了投资银行神秘的面纱,无论是从业务操作等专业角度还是从中折射的并购业人情世故,都让读者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