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编制下穿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穿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一)工程简况

xxxxxx位于xxxx中心商业街。周边规划主要为商业及写字楼,西侧为海滨购物中心、海洋馆、皇冠假日酒店、数码城以及规划商业区,东侧规划为商业及居住区。xxxxxx改造工程以下穿隧道、停车场及休闲娱乐广场为主体,与xxxxxx两侧的商圈紧密结合,该项目的建成在缓解了园区内主干道交通压力的同时,也便捷了港民的出行,形成了园区内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xxxxxx包括负一层下穿隧道、地面停车场、二层休闲广场三个部分。

本图为其中负一层下穿隧道的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依据

1、提供的地形图及道路的选址红线图;

2、桥梁相关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4)《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6)《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10)《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1)《公路工程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2)《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1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9)《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

20)《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6-2011)

其它相关专业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二、下穿隧道技术指标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设计车速:20km/h;

2、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

3、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4、结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5、隧道净空:≥5.2m

6、纵坡:i

1

=-8%,i

2

=-1%,i

3

=0.503%,i

4

=8%;

7、横坡:行车道设1.5%横坡,人行道和加宽车道设反向1.5%横坡;

8、地下构筑物抗浮安全系数:Kf>1.05;

9、防水等级:二级防水;

10、抗渗等级:P8;

11、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表4.3.1执行;

12、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三、地质资料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x,场地地形开阔、平坦,实测各勘探点地面标高为507.62~510.33m,相对高差2.71m。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桥位区工程地质钻探情况表明:桥位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全新统冲积、冲洪积层粉土及卵石层组成(Q4al+p1)。各类岩土的特征及构成分述如下:

1、杂填土(Q4ml):分布于桥位区的所有孔中;由原筑路路基土、填筑土及少量耕植土构成。以深褐色为主、松散~稍密、稍湿。

2、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1) 卵石土:广泛分布于桥位区场地内。呈色杂,松散~密实,稍湿~饱和。以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等硬质岩石为主,呈中等风化状态;磨圆度好,呈圆~亚圆形;级配较好,粒径以20~80mm为主,最大可达200mm;充填物以细砂、中砂、砾砂为主。根据钻探揭露及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依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层:

①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2~4击(修正后)。在场地内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偶夹薄层细砂透镜体。

②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4~7击(修正后)。呈透镜体分布或层状分布。

③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击数为7~10击(修正后)。分布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④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击数大于10击(修正后)。

以上各地层岩土层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02~35)。

(三)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的划分:该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四)桥址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本地质资料来源于业主提供原高架方案初步设计的地质资料

四主体结构说明

(一)钢筋

1、普通钢筋采用HPB300、HRB335钢筋,凡需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要求。

2、主体结构主筋接头必须错开布置,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不得大于钢筋总数的50%。主筋接头必须焊接,焊接长度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

3、每个节段变形缝构造及配筋详见有关变形缝设计图。

4、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需预埋的各专业预埋件或预埋钢筋,防止遗漏。

5、各设备专业所需预埋管线、预埋件以及预留洞口详见各专业图纸。

(二)混凝土

1、主体结构隧道箱体段、U型槽段均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底板以上楔形垫层采用C30砼,结构下垫层采用10cmC15砼。

2.按《规程》有关规定进行选料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防水砼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砼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坍落度控制在6~8cm,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cm。

3. 浇筑底板、侧墙时建议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侧墙混凝土(高度倒角上500mm),第二次浇筑侧墙。

4.每次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分层浇筑时,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不得出现冷缝,确保混凝土整体性。混凝土要浇捣密实,防止出现离析、冷缝、蜂窝等现象。

5.变形缝处止水带、剪力键、钢筋等较密集处,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振捣密实,以防渗水。

6、隧道结构尺寸允许偏差

1)地道轴线位移<15mm

2)底板顶面标高±10mm,地道铺装层中心标高±10mm。

3)侧墙偏移≤15mm侧墙垂直度±8mm侧墙平整度±10mm。

4)顶板标高≤15mm顶板厚度±10mm。

7、变形缝两侧各0.5m范围内的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要用油毛毡隔离,以保护外贴止水带止水功能。

8、隧道铺装层钢筋必须设垫块架立,确保钢筋净保护层距顶面为30mm。

9、要加强混凝土养护:顶板、底板混凝土面要覆盖塑料薄膜、草包和麻袋等浇水养护,侧墙混凝土要延长拆模时间,使混凝土保温、保湿,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五结构设计要点

(一)隧道结构

1、起点段U形槽范围K0+090~K0+170,共长80m,分U1~U5共5个节段,节段之间设置2cm 变形缝。起点U形槽断面构造见下图:

2、终点段U形槽范围K0+437~K0+517,共长80m,分U6~U9共4个节段,节段之间设置2cm 变形缝。终点U形槽断面构造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