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
管理学原理 自考笔记

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的过程,被称为“管理运动”。
“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科学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因为是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该试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出现。
系统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的。
他把系统的观念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并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
组织行为学:实质就是包括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在内的狭义的行为科学。
他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计划工作:根据组织的内外部实际情况,权衡客观规律与主观可能,通过科学预测,提出组织在未来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对主攻方面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
程序: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通俗地讲是办事手续,即对所要进行的行动规定时间顺序。
规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活动。
预算: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是使组织的各级计划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
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它是决策时评价方案的指南,但在决策时有一定的自由处置权。
规划:是为实现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划、任务分配、执行分配、使用资源以及其它要素的复合体。
什么是“5W1H”?答:5W1H指的是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论证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自考)

《管理学原理》学习资料(仅供参考)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

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的过程,被称为“管理运动”。
“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科学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因为是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该试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出现。
系统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的。
他把系统的观念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并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
组织行为学:实质就是包括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在内的狭义的行为科学。
他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计划工作:根据组织的内外部实际情况,权衡客观规律与主观可能,通过科学预测,提出组织在未来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对主攻方面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
程序: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通俗地讲是办事手续,即对所要进行的行动规定时间顺序。
规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活动。
预算: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是使组织的各级计划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
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它是决策时评价方案的指南,但在决策时有一定的自由处置权。
规划:是为实现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划、任务分配、执行分配、使用资源以及其它要素的复合体。
什么是“5W1H”?答:5W1H指的是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论证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2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和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种协调性社会活动。
2.经营管理的特点:目标性、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动态性和综合性。
3.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管理学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科学管理运动。
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分工和协作原理:通过适当的分工和协作,实现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2.稳定性和变化性原理:管理需要处理稳定性和变化性之间的平衡,既要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3.统一指导和个体活动自由原理:管理需要统一指导组织的整体活动,同时也要给予个体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和发挥。
三、管理学的基本职能1.计划职能: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案。
2.组织职能:确定组织结构,分配职责和权力,建立明确的权威和责任关系。
3.领导职能:通过指导、激励和影响来带领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职能:通过制定指标、收集信息、评估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组织的活动符合预期目标。
四、管理学的重要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对工作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规划,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组织的效益最大化。
2.行为科学理论:由埃尔顿·梅约提出的行为科学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动机,认为组织的绩效受到员工的行为和动机的影响,激励和培养员工的积极行为是提高组织效益的关键。
3.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
通过理解系统的环境和内部结构,可以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和改进。
4.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强调制定和实施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策略。
通过分析竞争环境和组织内部资源,制定适应性的战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五、管理的实践方法1.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等,旨在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绩效,实现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化。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整理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下面是对自考管理学原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内外各种有限资源,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点:科学性、普遍性、实践性和艺术性。
-管理者的角色: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传递者和控制者。
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科学管理学派:泰勒管理学派、福特管理学派。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马斯洛管理学派、麦克格雷戈管理学派。
-管理科学管理学派:赫胥黎管理学派、杜鲁门管理学派。
组织与管理:-组织的定义:组织是指人们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作和协调。
-组织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可以采用功能结构、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等形式。
-组织的设计原则:目标一致性、分工明确、权责明确、适度集权、资源配置合理。
领导与决策:-领导的定义: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风格理论:权力导向领导、任务导向领导、关注员工的领导、关注工作的领导。
-决策的理论:常规决策理论、决策过程理论、主动决策理论。
计划与控制:-计划的定义:计划是指提前确定并体现组织目标、任务、资源和所需时间的行动预先安排。
-计划的层级:战略计划、战术计划、操作计划。
-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指通过对比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差距,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修正和调整,以实现组织目标。
-控制的过程:制定控制标准、收集控制信息、对比信息与标准、分析差异、采取修正措施。
组织文化与创新:-组织文化的定义: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标志性特征。
-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将新思想、新想法和新知识应用于产品、工艺、管理、机构等方面的行为。
-创新的类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
自我管理与团队管理:-自我管理的定义:自我管理是指个人制定个人目标、计划和行动,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1、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职能:规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安排;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进行的分工与合作的总体安排;领导是指导和影响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是一系列检查,以确保组织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
管理的概念与分类:管理者是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的概念: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科学。
管理的特点:全面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系统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萌芽期的形成与发展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分工协作原则”和“生产合理化”,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查尔斯.巴贝奇:劳动分工,边际熟练原则,管理的机械原则。
罗伯特.欧文:人是环境的产物。
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原则;标准化原则;科学选择工人,成为“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管理专业化原则;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综合管理理论:运营和管理的不同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五大功能。
14.管理原则:分工、权责、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公平、集中分散、等级连锁、有序、公平、人员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3。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行政集权制有三个方面:理性的组织形态(超凡权力、传统权力、法定权力);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行为科学理论1、梅奥的“霍桑实验”(1) 1924-1927年的照明试验(2)1927-1932年的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1928-1931年的访问职工试验二(4)1931-1932的布线观察室试验2.霍桑实验的结论(再次基于人际关系理论):1。
自考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 管理的产生和必要性一.管理的产生1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协调2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二.管理的必要性1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活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 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 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1.2 简述管理的概念和特征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1 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2 管理活动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3 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1.3 管理的含义有哪些1 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 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3 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4 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5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1.4 管理的职能有哪些?1 计划(首要职能,是基础和依据)2 组织3 领导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和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4 控制1.5 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共同衡量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效果是目标达成度1.6 简述管理者的概念和分类?一.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组织活动中形式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同自己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1 按所处层次的不同: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2按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1.7 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1 人际关系角色2 信息传递角色3 决策制定角色1.8 建设管理者的技能?1 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 人际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3 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1.9 简述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决定了组织的效率,成功的管理者决定了组织的效果。
鉴于此,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类型体现了管理学能级原理的要求,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
管理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管理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企业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学科。
- 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管理者的角色等。
第二部分:组织的管理
- 组织的管理包括组织的建立、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行为等内容。
- 组织的建立需要考虑组织的使命、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的规划。
- 组织的结构包括组织的层级结构、部门划分和职权划分等要素。
- 组织的行为涉及组织的协调、组织的决策和组织的控制等方面。
第三部分:领导与决策
- 领导与决策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 领导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能力和领导效能等方面。
- 决策包括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和决策的风险等内容。
第四部分:计划与控制
- 计划是一个组织实现目标的蓝图,包括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等。
- 控制是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的方法等。
第五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招聘和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第六部分:组织行为
- 组织行为是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 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以上是对《管理学概论》的重点整理笔记,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为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和讲义。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自考知识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管理的基本特征。
(P5)(一级重点)选择、简答2. 管理的两重性。
(P8)(一级重点)选择3. 管理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P7)(二级重点)单选4. 唯物辩证法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
(P17)(二级重点)单选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5. 霍桑试验的结论。
(P47)(一级重点)简答、选择6. 战略管理及其特点。
(P57)(一级重点)选择、名词解释7. 管理过程学派的内容。
(P49)(二级重点)简答8. 权变理论学派。
(54)(二级重点)选择9. 全面质量管理。
(P59)(二级重点)名词解释10.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P32)(二级重点)单选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1. 组织环境的四种状况。
(图)(P80)(一级重点)选择12. 社会责任。
(P81)(一级重点)名词解释13.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P83)(二级重点)简答、多项选择14. 管理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的具体内容。
(P73)(二级重点)单选、简答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15. 计划工作的程序。
(P93)(一级重点)简答、单选16. 计划工作的原理。
(P96)(一级重点)简答、名词解释17.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P88)(二级重点)选择18. 计划的种类。
(P92)(二级重点)选择第五章目标与战略19. 第二节目标管理的全部内容。
(P106-111)(一级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20. 战略选择。
(P120-122)(注意表格内容)(一级重点)单选、简答21. 波特五力模型。
(P114)(图)(二级重点)简答22. 价值链模型。
(P115)(图)(二级重点)简答第六章预测与决策23. 正确决策的特征。
(P129)(一级重点)单选、简答24. 主观决策法和计量决策方法。
(P141)(一级重点)名词解释第七章组织工作概述25. 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章【识记】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识记】管理的特征: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用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是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手段。
(理解)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两者既有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
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不仅贯穿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前的调研,作业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
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责任,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在管理活动中,不仅管理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
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
【识记】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2.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3.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领会】: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1、管理产生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活动可以分为二个方面:1、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称为作业活动。
2、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称为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三章
1、 一般环境包括哪些 P73 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
3、 组织工作的5个原理 (理解) P157 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 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原理。
第八章 1、 职位设计 (名词解释) P161
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 管理宽度的概念以及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P168
又称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人数。1管 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2面对问题的种类3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 法4授权5计划6组织的稳定性也影响着管理宽度
2、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选择) P79 ①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容器制造商、软饮料生产企业、啤酒经销商); ②复杂和稳定的环境(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③简单 和动态的环境(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公司和时装加工企业);④复杂和 动态环境(电子行业、计算机公司电子仪器制造);
3、 社会责任的含义 (名词解释) P81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 方面嗦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2、 正确决策的特征 P129 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有两个以上的备 选方案;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 应。
3、 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P131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概念 P132 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非程序 化决策又被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核心笔记——考试必看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核心笔记——考试必看1.在协调人类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管理。
2.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的标准是《科学的管理原理》。
3.在组织环境中,不确定性最高的是: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行为的一致性。
5.“最优标准”提出的学者是泰勒。
6.赫威斯准则又成“乐观决策法”。
7.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是战略计划。
8.组织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组织的效率与效益。
9.实行分权的主要手段是授权。
10.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提现了管理学的历史性。
11.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属于宏观因素。
12.衡量每个管理者管理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刚毅果敢的管理道德意志。
13.提出“满意标准”的学者是西蒙。
14.在决策中,不能肯定哪种自然状态容易出现,哪种状态不容易出现,可以一视同仁,认为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决策方法是:同等概率法15.麦当劳的“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及福特公司的“汽车要进入家庭”的口号,体现的是企业的愿景。
16.根据专业原则把性质类似或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划分在同一个部门内,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部门化。
17.适合环境比较复杂,从事多文化经营的较大规模的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是事业部制18.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从事的活动。
19.当一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而独立生存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管理活动。
20.组织管理的基础是内部环境。
21.每个管理者的职业准则为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22.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的决策的始点。
23.计划的适应性要求,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24.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的结合。
25.按职能划分部门试用于稳定的技术和环境。
26.整个组织由执行组织各项任务的团队组成的组织结构是团队结构。
27.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的过程,被称为“管理运动”。
“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科学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因为是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该试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出现。
系统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的。
他把系统的观念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并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
组织行为学:实质就是包括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在内的狭义的行为科学。
他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计划工作:根据组织的内外部实际情况,权衡客观规律与主观可能,通过科学预测,提出组织在未来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对主攻方面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
程序: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通俗地讲是办事手续,即对所要进行的行动规定时间顺序。
规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活动。
预算: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是使组织的各级计划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
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它是决策时评价方案的指南,但在决策时有一定的自由处置权。
规划:是为实现既定方针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划、任务分配、执行分配、使用资源以及其它要素的复合体。
什么是“5W1H”答:5W1H指的是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论证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
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
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就越小。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主管人员定期的检查现状和与其前景,以及为保证目标达到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作出的估计。
他已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社会未来预测:是研究与社会发展有关的未来问题,它的主要对象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其目的是协助政府制定政策,选择最佳方案,提出改进措施。
决策: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计量决策法:亦指决策的“硬技术”,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字式表示出来。
即建立数字模型。
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其中复杂问题还要使用电子计算机.主观决策法:指的是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作出评价和选择。
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或角色结构)。
组织工作: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确定组织内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过程,也即设计一种组织结构并使之运转的过程。
组织结构:是指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和经济模式的体制。
矩阵结构:就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分工协作管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
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时,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是指对组织结构中的职权的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指越是能在组织结构区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管理宽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
“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期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授权: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利,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和完成任务的责任。
委员会制:是指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主管人员,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即为集体管理,或叫委员会制。
职权: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利。
职责:某项职位应该完成的某项任务的责任。
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集权和分权:集权意味着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分权意味着权力分散到整个组织。
人员配备:管理学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种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人才生命周期:一个人才在组织内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2彼得原理:如果一个主管人员在其职位上有成就,那么正是这种成就导致它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这个人终于“被提升过了头”指导与领导工作: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沟通联络:是指信息交流,简称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一起去的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沟通联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激励:是指主管人员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保健因素: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统称为“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人们对诸如成就,赏识,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这一类统称之为“激励因素”。
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得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移情作用:是美学和心理学的概念。
即一个人将自己的意识以想象力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将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模拟他人的感情,意见与价值观念的能力。
9、9型管理:管理方格路中的基本极端类型之一,也叫“战斗集体型管理”,指主管人员无论对人员还是对生产都表现出最大可能地关心,他们把组织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精密的结合起来,是真正的“集体主管者”。
“利用的—命令的”方法:利克特四种管理方法之一,意思指:主管人员发布知识,决策中没有下属参与,主要用恐吓和处分,有时也偶尔用奖赏去激励人们,惯于从上而下的传达信息,把决策权局限于最高层,还表现有其他类似的特点。
领导连续流:美国的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认为领导方式有各式各样,包括从主要以领导人为中心的直到一下属为中心的一系列领导方式,这些方式以领导把权力授予下属的大小程度而不同。
管理控制: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管理突破过程:一个组织中存在着两类问题:急性问题和慢性问题,要使控制工作真正起作用,重点就要解决慢性问题,打破现状,实现管理突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段活动时间就叫做“管理突破过程”。
慢性问题:是指在长期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组织中大量存在的问题,人们对于其存在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适应了它的存在,不容易被人发现,或者即便已经发现也不愿意承认和解决。
急性问题:是指经常产生,对多数人的工作和利益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的问题,容易被人门发现,承认和解决。
控制工作: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控制工作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管理突破的含义:在现代管理活动中,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来进行控制工作,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是要“维持现状”控制工作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即进行“管理突破”。
现场控制:这类控制工作的纠正措施使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它是一种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来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反馈控制:这类控制工作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与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前馈控制:是主管人员运用所能得到的最新信息,包括上一个控制循环中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反复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其同计划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在必要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反映计划要求原理:是指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就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也就越能有效地为主管人员的需要服务。
组织适应性原理:是指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