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例1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①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③平原广阔,热量充足,降水丰沛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解析:①条件可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②条件可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大部分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但本区域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A探究点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例2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⑴~⑵题。

⑴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⑵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命题意图: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一般第一产业比值及其就业人口大致下降,第二产业的比值及其就业人口应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则持续上涨。

本组题只要正确提取图像信息,错误选项可以逐个排除。

解析:第⑴题:从产值折线图来看,当地第二产业的比值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因此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而且主要靠第三产业的拉动,而不是工业化的拉动。

第⑵题:从就业比值直方图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值最大,除中间略有下降外,基本稳定在80%左右的水平;第二产业就业比值最低,但略有波动;第三产业就业比值变化比较明显,且大致呈上升趋势。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名校优质课)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名校优质课)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 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 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 现象较普遍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广西广东来自澳门香港海南
综合探究一
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 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20C.80D.前后都有的条件 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
区位、侨乡
国际经济环境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C.80D.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
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对外开放政策
3.阅读课文P72活动第三条就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①②点海运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流。 ③点开放性意识强,利于外向型经济。 ④点难以直接对外交流和合作。⑤点有利于对外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4.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资源和矿产丰富,工业基础薄弱,资金、技术缺乏。
7、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升级面 临困境→
产业结构 调整
城市建设相 对落后→
构建大珠 江三角洲 城市群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 基地,发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 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 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重工业和机 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 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 推进的制约因素。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
推 动
工业化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推 动
带来
城市化
促进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_广_ 州___、B__深圳___、 C__珠海___、佛山、江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 2.D 3.A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以下两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5.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 A.钢铁工业B.粮食加工C.电子仪器D.海产品加工解析第4题,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多,其次是省会周边地区,西部最少。

第5题,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此以电子仪器装配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有吸引力。

答案 4.C 5.C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资料共57页文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资料共57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资 料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018年全国卷地理高考工业化和城市化 答案版

2018年全国卷地理高考工业化和城市化 答案版

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周测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D.产业布局不合理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4.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 B.2012年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C.201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三大产业应坚持均衡发展6.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处境。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8.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一. 对外开放的前沿L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雜<门第二产收比離下降.第三正业比甫上升°(?)劳动力和資源密耒勺严.上比匝下降.技术.知识密變•引产曲比农m盒国家的世外幵放政策-.<良好的K位条件:毗邻港澳-命近东南亚・u利于復覺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国际分工“4仝国泉大的侨乡之、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阶段(I&79〜I肿」年}労劫密巢型产业为主导第二;介段(199r)年厲后>直新肢术产业对栏冷三、冋题与对策1. 问题产生的原因(门愛地区产业棊础利市场腹地等糸件的眼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兀下降心(2)峡乏合理的规洌与管理7产业升级面临鬧境浜问翹丧坝城帀建没相对陪佔I生态环境问懸口趟严晅3t对策(1〕产上结构调梏:发展管「业利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币迥城市聊(加加强规別与曽理*【要点名师讲解】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进程1・区域丁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是指人I」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T•业化是指丁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甫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T•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施不断上升的过程。

T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丁•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 T•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以珠江三角洲为例)T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定背景下发乞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背呆: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差异岀现•地区资源优势显现•具备区位优势•同时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吸引外资。

主导产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产业升级阶段背景:T业革础吏定•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及区域分工、合作的加强主#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下面结合珠江二角洲进行具体分析: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T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索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厉的匸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卜•主要问题: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使得城市竟争力明显卜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比较普追・牛产和牛活设施比较简陋•治安状况较弟. 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加构建大珠江二角洲城市群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 加强相互分r.与合作. 期建17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二角洲城市群能源、交適, 大气污染H 益加剧*水污染制定城市发 展规划•加 牛态 矿企业的迅速 严我水质强交通、通环境 发展■导致“二 性^块水问题 加强规 信、环保带 问题 废”排放址大.突出;噪肖扰 划号管 基础设施建 H 趟 但处理址小. 民;耕地楼减. 理设和环境污 严垂 环境污染问题上壌耙力下染的治理: H 益显露出來降;水上流先UU 丨严帀加强管理【例题】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第47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考试说明要求】【基础梳理】一.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疑难突破】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名题例析】例1(2010年广东惠州模拟)读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回答(1)~(2)题。

(双选)(1)A 、B 、C 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 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B 、C 是( )A .B 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B .C 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C .B 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D .C 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2)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通用标准还存在的差距是 ( )A .农业就业人数比重远高于国际标准B .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C.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低于国际标准D.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国际标准的一半【解析】第(1)题:B指标国际通用标准是小于20%,而我国是50%,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应表示的是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工业产值低于20%,不可能是工业化的指标);C指标从数值可知是表示城市化水平。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第(2)题:由上题可知,图中指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我国远高于国际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两个方面。

【答案】(1)AB (2)AC例2.(2010年济南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Ⅲ专题2.6 区域工业化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Ⅲ专题2.6 区域工业化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深圳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聚焦深圳“湾区”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一个新样板、新标杆。

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湾区集聚了我国南方重要的城市群,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东南部沿海位置优越②产业集聚③海陆交通便利④气候适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

题干要求选出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①④都是自然条件,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2.深圳提出发展“湾区”经济的意义有()①共享高效的资源配置②辐射并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③承接产业转移④提高滨海产业集群的质量⑤推动工业化发展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答案】 A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1为甲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变化过程图,图2为乙国目前三大产业构成图(图中M点所示)。

据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C.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D.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解析】从图1可看出,目前甲国的城市化率很高,工业化率逐渐降低,说明甲国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属于发达国家,城乡差别较小;从图2可看出,乙国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说明乙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较大。

【答案】 D4.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城市首位度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Ⅲ专题2.6 区域工业化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Ⅲ专题2.6 区域工业化

1.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某区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广州、B深圳、C珠海、佛山、江门、D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香港和F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5.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优势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高频考点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例1.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2)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答案(1)D(2)D解析(1)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城市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各项经济活动及人口、科技、文化、交通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城镇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这其中,工业化应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湘教版必修3
解析
(2)20 世纪 70~80 年代台湾企业到中国大陆主要投资的部门最可能是 ()
A.石油化工 B.信息产业 C.纺织工业 D.精密仪器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70~80 年代中国大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台湾企业到中 国大陆主要投资的部门最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 业。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2)海河中游地带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汽车工业 B.国际交流中心 C.石化工业 D.交通枢纽
答案 B
解析 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通过重点开发,将成为承 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因此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国际交 流中心,故 B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3)低碳化双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同时建设多个中心以分散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B.新建中心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C.新建中心等级规模比中心城市水平低 D.新建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距离较近且交通便捷
答案
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 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②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 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一点即可)
答案
考向 1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2018·广东茂名五校联考)二战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0 世纪 50~60 年代以农产品出口为主;20 世纪 60~70 年代以发展劳动密 集型轻工业为主;20 世纪 70~80 年代中国台湾接受美国等国家的制造业转 移,大力发展制造业,与此同时向中国大陆投资并将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 近年来中国台湾经济逐渐衰落,中国台湾制造业投资在中国大陆逐渐减少, 而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投资逐渐增多,但仍有超过 50%的制造业在中国大 陆投资。据此完成(1)~(3)题。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docx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 第三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docx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微专题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5.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考向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2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

第2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

3.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答案 D解析注意观察图像,理解纵坐标的临界点上下的含义,可以看出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后,城市集聚效应减弱。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讲解第3部分第10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讲解第3部分第10章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抓规律· 重方法]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 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 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 优势 1979~1990年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 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 资源贫乏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 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劣势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
第(2)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 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 向型的产业。
[抓规律· 重方法] 框图法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 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抓落实· 重应用]
(2016· 郑州模拟)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完成1~2题。
6.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 A )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第6题,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 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A正确。该地知识技术 水平高,创新能力强,B错误。城市等级结构合 理,C错误。区域经济水平高,发展资金充足,D 错误。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套学案(45套) 人教课标版30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套学案(45套) 人教课标版30

第38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考纲解读] 1.理解某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掌握某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发展条件明显不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多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等,但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并非没有差异,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模式。

大差异。

如“珠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对外开放,而“长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大城市扩散。

[深挖高考命题点]1.[判断]下图表示H市人口密度在15年间的变化。

(2015·天津卷改编)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1)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 )(2)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 )(3)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 )(4)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 )答案:(1)×(2)√(3)×(4)×解析:根据人口密度图例,从图中信息看,城区西北部人口密度基本没有变化,而中部和东部人口密度增长快,故第(1)(3)(4)题错误;从整个城市来说,人口密度是增加的,第(2)题正确。

2.[填空]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2015·重庆卷改编)(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要点名师讲解】【例题】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1)~(3)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第(1)题,20世纪70~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产值低,变化小;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变化大。

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

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答案:(1)C (2)A (3)B【感悟高考真题】(2009·福建文综)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3-4-11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1、2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掌握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1题,图示信息表明,Ⅲ走廊沿长江分布,水运便利。

第2题,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导致内部竞争;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导致环境恶化;当地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

【参考答案】1.B 2.C5.(2009·广东地理)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甲。

资料二:见表。

资料三:见图乙。

资料四:见图丙。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解析】本题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及其腹地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考查学生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

本题考查内容跨度大,综合性较强,认真分析图文资料,从中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第(1)题,与提供的资料关联性不强,根据所学知识,从运量、运价上作出比较即可。

第(2)题,从资料二中获得解题信息。

第(3)题,分析资料三、四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4)题,结合资料一、二、三可以看出,三个港口相距较近,竞争较为激烈,其城市本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而且港口腹地的发展水平也较低,制约着港口的发展。

第(5)题,从基础设施建设、交流协作、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2)A(3)ADE(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08·江苏地理·T25、26·6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双选)()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4.图示曲线反映了(双选)()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本题组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为载体,考查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

正确认识三大产业和城市化比重的变化趋势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3题,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三大产业比重大小依次为二、三、一,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达到50%左右。

综上分析可知,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第4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可判断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但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同步。

【参考答案】3.CD 4.BC【考点精题精练】一、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读中国工业化结构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回答3、4题。

3.A、B、C表示工业化的三个指标,其中A 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①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②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③B表示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④C表示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国际还存在的差距是①就业劳动者的素质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②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一半③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约为国际通用标准的一半④工业人口占城镇人口的比重约为国际通用标准的一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回答5~7题。

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6.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7.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二、综合题8.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苏南地区城市化呈现出“众星捧月”之势,即中心城市发达,受其辐射的周边县、区和村镇也发达,自西向东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上海等,由于大城市的带动,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周边繁星璀璨,形成发达的县、区及村镇体系,呈“捧月”之势。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南城市化模式诞生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的江南水乡。

下图为我国苏南地区城市化模式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苏南地区工业产值示意图和外来劳动力产业部门比重图(1)说明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及其主要的竞争优势。

(2)分析该镇能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3)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部门?原因是什么?(4)近年来苏南地区电子装配企业向苏北和皖中地区转移,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和皖中地区发展电子装配业有何优势?(5)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城市化的意义和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C5.D6.D7.B二、综合题8.(1)支柱性产业:电子、服装、家电。

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电子工业。

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区域内科技发达、人才集中,交通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

(4)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5)依靠内向型经济发展壮大起来的典型区域;乡镇企业是其核心和主体,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从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拾遗补缺起步,逐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