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随笔、杂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时作业4剖析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高一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第二。

这个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随笔的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因此,执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我首先看成一篇随笔散,同时也看成一篇议论。

因为这篇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根据本身的特点,我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想等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上本堂的基本步骤:㈠导入:引一段话导出话题“父母之爱”→围绕话题,学生自由发言(诗词、、歌曲等皆可)→引出并朗读一位英国心理学女博士关于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的话语,再导入本。

㈡明确教学流程: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知识积累、自主合作。

3、本探究、互动点拨。

4、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教师寄语堂小结。

㈢知识积累,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间交流学案)1、作家作品:弗罗姆与《爱的艺术》,挑选优秀句子朗读。

2、语基巩固:对中重要句子、词语设置填空题,考察词语释义及运用。

㈣挖掘本,探究学习。

本探究,互动点拨:筛选组合信息,问题式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解题:爱(父爱、母爱、孩子的爱)(附:板书)2整体感知,理清脉。

问题探究:1母爱与父爱的性质,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2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有什么特征?(附:板书)3“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如何理解这两种爱? 4思考:人如何完成自我成熟的一生?㈤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生活点滴,感动瞬间。

⑴观看:一组教师自己和家人的照片,一组学生及其家人的照片。

⑵师生交流,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教师对学生发言略作点评2思考如何发现爱、感受爱、实践爱,让爱充满人生。

巩固练习:仿句练习(指导仿句仿写审题及方法)请仿照句式写两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解读这段文字说明婴儿虽然受到母爱呵护,但不具备爱的能力,不能体会到母爱。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这是弗罗姆关于爱的基本观点,是我们解读本文的钥匙。

人们传统的看法是,爱是“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爱就是如何惹人爱,爱是别人恩赐的情感。

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在弗罗姆看来,爱作为一种主动的能力,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没有获得爱的人正是由于爱的能力发挥的失败,克服这种失败的唯一途径是研究爱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学会爱这门艺术,找出爱失败的原因,并且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

弗罗姆关于爱是一种能力的观点,是爱的理论的一个创新和进步。

这段文字阐述幼年孩童对爱的体验,说明母爱具有两面性的特征。

这段文字论述儿童爱的能力的发展。

阅读这段文字,最好通读《爱的艺术》全书,深入理解下面三个基本观点:(3)“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作者对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解释非常精辟,在作者看来,给别人爱比得到别人爱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别人要比被别人爱更重要。

因此,成熟的爱总是把“给别人爱”“爱别人”摆在第一位,“给别人爱”“爱别人”是“得到别人爱”“被别人爱”的前提,所以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爱则反之,总是把“得到别人的爱”“被人爱”摆在第一位,“得到别人爱”“被人爱”是“给别人爱”“爱别人”的前提,所以说“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这段文字紧承上几段,儿童“爱的能力”获得发展,说明儿童“爱的对象”也得到发展。

本段有过渡的性质,前几段文字主要说明母爱,借这段文字过渡,引出下文对父爱的说明。

文章第1段说明婴儿没有爱的意识,第2段说明幼儿(8岁以前)有被爱的意识,第3段说明儿童(8-10岁)开始有爱的意识,以上都是说明儿童的爱的能力的发展,这一段则是进一步说儿童的爱的对象的发展,所有这些证明了弗罗姆在《爱的艺术》的“序言”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反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反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亲情,是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大树。

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影视中呈现的可谓很多,但多是偏重感性的。

若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认识分析,高一学生虽感兴趣,但还是有些难度的。

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采用依文定教,循序渐进,创生态语文,以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心灵得到感化。

依次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爱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精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的前提下,通过理清思路,梳理文网脉络概括主旨的办法,教给学生把握理性文章的基本方法,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四个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经合作讨论筛选信息,很快就能把握弗罗姆的主要观点。

第二个环节,爱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成长的,十几年的亲情阅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为他们思索质疑作者的某些观点,提高思想认识创造了条件,所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亲身感受进行思考,这样既避免了抽象枯燥,又利于形成批判性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引导”上把握好分寸,能够由浅入深地设计(或在讨论中捕捉)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自主到合作逐步深入探讨,可以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完成学好本文之目的。

真正学会去“爱别人”和“创造爱”,因为那是成熟而完美人性的充分体现。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说写的能力,当学生仿句有困难时,就创设情景衔接几句,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想象丰富了,就自信而踊跃地展示自己的佳句。

第三个环节,爱的升华,这部分在学生理解和感悟爱的基础上,去表达爱,通过阅读相关题材的文章、听音乐、看图片,创设情景来感染学生。

例如:配乐朗读自己女儿写的卡片及信,读后我感动了,当我说话哽咽的时候我也看到学生眼圈红了,我和学生的情感心灵得到了共鸣。

这篇文章我自己非常喜欢,弗罗坶的《爱的艺术》让我感悟很多。

因此,我也力图要通过教授这篇课文来告诉学生,爱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我们可以被人爱,还要学会爱别人,包括父母,老师,朋友,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要点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要点解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要点解析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是关于伦理学方面的随笔,阐述的是一个人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这段时间里“爱”的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精辟地论述了母爱和父爱在人生中的区别,指出人的成熟过程是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的过程。

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通过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提炼出了爱的价值,也唤起人们施与爱给别人,才能得到爱。

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作者由婴儿阶段的特点写起,详尽地论述了人生不同阶段母爱和父爱的根本区别,为如何教育子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婴儿阶段过后,孩子开始了对爱的体验,认为“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对他来说是一种祝福,是一种和平,不需要通过努力获得。

八岁到十岁的儿童开始“创造爱”,有了爱的能力,爱的对象也由母亲转向了父亲。

父亲开始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这两种原则的区别在哪里?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

“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4.母爱和父爱各具有什么特点?母爱和父爱各有什么消极的一面?母爱是无条件的。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业含解析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业含解析4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校 班级 学生 完成时间(30分钟)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诞.生(dàn ) 称.赞(chēn ) 遵.循(zhūn ) 渊.源(yuān ) B .履.行(lǚ) 辜.负(gū) 权.威(quán ) 专横.(hèng ) C .特殊.(sū) 幼稚.(zhì) 给.予(gěi ) 凝.聚(níng ) D .惶.恐(huáng ) 概.念(kài ) 秩.序(zhì) 依赖.(lài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辨认 典形 密切 休戚相关B .嬴得 乳汁 仁慈 归根结蒂C .罪蘖 刹那 撕碎 咄咄逼人D .缺陷 惩罚 传染 不足为奇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

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起“全国一盘棋”的观念。

②《查理周刊》杂志社受到恐怖袭击后,法国一位政府官员表示: 目前反恐斗争的需要和特殊的安全形势,应重新审视军事项目法案的裁军计划。

③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 ,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因此,有不少科学家呼吁把皇帝企鹅列为“濒危动物”,加强保护.A.竖立基于溶解B.树立鉴于融解C.竖立鉴于融解D.树立基于溶解4.依次填入下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

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

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堂反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堂反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堂反思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节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一、反思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单元。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本文把父爱、母爱上升到哲学高度来理性分析,再加上西方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这些都会造成阅读时理解的困难。

但是可以说学生对父母是最为熟悉的,所以如果学生联系自己、同学乃至同龄人的实际阅读这篇文章,应该是能够读懂并理解的。

二、反思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取关键词,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方面:筛选信息,解读重要语句,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珍惜父爱母爱,学会理性成熟地爱。

三、反思教学方法:首先,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可以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料,调动已有的体验,整合自己对作家或谈论问题的看法。

再次,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

第三,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讨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第四、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或感受。

四、反思教学过程这节课我重点探究的三个问题。

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料,调动已有的体验,整合自己对作家或谈论问题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再次、导入新课时,我采用男女生朗诵一首关于父母爱的小诗,通过多媒体配乐渲染气氛,让学生在诵读中,调动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9课,第三单元的的是随笔和杂文单元。

教材编写者在单元提示中建议老师从结构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阐发。

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单元教学的建议,我设计完成了本课书的教学任务。

但是,上完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新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环节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写的一篇关于伦理学方面的文章。

由于是一篇译文,另外文章也比较长,有三千多字,加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所以确定好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拿到这篇文章后,我多次仔细的阅读了课文,并就自己不懂的地方反复请教同行,希望在文本的解读上深透一些,力求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思路。

另外,由于这课书是选自《爱的艺术》,所以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还考虑到要把这节课的目标与《爱的艺术》的核心思想结合起来。

最后我把这课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为四个:1、了解弗罗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

2、了解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和特征。

3、理解父爱与母爱的特点,各有什么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4、懂得一个人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位为: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让学生懂得爱是一种能力,是要经过训练才可以得到的。

人们在享受爱的同时,还要学会付出和努力,创造爱,幸福的生活。

由于课文比较长也不是太容易理解,所以,我教学的总体思路是用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用问题引领教师教学。

针对学生在阅读课文上可能会遇到障碍这个问题,我打算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所以,我在导学案上列举了5种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五种学习方法是:信息筛选法、圈点勾画法、批注式阅读、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其中重点介绍了高一学生比较陌生但是在阅读课文时又比较重要的“信息筛选法”。

2017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随笔、杂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时作业4解析

2017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随笔、杂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时作业4解析

课时作业 9 父亲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第一课时基础牢固一、积累运用1.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害怕辩认恩赐凝聚B.瞬间空虚因素嬴得C.遵徇梦想鉴于夸赞D.天真处分阻拦罪孽分析: A 项,辩认—辨别; B 项,嬴得—赢得;C项,遵徇—依照。

答案: D2.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 ________以下原则。

②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惊慌不安并把她的这类情绪________给孩子。

③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 ________的一面。

这类爱不但不需要用努力去________,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A.依照感染弊端互换B.依照感染缺失换取C.依照传染弊端换取D.依照传染缺失互换分析:①依照:依照。

依照:依照并遵从。

②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惹起病变;碰到传染;经过语言或行为惹起别人同样的思想感情。

传染:病原体侵入机体,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近似变化。

③弊端:欠缺或不够齐全的地方。

缺失:弊端,弊端;缺少,失去。

④互换:两方各拿出自己的给对方,互换;以商品换商品;买卖商品。

换取:用互换的方法获取。

答案: C3.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孩子第一次感觉要送给母亲( 或父亲 ) 同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也许做其他东西。

B.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依照以下原则:“我爱,由于我被人爱”。

C.父爱的本质是:遵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遵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遵从者将会碰到失去父爱的处分。

D.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声威和指引。

分析: B 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答案: B4.午宴上,某中学生碰到父亲母亲的朋友劝酒,以下回应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感谢足下,家父向来严禁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够喝酒吗?D.感谢,感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够喝酒。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内容梳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关于课文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文章。

过去教科书选用的议论文,大都是政论、思想评论和时事评论,关于母爱、父爱之类的议论文章,似乎从来没有进过课本。

选用这篇文章就算开了一个先例。

实际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成长的。

学生从小学起已经读了不少关于父母之爱的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现在读这篇议论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作者是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西方思维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二、关于作者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年3 月23 日- 1980 年3 月18 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国时弗洛姆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

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斯洛主义的交汇。

三、字音识记一刹chà那给jǐ予罪孽niè咄咄duō四、词语积累孤立无援: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

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休戚相关:“休”,喜悦。

“戚”,悲哀。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不足为奇:足:值得。

不值得奇怪。

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渊源:比喻事物的本原。

高中语文_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文选自佛洛姆的哲学随笔《爱的艺术》,带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又是译文,学生阅读起来有一点的难度,因此本文教学立足于读懂。

而想到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本文思路,从而将解读导向深入。

【教学目标】1、以时间和逻辑顺序理清课文结构,探究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运用比较法,区分父爱与母爱的不同,重新审视爱。

3、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写作目的是什么?2、在预习过程中,画出不理解的句子,上课时讨论。

二、导入新课于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佛洛姆的一篇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三、感知母爱课前已经要求大家做好预习,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爱是一种能力,爱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成长直至成熟的。

而帮助我们心灵成长的正是每天陪伴我们的父亲、母亲,他们用自己各自不相同的爱呵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那么母爱、父爱各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的1-6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特点的句子。

(请大家放开声音,有感情的去朗读,在诵读中品味母爱)让学生起来读句子,并顺带分析母爱的特点。

如:“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体现了母爱的无微不至。

“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

”体现了母爱的无条件。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爱的包容。

请同学们提一提,在刚才读的片段中,找出你感觉写的特别好的句子或者不太好理解的句子,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或者解决一下。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杂文与随笔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杂文与随笔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仁慈./恩赐.刹.那/古刹.诞.生/垂涎.B.崭.新/暂.时遵循./教训.渊.源/求援.C.专横./横.行顺从./纵.容秩.序/挚.爱D.辜.负/照顾.罪孽./萌蘖.宽恕./夙.愿解析:A项,cí/cì,chà/chà,dàn/xián;B项,zhǎn/zàn,xún/xùn,yuān/yuán;C项,hèng/hénɡ ,cóng/zòng,zhì/zhì;D项,gū/gù,niè/niè,shù/sù。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地少人多,就;寸土寸金,就上天入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开拓性的思路,上海市百姓健身场所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

(2)窗外的夜空里,一簇簇节日焰火升腾起来,公园的灯会也到了高潮,那一盏盏精妙绝伦的花灯交相辉映,使人。

(3)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如此,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对世界的理解是那样的,相互抵牾。

A.无孔不入目不暇接格格不入B.无孔不入目不交睫格格不入C.见缝插针目不交睫大相径庭D.见缝插针目不暇接大相径庭解析:“无孔不入”与“见缝插针”都有“抓住机会进行活动”之意。

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

见缝插针: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答案:D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三: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两点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三: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两点思考

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两点思考高中语文必修四中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再次引发了我们对于“爱”和“家庭幸福”的讨论。

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一、父爱与母爱有无本质区别弗罗姆说“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必须顺从父亲才能获得他的爱,叛逆则会失去父爱”,“母爱是无条件的,你无须努力即可获得”。

基于此,学生之间产生了热烈的争论。

部分学生认为父爱和母爱没有本质区别,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一直是无私的、纯洁的,不掺杂任何有意图的成份;也有部分学生赞同弗罗姆的观点,接受“父爱有条件,母爱无条件”之说。

更有个别学生直言在他们的家庭中母爱是有条件的,父爱则无需努力获得。

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儒家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对我们国人的影响深远。

“慈母严父”的观念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所以造成现实生活中父亲多以严厉、粗暴、暴力的形象出现,而母亲则是温柔、善良、宽容细腻的代名词,然后在家庭关系中子女多与母亲关系亲密,多与父亲疏远。

所以说,我们可以认为在家庭关系处理当中父亲的牺牲多些(感情或者叫做亲情吧),母亲受到子女的关爱则多于父亲。

这种现实情况与弗罗姆文章中的观念有些相似,你就是你要想获得父亲的认可,是必须要按照他所要求的去做,按照他的理解和预想去执行,然后会获得父亲的赞许,得到他的认可,你可能就会成为他的继承人。

反之,你就有可能失去父爱。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家庭成员的构成结构发生变化,家庭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

现在的中国家庭一般由父母和一个子女组成,家庭成员的减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集中,父母对孩子的期许更多,而孩子对父母的回馈则相对减少。

我们的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呵护有加,尽量为其创造一切所能创造的条件,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住最好的,连上学也要尽其所能让孩子去最好的学校。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思想中产生一种错误认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得到的一切也是应该的。

那么长此以往,孩子便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回报社会,变得自私自利、思想狭隘了。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杂文与随笔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杂文与随笔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新人教版必修4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3.爱从幼稚走向成熟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①“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即“从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②体会到“给 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不再依赖接受爱(被人 爱);③在“爱”的实践中学会“爱”。 4.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各是什么?
积极面 消极面
母爱
父爱
提示:(1)母爱:①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② 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2)父爱:①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②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 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目标一 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文章第一段主要是说明婴儿时期人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 存在以及他身体以外的世界的存在,因此婴儿还无法明白爱,不具备爱的能力。 2.母爱与父爱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母爱 父爱
提示:①母爱——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温和、独立;②父爱——给孩子信心, 指导孩子的生活,理智、自信。
4.辨近义 (1)鉴于 基于 辨析:两者都引出原因,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鉴于”:①介词,表示以某种情况 为前提加以考虑;②连词,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 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基于”,介词,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 行动的基础。“基于”中“基”的是凭借、根据。“鉴于”中“鉴”的是引为教训或教训 的事。 (2)节外生枝 多此一举 辨析:两者都有“不应该出现而出现”的意思,但词性和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节 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出现了新问题,出现了新情况。“多此一举”,指多余的, 没有必要的举动。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高中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弗罗姆提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因为这样的生命个体既秉承了父爱与母爱的优点,又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

所以,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构建健康的心灵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但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即使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章内容,有可能仍然会感到抽象空洞,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它对我们行动的指导意义。

再说第二点。

弗罗姆说:“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这段话启示我们,必须教会孩子“爱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却忽视这一问题。

曾看到过这样一幕情景:一位妈妈给她三岁的孩子买了饼干,孩子把饼干一把抓在手里,怎么也不肯给妈妈尝一口。

妈妈故意咬了一口孩子手里的饼干,结果孩子大发脾气,非要妈妈把饼干吐出来不可。

这位妈妈无比感叹地说:“你看,这孩子真没良心,我对他那么好,什么都依着他,有点好吃的都给他留着,可他一点都不会体贴大人。

长大了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这位家长的感叹确实令人深思。

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集万千宠爱子一身,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是孩子没“良心”吗不,“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具有潜在的善良之心,但是这种“良心”要开发,要培养。

按照弗罗姆的观点,爱是一种能力,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必须通过教育他才能学会“爱别人”,他才能“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不少家长不懂得这个道理,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并不尽如人意。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只要我有能力,孩子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图的就是让孩子快乐幸福;也有家长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多学点知识技能,在聪明才智上超过别人,至于其他方面,用不着怎么教;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任性一点很正常,大起来自然会好的;更有甚者,还把孩子任性、自私、霸道的表现视为孩子的聪明、好玩,而加以纵容。

杂文与随笔单元有关问题的探究

杂文与随笔单元有关问题的探究

杂文与随笔单元有关问题的探究作者:周健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7期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杂文与随笔,其中《拿来主义》是杂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评论性随笔,《短文三篇》是思想哲理性随笔。

这两种体裁的几篇课文有其不同之处,也有其相同之处。

出于其共性特征考虑,这些课文都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所以将它们划归为同一个单元。

以下就杂文与随笔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教学中有所借鉴。

一、杂文与随笔的共性特征杂文与随笔是不同体裁的两种类型的文章,但是就说理性、形象性而言,它们具有其共性的特征。

1.杂文与随笔的说理性特征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有说理性的特征,它们都共同地阐述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并体现出其说理性。

所谓说理性,就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议论来说明某个道理,阐明作者的观点。

就此而言,杂文与随笔接近于以议论说理为主要特征的议论文。

2.杂文与随笔的形象性特征杂文和随笔的另一个共性特征就是形象性,这个特征既体现于其形象的语言,又体现于它们所运用的形象的手法。

如《拿来主义》中,作者列举事实论证送出主义,风趣地用形象化的语言举例,勾勒出送出主义者的形象。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描述。

二、杂文与随笔的个性特征尽管杂文与随笔共同具有说理性、形象性的特征,但是它们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这体现于杂文与随笔各自所拥有的个性特征。

1.杂文的个性特征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又称为文艺性社会论文。

文艺性指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

以下结合《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来探索杂文的一些个I生特征。

其一,题材的现实性。

杂文应反映社会中的矛盾和现象,以及人们的思想理念等问题。

正如鲁迅所说:“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和抗争”。

《拿来主义》在当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能够针对当年的送去主义的不良倾向,提出拿来主义这个主张。

其二,语言幽默犀利。

杂文的幽默体现于轻松的讽刺,即于生动、风趣之中包含着讽刺意味,在“嬉笑怒骂”中阐明令人深思的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恐惧辩认给予凝聚B.刹那空虚因素嬴得C.遵徇愿望鉴于称赞D.幼稚惩罚阻碍罪孽解析:A项,辩认—辨认;B项,嬴得—赢得;C项,遵徇—遵循。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________下列原则。

②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________给孩子。

③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________的一面。

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________,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

A.遵循感染缺陷交换B.遵从感染缺失换取C.遵循传染缺陷换取D.遵从传染缺失交换解析:①遵循:遵照。

遵从:遵照并服从。

②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受到传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传染:病原体侵入机体,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类似变化。

③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

缺失:缺陷,缺点;缺少,失去。

④交换:双方各拿出自己的给对方,互换;以商品换商品;买卖商品。

换取:用交换的方法取得。

答案:C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

B.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C.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D.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解析:B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答案:B4.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别劝了,行不?”是对劝酒人的诘问,不得体;B项,“足下”是书面语,不宜用在口语场合;C项,“不喝,不喝”口气生硬,不得体;D项,礼貌拒绝,最为得体。

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想象不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们竟然一直是同学;你更想象不出,他们竟然一直两小无猜....,关系融洽。

B.现在80后、90后的男女学生相处比较自然,但是30年前,男女同学如果坐同一张课桌,必定会在桌子中间划一条判若鸿沟....的线。

C.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D.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解析:A.“两小无猜”指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不合语境。

B.“判若鸿沟”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此处形容桌子中间划的线,属望文生义。

C.“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与语意不符,应改为“息息相关”。

D.“削足适履”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正确。

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六岁以前主要受母爱的影响,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生活上的一种安全感。

B.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需要父爱的权威和指导,这种权威和指导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判断力。

C.只有母爱的良知和只有父爱的良知,都是不健全的,都影响人的成长,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

D.一个人先同母亲有紧密的关系,然后发展到同父亲有紧密的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父母的良知。

解析:“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是“只发展父爱的良知”的后果;“只有母亲的良知”的后果是“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答案:C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解析:A项,否定词误用,“漏举的”即遗漏的、没有举的例子,故应将“没”删除。

B 项,并列不当,“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可以将“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改为“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

C项,语序不当,“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应改为“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

答案:D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_______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C.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③②④解析: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③②是解说关系,②是对③的解说。

按照这种思路排列即可。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题。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我们上面已经谈到过母爱。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

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

)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鉴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

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

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

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

与母爱不同,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

9.“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作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内容上,可简单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结构上,要结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位置进行回答。

答案:在内容上,指出了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理解这种变化的关键。

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转入谈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10.“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宽广、博大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说明母爱是孩子的“自然世界”。

这与后文说父爱是孩子的“思想的世界”形成对比。

11.父爱消极的一面和积极的一面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区间是选文最后一段。

作答时,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

注意不要简单照抄原文。

答案: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如果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就会失去父爱。

积极的一面是,父爱是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父爱受我的控制和受我努力的支配。

12.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作答时,可根据文中的关键词句总结出父爱和母爱的根本区别,如“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等。

答案:①母爱代表自然世界,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以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

②父爱代表思想的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父爱从本质上说是有条件的。

三、语言表达13.请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要求内容与例句相似,并构成整齐的排比句。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沁脾的茶香使你神清气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