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_0
学校开展绿色校园行动的措施和成效

学校开展绿色校园行动的措施和成效绿色校园行动是指学校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以下是我们学校开展绿色校园行动的措施和成效:1. 节能减排:学校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设置了智能化的照明系统,自动调节照明亮度,降低能耗。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成功降低了碳排放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2. 垃圾分类:学校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为每个区域设置了垃圾分类桶,并进行定期收集和处理。
通过培养师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推动了校园的绿色环保。
3. 绿化美化:学校注重绿化校园环境,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修剪整齐的花草树木,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
通过绿化美化的工作,学校改善了校园氛围,让师生们能够在美丽的环境中研究和生活。
4. 环保教育:学校开设了环保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
学校还组织了各类环保主题的讲座、宣传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激发了他们参与相关活动的热情。
通过上述措施和活动,我们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明显降低,为环境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
其次,垃圾分类的实施使得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改善了校园环境和生活品质。
此外,绿化美化的工作使得校园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提升了师生的研究和居住体验。
最后,环保教育的开展促使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培养了一批热爱环境、注重环保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学生。
总之,通过学校开展绿色校园行动的措施和成效,我们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为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校建设绿色校园的具体措施

学校建设绿色校园的具体措施第一部分:引言学校建设绿色校园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能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体措施,帮助学校实现绿色校园的目标。
第二部分:节约用水学校可以安装水龙头节流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保证供水的质量。
此外,应该加强对师生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倡导大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例如每个班级都可以设置节水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
第三部分:推行垃圾分类学校应该设立垃圾分类的指导标识,并配备相应的垃圾桶。
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例如将可回收物制作成手工艺品,加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
第四部分:倡导节能减排学校可以通过优化照明设施和空调系统,减少用电量。
此外,可以开展节能减排的知识讲座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电和减少碳排放的行为。
第五部分:绿色植被建设学校可以在校园内种植更多的绿色植物,通过植被的美化,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可以设置花坛和小庭院,供学生休息和欣赏自然风光。
同时,规划好校园内的绿化面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第六部分:推广绿色交通学校应该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并购置自行车共享系统,鼓励师生使用自行车代替汽车,减少汽车尾气对校园环境的污染。
同时,开展关于交通安全和环保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环保出行的意识。
第七部分:建设节能建筑学校在新建校舍时应采用节能材料和设计,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选择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材料等,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节能建筑的研讨会和实践活动,向师生宣传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第八部分:促进环保教育学校应该加强环保教育的力度,包括开展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主题的课外活动等。
同时,学校可以成立环保社团或组织环保志愿者队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九部分:开展绿色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科技园、参加生态调研、开展植树造林等绿色实践活动。
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生物校园绿化设教案

初中生物校园绿化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校园绿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校园绿化植物。
3. 掌握栽培和照料校园绿化植物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 校园绿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常见的校园绿化植物及其特点。
3. 校园绿化植物的栽培和照料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校园绿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绿化的意义。
2. 学习:介绍一些常见的校园绿化植物,如月季、向日葵、绿萝等,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3. 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在校园内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学习栽培和照料植物的方法。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校园绿化对环境和人体的益处,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园绿化活动。
四、教学方式:
1. 图片、视频展示。
2. 小组合作学习。
3. 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
4. 总结讨论。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地学习和操作中的表现。
2. 检查学生对校园绿化的理解和认识。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讨论,评估他们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六、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如义务植树、参与绿色环保社团等。
2.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也进行绿化活动,积极传播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
1.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给予学生充分的激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对校园绿化和环保的兴趣和责任感。
建设绿色校园方案

建设绿色校园方案建设绿色校园方案「篇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生态环境,培育师生生态文明意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校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以生态和谐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为宗旨,以“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为目标,坚持环保、美观、经济、适用原则,做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创建“绿色校园”的内涵、意义1、“绿色校园”的内涵“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和谐自然的各项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人文素养。
绿色校园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理念,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现代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二是绿色文化,指营造一个“人人具有绿色意识、诚信达礼、遵守公德、互助互爱”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三是绿色环境,指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一个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感染与熏陶。
其中绿色理念是核心,绿色文化是灵魂,绿色环境是基础,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建设绿色校园不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正如美国教育家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学生们发表演说,而且人们的确会注意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通俗阐释,“绿色校园”就是一所环境清洁优美的学校;一所环境教育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富有特色的学校;一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学校。
2、创建“绿色校园”的意义① 有助于学校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统一认识和全面理解,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及自然和谐理念。
② 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给学校师生创造一种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024年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和绿色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为了推动绿色理念在学校中的深入落地,我校于2024年启动了“绿色学校”创建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学校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环境意识等方式,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构。
二、项目目标1. 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环保意识,让绿色理念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2. 优化环境设施:改善学校的环境设施,建设环保型校园,包括绿化美化、节能减排、废物分类等方面的工作。
3. 增强教师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环保教育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丰富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三、工作内容及成果1. 环保教育宣传活动l 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l 制作宣传海报、环保标语,贴在学校各个角落,强化环保理念的宣传。
l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校园环境优化l增加绿化面积,种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提高校园的绿化率。
l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l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站,引导学生进行废物分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 教师培训l组织教师参加环保教育培训班,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教学能力。
l邀请专家进行教学指导,提供教学资源和指导,帮助教师开展环保教育。
4. 环保实践活动l组织学生参观环保企业、环境保护机构,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环保实践。
l开展校园环保行动,如义务节能、垃圾分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实践的乐趣。
5. 社会合作l与社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活动,共同推动环保教育的发展。
l邀请外部机构开展环保教育讲座、培训等活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
四、取得的成果与收获1. 学生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生物论文2000字

生物论文2000字植物和微生物的演化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
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
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
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
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
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
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
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
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
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
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
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
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
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
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
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
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
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
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
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生物教学如何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如何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学校是教职工和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做到环境整洁优美、风气积极向上、设施完好、秩序正常,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校园绿化是校园美化的基石,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要搞好校园绿化,要使生物教学更好地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充分挖掘课本中绿化资源向学生讲述校园绿化知识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有许多知识与校园绿色工程有关,为此,备课时我们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绿化园因素,找准教材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渗透点,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也知道一些“绿色工程”建设的理论,激发了学生对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参与意识。
如讲营养繁殖时,伺机插入植物分株,分根,压条扦插、嫁接等原理,讲“绪论”时,适时适量渗透我国古人以树喻人,以树喻情,赞扬种树的光荣,讽刺鞭挞毁树的可耻的故事,藉以使学生知道植树造林、绿化江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以校园为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施校园“绿色工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诱惑力,教学中除指导学生本着“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斗斗做实验”的原则,千方百计地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利用课余以兴趣小组为龙头,进行校园绿色工程的实践,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一串红盆栽矮化,盆栽花木控高,花木嫁接等,他们在教师和花工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从播种移栽,水肥管理定期观察记载到收获,历经一次花卉栽培的全过程,认识一粒种子变成美丽的花朵或丰硕的果实,是途经怎样一个植物学和园艺学过程,同时也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质,还培养了爱劳动、爱自然、爱校园一草一木的美好情操。
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应具幽雅、安静、卫生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根据校内自然地理条件、建筑物的分布、用途等进行树种塔配设计。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要求纷纷行动,有的翻书查报,有的访问花卉种植专业户,有的请教园林管理所的能工巧匠,半个月功夫,学生们提出了种种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有关的树种搭配方案,有的从观赏游憩着眼提出:在道路两旁、操场四周、教室附近相间种植树形优美、花香色艳的乔木(如玉兰、桂花、香樟、银桦等)和灌木(杜鹃、海桐、迎春、茶花等)并配以四季有花的草本花卉(如一月腊梅霜傲雪;二月梅花怒放争春、三月迎春花报春风、九月菊花争艳、八月桂花吐馥芬芳、十月芙蓉花争放异彩、冬月翠竹苍松傲骨)使之形成立体景观,四季花繁叶茂;有的学生从思想教育出发提出选用祖国的珍稀树种,如水杉、珙桐、银杏、鹅掌揪等孓遗植物,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从知识性着手提出选用中学生物教材和语文课本中涉及的树种,如语文课本中多次提到了海棠、松、竹、梅等;有的从净化环境着想提出选用抗污力强的树种,如夹竹桃、龙柏、无花果等;还有的从经济价值着手,选用桃、梨、苹、桑等树种,通过规划、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了思维能力,还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共生校园的有效构建及创新思路

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共生校园的有效构建及创新思路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构建绿色、生态、共生的校园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和创新思路的探索。
一、绿色校园的建设
1. 建立节能减排机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优化校园环境,栽植更多绿植,增加氧气含量和空气质量。
3. 推广低碳出行,鼓励学生和教职工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方式上下学。
4. 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二、生态校园的建设
1. 建立生态保护机制,保护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2. 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3. 建立生态种植园,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
4. 开展生态旅游教育,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三、共生校园的建设
1.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师生之间
的共生意识。
2. 建立宿舍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共建和谐校园。
3.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共生发展。
4.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园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总之,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共生校园的有效构建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通过创新思路和实践行动,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共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
1992年六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学校是教职工和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做到环境整洁优美,风气积极向上,设施完好,秩序正常,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校园绿化是校园美化的基石,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
为此,近年来,在生物教学为“三高”农业服务的研究中,我们将生物教学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列为子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现将四川名山县二中的作法介绍如下:1以教材为本,讲授校园绿化知识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有许多知识与校园绿色工程有关。
为此,备课时我们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绿化园因素,找准教材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渗透点。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也知道一些“绿色工程”建设的理论,激发了学生对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参与意识。
如讲营养繁殖时,伺机插入植物分株,分根,压条扦插、嫁接等原理,讲“绪论”时,适时适量渗透我国古人以树喻人,以树喻情,赞扬种树的光荣,讽刺鞭挞毁树的可耻的故事,借以使学生知道植树造林,绿化江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以校园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实施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诱惑力,教学中我们除指导学生本着“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斗斗作实验”的原则,千方百计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利用课余以兴趣小组为龙头,进行校园绿色工程的实践,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一串红盆栽矮化,盆栽花木控高,花木嫁接等,他们在教师和花工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从播种,移栽,水肥管理定期观察记载到收获,历经一次花卉栽培的全过程,认识一粒种子变成美丽的花朵或丰硕的果实,是途经怎样一个植物学和园艺学过程,同时也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质,还培养了爱劳动、爱自然、爱校园一草一木的美好情操。
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应具幽雅、安静、卫生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根据校内自然地理条件、建筑物的分布、用途等进行树种塔配设计。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要求纷纷行动,有的翻书查报,有的访问花卉种植专业户,有的请教园林管理所的能工巧匠。
半个月功夫,学生们提出了种种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有关的树种搭配方案,有的从观赏游憩着眼提出:在道路两旁、操场四周、教室附近相间种植树形优美、花香色艳的乔木和灌木并配以四季有花的草本花卉使之形成立体景观,四季花繁叶茂;有的学生从思想教育出发提出选用祖国的珍稀树种,如水杉、珙桐、银杏、鹅掌揪等孓遗植物,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从知识性着手提出选用中学生物教材和语文课本中涉及的树种,如语文课本中多次提到了海棠、松、竹、梅等;有的
从净化环境着想提出选用抗污力强的树种,如夹竹桃、龙柏、无花果等;还有的从经济价值着手,选用桃、梨、苹、桑等树种,通过划规、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了思维能力,还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3设牌挂签,普及绿化知识根据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要求,我们对校园的主要植物设牌挂签,以便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类群,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
挂牌上的内容主要有:a.教学类:如在雪松牌上这样写实:雪松,裸子植物,松科,幼叶多白色,远眺,象覆盖着一层白雪。
这样学生看后倍感亲切和实际;b.联系实际类:如银杏牌上写道:银杏,裸子植物,银杏科,种子供药用,食用,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树形美观,叶具特色。
夹竹桃牌写着:花美,但茎叶有毒,鱼塘边不宜栽植;c.抓特征区别相似树种:如女贞和冬青牌可这样写:女贞双子叶植物、木犀科、叶卵圆形,对生;冬青双子叶植物、冬青科、叶长椭圆形,互生;又如圆柏与刺柏牌上可这样写:圆柏,裸子植物,柏科,叶有鳞形和刺形两种;刺柏,裸子植物,柏科,叶全为刺形;d.实用技术类:如月季牌写着:月季花、双子叶、蔷薇科,可用分株压条、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一串红,双子叶植物,唇形花科、花期长、多用种子繁殖。
这样,对校园植物挂牌设签,展示它们的名称,科属及特征,对学生认识植物,理解教材内容,激发他们参与校园“绿色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4在校园“绿色工程”建设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实验活动中,我们着意将心理学原理和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有机地渗透其中,以指导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在绿化校园中,我们发现有学生常因成功与失败而自傲或自卑;有的因缺少信任和理解而感到孤独;有的因自己不诚实或蛮干而追悔莫及;有的会因心理不平衡而产生嫉妒和怨恨等等,针对这些我们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以实现与学生心与心默契、情与情相融,对学生建设校园绿色工程美好愿望、真诚态度,在情感上我们投以期待的目光、满面的笑容,由衷的喜悦;在行为上,我们颔首赞许,促膝谈心,深情抚慰;在语言上,我们充满同情、体现尊重、热情鼓励,公正严明,以此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合作共事,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去顽强拼搏,学会自我教育与创造,从而提高受挫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进展,为他们成功地渡过中学时期这一特殊的人生旅程,为他们充满信心搞好校园“绿色工程”建设夯实地基。
5校园“绿色工程”建设初露端貌近年来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引种一些外地树种,还自繁一些买不到的树种。
先后种植的品种达40多科100多种。
其中有乔木50多种;灌木30多种,还有不少藤本及草本植物等。
有盆栽花卉人均1.5盆。
四季繁花似锦,常年草木葱绿,花的馥郁芳香随风阵阵飘来,使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