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一、行业投资的核心逻辑:高毛利率,高ROE回报率、高确定性

1.投资就是要把资金配置给效率最高的地方;

2.产业链的上游,有更多的话语权;

3.毛利最高的地方有更多的让利空间;

4.在肉最肥的部分,找到最能给股东创造利润的公司。

二、产业链的毛利率分布:

整车成本最高的部分是电池,电池成本最高的部分是正极材料。

三电(电池、电控、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尤其是的动力电池,在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上、中、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环节主要包括锂电池/电机等的原材料,其中锂电池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组成。

正极材料种类较多,包括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以及三元锂(主要指镍钴锰酸锂NCM,也包括小部分的镍钴铝酸锂NCA),对应的原材料主要为锂矿、钴矿、镍矿以及锰矿等;

负极主要以石墨材料为主,包括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等;

隔膜主要以聚烯烃材料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为主;电解液主要成分为六氟磷酸锂。

此外电机上游主要是永磁材料与硅钢片,对应原材料分别为稀土与铁矿石。

中游环节主要包括电池、电控、电机及其他零部件。

下游环节主要包括整车、充电桩和运营环节。

从价值量看,电池的价值量最高,电池\电控\电机成本占比42%\11%\10%,三电累计约60%,大幅超越传统整车中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的成本占比(发动机与变速器成本占比约占整车的30%)。

(整车成本结构图)

(电池成本结构图)

从价值构成角度,上游的正负极材料将是投资者不得不关注的部分。

(新能源产业链毛利分布图)

在上图上我们发现,上游的毛利果然是最高的,尤其是方大碳素、天齐锂业的毛利率在全产业链遥遥领先。

三、电池及材料端头部企业发展确定性逻辑

注:由于正极材料在目前的成本结构中地位最为重要,我们将重点考虑电池企业的第一梯队和正极材料的第一梯队。

1.新能源汽车发展增速迅猛,带来对电池和材料端的需求爆发。

全球市场来看,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电动汽车锂电池需求量将超过325GWh,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爆发增长。

预计2019年-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需求分别为84GWh、124GWh、164GWh,同比增速分别为48%、48%、33%。

其中由于乘用车的高速增长及三元锂在乘用车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年-2021年三元锂动力电池需求分别为55GWh、91GWh、128GWh,同比增速分别为66%、64%、41%,渗透率分别66%、73%、79%,预计2019年-2021年的三元锂年均复合增速高达57%。

由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带来的是对电池端的需求量的提升,为了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各大电池厂商也开足了马力应对。但是这个行业,我们在去年就说过,总体而言,一开始就过剩。

2.高端供不应求,低端大量过剩,头部企业继续领先。

过剩,尤其是在中国,是特色。政府补贴上来,产业一哄而上,不过剩才怪。

事实上,目前众多车企拿不到好电池。

从主机厂了解到信息,主流电池商宁德时代的电池,即使提前预付款,也很难及时拿到货。在宁德总部的一楼会客厅经常人满为患。

比亚迪自身产能不足。同时,第三四梯队的电池厂又产能闲置。从各公司圈地运动的结果来看,寡头格局基本形成。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向头部集中。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达70%,第三梯队的产能利用率却只有10%以下。

中小厂商的低端产能逐步淘汰。从动力电池厂家数量来看,随着行业的持续洗牌,动力电池厂家数量从2015年的超450家急剧减少至2017年的不到100家,2018年已剩不到50家。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前五家一线厂商(比亚迪/CATL/沃特玛/国轩高科/力神)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59%提升到2017年的66%,同比提升7个pct,前十家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75%提升至2017年的80%,同比提升10个pct。

宁德时代、比亚迪是国内电池行业的两大巨头,属于行业第一梯队,2017年全国市占率分别达到27%和16%,其次沃特玛、国轩高科和北京国能为行业第二梯队,2017年全国市占

率分别为12%、7%和4%。

在电池行业,未来会不会较大规模的产业并购?在与亿纬锂能和CATL管理层沟通中,得到

的信息是,鉴于电池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只有部分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产线资产可能被并购,大部分低能产线将走向价格搏杀的低品质电池或自生自灭。

3.锂电池技术路径与市场电池配置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主要由于市场驱动。随着主要部件动力电池的成本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也在提升。新能源汽车将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可,电动车将对燃油车形成替代。

预计到2023年左右,动力电池售价降至0.65元/Wh,平均成本降至0.45元/Wh。

基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和原材料价格稳步下降,预计动力电池不含税售价有望在2020年降至约0.8-0.85元/Wh,平均成本降至约0.55-0.60元/Wh,届时新能源汽车可完全脱离补贴发展。预计到2023年左右,动力电池降至约0.65元/Wh,平均成本降至约0.45元/Wh,届时新能源车将相较于燃油车具有更高性价比优势,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动力锂电池价格预测

动力电池电芯实际能量密度可由公式——电芯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比容量∗电压∗正极材料质量)/(正极材料质量+负极材料质量+电解液质量+隔膜+铜箔+铝箔+外壳等配件),计算得到。

①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能量密度的提升

基于目前的价格体系,假设动力电池物料成本不变,则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每提升10%,每Wh成本可降低9%;每提升40%,每Wh成本可降低29%;每提升100%,每Wh成本可降低50%。考虑到目前的电池平均能量密度约140Wh/kg,2020年提升至约220Wh/kg,动力电池包成本凭借能量密度提升,成本可降至约0.60元/Wh。实际应用中,随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生产环境和设备要求更高,并需要额外加装更多安全控制设备,实际成本会比理论值略高。

为了提升能量密度,除正极材料的性质决定电池能量密度之外,有效地减轻负极、电解液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