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巴金_简介
《家》简介
《家》简介
《家》是巴金的长篇小说,也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和《秋》。这部小说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最初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了首本《家》单行本。
《家》主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小说以高家为背景,生动地展示了封建家庭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以及新旧思想的碰撞。高家的三代人、众多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小说的主要骨架。小说中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他们与不同女性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以及学生请愿、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的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等情节,都反映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和对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及民主主义的觉醒的控诉。
《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并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这部小说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衰落和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它对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和矛盾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除了小说,《家》也被改编成了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曹禺的同名话剧《家》就是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而成的,而电影《家》也于1948年上映,由卜万苍执导,梅熹、李丽华等人主演。这些改编作品都成功地再现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感受。
总之,《家》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落与挣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家》巴金
鸣凤
鸣凤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高家的一个 小丫鬟,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对现实毫无 反抗意识。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 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 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在鸣凤面临着 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 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 鸣凤便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 着与忠贞。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瑞珏
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为高家的长孙 媳,又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 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 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这个良家 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 丈夫觉新,但当她知道觉新和梅的关系时,她陷入 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更同情梅 的遭遇。在她临产时却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被赶 到城外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她是典型 的封建家长制下婚姻的牺牲品。她是那么爱觉新, 可连在临终前看上觉新一眼的权利都没有,可见封 建礼教之吃人!
人物简介
觉新
他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最丰满、最 感人的艺术典型。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 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 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 大少爷;在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 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在封建意识的压 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性 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以致在 “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无抵抗主义和 作揖哲学,他的一生陷入极大的矛盾痛苦中。 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交替嬗变中的复杂性、 曲折性和艰巨性。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了 封建礼教、制度、道德的腐朽、残酷、虚伪和 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巴金《家》故事简介
巴金《家》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色之徒,在外胡闹事发,以致阖家不宁。继又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陈姨太以封建邪说为由,强迫瑞珏去乡间分娩,致使瑞珏难产而死。至此,觉新才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的《家》内容简介
中文5040
巴金的《家》内容简介
《家》的故事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高家,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t0ngzh*zh6:ruler),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就去世了,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
觉新是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却不敢不服从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爷爷的安排而与李瑞珏结婚。电影开始便是高老太爷抽签决定觉新的妻子。婚后觉新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善良的妻子,但又忘不了原来的恋人梅,特别是梅出嫁不久,她的丈夫就死了,梅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使他非常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死。
觉民与觉慧在外面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因此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遭到爷爷的责骂,并不让他们离开家。老太爷又为觉民选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做妻子,但觉民与表妹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躲避。觉新则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敢反抗的一个,他爱上了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却要娶鸣凤为妾,高老太爷便要将鸣凤嫁给冯乐山,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而死。觉慧既悲伤,又愤怒,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也就是觉新、觉民、觉会的叔叔,都是酒色之徒,在外面胡作非为,乱嫖戏子。高老太爷在此打击下一病不起。
高家又发生家产之争,以致全家不得安宁。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家中大办丧事。觉新的妻子瑞珏将要生孩子,却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理由赶到郊外生孩子,觉新不敢反对。因没有医生,照顾不好,瑞珏刚生完孩子就死在乡下的草屋里。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逆者。最后觉慧离家去上海,参加革命。他的这个决定得到大哥觉新的支持。
巴金《家》课文简介
觉新:
人物形象:
他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
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
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
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
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与
梅相爱却Baidu Nhomakorabea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
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
仗终于打起来了,高公馆上下都沉浸在
一片恐怖、绝望之中,此时琴也正在高家, 她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这里。她从前还 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女性,而这时她发现 自己还是一个脆弱的女子,没有能力反抗, 也只能等待别人来宰割。 恐怖的时期终于过
去了,和平的统治又恢复了。高公馆又热闹 起来。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刊了《黎明周 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 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
在高老太爷66岁诞辰的庆祝的日子里, 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将自己的孙侄女许 给觉民,同时将淑英许给陈克家的二儿子。 觉民爱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 作主。为了反抗祖父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 下逃离了公馆,觉新在这时听到了梅小姐去 世的消息,万分痛苦。
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妓女“礼拜一”做姨太, 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老太爷为此一 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后的结 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 的好梦彻底破灭了。临死前他把觉民召了回来, 答应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便离开了人世。
巴金《家》简介
巴金小说家简介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有些作品还表现了外国人民的生活。
抗战期间,巴金主要在后方从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40年代,他的小说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创作的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有“抗战三部曲”《火》及《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还有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寒夜》是巴金于40年代创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标志着作者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巴金《家》简介
巴金《家》简介:
巴金的《家》是一部描绘封建家庭生活的小说,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封建制度下的罪恶和腐朽。这部小说于1931年开始连载,并在1933年由开明书局首次出版。它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春》和《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并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排名第8。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觉新、觉民、觉慧等。觉新是两兄弟中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一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他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
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而觉慧也有着自己的心上人——鸣凤。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一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他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的青春。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而年逾古稀的高老太爷却娶了一个花枝招展、妖里妖气的陈姨太,觉慧觉得他不像祖父,倒像是敌人。大家纷纷外出避难,只剩下觉新一人留下看家。
巴金《家》
巴金《家》
一、作品简介
《家》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该小说于1931年发表,描述了上海商帮家庭的生活和变迁,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矛盾和崩溃。
二、主要人物
1. 高明
高明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他出身于一个农村家庭,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上海的商帮家庭。他勤奋、聪明且机智,是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物。然而,他在成功之后却陷入了道德、家庭和社会的矛盾之中。
2. 艾子秋
艾子秋是高明的妻子,她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女性,一直默默地支持和关心着高明。她承担着照顾家庭和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和好母亲。
3. 高文中
高文中是高明和艾子秋的儿子,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孩子,对社会充满着向往。然而,他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父母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变故,面临着成为现代社会人的困惑和挑战。
三、小说主题
《家》主要探讨了家庭与个人、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描写高明一家的故事,巴金对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崩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小说中,高明为了追求自己更好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农村家庭和传统观念,并融入了上海商帮家庭的生活。然而,在这个家庭中,他又感受到了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混乱,看到了家庭关系的破碎。
通过高明一家的经历,巴金揭示了家庭、婚姻和社会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性。他认为,传统家庭的结构和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导致了家庭的崩溃和个体的痛苦。
四、小说结构和风格
《家》的结构比较简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高明一家的经历和家庭关系的起伏;第二部分主要通过高文中的视角,展现了父母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变故;第三部分则是对高明一家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家》巴金_简介
•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 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无抵抗主义 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革命 觉慧: 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 者 •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 —瑞珏身亡 瑞珏身亡 •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 —鸣凤投湖 鸣凤投湖 • 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 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
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 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 势力搏斗的背景下)(论世) )(论世 势力搏斗的背景下)(论世)
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 《家》写作于 年 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 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 革命初期 年冬至 年 秋 间的生活 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 五四 五四"运动为开 。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 以"五四 运动为开 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 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在新思 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潮的影响下, 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 不断觉醒,不断反抗, 不断觉醒,不断反抗, 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 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家》巴金_简介
巴金希望通过《家》来揭露封建家庭的黑暗面,让更多的人 了解封建制度的罪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04
《家》的艺术风格
叙事风格
真实反映时代背景
巴金在《家》中以真实的历史背 景为基础,通过刻画高家这个封 建大家庭的兴衰,反映了当时中
国社会的现实。
人物形象鲜明
巴金在《家》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 象,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命 运,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深刻理解 和独特见解。
影视作品评价
电影《家》评价
电影《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该片以精湛的演技、深刻的主题 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电视剧《小别离》评价
电视剧《小别离》在播出后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该剧以现代家庭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代家庭在孩子教育、升学等方面的困境和挑战。同时,该剧也引发了观众对 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叙事结构紧凑
巴金的《家》采用紧凑的叙事结构 ,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关注故 事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演变。
语言源自文库点
朴实自然
巴金的《家》运用朴实自然的文 字,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注,同时也能 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细腻入微
巴金在《家》中善于刻画人物心 理和情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 满和立体,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
巴金《家》概括介绍
巴金《家》导读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 928年回国。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文艺月报》、《上海文学》、《收获》主编。中国文联第二、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委,全国第六、七、八届政协副主席。
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
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
二、故事梗概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巴金的《家》内容简介
中文5040
巴金的《家》内容简介
《家》的故事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高家,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t0ngzh*zh6:ruler),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就去世了,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
觉新是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却不敢不服从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爷爷的安排而与李瑞珏结婚。电影开始便是高老太爷抽签决定觉新的妻子。婚后觉新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善良的妻子,但又忘不了原来的恋人梅,特别是梅出嫁不久,她的丈夫就死了,梅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使他非常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死。
觉民与觉慧在外面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因此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遭到爷爷的责骂,并不让他们离开家。老太爷又为觉民选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做妻子,但觉民与表妹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躲避。觉新则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敢反抗的一个,他爱上了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却要娶鸣凤为妾,高老太爷便要将鸣凤嫁给冯乐山,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而死。觉慧既悲伤,又愤怒,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也就是觉新、觉民、觉会的叔叔,都是酒色之徒,在外面胡作非为,乱嫖戏子。高老太爷在此打击下一病不起。
高家又发生家产之争,以致全家不得安宁。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家中大办丧事。觉新的妻子瑞珏将要生孩子,却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理由赶到郊外生孩子,觉新不敢反对。因没有医生,照顾不好,瑞珏刚生完孩子就死在乡下的草屋里。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逆者。最后觉慧离家去上海,参加革命。他的这个决定得到大哥觉新的支持。
巴金作品家的简介
巴金作品家的简介
《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听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觉新;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反抗意识。觉民;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梅,喜欢觉新,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鸣凤,内心渴望爱情却又不敢表达出来,很无奈。
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东去的秋水,他写道: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这一开头一结尾,颇有艺术匠心,在读完全书之后,使人不能立刻离开书中的世界。
《家》虽然有不少缺点值得推敲,却不愧是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诸大家并耀争辉。
《家》的主要缺点是通篇缺乏艺术锤炼。我手头的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订本,已改去“用字不妥当的地方”及“删去一些累赘的字句”,可是若干章节读来仍感到难以下咽。总括说来这部小说,
描写和叙述参半,“难以下咽”多在叙述的部分。许多对话,太急于表达思想,而失去口语的活气和韵味,读来好象听演讲。
这些缺点与当时巴金的文学观点有关。他无数次的表白:“文学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终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读过一本文学的书。”又:“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可知他对文学的粗暴和轻蔑。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幻稚。不论你出于什么动机写小说,只要你当作文学作品出版,投进文学的世界,你就要受艺术尺度的衡量。
名著《家》介绍
名著解读《家》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11.25—2005.10.1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创作了《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等。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
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同年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二、内容辑要: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
巴金作品《家》内容介绍及赏析
等作家完成作品时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
以“真”动人,以“真”取胜。在巴金前期的创作中,他致力于青年对家
长的对抗情绪的感受,作家的真实就在于对这种感受的发掘和提炼,正如
他在《激流·总序》中所说的,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
二十几个寒署。”“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其中,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丰富多样,《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 《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 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 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 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 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语
言
风
格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 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 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 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 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 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 “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 别人燃烧”。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在具体驾 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 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 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如作品《春天里的秋天》中:“我抬起发热 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那对大眼 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这一句并没有使用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 声调的平仄搭配,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这种富于音乐美 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
名著导读之《家》
四、作品鉴赏
(一)作品主题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
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 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
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注: 《〈激流〉总序》)。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
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 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 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 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 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 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 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
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巴金积极投身于抗 战文化工作。创作转向对现实的理性审视和批判,显示 出日益走向成熟的坚实姿态。主要作品有《寒夜》《憩 园》《第四病室》等中长篇小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任《收获》杂志主编。“文革”结束后曾担任全国文联 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从1978年开始写作 《随想录》,对“文革”进行反思。2005年10月在上海 去世,享年10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家》的读书笔记
《家》故事概况:
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人物与情节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革命者
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
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
高老太爷:专横、虚伪、腐朽、冷酷
《家》的思想内容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成都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1、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2、《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家》的人物形象
《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可大致分为压迫者(卫道者,统治者),牺牲者,反叛者三种类型。(1)压迫者的形象包括冯乐山和高老太爷与克明,克安,克定两代地主的形象。高老太爷,性格特征:专横、虚伪、腐朽、冷酷。具体表现:a、囚禁觉慧,b、包办婚姻(觉民、鸣凤、婉儿等)c、大肆举办生日活动 d、年轻玩女人,年老养姨太。小说描写高老太爷临死前破例对觉慧表示的宽厚,就是相当深刻的一笔;表明作者即使是对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而是努力展示其性格的多面复杂性。(人之将死,其行也善。)
(2)牺牲者的形象:梅,瑞珏,鸣凤。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抑郁——梅芬病逝;瑞珏是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瑞珏身亡;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鸣凤投湖;
(3)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民,琴
性格特征: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人道主义者。具体事例:积极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创办《黎明周报》,批评大哥奉行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是“懦夫哲学”;支持二哥觉民的逃婚;他敢于怒斥陈姨太等人的迷信行为;他无视“门当户对”的森严教规,大胆的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他义无反顾的从封建大家庭出走,奔向了“充满着未知的新的生活的上海”。
幼稚——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觉慧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觉新:集以上三种人物性格于一身的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他的富有特征意义的语言就是"没有办法".觉慧被祖父软
禁了,觉新说"这有什么办法呢?"觉民的幸福要被断送了,觉新也是"据我看是没有办法了";连觉新的妻子瑞珏被赶出公馆去生产,他还是"然而我又有什么办法?"。具体事例:1、屈服于封建家长制。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他自己饱尝了包办婚姻所带来的无穷痛苦,却又苦苦哀求觉慧劝阻觉民不要逃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他明知世上无鬼,却又顺从地参与"捉鬼"的勾当。2、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觉新矛盾性格的根源:⑴"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承担着维护封建家族长治久安的责任。⑵"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使他对封建家庭产生不满,并有了改良旧家庭的愿望
觉新形象对当时社会的意义:对于封建宗法制度采取妥协,改良的办法是不行的,只有进行坚决彻底的反抗斗争才有出路。
主题概括: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
《家》的启示
1、《家》在明确的告诉人们;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
牺牲者。
2、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3、“巴金小说的价值,不只是在现时代,而特别在将来的时候要保留着。因为他的小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变。这好似一部影片,在上面有无数的中国人所表演的悲剧,作者个人的经历的叙述,在很多青年心中引起了共鸣。为什么《家》会有这样的收效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她代表了中国大多数青年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