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形成的条件
暴雨形成的条件
暴雨形成的条件一、气象条件暴雨通常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气象条件:1. 大气湿度高暴雨通常需要大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
当大气湿度高时,水汽将更容易凝结形成云和降水。
2. 对流活动强烈对流是指大气中垂直上升和下沉气流之间的交替运动。
对流活动强烈时,空气容易上升形成云,并引发降水。
3. 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是暴雨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空气受到较强的上升气流驱动时,空气会迅速上升并形成云和降水。
4. 辐合辐合是指气流汇聚的现象。
当不同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汇聚时,空气会上升形成云和降雨。
5. 稳定的大气层结暴雨通常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下形成。
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意味着温度随高度急剧下降,使得上升气流更容易形成。
二、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对暴雨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地形条件:1. 山地山地通常会加剧大气中的上升气流,从而有助于暴雨形成。
山脉对气流影响的效应被称为”屏蔽效应”。
2. 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可以增加水汽的蒸发和蓄积,进一步提供了地表水蒸发的条件,为暴雨提供了水汽来源。
3. 海洋海洋的暖湿空气可以被气流带到陆地上,增加了暴雨形成的可能性。
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可能对暴雨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人为因素:1. 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面积的水泥、沥青和建筑物可能会改变地表的水循环路径,导致暴雨的形成更加频繁和剧烈。
2. 森林砍伐森林的砍伐会导致植被减少,影响降水的形成和分布,从而可能增加暴雨的发生频率。
3. 灌溉大规模灌溉可能会改变地表温湿度分布,进而影响气候和降水形成。
四、全球气候现象一些全球性的气候现象也可能与暴雨的形成相关。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全球气候现象:1.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可能增加暴雨的形成。
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与海水温度升高有关。
2. 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可能减少暴雨的形成。
五、其他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条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对暴雨形成产生影响,包括:- 紫外线辐射 - 水汽输送 - 大气动力学条件总结暴雨形成的条件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
怎么样天气才能下大雨
怎么样天气才能下大雨
暴雨的形成条件:
(1)丰富的水汽分布和供应;(2)大气的上升运动;(3)层结稳定度和中尺度不稳定性;(4)风的垂直切变;(5)云的微物理过程;(6)地形。
暴雨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我国暴雨的水汽来源,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和孟加拉湾,二是来自西太平洋。
此外,江河、湖泊等也是水汽源地之一。
大量的水汽是如何上升到高空变冷而凝结成雨滴的呢?有三种情况,可以使水汽上升。
太阳照射引起水汽上升成云致雨。
在强烈太阳辐射下,水面受热蒸发,变成看不见的水汽,进入低层大气中。
低层大气也急剧增热膨胀而变轻,饱含水汽的又热又轻的空气,像“坐电梯”似的,扶摇直上,进入蔚蓝的天空。
水汽在锋面上升成云致雨。
冷空气形成看不见的“斜面楼梯”,使水汽滑升进入上层大气。
冷、暖空气团交汇,形成锋面。
富含水汽的暖而轻的空气就会在冷而干的空气上方滑升或被抬升,使得水汽上升而形成浓厚的云层。
水汽在迎风坡被抬升成云致雨。
从水汽丰富的地区水平移动的暖湿气流,如果在它的前进方向上遇到山脉、丘陵或高原等地形的
阻挡时,会被迫沿着山坡向上“爬”而进入较高处,从而在迎风坡上成云致雨。
台风的形成原理你知道吗
台风的形成原理你知道吗台风的形成原理你知道吗台风是一种狂风暴雨的天气现象,它在热带海洋地区形成,并具有强烈的风力和暴雨特征。
了解台风的形成原理对我们预防和减轻灾害事件,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台风的形成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自然现象。
一、海洋热带环境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海洋热带环境条件。
首先,热带海洋的表面温度应高于26度,因为高温有助于提供充足的能量供给。
其次,热带海洋地区的水汽含量高,这是台风形成的基础之一。
最后,天气条件应稳定,具有充足的湿度和温暖的空气。
二、热带气旋的生成热带气旋是台风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当海洋温度升高时,海面上的水汽会蒸发,形成高湿度的空气团。
这些空气团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逐渐形成旋转的气旋,即热带低气压。
这种旋转的气旋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初期的热带风暴。
三、热带风暴转变为台风热带风暴在继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会逐渐转变为台风。
这个过程取决于热带海洋的能量供给和大气环流的作用。
当海洋的能量供给充足时,热带风暴会不断吸收这些能量,进一步加强自身,风力不断增强。
同时,大气环流的作用也会为热带风暴提供更多水汽和湿度,进一步加强其暴雨特征。
当风力达到了12级以上时,这个热带风暴就转变为台风。
四、影响破坏力台风的风力非常强大,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的速度。
强烈的风力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树木被连根拔起等破坏性后果。
此外,台风还伴随着剧烈的暴雨,导致洪水等灾害。
由于其破坏力巨大,台风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五、防御台风的措施为了减轻台风带来的破坏,人们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
首先,及早预警并撤离人员。
当台风来临之前,政府和相关部门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准备并撤离危险区域。
其次,加强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抗台风能力。
在台风频发的地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进行加固,以抵御强风和暴雨的袭击。
此外,人们还需要储备足够食品和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暴雨与普通雨有什么不同?
暴雨与普通雨有什么不同?暴雨和普通雨是两种不同的降水形式,它们在降水量、强度、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暴雨与普通雨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降水量的差异1. 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通常为1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降水现象。
它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水量,给地面和城市带来严重的洪涝危害。
2. 普通雨:普通雨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降水量逐渐累积的降水现象。
其降水强度相对较小,不会引发大范围的洪涝问题。
二、降水强度的区别1. 暴雨:暴雨以其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闻名。
它犹如天空中的倾盆大雨,降水密度高,水量大,对于城市排水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非常大。
2. 普通雨:普通雨的降水强度相对较小,常常呈阵雨或细雨的形式。
它不像暴雨那样猛烈,能够滋润土地、补充水资源,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气象形成条件的差异1. 暴雨:暴雨通常发生在热带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地区,其形成往往受热带气旋、对流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强降水天气系统,导致暴雨的产生。
2. 普通雨:普通雨一般发生在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其形成往往与天气系统、前冷锋和暖锋等气象条件有关。
在这些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普通雨会逐渐生成并下降在地面。
四、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1. 暴雨:由于暴雨的强烈降水,容易引发河流、湖泊的暴涨和洪水的发生。
此外,因为暴雨的降水速度快、水量大,容易造成道路积水、排水不畅,给交通运输与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严重困扰。
2. 普通雨:普通雨的降水量相对较小,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较为有限。
普通雨的适度降水可以滋润土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维持生态平衡,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新的空气。
五、应对措施的不同1. 暴雨:针对暴雨带来的洪涝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洪措施。
如建设排水设施,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加强水库和堤坝的巡检和维修,提高抗洪能力。
暴雨与洪水:水文循环中的极端事件
制定洪水风险图,加强洪水灾害的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自救 能力。
洪水预警与调度
通过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水信息 ,合理调度水库、水电站等水利设施 ,减轻洪水灾害。
城市排水系统的改善
老旧管网的改造
对老旧、破损的排水管道进行维 修和更换,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
能力。
雨污分流改造
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将雨水和生 活污水分别处理,减轻排水系统
国际上成功应对暴雨与洪水的案例
总结词
综合治理措施得力
详细描述
某发达国家通过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水库、整治河道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应对暴雨和洪水灾害,减少损失 。
THANKS
暴雨是洪水的主要成因之一,大 量降水可能导致河流迅速涨水, 引发洪水灾害。
02
洪水灾害的程度不仅取决于降水 量,还与地形、土壤湿度、河流 水系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水文循环与极端事件
水文循环的概述
01
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各种形态(固态、 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运动。
02
它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动等 过程,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暖空气交汇
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促使水 汽凝结成云。
气流上升
气流上升将水汽带到高空,形成 云层并逐渐增厚。
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率高
云层中的水汽迅速凝结并形成大 量雨滴,导致短时间内大量降水
。
暴雨的预报与监测
气象卫星监测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暴雨 云团的发展趋势和移动
路径。
雷达观测
通过雷达观测降水强度 和范围,预测暴雨的落
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雨、洪水、干旱 等。
暴雨形成的条件
暴雨形成的条件
暴雨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它通常在短时间内降下大量的降水,给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暴雨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呢?
首先,暴雨需要有足够的水汽供应。
当大气中存在足够多的水汽时,
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流运动。
这种运动会使得空气上升并冷却,从而形
成云层。
如果云层不断增厚并继续上升,就会形成高空低压区域,从
而促进更多水汽向上升腾。
其次,暴雨还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来支持其发展。
当大气中存在强
烈垂直风切变时,这种风切变会抑制对流运动,并阻止云层继续上升。
但是,在垂直风切变较小或不存在的情况下,对流运动就能够自由发展,并且云层也能够不断增厚和上升。
最后,暴雨还需要一个触发机制来引发其爆发。
这个触发机制可以是
地形、前线、辐合线等等。
当这些机制出现时,它们会使得对流运动
更加剧烈,并促进云层的增厚和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暴雨就会迅速
形成并爆发。
总之,暴雨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水汽、一个稳定的环境和一个触发机
制来引发其爆发。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暴雨才能够形成并
给人们带来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气象变化的观察和研究,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什么是暴雨?
什么是暴雨?暴雨是一种短时间内降水量极大的天气现象,也是一种极端降水形式。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从云层中降下的雨滴大小较大,速度也较快,同一地区的降雨密集度很高,雨量超过正常水平,并且通常伴有强风、雷电等天气现象。
暴雨常常带来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威胁,因此对暴雨的了解对公众而言非常重要。
暴雨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下面将从大气环境、云团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暴雨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通常,暴雨发生在湿度较高、气温较高以及气压较低的环境中。
在这种条件下,空气流动较为活跃,容易形成较强的对流运动,为暴雨提供了较好的气象背景。
1. 湿度较高:暴雨常发生在湿度较高的地区。
湿度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的湿度利于云团发展,使降雨的概率增加。
2. 气温较高:高温有助于大气热力条件的不稳定,形成较强的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可以加强水汽的上升运动,进而促使云团发展并形成暴雨。
3. 气压较低:气压低意味着空气的上升运动更为活跃,有利于云团向上发展并形成暴雨。
二、云团结构云团的结构对于暴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在云团中,上升运动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降水的强度,而云底高度则与暴雨的持续时间相关。
1. 对流云的发展:对流云包括积云和积雨云,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
如前所述,大气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对流云的形成和发展。
通常,积云的扩展到积雨云的过程中,会有冷空气快速下沉与暖湿空气上升并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垂直气流,进而促使降水的加强和扩散。
2. 云底高度:云底高度与雨滴的凝结和降落时间相关。
一般来说,云底较低的云团,雨滴凝结的高度较低,从而较快地降落形成降水量较大的暴雨。
三、影响因素除了大气环境和云团的结构,其他因素也对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1. 地理地貌:地理地貌对暴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能够加速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较强的对流现象,从而促进暴雨的发生。
暴雨物理量的诊断分析
暴雨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众所周知暴雨一般发生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其时间尺度从几十分钟到十几小时,空间尺度从几千米到几百千米,而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又是处于天气尺度系统内,两者通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而上两类天气系统的集合系统称为降水系统。
而降水系统中降水的形成和强度主要与3个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分别是:(1)水汽条件(2)动力条件(3)热力条件。
各种大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所以我们将分别从以下这3个方面来分析这场暴雨,通过对于不同参数化方案模拟结果的比较来选取最适合模拟该地暴雨特征的参数化方案。
1.1 水汽条件分析1.1.1水汽通量散度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是有充沛的水汽条件,即所形成暴雨上空要求满足含水量高、饱和层厚,水汽供应充沛等条件。
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即净流失量,它对于暴雨的发生有着较好的指示意义。
它的表达式为:散度为正的地区表示水汽从该地区的四周辐散,称该地区为水汽源,在这种情况下,水汽源的降水比较少;反之,散度为负的地区,表示四周有水汽向该地区汇集,称该地区为水汽汇,降水比较多。
由以下7张图分析可知,7种方案都大致模拟出了水汽通量散度的垂直剖面分布,且均表现为时间上从2012年7月29日世界时12时开始,而空间分布上则表现为800hpa至500hpa之间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的极值中心。
图a图b图c图d图e图f图g图1.1 分别表示7种方案下OBS点的水汽通量散度的垂直剖面图图a-g分别代表方案1-7图a、b、c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微物理参数化过程的方案,它们对于该物理量的模拟有着较大的差异。
其中方案一所模拟出的结果最为明显,在世界时12时,在400hpa至500hpa的高度上存在一个弱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中心值达到-5×10-10kg/(hPa•m2•s)。
然而,在世界时15时附近,这里的等值线也非常密集说明这里也有着很强的水汽通量散度梯度,中心达到约-1.5×10-9kg/(hPa•m2•s),比12时大了约一个量级,且负值越高,说明这里的水汽幅合越剧烈,降雨雨势越强,而实际情况显示在世界时15时之后,雨势以逐渐减弱,在这以后的降水仅占到总降水量的8.5%,说明Thompson方案在对水汽通量散度场时间变化的模拟上存在着不足。
气象学知识——精选推荐
⽓象学知识⽓象学知识天空状况是指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
把整个天空划分成⼗份,云彩遮盖天空的成数叫“云量”。
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空状况分为以下四种:晴天:云量不到⼆成;少云:云量⼆成到四成;多云:云量五成到七成;阴天:云量在⼋成以上。
如天空云量变化不定,则⽤“晴到少云”、“多云间阴”等来说明。
天⽓预报中的降⽔⽤语⽓象部门把下⾬下雪都叫做降⽔,降⽔的多少叫降⽔量,表⽰降⽔量的单位通常⽤毫⽶。
1毫⽶的降⽔量是指单位⾯积⽔深1毫⽶。
1毫⽶降⽔落到⽥地⾥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亩地⾯积是666.7平⽅⽶,因此,1毫⽶降⽔量就等于每亩地⾥增加0.667⽴⽅⽶的⽔。
每⽴⽅⽶的⽔是1000公⽄,这样,1毫⽶降⽔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67公⽄⽔。
据测定,降5毫⽶的⾬,可使旱地浸透3~6毫⽶。
在⽓象部门发布的天⽓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中⾬、暴⾬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是指24⼩时内降⽔量不超过10毫⽶的⾬,⼩到中⾬为5~18毫⽶,中⾬为10~25毫⽶,中到⼤⾬为18~38毫⽶,⼤⾬为25~50毫⽶,⼤到暴⾬为38~75毫⽶。
24⼩时内⾬量超过50毫⽶的称为暴⾬,超过100毫⽶的称为⼤暴⾬,超过250毫⽶的称为特⼤暴⾬。
在天⽓预报⽤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
⽐如,“零星⼩⾬”指降⽔时间很短,降⽔量不超过0.1毫⽶。
“有时有⼩⾬”意即天⽓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出现。
“阵⾬”指的是在夏季降⽔开始和终⽌都很突然,⼀阵⼤,⼀阵⼩,⾬量较⼤。
“雷阵⾬”则是指下阵⾬时伴着雷鸣电闪。
“局部地区有⾬”指⼩范围地区有降⽔发⽣,分布没有规律。
空调温度湿度设定有学问随着⽣活⽔平的提⾼,空调开始已⾛进普通百姓家庭。
有了空调,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愁冷。
但空调使⽤不当,会引来空调病,如夏天,空调的温度开的太低,凉风吹的时间过久,招来周⾝乏⼒、头晕眼花、伤风感冒或关节炎复发等疾病。
空调的功能有两个部分,⼀是调节温度,⼆是调节湿度。
暴雨形成基本条件有哪些
暴雨形成基本条件有哪些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很多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发暴雨,只有通过天气预报来实时查看天气情况,那么暴雨形成基本条件有哪些?一起走进进行了解下。
(1)水汽分布和供应为了使暴雨得以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丰富的水汽供应,计算表明仅仅依靠降水区气柱内所含的水分是不够的,即使气柱中所含的水汽全部降下也只能达到50~70mm的降水量。
但是暴雨的降水量,尤其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降水率十分强,每小时可达100mm,因而必须有外界水汽向暴雨区迅速地集中和不断地供应。
对于持久性的暴雨,要求水汽有源源不断的输送,以补充暴雨发生不断耗损的水汽量,这种水汽输送,需要特别有效的机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更大范围内为暴雨区收集所必需的水汽量。
(2)上升运动降水是发生在空气的上升运动区,地面或低层的空气只有通过抬升才能达到饱和,从而产生凝结,降落下来成为降水。
对于天气尺度而言(如锋区、温带气旋、高空槽前部、副热带高压边缘等)上升速度只有100cm/s。
由这种上升速度引起的降水量约为100~101mm/24h。
因此只靠大尺度系统中的上升运动不能引起暴雨,事实上也很少观测到上千千米的暴雨区,在水平尺度为100~300km的中尺度系统中(如中尺度辐合线、飑线、中尺度低压等)上升速度比大尺度系统中的上升速度大一个量级,达到101cm/s。
由这种上升运动引起的降水量大约101mm/h,达到了暴雨的强度。
对于积云尺度的小尺度系统,由于其上升速度可达102cm/s,其所造成的降水强度约102mm/h,达到了大暴雨的量级。
因而在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中,同暴雨直接有关系的是中、小尺度上升运动,因而中小尺度系统是直接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
但大尺度的上升运动为中小尺度上升运动的形成和增强提供了必要的环流背景和环境条件,因而大尺度上升运动的存在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
(3)层结稳定度和中尺度不稳定性对流性暴雨是一种热对流现象。
大气中有两种类型的对流: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
暴雨常见原因
暴雨常见原因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降水现象,具有较强的降水强度和短暂性。
暴雨的产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气候、地形、大气环流和局地条件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暴雨常见的原因。
首先,气候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季风影响下的亚洲地区,夏季是暴雨最为频繁的季节。
由于夏季的强热力作用,气温升高,水汽蒸发增多,导致大气湿度增大。
而季风气流的影响下,暖湿气流从海洋上升,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形成了大范围扩散的云系,进而产生暴雨。
其次,地形对暴雨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脉、河流和海洋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暴雨的生成和降水分布。
山脉可引发空气的上升流和下沉流,从而形成对流性降雨。
当暖湿气流在山体上升时,空气变凉,水汽凝结成云,形成降水。
此外,河流和海洋也可为暴雨提供大量的水汽,通过海陆热力差异引发对流性降雨。
第三,大气环流也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洋流、气团和高空急流等大气环流因子会影响空气的流动和湿度分布,进而影响降雨形成。
例如,洋流上的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团时,形成较为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容易引发暴雨。
另外,高空急流具有剧烈的风速和垂直流动,有助于水汽上升形成对流云和暴雨。
最后,局地气象条件也对暴雨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锋面、对流、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会促使暴雨的发生。
锋面是暖气团和冷气团交汇的地方,由于空气的抬升和水汽的凝结,容易产生降雨。
对流是指空气热力活动造成的垂直流动,也是暴雨形成的重要环节。
切变线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在垂直和水平上的变化,容易形成上升气流,进而产生暴雨。
综上所述,暴雨的产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地形、大气环流和局地气象条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暴雨的发生和分布。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暴雨的形成机制,提前预警和应对暴雨天气,减少暴雨对人类社会的不利影响。
试卷三
试卷三一、单选题(每题1分,计30分)1. 真实作用于大气的力,一般称为基本力或牛顿力,它包括()。
A.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檫力等B. 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摩檫力等C. 地转偏向力、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等D. 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檫力等2. 西风指数的高指数表示()环流。
A. 径向B. 纬向C. 气旋性D. 反气旋性3. 暴雨形成的三个条件是: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和()。
A. 较长的持续时间B. 凝华C. 对流不稳定D. 地形作用4. 通常,冰雹云的雷达回波比一般积雨云强,是由于冰雹云比积雨云的()。
A. 云中粒子的尺度大B. 对流强C. 水平尺度大D. 垂直尺度高5. 判断有无大冰雹有效方法是根据强回波区相对于某温度等温线高度的位置,当强回波区扩展到()度等温线高度之上时,对强降雹的潜势贡献最大。
A. 0B. -10C. -15D. -206. 天气雷达站所在地气象台的责任区一般为天气雷达扫描半径()公里范围内地形遮挡角较小的区域,或在雷达3公里等高度射束图的有效探测区域。
A. 50-100B. 100-150C. 150-200D. 200-2507.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中要求,建立()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A. 预案到乡、责任到村B. 处置到乡、行动到村C. 责任到村、落实到人D. 预案到村、责任到人8.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是指通过()认证,具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能自动自发进行灾前、灾中到灾后各项灾害防御工作,能降低气象灾害发生的机会、承受气象灾害的冲击和降低气象灾害带来损失的乡镇。
A. 当地气象部门或当地应急管理部门B. 当地应急管理部门C. 当地气象部门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D. 当地人民政府9.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制定(),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建立农业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与防范应对的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信息网络资源提供服务。
一次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一次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一次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是指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出现的降雨量较大、降雨时间较长的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一次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的成因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特点。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它通常呈现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压中心,周围环流顺时针旋转。
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有关。
当大气环流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加热作用后,会形成一个高温的气压区域,就是副热带高压。
这种高温气压的形成是大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相互作用的结果。
副热带高压的特点是空气下沉,导致天气晴朗,但也会引发一些极端天气现象,比如暴雨。
其次,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的形成与大气环境条件和水汽来源有关。
当副热带高压系统形成,并且周围没有其他气压系统的干扰时,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副热带高压系统周围的环境是静止的或近乎静止的,空气下沉不易发生对流活动,降雨量较小。
然而,当有水汽来源供应时,副热带高压系统周围的环境条件就会改变。
水汽来源可以是海洋、湖泊或者是地表的水蒸发。
水汽来源供应了大量的水汽,当水汽通过对流层扩散到较高的层次时,遇到副热带高压系统造成的气压梯度,会形成强大的对流运动,从而发生暴雨。
此外,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的形成还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我国南方地区地势多山,复杂的地形给气流的流动带来了极大的不规则性。
当副热带高压系统在这样的地形作用下,会引发局地的对流活动,从而导致降雨量的增加。
地形的影响使得这种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现象在南方地区尤为常见。
综上所述,一次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的形成是由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大气环境条件和水汽来源以及地形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周围环境的静止是暴雨天气形成的基础,而水汽供应和地形的不规则性则是其相互作用的关键。
对于这种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现象的成因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安排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副热带高压暴雨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控制、大气环境条件、水汽来源以及地形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
水利工程师-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模拟题(附答案)
水利工程师-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模拟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 100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050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576 mm, 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
A、150m3/sB、18m3/sC、15m3/sD、74m3/s正确答案:C2、常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指标有[ ]。
A、输沙量、流量B、含沙量、输沙量C、输沙量、输沙量D、含沙量、流量正确答案:D3、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
A、前者较大B、无法肯定C、前者较小D、二者相等正确答案:A4、进行水文调查的目的是[ ]。
A、提高水文资料系列的代表性B、提高水文资料系列的可靠性C、使水文系列延长一年D、提高水文资料系列的一致性正确答案:A5、暖锋雨一般较冷锋雨[ ]。
A、雨强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B、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C、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D、雨强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长正确答案:B6、水电站出力系数A,与机组类型以及水轮机和发电机传动形式有关,一般小型水电站为[ ]。
A、5~6B、5~7C、6~7D、6~8正确答案:D7、用样本的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统计参数时,则[ ]。
A、计算出的统计参数就是相应总体的统计参数B、计算出的统计参数近似等于相应总体的统计参数C、计算出的统计参数与相应总体的统计参数无关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正确答案:B8、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A、小于B、大于C、大于、等于D、等于正确答案:D9、产生壤中流(表层流)的条件是通气层中存在相对不透水层,并且它上面土层的下渗率与该层的相比,要[ ]。
A、前者小于、等于后者B、前者较大C、二者相等D、前者较小正确答案:B10、当防洪库容相同时,有闸控制的最大下泄量要比无闸的[ ]。
A、一定小B、一定大C、可能大D、可能小正确答案:D11、选择水库防洪标准的主要依据是[ ]。
【地理知识点】暴雨形成的三个条件
【地理知识点】暴雨形成的三个条件
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1.充足的水汽;2.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3.大气层
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
暴雨。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由于各地降
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
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
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
暴雨是中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
成洪涝灾害。
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中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4万公顷,严
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
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特大暴雨的标准
特大暴雨的标准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100毫米以上的暴雨天气。
特大暴雨具有短时强降水、范围大、强度大等特点,对交通、农业、城市排水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在我国,特大暴雨频发,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对特大暴雨的标准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于预防和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特大暴雨的标准首先体现在降水量上。
一般情况下,特大暴雨的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这是因为10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已经足够造成城市内涝和山洪等严重灾害。
其次,在时间上,特大暴雨一般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
这是因为短时间内大量的降水容易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失灵,从而造成城市内涝。
再次,在强度上,特大暴雨的强度也是一个重要标准。
强度大的特大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特大暴雨的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地域的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都会对特大暴雨的标准产生影响。
比如,南方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100毫米以上的降水并不少见,因此对于南方地区的特大暴雨标准需要有所调整。
而北方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小,100毫米以上的降水就属于罕见,因此对于北方地区的特大暴雨标准也需要有所区别对待。
针对特大暴雨的标准,我们需要加强预警和监测工作。
通过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可以及时监测到特大暴雨的形成和发展趋势,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让人民群众有充分的时间做好防范措施。
同时,也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特大暴雨带来的损失。
总之,特大暴雨的标准对于预防和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特大暴雨的危害性,加强预警和监测工作,做好防范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暴雨带来的损失。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特大暴雨不再成为人民生产生活的困扰,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雨的形成
雨的形成8月5日11:30,济南市气象局和济南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报,受高空槽和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共同影响,5日下午到傍晚济南全市有雷雨或阵雨;5日夜间到7日早晨全市有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和7~8级阵风。
那么,暴雨是如何形成的?遇到暴雨我们应该怎么办?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等。
大量的水汽是如何上升到高空变冷而凝结成雨滴的呢?三种情况,可以使水汽上升。
对流性降水。
太阳照射引起水汽上升成云致雨。
在强烈太阳辐射下,水面受热蒸发,变成看不见的水汽,进入低层大气中。
低层大气也急剧增热膨胀而变轻,这饱含水汽的又热又轻的空气,像“坐电梯”似的,扶摇直上,进入蔚蓝的天空。
汽在锋面上升成云致雨。
冷空气形成看不见的“斜面楼梯”,使水汽滑升进入上层大气。
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
富含水汽的暖而轻的空气就会在冷而干的空气上方滑升或被抬升,使得水汽上升而形成浓厚的云层。
地形性降水。
水汽在迎风坡被抬升成云致雨。
从水汽丰富的地区水平移动的暖湿气流,如果在它的前进方向上遇到山脉、丘陵或高原等地形的阻挡时,被迫沿着山坡向上“爬”而进入较高处,从而在迎风坡上成云致雨。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产生较强降雨(24小时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天气现象。
当24小时降雨量在50.0到99.9毫米之间时,达到暴雨级别;当24小时降雨量在100.0到249.9毫米之间时,达到大暴雨级别;当24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250毫米时,达到特大暴雨级别。
那么,当暴雨来了,应该如何防御?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注意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或网络等渠道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最新消息。
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当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置于高处。
居住于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雨形成的条件
暴雨(英文名称torrentialrain;rainstorm;storm)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
中国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
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
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形成暴雨的条件
暴雨一般发生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其时间尺度从几十分钟到十几小时,空间尺度从几千米到几百千米,而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又是处于天气尺度系统内,两者通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而上两类天气系统的集合称为降水系统。
降水系统中降水的形成和强度主要与6个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1)丰富的水汽分布和供应;(2)大气的上升运动;(3)层结稳定度和中尺度不稳定性;(4)风的垂直切变;(5)云的微物理过程;(6)地形。
(1)水汽分布和供应
为了使暴雨得以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丰富的水汽供应,计算表明仅仅依靠降水区气柱内所含的水分是不够的,即使气柱中所含的水汽全部降下也只能达到50~70mm的降水量。
但是暴雨的降水量,尤其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降水率十分强,每小时可达100mm,因而必须有外界水汽向暴雨区迅速地集中和不断地供应。
对于持久性的暴雨,要求水汽有源源不断的输送,以补充暴雨发生不断耗损的水汽量,这种水汽输送,需要特别有效的机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更大范围内为暴雨区收集所必需的水汽量。
(2)上升运动
降水是发生在空气的上升运动区,地面或低层的空气只有通过抬升才能达到饱和,从而产生凝结,降落下来成为降水。
对于天气尺度而言(如锋区、温带气旋、高空槽前部、副热带高压边缘等)上升速度只有100cm/s。
由这种上升速度引起的降水量约为100~101mm/24h。
因此只靠大尺度系统中的上升运动不能引起暴雨,事实上也很少观测到上千千米的暴雨区,在水平尺度为100~300km的中尺度系统中(如中尺度辐合线、飑线、中尺度低压等)上升速度比大尺度系统中的上升速度大一个量级,达到101cm/s。
由这种上升运动引起的降水量大约101mm/h,达到了暴雨的强度。
对于积云尺度的小尺度系统,由于其上升速度可达102cm/s,其所造成的降水强度约102mm/h,达到了大暴雨的量级。
因而在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中,同暴雨直接有关系的是中、小尺度上升运动,因而中小尺度系统是直接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
但大尺度的上升运动为中小尺度上升运动的形成和增强提供了必要的环流背景和环境条件,因而大尺度上升运动的存在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
(3)层结稳定度和中尺度不稳定性
对流性暴雨是一种热对流现象。
大气中有两种类型的对流: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
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在物理条件上不完全相同,前者主要依靠大气的层结稳定度,后者除层结稳定度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动力不稳定条件。
(4)风的垂直切变
风垂直切变对局地强风暴有比较重要的影响,由于强风暴也是引起暴雨,尤其是突发性暴雨,因而风垂直切变也是影响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5)云的微物理过程
由于地形和不同尺度天气系统或云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自然的播撒过程,从而使降水增强,形成暴雨。
由于地形的作用,在山前形成大范围层状云,其中有许多小雨滴,如果积雨云由海上或其他地区移入到这片层状云区,可以形成积雨云与层状云共存的混合云系,两种云系不同大小的雨滴将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播撒过程。
积雨云中前部流入的强上升气流将携带其中的大雨滴向上,通过0℃层后转化为冰晶或雪晶,也有一部分成为过
冷水滴,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滴表面的饱和水汽压,积雨云中的水汽将凝华到冰晶上,使冰晶增长,由于积云雨上部的水汽减少,过冷水滴将蒸发以补充水汽,结果发生由过冷水滴向冰晶的迅速转化(这种不稳定也被称为胶性不稳定)。
通过这种方式增长的大冰晶一部分随上升气流被带到云砧区,在那里下落,通过零度层后变成大水滴,以后又落入到低空的层状云层内,捕获在此层悬浮的大量小水滴而增长,最后下落到地面成为强降水。
积雨云上面的另一部分冰晶则随后面的下沉气流直接落入层状云中,通过碰并过程迅速增长到大雨滴,也使地面降水增加,这种混合云不但在沿海地区山区迎风面可以观测到,在梅雨期,台风季也经常可以观测到,它使降水增幅形成暴雨。
(6)地形
暴雨与地形有密切关系。
夏季,我国各地大到暴雨日频数分布和雨量分布都受到不同尺度的地形影响,我国的大尺度地形总体上呈东低西高其间有东西向山脉(燕山、南岭等),因而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时,潮湿空气受地形抬升,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大多位于山脉的东侧或南侧的迎风坡,如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武夷山和燕山与南岭山地等。
对于区域或局地尺度的暴雨,其雨量分布也与地形有密切关系,例如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它的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大行山脉的北端,两大山系在北京西北部相交,东南部是平原,由于地形的影响,夏季暴雨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在西部和北坡山坡上,这里是低层偏南风或偏东风的迎风面,气流有明显的抬升作用和地形引起的切变辐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