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80后才看的懂的图和知道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80后才看的懂的图和知道的经历
1、我们家乡叫“竹夹虫”,脚有倒钩,能飞,吃嫩竹笋。夏季背着父母不午休悄悄穿梭在屋后的竹林里,运气好能逮几个。残忍的扳掉脚趾,用铁丝穿过肚皮放在火上烤,胸和头部有肉,是高蛋白物质。雄性个头较大,雌性较小。
2、刺栗子,我们家乡也叫“刺梨子”。生长在坡上、石崖上,开
花的时候很漂亮,只是刺很多,夏末秋初满山的黄色圆球--刺栗子。
摘时很费劲,成熟透了的可以用衣服抹去上面的小刺,味道有点
甜、酸。老人说是一味药,治拉肚子的。在下吃过不少,但不是
因为拉肚子,因为喜欢酸甜的味道,:-D
3、“螃蟹”,我们家乡叫“螃海”。伴着80后一代成长的又一快乐,
河沟、水渠、小河的石头缝隙里到处都是,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前脚锋
利,逮时不注意能夹出血,生命力极强。读书时经常悄悄放在女同学的
书包和口袋里面,吓的女生哇哇大哭,那是最灿烂和高兴的时候O(∩_∩)O哈哈~。只吃过前脚大夹子,放在做饭的柴火里面烧。
4、这个大家看到想必口水都流了出来,我们叫“摘秧泡”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称呼或者书面语。在坡上的一些草丛里、石崖边上你能看到一束一束这样的红彤彤的小果实,很甜。如果能找到大颗的兴奋不已,我曾经满山的找,当父母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距地面较近的往往熟透了便让蚂蚁优先品尝了,还有可恶的蜗牛。O(∩_∩)O。
5、这想必大家不陌生了,书面语叫“桑椹”我们叫“桑果子”。当
桑叶发的葱葱郁郁的时候,隐藏在枝丫上的红的、深红的、粉红的,
一串一串的便悄悄长了出来。养蚕的人是非常注意桑树的“保养”的,
施肥过后长出来的更是蜜汁饱满。水田边、河沟边那时全是一株一株
的桑树,也给放学的我们增加“偷食”的机会。回家一路走一路吃,
我最喜欢的办法是找一大桑叶,将桑果子包在叶内用手挤压,然后仰
起头喝挤出来的汁(那是美味呀!)。偷食这些是需要注意安全的,
比如有人回家挨父母打,因为摘的时候不小心掉水田里了,也有被桑
树的主人抓到找到家里的,因为摘的时候折断了枝丫,影响了养蚕人
蚕的食物,当然父母也认为果子是不干净的。我母亲判断我是否摘桑
果子吃是看手和嘴的,因为他们的汁总会留下红的或者深红的色泽在上面。但殊不知,我总是悄悄在路上洗干净了手,还有发明的挤压喝法,逃过了父母的责罚。
6、这个叫“酸咪儿草”,我们叫“酸酸草”。初夏便在路边的草丛
里面长出来,藤蔓植物。奇酸无比,现在想起来唾沫便要出来,但
是小时候特别爱吃。小时候午觉是不睡的,因为总是偷偷的做些其
他的事情,下午课堂上边不停的瞌睡,老师抓住是要罚站的,记得
一个同学罚站仍旧在瞌睡。于是同学们找到了一秘方--吃酸酸草,
睡意立马消失。O(∩_∩)O哈哈~!(我是经常吃的,因为从不睡午觉,时间都在河沟里,抓鱼摸蟹,呵呵)
7、这个花叫“黄花”,小时候也叫黄花,有红的有黄的,还看到过白的。
童年的时候是不知道可以吃的,认为很好看。我们村子里面到处都长的
这个,耐活,极易生存;杆子很高,一直到近一米的时候开花,花2天
左右就会凋谢。黄花是极易引蝴蝶的,而且是很漂亮的大黑花蝴蝶,黄
花的花蕊很深,蝴蝶要把翅膀合并起来才能把头探到花心的深处,这时是很容易捉到的,两指轻握就能抓住。捉到便把蝴蝶的脚全部扯掉,然后让它飞走,大人说蝴蝶是毛虫变的,而且粉尘能让人生病,我很讨厌毛虫,所以常常做这样的残忍事情。后来大了,书上说是祝英台变化的,还有梁山伯,我就再也不扯掉他们的脚指,因为怕把他们相互找不到。也做个极囧的事情,就是给喜欢女同学送过黄花,女同学第二天还要,说要很多,我便装了一书包给她,我以为她是喜欢我的,最后才知道,她妈妈全部晒干做了菜肴。再讨要的时候,我就说没有了。
8、榛子,长大了才知道叫这个名。小时候是不知道的,冬季的时候山
坡很多,掉在地上到处都是,没有人吃的。用这个果子做个弹弓的子弹,
因为果子很硬。现在想起来最富有创意的是晒干后做成的“佛珠”,童
年的《西游记》是很盛行的,也特别的爱看;里面沙僧挂的大佛珠是儿
时最喜欢的,以为挂了佛珠便是神仙了。就用榛子晒干后打个小孔用线
穿起来,挂在脖子上,学着佛主的样子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念
的什么我至今也不知道)。父母见后是要怪罪的,因为他们不希望自
己的儿子当和尚,连做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影响的传宗接代。
9、这个叫“蛇泡”,是不能吃的。与前面的“摘秧泡”果实相似,同属藤蔓,但上面是没有小刺的,果实上面的突出点细小,色泽红艳。夏季时候傍晚果实的上面会冒白色的泡,包住整个果实。老人说是蛇在上面吐的泡泡,路都是不敢过的,我想这也是名字的来历,千万记住了,这个不能吃的。(但有人说吃过,我深信不疑)
10、这个不是蒜,我们小时候叫“野葱”,但是有蒜的味道。地边垄上
很多,长的时候是一株一株的,常常摘一段当做哨音来吹,嘟嘟的声音。
有时候是难以吹响的,憋足了气、鼓足了腮,脸都挣红了仍旧不响,后
来发现里面是不通的。这个能吃,听上一辈的老人说,闹饥荒的时候这
种植物是没有活命的机会的,今天倒是当杂草一样的清除掉了。这说明日子好了,但日子好了,人却最容易忘记东西,忘记救命的东西。
11、这个叫地衣,也叫地木耳、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等,我们叫他“地母儿”。开春后的第一个雷响的时候、下雨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这种菌类,那时穷,父母便叫我们采来吃。老年人说开春的第一个雷的地木耳是最好的,所以村上的一大群伙伴在雨后争先恐后的上山、为好公平起见我们是划山头、划地盘的,这样谁都不吃亏。地木耳的颜色呈淡绿或者深绿,像翡翠的颜色,嫩嫩的晶莹剔透一沓一沓的铺在山坡上。家乡的山上那时候很多,小会功夫就能捡一小背篓。回家洗净父母便用客人才来吃的腊肉炒来吃或者垫在锅底蒸干饭,是美味,尽管现在日子过的好了,但是我仍清楚的记得那一段日子。据清代王磬编纂的《野菜谱》中收录了滑浩一首歌词“《地踏菜》曰: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这首歌谣记述了地耳生长、充饥救荒的情景。可见,地耳自古以来,就是饥年重要渡荒的天然野蔬,不
知拯救了多少劳苦大众,是大自然恩赐之宝,它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
灭的功绩。”看来自古便地木耳是有着丰功伟绩、救人于水生火热中
福星。
12、看到这张图片(图①)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看到图片(图
②)便豁然了,是的就是“莲子”。在家乡的堰塘、水库一角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