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名医陈自明喉科学术思想探讨

合集下载

最新 探讨旴江医学传承创新的学术贡献-精品

最新 探讨旴江医学传承创新的学术贡献-精品

探讨旴江医学传承创新的学术贡献旴江,出于广昌,流经抚州,西经南昌入赣江,北入鄱阳湖,进长江,汇大海,源远而流长。

旴江,聚合山涧涓涓细流,汇集成滔滔江水,流经16个县市,浇灌方圆数百里的辽阔沃野,造就了一代代杰出的思想家、家、家和家,也哺养了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

临川王安石以“总把新桃换旧符”称赞新生事物的诞生,以大无畏气魄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

“盱江先生”李觏反对虚伪道德观念,倡导思想革新,开创宋代学派之先河。

师古而不泥古,传承加以创新,是旴江的精髓,也是旴江医学最鲜明的特征。

在宏富的旴江医籍的字里行间,既全面继承了四部经典和前人的宝贵医学遗产,又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名说纷呈,名术璀璨,名方辉映,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中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演进史,从岐黄问对剖析医理,到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从神农尝草辨识百药,到时珍编撰本草巨著,代有贤人,屡创新论新法,使得中医药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但是医界也存在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陋习,如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所批评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旴江医家反对墨守成规。

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序》中说:“世之常用有效之方,虽曰通用,亦不可刻舟求剑,按图索骥而胶柱者也。

”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说:“世之习医者,不过诵一家之成见,守一定之方,以幸病之偶中,不复深为探索,上求圣贤之意,以明夫阴阳造化之会归,又不能博极群书,采择众议,以资论治之权变。

”谢星焕《得心集医案》也认为:“景因时变,情随物迁,而不可胶柱鼓瑟,按图索骥。

”龚信《古今医鉴》也说:“妙法在心,活变不滞。

”旴江医家反对拘泥守旧,倡导探索创新。

他们精研经典,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创立新学说,发明新技术,不断丰富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旴江医学的感悟

旴江医学的感悟

旴江医学的感悟旴江医学,诞生于吁江流域,起源于西汉,走过了二千余年光阴,吁江医家多达963人,吁江医学著作宏富,博大精深,堪与安徽省“新安医学”、江苏省“孟河医学”、广东省“岭南医学”相互媲美,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旴江医学,源远流长,吁江干支流主要涉及广昌、南丰、南城、黎川、资溪、金溪、乐安、宜黄、崇仁、临川、东乡、丰城、清江、进贤、南昌、新建等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名医代出,学说纷呈,流传海内外,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兴起于汉唐。

汉代,特有的山水形胜旖旎风光吸引着四方道医术士云集,西汉有浮丘公和东汉有张陵、葛玄以及晋唐有郑隐、葛洪、许逊等30余位著名道医术士隐居吁江流域炼丹制药,传医治病,受道医术士的影响,业医药者纷起,开吁江流域医药先河,逐渐形成后世著名的“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医药相济,由此旴江医学兴起。

发展于宋元。

宋元,国家重视医学,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发展,出现了60余位儒医大家,著书立说蔚然。

如临川陈自明儒医相通著《妇人大全良方》、南城黎民寿弃儒从医著《断病提纲》、南城严寿逸先儒后医著《医说》、崇仁李季安以儒通医著《内经指要》、南丰危亦林医儒相通著《世医得效方》,形成了“儒人达医”之风尚。

繁盛于明清以来。

明清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医学中心的南移,旴江医学进入繁盛时期,医家林立,有史料记载的名医800余人,如龚廷贤、龚居中、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等蜚声医林。

建昌和樟树药业鼎盛,药业遍及国内津要以及东南亚。

金溪浒湾镇是全国雕版印书业的中心之一,刊刻了繁多的医籍,畅销全国,促进了医家著书立说和医学交流。

尤为可赞的是,南昌是旴江医学的传承聚集中心,由明宁献王朱权、陈会、刘瑾、喻嘉言等为主角,在南昌开摆百余年轰轰烈烈的传扬中医学术的“大讲堂”,医家云集,著书立说,广收门生,讲学成风,培养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医学家。

由此可见,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演进史,从岐黄问对剖析医理,到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从神农尝草辨识百药,到时珍编撰本草巨著,代有贤人,屡创新论新法,使得中医药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旴江名著《证治要义》辨治五官疾病思想撷要

旴江名著《证治要义》辨治五官疾病思想撷要

江名著《证治要义》辨治五官疾病思想撷要…★谢强1**…宋济2…黄冰林1***(1.2015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摘要:清代江西旴江临川医家陈当务,治学严谨,刊行《证治要义》(1775年)书中论治五官疾病机理及辨治与方药,内容丰富,持论精详,点药,治百病有余;辨治咽喉病,当明其外感与内伤,辅以吹药、依证立法,关键词:旴江医学;陈当务;证治要义;中医临床流派;地方医学;中图分类号:R-092……文献标识码:A《证治要义》为清代旴江抚州(今江西临川)医家陈当务所撰,刊行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1-6]。

是书共十卷,分为辨证、论治、幼科、逗诊、脉法、妇科、方剂、外科、杂症、急救10个门类。

陈氏于书中纵论辨证之精要,阐发论治之微义,首次提出“辨证论治”一词,并对“辨证论治”的基本内涵作出具体而深刻的论述,比已知记载“辨证论治”这一词组的《医门棒喝》(章虚谷撰于1825年)早了50年。

陈氏临证不仅善治内、妇、儿病,而且在眼、喉、齿等病症方面积累有丰富经验。

全书内容翔实,理法兼备,论述平妥,切合实用。

戴第元作叙赞其云:“能使不知医者,亦能知病之原委,诚有功于民生”[7]2。

书中论及五官病的辨治尤具特色,凡述一病,先辨证,再论治,“叙明致病缘由,及病成而变之理”,既集古法,又增新方,“总要理路明白,药证相对”。

在此,仅就书中对五官病辨治之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探析如下。

1…眼病辨治1.1…辨识眼病,不离寒热虚实…陈当务重视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他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以《内辨证、五邪辨证、六经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

陈氏治眼病,尤重辨证,认为“眼病证候太多,应撮其紧要,寒热虚实,足以尽之,明此四字,则治百病有余,不明,则一证当前,必不能分黑白矣。

”陈氏于寒热虚实疑似之辨颇具功力,故治病屡见奇效。

如辨眼病虚实,引用倪维德所述:“目中之疾,虚则多泪而痒,实则多肿而痛……肝虚则头昏目眩,心惊耳聋;肾虚则视物昏花,耳鸣鼻燥……大眦赤者心之热,小眦赤者心之虚;眵泪干结肺之实,眵泪不结肺之虚……血虚则怕日羞明,血实亦怕日羞明,利其血而后愈”[7]210。

旴江名医涂绅《百代医宗》喉病辨治思想初探

旴江名医涂绅《百代医宗》喉病辨治思想初探
涂 氏又 指 出 “ 盖 喉 之 为会 厌 者 , 经 谓之 吸 门是
代之宗主” 。书中设有《 百代医宗 ・ 卷七 ・ 咽喉论》 专篇 , 详论 咽喉 , 善治喉病 , 风 格 独 特 J 。本 文 就 其
论 治 喉病 的学 术 思想 试探 讨 如下 。
1 详论 咽喉 , 虑 无不 周
对于寒包于外 、 热 郁 于
1 . 3 详 辨喉 病 , 细 列 十八 症
内之 喉病 , 涂 氏治 以疏 风 清 热 、 散 火利 喉 。如 “ 清 咽 利膈 汤 , 治 咽喉肿痛 , 痰 涎 壅盛 。 ” _ 2 方 中荆 芥 、 防
困难 , 涂 氏传 承危 亦 林 经 验 , 结 合 临证 体 会 , 列 举 喉 病十八 症 。涂 氏指 出 : “ 咽 喉之 病 , 其症共有十八。 ” 如单 蛾风 、 双 蛾风 、 蝉 舌风 、 牙 蜞风 、 木 舌风 、 舌 黄风 、
江西中医药 2 0 1 5年 6月第 6期 总 4 6卷第 3 9 0期
流域 金溪 人 , 明代 著 名 医学家 , 任 太 医 院医官 。涂 氏 出生 世 医之 家 , 精 于 临证 , 通 晓诸 科 , 擅喉科 , 是 吁江 喉科 流派 的代表 人物 L 1 J 。1 6 0 7年 涂 氏所 撰 《 百 代 医宗 》 由太 医 院颁 行 。是 书 悉 涉各 科 , 有论 有方 , 方 论兼 重 , 极富实用 , 在 明 代 即誉 为 “ 医学之指南 , 百
』 2 喉为气 道 , 是 呼 吸 出入 之要 冲 , 咽喉通利 , 肺 气 充沛 , 共 通完 成发 声 音 、 行 呼 吸 的生 理 功 能 ; 咽为 胃 之 通道 , 司饮 食 吞 咽 , 咽 喉得 脾 气 输 布 而健 旺 , 而 咽 喉通 利脾 胃才能 完成 消化 、 吸收、 输 布 的功能 。故 临 床上 , 喉病 常从肺 论治 , 咽病多从 脾 胃人 手 。

旴江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旴江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H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6
时珍 国出了重 大贡献。 1 盱 江 医 学 流 派 及 旰 江 医 家 学派” 。席弘 学派 是 我 国针灸 学 中的一 支 重要 地 方学 术 流 派。
关 于席弘的针灸 学术 思 想 , 可 以从 现存 的《 席弘 赋》 《 补 泻雪 心 中医地 方学术流派 的形成和发展 , 为促进 中医学术 的繁荣昌 歌》 《 天元太 乙歌》, 特 别是 《 神应 经》 中反 映 出来 ] 。《 席 弘赋 》 盛作 出了不 可磨灭 的贡献 。在 江西 省盱 江 ( 现名抚 河 ) 流域 , 历 共 论述病证 5 0 余种 , 共用腧 穴 1 0 0余穴 次 。席 氏在选 穴上善 用 代名医辈 出, 在江西古代十大名 医中 , 盱江 医家 占八位 , 从宋 以来 经 脉起 止穴 , 歌赋 中所使用 的经脉起 、 止穴 共有 7个 , 其 中如 “ 鸠 各县有传略可考 的医家有 3 5 0多人 , 医学著作 有 1 0 0余 部 。形成 尾 能治五般痫 , 若 下涌 泉人不 死” ; 治 疗脏 腑病 多选 取俞募 穴 和
了 以我 国中医妇科 的奠基 人陈 自明、 在当时具有骨伤科学 国际领 五输穴 , 如“ 倘若 膀胱 气未 散 , 更 宜三 里穴 中寻 ” ; 治 疗五 官疾病 先 水平 的危 亦林 为 代表 的 名 医圈 , 形 成 了一 支独 秀 的“ 盱 江 医 常用局部取 穴与循经取 穴法 配合 治疗 , 如“ 睛明治 眼未 效 时 , 合 学” 。盱江 医学在 中国医学史上 占有重要 地位 , 对 我国 中医药学 谷光 明安可缺” ; 并充分运用循 经取穴 法 、 上 病下 取法 、 下病上取 发 展以及对 日本 、 朝鲜 等 国医 药发 展均 产生 过 深远 的影 响 。如 法 、 特定 穴相配法及局部取穴法等治疗各科疾病和疑难病症收 到 “ 医林状元 ” 龚廷 贤不仅医术高 明 , 著作 颇丰 , 而且对 日本汉 方医 了良好 的疗效 , 且善于总结临床治疗 的实践经验 , 传授 于后 人 , 如 “ 胃中有积 刺璇 玑 , 三里 功多人 不 知 ……小肠 气撮 痛连 学 影响重大 , 他 的著作《 万病 回春 》 被奉 为后世 派 的经 典 , 先 后在 赋 中云 :

旴江医家医学教育思想探析*(续)

旴江医家医学教育思想探析*(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要!旴江医学!源远流长!经历千年而不衰" 其缘由乃为得益于旴江流域文化昌盛和教育发达 " 旴江流域素有 # 文化之邦 $ % # 才子之乡$ 之美誉!千百年来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教育事业发达! 书院云集! 文人辈出! 名医辈出" 医学传承成为了旴江 医学形成与发展及其医学人物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 诸如席弘% 李梴% 龚信% 龚廷贤% 谢映庐% 喻嘉言等医学家都在医学教育 方面有着杰出成就!并且本身就是德才兼备的儒医型人才 " 本文从书院文化% 人文修养% 医德培育% 习医途径% 传授技巧% 精编 教材%学术交流%病人教育等方面!探讨旴江医家的医学教育思想 !以期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 关键词!旴江医学&旴江医家&教育思想&学术传承&成材之路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 +. , / #0 ’ ("1 2 (/ 32 0 () 4 / 5 ’ #" 36 (0 (7 &
8 .4 ’ #( & 2 / ’ #4 9 .: ’ #" 3# ; 9 < (" 3# 4 =< 2 / "& 5 / #" ! " #$%& " ’ $" ( ) * + " , -. / 0 * #1" , " . $#2 3 4" $) + ) 5 ) 1" 6 " $) #7 #$6 4#$% ""###$ # 3 4" $#8 ! > & 0 7 #0 $* +, . /01 2 34 /25. 6 . 7 8 /0 56 9 8 : ; . /3 2 < =2 : . /4 2 6 9 58 +6 . /36 8 > ; 2 . : 6 ? 9 58 +9 > . 7 +: 2 @A 52 : 2 . 6 8 /6 3+2 9 8 9 52 4 +7 9 +: 2 =: 8 6 B =2 : 9 ;. /3 . 3C . /4 2 32 3+4 . 9 8 //* +, . /0 D. 6 /@* +, . /0 D. 6 / 5. 6 D2 2 / E/8 ? /. 6 9 52 : 2 =+9 . 9 8 /8 > F : +: . 7 4 +7 9 +: 2 F. /3 F 9 . 7 2 /9 8 > 9 52 6 9 . 9 2 F. /3 5. 6D2 2 / =8 =+7 . : D2 4 . +6 28 > : 2 6 =2 4 9 /09 2 . 4 52 : 6. /3 2 3+4 . 9 8 / > 8 : 9 58 +6 . /368 > ; 2 . : 6 # ? 9 5 . 3C . /4 2 3 2 3+4 . 9 8 /# 4 8 7 7 2 0 2 0 . 9 52 : 2 3# /+G 2 : 8 +6 4 2 7 2 D: 9 2 6 . /3 > . G 8 +6 38 4 9 8 : 6 @1 2 34 . 7 52 : 9 . 0 26 . / G =8 : 9 . /9 > . 4 9 8 : > 8 : 9 52> 8 : G . 9 8 / . /3 32 C 2 7 8 =G 2 /9 8 > * +B , . /0G 2 34 /2. /3 G 2 34 . 7 > 0 +: 2 0 : 8 ? 9 5@ 1 . /; 8 > 38 4 9 8 : 6 6 +4 5. 6 * H I 8 /0 #J H K 5. /# L M N L* /# L M N LA /0 & < . /# * H OP /0 & 7 +# P QR . & ; . /. /3 8 9 52 : G 2 34 . 7 38 4 9 8 : 6 5. 3G . 32 0 : 2 . 9 . 4 52 C 2 G 2 /9 6 /G 2 34 . 7 2 3+4 . 9 8 /. /3 . 7 7 8 > 9 52 G. : 2 K 8 /> +4 . /1 2 34 /2 A . 7 B 2 /9 6 ? 9 5 D8 9 5G 8 : . 7 9 ;. /3 . D7 9 ; @A 56 =. =2 : 36 4 +6 6 2 6 8 /9 52G 2 34 . 7 2 3+4 . 9 8 /9 58 +0 59 6 8 > * +, . /0G 2 34 /2> : 8 G4 8 7 7 . 0 24 +7 9 +: 2 # 5+G . /6 9 4 4 +7 9 C . 9 8 /# 4 +7 9 C . 9 8 /8 > G 2 34 . 7 2 9 54 6 #. ==: 8 . 4 58 > 7 2 . : //0G 2 34 /2 #9 2 . 4 5/06 E7 7 6 #4 8 G =7 /09 2 . 4 5/0G . 9 2 : . 7 6 . 4 B 4 +: . 9 2 7 ; #. 4 . 32 G 42 < 4 5. /0 2 6 # =. 9 2 /9 2 3+4 . 9 8 /. /3 6 88 /. /3 9 52=+: =8 6 26 9 8=: 8 C 32: 2 > 2 : 2 /4 2> 8 : G 8 32 : /G 2 34 . 7 2 3+4 . 9 8 /@ ? + %@ (7 , & $* +, . /01 2 34 /2 %* +, . /0S 8 4 9 8 : 6 %O 3+4 . 9 8 /A 58 +0 59 %) 4 . 32 G 4H /52 : 9 . /4 2 %A 52% 8 . 39 8T+4 4 2 6 6

旴江名著《种杏仙方》耳鼻咽喉科应用初探

旴江名著《种杏仙方》耳鼻咽喉科应用初探

旴江名著《种杏仙方》耳鼻咽喉科应用初探陶波;曾冰沁;谢强;宋济【摘要】《种杏仙方》为明代江西旴江名医龚廷贤所撰,为清宫秘藏珍本医籍,版本稀有,弥足珍贵.此书汇集了龚廷贤从医期间搜集积累的经验效方,所收方剂大多以物廉、简便、亲验为特点,采撷精要,切于实用,是珍贵的医学文献资料.书中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遣方用药具有独到特色,对耳聋、耳鸣、脓耳、耵耳、鼻塞、鼻疮、瓮鼻、喉痹、喉瘖、骨鲠等耳鼻咽喉科疾病重视局部用药,结合塞、吹、含、敷等丰富的用药方法,解除患者病痛于须臾之间,简便效捷,沿用至今,对后世江西旴江喉科流派的兴起及中医耳鼻喉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足以启示后学.【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11【总页数】3页(P1509-1510,1513)【关键词】《种杏仙方》;中医耳鼻咽喉科;中医临床流派;地方医学;旴江喉科流派;龚廷贤【作者】陶波;曾冰沁;谢强;宋济【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 330006;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6.1《种杏仙方》为明代太医院吏目江西旴江金溪名医龚廷贤所撰。

龚廷贤(1522-1619年)为明代著名御医,江西十大名医之一,私淑旴江葛洪、陈自明、席弘、范叔清、危亦林等先贤,通晓诸科,擅治五官疾病,是旴江喉科流派的代表人物[2-6]。

因治愈鲁王妃臌胀重症,被鲁王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匾额。

是书共四卷,刊刻于万历九年(1581年),集录多年搜集而来的秘传经验效方,书中所选方药多是一二味易得之物,按不同疾病分门别类,随证用药。

“仙方几卷迈青囊,万园从今杏吐香,一粒有功回造化,百年无病到膏肓”[1]11。

其中,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辨治尤具特色,重视局部用药,效验甚佳。

在此仅对书中有关耳鼻喉疾病的辨治特色略作探析。

旴江名著《古今医鉴》五官科特色应用初探

旴江名著《古今医鉴》五官科特色应用初探

江名著《古今医鉴》五官科特色应用初探…★范旭钢1…杨淑荣2*…谢强2(1.江西中医药大学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摘要:《古今医鉴》为明代江西龚信纂辑,其子龚廷贤续编,博采众长,分门别类。

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病种百余种。

其中对五官科疾病的辨证施治、鼻塞、酒糟鼻、喉痹、齿痛、目痛、目昏等病症,重视分经论治,关键词:旴江医学;古今医鉴;龚信;地方医学;五官科中图分类号:R276……文献标识码:A《古今医鉴》是由明代江西龚信纂辑,其子龚廷贤续编,王肯堂校补。

龚信,生卒不详,字瑞芝,号西园,江西金溪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龚廷贤之父,明代医家,曾任明太医院医官,精通医学各科,擅长五官疾病的治疗,是旴江喉科流派的代表[2-6]。

其所撰《古今医鉴》对五官疾病辨证论治独到,是辨治五官疾病的重要方剂专著。

该书汇集了从《黄帝内经》到元明时期各医家的言论,可谓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开篇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

其次分论各科诸门,每门又列若干证,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病种百余种[7]。

其中,五官病的辨证尤为突出,所选方药为屡验效佳者,足以启示后学,现对该书中关五官科疾病作初步探讨。

1…耳病辨治1.1…分经论治耳聋…龚氏认为右侧耳聋,是由于过度纵欲,太阳膀胱相火被扰动,导致从右侧发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左侧耳聋,是因为过度思虑,邪犯少阳,胆火内郁,从而导致左侧发病,用龙荟丸治疗;双侧耳聋,是因为过度醇酒厚味,邪犯足阳明,胃火上炎,导致从两侧起病,用滚痰丸或通圣散治疗[1]。

龚氏于书中还记载了熏耳神方治疗耳聋,尤其适用于气聋,以蕲艾、磁石、当门子、珍珠,研为细末,用薄纸卷成筒状,点燃并吹灭,并在耳旁熏烟[1]。

此外记载透铁关法,治疗耳聋,使热邪毒入手,善用疏风清热、燥湿泻火、凉血解毒之剂。

譬如,治耳内生肿如樱桃,痛极,用鼠粘子汤(玄参、桔梗、栀子、生甘草、牛蒡子、龙胆草、板蓝根、连翘、黄连)[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未病 防 喑
陈 氏善 于 总结 前 人 经 验 , 注重 “ 治
未 病”, 对 摄 生 药 养 预 防声 病 有 着 独 到 的见 解 和 经
验 。譬 如 , 妇人 在备 孕 至 生 产 全 过 程盲 喑 哑 , 认 为 : “ 聋 盲 喑哑 … …气 形之 病 有 如此 者 。然则 胚胎 造 化之始 , 精 移气 变 之后 , 保卫
虚损 而致 。
基金项 目: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 2 0 1 5 0 7 0 0 6); 江 西省卫生厅 中医药科研计划 重点项 目( 2 0 1 3 Z 0 0 2 ); 江西 中医药 大
学科研计划重点项 目( 2 0 1 3 Z R 0 0 1 9) 。
¥ 通信作者 : 谢强 ( 1 9 5 3一) , 一级 主任 医师 , 二级教授 , 博士生导师 。E m a i l : x i e q i a n g 1 9 5 3 @s i n a . t o m。
调须 用加 减小 续命 汤 预 防 喑 哑发 生 , 指 出 j : “ 久病
风人 , 每 遇 天 气 阴晦 , 节候变更 , 宜预服之 ( 加 减 小
续命 汤 ) , 以防喑 哑 。 ” 。可 见 , 陈 氏有关 喑 哑 的未病
先 防思 想和 经验 甚 为 可贵 , 尤 其是 他 在 我 国医 学史 上首 先 提 出了备 孕 预 防4 , J L 聋哑观 , 至 今 仍 然 有着 重要 的指导作 用 。
亦 自然 之理 , 非药之功也。 ”二 是 声 病 急起 , 多 为 风 客会 厌或 风客 心脾 二 经 , 指 出 : “ 风寒 客于 会厌 之
清 曾私淑其 喉 科经 验 并 授徒 同里 后 学 危 亦 林 , 使 吁江 喉科 经验 流传 于世 。兹 对 陈 自明独到 的喉科学
术思想 , 探 讨 如 下。 1 声 病
江西 中医药 2 0 1 5年 7月第 7期总 4 6卷第 3 9 1 期
盱 江 名 医陈 自明喉 科 学术 思 想 探 讨
k 方 晓颖 。 谢 强 , 曾敏 华 ( 1 . 江 西 中 医药 大 学 2 0 1 2级 硕 士研 究 生 南昌3 3 0 0 0 6 ; 2 . 重 庆 市永
妊娠 , 使 诸邪 不 得 干也 。 ” 此外 , 对 中风 H久 患 者 , 强
远, 其蒸 在肺 。 ”四 是 声 病 经 年 不 愈 多 为 气 血 亏 衰 , 指 出 : “ ( 妇人 ) 经年崩漏不止 , 面黄肌瘦 , 发 黄枯 槁, 语言 声嘶 … …伏龙 肝 散”, 认 为是 气 血 劳 伤 冲任

J I I 区中 医院
昌3 3 0 0 0 1 )
重庆 4 0 2 1 6 0 ; 3 . 江西 中医药大 学 吁江 医学 研 究 会 南昌 3 3 0 0 0 6 ; 5 . 江西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医 院
南昌3 3 0 0 0 6 ; 4 . 江 西 中 医药 大 学 嗓音 言语 南昌 3 3 0 0 0 6 ; 6 . 南 昌博 大耳 鼻 咽 喉 医 院 南
间, 故卒 然无 音 。 ”‘ 若 失音 不 语 者 , 风 邪 客于 心脾 二
经。 ” 三是 声病 E t 久 多 为 阴虚 火炎 , 指 出 : “ 声 嘶音
辅翼 , 固有 道 矣 。 ”强 调 做 到 三 点 : 一是 1 3常 需 避 免 大风 、 大雨 、 大雾 、 大寒 、 大暑 、 雷 电、 霹 雳 等 极 端 天 气; 二 是父母 修 身养 性 , 生活 安定 , 爱老 慈 幼 , 家庭 和 睦; 三 是禁食 狗 肉 、 虾蟆 、 鳝 鱼 等 。如 此 , “ 皆所 以摄
世业医 , 精于 内、 外、 妇、 喉科 , 著作存 世有 《 管见大 全 良方 》 、 《 妇人 大全 良方 》 及《 外 科 精要 》 。 陈
自明在喉科 辨 治方 面 对 后 世 盱 江 喉科 影 响深 远 , 我 国首 位至今 仍 有文献 记 载 的元 代 吁江 喉科 名 医范叔
1 . 2 精 确辨 识 陈 氏对 声 音 异 常 的病 因病 机 辨识 精确 和 详尽 , 细致 地描 述 了失音 不语 、 声嘶、 失喑 、 暴 不 能言 等各种 不 同的声 音 异 常 临 床 表 现 , 详 述 了喉 喑、 喉癣 、 子 喑等 声病 的 临床辨识 。认 为辨 识 主要有 四 : 一是 声 音 异 常 不 一 定 是 有 病 , 须 悉 心 辨 识 不 可妄 以药治 , 如妊娠不语非病 , 指 出: “ 孕 妇 不 语 非 病也 , 间有如 此者 , 不 须服 药 ……产 下便语 。… …得
听力 医学研 究所
摘要: 南宋盱江名 医陈 自明 , 精 于 内、 妇、 外、 喉科 , 善治喉喑、 咽 痛、 喉咳 、 咽喉 口舌生疮、 梅核 气等喉科 疾病 , 是 盱江喉科流 派的 主要创始人 。撰有 《 管见大全 良方》 、 《 妇人 大全 良方》 及《 外科精要 》 , 有 关喉科 辨 治思想独到 , 内容丰 富 , 论述 精辟 , 对后 世 吁 江喉科流派的发展起到 了极其 重要 的作 用 ; 尤其是有 关声病 喑哑的未病先 防思想和经验甚 为可贵 , 在我 国 医学 史上 首先提 出 了备 孕预防 小儿聋哑观 , 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 用。 关键 词 : 盱江 医学 ; 陈 自明; 盱江喉科流派 ; 中医临床 流派 ; 中 医耳 鼻咽喉科 ; 地域 医学
中 图分 类 号 : R一 0 9 2 文献标识码 : A
陈 自明 ( 1 1 9 0—1 2 7 0) , 字 良甫 , 南 宋 江 西 盱江 流域 I 临川 1 人 I 4 , 江西古 代 十大 名 医之一 , 盱江 医学
喉科 流派 的 主要 创 始 人 。 。陈 自明家 学 渊 源 ,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