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至二单元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选择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 ,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A.阴阳相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德治国3.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4.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5.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家应该是()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7.《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8.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二单元(1-7课)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1-7课)测试题(测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③指出得民心的重要性④主张“尚贤”、“非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2.一本书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是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观点最有可能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西汉初的黄老学说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3.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①他主张的“理气论”既主张理气浑然一体,又主张气先理后②他的“心性论”实际是要人们以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4.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主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的社会实践就是三纲五常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5.(2008年,山东卷文综)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6.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巩固,这体现了()A、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B、上层建筑的反作用C、政治决定经济D、经济决定政治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仁政D、三纲五常8.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仍把他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A、“人之性恶”B、“礼法并用”C、“天道自然”D、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9.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A、Kong QiuB、Meng KeC、Li ErD、Xun Kuang10.下列各项叙述符合李贽思想主张的是①反对封建专制②反对封建权威和封建礼教③主张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④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①先秦儒家民本思想②《左传》中民为“神之主”的思想③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④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2.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着(著)故自负,亭林亦复推重。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里)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A儒家B道家C发家D兵家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B民贵君轻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6、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8、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A、程颢、程颐B、朱熹C、孟子D、王阳明9、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0、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11、“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这句话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A、破除对孔子迷信的思想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12、下列表述中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的是A、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C、“静即含动,动不含静”D、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13、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14、顾炎武与王夫之都主张A、经世致用B、工、商皆为民生之本C、物质第一性D、天下为主,君为客1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90分钟100分)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出现最早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2.下列有关四大发明外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4世纪起,造纸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B.指南针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C.13世纪中期火药与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传人欧洲D.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了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美洲与欧洲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4.“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许多科技领先世界。
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属于中国的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
据此回答5一10题。
5.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A.指南针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C.圆周率D.浑仪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A.祖冲之B.石申C.郭守敬D.沈括7.右图是《周稗算经》的书影,它是一部A.数学著作B.医学著作C.哲学著作D.天文学著作8.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历史必修三1—2单元考试试题
历史必修三1—2单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3.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5.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6.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1 / 9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9.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试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品教育.doc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经常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款待,但他没有在政治实践上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 )A.春秋时期的政治处于分裂状态B.各诸侯国当权人物思想的保守与落后C.孔子思想不符合各诸侯国的政治需要D.孔子没有对其思想进行广泛宣传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都没有实践孔子的政治思想。
当时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都力图变法图强。
而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实现“仁”,这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下各诸侯国国君的政治需要是不符的。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3.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4.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学派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该主张( )A.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强烈要求B.体现了小生产者的愿望C.导致了世卿世禄局面的瓦解D.是社会进步的重大障碍解析:任用有高尚德行的人,给他们安排职位,尊重崇尚有贤能的人,即使他们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人,如果他们有才能,就选举提拔他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附答案)
堂堂清四:第二单元检测(文科12.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燔菜而播粟,火耕而水耨”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
A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分封制的瓦解,B、D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社会农业的生产水平。
答案:C2.《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社会根源”,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战胜而强立”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选B项。
答案:B3.“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籍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
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故选B项。
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
答案:B4.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A项为秦国保守派的观点;B项为儒家观点;C项为用人方面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
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
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3、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④制度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5、(2015•安徽)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2015浙江)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5 浙江)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测试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验卷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白孔子治理国家的原则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2.“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B.平民也能凭借本事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崩溃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3.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
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弗成而为,想依据抱负来改造社会。
”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B.纵横家C.法家D.农家4.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坚守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原则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5.《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效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8.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感觉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感觉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和答案
第二单元阶段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文艺复兴运动在反封建斗争中常常披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外衣,其主要原因是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具有反封建的内容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易被人们接受C.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D.资产阶级处于形成时期,力量弱小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A.古典文化的复兴B.资产阶级文化兴起C.封建文化的繁荣D.强调个性解放3.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被誉为“欧洲孔门第一弟子”。
他极力推崇儒家文化是因为:A.两人都主张维护“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B.孔子最早提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C.孔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与伏尔泰的自由平等思想相吻合D.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4.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A.宗教改革的发生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C.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D.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5.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的维新派则提出“托古改制”。
其相同目的是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B.弘扬传统文化C.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服务D.主张政治变革,建立“理想王国”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7.以下关于人文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要求B.反映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C.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D.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8.“人是能够随心所欲的改造自己的。
”反映了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的作用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9.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免除封建地租B.反对天主教会C.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D.驱除罗马教皇10.不属于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主要内容的一项是A.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B.提出简化宗教仪式C.驱逐罗马教皇势力D.主张建立民主教会11.以下各项属于新教的教派是①天主教②路德教③加尔文教④英国国教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以下关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选项是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宗教专制C.为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13.以下哪项内容不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C.都要求摆脱宗教束缚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14.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科学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腐朽衰落C.资本主义的发展D.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需要1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复习卷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3.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5.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6.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7.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8.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9.“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10.《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一、单选题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
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
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
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要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适合借用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哪个理论A.无为而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 D.以法为本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从西汉至明清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
由此可知,宋代理学A.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B.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C.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 D.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 D.考据学7.宋以前的画家评价一幅画一直以画工、技法为评价对象,而到了元明时期,品画标准已经用人品代替画品,注重画家的德行,画作的风格也从写实走向写意°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经济的发展 B.宋明理学的影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绘画技巧的演变8.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一至二单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A.众多著名思想家的努力结果 B.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C.周王室无法控制诸侯争霸导致 D.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使用冲击井田制2、龙飞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予,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A.Li ErB.Zhuang ZhouC.Meng KeD.Xun kuang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6、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7、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0.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1.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3、(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4、李贽对下列发生的事执反对意见的是①对中国民间的四大爱情悲剧(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的主人翁的遭遇愤愤不平②对孔子的盲目祟拜③道学家的虚伪—“阳为道学,阴为猪狗”④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当皇帝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15.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1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1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8、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9、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20、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21.“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
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B、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C、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D、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22、古希腊智者学派什麽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23、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苏格拉底——道德(美德)就是知识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伏尔泰——“社会契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关于薄伽丘的《十日谈》描述正确的是:①它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观念,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充满人文主义思想。
②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③是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导。
④有“人曲”的美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5、《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26、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
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27、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要求包括()①歌颂理性②反对等级制度③批判教权主义④倡导自由、民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③④28、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29、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30、以“十八世纪的欧洲史”为讨论主题,下列论点正确的是①进化论的时代意义②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③人权观念的发展④以理性原则思考各种问题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31、.“八荣八耻”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的反映和表现,但时代不同,道德观和荣辱观不同,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②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④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2、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 )○1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2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3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4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自由等A.○1○2○3B.○2○3○4C. ○1○3○4D. ○1○2○3○43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34、一位历史学家对西方某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评价为“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
你认为这是对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B.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C.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文主义的评价 D.自由主义思潮兴起时人文主义的评价35、(2007山东,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6(海南文综)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37、(2009烟台)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