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日本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板书
教案板书:日本一、地理位置-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
-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 濒临的海洋有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二、自然环境1. 地形特点-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 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
2. 气候特点- 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 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三、资源和经济1. 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
- 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较高。
2. 经济特点- 经济发达,现代化程度高。
-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 主要出口产品有电子产品、汽车等。
四、文化和生活1. 文化特色- 传统服饰为和服,传统食品为寿司。
-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季举行樱花节。
2. 生活方式- 公共秩序良好,垃圾分类严格。
- 交通发达,普遍使用高速铁路和公共交通工具。
五、防震措施- 由于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日本多地震和火山活动。
- 建筑采用抗震设计,学校定期进行地震演习。
- 普及地震预警系统和地震知识教育。
六、辩证看待- 认识到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 理解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重要性。
- 强调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状况、文化特点以及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日本面临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等自然灾害,以及他们所采取的防震措施。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学会辩证看待事物,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经济特点,如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等。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了解其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4.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 日本的气候特点3. 日本的经济特点4. 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5. 日本的文化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农业生产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具体实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3. 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介绍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4. 讲解日本的经济特点:介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5. 讲解日本的农业生产特点:介绍日本农业发达,稻米、畜产、蔬菜、水果等产量均较高。
6. 讲解日本的文化特色:介绍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其他方面,如科技、教育等,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地理日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优秀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
(3)了解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
(4)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对比图表,了解日本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日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视野,增强对邻国日本的了解。
(2)学习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
(3)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
(3)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
(4)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的综合理解。
(2)日本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解读。
(3)日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借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激发学生对日本这个邻国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
(2)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多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狭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源贫乏,煤、石油等主要依赖进口。
(3)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经济发达,工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农业和渔业也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
(4)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工业区和沿海港口城市;多地震、火山,如富士山、樱岛火山等。
3. 案例分析以日本地震和火山为例,探讨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海岸线特点;(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3)了解日本的经济概况、主要产业及对外贸易情况;(4)掌握日本的行政区划、首都及主要城市;(5)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及现代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利用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搜集资料,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及主要产业;(4)通过图片,观察日本的城市面貌及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拓宽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2)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日本的经济概况、主要产业及对外贸易情况;(4)日本的行政区划、首都及主要城市;(5)日本的文化特点、传统节日及现代生活方式。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2)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3)日本的经济特点及产业分布;(4)日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日本地理、文化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地图、图片、资料等;(3)设计教学活动及提问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日本地理、文化相关内容;(2)搜集日本经济、城市等方面的资料;(3)准备课堂发言及提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日本的领土组成、地形特点;(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日本气候、经济方面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4. 使学生认识日本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经济部门,了解其经济发展特点。
5. 培养学生对日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点。
2. 难点:日本的地形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掌握其经济发展状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日本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日本的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如山地、丘陵对农业、工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总结其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山脉、河流、湖泊。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请学生搜集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4.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河流、湖泊较少,水资源利用却很充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教学拓展:1. 邀请日语老师进行日本文化介绍,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
2. 组织学生观看日本地理相关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日本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1. 课后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初中人教版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人教版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
2. 了解日本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3. 认识日本的工业分布、经济特点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
2. 日本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3. 日本的工业分布、经济特点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
2. 日本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富士山、樱花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
2. 提问:你们对日本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
2. 讲解日本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3. 讲解日本的工业分布、经济特点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日本的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2.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日本地图,标注主要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2.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日本的文章,内容可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工业分布、经济特点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特点,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工业分布、经济特点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认识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5.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 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1.1 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1.2 讲解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有狭小的平原。
1.3 介绍日本的气候特点: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1.4 讲解日本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1 介绍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2.2 讲解火山和地震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3.1 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加工贸易为主,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2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请学生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 强调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一)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重点和难点: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和方法:1、课件《樱花》2、课件<日本>3、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二)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 版面1)[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版面2)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初中日本地理教案
初中日本地理教案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地图和图表,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学生能够理解日本多地震和火山的原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防震措施。
(3)学生能够了解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并初步运用这些特点去分析和理解其他国家的地理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震和自然灾害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地震和火山活动、气候、地形、河流等。
3. 日本的防震措施和地震防范意识。
4. 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的特点和发展原因。
5. 日本的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的富士山、樱花、和服、汽车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对日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来理解和记忆。
3. 教学主体:(1)讲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震和火山活动、气候、地形、河流等。
(2)介绍日本的防震措施和地震防范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分析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的特点和发展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讨论日本的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4. 课堂小结:总结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和测试: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日本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篇一: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第二节日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
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
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布局的原因。
教学用具: 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
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日本一、自然环境特征(示日本政区图) 学生预习:思考以下问题:(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学生看图后回答。
(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日本地理初中教案
日本地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3. 了解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3. 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日本地理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地形:介绍日本的地形特点,如富士山、大阪湾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气候: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如四季分明、樱花季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3. 资源:介绍日本的资源情况,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4. 经济:讲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如经济发达、出口导向型经济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5. 工业:介绍日本的工业分布情况,如东京、大阪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6. 农业:讲解日本的农业特点,如水稻种植、畜牧业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7. 渔业:介绍日本的渔业特点,如海洋渔业、淡水渔业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日本地理练习题。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日本地图,标注出地理位置、地形、城市等关键信息。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日本经济的短文,介绍其发展情况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以及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初中地理日本优质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日本经济、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3.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防震措施,增强学生的防震意识。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特点。
2.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 日本的防震措施。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3. 让学生掌握日本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
2. 提问:你们对日本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特点。
2. 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特点,重点介绍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
2. 讲解日本的经济发展,重点介绍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等特点,以及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3. 讲解日本的文化特色,重点介绍日本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日本的社会风貌。
四、案例分析1. 分析日本的防震措施,重点介绍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建筑抗震技术、民众防震意识等。
2.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日本能够有效地进行地震预警和防震减灾?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防震措施的理解。
2. 强调日本的防震措施对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日本地图,标注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工业区等。
2. 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及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防震措施。
八年级地理日本教案汇总7篇
八年级地理日本教案汇总7篇八年级地理日本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二)新课,合作探究: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八年级地理日本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要求为指南,以人教社(20__版)教材为依据,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该学科的教学常规,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有深度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达到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任务。
日本教案(八年级地理)
第二环节:导疑
一、东亚岛国
(1)阅读图3-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
P66页思考题和活动题: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
(1)读图3—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
(4)日本的渔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学生一般了解的知识,可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补充材料获得
六、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地理初中日本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 认识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 掌握日本的主要经济特点,包括工业、农业、渔业。
- 理解日本社会文化风貌。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分析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不同国家地理环境差异的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辩证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教育目标:- 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 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 日本的经济特点,特别是工业、农业、渔业。
2. 难点:- 通过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导入方式:图片导入、问题导入。
2. 具体内容:- 展示日本风景名胜图片,如富士山、樱花等,引发学生对日本的兴趣。
- 提问:日本位于哪里?日本有哪些特点?环节二:新课教学1. 日本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通过地图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讲解其属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 介绍日本领土组成,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
2. 日本地形特点:- 展示日本地形图,讲解其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特点。
- 讲解日本河流短小、流速快的特点。
3. 日本气候类型:- 通过气候图,讲解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 分析日本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日本经济特点:- 介绍日本工业、农业、渔业的特点。
- 讲解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如科技创新、高效率管理等。
- 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环节三: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日本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 案例分析:- 分析日本应对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措施。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
初中地理《日本》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日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初中地理《日本》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3)掌握日本的经济结构、主要工业区及对外贸易情况;(4)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阅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日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意识,增强对日本这个邻国的了解和认识;(2)学会辩证地看待日本的发展,认识到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邻国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2)日本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特点;(3)日本的文化和社会风貌。
2. 难点:(1)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2)日本的经济结构、主要工业区及对外贸易情况;(3)日本的文化、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导入,展示富士山、樱花、和服等日本特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位于我国东方的邻国——日本。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地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数千个小岛组成。
(2)自然环境:讲解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地区有狭小的平原;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依赖进口。
(3)经济特点:介绍日本的经济结构、主要工业区及对外贸易情况。
日本经济发达,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工业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4)文化与社会:讲解日本的文化、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
包括传统服饰、饮食文化、节日庆典等。
3. 课堂拓展:讨论日本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详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详案【知识与技能】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能够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的基本认识,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课件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
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2)学生活动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3)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3. 板块构造学说与地震火山(1)提问:为什么日本会多地震与火山?(2)讲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与火山。
(3)讨论:如何进行防震措施?4. 日本的领土组成(1)提问:日本的领土由哪些岛屿组成?(2)讲解: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5. 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1)提问:日本有哪些自然环境特点?(2)讲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多山、多火山、多地震、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特点等,同时也学习了如何进行防震措施。
初中地理课《日本》教案:分析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
注:本文章由,仅供参考学习。
本节课以日本为教学重点,通过考察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和经济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工业经济形势,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的1.了解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
2.了解日本的矿业经济利用情况。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科学素质。
二、教学内容1.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1)日本的矿产资源类型日本的矿产资源以煤炭、铁矿、铝土矿、铜矿、锌矿、金属矿物、无机盐矿物等为主。
其中以煤炭和铁矿资源最为丰富。
(2)日本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日本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海道、福岛、长野、熊本、佐贺、鹿儿岛等地;铁矿主要分布在青森、岩手、秋田、山形、北海道等地;铜矿分布在山口、兵库、静冈等地;锌矿分布在岩手、山形和新潟等地。
2.日本的矿业经济利用情况(1)煤炭矿业日本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煤质较差,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发电、钢铁、化工等工业的需求。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步减少了煤炭的采购量,开始向进口方式转变。
目前,日本煤炭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已大幅减少,而进口量逐年增加。
(2)铁矿矿业日本的铁矿资源属于低品位矿石,必须使用进口品位较高的铁矿石进行冶炼。
目前日本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等海外地区进口铁矿石,使铁矿矿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3)铜矿矿业日本的铜矿资源量相对较少,大部分铜矿石都需要进口。
随着全球铜需求的增加,进口量逐年增加。
目前,日本铜矿矿业主要以铜的再生利用为主。
(4)锌矿矿业日本的锌矿资源属于中低品位矿石,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
虽然锌矿矿业的产值不如铜矿和铁矿,但它在日本轻工业和制造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日本特定区域的矿产资源丰富程度。
2.了解日本在煤炭、铁矿、铜矿等领域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3.了解日本的主要进口矿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日本》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
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飞跃。
作为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理学习上可能存在差异性,基础弱特别是读图、识图能力差的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学业优良的学生会不满足于教材现有内容,会提出一些边缘性或更细的问题,教师不能限制其思考,在课堂上或课下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难点
1. 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顺序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
及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
总结: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
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日本。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1、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
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
2.找出日本周围的海域
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它位
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
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
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
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
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1、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使学生联系学过的分析某一
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应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
对位置、半球位置等几方面
来分析,从而达到知识的迁
移运用。
3、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日本与英国的差异1、多媒体展示《日本国空白版图》
和《英国地形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a.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
市
b.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c.比较日本与英国的自然环境差
异。
总结:a.日本国土由四个大岛(北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
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学习的方
法.
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许多小岛组成,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b.日本人稠地狭。
C.日本的自然环境要比英国复杂许多。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1、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
展示日本沿北纬36°地形剖面
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日本的地形特点
总结:
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且分布
在中部,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
在周围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
关东平原。
日本地形四分之三是
山地和丘陵,四分之一是平原。
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
大
1、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
质”的探索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归纳问题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
养。
5、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的气候
图》分析讨论:
1、日本的气候类型
2、日本的气候特点
总结: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降水较多
1.读图识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
的主体地位。
6、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
板块示意图》
a. 活动探究:
①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
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
②我国也是多震的国家
b.联系“5.12汶川地震”模拟地震中,在四个不同场景中(教室,家里,商场,大街上)如何自救?
总结:
a.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
b.我国处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
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等。
理知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7、课堂小结1、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
容?
2、展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1.地理位置
2.人稠地狭
3.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1.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陵为主。
4.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5.多火山和地震
8、课后反思1、随堂巩固练习
2、作业布置:结合“我国5.12汶
川大地震”的影响,搜集有关防震
减灾方面的知识。
3、反思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本节的课后反思提供依据。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
1.地理位置
2.人稠地狭
3.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4.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5.多火山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