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与转变研究
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与转变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巨大的转变和挑战。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被颠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因此,研究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与转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与转变展开阐述,并评估其对社会和媒体的影响。
首先,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涉及到信息传播的新模式。
过去,新闻媒体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和微信,以及新闻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等,使公众能够实时获取并分享各种信息。
这种传播模式的变革对新闻媒体和传媒机构提出了挑战,也为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其次,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还关乎信息可信度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给信息可信度带来了挑战。
在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容易得到传播,这对公众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新闻传播学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如何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对虚假信息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以保障公众的信息权益。
第三,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还面临着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变得更加普遍。
这引发了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和对数据安全的担忧。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需要研究隐私权利和个人数据保护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保护公众的权益。
此外,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还涉及到媒体素养的培养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这同时也要求公众具备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如何培养公众的媒体素养,提高其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最后,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还关乎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媒体成为公共话语空间的一部分。
新闻传播学中的网络话题传播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网络话题传播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话题已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网络话题传播是一种全新的话语行为,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话题传播研究。
一、网络话题传播的特点网络话题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网络话题传播具有快速性。
网络传播的速度极快,在网络上发起话题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可以快速传递和扩散。
2.网络话题传播具有广泛性。
互联网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领域,通过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只要话题具有吸引力,就能够吸引海量的网民参与讨论。
3.网络话题传播具有多样性。
网络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话题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此外,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不受限制。
4.网络话题传播具有不可控性。
在网络上,一旦爆发一个话题,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是很难预测和控制的。
网络话题的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话题的热度、参与者的态度和社交平台的算法等。
二、网络话题传播的研究方法网络话题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网络话题热度的分析。
通过对话题的搜索量、讨论次数、转发次数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话题的流行程度和热度。
2.网络话题影响力的研究。
通过对话题的传播范围、参与者态度、门户网站引用等因素的研究,可以获得话题对于公众和社会的影响程度。
3.网络话题的传播模型分析。
通过对网络话题传播的模型分析,可以了解话题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的传播特点,为话题传播提供模型和理论基础。
4.网络话题的信息可信度研究。
网络话题中存在着较多的虚假信息和谣言,通过对网络话题的真实性、来源可信度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减少虚假信息对公众的影响。
三、网络话题传播的应用网络话题传播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利用网络话题进行品牌建设网络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网民参与讨论,这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供了便利。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8课程名称:网络新闻传播(Network news media)新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网络新闻传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和时代发展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新闻学理论》、《传播学导论》、《计算机基础》、《广告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36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验学时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网络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传播网站建设与经营网络营销网络中的传播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机动42622644422 合计36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网络应用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互联网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网页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主要熟练掌握制作网页的有效工具Dreamweave和Flash。
教学重点和难点:网页设计原则、网页设计过程、网页设计技巧和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和Flash。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一、引言网络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传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展开探讨,分析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关联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
二、研究对象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网络新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已经由传统的报纸、电视等转变为互联网。
因此,网络新闻传播学主要关注的是网络新闻的生成、发布、传播、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网络新闻的生成过程包括新闻的采集、编辑和发布等环节。
网络新闻传播学研究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提高新闻采集和编辑的效率,并借助搜索引擎和推荐算法等手段,增加新闻的曝光度。
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路径以及传播效果的研究。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特点,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
网络新闻的接受过程指的是用户如何获取并消化网络新闻的过程。
网络新闻传播学关注用户对新闻的选择、关注和参与程度等因素,研究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接受行为,并分析用户对新闻的态度、意见和反馈等。
网络新闻的影响主要指的是网络新闻对个人、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影响。
网络新闻传播学研究网络新闻对舆论的引导和塑造、政治和文化价值观的传递、社会事件和公共议题的发酵等。
三、研究方法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依据统计学进行分析和解读。
定量研究可以提供客观、精确的结果,对于大规模样本和大范围数据的研究较为适用。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和内容分析等方法,从个案和局部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描述和解释。
定性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网络新闻传播现象的内在机制和含义,发现研究对象中隐藏的规律和现象。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PPT 171页)
网络传播的技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 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 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
2019/12/5
5
人类传播的五种方式
自我(人内)传播主要指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 通,如独立思考、内心冲突、自我发泄等
人际传播 即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这里 包括面对面进行的亲身传播。
群体传播 这是指在社会某一群体范围内 组织传播有组织地进行的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 这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对着极其广
认同度级别:高认同度;中认同度; 低认同度;无认同度。
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 (一)成员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 网名相对固定;传播的活跃;恶意利用 (二)重新赋权 信息的交流量;文字表现力;技术能力
研究网络群体传播的意义 (一)可以了解网络群体规范的形成;
(二)有助于理解群体文化的形成与 发展;
网络中进行人际传播的方式
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
(二)多媒体交流
弊端
(一)传播质量
(二)功利性
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
网上聊天 (一)多人在线实时交谈(IRC) (二)即时通讯(IM) 优点 交流的深度;敞开心扉 弊端 传播效果;时间性;掩盖隐藏
网络人际传播的利用 (一)个体对网络人际传播的利用
负面影响;积极影响 (二)新闻传播与人际传播
双向沟通;延伸新闻报道的广度与 深度
网络新闻传播
第一节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1、作为新媒介,人类对网络研究尚未深入2、网络还处于发展期3、网络舆论引导仍不完善第二节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1、数字化的采编流程2、综合文字、图像及声音的表现手段3、非线性的写作与编排4、积极互动的新闻平台5、无线广阔的新闻实物空间第三节网络新闻实务体系及采编流程一、网络新闻实务的结构特点:①属于应用新闻学的范畴;②网络新闻传播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继承二、网络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广义的信息传播(新闻、数据(天气数据)、经济、统计数据等)②新闻信息③交互式的新闻信息传播三、网络新闻工作的流程第二章网络新闻传播研究内容及传播者的素质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二、网络新闻采访三、网络新闻写作与录制四、网络新闻编辑五、中国新闻网站的分类:1、以新华网为特征的专业新闻网站;2、以新浪网为特征的综合性商业网站;3、以天涯为特征的论坛式新闻网站;4、以腾讯为特征的捆绑式新闻网站;5、企业新闻网站六、网络传播者的素质1、政治素养①遵守党的政策②2、道德素质:①遵守网络规则以及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各种规定;恪守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
②如实传播新闻事实,不传播虚假、不健康信息。
③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就事论事的传递新闻。
④保持清醒头脑,带有批判的观点,浏览吸收网络新闻信息。
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英文功底4、创造性的思维能力5、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技术素质①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②文稿的录入及编排技术;③网络多媒体及相关技术;④计算机数字化声音及图像处理技术;⑤懂得并能够预防计算机及网络病毒。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第一节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对比一、媒介性质的比较麦克.卢汉三大观点:1、媒介是对社会的表达与推动2、媒介的冷与热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热媒介:易获得3、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二、媒介特征的比较1、单一与综合2、模拟与数字3、条块与网络三、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传播特征的比较1、单向与双面2、大众与小众3、异时与实时电视刚刚诞生时,只能进行实时传播。
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虚假新闻的泛滥
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虚假新闻的泛滥---以“武汉大三女生求职被割肾”为例武文超新闻0902 200970120227摘要: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逐渐兴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
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兴起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虚假新闻泛滥的问题,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本文将根据传播学的理论,结合2011年十大假新闻之一的“武汉大三女生求职被割肾“这一案例,对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效果、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控制假新闻的泛滥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播学网络虚假新闻“武汉大三女生求职被割肾”效果分析治理措施正文: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逐渐兴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
但是缺乏监管的网络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产生。
从2007年到201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网络假新闻的数量来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要加大对网络新闻媒体的控制,减少假新闻的产生。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而新兴的网络媒体,在假新闻方面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金兼斌教授分析说:“新闻源或者发帖者、爆料者本身在描述事件时信息不准、不全、不客观,从而给网络上的‘以讹传讹’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中间传播环节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添油加醋’的理解,最终可能歪曲事实真相,变成谣言、假新闻。
”2011年十大假新闻之一的“武汉大三女生求职被割肾”事件,就是网络假新闻的代表。
11月28日,某网友发布一条微博,称“武汉纺织大学最近发生多起血案,但是没有官方辟谣”。
微博称:目前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两个大四女生在外求职被割肾抛尸于学校”,另一个版本则是“一个大四女生被割肾,另有一大三学生遇害被抛尸于山上”。
微博随附着照片,迅速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转发量激增,并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许多网友信以为真,而且有的网络媒体就将其进行转载,造成了很大的恐慌,以至于武汉市公安局最后发微博进行辟谣,来平定这场由微博转发引起的骚乱。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
传播则提供了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使受
众得以随时与传者沟通交流,形成互动性的传
播操作环境。
几种交互方式
贴吧 转载 顶帖(网易,大部分人是去看评论的) 点赞
受众与平台互动到受众与受众互动。17
交互性强网络中的信息交流方式表现为 实时交互操作的方式。
一体的网络传播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最新新闻信息。传统媒介几
乎无法与之相比。
■
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是其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一方面,交互性体现为人与机器的互动,电脑以
日益人性化的界面对话、对话框、提示语的交流方式,
实现与使用者的互动。
■ 另一方面,交互性体现为人通过机器与他人的交流 互动,这是更为我们关注的关键特性。网络交流与现有 的通过广播、电视等信息交流工具所进行的交流活动不 同,它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活动,用户不仅是网络信 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 供者。
往往还会加上一个How(怎么样?
)
4
新闻的作用
•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央视大火、商机信息
)
•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三鹿事件)
• 实施舆论监督,引导舆论(西藏3.14事
件)
•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农业百科、艳照门)
•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体现价值(
行情信息、供求信息)
5
新闻(信息)受众(用户)的特点( 新闻学的角度)
式相比较,网络新闻传播融多种传播形式为一
体,具有传播方式多媒体的特点。报纸通过纸
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
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新闻
媒体则兼容文字、图表、图片、声音、动画、
影像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
网络新闻传播学第三章
(二)多元化新闻传播格局下 专业网络新闻机构所扮演的角色
• 这体现在如下方面: • (1)新闻传播的主导者:专业新闻 机构用制度化的持续的新闻生产 来满足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全面需 求,它们的活动构成网络新闻传 播的“主旋律”,其他的非专业 的新闻生产,都是对它的补充。 没有主旋律的统合,网络中的新 闻传播就是杂音、噪音。
• (3)专业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产业, 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存在, 不仅仅是新闻与信息传播的需要, 也是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与很多 服务性行业一样,它的规模化、高 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它也可以带动广告、商务等相关产 业的发展。
因此,对于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变化应 该从不同层面加以认识。从第一个层面 上看,承认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 收者之间界限的模糊,有助于更好地认 识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殊性,并加以充分 利用。而在第二个层面上,承认界限的 存在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帮助网络中的 专业新闻机构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 国外一些学者曾建议,将传播者与受 众的概念演变为“信息的生产者”与 “信息的消费者”。这种说法应该说是 有一定道理的,但它们与传播者与受众 的概念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
• 但承认非专业人员可以参与大众传播,并不 意味着专业媒体存在必要性的丧失。这是因 为: • (1)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信 息需求的充分满足。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网 上发布信息,具有偶然性、随机性,即当他 有了某种需要与他人分享的信息时,才会将 它发布。否则,他不会花费精力去做新闻或 信息的搜集、发布工作。这样的信息,也只 是出于发布人的愿望,而不是受众的需求, 因此,不能保证它总是有价值的。
第三章 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
•
本章将以中国的网络媒体为主要对象,分 析网络中新闻传播者的构成及其各自的特 性。
网络新闻传播知识点汇总情况
简答题:一、二章几个概念:1、网络媒体: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
2、网络媒体的主体:传统媒体和商业的新闻中心。
3、网络新闻传播:主要指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4、网络新闻事业: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专门化、职业化形态。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对网络新闻事业的研究第一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第一节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的本质:将若干LAN(局域网)和W AN(广域网)连成一个大而合一的全球计算机网络。
传播媒介,即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
当计算机(电脑)将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结合起来形成国际互联网(Internet)时,有人指出,网络化的个人电脑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媒介革命的来临。
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形成——万维网(World Wide Web)计算机网络: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处理节点通过线路连接成为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互联网形成和发展的阶段:1、略具雏形的ARPANET阶段(1969年—1986年)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阶段(1986年—1992年)3、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年以来)4、Web 2.0 兴起(2004以来)三、互联网的功能和应用(一)互联网媒体的技术特征:具备信息源、渠道、接受终端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高效功能。
包括多媒体、超文本、分组交换、同步传播和交互性五个方面。
(二)网络媒体的功能:1、多媒体功能2、信息检索功能3、超功能此外还包括媒介数据库服务、用户反馈、用户参与新闻报道等功能。
(三)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电子、万维网、在线聊天、网上论坛、博客、维基、微博第二节网络新闻传播的产生二、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网络新闻:报纸、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建立的或其他专门化的新闻性所发布的新闻。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二、网络传播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低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便捷5、多媒体6、超文本7、互动性三、“新媒体”的界定P10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
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
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新闻学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50301)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 具有扎实旳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广阔旳文化与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旳现代网络技术, 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旳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在新闻、网络、出版等行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宣传助理、文秘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规定(一)培养规格规定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新闻学和传播学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新闻业务旳基本训练, 具有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管理等有关职业所需要旳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 可以积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并富有创新精神。
1.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 具有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崇高旳道德品质。
2.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掌握新闻学旳基础理论, 具有新闻(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专业技能。
3. 理解我国新闻工作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新闻专业学科前沿旳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旳基本知识, 纯熟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 具有调查研究旳能力;具有适应社会旳能力、获取知识旳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旳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旳能力;具有科学、合理旳知识构造;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旳科学态度。
5.具有健康旳体魄、具有健全旳人格和良好旳心理素质, 到达国家规定旳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原则。
6.具有良好旳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具有健全旳人格和良好旳心理素质, 具有较强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重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三、重要支撑学科新闻传播学四、专业关键课程与特色课程(一)专业关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网络新闻实务、网络传播学(二)特色课程:网络新闻实务、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五、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有: 公共基础类实践(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等), 专业类实践(科研综合实践活动、暑期新闻专业小实习、新闻课外专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素质拓展与创新类实践(社会实践、专业素质拓展)。
新闻传播学:网络新闻价值取向
新闻传播学:网络新闻价值取向
一、新闻的双重价值:
对于受众而言具有新闻价值;对于媒体而言具有宣传价值。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法规、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是新闻选择的四项标准。
二、新闻价值的定义及要素:
新闻价值定义: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
五要素说:时新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
三要素说:时新性、重要性、趣味性。
三、宣传价值的定义及要素:
宣传价值定义: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能够证明传播者政治主张的素质。
五性: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
新闻价值是宣传价值的基础;宣传价值或隐或显得控制着新闻价值的实现。
二级评价模式: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新闻价值判断:
一种是新闻工作者的预测性判断(初级新闻价值评价);
一种是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评价性判断(终极新闻价值评价);
四、新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新闻价值取向: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价值判断过程中对某些价值要素和突出和强调而形成的新闻价值取向或倾向。
传播史上的新闻价值观:
1、反常论
2、“黄色新闻论”
3、法西斯新闻价值观
4、新闻有利论或正面宣传论
五、网络新闻价值取向:
判断标准:1、实时性;2、重要性;3、趣味性;4、实用性。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第二章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
2、个人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来选择 信息
“我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 “我想什么时候知道就什么知道”
个性化:习惯、兴趣、爱好
3、“我”成为真正的“我”
大众传播——点对面 网络传播——点对点
第三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特性
一、网络新闻的传、受速度: 快捷性
网络新闻传播在时效性方而得天独厚,集 计算机、通信、电讯为一体的网络传播能够在 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最新新闻信息。传统媒介 几乎无法与之相比。
1、所谓“多媒体”就是“数据、文本、声音
以及各种图像在单一数字环境中的一体化”。
数字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数字“1” 表示真,即是“关电路”,数字“0”表示假, 即是“开电路”,这种看似简单的二进制 码.就是计算机编码、存储、使用信息的语言 基础。所有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 像、声音、视频都可表示成一连串的“0”或 “1”,只需占用有限的带宽便可进行远距离 传输,经过还原,呈现最初的多媒体信息。
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 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 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 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 所以叫做超文本。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 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 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 体这个词。
※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
第一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特性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 化、多样化
与传统媒介信息承载量的有限性相比,网 络新闻传播具有超大容量的特点。传统媒体受 到版面、播出时间的限制,信息量比较有限。 而互连网具有巨大的信息容纳和信息存储能力, 它可以为传者提供近乎于无限的版面和表现空 间。它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把全世 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学解读
及时性和交互性使其更具网络特点。
“ 网评 ” 受 双 方 的 普 遍 化 传
条 新 闻 从 写 出到 见 网 .一 般 来 说 是 相 当 快 的 .只 需 将 所 写 的 文章 送 到 专 用 的 发 送 系 统 就 可 以 了 。即使 一 条新 闻 远 隔 千
切 需 要 解 决 的问 题 是 什 么 ,争 取 做 到对
网络 是 一 种 双 向交 流 的 媒 体 .任 何
一
台网 络 终 端 设 备 既 是 接 收 工 具 又 是 传
播工具 . 使受 众不用借助其他媒体 。 这 直
接通过 网络就 能与传 播者进 行交 流 . 从 这个意义上说 , 受众 既 是 接 受 者 , 是 传 也 播 者 .根 本 上 改 变 了传 统 的 大 众 传 播 模 式 中普 通 受 众 只 能 被 动 接 受 。而 不 可 能 发 布 信 息 和 意 见 这 一 状 况 。 比 如 现 在 网
的事 物 中去 。这 种 现 象 表 达 了 新 时 期 网
网络 媒 体 在 互 联 网 上 为 网 民提 供 的就 新
闻和社会 问题发表 和交换 意见 的场所 .
就 不 能 成 为 新 闻传 播 。 此 , 个 新 闻媒 因 各
体 都 很 注 重 新 闻 时 效 性 。 面 对 突 发 新 闻
站 的新 闻 页 面 后 面 一 般 都 附有 “ 论 ” 评 这
一
群 众 的 了解 做 到 心 中有 数 ,具 体 问题 具 体分析。 随 着 互 联 网技 术 以及 网络 媒 体 的迅 猛 发 展 ,我 国网 络 新 闻评 论 的发 展 取 得 了 有 目共 睹 的 成 绩 , 但从 总 体 上 看 , 处 仍 在 起 步 阶 段 。 进 一 步 提 高 网络 新 闻评 论 的 水平 .是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一 项 十 分 重
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新挑战
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的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网络媒体中进行准确、及时、可信的新闻传播,成为了新闻传播学者和从业者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渠道的变革、信息真实性的保障以及受众需求的个性化等方面论述新闻传播学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新挑战。
一、新闻传播渠道的变革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
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途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社交媒体、微博、博客等互联网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
这些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新传媒渠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不得不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
他们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同时,传统媒体也要学会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增强传媒的竞争力。
二、信息真实性的保障在网络时代,假新闻的传播现象日益严重,这对新闻传播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闻传播学者必须面对如何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一难题。
他们需要通过采取严格的新闻采编流程,提高新闻报道的工作质量和可信度。
此外,社交媒体等网上平台上的用户生成内容也成为了新闻传播学关注的焦点。
虚假信息在这些平台上的传播速度更快,因此,新闻传播学者应该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这些用户生成内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受众需求的个性化在网络时代,个性化需求成为了新闻传播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互联网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想要获取的新闻内容。
这要求新闻传播学者更加关注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精准的新闻服务。
实现受众个性化需求首先需要进行精准的定位和分析。
新闻传播学者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新闻内容。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2023-11-07CATALOGUE目录•学科概述•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学科特点与优势•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实践与应用领域•学科研究的案例分析01学科概述定义网络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网络新闻传播现象、规律和方法的新兴学科。
它涵盖了网络新闻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传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网络新闻传播学应运而生,旨在系统地研究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和规律。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定义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新闻门户网站研究新闻门户网站的定位、内容特色、受众群体等。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移动新闻客户端研究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优劣、用户使用习惯、内容推荐算法等。
网络舆情研究网络舆情的形成、演变和应对策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新闻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其传播特点和受众喜好。
内容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网络新闻传播现象的观察,深入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
通过对特定受众群体的调查,了解其对网络新闻的接受程度和需求。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网络新闻传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实践提供借鉴。
02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Web 2.0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产生背景科技进步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变革趋势,要求新闻传播学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社会变革网络新闻传播学是新闻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学科交叉逐步发展进入21世纪,网络新闻传播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闻机构、社交媒体、个人博客等都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初步探索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机构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发布新闻,这是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初步探索。
成熟完善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学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网络新闻传播学心得
网络新闻传播学心得1102407029黄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新闻也随之得到发展。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
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播报新闻的方式,网络新闻的时效性,快捷性与传统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
网络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吸引如此多的受众,主要具有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具有可储存性、时效性、互动性、全时性和广泛性等优势。
虽然存在优势,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却是存在不少隐忧之处,我们只有理智和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推进我过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就曾一度遭到质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网络新闻更要全面、准确、真实,但是在网络“争夺眼球”的竞争中,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用各种充满噱头的题目引起公众的注意,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不顾。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和同为政协委员的歌唱家郁钧剑都曾受到不实报道的骚扰。
而以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最为典型,曾有媒体绘声绘色地报道他带一个受资助的孩子出国,他女儿又如何经营着一家大型文化公司。
这些网站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这些虚假新闻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不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败坏了网络新闻的名声。
新闻与广告并存,受众对网络新闻失去信赖,同时传统新闻业标准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一个媒体的运营离不开广告,网络新闻也不能例外。
网络新闻媒体要维持正常运转须靠广告收益来平衡,这使得网络新闻广告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许多网络媒体除了采取电子邮件及旗帜广告等常见的网络广告形式外,还将与新闻内容相关的广告放到与新闻临近的位置,甚至将广告嵌入新闻内部建立链接。
这种版面编排,有时候连媒体本身都难以分辨“新闻”内容是新闻还是广告,更不要说一般受众了。
另外,网络新闻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普遍质量不高且侵犯他人权力的法律问题增多,缺乏法律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新闻传播学》导言网络新闻传播滥觞于互联网上的邮件列表、电子公告牌、新闻组。
90年代中开始蓬勃发展。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信使报》,开传统媒体上网先河。
网络媒体:广义的指互联网,严格的是指由报社、通讯社、电视台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及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
我国网络媒体主要由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中心构成。
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新闻,或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网络新闻传播: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而从事的新闻传播活动。
80年代初,美国等西方国家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新闻学”,包含以下4个方面内容:(计算机辅助报道)、(计算机辅助调研)(计算机辅助引证)(计算机辅助聚会)。
一般新闻传播学由理论、历史、实务三部分构成;要解决的是新闻传播学中的普遍性问题。
部门新闻传播学要解决的是新闻传播领域中特殊性的问题;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传播学。
部门新闻传播学研究必须进行3个方面的融会贯通:1、贯通不同媒介领域的新闻活动和社会活动;既充分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对社会活动的推动作用,又充分把握社会活动对新闻活动的决定性和制约性。
2、贯通部门新闻活动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把实践上升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3、贯通部门新闻活动的历史与现实;以现实眼光去追溯历史,让历史轨迹展现规律。
第一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1960年,利克莱德《人机共生》。
90年代,万维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指全球性信息系统:(1)通过全球性唯一的地址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网络间协议”(IP)或今后其他协议基础上的;(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间协议”(TCP/IP)或今后其他接替的协议或与“网络间协议”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基础设施之上的。
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ARPANET阶段,略具雏形。
(1969-1986)第二阶段:NSFNET阶段,在科研教育中发展。
(1986-1992)第三阶段:互联网阶段,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
(1992-今)万维网:又称WWW,是一种在INTERNET之中扩增其力量的网络技术,能够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存取因特网信息文档,并支持图形、声音、视频和文本。
三、互联网的功能及应用1、技术特征:多媒体、超文本、分组交换、同步传播、交互性。
2、功能:多媒体、信息检索、超链接、媒介数据库等。
3、应用:电子邮件、万维网、在线聊天、网上论坛等。
四、网络新闻传播:1987年《圣何塞信使报》,全球第一家拥有报纸网络版;1993年《杭州日报》,我国新闻机构的最早网上行;1995年《神州学人》,我国第一份电子报刊;1995年《中国贸易报》,我国第一家传统媒体电子版日报。
1998年“德拉吉报告”,报道克林顿丑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00年千龙新闻网、中青在线、东方网标志着我国网络媒体合纵连横进入全面整合期。
*早期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1、信息量少,重复性高,基本上是传统媒体的拷贝,时效性还晚于传统媒体;2、新闻分类不科学,编排不醒目,工作人员不懂新闻规律,缺乏新闻修养;3、网络新闻单调陈旧,假新闻、假消息泛滥;4、服务功能单一。
*网络新闻的优势:1、网络新闻内容丰富、形态多样;2、迅速及时,不受时空限制;3、信息承载具有海量性;4、网络新闻检索方便;5、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网络媒介指互联网这种形式,网络媒体则指体制化的传播媒介组织。
五、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网络版;商业网站新闻中心或新闻频道;整合多家传统媒体资源组建的新型新闻网站。
上网媒体:先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网上媒体:以比特为原生形态出现的的网站,节目只存在于互联网,现实中无相对应的媒体。
在信息资源、媒体信誉、政策法规方面,上网媒体占有优势;在资金来源、人力资源、观念意识方面,网上媒体占有优势。
第二章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一、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1、内容的海量性和多样性;2、形式的多媒体和超文本;3、传播主体的多元化;4、受众的个人化和主动化;5、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传授关系的交互性。
二、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共识:网络媒体有优势,也有局限,网络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只能是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共存共荣,全面推进人类信息交流的进步。
1、海量性让公众不知所措;2、新闻公信力差抵消了快捷性;3、技术依赖强,使广泛性受到限制;4、大众化程度低,使信息的全民共享停留在理想阶段。
三、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主要是在传统媒体——媒体网站——商业网站之间展开。
合作:一体化合作(传统媒体与媒体网站)、利益性合作(传统媒体与商业网站)、整合性合作(新闻资源整合如东方网;新闻与资本如中青在线)、业务性合作(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竞争:找准网络媒体的类优势;明确网络媒体的市场定位;不断进行网络新闻传播创新。
第三章网络新闻价值取向一、新闻的双重价值:对于受众而言具有新闻价值;对于媒体而言具有宣传价值。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法规)、(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是新闻选择的四项标准。
二、新闻价值的定义及要素:新闻价值定义: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
五要素说:时新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
三要素说:时新性、重要性、趣味性。
三、宣传价值的定义及要素:宣传价值定义: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能够证明传播者政治主张的素质。
五性: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
新闻价值是宣传价值的基础;宣传价值或隐或显得控制着新闻价值的实现。
*二级评价模式: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新闻价值判断:一种是新闻工作者的预测性判断;(初级新闻价值评价)一种是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评价性判断;(终极新闻价值评价)四、新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新闻价值取向: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价值判断过程中对某些价值要素和突出和强调而形成的新闻价值取向或倾向。
传播史上的新闻价值观:1反常论;2“黄色新闻论”;3法西斯新闻价值观;4新闻有利论或正面宣传论。
五、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判断标准:1实时性;2重要性;3趣味性;4实用性。
第四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准则一、真实性原则二、在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寻求有机的统一:*客观性原则:新闻记者本着客观的态度和手法来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不因为主观偏见而歪曲事实。
客观性原则要求:对事实的高度重视;将事实和言论分开;公正的报道立场;客观报道方法。
主观性:由于社会控制和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新闻报道中必然存在主观性和倾向性。
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更加有利于主观意见的表达。
坚持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要求:大力强化新闻客观性的根基作用;善于在客观报道中表达自己的倾向性;充分发挥新闻倾向性的主导作用。
三、网络新闻应该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雅正性:与煽情性相对,指新闻传播应当具有高雅纯正而不追求低级趣味的文化境界;要求新闻报道严谨、深刻、权威。
如何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1、网络新闻工作者要发挥“把关人”的职能,把握好网络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准;2、处理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处理好比例,软新闻硬化、硬新闻软化)3、网络新闻可运用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来增强雅正性。
第五章网络新闻采访网络新闻采访具有两重含义:“利用网络进行新闻采访”;“网络新闻的采访”。
一、利用网络采访的依据:1、网络是新闻采访的辅助通讯工具;2、网络是获取新闻线索的一种途径;(抢到某条新闻;信息整合;零星信息挖掘)3、网络是进行采访准备是不可或缺的帮手。
(背景材料;最新动态;竞争对手报道动态)二、利用网络采集新闻信息的方式:1、信息获取型:浏览万维网;使用网络检索工具;查阅网上数据库。
2、人际联络型:收发电子邮件、使用网络寻呼工具如OICQ等。
3、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电子论坛;聊天室;新闻组;邮件列表等。
三、对网上信息的搜寻和评估:评估:1、网站或网页的拥有者是否可靠?2、网页是不是经常更新?3、网页材料是否是第一手的?4、信息发布者是否权威?5、信息来源是否可靠?能否得到相关的证实和支撑?6、信息发布的动机?7、信息的准确程度如何?观点是否前后一致?8、信息是不是最新的?等应用:由于网上信息来源复杂,种类繁多,目的各异,信息总量巨大,故我们要树立以下基本认识:1、网络上的资料信息只能作为报道线索,要完成报道还要进一步证实和采访调查;2、对于网上庞杂的信息要做科学有效的取舍,避免时间浪费;3、网络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有些信息传统方式更容易获取或更有权威性、可靠性;4、搜集和整理资料永远不可能代替记者的亲自采访,要随时做好深入一线采访的准备。
四、网络媒体的新闻采访:网络记者采访的特性:1、采集方式的多样性,录音、摄像等十八般武艺全面出击;2、更强的时效性,争分夺秒毫不含糊;3、可能的交互性,随时准备与受众面对面。
第六章网络新闻写作一、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性:1、写作材料的价值多元化;2、写作形式的多媒体化;3、写作指向的模糊性;4、写作过程的互动性。
二、写作方法探讨:1、继承传统媒体:倒金字塔、时序结构、逻辑顺序;2、自创:超文本结构写作(分层倒金字塔)、动态写作、多媒体化表现、网状写作。
网络新闻标题需要很多的信息量和刺激度;网络新闻主体要注意链接的均衡;多媒体新闻如FLASH新闻。
第七章网络新闻编辑编辑的定义:1、“编辑工作”:新闻传播和出版机构中以他人原稿及材料为对象,依照实际需求和构想,汇集稿件,加以鉴别、整理和组织,使之符合传播目的的专业工作。
2、“编辑职业”: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一、网络编辑的特性:1、非线性编辑: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媒体和超文本的、网状的编辑;2、高技术编辑:数字化技术、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
二、网络新闻编辑的职能:1、强大的信息汇总职能;(要广泛搜集信息;要精心选择信息;要认真加工信息)2、艰难的把关职能;3、更巧妙的舆论导向职能;*网络新闻把关面临巨大的挑战:1)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空间,因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隐蔽性,使得把关者难辨真假,难辨是非;2)从游戏规则来看,网络是信息的自由流动,本质上是排斥把关的;3)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信息无限丰富,要对其把关十分困难;4)网络传播信息的路径十分广泛,难以控制;5)信息在网络上的流动基本上是无序的,而把关则是为了有序,二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网络新闻传播必然存在着把关现象:1)传受互动机制导致把关:信息爆炸使人们希望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而网络新闻真实性和公信力较低,这些问题要由把关人来解决;2)政治经济机制要求把关:符合法律、符合经济利益原则;3)媒介自律机制导致把关:网络新闻编辑应成为信息提供者、信息引路人、信息规范者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