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 制定儿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家长和患儿的健康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健康知识,预防儿童常见疾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 首先,我们将在门诊等候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展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以及儿童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
3. 其次,我们将组织定期的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为家长们讲解儿童健康方面的知识,并提供问答环节,让家长们能够及时解决他们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健康问题。
4. 另外,儿科医生将在诊疗过程中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醒家长注意婴幼儿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疗。
同时,积极引导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及时了解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
5. 最后,我们将利用微信公众号、医院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不定期发布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文章,提醒家长关注儿童健康问题,及时了解孩子的健康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成长。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病室要求:病室内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维持体温恒定: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不稳定,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体温低者,可用暖箱和热水袋保温;体温高者可先松解包被,头部放置冷水袋,一般不用药物降温。
3.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
喂奶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取头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方可离开。
4.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易擦伤及引发感染,故应做好皮肤护理。
5.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1~2h更换1次。
腹泻患儿随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发现臀红时尿布不易包得太紧,如有破溃时,及时处理。
6.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周。
如有感染可用3%双氧水消毒脐周,后涂以75%乙醇,每日2次。
7.观察病情: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哭声、面色及对外反应,以判断病情的轻重。
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40bpm,心率120~130bpm,如发现呼吸<20bpm,心率<100bpm,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并给予氧气吸入和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
8.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每日行空气消毒,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及地面。
9.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保证液体均匀滴入,不能过快或过慢。
10.谢绝探视:避免患有上呼吸道、皮肤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新生儿,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
11.做好卫生宣教,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按时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1.环境: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冬季要做好保暖,夏季要注意降温,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
2.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注意防止呛奶。
确实无法母乳喂养者可给予配方乳。
人工喂养者,奶具专用并消毒,奶流速以能连续滴出为宜。
3.预防感染: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新生儿科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以下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 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母婴共同住院,促进早期母婴接触和母乳喂养。
2. 开展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如窒息、黄疸、感染等,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3. 进行新生儿生活护理和体温调节的培训,使家长学会正确的洗澡、换尿布、包裹、保持室内适温等常规护理方法。
4. 强调新生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引导新生儿家长主动接受产后心理辅导、了解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5. 定期组织新生儿健康体检活动,普及新生儿常见疾病和预防保健知识,帮助家长正确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营养需求。
6. 加强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有效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针对新生儿健康教育需求,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措施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我院制定了以下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措施:
1. 开展新生儿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包括举办家长讲座、发布健康教育手册等,以增强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和能力。
2. 提供定期的新生儿健康体检服务,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听力和视力检查等,以及针对家长的健康咨询服务。
3. 鼓励母乳喂养,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
4. 加强新生儿疾病预防工作,包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传染等宣传和教育措施。
5. 预防新生儿意外伤害,宣传安全护理知识,教育家长如何防范婴儿意外伤害。
6. 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追踪和记录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及措施,我们希望能够提升家长和社会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度,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儿科患者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健康教育第一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一、病因学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降低;胆汁排泄障碍。
二、临床表现皮肤发黄、厌食、呕吐、体重无增加、尿色暗黄、有时反应差、排奶等。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新生儿黄疸可被视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60nng/l。
2.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4周,黄疸复发。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0mg/L。
4.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29mg/i,早产儿少150mg/l,血清结合胆红素>20mg/l。
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向儿童的家庭成员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解释病情,并使父母认识到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告知家长,经过蓝光照射等治疗后,绝大多数孩子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让家长积极配合治疗。
2、光疗指导(1)说明使用黄疸治疗箱的重要性,蓝色光谱外照射治疗的目的和功能,以及蓝色灯箱的使用方法。
间接胆红素在蓝光作用下变成水溶性,然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2)在使用治疗箱时患儿需裸体放在蓝光箱内,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裤防止滑脱。
家属要将墨镜戴好,防止损伤眼睛。
(3)光疗期间应适当补充水分和钙。
(4)副作用: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
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3.喂食指导(1)向家长宣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指导正确的挤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
鼓励产妇耐心喂哺新生儿。
(2)指导父母提前喂奶,并多次喂少量牛奶。
因为早期喂养有助于改善新生儿喂养,促进肠道蠕动和粪便中胆红素的排泄,减少黄疸光疗的机会。
此外,应增加喂食次数。
如果喂食次数减少,肠道蠕动减慢,胎粪排出延迟,胆红素的吸收就会增加。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一、背景介绍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的头一个月,也是婴儿生命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身体器官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因此,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新生儿健康教育的目的1. 提供新生儿母亲和家庭关于新生儿护理和健康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地照顾和保护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2. 增强新生儿母亲和家庭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预防和应对新生儿常见的健康问题。
3. 促进新生儿母亲和家庭与医疗团队的有效沟通,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的医疗和护理。
三、新生儿健康教育的内容1. 新生儿基本护理知识:- 如何正确给新生儿洗澡、换尿布、剪指甲等。
- 如何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 如何正确喂养新生儿,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方法和频率。
- 如何正确抱持和哄抱新生儿,以促进他们的安全感和情感发展。
2. 新生儿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 如何预防和应对新生儿感染,包括手部卫生、接种疫苗等。
- 如何识别和处理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如黄疸、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 如何应对新生儿的哭闹和失眠问题,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3. 新生儿发育和早期教育:- 如何观察和评估新生儿的发育情况,包括身体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等。
- 如何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和刺激,以促进新生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 如何与新生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包括亲密接触、眼神交流、言语交流等。
四、新生儿健康教育的方法1. 个别指导:医疗团队可以与新生儿母亲和家庭进行个别的面对面指导,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2. 家庭访问:医疗团队可以定期进行家庭访问,了解新生儿的护理和健康情况,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3. 宣传资料:医疗团队可以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宣传资料,包括小册子、海报等,向新生儿母亲和家庭传达健康教育的内容。
4. 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医疗团队可以提供在线健康教育课程和资源,方便新生儿母亲和家庭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儿护理:家长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喂养、换尿布、保暖等基本护理技能,以及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排便、睡眠、体温等生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
2.新生儿疾病预防:家长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3.新生儿成长发育: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各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特点,以便更好地照顾宝宝,同时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4.新生儿心理发展: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如情感表达、社交能力等,以便更好地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促进宝宝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康教育平台:医院可以建立健康教育平台,提供新生儿科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方便家长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
2.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新生儿科健康知识,提高家长的健康素养。
3.制作宣传资料:医院可以制作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等,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科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科健康的认识。
4.利用媒体资源:医院可以利用媒体资源,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公众宣传新生儿科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新生儿科健康的关注度。
总之,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提高家长和公众对新生儿科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给予翻身拍背及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改善受压部位肺不张及痰液的排出。
分泌物黏稠时可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痰液较多且无力排出时,应给予吸痰。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2.合理应用抗生素,烦躁不安者可按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患儿的反应等,体温高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发生高热惊厥。
观察呼吸、心率、肝功能等,警惕合并心衰发生。
4.吃奶时患儿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斜抱位喂奶;奶嘴孔要小;间歇喂奶,以患儿不感觉呼吸困难为宜;病情较重、呼吸困难、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或滴管喂奶。
5.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1~2次,通风时注意患儿保暖。
【应急措施】1.患儿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立即报告医生,警惕发生脓气胸。
2.患儿吃奶时一旦发生乳汁吸入,立即停止喂奶,将患儿置于侧卧位,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物排出,必要时及时用吸痰器吸出奶汁。
3.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及氧气吸入。
【健康教育】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每日进行开窗通风,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注意保温。
3.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
4.喂奶时以少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等不适。
5.当家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
6.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儿科健康教育总结
儿科健康教育总结
《儿科健康教育总结》
儿科健康教育是指为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和生活习惯的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儿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首先,儿科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健康观念和健康知识入手。
父母和老师应该向儿童灌输正确的健康观念,比如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适合儿童的途径向他们传授健康知识,比如科普漫画、健康游戏等。
其次,儿科健康教育还应该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家长和老师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问题,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支持系统。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可以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更多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最后,儿科健康教育还应该以实践为重。
儿童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实践来加深印象,因此健康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比如在学校里开展健康运动会、健康讲座等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意识。
综上所述,儿科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还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
础。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教育支持。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注意观察神志、瞳孔及肌张力变化等。
2.呼吸道管理:
1)调整患儿体位,抬高床头15°~30°,颈部用毛巾垫高1~2cm. 头部稍后仰,以保持气道平直,减轻气管内导管对咽、喉部的压迫。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口鼻腔的分泌物,避免分泌物逆流引起呼吸道感染。
按需吸痰,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3min。
吸痰时间要短,一般5~10s,动作轻柔,并将深部痰吸干净,并观察患儿离氧耐受情况,必要时延长纯氧吸入时间。
3)随时检查气管内导管插入深度,以防导管过深或脱出。
4)气管插管患儿口腔分泌物较多,应加强口腔护理。
5)及时发现和纠正呼吸机故障。
每小时记录1次呼吸机参数、一旦呼吸机出现故障,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调整一氧化氮参数时及时记录。
3.合理喂养,给予足够的能量及水分,抬高床头15°~30°,以防窒息。
重者给予鼻饲饮食或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液体等。
4.体温的调节:置患儿于暖箱中,根据患儿的体重、日龄及环境温度调节箱温每4h监测体温1次,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及降低耗氧量。
【健康教育】
1.保持室温适宜,防止受凉与发热,以四肢温暖、不出汗为宜。
2.指导家属维持患儿健康的必要方法:饮食、休息、活动、预防感染、定期检查。
3.告知患儿家长有关的疾病常识,如病因、疾病表现、并发症的判断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新生儿的健康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新生儿,提供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内容的一些重点。
1. 新生儿营养
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对其生长与发育至关重要。
在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中,家长需要了解适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和频率。
同时,也需要了解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优劣势,以及新生儿的饮食需求和适宜的饮食搭配。
2.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和肠胃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在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中,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护理技巧,包括如何进行婴儿沐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湿疹等。
3.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易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因此在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中,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的常见疾病、预防接种和常见疾病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学会如何正确测量体温、监测呼吸和心跳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 睡眠与安全
良好的睡眠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在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中,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的睡眠需求和安全常识,学
会如何正确摆放婴儿在睡床上、避免窒息的风险等。
除了上述内容,新生儿健康教育培训还应包括紧急情况的处理、新生儿早期发育的监测和奖励制度等。
通过这些培训内容,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生儿的健康需求,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照顾和保健,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儿科病房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儿科病房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本病房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家长和患儿的健康意识,促进患儿康复。
具体计划如下:
1. 制定健康教育月度计划,明确每月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确保每位患儿和家长都能接受到相关健康知识。
2. 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健康教育活动,重点针对婴幼儿和学龄儿童的健康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制作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小册子等,便于患儿和家长了解相关知识。
4.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病房医生进行讲解,内容涵盖常见疾病防治、营养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5.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健康教育视频,让患儿和家长通过视听方式更好地接受健康知识。
6. 加强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展健康教育义诊活动,向更多家长和孩子普及健康知识。
7. 组织义工团队,开展医患互动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患儿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8. 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就患儿的健康问题进行交流与指导,让家长更好地了解病情和康复需求。
以上为该病房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将不断完善和调整,确保患儿和家长都能接受到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保暖:病室内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
禁止为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沐浴。
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以减少散热。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
2)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俯卧位: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
但俯卧位时小儿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引起注意。
3.喂养:早产儿尽可能用母乳喂养,也可用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早产儿的配方乳。
喂奶前常规用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开始先试喂2次10%葡萄糖液,每次3~5mL,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
保持半侧卧位或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4h翻身、转换体位1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管,如胃管内残留奶量大于喂奶量的1/3以上则应减量或暂停1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触早产儿。
奶具严格消毒,1人1奶瓶1奶嘴。
每日行脐部、口腔护理2次。
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用消毒液擦拭1次,使用7d后要更换暖箱。
5.保证有效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和次数,如有气促、呼吸暂停及时给氧。
通过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或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吸氧浓度,SaO-85%以下给氧浓度30%~40%,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发生氧中毒。
(完整版)新生儿科健康宣教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宣传资料新生儿脐炎如何护理?1 新儿脐带一般在出生后3-7天脱落,脐带脱落后脐窝有渗出物时以75%酒精棉签拭涂,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2 脐带未脱落时,不能用爽身粉等异物刺激;注意检查包扎脐带纱布有无渗血,渗出物较多者须重新结扎止血。
3 脐部干燥,每天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发现脐轮红肿,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并有臭味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鹅口疮、“马牙”需要处理吗?1 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在上腭中线两旁及齿龈上常可见到黄白色小点,俗称“马牙”,均无需处理1-2个月后自行消失。
2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称“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生长引起。
处理:(1)保持口腔卫生,喂奶前后喂开水清洁口腔,注意奶头。
奶瓶等清洁后煮沸10分钟消毒。
(2)不要为小儿揩洗口腔,尤其发现“鹅口疮”时,可用制霉菌素涂在患处,不要强行擦去,防止擦伤口腔黏膜;“马牙”切记挑剔,以免引起感染。
(3)体弱病儿,注意增进营养,补充B族维生素。
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者,最好按医嘱逐渐停用。
如何预防婴幼儿腹泻?1 鼓励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
2 人工喂养要注意卫生,冲调开水要煮开,奶具应消毒。
3 按时添加辅食,忌辅食繁杂。
4 食欲不振或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及其他食物。
5 夏季炎热时,避免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6 营养不良,佝偻病,肠道外感染患儿,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
7 感染性腹泻,应予隔离及时就诊。
新生儿特殊生理特点有哪些?1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200克左右,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为巨大儿;出生后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10%,约7-10天体重恢复;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为正常。
2 生理性黄疸一般7-10天左右消退。
脐带脱落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2周;假月经、乳房肿大与泌乳、“螳螂嘴”与“马牙”等都属于新生儿期正常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睡眠不安、哭闹的原因?新生儿睡眠不安、哭闹时,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1 室温过高、包被裹太紧、衣服穿的过多或盖的被太厚等,使新生儿体温上升;新生儿保暖不足,新生儿的体温不升,手脚冰凉,哭闹不安等。
新生儿科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按医嘱禁食、洗胃或试喂奶。
2.防止窒息,喂奶时观察有无呛奶、青紫、发憋,轻症患儿进食时或进食后1h 予以保持头高仰卧位,即床头抬高30°,头偏向一侧。
呕吐严重者24h予以此体位。
3.仔细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观察新生儿呕吐伴随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发热或体温不升、纳气拒食,有无消瘦、眼眶下陷、皮肤干燥起皱等脱水征象,有无前囟饱满、气促、唇绀、口吐白沫、肤色灰暗有花纹、腹部膨胀、腹泻水样大便或血性大便、大便不通等,协助医生查找病因。
4.禁食患儿按医嘱保证药液和补液量顺利进行。
可哺乳者少量多餐,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
胃管喂养者,每隔1~2h鼻饲1次,记录出入量,如入量不足、尿少及时报告医生。
5.每次吐后洗净面颊及颈部,颊部可涂少许凡士林油保护皮肤。
【应急措施】
如患儿发生误吸窒息,立即给予吸出,并适度吸氧。
【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的方法及喂奶前后患儿的最佳体位。
要在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将孩子竖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
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孩子,取右侧卧位,略抬高头部,避免呕吐。
2.向家长介绍新生儿溢乳和呕吐的区别。
溢乳多数是从口角自然流出,孩子很安详,无明显异常表现。
呕吐之前往往可以见到小儿烦躁不安,呕吐时有痛苦的表情,呕吐物从胃中冲出。
3.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合理喂养,一次喂奶量不可过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循序渐进增加喂奶量。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 以使用配方奶作为替代品。选择适合 新生儿的配方奶,按照说明书正确配 制和使用奶瓶、奶嘴等。
03
新生儿科患者常见疾病及 预防
新生儿黄疸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需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干 预和治疗。
详细描述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 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时间较长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等。
为患儿提供正确的诊疗建议。
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建立严格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制度 ,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跨学科合作
鼓励医学、护理、营养、心理等 多学科联合,共同为患儿提供全
面的健康保障。
创新教育方式与手段
开发多媒体教材
利用网络、动画、视频等多元化教育手段,提高 患儿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水平。
2. 避免接触感染源:家 长应避免新生儿接触感 染源,如患有感染性疾 病的人员、动物等。
3.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 的建议,按时给新生儿 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 性疾病的发生。
06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展 望与建议
加强专业培训与人才培养
提升医生教育水平
加强针对新生儿的专科培训,提 高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
案例一:新生儿肺炎的家庭护理
详细描述
2. 合理喂养:新生儿需要充足的 营养来支持身体恢复,家长应根 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喂养,避 免过度喂养导致呛咳。
总结词:家庭护理对于新生儿肺 炎的康复和治疗非常重要,需要 家长的高度配合和科学护理。
儿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步骤和重点
儿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步骤和重点简介儿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是指在儿科住院期间向患儿及其家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指导,以促进患儿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以下是儿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步骤和重点。
步骤步骤一:评估患儿和家庭的需求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医务人员应首先评估患儿和家庭的需求。
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计划以及家庭背景情况,有助于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和内容。
步骤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疾病知识: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 治疗指导:提供关于药物使用、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儿更好地管理疾病。
- 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的康复需求,设计相应的训练计划,包括运动、物理治疗等。
步骤三: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医务人员应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交流。
倾听他们的疑虑和困惑,解答他们的问题,确保他们理解所提供的健康教育内容。
步骤四:使用多种教育方法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医务人员应使用多种教育方法,包括口头讲解、图示和示范等。
根据患儿和家属的不同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
步骤五:定期评估和调整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过程,医务人员应定期评估患儿和家属对教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重点重点一:疾病知识的传授向患儿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疾病。
重点二:治疗指导的提供提供关于药物使用、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治疗指导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二。
通过指导患儿及其家属正确使用药物,合理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
重点三:康复训练的设计根据患儿的康复需求,设计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三。
通过运动、物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儿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新生儿科母婴同室健康宣教
新生儿科母婴同室健康教育单
健康宣教:
1.防止窒息,喂奶后由下至上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气。
让患儿处于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奶。
专人看护,防止胃食管返流引起窒息。
2. 注意体温。
36.5—37.5℃之间。
3. 指导母乳喂养,根据医嘱按需哺乳。
4.留置针拔出后,注意观察针眼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破溃,做好消毒,避免感染。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护士及时处理。
5. 预防感染,如家属有呼吸道感染情况,应禁止接触患儿。
必须接触患儿的母亲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进行隔离,减少探视人员,房间注意定时通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患儿体温、呼吸、面色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出院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合理喂养。
定期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
指导家属次日带好各种证件结算报销。
(周六、周日医保处休息不能报销)。
床号姓名我是您的责任护士
如对以上宣教知晓并理解请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患者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健康教育第一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一、病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降低;胆汁排泄障碍。
二、临床表现皮肤发黄、厌食、呕吐、体重不增、尿色深黄、有时反应差、拒奶等。
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60nng/L。
2.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0mg/L。
4.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29mg/I,早产儿少150mg/L,血清结合胆红素>20mg/L。
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解释病情,让家长能认识到新生儿黄疸形成原因。
告知家长,经过蓝光照射等治疗,绝大部分患儿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
2、光疗指导(1)解释使用黄疸治疗箱的重要性,利用蓝色光谱进行体外照射治疗的目的、作用及蓝光箱的使用方法。
间接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然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2)在使用治疗箱时患儿需裸体放在蓝光箱内,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裤防止滑脱。
家属要将墨镜戴好,防止损伤眼睛。
(3)光疗时需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4)副作用: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
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3.喂养指导(1)向家长宣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指导正确的挤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
鼓励产妇耐心喂哺新生儿。
(2)指导家长早喂养,多次少量喂奶。
因为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
另外还要增加喂奶次数,如果喂奶次数少,肠蠕动减慢,胎粪排除延迟,胆红素会吸收增加。
(3)指导家长添加糖水,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
(4)对母乳性黄疸患儿,可根据患儿病情,暂停母乳,改为人工喂养,停乳期间要注意维持泌乳及排空乳房。
4.疾病指导(1)指导家长识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指导家长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部位,程度,判断黄疸进展情况,以便协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黄疸观察方法:①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下观察;②用手指压眉心、胸骨、鼻头、肚脐旁或双腿,一般正常皮肤压下去后放开呈白色,若有黄疸时,手指放开皮肤会转黄,继而恢复原来肤色。
(3)指导家长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脐部是否有分泌物,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4)指导家长行新生儿游泳及抚触:1)新生儿游泳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
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2)新学儿抚触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
同时,腹部抚触本身对胃肠道也是一种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使日排便次数及排便量明显增加,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隆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四、出院健康指导1、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防止复发。
2、按医嘱继续观察并口服退黄中药。
3、坚持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要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注意合理喂养。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尿布、玩具、奶瓶的消毒工作,以防感染。
5、注意气候变化,按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和受寒。
6、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并定期复査。
第二节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儿在宫内或牛后发半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及其他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
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少。
一、病因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休,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二、临床表现本病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患儿常于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
随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
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
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1)新生儿进人一个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而啼哭不止,护士握住新生儿的双手,用温柔的语言和新生儿说话,并轻轻抚摸其脸及胸部皮肤,使其产生安全感。
新生儿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护士应马上查看。
(2)由于患儿家长对该疾病缺乏认识,应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初步了解病情、该病的发生发展、蓝光治疗原理及换血疗法的目的、方法及护理过程,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换血后2~4小时患儿情况良好者试喂糖水1次,若吸吮正常,无呕吐者,可进行正常喂养。
注意有无呕吐、腹胀、便血等表现,以防换血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3、疾病指导(1)光疗护理见“新生儿黄疸”。
(2)换血疗法: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
换血操作较复杂,易发生感染、血容量改变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所以必须谨慎从事。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及感染。
(4)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程度,有无核黄疸的早期表现,如嗜睡、肌张力低下,吸吮反射减弱,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抢救。
黄疸的观察见“新生儿黄疸”。
(5)指导家长做好脐部伤口的观察,保持脐部伤口清洁、干燥,局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尿液污染,伤口拆线前不宜沐浴。
(6)出生后2个月内,重症溶血常发生严重贫血,应注意复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70g/L,可小量输血。
轻度贫血可口服铁剂治疗。
四、出院健康指导1.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卫生,加强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
2.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水分供给。
3.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防止复发。
4.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如发现体温异常或其他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第三节新生儿脐炎脐炎(omphalitis)指与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
几乎所有脐带在生后第一天都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集落生长。
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并不表示有感染,只有在出现较多脓性物质、软组织发红时方可诊断。
一、病因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细菌人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也可由于脐血管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
二、临床表现1.初起时脐带根部发红,脐窝湿润、流水,随后很快脐周围皮肤出现红肿,脐窝流出带臭味的浆液脓性分泌物。
2.易引发败血症如不及时治疗,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细菌及其毒素极易从脐血管的断口处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并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易引起腹膜炎患儿出现发热、不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全身中毒症状。
4.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婴儿住院,就会阻断与母亲建立的信任感,便容易因住院而缺乏外界有益的刺激,感知觉、动作、情绪、注意和记忆方面的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要给予患儿身体上的接触,如搂抱、抚摸等,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床周边环境(颜色、声音等)。
2.用药指导注意不可使用甲紫、红汞等有颜色的药物涂擦脐部,因为药物的颜色可影响脐部的观察也不要用松花粉、爽身粉等粉状药物,因粉状异物的刺激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不易愈合。
3.疾病指导(1)在脐残端脱落前后,要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排泄物污染。
每天可用75%乙醇溶液涂擦脐残端和周围2~3次。
擦时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擦拭,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再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
(2)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乙醇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
(3)每天要观察脐部,若脐部有雌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表示感染加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如果形成脓肿者,需及时切开引流换药。
四、出院健康指导1.教育家长掌握新生儿脐知护理正确操作,不用脐粉,避免异物刺激,形成脐部肉芽肿。
清洗脐部可用3%过氧化氢、2%碘酊或75%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每日2~3次,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有创面时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2.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査尿布有无潮湿,及时更换。
3.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并用75%乙醇溶液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4.若发现脐部有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5.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吃奶、体重及各种反射等,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第四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以早产儿多见。
一、病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萎缩,形成肺不张,血流通过肺不张区域,未经氧气交换又回至心脏形成肺内短路,血氧下降,机体缺氧,增加了酸性产物而发生酸中毒。
缺氧及酸中毒还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漏出,使气体弥散障碍,加重缺氧和酸中毒,进而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形成恶性循环。
早产儿、糖尿病孕妇的婴儿及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均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1.出生时正常,生后2~6小时出现症状,第2、3天病情严重,3天后病情好转。
2.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吸急促、不规则,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吸气性呻吟、胸廓扁平、呼吸音低。
3.面色灰白或青灰、发绀,严重者心力衰竭。
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因孩子比较小,生病后,严重扰乱患儿及家属的正常生活,故对家属应及时说明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消除疑虑、焦虑和恐惧心理,取得患儿家属的合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饮食指导充足与合理的营养一方面是保证小儿体格和精神健康发育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1)母乳喂养:以少量多次为主,一次不能太饱,以防腹胀或呕吐。
喂奶后,竖抱起患儿,轻拍背部,让吃进胃里的空气排除。