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词语句式总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词语句式总结课件PPT

《烛之武退秦师》词语句式总结课件PPT

“若”可表示好像、似,也可表示如 果、假如,还可表示你、你们
“以”可表示用、拿,也可表示因为 、由于,还可表示按照、根据、在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假字
01
02
03
04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高兴
“亡”通“无”,没有
“厌”通“餍”,满足
一词多义
“之”可作结构助词“的”,也可作 代词,代替人或物,还可作动词表示 去、往的意思
“焉”可表示于是、于之、于此,也 可表示语气词,表疑问、反问、陈述 语气,还可表示兼词,相当于于之、 于是、于此、于彼等
如“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 的“肆”,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 使动,意为“使……发展”。
02
特殊句式总结
判断句
01
02
03
04
05
判断句的定义:判断句 是用来判断事物属性和 关系的句子。在古汉语 中,判断句通常以“…… 者,……也”的形式出现 ,但在《左传》中,判 断句的标志并不明显。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 判断句
非...则
总结词
表示否定关系。
详细描述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非...则”的句式常用于表示否定关系,如“非死则徙尔”表示不是死亡就是迁移。04特殊词汇总结
重要实词
• 烛之武:人名,烛表示地名,之武是名字
重要实词
晋:国名 秦:国名
郑:国名
重要实词
函陵:地名 氾南:地名
佚之狐:人名,佚表示地名,之狐是名字
《烛之武退秦师》词语句式 总结课件
目录
• 词类活用总结 • 特殊句式总结 • 固定句式总结 • 特殊词汇总结
01
词类活用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PPT教学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教学课件

本文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 军。你觉得烛之武是如何利用这短短125字劝退 秦兵的?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以退为进,示弱臣服,消除敌意。
②“若 亡郑……君之薄也。”
亡郑有益于晋,无益于秦。
③“若舍郑……君亦无所害。”
存郑有益于秦。
投之以诚 说之以理 诱之以利
本文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 军。你觉得烛之武是如何利用这短短125字劝退 秦兵的?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 与秦接触。


崤山
新郑
公元前630年

【识文断义】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 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书》。
• 6.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了一个
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如《通鉴纪事本末》。
划分文章层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识文断义】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函 陵,秦军氾南。
【交代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
以:因为,介词 于:对,介词 贰:从属二主(如逆子贰臣) 军:驻军(名用动)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
知人论世
•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42),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
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代表作《左传》以及现存最早的 国别体史书《国语》。
•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
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司马迁称左丘明为“鲁君子”。 •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春秋列国形势图
深入研读
一、秦晋围郑的原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那秦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呢? 虽然是晋、秦围郑,但主要是晋国想 要报复郑国,与秦国自身关系不大, 秦国出兵,只是由于与晋国的良好关 系以及自身扩张的需要。
春秋列国形势图
烛之武临危受命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返回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尝试总结烛之武的说理逻辑和说理技巧吗?
1、烛之武的说理逻辑是怎样的?
亡郑无利
2、烛之武在说理上有哪些技巧(方法)?
以退为进,消除对方的戒备 站在对方的立场,始终为秦国的利益考虑,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
从过去、将来两个方面进行说理,引史为鉴,预想未来。
晋国退军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亡郑无利
站在秦国的立场分析,使郑国灭亡对秦国并没有 好处。从地理位置角度进行说明,如果郑国灭亡 了,晋国的土地就增加了,那相对地,秦国势力 就变弱了。
烛之武智退秦师
烛之武是怎样向秦君阐明利害关系的呢?给段落划分层次,找出烛之武说理的角度。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舍郑有利。假设论证。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烛之武
地)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矣。” 如礼貌、神情冷漠、拱手作揖等
公(
地)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如诚恳、充满歉意、着急等

《烛之武退秦师》词语句式总结PPT共15页

《烛之武退秦师》词语句式总结PPT共15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烛之武退秦师》词语句式总结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பைடு நூலகம்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春秋》与《左传》
《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 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
“春秋”在古代表示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正 是一年四季中各诸侯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 取名为《春秋》。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后人不易理 解,所以诠释之作也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 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 晋国:
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 败。 由此,晋联合秦围攻弱小的郑国,大军压境,郑国国都被围, 形势十分危急。郑伯希望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困境,危难之际,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去秦国进行交涉。
烛 之
①“佚之狐言于……师必退。” A.侧面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

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②辞曰:“臣之壮……也已。”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

大臣,人物形象更鲜活。

③公曰:“……”许之。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
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而:才
是寡人之过也:是, 代词,这。过,过
然:然而。
(烛之武)许之 子:古代对
男子的尊称。
错。也,判断句的
标志。
写烛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 之武
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 临危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史书的类别:
三、常识积累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编年体: 通鉴》(最大的编年体史书)等。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国别体: 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郑国的危机迫在眉睫!
第二段
1.品味佚之狐劝说郑伯的语言艺术。 ①“国危矣”,“危”字表现了佚之狐对国运准确清醒的判断;
“矣”字为句末语气助词,加强了郑国危在旦夕的语气;此乃直 言相劝。
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采用了“若……必……” 的句式,从假设角度进言郑伯,为郑伯出谋划策,帮助郑国解除危 机;一个“必”字,体现了佚之狐的信心和对烛之武才能的信任。
问题探究
5.品味郑伯劝说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问题探究
①首先,“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用 判断句诚恳地表明了态度,检讨过失,借此感染烛之武。从称谓看,用 “吾”“寡人(谦称)”称呼自己,放下身段;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 呼烛之武,表达了敬重之意。
②其次,“恭维”。一个“求”字,郑伯身为国君,却能放下身份,难能 可贵;同时,较自然地向烛之武传达:“国难当头,拯救国家的重任非你莫 属。”其谦卑、恭维之态,可见一斑。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一、情景导入
问:如何在齐桓公去世后称霸中原?
答:只需三步——吃饭、睡觉、打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文言虚词
①今急而求子
①(表承接,才)
②夜缒而出
②(表修饰,不译)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③(表承接,不译)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表转折,但是)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考虑) 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受损、使…得利)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 前 630 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 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 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 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超出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疆,您知道是很难 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 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 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
么害处。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
若不阙( quē)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佚之狐( yì)
使杞( qǐ )子、逢(páng)孙戍之
翻译分析全文
背景介绍
所以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 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 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 兵帮助楚国,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 形势不妙,立刻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 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 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郑人恐惧,献上叔瞻 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万不得已,走出一步险棋, 派烛之武实施离间计。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为:给予 赐:恩赐 济:渡河 设版:修筑防御的工事 封:做疆界 阙:侵损,削减 唯:表希望,祈请 说:同“悦”,高兴
厌:满足 肆:延伸,扩张
焉:哪里 图:考虑 戍:戍守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知:通“智”
乱:混乱相攻
整:和谐一致
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表示祈使,还是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译文: 子犯请求晋侯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
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 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 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 不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 撤离了郑国。
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与孔子同时 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 析 《 春 秋 》 而 作 《左传》( 又 称 《 左 氏 春 秋 》 ) , 又 作 《国语》。 被 誉 为 “ 文 宗 史 圣 ” 、 “ 经 臣 史 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 学 界 推 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 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 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 要求。
也已:语气助词,表确定
子:对男子的尊称
是:这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然:连词,表转折
许:答应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7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7页)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 年逃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 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过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 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并没有感化 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必需要,还是在两年后 发动了这次战争。
《左传》介绍
《左传》本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具体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春秋》体例,记 述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 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 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与《春秋公羊 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 军

郑军
大家还了解哪些史书体例?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
如:《春秋》《左传》等。
国别体: 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
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 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
中心的史书体例。《史记》、 《汉书》、《后汉书》等。
朗诵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来自句和节奏烛之武是在什么状况下退秦师的?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导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一言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 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说服秦伯不仅撤走 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 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 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件PPT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件PPT

晋侯、秦伯围郑, 以: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贰:从属二主 于楚也。晋军函陵, 军队驻军。名作动 秦军氾南。
翻译
一、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 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 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 因而结怨于晋。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起因 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发展
烛之武退秦
时间:8分钟!
•文言常识
通假字
已: 通“矣”,语气助词
共: 通“供”,供给。
厌: 通“餍”,满足。 说: 通“悦”,高兴。 知: 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 李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
一词多义: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无义)
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
史书体例。《史记》、《汉书》、 《后汉书》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
目标领航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及创作背景。 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对中心人物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2.分析烛之武劝退秦军的游说的思路和技巧。
课堂导入
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节课我 们重点学习、领会《烛之武退秦师》 的劝说艺术,领悟语言的巨大力量。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3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3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善于揣摩心理; 善于分析利弊; 善于利用矛盾; 讲究语言艺术。
机 以“利”巧攻心理


辩 的
以“害”巧析形势


家 以“史”巧施离间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
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 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 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
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起因 秦晋围郑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合 称“春秋三传”。
:是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 《春秋》《左传》。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 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 《国语》《战国策》。
: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 历史。如《汉书》《明史》。
人名,郑国大夫。
烛之武:“之”为介于地方、名之间的语气
助词。
退: 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 军队,秦师:秦国军队。
1、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 状语后置 于晋无礼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 于郑伯言 (3)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宾 语前置标志 2、省略句 (1)敢以烦执事--敢以(之)烦执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舍郑以(郑)为东道主 3、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
体现了他不计个人得 失的爱国主义精神
3、思考: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
舍 郑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承认郑国处于亡国的危险境地,示弱认输,满足敌人的骄横心
理,让敌人放下戒备之心。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课件(共66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课件(共66张PPT)
省略句,省略了“于”晋军(于)函陵,就是在等意思。
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
“以”相同的一项是B:( )(连词、“而”,来)
A.以其无利于晋 连词、因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D.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代词,代郑国。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代词,那。
3、吾其还也
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
1 防微杜渐
细小 形容词
微 2.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约地 形 容词
3.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 稍微 副词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 柔中有刚: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共其乏困 共,通“供”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古今异义 (古/今)
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 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
译文: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2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2张PPT)

志士、勇士、辩士
从故事发展来看,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留干去枝,详略得当。 对话简洁,语言精练。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 (共,通“供”) 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 足) 4、秦伯说 (说,通“悦”)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词类活用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延伸,扩张
疑问代词, 哪里。 阙:使动用法, 使……减少。
有利于
句首语气词, 表示希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考虑
之:代词,指阙秦以利 晋这件事。
亡郑与否利益分析
亡郑 于秦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 于晋 E、增强了实力 F、必攻秦 历史: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存郑 C、可得到郑之供给 D、君亦无所害
越过
边邑,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作边邑。
指郑国,形作名,远地。
反问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增加判断句焉:疑问副 词,何,为 什么
以:连词, 而,表顺接。
放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古:“以之为”,将…当 作 今:认为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常用为主办国或主办方。
行李: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
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
同“供”, 供给
给予
曾经 恩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
(修筑防御工事) (渡河)
而:连词,表转折。
名作状 在早上,在晚上
名作状,向东面
有何厌,宾 语前置 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一般尊称人的妻子
2
14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名→动,驻军
名→状,在夜晚 动→使动,使……亡
4越国以鄙远
鄙:名→意动,以……为边境 远:形→名,远地
5焉用亡郑以陪邻
动→使动,使……亡
3
词类活用
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形→名,缺乏的物资
名→状,在早晨 名→状,在晚上
名→意动,以……为边境
,向东 9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名→使动,使……受益 10烛之武退秦师
动→使动,使……退
4
文言虚词——以
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连)因为 (介)用
(连)表目的,“来” (连)表目的,“来” (介)把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郑以陪邻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语气 词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悦”,高兴 通“智”,明智
1
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请客的主人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那人
12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对内容 有异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此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社2007版P16 “quē”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P240 “què”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社2003版P86 “jué”
夫晋,何厌之有?(满足)
参考书多作通假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 版P332 ②满足,可写作“餍”。据此判断其为古今字,故未归为 通假字。
(助)的
(代)他(指秦穆公) 8
文言虚词——焉
1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焉用亡郑以陪邻
语气词
兼词,“于此”
疑问代词,“哪里”
疑问代词,“为什么”
9
句式——倒装句
1以 其 无 礼 于晋 [ ]
状语 后置 2佚 之 狐 言 于郑伯 [ ]
[ ] 3若 亡 郑 而 有 益 于君
宾语 前置 4何 厌× 之 有? ﹏﹏
10
句式——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1
存疑: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quē)
《汉语大字典》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P1794 “quē”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7以乱易整,不武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连)表结果,“以致” (介)用
5
文言虚词——其
1以其无礼于晋
(代)它(指郑国)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这,那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失其所与,不知 5吾其还也 (代)他(指使者) (代)自己的 (副词)表希望,“还是”
6
文言虚词——而
1今急而求子 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表顺承 (连)表修饰 (连)表顺承 (连)表顺承 (连)表转折,“却”
7
文言虚词——之
1公从之 (代)他(指佚之狐)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取独 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助)的 4邻之厚,君之薄也 共16处, (助)取独 未总结5 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处均为 (助)取独 “代词, 6君之所知也 他/它” (助)的 7夫晋,何厌之有? (助)提宾标志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的 9因人之力而敝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