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原理
制浆实验报告
![制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4ebbf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b.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制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常用的制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控制制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提高制浆效率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制浆是将植物纤维原料通过化学或机械方法分离成单纤维的过程。
常用的制浆方法有化学制浆和机械制浆。
化学制浆是将植物纤维原料与化学药剂(如氢氧化钠、硫化钠等)混合,使纤维细胞壁溶解,然后分离纤维。
机械制浆则是通过机械力将纤维原料磨碎,使其分离成单纤维。
三、实验材料1. 植物纤维原料:木片、竹片等。
2. 化学药剂:氢氧化钠、硫化钠等。
3. 实验仪器:制浆设备、离心机、过滤设备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将植物纤维原料进行粉碎、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化学处理:将浸泡好的原料与化学药剂混合,在控制温度和pH值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使纤维细胞壁溶解。
3. 纤维分离:反应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洗涤、离心分离,得到浆料。
4. 浆料处理:对浆料进行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得到合格浆料。
5. 质量检测:对制得的浆料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如白度、粘度、打浆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浆效率:通过对比不同化学药剂、反应时间、温度等参数对制浆效率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和硫化钠的混合药剂、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小时时,制浆效率较高。
2. 浆料质量:通过检测浆料白度、粘度、打浆度等指标,发现制得的浆料质量较好,符合国家标准。
3. 影响因素:实验过程中发现,化学药剂种类、反应时间、温度、洗涤效果等因素对制浆效率和质量有显著影响。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制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了解了不同化学药剂、反应时间、温度等参数对制浆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3. 为实际生产中提高制浆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原料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和反应条件,以提高制浆效率和质量。
2. 加强对制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造纸制浆知识点总结
![造纸制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8891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1.png)
造纸制浆知识点总结一、制浆工艺1. 机械制浆机械制浆是指用机械设备将木材原料破碎、粉碎,形成纤维的过程。
常见的机械制浆设备包括磨浆机、粉碎机、制浆机等。
机械制浆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机械破碎会破坏纤维结构,因此纸张的强度和光泽度较差。
2. 化学制浆化学制浆是指将木质纤维用化学方法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制浆方法包括热碱法、热磺法、过氧化法等。
化学制浆用于生产高品质的纸张,具有纤维结构完整、强度高、光泽度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3. 半化学制浆半化学制浆是介于机械和化学制浆之间的一种制浆方法,主要用于废纸等原料的制浆。
该方法将原料在一定温度下用化学溶液浸泡,然后用机械方法进行破碎,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纤维。
二、原料选择1. 木材木材是制浆的主要原料之一,包括松木、杨木、桦木、桉树等。
不同种类的木材含纤维量和纤维长度各有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木材种类对纸张质量有较大影响。
2. 废纸废纸是制浆的另一种重要原料,可以分为废旧书报、废旧包装纸、废弃建筑纸板等。
废纸的来源广泛,制浆成本低,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 其他原料除了木材和废纸,还可以利用稻草、甘蔗渣、竹子等植物纤维作为制浆原料。
这些原料具有丰富的资源,成本低廉,是未来制浆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制浆设备1. 刨芯机刨芯机是用于木材制浆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将木材表皮去除,得到含纤维的木芯。
刨芯机的性能对于木材制浆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2. 制浆机制浆机是用于将木芯或废纸破碎成纤维的关键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刀片或者压榨方式完成。
制浆机的设计和选用对于纸浆纤维的长度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3. 漂白设备漂白设备是用于对纸浆进行漂白处理的设备,一般采用氧漂、过氧化物漂、二氯化漂等方法。
漂白处理可以提高纸张的光泽度和白度。
四、环保措施1. 循环利用水资源制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合理利用并循环利用水资源对于环保至关重要。
采用闭路循环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等措施可以减少制浆过程对水资源的消耗。
制浆机的工作原理
![制浆机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c2fc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3.png)
制浆机的工作原理制浆机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造纸、印刷、纸浆制造等行业。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将原料转化为纸浆,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以下是制浆机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析:1. 搅拌:首先,在制浆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原料与水混合。
搅拌的目的是使原料均匀分布、方便后续的处理。
通常,制浆机会使用旋转的搅拌器或螺旋传送带来实现混合。
2. 磨浆:磨浆是制浆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原料与水的混合物会通过磨浆装置进行撞击、切割和破碎。
这样可以使原料的纤维结构松散,并使纤维与水更好地混合。
3. 过筛:磨浆过程会产生一些纤维块和其他大颗粒的杂质。
为了获得纯净的纸浆,需要将其通过筛网进行过滤。
筛网的孔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以使纤维通过而杂质被挡住。
4. 清洗:即使经过过筛的纸浆也可能含有一些杂质和残留物。
因此,制浆机通常会通过喷水等方式对纸浆进行清洗,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其他污染物。
5. 浮选:浮选是一种物理分离的方法,用于沉浸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分离。
在制浆机中,浮选可以将纤维和其他杂质分开。
它的原理是通过注入空气或其他气体来产生气泡,并使纤维和气泡一起上升,从而实现分离。
6. 筛选:在纸浆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不必要的纤维或杂质。
为了去除这些杂质,制浆机通常会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这可以通过旋转筛等装置来实现。
筛选的目的是将纤维分离并保留在筛孔中,而把杂质排除。
7. 离心:离心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可以根据材料的密度差异将其分离。
在制浆机中,它可用于分离纸浆中的固体颗粒和液体。
通过将纸浆注入离心机,并进行旋转,可以使纤维和其他杂质分开,从而实现分离。
8. 干燥: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干燥工艺,将纸浆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变成可用于生产纸张等产品的纸浆胶片。
通常,制浆机会利用高温和气流等手段来加速干燥过程,并确保纸浆的质量。
总结起来,制浆机的工作原理涵盖了搅拌、磨浆、过筛、清洗、浮选、筛选、离心和干燥等多个步骤。
锂电池湿法制浆与干法制浆工艺对比分析
![锂电池湿法制浆与干法制浆工艺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ccce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c.png)
锂电池湿法制浆与干法制浆工艺对比分析一、原理及工艺流程对比1.湿法制浆原理及工艺流程:湿法制浆主要是通过将原料和溶剂混合,形成浆料后进行磨浆。
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料配料、搅拌混合、研磨、过滤、干燥等步骤。
2.干法制浆原理及工艺流程:干法制浆主要是将原料进行研磨后,通过机械力或喷射力将原料分散成粉末,然后进行精磨、筛分等工艺步骤。
从原理上看,湿法制浆是通过添加溶剂来使原料湿润,有助于研磨和分散,而干法制浆则是通过机械力或喷射力直接将原料分散成粉末。
两种工艺在工艺流程上主要区别在于其中涉及的具体步骤和操作顺序。
二、能耗对比1.湿法制浆的能耗:湿法制浆相对于干法制浆来说,能耗要高一些。
主要原因是在湿法制浆中需要耗费能量来加热和蒸发溶剂,同时还需要进行过滤和干燥等工序。
2.干法制浆的能耗:干法制浆相对于湿法制浆来说,能耗较低。
主要原因是在干法制浆中不需要加热和蒸发溶剂,而且无需过滤和干燥等工序。
从能耗角度来看,干法制浆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三、产品性能对比1.湿法制浆的产品性能:湿法制浆可以通过控制溶剂的使用和磨浆条件来调节产品性能。
由于溶剂的加入,湿法制浆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散性和可塑性,提高材料的流动性和压片性能。
2.干法制浆的产品性能:干法制浆的产品性能受到原料的粒度和分散程度的限制。
虽然干法制浆产品的分散性和可塑性相对较差,但产品的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导性和反应活性。
从产品性能角度来看,湿法制浆在可塑性和流动性方面更优,而干法制浆在电导性和反应活性方面更优。
四、环保对比1.湿法制浆的环保程度:湿法制浆需要使用溶剂和水作为浆料的介质,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和废溶剂。
此外,湿法制浆还需要进行过滤和干燥等工序,需要额外处理这些固体废物。
2.干法制浆的环保程度:干法制浆不需要使用溶剂和水作为浆料的介质,不会产生污水和废溶剂。
同时,由于干法制浆省去了过滤和干燥等工序,也减少了固体废物的产生。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9ca7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7.png)
制浆原理与工程一、制浆原理概述制浆是造纸工业中的关键过程之一,它是将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纸浆的过程。
纸浆是造纸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纸张的品质。
制浆原理主要包括纤维素原料的分解和纤维分离两个步骤。
1. 纤维素原料的分解纤维素原料一般采用木材、废纸等植物纤维作为主要原料。
在制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分解,使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这一步骤主要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来实现。
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对纤维素原料进行处理,使其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使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氢氧化钠、硫酸等。
机械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将纤维素原料进行分解。
常用的机械方法有磨浆、切割等。
2. 纤维分离纤维分离是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制浆工程中,常用的纤维分离方法有浆液分离、筛选和洗涤等。
浆液分离主要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分离。
常用的浆液分离设备有离心机、压滤机等。
筛选是通过筛网将纤维素与非纤维素物质进行分离。
常用的筛选设备有振动筛、压力筛等。
洗涤是将纤维素原料中的杂质通过水洗的方式进行分离。
常用的洗涤设备有洗涤机、洗涤塔等。
二、制浆工程概述制浆工程是指将制浆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一系列工艺和设备。
它包括制浆设备的选择、制浆工艺的设计和操作流程的优化等。
1. 制浆设备的选择制浆设备的选择是制浆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纤维素原料的性质和生产要求,选择适合的制浆设备可以提高制浆效率和纸浆质量。
常用的制浆设备有磨浆机、切割机、洗涤机、筛选机等。
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工艺要求,可以选择单一设备或者多种设备的组合。
2. 制浆工艺的设计制浆工艺的设计是制浆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
根据纤维素原料的特性和生产要求,设计合理的制浆工艺可以提高纸浆的质量和产量。
制浆工艺的设计包括原料处理、分解、分离和洗涤等步骤的参数选择和操作条件的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能耗、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等因素。
制浆原理与工程重点
![制浆原理与工程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3eff146edb6f1aff001f17.png)
1 制浆定义:利用化学或机械的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或辅以生物能(酶解工程)的方法,是植物纤维原料离解成单根纤维的生产过程 制浆的基本流程:原料采储—备料—磨浆(或蒸煮、洗涤或蒸煮、磨浆)—筛选,净化—漂白—漂白浆 制浆方法:化学法(碱法、亚硫酸盐法)和高得率法(机械法、化学机械法、半化学法) 原料的贮存的目的:维持正常的连续生产、改进原料质量,以满足蒸煮和磨浆的需要 堆垛方法:层叠法;平列法;散堆法 木材原料的备料的流程:木材—贮存—拉木机—辊式输送机—锯断—皮带输送机—削片机—旋风分离器—筛选—皮带输送进入料片仓 原料厂的要求:防火严密、运输方便、排水畅通、通风良好 原木去皮的目的:降低尘埃度,降低药品消耗,不易霉变腐烂,均衡水分 木片挤压去皮的原理:利用木片和树皮受热以后的黏性不同以及受压以后的弹性系数不同来达到分离树皮和木片的目的. 刀高:刀刃到刀牙的垂直距离H 刀距:刀刃到突出刀盘面的距离h 安刀角:安刀面与刀盘平行面之间的夹角α 影响木片合格率的因素:木片的长度、木片的厚度、木片的斜度、树种、水分、安刀角、刀刃角、削片刀与底刀的间距等 木片质量对制浆的影响:影响药业的渗透、影响木片在料仓中的流动性、影响装锅量、影响合格率(过煮问题) 木片的筛选方法:圆筛和平筛 草类原料的特点:灰分含量高、水抽出物高、1%氢氧化钠抽出物多、半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低、组成不均一 灰分含量高的影响:滤水性差、纸机网部脱水困难、强度差、脆性大、碱回收困难、 抽出物含量高的影响:碱耗高、碱法制浆泡沫多、不易漂白、得率低 草类原料的备料方法:干法备料、湿法备料、干切湿净化备料 草类纤维的特点:组织结构疏松、纤维细且短、杂细胞含量高 干法备料流程:麦稻草原料→原料车→喂料胶带→喂料辊→切草机→筛选除尘设备→胶带→预浸器→蒸煮 草片长度:草片长度=喂料辊线速/(飞刀刀片数*飞刀辊转速)*1000 湿法备料特点:除尘效率高、生产能力高、浆料易洗易漂、劳动条件改善、刀片易磨损、动力消耗大、投资大 干切湿净化流程:干法切草—干法除尘—水力碎浆机—过滤分离—除砂器—澄清器—螺旋压榨机—料片—螺旋预浸器—蒸煮器 碱法制浆的定义:用碱性化学品水溶液处理植物纤维原料,溶出其中的木质素、尽可能保留纤维素,适当保留半纤维素,使植物纤维原料分解成单根纤维AP 法特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纸张松软、吸水性好、不透明度高、得率低、强度差KP 法特点:对原料适应性广、纸浆强度高、黑液回收技术成熟污染负荷低、得率较低、漂白难度大、滤水性差、空气污染负荷大、黑液回收投资大SP 法制浆特点:浆料颜色浅,易漂白、得率高、制溶解浆无需预水解、综合利用程度高、对材质适应性差、浆料强度低、蒸煮时间长、设备耐腐蚀NSSC 法制浆特点:得率高、颜色浅、滤水性好,易打浆、挺度好、对设备腐蚀小 高得率浆的特点:得率高,成本低、印刷性能好,高松厚度,高不透明度、污染处理负荷少、物理强度低、漂白性能差,易反黄,纤维会卷曲和扭结2 GP 浆特点:成本低、得率高、生产过程简单、浆料印刷性能好,颜色浅、污染处理少、成纸强度低、纸易脆易黄 化学机械浆特点:得率高、强度比GP 浆高、制浆材料广、电耗较低、浆料强度低、易返黄、印刷适应性不如TMP 、GP CTMP 浆特点:投资费用低、强度,不透明度和松厚度类似于化学浆,浆料光学性能好、得率高、污染少、对原料适用性强 碱法制浆系统:配料系统、配碱系统、蒸煮系统、热量回收系统、浆料洗涤和废液提取系统、浆料筛选和净化系统、漂液之辈系统、制浆漂白系统、浆板抄造系统、废液回收系统、水处理系统KP 法制浆基本工艺流程:原料厂—备料,木片—蒸煮—除节—筛选—洗浆—氧脱木素—洗浆—漂白—漂白浆筛选净化—浆板抄造 总碱:烧碱法是NaOH+碳酸氢钠 硫酸盐法是含钠的化合物 活性碱:指在烧碱法蒸煮液中NaOH 的含量;在硫酸盐法中指NaOH+Na2S 的含量,以Na2O 计。
制浆原理与工程洗筛漂
![制浆原理与工程洗筛漂](https://img.taocdn.com/s3/m/50c5f7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e.png)
制浆原理与工程洗筛漂制浆原理与工程洗筛漂是纸浆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制浆原理是将木材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加工成纸浆的过程。
工程洗筛漂是纸浆制备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纸浆进行洗涤、筛选和漂白等处理,得到适合纸张生产的纸浆。
制浆原理主要包括机械制浆和化学制浆两种方法。
机械制浆是将木材经过切割、破碎、磨浆等步骤,使得纸浆中的纤维与其他物质进行分离。
机械制浆过程中,主要采用回转球磨机和磁选机等设备进行操作。
化学制浆是先对原材料进行化学处理,然后再进行分离。
化学制浆主要使用化学药剂对原材料进行蒸煮、漂白等处理,通过化学反应使得纤维与其他成分分离。
化学制浆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但可以得到较高品质的纸浆。
工程洗筛漂是制浆原料在制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纸浆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工程洗筛漂主要包括洗涤、筛选和漂白三个环节。
洗涤是将制浆原料中的杂质、木屑等物质去除的过程。
洗涤可以通过水洗或者化学药剂进行。
水洗是将原料进行反复冲刷,使得杂质与纤维分离。
化学洗涤则是使用化学药剂对原料进行处理,通过化学反应使得杂质溶解或沉淀,从而分离纤维。
筛选是将洗涤后的原料进行分级的过程,目的是将不同粒度的纤维分离开。
筛选通常使用筛分设备进行,如振动筛、压力筛等。
通过调整筛孔大小和筛网形式,可以实现对不同粒度纤维的分离。
漂白是为了去除制浆原料中的色素和杂质,提高纸浆的白度和洁净度。
漂白过程中通常使用漂白剂进行处理,如氯气、次氯酸钠等。
漂白剂可有效去除原料中的色素和杂质,并改善纸浆的品质。
工程洗筛漂的目的是提高纸浆的质量,使得制备的纸张具有更好的性能。
通过洗涤去除杂质和木屑,能够减少纸张中的颗粒杂质,提高纸张的光滑度和透气性。
筛选可以将纸浆中的细小颗粒分离开,得到较为均匀的纤维分布,减少纸张的破碎和毛糙度。
漂白能够去除原料中的色素和杂质,使得纸浆的白度和洁净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制浆原理与工程洗筛漂是纸浆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水力制浆机的原理
![水力制浆机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21d15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4.png)
水力制浆机的原理
水力制浆机是一种通过水力作用将纸浆原料制成纸浆的设备。
其原理如下:
1. 水力供给:将水流通过水泵或水压装置提供给制浆机,形成水流动力。
2. 纸浆原料输送:将纸浆原料加入到水流中,使其与水混合并形成悬浮状态。
3. 加工与搅拌:水力制浆机内部装有特殊设计的构造,例如旋涡、切割装置等,当水流通过这些装置时,会对纸浆原料进行加工和搅拌,使其进一步分散和破碎。
4. 分离与筛选:经过加工和搅拌后的纸浆原料会与废纸屑、杂质等分离,并通过筛选装置进行纤维长度等特征的筛选。
5. 排出废料、吸附和漂白:水力制浆机会将废料进行排出,同时还可以进行纸浆的吸附和漂白处理。
6. 收集纸浆:经过以上处理后的纸浆通过出口管道,被收集起来用于后续的造纸工艺。
水力制浆机的工作过程主要依靠水流的动力和加工装置的作用,能够高效快速地将纸浆原料制成所需的纸浆。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中的纸浆生产过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1ad0bba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2.png)
制浆原理与工程制浆是指将植物纤维在化学或机械作用下分散和溶解,为造纸或其他化工过程中的后续加工提供材料。
制浆原理与工程的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造纸必须的原料材料-浆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过程,使浆料的质量越来越符合纸质的要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从制浆原理、制浆过程、制浆工程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制浆原理主要分为物理制浆和化学制浆两种方式。
1.物理制浆:是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将木材压碎、分离木质纤维,逐步将木材加压、切削、挤压,从而达到粗浆和纤维分离的目的。
这种制浆方式适用于样纸、艺术纸和牛皮纸等制造过程中需要纤维柔韧度高的纸张。
2.化学制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一种化学试剂对木材进行分解、降解,以分离出纸质纤维。
化学制浆中主要使用的化学试剂有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硫酸和氯,而其中最常用的是硫酸制浆。
化学制浆中还可以细分为硫酸盐制浆、过氧化物制浆、硫代硫酸盐制浆、氢氧化钠制浆和丝素制浆等。
二、制浆过程1.机械制浆:机械制浆包括石灰和钠碱蒸汽浸制浆法、砂磨制浆法、按摩制浆法和喷雾制浆法等。
石灰和钠碱蒸汽浸制浆法是在高压下,通过蒸汽将原料中的纤维分离,以获得浆液。
砂磨制浆法是通过将原料放入进一步挤压、加热的设备中,然后用砂磨碾磨成所需的粒度大小。
按摩制浆法是对原料进行按摩、压缩,以将其压紧,从而将纤维分离。
喷雾制浆法是通过在喷雾器中直接喷雾液体原料,使其均匀散布在气流中,从而实现纤维分离的目的。
2.化学制浆:化学制浆包括硫酸盐制浆、过氧化物制浆、硫代硫酸盐制浆、氢氧化钠制浆和丝素制浆等。
硫酸盐制浆是在破碎后混合硫酸盐和硫酸试剂,起到分解纤维的作用。
过氧化物制浆是在混合过氧化物和碱性溶剂后,通过氧化分解纤维。
硫代硫酸盐制浆是通过交换金属离子来分解纤维。
氢氧化钠制浆是通过氢氧化钠的分解作用来实现纤维的分离。
丝素制浆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丝素,然后将原料添加到水中,从而实现纤维分离。
制浆工程主要包括设备设计、浆液制备、浆液输送等方面的实践。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31a26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6.png)
1.备料的目的:贮存、净化、制备合格的料2.麦草:除尘、干燥蔗渣:除水、除髓3。
贮存的目的:1、维持正常连续生产的需要2、改善原料质量的需要——稳定原料质量,有利于制浆并节约后续化学处理的药品用量—- 降低并均衡原料水分4.剥皮原因:树皮中纤维含量低、灰分和杂质含量高,在制浆中会增加药品消耗、降低纸浆质量并使废液处理困难。
5.去节原因:树节坚硬,并含有树脂和尘埃等,影响生产和浆的质量。
机械浆:在磨木时易损害磨石表面,损坏削片机的刀刃,降低磨木机的生产能力、增加电耗,而且使磨木浆中的尘埃增加,影响浆的质量。
化学浆:在蒸煮时引起渗透困难,致使纸浆质量下降,颜色较深。
6.削片目的:便于药液在各个方向渗透均匀,适应化学木浆和各种高得率化学木浆蒸煮需要,以及满足木片磨木浆的生产需要。
木片规格:根据木材结构特牲,要求木片的长度为20~25毫米,厚3~5毫米,宽10~20毫米,合格率在90%以上。
7.切削木片质量对制浆生产的影响:1)影响药液的渗透:长度与厚度方向,2)影响木片在料仓中的流动性。
木片过大会“架桥",3) 影响装锅量,4)碎细片及粉末增多,抽液时变实,药液循环困难,因此部分会过煮.8.稻、麦草备料方法:干法备料,湿法备料,干湿法结合。
9.干法备料的主要设备:切断设备:辊式切草机,筛选设备: 辊式除尘机(羊角除尘器)10.湿法备料流程:在湿法备料中,草片经水洗、压榨,除尘效果好,能大大降低制浆后黑液中灰分的含量,减少碱回收中硅干扰问题。
处理的条件:草料浓度5%~6%,NaOH用量1%(对绝干草片),温度45℃,时间约15min。
11.将造纸原料分散为单根纤维的过程叫制浆12.制浆目的:溶出原料中的木素13.制浆过程:备料——制浆——洗涤——筛选—-净化-—漂白——纸浆14.木质素的作用是将纤维素、半纤维素粘结在一起,构成坚韧的细胞壁,使木材具有强度和硬度。
烧碱法15.化学法制浆的定义: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尽可能多地脱除植物纤维原料中使纤维粘合在一起的胞间层木素,使纤维细胞分离或易于分离,成为纸浆. 16.化学法制浆的要求:(1)尽可能多地脱出木素,(2)使纤维细胞壁中的木素含量适当降低,纤维素溶出最少,半纤维素有适当的保留.17.化学制浆的分类(一)碱法制浆:1。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9961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6.png)
制浆原理与工程制浆是造纸工业中的重要工艺环节,它将纤维素原料转化为可用于造纸的纸浆。
制浆过程不仅涉及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还需要掌握一系列工程技术。
本文将从制浆原理和制浆工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浆原理制浆的目标是将纤维素原料中的纤维素分离出来,形成纸浆。
纤维素原料可以是木材、竹子、废纸等。
制浆的原理主要包括机械制浆、化学制浆和热力制浆。
1. 机械制浆机械制浆是利用机械作用将原料进行破碎和分散,以分离纤维素。
常见的机械制浆方法有磨浆和打浆。
磨浆是将原料放入磨浆机中,通过机械磨碎的方式将纤维素分离出来。
磨浆机内部有高速旋转的磨盘和固定的磨盘,原料在两者之间受到剪切和冲击力,使纤维素脱离原料。
打浆是将原料放入打浆机中,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将原料切割和撕裂,使纤维素从原料中脱离。
打浆机的刀片设计得十分精细,以确保纤维素能够有效地分离出来。
2. 化学制浆化学制浆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原料进行处理,以溶解或者改变原料中的非纤维素成份,从而分离纤维素。
常见的化学制浆方法有硫酸盐法和碱法。
硫酸盐法是将原料与硫酸盐溶液混合,通过化学反应将非纤维素成份溶解掉。
这种方法适合于木材等纤维素原料。
碱法是将原料与碱性溶液混合,通过化学反应将非纤维素成份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这种方法适合于废纸等纤维素原料。
3. 热力制浆热力制浆是利用高温和高压对原料进行处理,以改变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分离纤维素。
常见的热力制浆方法有蒸煮法和蒸汽爆破法。
蒸煮法是将原料放入蒸煮器中,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蒸煮,使纤维素变得柔软易分离。
蒸汽爆破法是将原料放入蒸汽爆破器中,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爆破,使纤维素分离。
二、制浆工程制浆工程是将制浆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一系列工程技术。
它包括原料预处理、制浆设备、制浆过程控制等环节。
1. 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是将纤维素原料进行清洁和筛分,以去除杂质和不符合要求的纤维。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制浆效率和纸浆质量。
生物法制浆工艺及设备1
![生物法制浆工艺及设备1](https://img.taocdn.com/s3/m/602cdd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c.png)
生物法制浆工艺及设备1
生物法制浆工艺及设备1
一、生物制浆工艺原理
生物法制浆工艺是指采用微生物作用分解生物质,利用微生物代谢产
物(即生物杂质,比如纤维素和蛋白质)作为底料,用发酵剂调节反应环境,制备出细致、稳定、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制浆液的工艺。
生物法制浆具
有质量可控、消耗资源少、污染小、产量大、工艺简单的特点,是绿色环
保的现代化环保技术。
二、生物制浆工艺设备
(1)微生物池:用于收集制浆中的生物质液。
(2)发酵剂加料器:用于配制发酵形成发酵剂液,以及实现发酵剂液、溶剂及生物质液的调节混合。
(3)发酵罐:用于实现发酵过程,产生制备生物制浆液。
(4)共振器:用于实现制浆液的稳定性和性能测试。
(5)清洗设备:用于清洗发酵罐、发酵剂加料器等设备,以避免交
叉污染。
(6)真空泵:用于排出发酵剂液中的大量气体,以及将发酵后的生
物制浆液压缩成稳定的浆液。
(7)凝胶罐:用于将制备好的生物制浆液进行热凝处理,使其稳定。
(8)滤液器:用于分离不需要的杂质,使发酵液更加纯净。
(9)稳定剂:用于提高制浆液的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悬浮性,使其在添加到。
制浆原理与工程
![制浆原理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b4534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5.png)
制浆原理与工程制浆是指将原材料(如木材、废纸等)通过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成为可用于造纸的纤维状物质的过程。
制浆的原理主要分为机械制浆和化学制浆两种。
机械制浆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将原料进行细分和破碎,以达到分离纤维的目的。
机械制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下面几个步骤:1. 初级制浆:将原料进行粗制,主要通过切割、破碎等机械力使原料分离成纤维束、纤维片或纤维束条。
2. 二次制浆:将初级制浆得到的纤维进一步进行加工,通过破碎和搅拌等操作,将纤维再次细分为更小的颗粒,以提高纤维分散度。
3. 高浓化:将二次制浆后的纤维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较高浓度的纤维悬浮液。
这一步骤一般通过高浓化器(如盘式过滤器、压滤机等)实现。
4. 去杂质:在高浓化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筛选装置将悬浮液中的杂质去除,如石块、金属、玻璃片等。
5. 脱墨:对于废纸制浆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脱墨处理,以去除墨污。
一般采用浮选、逆流洗涤、酸洗等方法实现。
化学制浆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纤维的结构和性质,以提高纤维利用率和纸张质量。
常见的化学制浆方法包括:1. 碱法制浆: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性物质和木材进行反应,使木材中的木质素溶解,从而获得纤维素。
2. 硫酸法制浆:通过硫酸与木材中的木质素反应,将木质素转化为溶解于浆液中的化合物,从而获得纤维素。
3. 硫酸氢盐法制浆:类似于硫酸法,但使用的是硫酸氢盐。
4. 氯酸法制浆:通过氯酸与木材中的木质素反应,将木质素转化为溶解于浆液中的化合物,从而获得纤维素。
需要注意的是,制浆工艺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参数,以确保纤维质量和产量的稳定。
此外,根据不同的原料和生产要求,制浆工艺也会有所差异。
硫酸盐法制浆的原理
![硫酸盐法制浆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d3ca3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c.png)
《文字学》(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一、文字学术语解释1.小学 2.小篆3.大篆4.古文 5.合文6.以形会意字7.借形变体字 8.合音字9.异体字10.古今字二、填空1.《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金文编》的作者是()。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文字。
6.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文字、()文字三类。
7.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秦隶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
9.古文字按照时代的先后,可以区分为原始文字、()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文字等类别。
10.多数的古今字从意义上看,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个意义。
11.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
12.异体字的()和()完全相同。
13.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而表音性(),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4.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在字形的()削弱而()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5.笔画的简省,是汉字字形简化的主要方面,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各个时期的()字形中间,而并非所有的字形都有。
用桂竹造纸制浆液体的原理
![用桂竹造纸制浆液体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8fc84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png)
用桂竹造纸制浆液体的原理
桂竹是一种常见的造纸原料,其制浆液体的原理如下:
1. 制备原料:将桂竹去皮、碎剁成小块或细末,使其更易于制浆过程中水分和化学液体的浸透。
2. 硫化:将桂竹原料放入含有硫化剂(如二氧化硫)的溶液中,进行硫化处理。
硫化能够破坏桂竹细胞壁的脂质和难溶性木质素结构,使其易于分离纤维。
3. 水解:将硫化处理后的桂竹原料与一定浓度的碱液(如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混合,进行水解反应。
水解通过水解木质素,将木质素和部分纤维素分解成更小的可溶性片段,使纤维素更容易分散和分离。
4. 去除杂质:将水解后的桂竹原料浆液通过筛网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如沙粒、树皮、杂木等。
5. 漂洗:将过滤后的桂竹浆液进行反复漂洗,以去除其中的有机和无机杂质。
常用的漂白剂为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能够还原和氧化杂质,提高纸浆的洁净度。
6. 酸洗:对漂洗后的桂竹浆液进行酸洗,以降低碱浓度,减少后续过程中的碱性物质的使用。
7. 打浆:将酸洗后的桂竹浆液与一定浓度的碱液混合,进行打浆处理。
打浆是将浆体中的纤维物质机械化切断和分散,使得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减小。
8. 筛选:将打浆后的桂竹浆液通过筛网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未分散的纤维。
最后,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桂竹制浆液就可以用于纸张制造了。
水泥搅拌桩制浆明细
![水泥搅拌桩制浆明细](https://img.taocdn.com/s3/m/136146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3.png)
水泥搅拌桩制浆明细(实用版)目录1.水泥搅拌桩制浆的原理2.水泥搅拌桩制浆的步骤3.水泥搅拌桩制浆的注意事项4.水泥搅拌桩制浆的优缺点正文一、水泥搅拌桩制浆的原理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在地基中使用的加固方法,主要通过搅拌桩将水泥与土体充分混合,使地基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和抗压性能。
水泥搅拌桩制浆的原理是利用搅拌机械将水泥与地基土体充分混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均匀性的水泥土桩。
二、水泥搅拌桩制浆的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标号,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施工位置和桩基尺寸。
2.桩基钻孔:使用钻机在预定位置钻孔,孔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制备水泥浆:将水泥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水泥浆。
通常水泥与水的比例为 1:1.5-2.5,具体比例应根据水泥品种和土体性质进行调整。
4.搅拌桩制浆:将制备好的水泥浆注入钻好的孔中,然后使用搅拌机械将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搅拌,形成水泥土桩。
搅拌过程中应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确保桩体质量。
5.桩顶处理:搅拌完成后,应将桩顶高出地面一定高度,以保证桩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三、水泥搅拌桩制浆的注意事项1.水泥与水的比例要适中,过稀或过浓都会影响桩体质量。
2.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速度和时间,避免搅拌不均匀或搅拌过度。
3.施工过程中应保证钻孔的垂直度和深度,以确保桩体质量。
4.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水泥浆的流动性和均匀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四、水泥搅拌桩制浆的优缺点优点:1.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
2.施工简便,操作容易掌握。
3.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压性能,适用于多种土体类型。
缺点:1.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地下水和周边建筑物。
2.制备水泥浆时,水泥与水的比例控制较为复杂,影响桩体质量。
树皮做成纸浆的原理
![树皮做成纸浆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3f63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f.png)
树皮做成纸浆的原理树皮做成纸浆的原理是通过将树皮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最终分离出纤维素并制成纸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树皮做成纸浆的整个过程。
1. 采集树皮:首先,需要采集到合适的树皮材料。
常用的树种包括杨树、松树、桦树等,这些树种的外皮较为坚韧,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2. 剥离树皮:采集到的树皮需要经过剥离的步骤。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专业的木材处理机械将树皮从木材上剥离下来。
剥离下来的树皮还需要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3. 切割树皮:剥离下来的树皮需要进行切割成适当的大小。
这是为了方便后续的加工步骤。
切割成小块的树皮可以提高纤维分离效果,并且有利于纤维的柔化。
4. 柔化树皮:树皮切割好后,需要进行柔化处理。
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柔化树皮,一是通过机械方法,即放入柔化机器中通过研磨的方式使树皮柔软;二是通过化学方法,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用化学溶液处理树皮。
柔化后的树皮更容易分离纤维。
5. 分离纤维:柔化后的树皮需要进行分离纤维的步骤。
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方法可以选择,如机械破碎法、压榨法、化学溶解法等。
其中,机械破碎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高速旋转的破碎器将树皮破碎成纤维。
6. 清洗纤维:分离出的纤维需要进行清洗处理。
这是为了去除纤维上的杂质和残留的物质,如树脂、油脂、木质素等。
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纯净的纤维以提高纸浆的品质。
7. 精炼纤维:清洗后的纤维还需要进行精炼处理。
精炼旨在提高纤维的柔软度和纤维分散性,以便后续的纸张制造。
一般有机械精炼和化学精炼两种方法,机械精炼是通过机器对纤维进行高速搅拌,以提高纤维的质量;化学精炼则是在纤维中加入一定的化学溶液,使纤维更容易分散。
8. 制浆:精炼后的纤维可以用来制造纸浆。
纤维在制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一些化学物质来增加纤维筋度、改善纤维的团聚性、抗老化等。
一般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碱性过氧化物、胺类、硫酸等。
这些化学物质也可以起到漂白和去除纸浆中杂质的作用。
9. 过滤纸浆:制浆好后的纤维需要进行过滤,去除纸浆中的杂质和残留物。
制浆实验报告
![制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b8bb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f.png)
制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浆实验,探究纸浆制备的过程,了解制浆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实践纸张的制作过程,提高对纸张制造工艺的认识。
实验原理:
制浆是指将化学木浆、机械木浆、草浆等原材料,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方法,使其纤维素分离出来并溶解于水中,形成一种纤维悬浮体的过程。
制浆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作用、热力学作用、力学作用以及微生物作用等,将原材料中的纤维素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
1. 在实验室中收集所需原材料,包括化学木浆、机械木浆、草浆、水等。
2. 分别将三种原材料放入不同的烧杯中,加入足够的水进行浸泡。
3. 在草浆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并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4. 完成溶解后,分别加入适量的明矾和硫酸,进行搅拌。
5. 按照已定的比例将三种原材料混合,搅拌后进行过滤。
6. 将过滤后的纤维素物质进行烘干,形成纸张。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了一定规格的纸张。
在纸张的质量
方面,我们通过多次试验进行改良,确保了纸张的厚度、透气性、柔韧度以及韧性的完善。
结论:
制浆实验是一项探究纸张制备原理、提升制浆技能的重要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制浆的基本原理以及步骤有了更加深刻
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对于纸张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在
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会逐步将实验中的技巧熟练掌握,运
用到纸张生产和制造中,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制浆原理与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备料1.木材原料备料流程有何特点?生产磨木浆和生产化学浆的木材备料过程有何不同?原木备料流程:一般包括原木贮存、锯木、去皮、除节、劈木、削片、筛选和再碎等。
磨木浆不需要把木材削成片,只需锯成一定长度,同时直径不能太大,不能有木节。
2.草类原料备料的一般流程是什么?以稻麦草为例说明之。
干法备料:喂料与切料、筛选和除尘3.试述影响削片质量的因素。
①原木的质量和水分②刀刃角度③刀距:刀距的大小决定木片的长度。
④刀高:刀高直接影响木片的厚度。
⑤虎口间隙(削片刀与底刀的距离):一般为0.3~0.5mm,太大会使原木外部切不断,使长木片增加,影响木片合格率。
⑥削片操作:要求连续不断地投入原木,并尽量减少原木的跳动,经常检查削片质量。
化学法制浆1.为什么硫酸盐法比烧碱法蒸煮有较快的脱木素速率?酚型β-芳基醚键在烧碱法蒸煮时,由于其主反应是β质子的消除和β-甲醛消除,只有少量通过OH-对α-C的亲核攻击形成环氧化物时才能碱化断裂。
但在硫酸盐蒸煮时,由于HS-的电负性比OH-强其亲核能力也强,所以能顺利迅速的形成环硫化合物而促使β-芳基醚键硫化断裂2.木材、草类原料碱法蒸煮的反应历程有何不同?这种差别反映到蒸煮工艺条件有何不同?在100~120℃之间,麦草浆中的木素以大量的溶出,而木材大量脱木素阶段在150~170℃之间,这是木材、草类原料碱法蒸煮的反应历程中的不同。
反映在蒸煮工艺条件上:草类原料不需要较高的温度,蒸煮时间较短3.草类原料碱法蒸煮脱木素的特点是什么?特点:脱木素早、脱木素快、不需要较高温度原因:①草类纤维原料组织结构疏松,木素含量低,半纤维含量高;②草类木素中酚羟基含量高,在碱性介质中具有较强的亲液性而易容。
酚型结构单元的醚键较非酚型结构单元的醚键易于发生磺化和碱化断裂,使木素大分子易于小分子化而溶出;③草类木素的分子量低、分散度大,易脱除;④草类木素中含有较多的酯键,在碱性介质中极易发生皂化断裂;⑤草类原料的半纤维素的分子量小,聚合度低,蒸煮时易溶出,为蒸煮药液的浸透和木素的溶出打开了通道;4.试述碱法蒸煮脱木素化学反应。
①酚型α-芳基醚或α-烷基醚键的碱化断裂②酚型β-芳基醚键的碱化断裂和磺化断裂③非酚型β-芳基醚键的碱化断裂和磺化断裂:具有α-羟基的非酚型β-芳基醚键,能进行碱化断裂;具有α-羰基的非酚型β-芳基醚键,能进行碱化断裂④芳基-烷基和烷基-烷基间的C-C间的断裂⑤甲基芳基醚键的断裂⑥Cα-Ar、Cβ-Cγ、酚型木素结构单元或木素降解产物与甲醛的缩合反应⑦减法蒸煮时木素发色基团的形成:对,对’-二羟-茋结构的氧化反应;邻,对’-二羟-茋结构的环化-氧化反应5.在碱法蒸煮中,碳水化合物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剥皮反应和碱性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碱性降解对纸浆质量有何影响?如何防止碳水化合物的碱性降解?(填空)剥皮反应:碱性高温下,温度升温到100℃就开始了,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碱性降解:高温强碱下,一般升温到150~160℃就开始了碱性降解会使纤维素的平均聚合度大大降低,降低纸浆强度防止措施:降低最高温度;添加蒸煮助剂6.碱法蒸煮过程中碱的作用是什么?用碱量对纸浆质量有何影响?怎样选择用碱量?作用:使木素大分子碎解成小分子从原料中溶解出来;中和反应中生成的有机酸用碱量的大小会影响脱木素速率和脱木素程度,同时也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程度用碱量增大,脱木素速率与程度都增大,纸浆硬度降低,可漂性提高用碱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料的种类、质量、成浆的质量要求7.硫化度对蒸煮速度和纸浆质量有何影响?如何选用硫化度?在一定范围内,硫化度增大,可加快脱木素,但若超过一定范围,效果不明显甚至降低蒸煮速率。
用碱量一定,适当提高硫化度,可提高得率,若过高,硫化木素不能溶出,浆质量下降。
蒸煮含β-芳基醚键较多的木材原料(针叶材): 25~30%,深度脱木素可升至40%;阔叶材:15~25%;草料:10~20% 8.什么叫H-因子?在蒸煮过程中如何利用H-因子?H-因子:各蒸煮温度下相对反应速率常数对蒸煮时间的定积分利用:计算出获得规定的硬度的纸浆所必需的总H-因子,用来控制蒸煮的升温、保温的温度和时间9.纸浆硬度表示什么?它与纸浆中木素含量有何关系?目前常用的表示纸浆硬度的方法有哪几种?硬度:表示残留在纸浆中的,木素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相对量纸浆木素含量多,硬度大表示硬度的方法:高锰酸钾值、kappa值贝克曼价10.连续蒸煮有何优点?连续蒸煮器主要有哪些型式?试述各种连续蒸煮器的结构特点。
优点:①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②单位锅容产量高,占地面积小③汽、电、蒸煮液和植物纤维原料消耗均衡④连续放气放锅,热回收效率高,配置紧凑,大气污染小,易于控制⑤成浆得率高,且质量均匀稳定型式:卡米尔式连续蒸煮器、横管式连续蒸煮器卡米尔结构特点:蒸煮器内木片依次经过浸渍区、升温区、蒸煮区、高温扩散洗涤区、冷却区横管式结构特点:可以进行汽相高温快速蒸煮11.以RDH和EMCC为例,说明深度脱木素蒸煮的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
12.某厂用硫酸盐法蒸煮木片,蒸球容积为25m3,装锅量为170 Kg (o.d.)/m3,木片水份为22%,用碱量16%(Na2O计),硫化度25%,液比1:2.6,蒸煮用的NaOH溶液浓度为95g/l(NaOH计),Na2S溶液的浓度为90 g/l(Na2S 计),问:(1)每球应加入NaOH溶液多少m3?(2)每球应加入Na2S溶液多少m3?(3)每球应补加清水多少m3?(4)蒸煮得到水份为72%的粗浆7100Kg,其粗浆得率为多少?13. 下面是某厂碱法蒸煮麦草的工艺条件及蒸煮结果(生产漂白文化用纸),请分析此条件是否合理?试提出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
用碱量 15%(Na 2O 计) 残碱 14.5 g/l硫化度 25% 粗浆得率 33%液比 1:2.3 粗浆硬度 6.0(KM n O 4值)蒸煮曲线:06.00.6MPa 0010:030:230005:0−−−→−−−→−−−→−−−−→−喷放:空转MPa14. 某厂用硫酸盐法蒸煮杂竹生产纸袋纸用浆,其蒸煮用碱量为13%(NaOH 计),硫化度15%,液比1:2.6,蒸煮曲线为:05.05.02.03.00010:000:500:130:230020:0−−−→−−→−−→−−→−−−→−−−−→−喷放:空转MPa MPa MPa MPa 黑液残碱为0.8g/l ,粗浆硬度为35~36(KM n O 4值)。
试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把上述蒸煮工艺条件和蒸煮曲线修改成合理的工艺条件和蒸煮曲线。
15. 试述烧碱-蒽醌法蒸煮过程中AQ 的作用原理及此法的特点。
AQ 的作用原理:AQ 把碳水化合物的还原性末端基氧化成羧基从而避免发生剥皮反应,之后AQ 本身还原为蒽氢醌,在碱性环境中,蒽氢醌电离成蒽氢醌离子,然后互换为蒽氢酮离子与木素亚甲基醌结构反应又变回蒽醌,循环作用。
特点:保护碳水化合物,提高纸浆得率,脱木素速率加快,可缩短蒸煮时间,降低蒸煮温度,加深脱木素的程度,降低纸浆硬度,减少蒸煮用减量,可代替硫酸盐法蒸煮消除硫化物对大气的污染16. 亚硫酸盐法蒸煮有哪几种?试说明其蒸煮液的组成和pH 值的关系。
五类:酸性亚硫酸氢盐法、亚硫酸氢盐法、微酸性亚硫酸氢盐法、碱性亚硫酸盐法、中性亚硫酸盐法酸性亚硫酸氢盐法:pH=1~2,HSO 3—+SO 2+H 2O亚硫酸氢盐法:pH=2~5,HSO 3—微酸性亚硫酸氢盐法:pH=5~6,HSO 3—+SO 32—中性亚硫酸盐法:pH=6~10,SO 32—碱性亚硫酸盐法:pH>10,SO 32—+OH —17. 不同pH 值的亚硫酸盐法蒸煮对原料的适应性有何不同?为什么?酸性亚硫酸氢盐法pH=1~2,要求树脂含量少的针叶木为原料18. 酸性亚硫酸盐法脱木素反应历程。
初脱木素:蒸煮液浸入纤维原料切片,并与木素发生磺化反应——浸透、磺化阶段大量脱木素:升温阶段(169-171℃)磺化后的木素溶出到蒸煮液中——溶出阶段残余木素:保温阶段19. 为什么通常酸性亚硫酸盐法蒸煮时间较硫酸盐法长?碱法蒸煮时木素的溶出较早且早完成,而亚硫酸盐法蒸煮时木素的溶出较晚且要到保温时期才能完成。
原因是亚硫酸盐法必须引进足够的磺酸基才能使木素亲水性增加,从而从原料中溶解出来。
20. 在酸性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木素是在什么条件下如何进行缩合的?如何防止缩合反应的发生?条件:木素中存在的某些亲和部位将和亲核试剂一起对正碳离子的亲电中心(α-碳原子)进行竞争,导致中间产物的缩合反应。
防止缩合:严格控制工艺条件21. 试述亚硫酸盐法蒸煮的主要影响因素。
pH 、盐基种类、温度、压力22. 与KP 法或AS 法相比,AS-AQ 法有什么优点?ASAQ 浆较KP 浆硬度低、强度好、白度高。
在硬度接近时,ASAQ 浆较KP 浆得率高,漂白剂消耗少,漂白浆白度高、返黄少、粘度高。
23.亚硫酸盐法纸浆与硫酸盐法纸浆的性质有何不同?简述其原因。
P10024.比较我国草类原料蒸煮方法,举例说明草类原料的蒸煮工艺条件。
机械法、化学机械法、半化学法制浆1.发展高得率浆的意义是什么?——资源利用率更高,减少污染2.以木材原料为例,说明高得率纸浆的分类及其得率范围。
分为:机械浆(95%以上),化学机械浆(85%以上),半化学机械浆(65~84%)3.试述磨木浆的生产流程、纸浆特性及其用途。
三个阶段:1、由于磨石对原木周期性的压力脉冲作用,使木材加热,木素软化2、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离解纤维3、分离下来的纤维与纤维束进行复磨和精磨纸浆特性及用途:是所有浆种中得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环境污染最小的制浆方法,强度和白度稳定性较低,不透明度和吸墨性优良,生产新闻纸、印刷纸低定量涂布纸及纸板4.近代磨浆理论将磨浆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试概述近代磨浆理论的要点。
三个过程:热机械作用导致胞间层塑化;纤维以及纤维束的分离;分离下来的纤维以及纤维束的精磨与复磨5.四台磨木机每天处理214.27m3实积的原木,生产出平均浓度为2.0%的磨木浆3775m3,试求每米实积原木生产多少公斤风干磨木浆?当原木比重为0.36时,磨木浆得率为多少?6.用盘磨机生产机械浆有什么优缺点?与SGW相比,原料成本较低廉,可充分利用磨木机不能使用的边角废料。
其生产能力较大,占地面积小,强度较SGW 好,不透明度及印刷适性略低但还属良好。
但RMP能耗较SGW高50~100%。
7.分述RMP、TMP、CTMP、和APMP的生产流程和工艺特点。
8.盘磨机磨浆过程可分为哪三个区段?各区段的作用是什么?破碎区:木片在高温下首先被破碎成火柴杆状小木条粗磨区:小木条逐渐被磨成针状木丝,在相互摩擦及齿盘作用下,进而被离解成纤维束及部分单根纤维精磨区:纤维束及部分单根纤维进一步细纤维化9.什么叫玻璃态转移温度?为什么TMP生产中,预热和一段磨浆的温度应不超过木素的玻璃态转移温度?Tg:指无定型聚合物(包括结晶型聚合物中的非结晶部分)由玻璃态向高弹态或者由后者向前者的转变温度,是无定型聚合物大分子链段自由运动的最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