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2、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3、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4、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

5、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6、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贴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7、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工资水平 = 劳动者工资总额 / 劳动者平均人数。工资水平有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两种表现形式。

8、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它是一种制度化手段。

9、最低社会保障 -----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对达到贫困线的人口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10、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一般地被理解为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寓寄在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11、隐性失业: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失业但未被记录在官方失业统计数据内的情况,诸如那些那些放弃寻找工作的个人,或是提早退休,以及从事季节性或者兼职工作的人都算为隐性失业。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

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

之比,即单位面

积上的人口数量。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

一岁一组的年龄

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

下愿意并能够向

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

一个重要概念,

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

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

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

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

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

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

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

“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

业。

11.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

12.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1.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用于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5.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6.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7.家庭生产: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8.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

程度和健康状况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

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即经济活动人口】

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

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4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

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

+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

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

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VMP=MP.P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言

劳动的定义

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或相对资本等要素而言的“劳动力要素”。

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学科。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力的定义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研究方法

(一)实证方法: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

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极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方法即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

描述与解释。

●劳动经济学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主要的构成要素及影响

因素;其次,需要设定假设条件;再次,通过构造理论模型或提出理论假说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中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和结果,试图找出影响行为和结果的主要因素。最后,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理论模型或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得到证实或证伪的结论。

(二)规范方法

●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也是劳动经济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

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

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 w+K 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都先增后减/AP与MP的交点是AP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

8、假设企业的产量X增加,价格P不变(完全竞争),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

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

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

1•劳动力: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常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含义:①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②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③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④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 劳动力资源: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平均素质

的乘积

3. 劳动力的特点:①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②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 特征

具有体现为: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载体,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劳动力有生理间歇周期;劳动力不能储存③劳动力的生产过程是

生理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④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能动性

4. 狭义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以及运用市

场机制调节劳动力关系的组织形式

5.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

关系,内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等

6•劳动力市场:由作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雇主与雇员、劳动力市场组织者所组成的,

劳动力市场交易的最终结果,是雇佣双方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下自由选择后,

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工作岗位

7.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①劳动力只能被租借或使用,劳动者本人不能被出卖和购买②

劳动力所有者在市场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劳动力市场价格一般由买方决定③劳动力

的价格不只是当时提供的劳动报酬,也包括人力投资应获得的报酬④劳动力市场存在

着各种歧视

8.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社会偏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反映。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某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2014年6月

期末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20题,40分

2、名词解释(5题,20分)

3、简答题(4题,20分)

4、论述分析、计算题(20分)

复习要点: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P49-52: 劳动的边际产量、边际产值、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涵义

P53、P60: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形态和弹性大小的比较

P70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涵义及一般的计算

P73: 终端产品的价格弹性对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影响

P85:了解《最低工资规定》第七条至第十条

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

P101:劳动供给的涵义

P105:劳动参与率的定义,年龄、性别劳动力参与率的涵义

P108-109: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涵义

P111-114: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无差异曲线与个人闲暇、劳动之间的偏好关系的判断

P115 :预算约束线的涵义、预算约束线斜率的涵义

不同形状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比较

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P160: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形式及其对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P162-163: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净现值法的一般计算

P168:在职培训的成本的构成

P214: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

P262:了解补偿性工资理论的基本涵义

效率工资理论的涵义

P270:计时工资制、计件工资制的涵义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的关系

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

P288-289: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

P289:前市场差别(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

第八章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

劳动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

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

3.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还应考虑劳

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

5.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动力资源较

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而需求是

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1.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C、工资水平;

D、个人非劳动收入;

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F、社会保障制度;

G、宏观经济状况;

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大全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

(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

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导论

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成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配置: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力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力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力具有的特征?

1、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的形成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3、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为什么说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单个)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全社会劳动力供给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为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加总

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要点

1、多选:

在适龄人口总体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都不算劳动力资源。劳动年龄以外的未成年人和退休老人,一般不属于劳动力资源,但那些虽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以及超过劳动年龄却仍在从事工作的人,也算作劳动力资源。

2、名词解释

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3、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4、所谓的劳动需求是指在资本存在量不变,惟一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

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长期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需求都是可变的,既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5、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1)、生产技术的假设。(2)、组织目标的假设(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6、简答:什么是交叉工资弹性和交叉工资弹性的类型?

劳动力需求的两种类型,A和B,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7、简答或选择

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之中。(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2)、产品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体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汇总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汇总

一、简答:

家庭生产理论的内容(三点)

1.时间分配的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经济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新家庭经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利用市场商品和时间生产出有效用的商品。家庭生产的实质也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家庭视野:1)把家庭看作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2)家庭成员在进行劳动供给决策时,要同其他成员协商,并相互影响

时间的三种用途:1)市场工作时间(获得收入去购买市场商品) 2)家庭生产时间(家务劳动)3)闲暇时间(包括消费时间)

一、家庭等产量曲线

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二、效用最大化、家庭生产与劳动供给

假定:只有一种家庭商品Z,它可以用不同数量的物品G和家庭时间T生产出来。物品的市场价格为P,时间的价格为个人的工资率W。工资是已知的,并且个人在该工资下可以工作愿意的任意工作时数。如果一个人多工作意味着将减少用于家庭生产的时间,同时采取一个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

首先,考虑增加一单位家庭生产时间对家庭效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个方面的:第一,家庭生产商品Z将会增加;第二,由于Z的消费增加,故总效用增加。

其次,考虑增加一单位家庭生产物品投入对家庭效用的影响。

同理,可以得到如下等式:

其中MVG表示物品的边际价值,MPG表示物品的边际产量

结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时间的边际价值MVT等于工资率W,物品的边际价值MVG应等于其在商品市场上的价格P。若工资率和商品价格相等,即W=P,则家庭总可以通过选择T和G,使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就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服务,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经济学:是系统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存在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3.实证研究方法:是解决“是什么”的方法。即科学的描述事务本来的面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4.规范研究方法:是解决“应该是什么”的方法。即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判社会经济现象和人们行为的对错,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5.横向比较法:是从空间的角度,对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劳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6.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总和。

7.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的人口中的比率。

8.收入效应:指收入增加后,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增加休息,减少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9.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后,劳动者感到闲暇消费更加昂贵,增加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10.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1.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它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12.等产量线:是指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点连线。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某一产量水平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数值。

3、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4、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5、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6、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替代效应=△H/△W>0

7、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收入效应=△H/△Y<0

8、家庭等产量曲线:就是指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9、交叉替代弹性:就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10、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劳动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劳动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劳动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重点总结劳动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劳动力市场

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

和过程。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用工单位支付工资并雇佣劳动者。

2. 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劳动者是指提供劳

动力的个体或群体,用工单位是指雇佣劳动者的企业、机构等。

3.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劳动力市场具有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特点。供给方面,劳动者的

供给受到人口规模、劳动者教育水平、劳动力参与率等因素的影响;需求方面,用工单位

的需求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4.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包括就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地域结构。就业结构

是指不同产业和部门的用工比例;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的用工比例;地域结构是指不同

地区的就业状况。

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影响劳动力供给的

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劳动力参与率、劳动者教育水平等。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和质量。影响劳动力需求的

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

3.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指劳动力供求量相等的状态。劳动力市场的均

衡受到供给和需求双方作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劳动力市场制度、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④ 劳动力供给弹性

⑤ 负所得税

负所得税=收入保障数 - 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

5、 分析①产品需求上升②资本价格上升对劳动力价

格和就业形势的影响

① (资本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不变)产品需求上

升,劳动力需求量增加。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均上升。 ② 替代效应:(其它情况不变时)资本价格上升,

劳动力相对成本下降,增加劳动力使用数量,劳动力需求量上升;

规模效应:(其他条件不变时)资本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规模缩小,劳动力需求量下降。 因此,资本价格变化对于劳动力需求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哪种效应的力量更大。如果规模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最终的劳动力需求将下降,供给不变,需求减少,则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均下降;反之则上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均上升。

6、 一般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假设:培训前:MRP 1,W 1 培训后:MRP 2 ,W 2

如果培训前和培训期间支付W 1,培训后支付W 2,培训期间成本谁来支付?

方法:

①为了弥补员工支付培训费用所带来的损失,培训后支付低于W 2工资。

(员工离职;其他企业愿意接收)(不可取) ②合理情况:员工自己负担成本并享受其收益,

形式上不采取直接支付的方式,而是从培训期间接收一种低于W 1的工资,间接支付。

培训期间:工资W 3,(W 1- W 3)为培训成本,员工承担。

培训后:工资W 2,(W 2- W 1)为培训收益,员工

享受

7、 特殊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

如果员工在经过特殊培训后被解雇或主动辞职,那么此类员工很少或几乎没有价值的东西可到劳动力市场上出售,所以员工一般不会为这种培训支付费用的。

如果员工的工资率为W 1,在培训前和培训后都支付W 1工资,即: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都归企业。 这种成本—收益结构,在能保证受培训的员工培训结束后任然在企业服务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保证培训收益的回报时间)。

如果服务期短,到W 1企业就职,员工无损失,但企业有损失。

8、 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和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