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农田_空间生产全球化格局下我国耕地资源侵占问题研究_肖竞
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
第27卷第4期自然资源学报Vol.27No.4 2012年4月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pr.,2012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宋小青1,2,欧阳竹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禹城综合试验站,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论文立足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需求,试图从耕地多功能角度探寻我国耕地保护的可能出路。
在理解耕地多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耕地功能利用发展过程提出,解决耕地功能利用外部性问题,引导耕地功能利用合理竞争,从而优化耕地功能利用的社会效用是耕地功能管理的核心问题。
据此,将耕地功能管理分为单功能管理与多功能管理两种模式。
其中,耕地单功能管理是城乡居民需求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管理的过渡阶段,而耕地多功能管理是耕地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然后,就我国耕地保护、荷兰及美国农地保护的特点分别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了实证。
最后,在耕地功能管理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综合荷兰与美国的实践经验及我国的特殊性,设计了我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耕地保护;多功能;单功能;管理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12)04-0540-12耕地保护关系粮食安全与“三农”问题等立国安邦之事全局。
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
例如,土地利用变化学者唤醒了决策层及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并阐释了耕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1-4];土地政策学者关注农村土地制度缺陷,对完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5-8]以及耕地非农化可持续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9-10]。
然而,耕地保护依然困难重重。
当前重数量管护乃至商品性生产能力至上的粗放型耕地管理模式,似乎已难以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回归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本质,重新审视城乡居民需求导向下的耕地功能利用,将耕地保护提升到系统管理耕地的多元功能高度,成为未来我国耕地保护的可能出路。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粮食结构变化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膳食结构变化 ,口粮消费将呈下降趋势,而肉蛋 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将增长,带动 饲料粮需求增加。
粮食安全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市场波动等外 部因素可能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不 利影响。
政策法规完善方向
加强耕地保护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 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
区域性差异变化对供需平衡影响
01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供需矛盾加剧
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供需矛盾
日益加剧,给粮食宏观调控带来挑战。
02
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增加
部分地区由于耕地资源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粮食生产面临较大
风险,可能引发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
03
粮食流通成本上升
粮食安全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 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与国 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
粮食安全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不断演变,从最初的解决饥饿 问题,到确保营养充足、健康饮
食。
国家战略地位体现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 全的重要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长治 久安、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 件。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 安全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耕地资源现状与挑战 • 粮食安全概念及重要性 •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 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途径探讨 • 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评估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政策建议
01
耕地资源现状与挑战
耕地数量与分布
耕地总量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耕地资源,但人 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措施来确保粮食生产、流 通和消费的安全。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夏明明熊青琳肖业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由于机制不完善,盲目的扩大等因素,造成很多问题的发生,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执行力度不够、对城市建设的认识有偏差以及城市环境被严重破坏等问题。
本文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执行力度,加强政府的大力支持,改善环境,以此来增强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对策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只增未减,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太多的土地利用问题。
毕竟城市化过程的扩大,意味着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相应就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土地利用问题。
那么土地利用问题一旦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失去方向或者变得扭曲,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也会受到相应阻碍。
要使我国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必须对此进行相应的解决,才能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规划执行的不到位。
早在几年前我们的国家就颁布了相应的用地规划纲领,主要针对的就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多种违规的土地利用。
虽然条例纲领都已经颁布,但是在我们的执行中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们国家就已经针对规范土地利用规范,制定了不少的法律,同时还会成立专门的小组来完成工作,但是对于目前的现状来看,并做不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
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违法利用土地的主要带动者还是政府机关。
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对土地的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如果在进行土地的利用上不规范,这会给我国的耕地以及建设上带来极大的影响。
在对一些城镇进行土地利用的实践当中发现,对于城镇的建设上,如果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土地使用面积可以多出百分之七十。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申 虹 李春琴(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耕地正在逐渐减少,显著低于世界耕地平均水平,耕地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分析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研究有效地解决对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耕地保护;困境;对策前言:耕地被占用是一个全球化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耕地被占用的困境,如何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房地产热、城市扩建等都会占用耕地,再加上耕地的荒废与滥用,耕地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为解决此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有效进行规划调控至关重要,也是解决耕地保护困境的有效措施,有助于保护耕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一、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一)房地产热,大量耕地被占用房地产热,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开发区达6000多个,占地面积将近400万亩,其中占用耕地面积就高达200多万亩,尤其是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部分开发区闲置,闲置土地达70多万亩,闲置耕地达30多万亩[1]。
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占用了大量耕地,浪费了大量土地,尤其是一些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也盲目开发,造成了耕地的浪费与闲置,浪费了人们的口粮,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由此可见,房地产热、大量耕地被占用是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
(二)城市扩建占用耕地城市扩建,占用耕地是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成为一种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城市扩建也占用了大量耕地,影响了耕地保护效果。
城市扩建占用耕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领导者认为城市规模越大越好,过分追求城市化,不断向外扩张,不考虑实际情况。
第二,投资商不愿旧城改造,工作量大,安置费用高,既造成旧城土地的荒废,又浪费了耕地资源,占用耕地。
农地非农化中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
农地非农化中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肖轶;魏朝富;尹珂【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加剧扩张和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从决策主体行为出发,研究农地非农化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推进以及农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应该加大给予地方政府和农民进行耕地保护的奖励以及提高违规的惩罚力度,抑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遏制违法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耕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土地价格差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逐步建立公正的补偿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3)地方政府应进行土地利用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注重力拓土地后备资源,盘活存量资源,减少建设占用农地,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两难困境,而且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1(021)003【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非农化;不同利益主体;博弈【作者】肖轶;魏朝富;尹珂【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2农地非农化是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的空间保障,是土地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土地增值的过程。
伴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地非农化问题已日益成为研究者们密切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探讨[1-2]、农地非农化对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3-4]。
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农地非农化现象十分突出,追寻近年来重庆市土地利用的轨迹可见,每年有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且这个速度还在递增,造成大量农地非农化以及耕地资源浪费的原因与土地利用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平原地区耕地保护转型升级研究
平原地区耕地保护转型升级研究
顾笑筱;王晓莉;钟太洋;赵晶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
【年(卷),期】2024()3
【摘要】核心提示本文总结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保护的主要做法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深化平原地区耕地保护转型升级等建议。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基础。
黄淮海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下简称“两大平原区”)是我国农业资源条件优越的粮食主产区,进一步巩固这两大平原区的耕地保护成效,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为此,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围绕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管理、恢复耕地安排、耕地保护激励约束以及耕地保护典型模式等方面,总结梳理了两大平原区的主要做法以及面临的挑战。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顾笑筱;王晓莉;钟太洋;赵晶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平原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耕地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建立关中平原耕地保护区研究
3.平原地区尤其要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访漯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庚寅
4.耕地保护制度的转型与对策研究--构建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耕地保护
5.平原煤粮主产复合区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讨论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讨论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耕地资源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因此,强化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并指出相关问题,最后指出,相关部门要多管齐下,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保护耕地的意识。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问题;对策;讨论引言: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继续实施农业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而奋斗。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耕地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土地资源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在对耕地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社会齐心协力,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推动耕地分类管理,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耕地保护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1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措施1.1耕地保护制度日趋完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依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我国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控制耕地“非农化”占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的“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实施,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总量保护目标的提出与落实,再到“转一补一”的“进出平衡制度”,体现了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细化、深化和强化,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更趋于成熟完善。
1.2农业扶持政策日益加大目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促进了农民增收,并鼓励农民坚持种田、保护耕地。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划清耕地红线,规范非农用地的管理,杜绝“乱占”现象。
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挑战与应对策略
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挑战与应对策略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土地过度开发、土地利用冲突、土地污染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过度开发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挑战:土地过度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与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2. 应对策略:(1)加强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与规划,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2)推行节约型社会发展模式,促使资源的合理利用,控制土地开发的速度和规模。
(3)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对于重点地区或者开发项目进行生态环境评估,确保土地开发的可持续性。
二、土地利用冲突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挑战:不同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不一致,容易导致土地利用冲突。
2. 应对策略:(1)建立土地利用协调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2)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明确土地权属与使用权,加强土地权益的保护。
(3)加强公众参与,听取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化解土地利用冲突。
三、土地污染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挑战:工业生产与农业发展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
2. 应对策略:(1)加强土地污染监测与治理,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对于重点地区进行污染源排查与治理。
(2)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降低土地污染风险。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与政策,加大土壤污染的处罚力度。
四、土地执法监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挑战:土地资源管理执法监管存在缺乏统一标准、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
2. 应对策略:(1)制定土地执法标准与规范,建立健全的执法体系,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2)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资源过度利用、环境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资源过度利用资源过度利用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于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资源的过度利用,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资源过度利用的挑战,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来加以解决。
需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于一些关键资源进行严格管控,防止过度开采。
可以推动资源的替代利用,加大对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加强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二、环境破坏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可以采取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的措施,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生态平衡。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环境状况,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和保护。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的资源和人口积聚,而乡村地区的资源流失和人口外流,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损害了农村地区的利益,也制约了国家整体发展的空间格局。
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需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当前农村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李肖肖
当前农村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李肖肖摘要:在对农村土地具体规划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式的整治,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规划方案,及时对一些废弃时进行复垦,加强农业生态建设,确保土地生态保障功能的提升,这对于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问题;改进措施1、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农村土地的规划不能协调统一农村土地的规划不能协调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与专项规划不能协调统一。
农村土地在规划管理工作中比较侧重于总体的规划利用,但是对于土地的专项利用的规划以及详细的规划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专项规划可以看做是总体的规划管理的基础与补充。
但是在实际的规划管理工作中,由于专项规划并不具备强制性,因此,专项规划很容易被相关部门忽略掉;二是各层次规划管理中存在着不协调的情况,目前,总体规划分为五个层面分别是国家、省、市、县、乡。
只有这五个层次协调统一才能在对农村的土地进行全面的规划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并没有明确地分工,导致各层次的控制指标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然而各级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内容上差别不是很大,造成农村土地的规划利用率不高。
1.2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配备不足首先,规划管理的信息水平较低,由于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很落后,信息化建设也还没有在农村中普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水平,数据库的内容无法及时更新,这就造成土地规划数据不是很精确,给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太合理。
对于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工作需要县、乡两个层次的国土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支持,但是在涉及到编制的具体问题上一般集中在县级规划管理的部门中,这就造成农村土地的利用规划与实际的管理编制以及实施等方面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比如说:专业的人员配备明显的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解决我国耕地问题的主要途径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解决我国耕地问题的主要途径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自然资源局 王玉杰摘要:耕地一直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如今,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个别人开始大肆掠夺耕地资源,违法乱占耕地建房,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导致人与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对我国耕地的现状、耕地质量下降原因及土地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对解决我国耕地问题提出了一些途径,旨在减少闲置耕地、保障耕地质量、协调发展人地关系。
关键词:耕地;矛盾;土地管理;途径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064-0001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质量大肆下降,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耕地。
在遵循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注意协调二者关系,不断完善对耕地保护的有效办法,从而解决我国耕地问题,提高耕地质量。
一、我国耕地现状耕地是指可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各类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工业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造成了耕地的大面积污染,使得我国耕地资源日益减少。
这一现象不仅危害到国家粮食安全,并且妨碍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耕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目前我国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严重下降,土地保护迫在眉睫,我们要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来解决我国耕地问题。
二、耕地质量下降原因(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存在违法占用耕地进行修路建房、开辟工业园区等开展城市建设的情况。
房地产开发商为谋取更多利益,想方设法占用大面积耕地进行房屋修建,使得我国很多地方耕地面积大量锐减,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耕地质量。
(二)土地管理方法存在问题1.土地产权不够明确土地产权不明确,会淡化大家对耕地的需求,从而造成农村中集体土地产权虚置的情况。
简述耕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
简述耕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耕地模式,对于耕地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应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整治,进而探索出能够提升耕地质量的方法和思路。
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当前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耕地保护与利用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保护;问题分析;优化策略1耕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分析1.1耕地保护手段较为缺乏目前,我国的耕地生态保护制度还未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不能完全对我国的耕地生态进行保护。
而我国在目前耕地保护系统是将土地开发整体复垦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相结合的,此外,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管理法等,未能形成有效保护。
由于缺少耕地生态的保护,我国的耕地不能被妥善保护。
1.2耕地生态保护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在对于耕地生态保护上存在着保护目标不够明确的现象,因为保护目标不够明确,导致部门群众或者企业在想进行耕地的保护时往往会缺少一定的目标,从而导致耕地的保护就无法很好的进行,所以想要更好的进行耕地的保护,就必须明确好耕地的保护目标,当下针对于耕地保护上主要只有以下几点,分别是保障耕地生态健康发展、增强耕地生态功能、保持耕地生态稳定,维护耕地生态系统完整和促进耕地生态承载能力等。
这些众多的耕地保护目标往往让人眼前一乱,分不清主次,从而便不能进行良好的耕地生态保护。
2耕地保护与利用优化策略研究2.1健全农村耕地质量保护机制对广大农民群众而言,农村耕地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财产和资源之一。
只有构建系统化的农村耕地质量保护机制,才能稳步提升农村耕地质量保护,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应该大力鼓励可耕地的有效整理,以提升和增加土地整治效益为核心,加速整理农村土地的土地资源,切实增加单位面积的实际粮食产量。
加速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从纯粹的土地整理逐步转变为结合土地风貌进行改造,从以往重视耕地数量转变为对生态、质量、数量的共同关注,切实促进耕地保护机制的完善,促进耕地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教材中“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内容解析
资源概念、 资源属性
根据以上各条课程标准内容的侧重点,可以将其
62 f
教 学 参 考 @ 教走廊
2021年 第6 期•上
分为三个方面,如 表 2 所示。
调通过对内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对外加强国际
表 2 粮食安全课标内容分类
合作两个层面使国家安全免受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威
分类 课标内容
分类依据
胁 。教材内容结构及章节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 学 、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2],《普 通 高 中 地 理 课 程 标 准 (2 0 1 7 年版 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 课 标 ”)在选择性必修 课程中设置“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 块 ,并在其内 容要求“3.3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 明 其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以 及 耕 地 保 护 与 粮 食 安 全 的 关 系[3]15”,强 调 了 耕 地 保护与粮食安全。根据课程标 准 相 关 内 容 要 求 ,人 教 版 教 材 高 中 地 理 选 择 性 必 修 3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将粮食 安全教育纳人教材,体现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对 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除课程标准3. 3 外 ,地理课程标准的其他模块中 也涉及与“中 国 耕 地 资 源 与 粮 食 安 全 ”有关的内容 (如 表 1 所示),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学习本部分内容的 基础。
表 1 新课标中与粮食安全相关的内容
模块名称
课标内容
相关核 心概念
必 修 课 程 地 l .i i 运 用 资 料 ,说 明 常 见 自 然 灾
读 ,为相关教学乃至国家安全教育、国情国策教育提 供参考。
一 、 课程标准中粮食安全相关内容解读 新 课 标 进 一 步 精 选 了 学 科 内 容 ,凝练 了 学 科 核 心素养。人 地协调观、综 合 思 维 、区域认知和地理实 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各个 部 分 ,统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统整地理核心 概 念 ,进 而 指 导 具 体 地 理 课 程 内 容 的 确 定 。 四大核 心 素 养 是 一 个 整 体 ,在 培 养 过 程 中 不 可 割 裂 ,但 在 不 同 阶 段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应 各 有 侧 重 。“资 源 、环境与 国 家 安 全 ”是 根 据 发 展 需 要 及 社 会 要 求 新 加 的 模 块 , 是 在 国 家 尺 度 上 探 讨 自 然 环 境 与 人 的 关 系 ,强调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地 理 学 知 识 、方 法 、规 律 等 解 释 资 源 、 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对立统一,并落实 国 家 安 全 教 育 , 阐释以自然环境为约束条件的人地和谐机制是此模 块的核心[4]。相 对 于 其 他 模 块 ,本 模 块 更 侧 重 通 过 影 响 机 制 分 析 、综合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人地协调 观素养。 在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八条 课程标准要求中,前 四 条 强 调 资 源 与 国 家 安 全 的 关 系 ,后四条强调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中国的耕 地 资 源 与 粮 食 安 全 ”一 节 内 容 对 应 的 课 程 标 准 是 “运
我国耕地撂荒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撂荒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本文系统梳理总结近年来在耕地撂荒的原因,立足新时期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耕地撂荒解决措施的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耕地撂荒;原因;解决措施;引言:耕地撂荒是指在可耕种的土地上没有耕作种植农作物的一种现象。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耕地撂荒主要有多年撂荒、全年撂荒、季节性撂荒、粗放经营的隐性撂荒等几种形式[1]。
多年撂荒和全年撂荒是指在一年或数年内耕地不耕种,自然形成杂草丛生,导致土地荒芜的现象;季节性撂荒,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把一年可以两熟或多熟的模式改为单熟,降低复种指数的现象。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民收入多元化的发展,在农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和利用率低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严重威胁到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耕地撂荒现象已成为“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2]。
一、耕地撂荒的原因我国的耕地撂荒现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撂荒现象形成过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背景下的农业劳动力流出、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趋势呈高度同步性。
其中,种植粮食收益低、农业人口流失导致劳动力不足是撂荒的共因,耕地资源禀赋与农业生产条件低劣、政策与制度干预调控不完善不协调是不同区域撂荒的个因[3]。
(一)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断上涨,使工农生产的剪刀差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种植结构单一,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低下,这都是造成农田撂荒、弃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农村交通不便、生产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一般的自然灾害都难以抵御。
(二)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选择进城务工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度过,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到农村,农忙季节几乎全是老弱病残的农村留守人员,无力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成了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
浅谈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必要性
三 、实现 河南省 耕地 可 持续 利用 的途径 加大教 育和宣传 , 提高爱护耕地资源 的意识 。 要对 国民进行国土 观念 教育 , 增 强人们 对保护耕地重要性 的认识 , 树立 “ 人多地少 , 资源短缺”的国土意识 ,加强保护耕地 的观念 。
有不少农 民对 “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切实保护耕地 ” 没有很好地理解 , 他们认为土地是祖宗 留下来的财产 ,自己爱怎么处
一
顷( 1 2 1 2 1 . 8 8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4 8 . 8 %) ,耕地总面积所 占比例 为全国最高 的省份之一 ,人均耕地 0 . 0 8 6 7 公顷 ( 1 . 2 9 亩) ,大致相 当
于全 国平均水平 1 . 5 9亩的 8 1 % ,相当于世界人 均耕地 3 . 7 5亩 的 3 4 %。 山地 、 丘陵面积约 占土地总面积的 4 4 . 4 %, 平原面积约 占 5 5 . 6 %。
肖宝林 董金 钗
( 河 南省 中牟县 国土资源局 ,河南 中牟 4 5 1 4 5 0)
摘 要:河南是农业大省,但人均耕地 少,总体质量差 ,后备资源贫乏,这 一现 象是制约经济发展 的最不利因素。随着. r - 3 , k 4 V  ̄ 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 矛盾和
土地供 求矛盾 日 趋 尖锐 ,耕地流 失越 来越严重 。 目 前 ,只有通过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土地立法和执 法力度等 方式才能保证耕地 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和农 业的可持续发
( 三) 耕地退化严重 耕地退化是指 人类对耕地 的不 合理利用 而导致耕地地力 下降的
过程 , 通常表现为耕地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理、 化学与生物等方 面特性的下降。①耕地水 土流失 。由于植被破 坏 、 覆盖率低 , 使耕地 水土流失 , 导致耕层变薄 , 形成 了 日 益严重的耕地侵蚀 。 据不完全统 计。 每年耕地 流失 的耕层表土 , 相当于全 国耕地削去 1 0 m m厚的肥沃 表土层 。 损失 的氮 、磷、钾 养分相 当于 4 0 0 0 多万 t 化肥 的养分含量。
近30年来我国耕地撂荒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基于CNKI与CiteSpace的量化分析
徐中春,陈 洁.近30年来我国耕地撂荒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基于CNKI与CiteSpace的量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4):9-1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4.002近30年来我国耕地撂荒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基于CNKI与CiteSpace的量化分析徐中春,陈 洁(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耕地撂荒文献资料,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耕地撂荒研究进展进行定量分析。
从发文数量、主要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进而对耕地撂荒的研究内容、研究热点与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耕地撂荒研究经历初期起步阶段(1993—2007年)、稳步发展阶段(2008—2017年)、集中暴发阶段(2018—2023年),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耕地撂荒涉及多学科,不同研究团队对其的关注点不同。
近年来,基于粮食安全、农户决策的耕地撂荒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耕地撂荒的探测、成因、影响、对策治理研究已存在较多研究成果,但缺乏全国尺度的耕地撂荒数据库,也缺乏对耕地撂荒行为主体的决策机理研究。
因此,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要求,耕地撂荒研究需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来更新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以此实现耕地撂荒基础科学研究与撂荒耕地治理实践研究的双目标。
关键词:耕地撂荒;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4)04-0009-08收稿日期:2023-07-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9XGL018)。
作者简介:徐中春(1981—),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
E-mail:zcxu@gzu.edu.cn。
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的解度分析
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的解度分析
殷祥;何方;宫志峰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01
【摘要】以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困境为出发点,从生态、经济、社会等3个角度展开分析,得出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环境保护、违背自然规律、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是导致耕地资源出现总量减少、质量弱化的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即加强人口自身的再生产管理使之与耕地资源的矛盾缓和并与环境相适宜,强化耕地质量体系的评估与检测,实施科学发展观、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页数】3页(P273-274,339)
【作者】殷祥;何方;宫志峰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1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异化及其制度完善——基于社会效果角度的分析 [J], 朱义顺;
2.从粮食安全角度审视加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J], 张士功;王建湘
3.对完善我国当前耕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探讨 [J], 梁振杰;葛燕平
4.我国耕地变化及其成因的研究——从耕地保护的体制与政策角度分析 [J], 陆文彬;吴群;郭贯成;倪羌莉
5.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J], 廖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where to Place Our Field: Study on the Invasion about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Dur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Space Production Era肖竞曹珂我们无处安放的农田——空间生产全球化格局下我国耕地资源侵占问题研究1 序幕拉开,在“希望”的田野上——全球空间生产与中国城市化事物的转变将在某个关键的时间与地点发生。
从发生转变的这个时空开始,现代性在各个领域所积聚起来的力量将发散出去,吞没整个世界[1]。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1.1 酣梦中熟睡的城市——计划经济时代空间利润的冻结计划经济时代,出于支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原始资本积累的战略考虑①,我国一直对农产品施行低价收购政策,导致粮食价格长期低于应有价值水平[4],造成土地用作粮食生产与其他使用方式的利润回报之间存在巨大差额。
但在特殊的政治经济逻辑下,这种利润差被冻结起来,尚处于潜伏期,一切均在国家的调配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农民当着正午的烈日流下锄禾的汗水,工人随着车间的齿轮转动自己的人生,城市如初生的婴儿在酣梦中熟睡……相隔几百米的近郊农户与城镇居民仿佛生活在两个平行的世界里,从未想过彼此生活的空间与脚下的土地会有着怎样的变数与交集。
1.2 现代化开启的空间——改革开放后土地价值的释放当时代发展的引擎进入市场轨道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空间不再是外在场所,而是事物自身的属性。
空间财产化,空间就是金钱,城市空间与土地获得了新的本质。
现代性空间中的灵魂是资本,它构成特定时空下社会转变的驱动力量。
”[1]98随着一系列制度改革,土地中潜藏的巨大经济价值被城市化过程释放出来②。
摘要:本文以我国城市化进程为背景,结合经济学相关原理,分析了全球流动资本在不断注入空间生产寻找再生躯壳的过程中,如何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需求及地方政府对耕地“农转非”巨额增值收益的渴望相结合,共同形成耕地侵占现象幕后推手的问题根源;并从市场运行的微观层面与国家调控的宏观层面,分别探讨了土地“入市”与生产性支出等关键问题的抉择对我国未来耕地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试图穿透现代化的迷雾,回归土地问题的本质,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条值得借鉴的线索。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 ,and combine with related economic principles, analyzed in the constant process of the global working capital to find a shell for rebirth ,how the surplus of capital combined with the demand of the releas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 desire for the huge proliferation of land transfer income, together formed the behind invasion driving force about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And from the micro-level of market running and the macro-level of state regulation, discusses the future in fluence from land transfer & productive expenditure. Trying to penetrate the modern fog, return the essence of land issu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worthy clue for further researches.关键词:空间生产全球化;资本与劳动力过剩; 生产性支出;土地流转;城市企业化 Keywords: Globalization of Space Production; Surplus of Capital and Labor;Productive Expenditure;Land Transfer;Urban Entrepreneurialism作者:肖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ck8109@ 曹珂,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ck566@ ①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是社会主义农业对工业的一定的支援,是国家积累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2];“19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工业化积累的外部资本来源完全断绝,迫使中国在工业化初期就必须将工业化完全建立在内部的积累上。
此时,中国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的来源只能是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农业。
利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是当时中国孤立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唯一选择。
” 参考文献[3]。
② “1998年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加之户籍放宽、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央地方分税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景观,释放出了几十年积累的‘库存’,导致全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
然而,这只不过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向我们暗示了制度进步释放出来的巨大隐形财富。
”参考文献[5]。
网络出版时间:2011-6-23 11:1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5583.tu.20110623.1116.001.html1.3 “翻田覆地”的力量——全球流动资本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力的结合快速城市化所开启的空间,需要金融力量去开发、建设、拥有以及经营。
而同时,它们也“被资本与分配的意志所垂涎”[1]97:全球资本积累、积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剩余如恶灵般四处寻找着使之得以再生的躯壳。
另一方面,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样需要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来消化。
两者在中国巨大的空间与市场中找到了结合点。
于是,随着流动资本“像空气般涌入”,全球性的空间生产伴随地区性的城市化进程在华夏大地上逐渐拉开了帷幕。
一只以全球为尺度的无形之手,开始重新拼贴这块960万km 2的土地。
从那一刻起,我们曾耕种千年的农田,注定无处安放。
2 社会主义的耕地也是有限的——经济繁荣背后的粮食安全危机(现代)社会普遍将个人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1]147。
——乔治·尤金·奥斯曼(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 )如马克思与奥斯曼所见,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中,人们总会“基于自身的私人动机而牺牲所属阶级的一般利益”。
因此,当中国进入“白猫黑猫时代”后,个体中心的利己思维自然伴随市场经济的主导风向全面压制共产共生的社会理想。
“人民”、“集体”、“国家”(无论这些词汇真正指的是谁)这些过去中国人曾无偿奉献的概念指向逐渐转换了位置,成为当下个体为满足私欲而疯狂索取的目标。
于是,在这个幅员巨大的国家中,“18亿亩”①这个庞大到让人没有尺度感的规模②加上“社会主义”这个已虚无到不能激起任何个人情感涟漪的概念,似乎给了所有意图从事土地经济与空间生产的人们一种“国家耕地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暖昧暗示。
然而,当我们把所有难以在个体思维中清晰成像的相关数据汇总、显影之后,所得到的图景,则让整日盘算着靠土地生财的人们不再有自欺欺人的借口:社会主义的耕地也是有限的!2.1 五谷丰登的极限——耕地逐年减少的现实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的粮食单位产量逐年攀升。
但在亩产增长的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耕地资源却在急剧减少③(图1),全国粮食生产总量也随之呈现增长减缓的趋势④。
由此可见,年年丰收的繁荣背后实则是耕地日趋减少的现实隐忧。
伴随着土地这一根本性资源的流失,为不断增长中的十数亿人背负着口腹之任的中华大地日趋疲怠,即将达到五谷丰登的极限。
2.2 农业生产的瓶颈——耕地日渐破碎的趋势总量减少的同时,随着各种经济活动在农耕区的细密化,在土地流转、转用、复垦的过程中,我国的耕地还呈现出日渐破碎的趋势(斑块数增加、斑块面积减少、分布趋向分散)⑤(图2)。
耕地的破碎化使其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同时,也阻碍了农业从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经营的升级,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瓶颈。
2.3 粮食安全的临界——耕地持续极化的隐忧面对耕地缩减、破碎的现实,国家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⑥,对耕地资源进行保护。
但在“总量控制”与“动态平衡”的原则下,地区间耕图1 1998至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各年国土资源公报①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② 即120万km 2,相当于英伦三岛国土面积总和(24.5万km 2)的5倍多。
③ 1998至2006年,我国因各项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自然灾害侵毁的总耕地达1 119.46万hm 2,虽然同期开发复垦增加耕地328.81万hm 2,但增减相抵,耕地净减少790.65万hm 2,年均净减少87.85万hm 2(相关数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各年国土资源公报整理)。
并且,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我国实际的耕地面积减少量远大于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6]。
④ 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单位粮食产量从4 894kg/ hm 2增加到5 320kg/ hm 2,年均增长7.9‰;而同期的粮食总产量却只从4.51亿吨增加到4.56亿吨,年均增长率仅1‰,为单位产量增速的1/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⑤ 例如,在对昆山土地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中,研究发现1987—2000年间,昆山市水田斑块数量增加了一倍,并且最小斑块面积由1.36 hm 2缩减到0.36 hm 2。
此外,西安、辽南、深圳等地近年来也出现耕地破碎情况。
参考文献[7-10]。
⑥ 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耕地面积(万公顷)年份13 00012 90012 80012 70012 60012 50012 40012 30012 20012 10012 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地资源分异、极化的问题却日益突出①(图3)。
部分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致使相关区域内粮食产量大幅降低,甚至突破需求的临界值②,需要通过异地输调与购买才能满足本地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