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走科研兴教的幸福之路
走科研兴教的幸福之路——学习潍坊教科院崔秀梅院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如何做课题》的报告带着咋暖还寒的春意,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潍坊教科院崔秀梅院长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如何做课题》的报告,听得很认真,从来没有过的认真,因为崔院长是在用心给我们上了一课。
开场之际,崔院长就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科研兴校——教育科研真的能兴校;教育科研是教师飞翔的翅膀。
那语气是一个过来人对我们说的由衷的叮咛,她那富有传奇色彩的自身成长历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她从最一般的概念“什么是教育科研?”开始,指出教育科研就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的认识活动。
它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如何进行研究呢?她提倡行动研究,即“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干什么研究什么,把工作的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研究性的开展工作”。
她还特地引用了老局长李希贵的一句话“把我们的行动拿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用于行动”。
行动研究的简单流程是选择课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实践探索---总结交流。
搞科研搞课题研究不是很累么?还会影响工作,真的么?不是的,崔院长说只要做到三个结合,主要是把工作计划与课题研究方案结合,工作过程与课题研究过程结合,工作总结与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合。
不仅不会影响工作,还会带来无穷的乐趣。
因为,我们即使不搞研究,也要每学期写工作计划、教学案、工作总结等等,我们何不借机把理论学习、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四者一起做好呢,做好了,也许你由此会乐此不疲。
做课题研究还有一个如何选题的问题。
崔院长结合几个题目(低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效率研究、学困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研究、怎样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特别强调了选题的三个要求,一是小,二是具体,三是自己的问题。
引领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引领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谈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有效途径与方法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策略。
目前,不少学校纷纷加大了校本教研的活动力度,校本教研在学校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
1、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教师负担过重,制约校本教研的开展。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校教师年龄存在老化现象,全校一共有15名教师,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就有5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是44岁!老师们既要备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每天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感觉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去进行校本教研。
2、教师的主动性不高,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教师的主动参与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教师的自主研究,任何外部的力量都是徒劳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校本教研内容若不是发自教师的内心需求,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交锋,那就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失效,甚至还会演变成教师的一种新的负担,同时这种做法也不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像我们学校以前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文章时,都只是教研组长念一遍,再由教师发表意见,谈感受,而且几乎每次都是要挨个挨个的点名,很少愿意主动发言,教师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
再就是安排老师上教学研究课,上课的教师准备不充分,听课后评课时,评课老师也是怕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少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建议,使教研课流于形式,起不到好的效果,无法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还有就是我们也曾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电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生硬的照搬和拿来主义使得课堂变了味,成了简单的模仿,而且农村孩子受区域局限和家庭条件及教育的影响,学生的素养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还会出现卡壳,被拿来主义的教学资源牵着鼻子走。
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小道
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小道——我对科研管理的思考何继华社会的期望与职教生源质量下降的矛盾、个人付出与所得的矛盾以及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造成越来越多的职校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就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于教师本身会造成精力耗竭、人格缺失、成就感降低、上班恐惧症等,于工作效率低,甚至出现工作失误,贻害学生身心健康。
那么怎样克服这种职业倦怠,成为一位健康、快乐、高效的教师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答案,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走上研究道路的老师就是研究型教师,社会需要研究型教师,家长和学生需要研究型教师,学校需要研究型教师,课改更需要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自己的生命,并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师”这一职业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们信奉的职业操守;研究型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快乐地与学生交往,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高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研究型教师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动的研究者,是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在研究型教师看来,教学就是艺术,教学就是创造;他们“贵在自塑、自律,执著地追求一种真正的教育生活”。
这样的教师以自己崇高的理想、乐观的态度、丰富的阅历、进取的精神去影响学生、启迪学生、熏染学生、唤醒学生,教育因此便具有了灵性和生气,人类也因此具有了活力和生命。
所以走上研究之路的老师不再倦怠,而充满着幸福的。
教师的研究需要教师个人在努力实践,更需要我们学校领导尤其是教科研管理者搭设平台,引领他们走上这条幸福的小道。
我们学校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而且绝大部分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来到学校之后面对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疲于应付有时甚至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就该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了,引领他们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始于各种计划学校每学期都有总体计划,各部门有个部门的计划,教学处德育处又要求教研组、教师和班主任制定学期计划。
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德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谈新教师的教育科研陈平对新教师来讲,所谓的教育科研显然不是要出什么专著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自己尽快地熟悉教材、了解本学科的体系,尽快地了解学生并掌握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
简言之,新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为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让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作为。
我认为,新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从一般性的备课到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性教学。
新教师准备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
新教师备课往往会出现以下这些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新教师由于对教材不是很熟悉,所以花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较多,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却考虑不周。
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新教师备课往往只关注局部,而不注意整个学科体系,备课内不备课外,以为一堂课结束,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因此,新教师备课局限性很大,备课的对象往往是教材,结果是一篇教案,目的是方便教师讲课。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引导新教师从一般性的备课转变到对教学的设计思路上来,实施策略性教学。
教学设计是指课前根据本课程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本单元或本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对学生目前的知识背景及认知水平的分析,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设计教学方法,配臵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和设计评价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结果往往是一堂课或一个章节的总体构想,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可分系统设计和环节设计、长效设计和即时设计。
我们更强调前一种设计,因为系统设计的教学能较好地影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学校教学的特长及优势所在。
教学设计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可以是一堂课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章节若干课的设计,教学过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且教学过程是在某种教学理念或策略支持下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构想是灵活可变的,可以视课堂情境的变化而做出修正。
让教师走上校本教研这条幸福之路
二、 切实 减轻教 师 负担 。 让教 师
校本教 研关键 是培养教 师的 研究乐趣 ,养成 良好 的研究 习惯 ,
让 研 究 成 为 教 师 一 种 自觉 的 行 为, 没有任何强迫 。因此校本教研 必须充 分考虑教 师的感受 和内在 需 求 ,突 出教 师在教研工作 中的
维普资讯
与你同行
教育科研
0 山 东/ 吉 志 徐
这条幸福之路
硬性规定 作业 的数量 呢?为 了追 求数量 而忽视质 量 ,甚至 为此耗 费 大 量 精 力 的 规 定 究 竟 有 何 意 义?当然 , 学校诸 如此类 的无效劳
动 还 远 不 止如 此 。
Hale Waihona Puke 观念 ,但 现实又 与这种极端 的完
美 主 义观念 存在 着 较大 的差 距 , 从 而使部 分教师 背上 了沉重 的包 袱 , 生了职业倦怠感 。另外虽然 产 素质教 育喊 了多 年 ,但应试 教育 却依然是 扎扎实 实 ,不少 学校仍
中研究 , 在研究 中生活 , 教学 、 研
究、 生活融 为一体 , 密不可分 。教
因此 要 促 进 教 师 的 专 业 发
展 ,就耍关注 教师 的职 业 生活方 式 ,关注教师 作为一 个普通 人的
正 常 需 要 , 而 不 是 仅 仅 去 给 已 经
教育 行政部 门和学校应 少一
些 无 意 义 的 检 查 ,让 教 师 多 一 些
承受很大压 力的教师提 出各 种要 求 。只有教师 自身生 活的快乐 、 幸
主体地位 , 充分尊重教师个体, 使
校本教 研充满生 机和活力 ,使 教 师真正进 入研究 的状态 ,在教 学
如何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教育科研之路
如何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教育科研之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幸福之源。
实践证明,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能够加快实现“科研强师、科研兴教、科研名校”的办学目标,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人生品位。
既然如此,作为科研管理者,如何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教育科研之路?研训有道,科研有道,就是要探索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教育科研之路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高尔基说过:“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们的活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了。
”因为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动性质。
所以,要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的教育科研之路,途径之一: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让发展成为教师的精神需求。
教师的科研热情从哪里来?要靠管理者提供引领与服务,主要采取目标引领、专家引领、机制引领、情感引领等策略来实施:目标引领。
指的是学校教育科研无论是个体研究,还是集体研究,都要围绕学校教育主题,在学校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来进行。
这个目标就是教师的研究方向。
比如我们南一小学主题文化是“尚美”,就是崇尚、追求美。
指通过美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尚美教育”就是我们教师的研究方向。
(出示表这是我校“十二五”以来的课题研究项目,不难看出这些课题是围绕“尚美教育”这一主题进行的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
可见目标引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专家引领。
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的研究很难做到“登泰山而小天下”,很难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么,“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与名师对话、与专家对话,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
(图片上看到的是我校领导、教师外出学习或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做讲座的照片,看来,专家引领必不可少。
)机制引领。
引领教师追寻教育的幸福
引领教师追寻教育的幸福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每一个学生付出了辛勤劳动、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关怀。
教师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我们敬重和赞扬。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如何在这些困难中寻找到教育的幸福,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探求的问题。
首先,引领教师追寻教育幸福的方式之一就是激发教师的热情和使命感。
教师的工作是以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所体现的是关爱和包容。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讲授、学术交流和互动让教师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使命感,从而才能够有更加坚定的工作动力。
其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是引领教师追寻教育幸福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育事业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事业,它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需要教师拥有高素质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
只有教师本身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思想深度、情感洞察和行动力,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因为学生是教育事业的中心,只有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实质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此外,利用科技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师能够开拓自身的教育智慧和方法,也是引领教师追寻教育幸福的一种方式。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热点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智慧板、数字化课件、网络资源及在线教育,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不断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手段,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创造更加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幸福感。
最后,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是引领教师追寻教育幸福的又一重要措施。
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有良好的行政管理、优厚的待遇、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等等。
同时,更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机会,如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或教育实践,将成为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求索成长的途径。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教师才能够真正的追求教育幸福,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引领教师走到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课题研究要求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履行课题组成员职责,踏踏实实进行研究。按时在每学期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教案、个案材料等资料。按时参加课题组召开的研讨会议。如果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作自动退出课题组处理。
5、资料管理
在课题研究中,对反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进程、具有考查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文字及声像资料课题组均进行了档案管理:①研究准备阶段: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评审书、开题报告、论证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年度进展报告和经费预算计划等。②研究实施阶段:重要研讨活动的综述、阶段性成果及重要调查的调查表及统计结果、年度进展报告和年度经费决算、中期检查报告等。③研究总结阶段:专著、论文、研究工作总结、研究经费决算、鉴定材料等。④成果奖励及推广材料:鉴定申报材料、专家鉴定书、获奖证明材料、成果推广材料、推广意见等。
引领教师走到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学校教科室在教师研究中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一九九六年,我校成立了教科室,教师们对教育科研有了初步的接触。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我校已有很大部分教师非常认同中学教师搞课题研究,并且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深入研究,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体验到了教师研究确实是让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快乐有意义了,人生也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同于以往的消极混日子式的生活了。总结我校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成长的经历,我们认为中学教师要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要解决三个问题:1、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2、应该研究什么?3、怎样去进行研究?并要经历三个阶段:1、教育科研迷茫期;2、教育科研成长期;3、教育科研成熟期。
用教科研引领老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
用教科研引领老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在子弟学校2009——2010学年第一次教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首钢矿业职工子弟学校武书育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受聘为子弟学校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在教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教研员表示由衷地感谢!刚才,韩丽燕老师和冯雪萍老师分别介绍了他们开展教研工作的经验,真实、朴素,感人至深。
诚如她们所讲得那样,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学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教科研工作,都源自于各位老师的特别是教研员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
在此,我再次向各位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教研工作的意义不仅如此,它更是促进老师成长、引领老师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把教学研究看作一条摆脱苦难的幸福之路。
他在给校长的建议中提到:“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的确如此,如果一个教师放弃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研究,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只是照本宣科的“教教材”,那该是多么枯燥的事情!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指出的:“放弃研究的教师,所谓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实际上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三十年。
”如此言之无物、面目可憎的教学,也必然导致其执教者“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名教师既不能从教材中挖掘促进学生成长的德育素材与时俱进的更新教法,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更不能以自身对生活、对教育的激情感染学生,语言枯燥,形同槁木,哪个学生会喜欢?哪位家长会信任?哪个同事会佩服?哪个领导会满意?处于这样一个学生不喜欢、家长不信任、同事不待见、领导不满意的境地,职业倦怠自不必说。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与此相反,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用研究的态度去工作,把工作当成研究的对象,在思考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获得工作的乐趣和成功地感受。
与苏霍姆林斯基相遇,把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与苏霍姆林斯基相遇,把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作者:王萌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第10期北京小学长阳分校有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但同时年轻意味着缺乏经验,如何满足这支年轻队伍迫切的发展需求呢?这样年轻的学校该如何发展呢?一、与大师对话,提升教育境界我们大胆探索适合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新机制,思考如何让教师在一所新型学校怀揣对教育的愿景,不断学习新理念,以全新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职业发展。
于是我们从经典中寻找精神源泉,就这样,我们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在著作中,我们读到爱心、童心、阅读的重要性……原来教育学理论还可以这样平易而富有魅力。
从此我们与苏霍姆林斯这个伟大的生命相遇了,我们还共读了《相信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培养真正的人》等多部著作。
在一年一本这样的系统阅读中,我们不断追问跟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慢慢地我们找到了教育的感觉:努力办“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学校。
这就需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的教育思想,始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去发现孩子向内生长的力量。
然而没有一条教育规律适用一切儿童,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成为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研究者,于是我们尝试探索一条可以把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二、用问题引领,感悟教育真谛研究从问题开始。
我们发现实践中的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在探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问题答案时,我们将这些所见、所闻、所期待变成一个个小课题。
问题的产生源于对教育理想的不断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社会的以及个人的生活之中,‘未来’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它鼓舞人们去积极改造现实。
”只有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发现大地与星空的落差,才能发现层出不穷的问题。
因此,每一个学期结束,我们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校发展研讨会,对过往进行反思总结,对未来进行展望与规划。
每一位教师充分发言,教师提出和发现的问题就成了集体关注的问题,就这样逐步达成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与下学期发展目标。
教学研究是一条幸福之路
教学研究是一条幸福之路摘要:“教学研究是一条幸福之路”,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它曾指引和鼓舞着千千万万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角色,不再满足只是做一个教书匠,而是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中去,体验着潜心研究、深入思考带来的职业幸福感。
笔者是一位有着二十余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我将结合自身实践谈一谈对教学研究的粗浅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教学研究调查分析尝试解决一、为什么要研究(一)研究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赋予教师职业更多的使命和责任,不仅仅要引领学生茁壮健康地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强调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每天教学中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研究意识,是很难有效处理的。
只有勇于面对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才有可能成长和进步。
(二)研究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
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迎接检查、各种活动,毋庸置疑,教师每天从事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再加上来自学校领导、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老师往往会有比较强烈的职业倦怠,常常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牢骚满腹。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唯有用心思考、研究实践才能找到出路,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不断地积累经验,获得成功,教师的职业倦怠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工作起来才能更加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二、研究什么(一)研究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的魅力在语言文字里”。
就语文课程而言,语言文字的学习、人文情感的熏陶,都要依托教材来实现,因此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尤其重要。
如何解读文本呢?我想以下几个视角是恰当的。
1.读者的视角。
在以往的备课过程中,我们的很多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参,或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或照搬人家的教案,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引领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引领教师走上教研之路幸福感不是单纯的物质体验,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领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园通过课题《熊猫文化融入幼儿活动整合课程研究》让教师找到了一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能告诉,不能复制,也不能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
的确,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每天一层不变的活动会让人倦怠,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关注教师的心声,引领教师走上教研之路,让教师对每一天有一种新的期待,缓解教师的不满和倦怠,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创造条件。
幼儿园课题《熊猫文化融入幼儿活动整合课程研究》研究活动是直接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疑难确定课题,通过研究改进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保教质量,推动幼教改革的活动过程。
教师结合他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如教育内容、形式与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幼教工作能依科学规律进行,减少盲目性与主观随意性。
我们从下面几点开展课题《熊猫文化融入幼儿活动整合课程研究》,并引领教师走上教研之路,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课题研究活动改变教师自身的观念。
让教师通过深入地研究儿童的想法、兴趣,教师能生成鲜活的儿童知识。
这种经验是教师研究儿童、诞生儿童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来源。
教师正因为有了这些经验,做起教研来就会得心应手!二、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1.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学习国家的教育政策、方什和有关的法律,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教师的政策水平和运用政策的能力。
认真学习幼教方面的政策、理论及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幼教发展的热点问题。
通过学习最新的幼教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2.组织交流活动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应该让他们经常交流,相互促进。
相互学习。
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观摩课、交流学习体会、专题讨论、竞赛等。
让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
让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发布时间:2022-08-02T07:02:59.795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6期作者:应秀英[导读] 以科研为抓手、以教育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教育科研,能让教师个人成长,能让学校蜕变。
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上,不仅幸福教师的人生,同时也幸福着学生的人生。
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有教育科研业务部门的专业指导,让我们脚踏实地,真真正正搞科研,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何等的幸运!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水小学610206摘要:以科研为抓手、以教育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教育科研,能让教师个人成长,能让学校蜕变。
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上,不仅幸福教师的人生,同时也幸福着学生的人生。
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有教育科研业务部门的专业指导,让我们脚踏实地,真真正正搞科研,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何等的幸运!关键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幸福之路研究思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目前,以科研为抓手、以教育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并且逐步形成了“各校有课题、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的良好氛围,教育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
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许多实践证明: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光靠苦干,而要靠科学,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实践。
只有认识到教育科研的价值,才能更加重视它,更加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工作做得好,教育水平才能提升得更快。
那么,怎样让一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实质、体会到教育科研的魅力,走上这一条教育幸福之路呢?一、正确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1.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让每个教师乐于研究。
对一线教师来说,做研究不一定要选择一个很大的课题,这样既难于研究同时也难出成果。
我们每一位教师不管是教学还是教育上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研究的课题,把问题都看成课题,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提炼就是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领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
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江晓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合作者、学习者。
要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位积极的、有效地教育教学研究者,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促进者的前提条件。
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引领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特点,我们引导教师认识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专业才能成功的理念。
学习首先要养成教师系统读书的习惯。
因为没有系统读书,就不能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就不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不可能有反思能力了。
为此,我们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制定了学习制度:要求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写好读书笔记及读书心得;规定学习时间:每周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灵活读书形式:自学、集中辅导、专家辅导学相结合。
制定学习奖励制度:通过学习,提高学历和有成就的教师,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校本教研,自觉实践。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重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用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校本教研要求校长、教师都是研究者,都是研究主体,校本教研主张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我校的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个教师参与其中。
1、注重自我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教书匠而已,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就要坚持反思,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点,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师可以两种形式进行自我反思:一是随笔类反思日记。
可以写成故事性的教育叙事,把校园里的点滴故事写下来,写整个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
当然,也可以写成工作日记型的,
简短易记,条分缕析地写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是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教后小记。
“教然后知困”,注意把教学过程中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使我的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定期开展研讨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如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教师亮相课、问题异构课,让不同层次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
为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讨”,让每位教师谈自己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困惑,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大家相互切磋,共同研讨。
通过活动让教师实践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3、实施“青蓝工程”
校本教研应该是面向全体教师的研究活动,中青年教师应成为其中的主力军。
首先,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肯钻研、勇创新、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我们实施“青蓝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师徒结对”,让老教师传、帮、带,师徒双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反思。
学校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台。
其次,鼓励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大赛,让他们在大赛中增长才干,提升教学水平。
3年来,我校共有
12位教师在桐城市和安庆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大赛中获奖。
三、专家引领,专业提升。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渐渐地进入教学的真境界,但如果缺乏专家的引领,则很难提升其教育理念,做到“登泰山而小天下”。
专家与名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经验,我们聆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接受他们的指导,不但能给我们许多启迪,还促使我们教师开拓视野,反思自己,找出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己。
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开发这方面学习资源,创设交流时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与名师、专家交流对话。
每年,我们都请桐城市教研室专家到校进行指导,组织初三教师参加安庆市和安徽省中考研讨会。
2010年4月,我们还请来了安徽省农远新星汪玉清老师和安庆市学科带头人、桐城市语文课改中心组成员方捍东老师来校上示范课,让教师在学习研讨中提升自己。
为了让教师开阔眼界,2009年8月,我带领语文课题组骨干成员远赴西安,参加了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18位名师的优质课。
2010年4月,学校又派2名英语教师到黄山,观摩了第四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学习教师受益匪浅。
为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2009年12月,我又带领学校优秀班主任到蚌埠,参加了2009“蚌埠之旅”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育人之道。
正是因为有了专家的引领,同仁的帮助,我校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更新,同时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在不断地智慧交流中获得了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自我发展。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为推动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展,激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增强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省级课题。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有安庆市课题一个,安徽省课题一个。
在课题研究中,我率先垂范,2008年6月,我根据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现状,由我牵头申报了安徽省课题“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与写作策略研究”,自己担任组长,带领全镇中小学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为之感动。
该课题自2008年10月开题研究以来,由于研究人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校成立了湖畔文学社,创办了《湖畔》校刊,举办了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一系列专题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快乐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也形成教师多读书、勤研究、常写作的氛围。
我们要求教师围绕课题研究撰写优秀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行为。
针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及时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解除教师在研究中的困惑,提升他们的理念研究水平。
教师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增强了自信,激发了自我发展的意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3年来,我校共有20多位教师在报刊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有40多位教师的论文在桐城市、安庆市论文评选中获奖,有8位教师被评为桐城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教师个体得到了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