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福师大
福建师范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807 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
807《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考试内容
1.本考试科目涵盖《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全体内容,着重考察考生对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本学科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能力。
2.《管理学概论》考察的内容覆盖本教材各章节,重点围绕管理的内涵、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规律与方法、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流派等展开。
注重考察考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现实中的管理学问题,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察的内容涵盖本教材各章节,重点围绕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公共组织及其结构与体制、过程与行为、环境与变革,政府改革与治理、政府间关系、政府作用、政府工具、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财政、第三部门管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公共管理伦理等内容。
注重考察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的教学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撰写的一种学术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
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依据《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师大教〔2019〕33号),为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我院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具体内容如下:一、组织领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统一领导下,由各系(专业)落实完成。
学院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指导、检查、考核、总结等。
成立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负责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诚信问题等进行指导和把关。
根据学校文件精神,规定每位指导老师与学生必须签订承诺书。
二、时间安排和工作程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持续时间至少8周。
第7学期内,学院应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制定计划、完成论文(设计)选题和开题报告。
第8学期第十周完成正式答辩,第8学期第十二周前完成补答辩和二次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一般应包括:①学生选题;②收集资料、做开题报告;③下达论文(设计)任务;④拟订工作方案、技术路线及工作进度;⑤开展实验(设计)或实际调研等;⑥撰写论文(完成设计);⑦中期检查;⑧指导教师审阅论文(设计),并提出修改意见;⑨论文(设计)评审、答辩、评定成绩;⑩文件归档、总结等。
三、指导教师管理工作学院负责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组织一批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
积极聘请校外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管理干部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同时选派一名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指导。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非师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双专业、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面向2010级应届毕业生、面向外校生为了增强我院的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和整体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既达到主修专业培养目标,又达到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第二本科专业规格要求的具有双专业、双学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双专业、双学位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我院学科、专业的实际,特制定公共事业管理(双专业、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凡符合学校规定的修读条件并有意修读本专业的学生,请按学校相关申报程序办理手续。
一、本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先进理念,掌握国内、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业务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拥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在社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从事咨询、培训、代理等工作,也可在各级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全部内容,并通过专业实验室、案例分析和实际部门的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本专业的系统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我院拟通过教学各个环节,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及其方针、政策。
2.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实务和管理技能的专业化训练。
3. 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 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危机管理能力。
5. 熟练掌握办公室自动化和信息系统操作技能。
二、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安排。
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必需、扎实、够用”为原则。
公共管理学 福师大
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就是为了维护、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有效地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提供理论指导。
三、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的产品。
满足公共消费的产品或服务。
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
四、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若想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受益,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或极其困难的,或者排除的成本过于昂贵而缺乏可行性,“公用品一旦被提供,除非能够花费无限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排除任何家庭对它的消费。
”五、消费的非竞争性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重点利益冲突。
六、产品划分。
纯公共产品:由国家和政府提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拥挤型公共产品(非排他性、不具有竞争性)和俱乐部型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私人产品: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一、公共组织含义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1.价值取向和组织活动目的不同。
2.组织的活动依据不同。
3.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与管理对象不同。
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可以是整个社会。
4.受环境的影响不同。
①从市场和政治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②私人组织的市场信号清晰。
③私人组织中的政治影响是间接的。
5.组织程序不同。
6. 组织的公开程度不同。
公共组织特征1.公共性,①.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这是与私人组织最根本的区别②.管理公共事务。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科目三《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公共管理学这一学科研究主要对象、内容以及公共管理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公共产品理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了解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
《牛津英语词典》对行政的解释是:一种行政的活动,这种活动又被理解为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管理一词则被定义为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理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公共行政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管理;公共管理关注的不是过程与程序,而关注取得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获得负个人责任。
3、理解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效率意识不强;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强调责任;公共部门比私人部门人事管理复杂得多;公共管理包括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在政治环境中运行。
4、了解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对公共物品的定义。
理解公共物品的分类方法,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也可以分为有形貌的公共物品与无形的公共物品。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发展1、了解公共管理学发展的三大范式转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其学术框架建立始于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与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
到现在,公共管理发展经历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
2、理解公共行政学范式建立及其批评。
公共管理学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提出行政——政治二分理论,以行政效率作为最高目标。
古利克、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将行政学基本原则概括为“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大原则。
福建师范大学610公共管理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涵盖《公共行政学史》(何艳玲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与《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两本教材。
本科目考试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于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掌握情况,本科目要求考生掌握公共行政基础理论知识,侧重考查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有利于考生全面、系统、深入掌握该课程理论体系与知识基础,为从事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打下基础。
考试要求掌握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难易适中,有利于选拔人才。
二、考察内容
《公共行政学史》考察内容
第1章导论:走进公共行政学世界;第2章起源:美国进步时代与行政国家的产生;第3章基石:政治行政二分、科层制与科学管理;第4章初创:公共行政学的产生;第5章危机:学科科学化及其争论;第6章分异:实现民主行政的不同理解;第7章深化:管理主义的再兴起;第8章反思:宪政主义对管理主义的批判;第
9章重组:治理理论与公共行政的多元主体;第10章解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第11章总结:公共行政学的认识论分野。
《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察内容
第1章导论;第2章公共组织;第3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第4章政府间关系;第5章政府作用;第6章政府工具;第7章公共政策;第8章人力资源管理;第9章公共预算与财政;第10章第三部门管理;第11章战略管理;第12章绩效管理;第13章公共管理伦理。
三、考试题型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第二部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第三部分:论述或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秋福师《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一
16秋福师《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一D正确答案:3. 国内的物质经济环境是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它对行政管理有着()。
A. 间接影响B. 自然影响C. 较大影响D. 决定性影响正确答案:4. 决策内容的广泛性是由()。
A. 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决定的B. 政权职能的广泛性决定的C. 政权的普遍性决定的D. 政府机构阶级性决定的正确答案:5. 搞好协调的核心环节是()。
A. 吃透情况,心中有数B. 熟悉法规,协调有据C. 调节利益,尽量平衡D. 融洽气氛,沟通感情正确答案:6. 按协调作用性质可分为()。
A. 主动协调和被动协调B. 内向性协调和外向性协调C. 工作关系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D. 政府机关与外部关系协调正确答案: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 最高人民法院B. 最高人民检察院C. 全国人大常委会D. 国务院正确答案:8. 西方第一个正式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正确答案:9. 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主张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
威尔逊被誉为行政学的鼻祖。
A. 《政治与行政》B. 《行政之研究》C. 《行政法》D. 《行政学导论》正确答案:10. 行政有效执行的首要条件是()。
A. 社会各界对行政执行支持B. 高质量的行政决策C. 公务员素质D. 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变化正确答案:11. 目前我国行政监督法制化的重要任务在于:()。
A. 组建监督机构B. 制定行政监督实体法C. 制定行政监督程序法D.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正确答案:12. 秦朝在人事制度方面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
A. 世禄制B. 俸禄制C. 征辟制D. 养士制正确答案:13.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怀特B. 泰勒C. 魏罗毕D. 马斯洛正确答案:14. 为行政首长或专业职能机关实现行政目标,在机关内部承担服务性工作任务的机构是:()。
新版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一、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10)公共管理学、(804)管理学二、(610)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为:《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804)管理学参考书目为:《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1、单词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
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学院 (招⽣咨询电话:*************) 福建师范⼤学公共管理学院现拥有⼀个博⼠后流动站,三个博⼠学位授权点,⼀个⼀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以及政治学原理、⾏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12个⼆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和公共管理硕⼠(MPA)、教育硕⼠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政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全⽇制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88⼈,其中教授18⼈,副教授31⼈,⾼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7%;具有博⼠、硕⼠学位教师44⼈,占教师总数的50%。
学院教师中博⼠⽣导师、硕⼠⽣导师近30⼈,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担任各类全国性学会、协作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等职,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中青结合、基础理论扎实并热爱教师事业、潜⼼于教书育⼈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注重学⽣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适应学⽣职业发展的实践基地。
学⽣社会适应能⼒、组织与活动能⼒强。
学院毕业⽣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
50多年来,为省内外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培养了⼤量优秀⼈才。
(⼀)思想政治教育为我校本科品牌专业。
培养⽬标 本专业培养专业化、德才兼备、全⾯发展的适应基础教育改⾰与发展的新型的中⼩学及职业学校政治教师。
这种新型⼈才培养规格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事业⼼和责任感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能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所学专业理论和⽅法解决学科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善于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各项管理⼯作;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资料,把握国内外教育改⾰和发展的前沿。
课程结构 课程分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向与特⾊课程、实践环节课程、教师专业教育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政治学基本原理》、《⽂化概论》、《法学概论》、《⽑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国际政治》、《中国哲学》、《西⽅哲学》、《中国政治思想》、《西⽅政治思想》、《中国历史》、《逻辑学》、《美学与美育》、《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论》、《发展与⼼理学》、《教师语⾔培训》、《教师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命题与考试》等等。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素质学年综合考评评分实施细则(试行)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素质学年综合考评评分实施细则(试行)各本科学生班级:《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素质学年综合考评评分细则(试行)》已经2013年10月30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附件:《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素质学年综合考评评分细则(试行)》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年10月31日附件: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素质学年综合考评评分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实际表现和素质水平,扎实做好我院本科学生学年综合考评工作,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素质综合考评办法(修订)》(闽师学工〔2012〕33号)及其附件《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素质学年综合考评评分细则》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思想政治表现测评思想政治表现分=基础分+奖励分+扣分。
具体如下:(一)基础分评定标准思想政治表现的基础分满分为80分。
包括以下7项内容,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计80-75分、74-65分、64-60分、59-0分。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乐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主要考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程度和在重大事件中的立场表现。
2.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走与实践相结合、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成长成才道路。
主要考核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表现和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
3.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富有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树立开拓进取、讲求实效、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观念。
主要考核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4.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和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维护学校和社会的团结、稳定。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
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为做好我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初审工作,根据福建省财政厅、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财教〔2012〕138号)和《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的通知》(闽师研〔2013〕27号)精神,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成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曾盛聪副主任委员:陈文委员:徐挺汉吴立明张铃枣林少敏谢宏忠刘海波陈秋苏筱薇二、申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本条件(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院、校两级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各种活动,思想上积极进取。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在学期间未受到学院通报批评和校级纪律处分。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学风端正,无学术不端行为。
(四)学习成绩优异,无补考或重修课程,且每门课程考试成绩均不低于80分。
(五)科研能力强,在学期间至少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学术论文,且为独立完成或署名第一作者,并以福建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科研成果的计分标准如下(二位合作者:6:4,三位合作者:5:3:2):1.在校定A类学术期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10分;在校定B类学术期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6分。
2.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或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4分。
3.在博士学位单位的学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3分;在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本科大学学报或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1.5分。
4.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1分。
5.在省级学术刊物或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0.5分。
6.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编著,每3万字抵一篇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1分;省级出版社出版的编著,每3万字抵一篇在省级学术刊物或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计0.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就是为了维护、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有效地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提供理论指导。
三、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的产品。
满足公共消费的产品或服务。
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
四、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若想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受益,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或极其困难的,或者排除的成本过于昂贵而缺乏可行性,“公用品一旦被提供,除非能够花费无限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排除任何家庭对它的消费。
”五、消费的非竞争性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重点利益冲突。
六、产品划分。
纯公共产品:由国家和政府提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拥挤型公共产品(非排他性、不具有竞争性)和俱乐部型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私人产品: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一、公共组织含义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及非公共组织的区别:.价值取向和组织活动目的不同。
.组织的活动依据不同。
.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及管理对象不同。
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可以是整个社会。
.受环境的影响不同。
①从市场和政治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②私人组织的市场信号清晰。
③私人组织中的政治影响是间接的。
.组织程序不同。
. 组织的公开程度不同。
公共组织特征.公共性,①.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这是及私人组织最根本的区别②.管理公共事务。
.社会性,①本身是在社会过程中产生的②社会事务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合法性,依法正式成立的机构.服务性,是为社会提供公务服务的,不收费或者少收费.权威性,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系统性,政府及非政府的结合.公开性,凡是不涉及保密事情的公共组织的政策、活动过程都必须公开。
二、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首先,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体制组织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
(我国十五大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
①政治制度的质变影响公共组织的质变。
②政治制度的量变影响公共组织的具体职能和机构改革。
(我国理顺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改革,人治型管理体制向法治型民主体制的转变。
)3、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企事业组织的发育、独立和成熟程度。
二是社会群团组织的独立程度和参及意识。
三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介入程度和自身的现代化程度。
四是公民素质的提高。
4、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
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的问题,如战争及和平,南北经济关系问题,都要各国政府作出相应的对策,调整自己的政策乃至职能和机构,甚至调整整个公共组织的目标。
其次,公共组织内部状况是公共组织变革的根本原因,这种内部力量主要来源于:1、公共组织所采用的技术体系对组织形态提出新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原有组织模式进行的常规发展所不能满足的,于是必然要求组织进行变革。
这是组织变革最基本的原因。
(电子政务要求信息共享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2、公共组织成员对利益关系的要求和伦理要求及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推动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
(我国十四届六中全会尊重个人合理的正当利益)3、公共组织的政治局势的需要及现行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导致组织模式变革的重要原因。
(集权及分权的冲突)三、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首先,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
其次,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
再次,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
最后,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
、公共组织的结构的变革:包括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层级结构()从横向部门结构上看,公共组织变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及执行部门,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及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
(我国建立反腐败体系。
十六大重大科学决策对部门转变)其次,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于有限政府的出现,使政府的横向部门结构发生了由“微观管理部门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部门为主的变革”。
(我国发改委的改革变化)()从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号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
(中国实行省管县)3、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1)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我国的发展,使政府在这个领域还权给社会)(2)横向分权。
公共组织中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
()在纵向权力分配上,有着集权及分权互相作用融合的趋势。
在对一般事务的管理上是从集权型走向分权型,而在对宏观事务的管理上是从分权型走向集权型。
(我国大后向地方放权包括人事权、财权、使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但是有负面的影响如地方保护主义,为了防止,中央又通过了分税制。
第三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一、政府含义、政府广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内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组织体系,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第一,提供公共产品。
这是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最基本角色。
公共产品属于共享产品,它在消费上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第二,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依赖于完全竞争的理想模式。
政府的责任便在于这对垄断或其他非竞争因素的存在以及所引起的竞争的不完全性,采取有效措施,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竞争的有效性。
第三,消除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及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及社会成本不一致的情况。
外部性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外部经济及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亦称外部利益。
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或某一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被及该项目无关的人所享有。
外部不经济亦称外部损失成本。
指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虽造成了经济损失但该市场主体并不承担外部成本的情况。
第四,调控宏观经济。
第五,再分配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及财产。
当平等及效率发生冲突是,为了效率可以牺牲一些平等,为了平等可以牺牲一些效率。
(为了促进收入公平,再分配有房产税、遗产税)二、政府失灵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成因、防范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可能论述)“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者像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政府失灵的主要类型和成因. 公共政策失效第一,公共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并不能代表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
第二,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存在缺陷。
(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民主制问题)第三,信息的不完全性会导致政策的失效。
(西蒙:“完全理性很难做到”。
客观原因)第四,政策实施和执行上的障碍。
. 政府机构的低效率第一,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机制。
第二,政府机构缺少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第三,政府机构缺乏监督机制。
. 政府行为的内在效应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在以追求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为借口的同时,力求实现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的现象,被人们称为政府行为的内在效应。
. 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寻租及腐败。
租金源于政府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干预。
政府失灵的纠正及防范措施. 限制国家权利的增长第一,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可借助于“需求显示法”来完善选举制度,使所有参及集体选择的个体都有充分的激励,说出他对某一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状况。
第二,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一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
二是引进利润动机。
三是精简机构。
四是加强监督。
第三,进行宪制改革。
.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第一财政立宪。
第二税制选择。
第三平衡预算。
第四税收支出的限制。
第五货币政策。
政府失灵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政治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首先,少数行政机构及行政官员的不良表现破坏了经济的效率。
其次,制定政策的决策过于集中且无规则可循,难以切合实际,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
再次,现行政治规则难以约束少数当权者的利己主义。
.怎么办?(一)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适度性及局限性问题。
(二)要建立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及行政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三)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引入市场因素。
(四)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
三、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定位。
.转型期秩序稀缺的一般规律,决定了供给秩序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综合性职能。
.在转型和开放的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经济竞争,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应称为政府的核心经济职能。
(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可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是关键。
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三是要特别重视制度的效率,包括系统内各组织的效率,尤其是组织之间联系、沟通及合作的效率。
).在转型期和开放条件下,社会风险会变大,所以,稳定职能应成为政府一项之重要社会职能。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一是高失业率所导致的社会风险。
二是国有企业困境所产生的社会风险。
三是地区差距拉大产生的社会风险。
四是贫富分化导致的社会风险。
五是加入会使我国的社会风险进一步加大。
).转型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所以应把预防腐败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职能。
(腐败的措施:一是要制约政治权力,使其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
二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三是要使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运行尽可能相互独立。
四是要重视培育民间组织,支持第三部门发展,依靠第三方反对腐败。
五是要加强和弱势群体的联盟,共同对抗既得利益阶层的腐败行为。
)第四章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及基本特征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的使其为解决公共问题,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制定的行为方案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其表现形势有法令、条例、规划、方案、措施、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